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速查1

穴位速查---1

十四经腧穴、奇穴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四种

1、 体表标志法

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固定标志是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例如: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定阳陵泉;三角肌止点部定臂臑;眉头定攒竹;两眉之中间定印堂;两乳头之中间定膻中等;活动标志是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例如:听宫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曲池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2、 骨度折量法

此法是以体表骨节为标志,将全身不同的部位规定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再等分折量的定位方法,因此法是等分折量,因此不论是男、女、老、幼、高、矮、胖、瘦都很适用。常用的骨度分寸列表如下:

“骨度”折量寸表

3、 指寸定位法

这是指利用患者本人手指的宽度以量取腧穴的方法。由于生长相关律的缘故,人类机体的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见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手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三寸。

在具体取穴时,医生应当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对象自身的手指进行比量,并结合一些简便的

活动标志,以确定经穴的标准部位。

4、 简便取穴法

此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等。

一、手太阴肺经腧穴

手太阴肺经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穴位名称:中府 [经穴

]

【定位】:在胸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针刺方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直刺过深,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温和灸10-20分钟。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肩背痛。③腹胀。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肺募穴,手、足太阴之会

【附注】:①本穴是肺募,故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异常反应,又因

其为手、足太阴之会穴,故又能健脾理气而治疗腹胀 ②以下各经穴针灸方法条中,除禁针穴外,一般仅介绍毫针的常规针法;灸法中除禁灸穴及特殊灸法外,一般均可温和灸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红,不再一一列述。 ③层次解剖,由浅入深,分别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或肌腱或筋膜)、血管、神经。以下各穴只写穴下的血管和神经。 穴位名称:云门 [经穴]

【定位】:在胸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刺方法】: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胸痛,肩背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天府 [经穴]

【定位】:在上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腑前纹头下3寸处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鼻衄。②咳嗽,气喘。③肩及上肢内侧疼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侠白 [经穴]

【定位】:在上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烦满。②干呕。③上臂内侧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尺泽 [经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①直刺0.8-1.2寸。②治急性腹痛吐泻时在穴位的头静脉上放血。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②咽喉肿痛。③急性腹痛吐泻。④小儿惊风。⑤肘臂挛急。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孔最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针刺方法】:直剌0.5-1寸。

【主治】:①急性咳血,痔疮出血,鼻衄,咳嗽气喘。②咽喉肿痛。③热病无汗④前臂疼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经渠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针刺方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甲乙经》:不可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②手腕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太渊 [经穴]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针刺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主治】:①咳嗽痰多,气喘乏力。②血管性疾病:无脉症,头痛,偏瘫,下肢冷痛无力。③手腕痛。④呃逆。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原穴,输穴,八会穴(脉会)

穴位名称:列缺 [经穴

]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针刺方法】:向上斜刺0.3-0.5寸。

【主治】:①头项病:外感所致的偏正头痛,项强,口眼歪斜,牙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阴jing痛,尿血,遗精。②腹胀。③拇食指无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穴位名称:鱼际 [经穴]

【定位】:在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针刺方法】:向掌心方向刺0.5-0.8寸。

【主治】:①哮喘。②咽喉肿痛,发热,失音。③咳嗽,咳血。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荥穴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少商 [经穴]

【定位】:在手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针刺方法】:向上斜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嗽,鼻衄。②发热。③昏迷,癫狂。④指端麻木。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井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穴位名称:商阳 [经穴]

【定位】: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针刺方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主治】:①咽喉肿痛,牙痛。②热病昏迷。③食指端麻木。④耳聋。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井穴

穴位名称:二间 [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2-0.3寸。

【主治】:①牙痛,咽喉肿痛。②目赤痛,食指关节肿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三间 [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目痛,齿痛,咽喉肿痛。②身热,手背及手指红肿疼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输穴

穴位名称:合谷 [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主治】:①头面一切疾患。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下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面肿,面瘫,面肌抽搐,咽肿失音等。②恶寒,发热,热病无汗,汗出不止。③痛经,经闭,滞产。④胃痛,腹痛,便泌,泄泻,痢疾。⑤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小儿惊风,狂躁。⑥疔疮,瘾疹,疥疮。⑦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原穴

【附注】:别名虎口

穴位名称:阳溪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

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前头痛,目赤肿痛,牙痛。②手腕无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偏历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主治】:①龋齿,耳聋,面瘫。②水肿,手背酸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温溜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急性腹痛,肠鸣,肩背酸痛。②面瘫,面肿。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下廉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腹胀,腹痛。②肘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上廉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手臂麻木。②腹痛,肠鸣。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手三里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针刺方法】:直刺0.8-1.2寸。

【主治】:①腹痛,腹泻。②上肢不遂。③止痛,弹拨此穴可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酸胀感。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曲池 [经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针刺方法】:直刺1.0-1.5寸。治瘰疬针尖平刺上透臂臑穴。

【主治】:①一切热病,发烧,咽痛,疟疾。②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③头痛,

头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牙痛。④月经不调,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⑤腹痛吐泻。

⑥癫狂。⑦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肘髎 [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针刺方法】:直枣0.5-1.0寸。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手五里 [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针刺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主治】:①肘臂挛痛。②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名称:臂臑 [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主治】:①目疾:畏光,焦灼感,重感,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等。②瘰疬,肩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肩髃 [经穴]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主治】:①上肢不遂,肩痛不举。②瘰疬,风疹。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手阳明与阳蹻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巨骨 [经穴

