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社区幸福社区品牌服务调研总结报告

塘边社区“幸福社区品牌服务”调研总结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塘边社区地处福厦路以西,东至福厦路,南至兴隆路,北至湖里大道,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塘边2003年由村改居,现有包括原塘边村、塘边邮电大厦、富豪花园、公交公司宿舍、区公安局宿舍、区武装部队宿舍、区法院宿舍在内的13个住宅小区和一个自然村,公寓楼25栋、82梯,总户数2139户,私房出租户541户,总人口其中常住人口3438人,流动人口15617人。辖区内有塘边外口小学、万山工业小区、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武装部、振源大厦等35家企事业单位,沿街店面2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购物超市俱全,生活条件便利。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省级“流动儿童之家”试点,省“治安防控试点单位”等荣誉。

(一)社区居民人口经济特点

社区总人口19055人,其中常住人口3438人,流动人口15617人。60岁以上常住老人338人,16岁以下的常住儿童655人,流动儿童近2000人。社区残疾人27人,低保户10户13人。

社区由塘边村和13个生活小区组成。塘边自然村本地居民约1000多人,绝大多数有多套自建楼,用于房屋出租,有240位房东,部分居民享有退休金,经济条件较好。房东在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人口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社区有检察院宿舍、公安局宿舍、区武装部宿舍及公交宿舍,居民为公务员或企业职

工。奔马花园、明园花园、新湖花园等为2002~2003年新建的商品房。富豪花园为别墅小区。绝对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承租在塘边自然村内。

万山工业区为运动服饰工厂,吸纳了社区内许多外来流动人口就业。塘边村内生活、服饰、小吃等小商店密集,占地经营小商贩多。

(二)社区文化

社区有塘边外口小学、居委会幼儿园(私营)两家教育机构,社区居民普遍反映存在入学难问题。特别是塘边没有公办幼儿园,塘边本地居民意见很大。塘边社区活动场所包括社区图书馆、“春蕾爱心书屋”、文体活动小广场(容纳60~80人)、社区网吧、健身室(乒乓球、跑步机等)、灯光篮球场。社区所有的大型活动都在灯光篮球场举行,篮球场位于塘边村内,人流量大。社区会定期在篮球场放映露天电影,作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社区有爵士队、腰鼓队、秧歌队、排舞队四支老年文体队。

社区在未成年建设,特别是流动儿童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形成了社区特色服务项目。

二、居委会工作情况

(一)居委会工作安排及主官想法

居委会现有工作人员24位,“两委”成员6位。现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桂兰在塘边工作十余年,对塘边社区工作非常了解。各项汇报及材料总结工作(社区层面)都由主任亲自承担,工作繁忙。在与第一次调研小组的见面会上,主任提出社区在流动儿童、治安调解方面做得不错,社区治安压力较大,接下来还有集体资产盘活任务。虽未与主任有太多交流,但纵观所有社区工作、优秀奖励及社区工作人员态度,都将社区工作和品牌建设重心放在流动儿童服务上。社区对流动儿童投入不遗余力。具体品牌建设和文教工作由社区小吴负责(社区工作三年,比较有想法)。

(二)一般服务的开展状况

同其他社区一样,社区党建、民政、科普、文教、综治、计生各口都按要求完成年工作任务。由于社区面积大,人口多(特别是流动人口多)、有城中村,社区在计生和综治这两块工作压力较大。

在计生方面,社区有10个计生工作人员,18个计生小组长,以及240位私

房房东资源。计生每年工作基础工作任务包括:三次双查(1月、5月、9月,对象900多人)、4~5月妇科病检查、计生系统常住流动人口信息更新(每天)、协助其他部门办理证件。在基础工作上,社区还开展“计生大讲堂”服务,由大医院主任级以上医生在社区开展养生、健康保健、疾病及生育相关讲座。社区每周一、三两个晚上入户采集人口基本信息,每月25日开计生小组长例会。由于社区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社区在人口信息采集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为此,社区提出多方向扩大信息源的思路,利用社区私房房东,采集人口信息。社区给每位房东发一个笔记本,上面包括房客的基本信息,社区定期开展房东大会了解居民情况。大部分房东都会配合。

