从合作方式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的必然性

从合作方式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的必然性

摘要: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维持虽长达十年之久,但在抗战结束后最终走向破灭。本文试图从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的“党外合作”方式简析出原因,揭示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自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国共第二次合作 破裂 合作方式 必然性

第二次国共合作从1937年正式形成到194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后经历了10个春秋。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才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挽救了民族危亡,取得了1945年的抗战胜利。但是,其后仅一年时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就彻底破裂,演变成了全国内战的局面,其原因何在?

回顾历史,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八一宣言》,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而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契机。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代表,先后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共的号召下,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与国共第一次合作不同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形式组织,也没有两党公认的具体纲领,这为两党的独立行动和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但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深刻矛盾,既是前线的团结抗日也是后方的相互较量。也正是这种合作方式,让我们能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的原因可见一斑。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国共合作要采取这种方式。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正处于蓬勃发展中,

相对的,中共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中共领导人也多是温和派,为国共的合作建立作出了最大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两党的共同目的是达到军阀,建立民主政治,可以说这是发生在中国内部的一次抗战。但军阀对于中共的威胁远大于国民党,所以中共对讨伐军阀的迫切也远胜于国民党,最终决定“党内合作”也无可厚非。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已容不下中国执政党的存在,这对中共和国民党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早在中共成立之始,日本对中共的态度就是“围剿”,这一点上国民党可以算作与日本有共同利益的,这时日本和国民党还处于“共存”阶段。而七七事变之后,日本的全面侵华策略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心直接产生了威胁,而全民抗日的愿望在中国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再加上“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为首的军阀所表示的强硬态度,都迫使蒋介石作出“联共抗日”的抉择。但此时红军已经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中共的军事和阶级基础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对中共领导权和军事指挥权的坚持,使蒋介石“溶共、限共、反共”的阴谋破灭。民族危机使国共站在了一起,而数十年的争斗及党内顽固派的反对又使两党之间嫌隙不断,加之中共又有了与国民党“叫板”的实力,这种情况下,“党外合作”的方式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

而这种合作方式又体现了些什么呢?诚如我们所知,第二次国共合作使两个敌对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合作,虽然这次的合作是中国民众和国外势力共同作用,乐见其成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否认国共此次的合作基础也仅是“抗日”这一共同目标。而不管是对于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有不容对方、相互敌视的倾向。

我们先来看国民党。抗战前夕,中国主要存在三种势力: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国民党中,由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组成的中间势力,和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组成的顽固势力为主。而其中顽固势力又占据了国民政府的主导权。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

在他们看来,中共始终都是敌人。即使现在统一了战线,仍不能任其发展壮大。所以他们随时对中共的领导权虎视眈眈,企图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一样为他们争取到最大权益,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其给与致命打击。但此时中共的强硬态度,和“西安事变”对其的重大打击,让他们的阴谋破灭,迫于国内外压力,他们暂时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但反共浪潮却只增不减。这次合作国民党本就处于被动局面,合作本就不是他们自愿,正如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的谈话中所说的:“国民党同意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是那么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参加第二次合作的,它从来也没诚心诚意地接受合作。”所以即使是在“党外合作”的方式下,“一党训政”仍是其主要坚持的原则,这反映了他们对领导权的毫不相让。而抗战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所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及口号,显然不可能为顽固势力所接受。这种情况下,最终的破裂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我们再来看看共产党。这个时期的共产党,较之国民党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能代表中国群众的利益,对于抗日也更为坚定,所以才会坚持不懈的争取“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争取国共的合作。但此时的共产党已俨然是一方势力,相比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的政策已转变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除了广泛的农名和工人群众等进步势力,工商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中间势力中,越来越多的人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政治上日益向中共靠拢。这为中共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壮大后的中共已有了与国民党谈判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共合作中,共产党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求同存异、既独立又统一、既联合又斗争,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这四项基本原则都体现着中共对党内主权的坚持,对党的行动独立性的坚持。中共领导对国民党的清楚认识,使中共虽然主动拉取国民党与其组成统一战线,对国民党内顽固势力的抵抗却毫不放松。虽然抗战后中共多次提出希望组建联合政府,实现和平、民主、团结,但是由国共合作中,采取的是“党外合作”方式来看,中共不可能满足国民党的无理要求,那么就应该早已做好了与国民党斗争到底,甚至武装作战的准备。“党外合作”也是中共为了自身发展,有与其抗争之力,

并最终脱离国民党限的最有利方式。显然,中共领导人也对顽固势力有了清晰认识,意识到了国共最终走向对立的最大可能性。

由此看来,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对最后的合作破裂和内战爆发有了一定的预见性,所以才有了“党外合作”这样的方式。而从“党外合作”这样的方式我们也能看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必然性,即国共两党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而两党领导人也对两党最终的战斗有了一定预见,“党外合作”即是最好的佐证。在这样的情势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就是必然的趋势了。

从合作方式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的必然性

摘要: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维持虽长达十年之久,但在抗战结束后最终走向破灭。本文试图从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的“党外合作”方式简析出原因,揭示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自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国共第二次合作 破裂 合作方式 必然性

第二次国共合作从1937年正式形成到194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后经历了10个春秋。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才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挽救了民族危亡,取得了1945年的抗战胜利。但是,其后仅一年时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就彻底破裂,演变成了全国内战的局面,其原因何在?