]

【定位】:位于肩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间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瘿气、惊痫吐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天鼎 [经穴

]

【定位】:在颈外侧部,锁骨上窝之上,扶突穴之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切迹与胸锁关节上缘之中点处。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扶突 [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平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禾髎 [经穴]

【定位】:在上唇上外侧,当鼻孔外缘直下,上唇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取穴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涡、口噤不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迎香 [经穴]

【定位】:在面部鼻唇沟内的上段,横平鼻翼中部,口禾髎穴外上方1寸处

【针刺方法】:直刺0.1-0.2或斜刺0.3-0.5寸。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

足阳明胃经: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穴位名称: 承泣 [经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作用】:疏风活络,清热明目。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②眼睑(目闰)动,口眼喎斜。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四白 [经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隐处

【作用】:疏风活络,清热明目。

【主治】:①近视,目翳,目赤痒痛。②眼睑(目闰)动,口眼喎斜。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巨髎 [经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③面痛。

【作用】:疏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①口眼喎斜,眼睑(目闰)动。②鼻衄,牙痛,唇颊肿。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阳蹻之会

穴位名称: 地仓 [经穴]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作用】:疏风活络

【主治】:①口喎,流涎。②眼睑(目闰)动,口角抽动。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手、足阳明、阳蹻之会

穴位名称: 大迎 [经穴]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动脉博动处

【作用】:疏风活络,通利牙关。

【主治】:①颊肿,牙痛。②口喎,口噤。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颊车 [经穴]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作用】:疏风活络,通利牙关。

【主治】:①颊肿,口喎。②下牙痛,牙关紧急,张口困难。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下关 [经穴]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作用】:疏风清热,活络止痛,通利牙关。

【主治】:①耳聋,耳鸣。②牙痛,鼻塞。③口眼喎斜,张口困难,面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少阳之会

穴位名称: 头维 [经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作用】:疏风止痛,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目眩。②眼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眼睑(目闰)动。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位名称: 人迎 [经穴]

【定位】: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动脉搏动处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化痰。

【主治】:①咽喉肿痛,瘰疬,瘿气。②哮喘,咳血。③高血压,中风偏瘫。④膝关节疼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少阳之会

穴位名称: 水突 [经穴]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降逆,化痰散结。

【主治】:①咽喉肿痛。②咳嗽气喘。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气舍[经穴]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化痰,散结降逆。

【主治】:①胸满咳喘,呼吸困难。②瘿瘤,瘰疬,颈项强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缺盆 [经穴]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化痰,清热散结,疏经活络。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缺盆中痛,瘰疬。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气户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①咳喘。②胸痛胀满。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库房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降逆化痰。

【主治】:①咳喘。②胸胁胀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屋翳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疏风活血。

【主治】:①咳喘。②胸胁胀痛,乳痈。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膺窗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

【主治】:①咳喘。②胸胁胀痛,乳痈。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乳中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头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乳根[经穴]

【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活络通乳。

【主治】:①乳痈,乳汁少。②胸痛,咳喘。

【归经】:足阳明胃经

中央直下

【作用】:理气调中,和胃止呕。

【主治】:①胃痛,呕吐。②食欲不振,腹胀。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承满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理气和胃,除胀降逆。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梁门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理气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关门[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利水止泻。

【主治】:①腹胀,腹痛,肠鸣泄泻。②水肿。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太乙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调理肠胃,宁心安神。

【主治】:①癫狂。②心烦。③吐舌。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滑肉门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调理肠胃,止呕豁痰,宁心安神。

【主治】:①癫狂,呕逆。②吐舌,舌强。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天枢 [经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旁2寸

【作用】:健脾和胃,行气活血。

【主治】:①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②月经不调,癥瘕,痛经,闭经。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大肠募穴

穴位名称: 外陵 [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调经止痛,和肠理胃,理气活血。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作用】:温肾补气,益肾固精。

【主治】:①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②疝气。③遗精,早泄。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水道[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温经散寒,理气调血,通利三焦。

【主治】:①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痛经,不孕,疝气。③便秘。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归来[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温经散寒,理气活血,调补冲任。

【主治】:①阴挺,月经不调,闭经,白带。②疝气,腹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气冲[经穴]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温经散寒,理气活血,调补冲任。

【主治】:①疝气。②月经不调,不孕。③阳痿,阴肿。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髀关 [经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作用】:温经通络,散寒祛湿。

【主治】:①下肢痿痹,中风偏瘫。②腰膝冷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伏兔 [经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作用】:温经活络,疏风祛湿,强腰壮肾。

【主治】:下肢不遂,腰膝冷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阴市 [经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作用】:温经活络,疏风祛湿。

【主治】:①腿膝冷痛,屈伸不利。②疝气,腹胀,腹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梁丘 [经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作用】:疏经活络,理气和胃。

【主治】:①急性胃痛,乳痈。②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郄穴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作用】:疏经利节,祛寒逐湿。

【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足三里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疏风化湿,通经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

劳羸瘦,心悸气短,纳差乏力,头晕失眠。③咳嗽气喘。④膝(中指) 活络,扶正培元。 良,痢疾,便秘,腹痛,乳痛。②虚关节疼痛,中风偏瘫,脚气水肿。⑤癫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合穴,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穴位名称: 上巨虚[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起痿缓挛。