在综治方面,社区居委会旁边就是社区警务室,为居民提供24小时报警电话、便民利民等多项服务,并通过闭路监控系统的连通与治安巡逻队进行互动,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构筑社区报警求助服务和电子监控平台。辖区内还有公安局。与一般社区相比,社区自聘一批治安人员,治安队伍比较大。社区还成立治安调解室,办公地点设在警务室。

(三)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志愿者呈现出一个特点是,社区共建单位志愿资源丰富,而居民参与较少。社区开展“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共建志愿服务单位就有十多家,包括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关工委、巾帼园、科普园、集美大学、律师所等。除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外,共建单位也会参与社区卫生清理、关爱困难人群、老人等志愿服务。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较少,现有的社区志愿者有:

1、计生小组长。社区有18位计生小组长,都是社区内热心、有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退休老人或党员。他们除了配合计生工作外,也是社区活动主要参与者。

2、老年文体队。社区有爵士队、腰鼓队、秧歌队、排舞队4支老年文体队。

3、“春蕾爱心书屋”4位中小学生。有几位中小学生,除了经常过来社区看书外,有时还会帮忙社区照看“爱心书屋”,参与社区其他流动儿童活动。

4、个别热心居民、老党员。社区有位叫黄彩云的爱心妈妈,开办了塘边居委会幼儿园,关心社区流动儿童。还有擅长乒乓球、象棋、集邮的老党员,有时会给青少年分享、指导相关知识。

(四)居民参与情况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情况也呈现一个现象,即本地(塘边村)居民参与少,流动人口参与多,本地儿童参与少,流动儿童参与多。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对社区的活动、服务,本地基本不参加,而外来务工人员则关心社区服务,鼓励孩子参加(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原因,本身参与也很少),因此,社区流动儿童的活动很多,孩子参与度也很高。比如,暑期实践活动,本地家长多是直接拿表到社区要求工作人员盖章,孩子多不参加社区组织的暑期实践。而流动儿童家长则会认真咨询社区服务,积极让孩子参与社区暑期实践活动。由于社区大型活动多在塘边自然村的篮球场举行,人流量大,居民知晓率高。

三、社区品牌服务创建情况

(一)项目背景

据统计居住在塘边社区16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近2000人,社区常住儿童有655人。目前社区实际情况是: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失地农民子女进入第三代,随父母迁居的流动人口子女也进入二、三代。在未成年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服务,是本社区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12月份开始,社区开展了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渐形成“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特色服务,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2012.8)、省级“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2012.1)、省妇联捐助“春蕾爱心书屋”(2012.1)、省文明办援助“2012,我的志愿梦想—福建省志愿服务援助项目”等荣誉称号。此次社区申报的社区品牌建设项目正是关爱流动儿童项目。

(二)项目主要内容

1、明确志愿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新平台。

社区目前已明确并开展的服务内容包括:(1)对流动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需求评估,建立花名册。社区工作人员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进入辖区流动儿童家庭,对流动儿童年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需求做评估,重点掌握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状况;(2)每年利用寒暑假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夏令营、兴趣班及各种知识讲座、培训;(3)平时(周末)依托“春蕾爱心书屋”,开展“读书沙龙”“读书会”、“楼道漂流书站”、“义务家教”、“学习物品交流角”等活动,“读书会”每月一次,每次20~30人参加;(4)

利用节假日活动,邀请流动儿童参加,为流动儿童提供参与、分享和志愿服务的平台;(5)召集“爱心妈妈”志愿者,不定期进入特殊未成年家庭进行“家庭访问”,做好家庭访问笔录,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议,以实际行来展开帮扶,目前“爱心妈妈”志愿者仅限于社区工作人员;(6)邀请共建单位法官、律师、干警及心理咨询师开展法律及心理知识辅导讲座,特别是针对失足青少年,给与个案帮助、关怀和跟踪服务。

按照时间安排,社区已形成了稳定的活动计划:1~2月份关爱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志愿及冬令营活动;3~6月流动儿童爱心义务家教志愿活动;6~8月六一儿童节、关爱流动儿童夏令营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也熟悉活动模式和内容,流动儿童服务工作压力较小。

