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 对外贸易( 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 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4. 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5. 贸易顺差(surplus):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6. 贸易逆差(deficit):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7.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8. 对外贸易量(volume of foreign trade):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

的实际规模。

9.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

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

进口价格指数 ╳ 100。

10.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11.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2.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3. 贸易依存度(rat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14.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15.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16.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17. 总贸易(general trade system):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8.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system) :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9. 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0. 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

21.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22.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23.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或carrying trade):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

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24. 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5. 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

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

26. 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

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

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27. 绝对利益(absolute advantage):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

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

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

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28. 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

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

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

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

好处。

29. 赫-俄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一种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 ) 和俄林(B·Ohlin )

创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指出各国要素

禀赋的相对差异,及商品生产中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

础和原因。

30.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即

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

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

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

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31. 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商品价值是有三

要素共同创造的,赫-俄模型便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

32. 列昂惕夫反论: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

为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

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

33. 人力资本说:由凯能(Kenne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认为:

高劳动生产率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即对劳动力的投资,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力素质,

推动生产率提高,进而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

34. 研究开发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等人提出的贸易理

论,其核心思想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R&D的多寡可以改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

的比较优势,R&D活动是影响工业品对外贸易格局与对外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3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rnon)提出的一种将市场学的产品

生命周期同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对比较利益进行动态分析的理论。其核心是解

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贸易、投资(FDI)与企

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36.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它

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认为,技术也是

国家的一种资源,在一定阶段,国家之间会出现技术差距,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

国家在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37.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

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

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38.国际产品同质性:又称相同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分为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大多数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属于该类产品。

39.国际产品异质性:又称差异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41.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说明,如果两种要素同比率增加,则要素增长的结果是“中性”的,因为要素增长后,一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若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此时的比较优势比原有的优势更大,这种要素变化是有利于贸易的;反之, 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不利于贸易。)

42.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43.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44.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法规与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本

国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给予本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以优惠或补贴,以鼓励出口。

45. 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是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退的垄断工业,保护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并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实施进攻性的扩张。

46. 贸易保护论: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贸易保护使本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47. 生产力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并不是向萨伊所相信的那样决定于它所积蓄的财富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48. 幼稚(新生)产业:指相对落后的国家,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50. 巴斯塔布尔标准:巴斯塔布尔在确定幼稚产业时,引进了经济分析的现值概念,他认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如果某一产业符合这一标准即可认为是幼稚产业。

51.肯普标准:肯普所确定的幼稚产业标准,除了包含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全部内容外,又加进了产业在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标准。

52.进口替代:是以国内产品来代替主要的进口品,有意识地努力促进国内工业的成长与扩大。

53.出口替代:是以非传统的出口商品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

54.初级外向:是通过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

55.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56.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的任务是监管货物、查禁走私等。

57.关境: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

58.财政关税:以征收本国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59.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60.进口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在国外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正常税。

61.出口税:是指一国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征收的关税。

62.普惠制:它是发达国家对于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尤其是制成品和半制 成品,普遍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的一种制度。

63. 从量税:按进口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64.从价税:按进口商品的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65.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商品系统分类的一览表,又称关税税则。

66.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67.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里,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68.进口许可证制:指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准进口。进口许可证必须注明有效期与进口商品名称、来源、数量及金额等。

69.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管制,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70.出口信贷:指发达国家政府为了鼓励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

71.外汇倾销:是垄断组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

72.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在自由港的港区内输出输入商品可以免征关税,或者只对少数商品征收关税。一般准予在港区内自由进行改装、加工、装卸买卖和长期储存,但必须遵守港口所在国的法律规章。

73.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它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地区和仓库。国外商品存入这些区内,可以暂时不交纳进口税,如果再出口,不交纳出口税。

74.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国家特别划定的准许国外商品进出的区域。进入自由贸易区的货物可以自由存储,重新分类、分级、加工、包装和装配、制造,然后免税再出口,但从自由贸易区运入所在国海关管制区时,则需交纳关税。

75.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一项规范关税与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也是一个

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其目的是通过实施多边最惠国待遇、削减关税、取消非关税壁

垒与歧视,提高各国生活水平,扩大就业,使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持续增长,扩大

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

76. 世界贸易组织(WTO):