【主治】:①肠痈,腹痛,肠鸣,便秘,泄泻。②下肢痿痹,脚气。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大肠下合穴

穴位名称: 丰隆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粗隆前缘二横指(中指)

【作用】:化痰祛湿,疏经活络。

【主治】:①咳嗽,痰多,哮喘。②癫狂,癫痫。③头痛,眩晕。④下肢不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条口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逐湿。

【主治】:①肩周冷痛,抬举困难。②下肢痿痹,跗肿,转筋。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下巨虚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调理肠腑,疏经活络。

【主治】:①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②泄泻,痢疾。③下肢痿痹。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小肠下合穴

穴位名称: 解溪 [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作用】:调理肠胃,疏经活络。

【主治】:①踝关节疼痛,下肢痿痹。②头痛,眩晕,癫狂。③腹胀,便秘。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经穴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作用】:理气和胃,宁神通络。

【主治】:①胃疼,腹胀。②足背肿痛。③面肿牙痛,口眼歪斜。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原穴

穴位名称: 陷谷 [经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通络,疏风利水。

【主治】:①上眼肌无力,睁眼困难。②面浮身肿,足背肿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输穴

穴位名称: 内庭 [经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胃泄热,通络止痛。

【主治】:①上牙痛,咽喉肿痛,口喎,鼻衄。②腹胀,便秘,胃痛。③足痛肿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厉兑 [经穴]

【定位】: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理气和胃,宁神苏厥。

【主治】:①面肿,牙痛,鼻衄,咽痛。②梦魇,癫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井穴

四、足太阴脾经腧穴

足太阴脾经: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

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穴位名称: 隐白 [经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健脾和胃,益气摄血,宁神定志。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风。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井穴

穴位名称: 大都 [经穴]

【定位】:在足内侧,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表。

【主治】:①胃痛,使秘。②热病无汗。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太白 [经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胃病,腹胀,腹痛,泄泻,痢疾。②肢倦,身重。③心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

穴位名称: 公孙 [经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晕。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穴位名称: 商丘 [经穴]

【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足踝疼痛。②痔疾。③腹胀,泄泻,便泌。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三阴交[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赤白带下,经闭,癥瘕,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久不成孕,梦遗,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睾丸缩腹。②遗尿,尿闭,水肿,小便不利。③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足痿,脚气,肌肉疼痛。④皮肤病,湿疹,荨麻诊。⑤失眠,头痛头晕,两胁下痛等。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漏谷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

【作用】:健脾利湿

【主治】:①肠鸣腹胀。②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地机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作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理血固精。

【主治】:①腹痛,泄泻。②小便不利,水肿。③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腰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阴陵泉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通利三焦。

【主治】:①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②腹胀,泄泻,黄疸。③膝内侧疼痛。④阴茎痛,痛经,妇人阴痛等。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血海 [经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理血调经,祛风除湿。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毒。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箕门[经穴]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作用】:健脾利湿,利水通淋。

【主治】:①腹股沟肿痛。②小便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冲门 [经穴]

【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的外侧

【作用】:疏经行气,清热利湿。

【主治】:①疝气,腹痛。②崩漏,带下。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府舍 [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主治】:疝气,腹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厥阴、阴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腹结 [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理气降逆。

【主治】:①绕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②疝气。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大横 [经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作用】:调理肠胃,行气通腑。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阳、阴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腹哀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调理脾胃

【主治】:腹痛,肠鸣,消化不良。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大包 [经穴]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通络,束骨强筋。

【主治】:①全身疼痛,四肢无力。②气喘,胸胁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脾之大络

穴位名称: 食窦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和中,健脾助运。

【主治】:①胸胁胀痛,翻胃,食入即吐。②腹胀水肿,黄疸。③老人大便不禁。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天溪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通络活血。

【主治】: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汁少。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胸乡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通络。

【主治】:胸胁胀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周荣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化痰。

【主治】:咳嗽,胸胁胀满。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五、手少阴心经腧穴

手少阴心经: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穴位名称: 极泉 [经穴]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作用】:疏经活血,宁心安神。

【主治】:①胸闷气短,心痛心悸,悲愁不乐。②中风偏瘫,肩臂疼痛,胸胁胀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穴位名称: 青灵 [经穴]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

【主治】:心痛,胁痛,肩臂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穴位名称: 少海 [经穴]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

【作用】:清心安神,疏经通络,行气活血。

【主治】:①心痛,肘臂挛痛,麻木,手颤。②瘰疬,腋胁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灵道[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作用】:宁心安神,疏经通络。

【主治】:心痛,暴暗。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通里[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作用】:宁心安神,疏经通络,调理气血,利舌和营。

【主治】:①暴暗,舌强不语,胸臂痛。②心悸,怔忡。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阴郄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作用】:宁心安神,调和气血,益阴固表。

【主治】:①心痛,惊悸。②骨蒸盗汗。③吐血,衄血,暴暗。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神门[经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作用】:宁心安神,调理气血,疏经通络。

【主治】:①失眠健忘。②心痛,惊悸,心烦,胸痛。③癫狂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

穴位名称: 少府[经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作用】:清心安神,疏经活血。

【主治】:①阴痒痛。②小指挛痛。③心悸,胸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少冲[经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清热开窍,宁心安神,泄热救逆。