2、健全组织机构,整合资源,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社区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桂兰为组长,社区副主任余万全、社区工作者练美想为副组长,共建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社区小组长及其他社区工作者为协助员的“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队伍”,负责整个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还整合社区共建单位资源,包括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律师所、关工委、巾帼园、湖里街道卫生服务站、科普园、厦门特区纪念馆、红十字会、集美大学等正式资源,同时社区还注重吸收社区老党员志愿者。社区还进一步整合“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网点:“春蕾爱心书屋”、“厦门巾帼园心理咨询中心辅导站”、“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并依托服务网点开展活动。社区希望通过活动,带动辖区内外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等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

(三)活动的组织方式

社区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依靠共建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由共建单位提供活动方案,社区配合实施,如法制、心理、安全等培训、讲座,这种类型的活动占社区活动大多数;第二,社区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包括出游、“读书会”(目前还处于学生自主参与,没有专人辅导)、六一文艺晚会等;第三,直接参与街道、区举办的其他活动。

(四)达到的成效

社区流动儿童品牌服务成效显著:第一,从社区工作层面上看,流动儿童服务项目得到了区、市、省甚至部级领导认同和支持,为社区收获多项荣誉,已成

为塘边社区最具代表的品牌项目;第二,从服务效果来看,“春蕾爱心书屋”、寒暑期夏令营、组织流动儿童出游、慰问困难流动儿童家庭等服务已惠及到社区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孩子参与度高,家长满意度高,共建单位资源丰富,社区其他居民的知晓率也很高;第三,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社区已形成比较固定的服务模式(时间、内容),每年都有活动计划和安排。

(五)存在的困难

“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项目虽进展顺利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困难:第一,社区志愿者资源缺乏。如果社区自主举办活动如外出游览,多是社区工作人员自己带队,缺少志愿者帮忙;第二,许多服务内容开设出来,但有待进一步跟进和拓展,比如“读书会”,每月组织读书会多是孩子自己看书,没有其活动内容;第三,针对困难流动儿童,社区提供的多是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专业辅导技术和力量短缺;第四,服务内容仍需拓展和创新。塘边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寒暑期夏令营,但多以讲座和外出活动为主,且每年内容都差不多,趣味性仍需增强。

四、社区品牌服务创建改进意见

社区品牌服务和特色服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特色服务即针对某一人群或某个社区工作窗口开展的具体的、有特色的服务;而品牌服务则是由多个社区特色服务组成,平衡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并且能够整合社区居委会多口管理的工作,突出社区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

“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项目立足社区需求,服务基础好,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社区突出的特色服务项目。若仅这一项特色服务并不能形成社区品牌服务,而且流动儿童服务项目还面临诸多挑战,除了以上分析的四个方面的困难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流动儿童项目并没有和社区综治、计生等重要部门管理工作相结合,流动儿童服务开展越多,意味着其他口的管理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社区基础管理工作。若想流动儿童项目长久发展,调研小组认为,需要将其与社区其他口工作相结合,将项目效应运用到日常管理,平衡社区管理和服务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借助这种结合丰富和拓展流动儿童的服务,从而整体上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社区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探索:

一、流动儿童项目与综治、计生、科普文教、精神文明等部门工作相结合。 例如,在综治方面,可以开展社区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活动(孩子社会实践),蒋社区不同管理口的工作结合起来。

二、流动儿童服务项目本身整合,形成几个固定有效的服务内容(夏令营、读书会),继续实践开发新的服务内容(如“爱心妈妈”),重点发展社区志愿者。儿童服务做得好一般都离不开亲子关系服务,社区可考虑拓展亲子关系服务。志愿者方面可从连接厦门市民间公益志愿服务团体、挖掘发展流动儿童本身志愿者资源、发掘社区赋闲妇女、老党员资源几个方面考虑。

塘边社区“幸福社区品牌服务”调研总结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塘边社区地处福厦路以西,东至福厦路,南至兴隆路,北至湖里大道,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塘边2003年由村改居,现有包括原塘边村、塘边邮电大厦、富豪花园、公交公司宿舍、区公安局宿舍、区武装部队宿舍、区法院宿舍在内的13个住宅小区和一个自然村,公寓楼25栋、82梯,总户数2139户,私房出租户541户,总人口其中常住人口3438人,流动人口15617人。辖区内有塘边外口小学、万山工业小区、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武装部、振源大厦等35家企事业单位,沿街店面2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购物超市俱全,生活条件便利。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省级“流动儿童之家”试点,省“治安防控试点单位”等荣誉。