7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促进国际货币金融稳定和国际贸易均衡发展而建立的国际 性金融机构。

78. 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为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协助会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鼓励国际投资,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

79. 最惠国待遇:指缔约方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和豁免,也给予缔约方对方。

80. 国民待遇:指缔约国相互保证给予对方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

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同等的待遇。

81. 反倾销:被倾销的国家和企业因利益受损害而采取报复性的抵制或反击行为。

82. 反补贴:由于补贴对另一缔约国国内生产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时,该国采取的报复性抵制或反击行为。

83. 乌拉圭回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 1986年9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开始,故名乌拉圭回合。该谈判历时7年之久,参加谈判的成员广泛、议题内容多样,谈判的成果显著,在原有国际货物贸易问题上,制定新规则、规范和贸易有关的新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和投资措施;确定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1、简述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

2、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

答: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利益。以上述经济学工具对比较利益学说进行图解,把语言表述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更为形象、精炼和直观。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也同样适用。

3.赫-俄模型的主要理论含义:

答: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提出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主要观点是:(1)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是地区间或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国家间商品交换的结果,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3)萨缪尔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4.何谓列昂惕夫反论?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

答: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国际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的贸易模式赫-俄模型相悖,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

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故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

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在“解谜“过程中,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诸如:基辛(Keesing)的熟练劳动说,凯能(Kennen)的人力资本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的R&D说。

列昂惕夫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经验统计相结合,运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做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表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基于多种假设的简单抽象的赫-俄模型难以全面揭示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现象。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由弗农(Vernon)提出的该理论,运用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揭示产品从国内生产到出口、从出口转向投资(FDI)的过程、动因和条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阶段,国家间比较利益的变化如下:在第一阶段,美国等产品创新国拥有垄断优势,新产品在满足国内消费的同时,出口到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在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产品创新国出口竞争力逐步下降;在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产品,并在第三国市场逐步取代创新国,经由直接投资创新国进行生产线外移;在第四阶段,产品创新国由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同时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具备该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生命周期说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梯度分工格局。

6.产业内贸易如何量度?

答:可以用巴拉萨指数和格鲁拜尔和劳埃德指数来量度产业内贸易。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是格鲁拜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为:

Bj=1-|Xj-Mj|/Xj+Mj

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和M的差取绝对值。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0到1之间变动。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Bj=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Bj= 1。

例题:

某国2001年纺织服装出口100亿美元,同时进口纺织服装40亿美元,试测算该国本该国本年度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解: Bj=1-|Xj-Mj|/Xj+Mj

=1-ⅼ100-40ⅼ /100+40

=1-60/140

=0.57

7.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

答:(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静态分析。

8、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内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内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一。

9、贸易条件的含义、意义是什么, 怎样应用?

答: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它的意义在于说明,在一定时期内,若一国的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即出口价格相对上升,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恶化。实际应用中,往往用出口价格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其结果表明净贸易条件。其计算方法是:

N=(Px / Pm)·100

式中: N——净贸易条件;

Px——(当年)出口价格指数;

Pm——(当年)进口价格指数;

100——基期年的价格指数

应用举例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5年为基期是100, 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4%,为96;进口价格指数上升8%,为108, 那么, 这个国家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N=(96 /108)× 100 =88.88

这表明该国从1995年到2000年间, 净贸易条件从1995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88.88,

2000年与1995年相比, 贸易条件恶化了11.12。

10、.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以及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即供求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垄断 垄断组织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采取各种办法控制世界市场价格。

(2)经济周期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率会有所不同。

(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对世界市场的价格有很大影响。。

(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以及突发重大事件等。

11、论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答:

1)、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服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服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

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因此,得出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政策意义

首先,一国应积极努力扩大出口,扩大出口除了有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好处外,扩大出口取得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所需的外汇,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升,有利于投资增长,从而进一步有益于增长和发展。其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中,应有较大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努力实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国产化,防止有效需求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再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供给的情况下,才能促使经济增长,否则出口的扩大意味着需求增长,在供给变化很小时,其结果只能是推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实现扩大出口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是世界贸易额应平稳增加,否则一国只能降价以求扩大销路,这时出口数量的扩大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将被大大降低。因此,那种认为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就可以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起飞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