【主治】:①心悸,心痛,胸胁痛。②癫狂,热病,昏迷。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井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陷处 痫证,呆痴。

穴位名称: 少泽 [经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清心开窍,泄热利咽,活络通乳。

【主治】:①热病,中风,昏迷。②乳汁少,乳痈。③咽喉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痛,目翳头痛。

【类别】:井穴

穴位名称: 前谷 [经穴]

【定位】: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章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作用】:疏风清热,活络通乳。

【主治】:①手指麻木。②发热,头痛,耳鸣。③小便短赤。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后溪 [经穴]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项强痛,疟疾,腰骶痛,手指及肘擘挛急。②癫狂,痫证。③耳聋,目赤。④盗汗。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穴位名称: 腕骨 [经穴]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①黄疸,消渴。②腰腿痛,指挛腕痛,无力握物。③头项强痛,耳鸣,目翳。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原穴

穴位名称: 阳谷 [经穴]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颈项痛,手腕痛,热病。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养老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肩、背、肘、臂痠痛,急性腰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支正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清心宁神。

【主治】:①关节松弛无力,肘部酸痛不用。②皮肤赘生小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小海 [经穴]

【定位】: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散风清热。

【主治】:①肘臂疼痛。②癫痫。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耳鸣 。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②气喘。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曲垣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胛疼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肩外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肩中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经活络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②肩背疼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天窗 [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作用】:疏风清热

【主治】:①咽喉肿痛,暴喑,颈项强痛。②耳鸣,耳聋。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天容 [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作用】:疏风清热,利咽消肿,宽胸解郁。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肿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颧髎 [经穴]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清热祛风。

【主治】:①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②牙痛,颊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听宫 [经穴]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作用】:聪耳开窍,清心宁神。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牙痛,牙关不利。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足少阳,手太阳经交会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俞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通谷 至阴

穴位名称: 睛明 [经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穴位名称: 攒竹 [经穴]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眉冲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作用】: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塞。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曲差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鼻塞,鼽衄。②目视不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五处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②中风偏瘫。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承光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头晕目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通天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②中风偏瘫,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络却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玉枕 [经穴]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天柱 [经穴]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晕,目眩。②头痛,项强,肩背痛。③鼻塞,咽喉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大杼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

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风门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肺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

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厥阴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穴位名称: 心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督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膈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②发热,落,痘,

穴位名称: 肝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肝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胆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胆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脾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胃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穴位名称: 三焦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穴位名称: 肾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气海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大肠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大肠背俞穴

穴位名称: 关元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

【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小肠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小肠背俞穴

穴位名称: 膀胱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膀胱背俞穴

穴位名称: 中膂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

【主治】: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白环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主治】: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②腰骶疼痛,疝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上髎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次髎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中髎 [经穴]

【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下髎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会阳 [经穴]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作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②阳痿。③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承扶 [经穴]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殷门 [经穴]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浮郄 [经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委阳 [经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通利水道。

【主治】: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腿足拘挛疼痛,痿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下合穴

穴位名称: 委中 [经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参,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附分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之会穴

穴位名称: 魄户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平喘止咳。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膏肓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补虚益损。

【主治】: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神堂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譩譆 [经穴]

【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

【主治】: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膈关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和胃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魂门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主治】: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②消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意舍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胃仓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肓门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化滞消痞,化坚通乳。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志室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胞肓 [经穴]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

【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秩边 [经穴]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合阳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作用】:疏筋活络,通肠提肛。

【主治】: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承山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脚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飞扬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作用】:散风解表,疏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头痛,目眩,鼽衄。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跗阳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头痛,头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阳蹻脉郄穴

穴位名称: 昆仑 [经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键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仆参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舒筋健骨。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申脉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蹻

穴位名称: 金门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神熄风。

【主治】:①癫狂,痛症,小儿惊风。②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京骨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翳。②腰腿痛。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原穴

穴位名称: 束骨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腿痛,肛门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输穴

穴位名称: 足通谷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癫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至阴 [经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井穴

31

穴位速查---1

十四经腧穴、奇穴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四种

1、 体表标志法

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固定标志是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例如: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定阳陵泉;三角肌止点部定臂臑;眉头定攒竹;两眉之中间定印堂;两乳头之中间定膻中等;活动标志是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例如:听宫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曲池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2、 骨度折量法

此法是以体表骨节为标志,将全身不同的部位规定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再等分折量的定位方法,因此法是等分折量,因此不论是男、女、老、幼、高、矮、胖、瘦都很适用。常用的骨度分寸列表如下:

“骨度”折量寸表

3、 指寸定位法

这是指利用患者本人手指的宽度以量取腧穴的方法。由于生长相关律的缘故,人类机体的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见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手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三寸。

在具体取穴时,医生应当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对象自身的手指进行比量,并结合一些简便的

活动标志,以确定经穴的标准部位。

4、 简便取穴法

此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等。

一、手太阴肺经腧穴

手太阴肺经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穴位名称:中府 [经穴

]

【定位】:在胸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针刺方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直刺过深,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温和灸10-20分钟。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肩背痛。③腹胀。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肺募穴,手、足太阴之会

【附注】:①本穴是肺募,故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异常反应,又因

其为手、足太阴之会穴,故又能健脾理气而治疗腹胀 ②以下各经穴针灸方法条中,除禁针穴外,一般仅介绍毫针的常规针法;灸法中除禁灸穴及特殊灸法外,一般均可温和灸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红,不再一一列述。 ③层次解剖,由浅入深,分别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或肌腱或筋膜)、血管、神经。以下各穴只写穴下的血管和神经。 穴位名称:云门 [经穴]