(一)社区居民人口经济特点

社区总人口19055人,其中常住人口3438人,流动人口15617人。60岁以上常住老人338人,16岁以下的常住儿童655人,流动儿童近2000人。社区残疾人27人,低保户10户13人。

社区由塘边村和13个生活小区组成。塘边自然村本地居民约1000多人,绝大多数有多套自建楼,用于房屋出租,有240位房东,部分居民享有退休金,经济条件较好。房东在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人口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社区有检察院宿舍、公安局宿舍、区武装部宿舍及公交宿舍,居民为公务员或企业职

工。奔马花园、明园花园、新湖花园等为2002~2003年新建的商品房。富豪花园为别墅小区。绝对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承租在塘边自然村内。

万山工业区为运动服饰工厂,吸纳了社区内许多外来流动人口就业。塘边村内生活、服饰、小吃等小商店密集,占地经营小商贩多。

(二)社区文化

社区有塘边外口小学、居委会幼儿园(私营)两家教育机构,社区居民普遍反映存在入学难问题。特别是塘边没有公办幼儿园,塘边本地居民意见很大。塘边社区活动场所包括社区图书馆、“春蕾爱心书屋”、文体活动小广场(容纳60~80人)、社区网吧、健身室(乒乓球、跑步机等)、灯光篮球场。社区所有的大型活动都在灯光篮球场举行,篮球场位于塘边村内,人流量大。社区会定期在篮球场放映露天电影,作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社区有爵士队、腰鼓队、秧歌队、排舞队四支老年文体队。

社区在未成年建设,特别是流动儿童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形成了社区特色服务项目。

二、居委会工作情况

(一)居委会工作安排及主官想法

居委会现有工作人员24位,“两委”成员6位。现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桂兰在塘边工作十余年,对塘边社区工作非常了解。各项汇报及材料总结工作(社区层面)都由主任亲自承担,工作繁忙。在与第一次调研小组的见面会上,主任提出社区在流动儿童、治安调解方面做得不错,社区治安压力较大,接下来还有集体资产盘活任务。虽未与主任有太多交流,但纵观所有社区工作、优秀奖励及社区工作人员态度,都将社区工作和品牌建设重心放在流动儿童服务上。社区对流动儿童投入不遗余力。具体品牌建设和文教工作由社区小吴负责(社区工作三年,比较有想法)。

(二)一般服务的开展状况

同其他社区一样,社区党建、民政、科普、文教、综治、计生各口都按要求完成年工作任务。由于社区面积大,人口多(特别是流动人口多)、有城中村,社区在计生和综治这两块工作压力较大。

在计生方面,社区有10个计生工作人员,18个计生小组长,以及240位私

房房东资源。计生每年工作基础工作任务包括:三次双查(1月、5月、9月,对象900多人)、4~5月妇科病检查、计生系统常住流动人口信息更新(每天)、协助其他部门办理证件。在基础工作上,社区还开展“计生大讲堂”服务,由大医院主任级以上医生在社区开展养生、健康保健、疾病及生育相关讲座。社区每周一、三两个晚上入户采集人口基本信息,每月25日开计生小组长例会。由于社区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社区在人口信息采集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为此,社区提出多方向扩大信息源的思路,利用社区私房房东,采集人口信息。社区给每位房东发一个笔记本,上面包括房客的基本信息,社区定期开展房东大会了解居民情况。大部分房东都会配合。

在综治方面,社区居委会旁边就是社区警务室,为居民提供24小时报警电话、便民利民等多项服务,并通过闭路监控系统的连通与治安巡逻队进行互动,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构筑社区报警求助服务和电子监控平台。辖区内还有公安局。与一般社区相比,社区自聘一批治安人员,治安队伍比较大。社区还成立治安调解室,办公地点设在警务室。

(三)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志愿者呈现出一个特点是,社区共建单位志愿资源丰富,而居民参与较少。社区开展“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共建志愿服务单位就有十多家,包括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关工委、巾帼园、科普园、集美大学、律师所等。除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外,共建单位也会参与社区卫生清理、关爱困难人群、老人等志愿服务。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较少,现有的社区志愿者有:

1、计生小组长。社区有18位计生小组长,都是社区内热心、有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退休老人或党员。他们除了配合计生工作外,也是社区活动主要参与者。