12、关税种类、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以及海关的相关作用 。

答:关税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说、过境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需进一步解释)

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混合税。(需进一步解释)

海关的相关作用:海关的任务是根据本国有关的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对进出口商品、货币、金银、邮件、行李、运输工具等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禁走私物品,临时保管通关货物和统计进出口商品等。海关有权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出口货物不予放行、罚款、没收或销售。(需进一步说明)

13、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与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制、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征收各种国内税、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采取苛刻繁多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需进一步解释)

14、 世界各国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与内容。

答:鼓励出口方面的主要措施: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商品倾销、外汇倾销、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经济特区措施。

15、WTO的产生、与GATT的主要区别。

答: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存在着局限性,各缔约方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其基础上建立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来协调、监督、执行乌拉圭回合的成果。1993年11月,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前,各方原则上形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并获得通过,经参加方政府代表签署,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不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简单扩大,相反它完全代替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世界贸易组织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区别:

1)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生效的国际组织,而不是临时实施的国际协定。

2) 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投资措施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之中,比 GATT仅涉及商品贸易的管辖范围更广泛。

3)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着统一的一揽子协议,所有成员必须遵守,不能提出保留。而GATT的许多重要协议仅对该协议的签字国生效,只对少数成员有约束力。

4)世界贸易组织明确和强化了原GATT在货物贸易方面的规则。

16、WTO的宗旨。

答: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同时使世界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又增加了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世界贸易组织要作出积极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同时,通过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 对外贸易( 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 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4. 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5. 贸易顺差(surplus):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6. 贸易逆差(deficit):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7.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8. 对外贸易量(volume of foreign trade):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

的实际规模。

9.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

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

进口价格指数 ╳ 100。

10.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11.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2.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3. 贸易依存度(rat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14.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15.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16.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17. 总贸易(general trade system):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8.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system) :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9. 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0. 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

21.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22.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23.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或carrying trade):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

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24. 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5. 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

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

26. 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

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

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27. 绝对利益(absolute advantage):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

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

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

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28. 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

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

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

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

好处。

29. 赫-俄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一种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 ) 和俄林(B·Ohlin )

创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指出各国要素

禀赋的相对差异,及商品生产中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

础和原因。

30.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即

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

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

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

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31. 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商品价值是有三

要素共同创造的,赫-俄模型便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

32. 列昂惕夫反论: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

为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

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

33. 人力资本说:由凯能(Kenne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认为:

高劳动生产率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即对劳动力的投资,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力素质,

推动生产率提高,进而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

34. 研究开发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等人提出的贸易理

论,其核心思想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R&D的多寡可以改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

的比较优势,R&D活动是影响工业品对外贸易格局与对外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3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rnon)提出的一种将市场学的产品

生命周期同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对比较利益进行动态分析的理论。其核心是解

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贸易、投资(FDI)与企

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36.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它

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认为,技术也是

国家的一种资源,在一定阶段,国家之间会出现技术差距,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

国家在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37.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

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

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38.国际产品同质性:又称相同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分为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大多数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属于该类产品。

39.国际产品异质性:又称差异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41.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说明,如果两种要素同比率增加,则要素增长的结果是“中性”的,因为要素增长后,一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若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此时的比较优势比原有的优势更大,这种要素变化是有利于贸易的;反之, 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不利于贸易。)

42.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43.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44.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法规与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本

国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给予本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以优惠或补贴,以鼓励出口。

45. 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是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退的垄断工业,保护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并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实施进攻性的扩张。

46. 贸易保护论: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贸易保护使本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47. 生产力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并不是向萨伊所相信的那样决定于它所积蓄的财富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48. 幼稚(新生)产业:指相对落后的国家,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50. 巴斯塔布尔标准:巴斯塔布尔在确定幼稚产业时,引进了经济分析的现值概念,他认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如果某一产业符合这一标准即可认为是幼稚产业。

51.肯普标准:肯普所确定的幼稚产业标准,除了包含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全部内容外,又加进了产业在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标准。

52.进口替代:是以国内产品来代替主要的进口品,有意识地努力促进国内工业的成长与扩大。

53.出口替代:是以非传统的出口商品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

54.初级外向:是通过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

55.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56.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的任务是监管货物、查禁走私等。