【定位】:在胸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刺方法】: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胸痛,肩背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天府 [经穴]

【定位】:在上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腑前纹头下3寸处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鼻衄。②咳嗽,气喘。③肩及上肢内侧疼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侠白 [经穴]

【定位】:在上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烦满。②干呕。③上臂内侧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尺泽 [经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①直刺0.8-1.2寸。②治急性腹痛吐泻时在穴位的头静脉上放血。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②咽喉肿痛。③急性腹痛吐泻。④小儿惊风。⑤肘臂挛急。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孔最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针刺方法】:直剌0.5-1寸。

【主治】:①急性咳血,痔疮出血,鼻衄,咳嗽气喘。②咽喉肿痛。③热病无汗④前臂疼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经渠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针刺方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甲乙经》:不可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②手腕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太渊 [经穴]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针刺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主治】:①咳嗽痰多,气喘乏力。②血管性疾病:无脉症,头痛,偏瘫,下肢冷痛无力。③手腕痛。④呃逆。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原穴,输穴,八会穴(脉会)

穴位名称:列缺 [经穴

]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针刺方法】:向上斜刺0.3-0.5寸。

【主治】:①头项病:外感所致的偏正头痛,项强,口眼歪斜,牙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阴jing痛,尿血,遗精。②腹胀。③拇食指无力。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穴位名称:鱼际 [经穴]

【定位】:在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针刺方法】:向掌心方向刺0.5-0.8寸。

【主治】:①哮喘。②咽喉肿痛,发热,失音。③咳嗽,咳血。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荥穴阴肺经穴

穴位名称:少商 [经穴]

【定位】:在手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针刺方法】:向上斜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嗽,鼻衄。②发热。③昏迷,癫狂。④指端麻木。

【归经】:手太阴肺经穴

【类别】:井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穴位名称:商阳 [经穴]

【定位】: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针刺方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主治】:①咽喉肿痛,牙痛。②热病昏迷。③食指端麻木。④耳聋。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井穴

穴位名称:二间 [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2-0.3寸。

【主治】:①牙痛,咽喉肿痛。②目赤痛,食指关节肿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三间 [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目痛,齿痛,咽喉肿痛。②身热,手背及手指红肿疼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输穴

穴位名称:合谷 [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主治】:①头面一切疾患。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下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面肿,面瘫,面肌抽搐,咽肿失音等。②恶寒,发热,热病无汗,汗出不止。③痛经,经闭,滞产。④胃痛,腹痛,便泌,泄泻,痢疾。⑤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小儿惊风,狂躁。⑥疔疮,瘾疹,疥疮。⑦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原穴

【附注】:别名虎口

穴位名称:阳溪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

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前头痛,目赤肿痛,牙痛。②手腕无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偏历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主治】:①龋齿,耳聋,面瘫。②水肿,手背酸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温溜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急性腹痛,肠鸣,肩背酸痛。②面瘫,面肿。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下廉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腹胀,腹痛。②肘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上廉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手臂麻木。②腹痛,肠鸣。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手三里 [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针刺方法】:直刺0.8-1.2寸。

【主治】:①腹痛,腹泻。②上肢不遂。③止痛,弹拨此穴可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酸胀感。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曲池 [经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针刺方法】:直刺1.0-1.5寸。治瘰疬针尖平刺上透臂臑穴。

【主治】:①一切热病,发烧,咽痛,疟疾。②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③头痛,

头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牙痛。④月经不调,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⑤腹痛吐泻。

⑥癫狂。⑦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肘髎 [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针刺方法】:直枣0.5-1.0寸。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手五里 [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针刺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主治】:①肘臂挛痛。②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名称:臂臑 [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主治】:①目疾:畏光,焦灼感,重感,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等。②瘰疬,肩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肩髃 [经穴]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主治】:①上肢不遂,肩痛不举。②瘰疬,风疹。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手阳明与阳蹻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巨骨 [经穴

]

【定位】:位于肩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间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瘿气、惊痫吐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天鼎 [经穴

]

【定位】:在颈外侧部,锁骨上窝之上,扶突穴之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切迹与胸锁关节上缘之中点处。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扶突 [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平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禾髎 [经穴]

【定位】:在上唇上外侧,当鼻孔外缘直下,上唇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取穴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涡、口噤不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位名称:迎香 [经穴]

【定位】:在面部鼻唇沟内的上段,横平鼻翼中部,口禾髎穴外上方1寸处

【针刺方法】:直刺0.1-0.2或斜刺0.3-0.5寸。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

足阳明胃经: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穴位名称: 承泣 [经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作用】:疏风活络,清热明目。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②眼睑(目闰)动,口眼喎斜。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四白 [经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隐处

【作用】:疏风活络,清热明目。

【主治】:①近视,目翳,目赤痒痛。②眼睑(目闰)动,口眼喎斜。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巨髎 [经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③面痛。

【作用】:疏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①口眼喎斜,眼睑(目闰)动。②鼻衄,牙痛,唇颊肿。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阳蹻之会

穴位名称: 地仓 [经穴]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作用】:疏风活络

【主治】:①口喎,流涎。②眼睑(目闰)动,口角抽动。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手、足阳明、阳蹻之会