2、老年文体队。社区有爵士队、腰鼓队、秧歌队、排舞队4支老年文体队。

3、“春蕾爱心书屋”4位中小学生。有几位中小学生,除了经常过来社区看书外,有时还会帮忙社区照看“爱心书屋”,参与社区其他流动儿童活动。

4、个别热心居民、老党员。社区有位叫黄彩云的爱心妈妈,开办了塘边居委会幼儿园,关心社区流动儿童。还有擅长乒乓球、象棋、集邮的老党员,有时会给青少年分享、指导相关知识。

(四)居民参与情况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情况也呈现一个现象,即本地(塘边村)居民参与少,流动人口参与多,本地儿童参与少,流动儿童参与多。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对社区的活动、服务,本地基本不参加,而外来务工人员则关心社区服务,鼓励孩子参加(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原因,本身参与也很少),因此,社区流动儿童的活动很多,孩子参与度也很高。比如,暑期实践活动,本地家长多是直接拿表到社区要求工作人员盖章,孩子多不参加社区组织的暑期实践。而流动儿童家长则会认真咨询社区服务,积极让孩子参与社区暑期实践活动。由于社区大型活动多在塘边自然村的篮球场举行,人流量大,居民知晓率高。

三、社区品牌服务创建情况

(一)项目背景

据统计居住在塘边社区16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近2000人,社区常住儿童有655人。目前社区实际情况是: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失地农民子女进入第三代,随父母迁居的流动人口子女也进入二、三代。在未成年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服务,是本社区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12月份开始,社区开展了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渐形成“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特色服务,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2012.8)、省级“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2012.1)、省妇联捐助“春蕾爱心书屋”(2012.1)、省文明办援助“2012,我的志愿梦想—福建省志愿服务援助项目”等荣誉称号。此次社区申报的社区品牌建设项目正是关爱流动儿童项目。

(二)项目主要内容

1、明确志愿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新平台。

社区目前已明确并开展的服务内容包括:(1)对流动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需求评估,建立花名册。社区工作人员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进入辖区流动儿童家庭,对流动儿童年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需求做评估,重点掌握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状况;(2)每年利用寒暑假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夏令营、兴趣班及各种知识讲座、培训;(3)平时(周末)依托“春蕾爱心书屋”,开展“读书沙龙”“读书会”、“楼道漂流书站”、“义务家教”、“学习物品交流角”等活动,“读书会”每月一次,每次20~30人参加;(4)

利用节假日活动,邀请流动儿童参加,为流动儿童提供参与、分享和志愿服务的平台;(5)召集“爱心妈妈”志愿者,不定期进入特殊未成年家庭进行“家庭访问”,做好家庭访问笔录,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议,以实际行来展开帮扶,目前“爱心妈妈”志愿者仅限于社区工作人员;(6)邀请共建单位法官、律师、干警及心理咨询师开展法律及心理知识辅导讲座,特别是针对失足青少年,给与个案帮助、关怀和跟踪服务。

按照时间安排,社区已形成了稳定的活动计划:1~2月份关爱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志愿及冬令营活动;3~6月流动儿童爱心义务家教志愿活动;6~8月六一儿童节、关爱流动儿童夏令营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也熟悉活动模式和内容,流动儿童服务工作压力较小。

2、健全组织机构,整合资源,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社区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桂兰为组长,社区副主任余万全、社区工作者练美想为副组长,共建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社区小组长及其他社区工作者为协助员的“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队伍”,负责整个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还整合社区共建单位资源,包括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律师所、关工委、巾帼园、湖里街道卫生服务站、科普园、厦门特区纪念馆、红十字会、集美大学等正式资源,同时社区还注重吸收社区老党员志愿者。社区还进一步整合“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网点:“春蕾爱心书屋”、“厦门巾帼园心理咨询中心辅导站”、“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并依托服务网点开展活动。社区希望通过活动,带动辖区内外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等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

(三)活动的组织方式

社区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依靠共建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由共建单位提供活动方案,社区配合实施,如法制、心理、安全等培训、讲座,这种类型的活动占社区活动大多数;第二,社区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包括出游、“读书会”(目前还处于学生自主参与,没有专人辅导)、六一文艺晚会等;第三,直接参与街道、区举办的其他活动。