57.关境: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

58.财政关税:以征收本国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59.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60.进口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在国外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正常税。

61.出口税:是指一国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征收的关税。

62.普惠制:它是发达国家对于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尤其是制成品和半制 成品,普遍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的一种制度。

63. 从量税:按进口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64.从价税:按进口商品的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65.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商品系统分类的一览表,又称关税税则。

66.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67.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里,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68.进口许可证制:指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准进口。进口许可证必须注明有效期与进口商品名称、来源、数量及金额等。

69.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管制,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70.出口信贷:指发达国家政府为了鼓励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

71.外汇倾销:是垄断组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

72.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在自由港的港区内输出输入商品可以免征关税,或者只对少数商品征收关税。一般准予在港区内自由进行改装、加工、装卸买卖和长期储存,但必须遵守港口所在国的法律规章。

73.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它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地区和仓库。国外商品存入这些区内,可以暂时不交纳进口税,如果再出口,不交纳出口税。

74.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国家特别划定的准许国外商品进出的区域。进入自由贸易区的货物可以自由存储,重新分类、分级、加工、包装和装配、制造,然后免税再出口,但从自由贸易区运入所在国海关管制区时,则需交纳关税。

75.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一项规范关税与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也是一个

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其目的是通过实施多边最惠国待遇、削减关税、取消非关税壁

垒与歧视,提高各国生活水平,扩大就业,使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持续增长,扩大

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

76. 世界贸易组织(WTO):

7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促进国际货币金融稳定和国际贸易均衡发展而建立的国际 性金融机构。

78. 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为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协助会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鼓励国际投资,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

79. 最惠国待遇:指缔约方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和豁免,也给予缔约方对方。

80. 国民待遇:指缔约国相互保证给予对方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

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同等的待遇。

81. 反倾销:被倾销的国家和企业因利益受损害而采取报复性的抵制或反击行为。

82. 反补贴:由于补贴对另一缔约国国内生产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时,该国采取的报复性抵制或反击行为。

83. 乌拉圭回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 1986年9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开始,故名乌拉圭回合。该谈判历时7年之久,参加谈判的成员广泛、议题内容多样,谈判的成果显著,在原有国际货物贸易问题上,制定新规则、规范和贸易有关的新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和投资措施;确定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1、简述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

2、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

答: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利益。以上述经济学工具对比较利益学说进行图解,把语言表述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更为形象、精炼和直观。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也同样适用。

3.赫-俄模型的主要理论含义:

答: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提出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主要观点是:(1)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是地区间或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国家间商品交换的结果,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3)萨缪尔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4.何谓列昂惕夫反论?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

答: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国际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的贸易模式赫-俄模型相悖,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

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故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

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在“解谜“过程中,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诸如:基辛(Keesing)的熟练劳动说,凯能(Kennen)的人力资本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的R&D说。

列昂惕夫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经验统计相结合,运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做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表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基于多种假设的简单抽象的赫-俄模型难以全面揭示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现象。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由弗农(Vernon)提出的该理论,运用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揭示产品从国内生产到出口、从出口转向投资(FDI)的过程、动因和条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阶段,国家间比较利益的变化如下:在第一阶段,美国等产品创新国拥有垄断优势,新产品在满足国内消费的同时,出口到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在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产品创新国出口竞争力逐步下降;在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产品,并在第三国市场逐步取代创新国,经由直接投资创新国进行生产线外移;在第四阶段,产品创新国由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同时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具备该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生命周期说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梯度分工格局。

6.产业内贸易如何量度?

答:可以用巴拉萨指数和格鲁拜尔和劳埃德指数来量度产业内贸易。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是格鲁拜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为:

Bj=1-|Xj-Mj|/Xj+Mj

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和M的差取绝对值。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0到1之间变动。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Bj=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Bj= 1。

例题:

某国2001年纺织服装出口100亿美元,同时进口纺织服装40亿美元,试测算该国本该国本年度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解: Bj=1-|Xj-Mj|/Xj+Mj

=1-ⅼ100-40ⅼ /100+40

=1-60/140

=0.57

7.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

答:(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静态分析。

8、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内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内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一。

9、贸易条件的含义、意义是什么, 怎样应用?