穴位名称: 大迎 [经穴]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动脉博动处

【作用】:疏风活络,通利牙关。

【主治】:①颊肿,牙痛。②口喎,口噤。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颊车 [经穴]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作用】:疏风活络,通利牙关。

【主治】:①颊肿,口喎。②下牙痛,牙关紧急,张口困难。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下关 [经穴]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作用】:疏风清热,活络止痛,通利牙关。

【主治】:①耳聋,耳鸣。②牙痛,鼻塞。③口眼喎斜,张口困难,面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少阳之会

穴位名称: 头维 [经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作用】:疏风止痛,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目眩。②眼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眼睑(目闰)动。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位名称: 人迎 [经穴]

【定位】: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动脉搏动处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化痰。

【主治】:①咽喉肿痛,瘰疬,瘿气。②哮喘,咳血。③高血压,中风偏瘫。④膝关节疼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足阳明、少阳之会

穴位名称: 水突 [经穴]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降逆,化痰散结。

【主治】:①咽喉肿痛。②咳嗽气喘。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气舍[经穴]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化痰,散结降逆。

【主治】:①胸满咳喘,呼吸困难。②瘿瘤,瘰疬,颈项强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缺盆 [经穴]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清肺利咽,理气化痰,清热散结,疏经活络。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缺盆中痛,瘰疬。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气户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①咳喘。②胸痛胀满。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库房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降逆化痰。

【主治】:①咳喘。②胸胁胀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屋翳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疏风活血。

【主治】:①咳喘。②胸胁胀痛,乳痈。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膺窗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

【主治】:①咳喘。②胸胁胀痛,乳痈。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乳中 [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头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乳根[经穴]

【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活络通乳。

【主治】:①乳痈,乳汁少。②胸痛,咳喘。

【归经】:足阳明胃经

中央直下

【作用】:理气调中,和胃止呕。

【主治】:①胃痛,呕吐。②食欲不振,腹胀。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承满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理气和胃,除胀降逆。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梁门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理气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关门[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利水止泻。

【主治】:①腹胀,腹痛,肠鸣泄泻。②水肿。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太乙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调理肠胃,宁心安神。

【主治】:①癫狂。②心烦。③吐舌。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滑肉门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调理肠胃,止呕豁痰,宁心安神。

【主治】:①癫狂,呕逆。②吐舌,舌强。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天枢 [经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旁2寸

【作用】:健脾和胃,行气活血。

【主治】:①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②月经不调,癥瘕,痛经,闭经。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大肠募穴

穴位名称: 外陵 [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调经止痛,和肠理胃,理气活血。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作用】:温肾补气,益肾固精。

【主治】:①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②疝气。③遗精,早泄。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水道[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温经散寒,理气调血,通利三焦。

【主治】:①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痛经,不孕,疝气。③便秘。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归来[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温经散寒,理气活血,调补冲任。

【主治】:①阴挺,月经不调,闭经,白带。②疝气,腹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气冲[经穴]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温经散寒,理气活血,调补冲任。

【主治】:①疝气。②月经不调,不孕。③阳痿,阴肿。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髀关 [经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作用】:温经通络,散寒祛湿。

【主治】:①下肢痿痹,中风偏瘫。②腰膝冷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伏兔 [经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作用】:温经活络,疏风祛湿,强腰壮肾。

【主治】:下肢不遂,腰膝冷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阴市 [经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作用】:温经活络,疏风祛湿。

【主治】:①腿膝冷痛,屈伸不利。②疝气,腹胀,腹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梁丘 [经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作用】:疏经活络,理气和胃。

【主治】:①急性胃痛,乳痈。②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郄穴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作用】:疏经利节,祛寒逐湿。

【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足三里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疏风化湿,通经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

劳羸瘦,心悸气短,纳差乏力,头晕失眠。③咳嗽气喘。④膝(中指) 活络,扶正培元。 良,痢疾,便秘,腹痛,乳痛。②虚关节疼痛,中风偏瘫,脚气水肿。⑤癫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合穴,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穴位名称: 上巨虚[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起痿缓挛。

【主治】:①肠痈,腹痛,肠鸣,便秘,泄泻。②下肢痿痹,脚气。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大肠下合穴

穴位名称: 丰隆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粗隆前缘二横指(中指)

【作用】:化痰祛湿,疏经活络。

【主治】:①咳嗽,痰多,哮喘。②癫狂,癫痫。③头痛,眩晕。④下肢不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条口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逐湿。

【主治】:①肩周冷痛,抬举困难。②下肢痿痹,跗肿,转筋。

【归经】:足阳明胃经

穴位名称: 下巨虚 [经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调理肠腑,疏经活络。

【主治】:①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②泄泻,痢疾。③下肢痿痹。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小肠下合穴

穴位名称: 解溪 [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作用】:调理肠胃,疏经活络。

【主治】:①踝关节疼痛,下肢痿痹。②头痛,眩晕,癫狂。③腹胀,便秘。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经穴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作用】:理气和胃,宁神通络。

【主治】:①胃疼,腹胀。②足背肿痛。③面肿牙痛,口眼歪斜。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原穴

穴位名称: 陷谷 [经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通络,疏风利水。

【主治】:①上眼肌无力,睁眼困难。②面浮身肿,足背肿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输穴