(四)达到的成效

社区流动儿童品牌服务成效显著:第一,从社区工作层面上看,流动儿童服务项目得到了区、市、省甚至部级领导认同和支持,为社区收获多项荣誉,已成

为塘边社区最具代表的品牌项目;第二,从服务效果来看,“春蕾爱心书屋”、寒暑期夏令营、组织流动儿童出游、慰问困难流动儿童家庭等服务已惠及到社区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孩子参与度高,家长满意度高,共建单位资源丰富,社区其他居民的知晓率也很高;第三,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社区已形成比较固定的服务模式(时间、内容),每年都有活动计划和安排。

(五)存在的困难

“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项目虽进展顺利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困难:第一,社区志愿者资源缺乏。如果社区自主举办活动如外出游览,多是社区工作人员自己带队,缺少志愿者帮忙;第二,许多服务内容开设出来,但有待进一步跟进和拓展,比如“读书会”,每月组织读书会多是孩子自己看书,没有其活动内容;第三,针对困难流动儿童,社区提供的多是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专业辅导技术和力量短缺;第四,服务内容仍需拓展和创新。塘边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寒暑期夏令营,但多以讲座和外出活动为主,且每年内容都差不多,趣味性仍需增强。

四、社区品牌服务创建改进意见

社区品牌服务和特色服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特色服务即针对某一人群或某个社区工作窗口开展的具体的、有特色的服务;而品牌服务则是由多个社区特色服务组成,平衡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并且能够整合社区居委会多口管理的工作,突出社区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

“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项目立足社区需求,服务基础好,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社区突出的特色服务项目。若仅这一项特色服务并不能形成社区品牌服务,而且流动儿童服务项目还面临诸多挑战,除了以上分析的四个方面的困难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流动儿童项目并没有和社区综治、计生等重要部门管理工作相结合,流动儿童服务开展越多,意味着其他口的管理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社区基础管理工作。若想流动儿童项目长久发展,调研小组认为,需要将其与社区其他口工作相结合,将项目效应运用到日常管理,平衡社区管理和服务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借助这种结合丰富和拓展流动儿童的服务,从而整体上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社区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探索:

一、流动儿童项目与综治、计生、科普文教、精神文明等部门工作相结合。 例如,在综治方面,可以开展社区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活动(孩子社会实践),蒋社区不同管理口的工作结合起来。

二、流动儿童服务项目本身整合,形成几个固定有效的服务内容(夏令营、读书会),继续实践开发新的服务内容(如“爱心妈妈”),重点发展社区志愿者。儿童服务做得好一般都离不开亲子关系服务,社区可考虑拓展亲子关系服务。志愿者方面可从连接厦门市民间公益志愿服务团体、挖掘发展流动儿童本身志愿者资源、发掘社区赋闲妇女、老党员资源几个方面考虑。


相关文章

  • 便利店调查报告
  • 便利店调查报告 第六小组 目 录 一.概况描述 1.1调查背景 1.2调查对象 1.3小组成员 二.商店定位 2.1店址选择 2.2商圈分析 2.3目标客户分析 三.商品管理 3.1商品种类 3.2自有品牌及独卖品牌 3.3商品定价--以饮 ...查看


  • 共青团计划总结
  • 幸福社区2011年共青团工作计划 2011年,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团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任务和& ...查看


  • 2017清华养老论坛 | 田旭:"幸福里"社区居家养老商业模式探索
  • 2017清华养老论坛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于4月21日-23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政.学.研.产的各界领导和专家60余位,百余名媒体记者,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日.新加坡等国家的两千余位嘉宾,共同探讨养老行业发展趋 ...查看


  • 家居社区市场调研报告
  • 家居社区市场调研报告 目 录 一 .概要 二 .调查可行性分析 三 .调查概况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北京朝阳区未来广场地区家居服务行业发展及市民认知情况分析 2. 未来广场家居 ...查看


  • 2015年街道党工委工作总结
  • 街道党工委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街道党工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思想建党要求,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紧紧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 ...查看


  • 关于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 关于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对党员志愿服务的内涵.外延的认识 "志愿者"是英文volunteer 的中文译法, 也叫"义工",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 ...查看


  • 中南大学赴光明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中南大学 2011 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中南大学赴长沙市光明村开展关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题目: 及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材料 1003 班 负责人姓名: 负责人姓名: 闵 杰 ...查看


  •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 关于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去年7月,该市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查看


  •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在中共丰泽区委的领导和泉州市政协的指导下,区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两句话"指导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