答: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它的意义在于说明,在一定时期内,若一国的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即出口价格相对上升,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恶化。实际应用中,往往用出口价格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其结果表明净贸易条件。其计算方法是:

N=(Px / Pm)·100

式中: N——净贸易条件;

Px——(当年)出口价格指数;

Pm——(当年)进口价格指数;

100——基期年的价格指数

应用举例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5年为基期是100, 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4%,为96;进口价格指数上升8%,为108, 那么, 这个国家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N=(96 /108)× 100 =88.88

这表明该国从1995年到2000年间, 净贸易条件从1995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88.88,

2000年与1995年相比, 贸易条件恶化了11.12。

10、.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以及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即供求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垄断 垄断组织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采取各种办法控制世界市场价格。

(2)经济周期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率会有所不同。

(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对世界市场的价格有很大影响。。

(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以及突发重大事件等。

11、论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答:

1)、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服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服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

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因此,得出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政策意义

首先,一国应积极努力扩大出口,扩大出口除了有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好处外,扩大出口取得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所需的外汇,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升,有利于投资增长,从而进一步有益于增长和发展。其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中,应有较大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努力实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国产化,防止有效需求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再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供给的情况下,才能促使经济增长,否则出口的扩大意味着需求增长,在供给变化很小时,其结果只能是推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实现扩大出口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是世界贸易额应平稳增加,否则一国只能降价以求扩大销路,这时出口数量的扩大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将被大大降低。因此,那种认为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就可以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起飞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

12、关税种类、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以及海关的相关作用 。

答:关税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说、过境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需进一步解释)

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混合税。(需进一步解释)

海关的相关作用:海关的任务是根据本国有关的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对进出口商品、货币、金银、邮件、行李、运输工具等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禁走私物品,临时保管通关货物和统计进出口商品等。海关有权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出口货物不予放行、罚款、没收或销售。(需进一步说明)

13、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与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制、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征收各种国内税、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采取苛刻繁多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需进一步解释)

14、 世界各国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与内容。

答:鼓励出口方面的主要措施: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商品倾销、外汇倾销、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经济特区措施。

15、WTO的产生、与GATT的主要区别。

答: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存在着局限性,各缔约方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其基础上建立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来协调、监督、执行乌拉圭回合的成果。1993年11月,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前,各方原则上形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并获得通过,经参加方政府代表签署,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不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简单扩大,相反它完全代替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世界贸易组织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区别:

1)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生效的国际组织,而不是临时实施的国际协定。

2) 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投资措施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之中,比 GATT仅涉及商品贸易的管辖范围更广泛。

3)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着统一的一揽子协议,所有成员必须遵守,不能提出保留。而GATT的许多重要协议仅对该协议的签字国生效,只对少数成员有约束力。

4)世界贸易组织明确和强化了原GATT在货物贸易方面的规则。

16、WTO的宗旨。

答: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同时使世界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又增加了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世界贸易组织要作出积极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同时,通过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


相关文章

  • 国际贸易基础教案3.3
  • [课题]第三章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教材版本] 肖文,应颖.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应颖.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 第二版. ...查看


  • 国际贸易选择题复习题
  • 1 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 )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 D.海外贸易 我的答案:D 2 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个进口商品,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是 A.贸易依存度 B.贸易条件 C ...查看


  • 教学大纲与日历
  •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2001年10月23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的制定依据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财经各专业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管理人才.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 ...查看


  •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 自己收藏的 觉得很有用 故上传到百度 与大家一起分享! 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财经类各专业(开放教育专科)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 在 ...查看


  • 国际金融期末考试复习
  • 直接标价法:又称价格标价法,指用1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汇率 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指用1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表示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内容: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单误差 ...查看


  • 古典贸易理论练习题
  • 练习题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 A.重工主义学派 B.重农主义学派 C.古典学派 D.重商主义学派 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查看


  • [政治学]教学大纲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 法 分 院 执笔人:陈海燕 审稿人:王淑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三.教学目标:<政治学>是 ...查看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考博笔记内部资料参考书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考博笔记内部资料参考书 一.专业的设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4人,含深圳研究生院2名.本院仅招全脱产博士研究生.下设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体育学五个专业. 哲学专业下设科学技术哲学一个方向,共 ...查看


  • 2016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经典习题
  • 2016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克鲁格曼 2. ()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