穴位名称: 内庭 [经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胃泄热,通络止痛。

【主治】:①上牙痛,咽喉肿痛,口喎,鼻衄。②腹胀,便秘,胃痛。③足痛肿痛。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厉兑 [经穴]

【定位】: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理气和胃,宁神苏厥。

【主治】:①面肿,牙痛,鼻衄,咽痛。②梦魇,癫狂。

【归经】:足阳明胃经

【类别】:井穴

四、足太阴脾经腧穴

足太阴脾经: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

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穴位名称: 隐白 [经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健脾和胃,益气摄血,宁神定志。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风。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井穴

穴位名称: 大都 [经穴]

【定位】:在足内侧,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表。

【主治】:①胃痛,使秘。②热病无汗。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太白 [经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胃病,腹胀,腹痛,泄泻,痢疾。②肢倦,身重。③心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

穴位名称: 公孙 [经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晕。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穴位名称: 商丘 [经穴]

【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足踝疼痛。②痔疾。③腹胀,泄泻,便泌。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三阴交[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赤白带下,经闭,癥瘕,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久不成孕,梦遗,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睾丸缩腹。②遗尿,尿闭,水肿,小便不利。③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足痿,脚气,肌肉疼痛。④皮肤病,湿疹,荨麻诊。⑤失眠,头痛头晕,两胁下痛等。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漏谷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

【作用】:健脾利湿

【主治】:①肠鸣腹胀。②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地机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作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理血固精。

【主治】:①腹痛,泄泻。②小便不利,水肿。③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腰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阴陵泉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通利三焦。

【主治】:①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②腹胀,泄泻,黄疸。③膝内侧疼痛。④阴茎痛,痛经,妇人阴痛等。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血海 [经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理血调经,祛风除湿。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毒。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箕门[经穴]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作用】:健脾利湿,利水通淋。

【主治】:①腹股沟肿痛。②小便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冲门 [经穴]

【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的外侧

【作用】:疏经行气,清热利湿。

【主治】:①疝气,腹痛。②崩漏,带下。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府舍 [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主治】:疝气,腹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厥阴、阴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腹结 [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理气降逆。

【主治】:①绕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②疝气。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大横 [经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作用】:调理肠胃,行气通腑。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阳、阴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腹哀 [经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调理脾胃

【主治】:腹痛,肠鸣,消化不良。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大包 [经穴]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通络,束骨强筋。

【主治】:①全身疼痛,四肢无力。②气喘,胸胁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脾之大络

穴位名称: 食窦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和中,健脾助运。

【主治】:①胸胁胀痛,翻胃,食入即吐。②腹胀水肿,黄疸。③老人大便不禁。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天溪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通络活血。

【主治】: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汁少。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胸乡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疏经通络。

【主治】:胸胁胀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穴位名称: 周荣 [经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化痰。

【主治】:咳嗽,胸胁胀满。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五、手少阴心经腧穴

手少阴心经: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穴位名称: 极泉 [经穴]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作用】:疏经活血,宁心安神。

【主治】:①胸闷气短,心痛心悸,悲愁不乐。②中风偏瘫,肩臂疼痛,胸胁胀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穴位名称: 青灵 [经穴]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

【主治】:心痛,胁痛,肩臂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穴位名称: 少海 [经穴]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

【作用】:清心安神,疏经通络,行气活血。

【主治】:①心痛,肘臂挛痛,麻木,手颤。②瘰疬,腋胁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灵道[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作用】:宁心安神,疏经通络。

【主治】:心痛,暴暗。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通里[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作用】:宁心安神,疏经通络,调理气血,利舌和营。

【主治】:①暴暗,舌强不语,胸臂痛。②心悸,怔忡。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阴郄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作用】:宁心安神,调和气血,益阴固表。

【主治】:①心痛,惊悸。②骨蒸盗汗。③吐血,衄血,暴暗。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神门[经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作用】:宁心安神,调理气血,疏经通络。

【主治】:①失眠健忘。②心痛,惊悸,心烦,胸痛。③癫狂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

穴位名称: 少府[经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作用】:清心安神,疏经活血。

【主治】:①阴痒痛。②小指挛痛。③心悸,胸痛。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少冲[经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清热开窍,宁心安神,泄热救逆。

【主治】:①心悸,心痛,胸胁痛。②癫狂,热病,昏迷。

【归经】:手少阴心经穴

【类别】:井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陷处 痫证,呆痴。

穴位名称: 少泽 [经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清心开窍,泄热利咽,活络通乳。

【主治】:①热病,中风,昏迷。②乳汁少,乳痈。③咽喉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痛,目翳头痛。

【类别】:井穴

穴位名称: 前谷 [经穴]

【定位】: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章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作用】:疏风清热,活络通乳。

【主治】:①手指麻木。②发热,头痛,耳鸣。③小便短赤。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后溪 [经穴]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项强痛,疟疾,腰骶痛,手指及肘擘挛急。②癫狂,痫证。③耳聋,目赤。④盗汗。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穴位名称: 腕骨 [经穴]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①黄疸,消渴。②腰腿痛,指挛腕痛,无力握物。③头项强痛,耳鸣,目翳。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原穴

穴位名称: 阳谷 [经穴]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颈项痛,手腕痛,热病。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养老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肩、背、肘、臂痠痛,急性腰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支正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清心宁神。

【主治】:①关节松弛无力,肘部酸痛不用。②皮肤赘生小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小海 [经穴]