回顾历史,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八一宣言》,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而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契机。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代表,先后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共的号召下,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与国共第一次合作不同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形式组织,也没有两党公认的具体纲领,这为两党的独立行动和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但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深刻矛盾,既是前线的团结抗日也是后方的相互较量。也正是这种合作方式,让我们能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的原因可见一斑。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国共合作要采取这种方式。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正处于蓬勃发展中,

相对的,中共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中共领导人也多是温和派,为国共的合作建立作出了最大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两党的共同目的是达到军阀,建立民主政治,可以说这是发生在中国内部的一次抗战。但军阀对于中共的威胁远大于国民党,所以中共对讨伐军阀的迫切也远胜于国民党,最终决定“党内合作”也无可厚非。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已容不下中国执政党的存在,这对中共和国民党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早在中共成立之始,日本对中共的态度就是“围剿”,这一点上国民党可以算作与日本有共同利益的,这时日本和国民党还处于“共存”阶段。而七七事变之后,日本的全面侵华策略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心直接产生了威胁,而全民抗日的愿望在中国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再加上“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为首的军阀所表示的强硬态度,都迫使蒋介石作出“联共抗日”的抉择。但此时红军已经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中共的军事和阶级基础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对中共领导权和军事指挥权的坚持,使蒋介石“溶共、限共、反共”的阴谋破灭。民族危机使国共站在了一起,而数十年的争斗及党内顽固派的反对又使两党之间嫌隙不断,加之中共又有了与国民党“叫板”的实力,这种情况下,“党外合作”的方式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

而这种合作方式又体现了些什么呢?诚如我们所知,第二次国共合作使两个敌对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合作,虽然这次的合作是中国民众和国外势力共同作用,乐见其成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否认国共此次的合作基础也仅是“抗日”这一共同目标。而不管是对于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有不容对方、相互敌视的倾向。

我们先来看国民党。抗战前夕,中国主要存在三种势力: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国民党中,由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组成的中间势力,和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组成的顽固势力为主。而其中顽固势力又占据了国民政府的主导权。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

在他们看来,中共始终都是敌人。即使现在统一了战线,仍不能任其发展壮大。所以他们随时对中共的领导权虎视眈眈,企图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一样为他们争取到最大权益,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其给与致命打击。但此时中共的强硬态度,和“西安事变”对其的重大打击,让他们的阴谋破灭,迫于国内外压力,他们暂时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但反共浪潮却只增不减。这次合作国民党本就处于被动局面,合作本就不是他们自愿,正如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的谈话中所说的:“国民党同意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是那么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参加第二次合作的,它从来也没诚心诚意地接受合作。”所以即使是在“党外合作”的方式下,“一党训政”仍是其主要坚持的原则,这反映了他们对领导权的毫不相让。而抗战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所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及口号,显然不可能为顽固势力所接受。这种情况下,最终的破裂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我们再来看看共产党。这个时期的共产党,较之国民党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能代表中国群众的利益,对于抗日也更为坚定,所以才会坚持不懈的争取“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争取国共的合作。但此时的共产党已俨然是一方势力,相比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的政策已转变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除了广泛的农名和工人群众等进步势力,工商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中间势力中,越来越多的人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政治上日益向中共靠拢。这为中共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壮大后的中共已有了与国民党谈判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共合作中,共产党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求同存异、既独立又统一、既联合又斗争,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这四项基本原则都体现着中共对党内主权的坚持,对党的行动独立性的坚持。中共领导对国民党的清楚认识,使中共虽然主动拉取国民党与其组成统一战线,对国民党内顽固势力的抵抗却毫不放松。虽然抗战后中共多次提出希望组建联合政府,实现和平、民主、团结,但是由国共合作中,采取的是“党外合作”方式来看,中共不可能满足国民党的无理要求,那么就应该早已做好了与国民党斗争到底,甚至武装作战的准备。“党外合作”也是中共为了自身发展,有与其抗争之力,

并最终脱离国民党限的最有利方式。显然,中共领导人也对顽固势力有了清晰认识,意识到了国共最终走向对立的最大可能性。

由此看来,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对最后的合作破裂和内战爆发有了一定的预见性,所以才有了“党外合作”这样的方式。而从“党外合作”这样的方式我们也能看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必然性,即国共两党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而两党领导人也对两党最终的战斗有了一定预见,“党外合作”即是最好的佐证。在这样的情势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就是必然的趋势了。


相关文章

  • 第2单元第5课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 ...查看


  • 近现代国共两党的关系
  • 近现代国共两党的关系 一.近现代两党关系的演变 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原因:A. 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 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 ...查看


  • 国共合作破裂原因
  • 声势浩大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接连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之后彻底破裂.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由多个方面,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共和国民党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合作过,或者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众多分歧与矛盾,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 一.国内矛盾 ...查看


  • "整理党务案"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导火索吗
  • [摘要]"中山舰事件"多年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传统的中共党史叙事认为这是蒋介石蓄谋已久的反共阴谋,而国民党方面则坚称中共与苏联企图合谋绑架蒋介石. 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决议案> ...查看


  • 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 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不同点: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 第一次国共 ...查看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
  • 作者:谢晓鹏 长白学刊 1997年09期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过去史学界多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以及苏联和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政策上的失误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拟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局 ...查看


  •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长久的年代.鸦片战争以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东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中国不大关心西方世界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殖民主义扩张,通过鸦片战争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布
  • 一.两次鸦片战争 名词解释 十三行(11年全国) <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04年清华) 魏源 (华东师大99复试) <四洲志>(05年 南京大学) 姚莹(06年 南京大学) 祺祥政变(华中师范大学2004) < ...查看


  • 两次国共合作
  •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联合阵线或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国共合作却也有着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