【定位】: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散风清热。

【主治】:①肘臂疼痛。②癫痫。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耳鸣 。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②气喘。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曲垣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胛疼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肩外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肩中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经活络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②肩背疼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天窗 [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作用】:疏风清热

【主治】:①咽喉肿痛,暴喑,颈项强痛。②耳鸣,耳聋。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天容 [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作用】:疏风清热,利咽消肿,宽胸解郁。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肿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颧髎 [经穴]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清热祛风。

【主治】:①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②牙痛,颊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听宫 [经穴]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作用】:聪耳开窍,清心宁神。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牙痛,牙关不利。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足少阳,手太阳经交会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俞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通谷 至阴

穴位名称: 睛明 [经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穴位名称: 攒竹 [经穴]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眉冲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作用】: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塞。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曲差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鼻塞,鼽衄。②目视不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五处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②中风偏瘫。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承光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头晕目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通天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②中风偏瘫,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络却 [经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玉枕 [经穴]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天柱 [经穴]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晕,目眩。②头痛,项强,肩背痛。③鼻塞,咽喉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大杼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

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风门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肺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

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厥阴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穴位名称: 心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督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膈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②发热,落,痘,

穴位名称: 肝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肝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胆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胆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脾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胃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穴位名称: 三焦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穴位名称: 肾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气海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大肠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大肠背俞穴

穴位名称: 关元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

【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小肠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小肠背俞穴

穴位名称: 膀胱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膀胱背俞穴

穴位名称: 中膂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

【主治】: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白环俞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主治】: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②腰骶疼痛,疝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上髎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次髎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中髎 [经穴]

【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下髎 [经穴]

【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会阳 [经穴]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作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②阳痿。③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承扶 [经穴]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殷门 [经穴]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浮郄 [经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委阳 [经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通利水道。

【主治】: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腿足拘挛疼痛,痿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下合穴

穴位名称: 委中 [经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参,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附分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之会穴

穴位名称: 魄户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平喘止咳。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膏肓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补虚益损。

【主治】: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神堂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譩譆 [经穴]

【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

【主治】: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膈关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和胃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魂门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主治】: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②消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意舍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胃仓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肓门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化滞消痞,化坚通乳。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志室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胞肓 [经穴]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

【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秩边 [经穴]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合阳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作用】:疏筋活络,通肠提肛。

【主治】: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承山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脚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飞扬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作用】:散风解表,疏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头痛,目眩,鼽衄。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络穴

穴位名称: 跗阳 [经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头痛,头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阳蹻脉郄穴

穴位名称: 昆仑 [经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键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经穴

穴位名称: 仆参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舒筋健骨。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申脉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蹻

穴位名称: 金门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神熄风。

【主治】:①癫狂,痛症,小儿惊风。②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京骨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翳。②腰腿痛。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原穴

穴位名称: 束骨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腿痛,肛门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输穴

穴位名称: 足通谷 [经穴]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癫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荥穴

穴位名称: 至阴 [经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井穴

31


相关文章

  • 图文经络穴位按摩法[1]
  • 实用保健:经络穴位按摩法 主持人:大家知道经络.穴位,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今天就开始讲,用按摩经络穴位的方法保健和防治疾病.王老师,什么叫经络,什么是穴位呢? 王世豪:我们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存在一个经络系统,"经 ...查看


  • 调理眼睛的六个穴位
  • 调理眼睛的六个穴位 1.攒竹穴:"消除眼睛疲劳" 命名:攒.聚集的意思:竹,指山林的意思."攒竹"的意思是 指膀胱经湿冷水由此吸热上升.因为此处的穴位的物质是晴明穴上传 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吸热上 ...查看


  • 手指反射区
  • 手部反射区图 1手部穴位图 2 手背部穴位图 3 掌侧穴位图 4 手部反射区图 5 手背部全息图 6 手部全息图 7 手部全息图 8 手掌背部反射区 9 手侧面反射区 10 手掌区域与脏腑对应图 11 左 右手掌反射区 1.大肠穴 此穴位于 ...查看


  • 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 摘 要 癌性疼痛可见于癌症各期,也可作为癌症首发症状,尤其在进展期和终末期癌性疼痛更常见.更严重.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既能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又可避免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具有药物的可撤性.用药次数少等优点.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癌 ...查看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便秘
  • ◎下燧磊然麟熊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便秘 张玲丽 (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针灸科,九江332000) 第13卷第3期・总第203期 2O1 5年2月・上半月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穴位埋线方法对于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1-12月对100例接 ...查看


  •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
  •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附带图片] 孩子都是大人的心头肉,头疼脑热都牵动着家人的心,面对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处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小儿推拿可谓最佳医 ...查看


  •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按摩法
  • 日志 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 推荐日志 ∙ 转为私密日志 ∙ 转载自 乐宝贝 转载于2010年01 ...查看


  • 职业技能鉴定教材--按摩师 (21)
  • 职业技能鉴定教材--按摩师 (21).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职业技能鉴定教材--按摩师 第十九章腧穴学 第一节胞穴的分布 十四经腧穴是穴位的主体.总共361 ...查看


  • 正确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www.39.net 2010-5-2639健康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今年的春季乍暖还寒,捂着厚厚的冬装过春季,寒冷依然让人防不胜防.终于,夏天即将来临,对于许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又熬过了一个难耐的冬天,进入病情相对缓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