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生: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母亲笑着说:我给你唱支你最喜欢的歌吧,这样,你就不累了!  师:(动情描述)其实,母亲比我们还累,比我们还饿,可她把委屈放在心中,把眼泪咽到肚里,面带微笑,一边翻山越岭,一边给我们唱歌。就这样走哇,走哇,走过了一个个春秋与冬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再来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生: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师:母亲身上的担子太重了,请问:文中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的扁担吗?  生:这是生活的重担。  生:这是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得日夜为我们操劳。  师:(追问)母亲都操劳些什么?  生: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  生:怕孩子营养不良,身体太差。  生:担心孩子学习不好。  4. 抓住问句,体悟母爱的无私  师:这担子太重太重了!可我却认为母亲身强体壮,力大无穷,这让我愧疚万分那!连护士也动情地说  生:(齐说)大妈,您真了不起!  师:我也想说,作者的母亲真伟大!可如果我说,只有作者的母亲伟大,你同意吗?  生:(异口同声)不同意!  师:请你用母亲的话来反驳我。  生(读):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师:母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母亲不让我提那些事!  师:为什么?  生:母亲觉得自己做这些是应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母亲可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像还亏欠孩子似的。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所以那些事不值一提。  5. 联系生活,产生情感体验  师:(动情地)母亲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慈爱与坚强,更重要的是,她们无私奉献,无悔无怨,连提都不让提,更别说求什么回报了。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这就是伟大的母亲!你,想到你的母亲了吗?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享受母爱的温暖。  (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学生在歌声中回忆自己的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眼中有泪光,其中有两位女生在抽泣)  师:说说吧,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生:我只要一生病,妈妈就连饭也吃不下。  生:妈妈总是把我的衣服分类放好,叠得整整齐齐。  生:每天,妈妈都在杯子里倒半杯开水凉着,说我渴了,加上一半热水直接就能喝,不需要再等了。    6. 抱母亲入睡,体验母子亲情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们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可正因为  报不了,才更得报啊!于是,我突发奇想  生:(异口同声)要抱母亲入睡!  师:这时母亲需要抱吗?  生:不需要。  师:那为什么还要抱?  生:我想:妈妈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从没好好抱过妈呢,所以,我要抱她入睡。  生:我是要回报母亲对我们的爱。  生:我要让母亲体会到儿女对她的爱。  师:这一幕多感人呀!你能读好吗?  师: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花,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泪水,母亲为什么会流泪呢?  生:母亲操劳一生,儿子知道回报,让母亲太激动了。  生:这是幸福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母亲为有这样孝顺的儿子感到自豪。  生:这是心满意足的泪,儿子抱她这一回,她一生都没有遗憾了。  三、真情告白,深化情感  师:现在,我也是一位母亲,养儿方知报娘恩哪!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要把一首诗送给她,送给全天下的母亲!  (配乐诗朗诵《母爱》)  师:此刻,你有哪些事要为母亲做?你有什么话要对母亲说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别忘了在开头深情地喊一声:妈妈!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响起,学生动笔抒写心中的情怀)  师:回家后,把你写的话读给你的妈妈听。  (作者单位: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中心小学)

 生: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母亲笑着说:我给你唱支你最喜欢的歌吧,这样,你就不累了!  师:(动情描述)其实,母亲比我们还累,比我们还饿,可她把委屈放在心中,把眼泪咽到肚里,面带微笑,一边翻山越岭,一边给我们唱歌。就这样走哇,走哇,走过了一个个春秋与冬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再来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生: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师:母亲身上的担子太重了,请问:文中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的扁担吗?  生:这是生活的重担。  生:这是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得日夜为我们操劳。  师:(追问)母亲都操劳些什么?  生: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  生:怕孩子营养不良,身体太差。  生:担心孩子学习不好。  4. 抓住问句,体悟母爱的无私  师:这担子太重太重了!可我却认为母亲身强体壮,力大无穷,这让我愧疚万分那!连护士也动情地说  生:(齐说)大妈,您真了不起!  师:我也想说,作者的母亲真伟大!可如果我说,只有作者的母亲伟大,你同意吗?  生:(异口同声)不同意!  师:请你用母亲的话来反驳我。  生(读):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师:母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母亲不让我提那些事!  师:为什么?  生:母亲觉得自己做这些是应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母亲可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像还亏欠孩子似的。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所以那些事不值一提。  5. 联系生活,产生情感体验  师:(动情地)母亲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慈爱与坚强,更重要的是,她们无私奉献,无悔无怨,连提都不让提,更别说求什么回报了。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这就是伟大的母亲!你,想到你的母亲了吗?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享受母爱的温暖。  (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学生在歌声中回忆自己的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眼中有泪光,其中有两位女生在抽泣)  师:说说吧,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生:我只要一生病,妈妈就连饭也吃不下。  生:妈妈总是把我的衣服分类放好,叠得整整齐齐。  生:每天,妈妈都在杯子里倒半杯开水凉着,说我渴了,加上一半热水直接就能喝,不需要再等了。    6. 抱母亲入睡,体验母子亲情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们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可正因为  报不了,才更得报啊!于是,我突发奇想  生:(异口同声)要抱母亲入睡!  师:这时母亲需要抱吗?  生:不需要。  师:那为什么还要抱?  生:我想:妈妈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从没好好抱过妈呢,所以,我要抱她入睡。  生:我是要回报母亲对我们的爱。  生:我要让母亲体会到儿女对她的爱。  师:这一幕多感人呀!你能读好吗?  师: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花,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泪水,母亲为什么会流泪呢?  生:母亲操劳一生,儿子知道回报,让母亲太激动了。  生:这是幸福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母亲为有这样孝顺的儿子感到自豪。  生:这是心满意足的泪,儿子抱她这一回,她一生都没有遗憾了。  三、真情告白,深化情感  师:现在,我也是一位母亲,养儿方知报娘恩哪!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要把一首诗送给她,送给全天下的母亲!  (配乐诗朗诵《母爱》)  师:此刻,你有哪些事要为母亲做?你有什么话要对母亲说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别忘了在开头深情地喊一声:妈妈!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响起,学生动笔抒写心中的情怀)  师:回家后,把你写的话读给你的妈妈听。  (作者单位: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 散步教学实录 1
  • <散步>教学实录 李家埠初中 张乃金 [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查看


  •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 一.谈话入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一课.月光,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宁静的.安详的.美好的,诗意的,柔柔的-- 师:该怎么读呢?(生读题) 师:多美的月光啊!难怪作者在原作的最后这样深情地写道:母亲失去了 ...查看


  •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时间:2004年11月6日下午15:25-16:10 学生:广州执信中学高一学生 执教者:执信中学曾湖仙老师 听课者:中南六省各地教师1300余人 教学目标 : 1.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 ...查看


  • 剥豆教学实录
  • <剥豆教学实录>二 设计理念: 1. 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有重点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 ...查看


  • [我与地坛](节选)课堂实录
  • <我与地坛>(节选)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品味作者深沉.绵密.抒情的语言. 2.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充满哲理的写法. 3.体悟珍爱健康.珍爱生命.珍爱亲情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 ...查看


  • 孙双金:[思乡组诗]教学实录
  • 师:今天的上课和以往上课又什么不一样 生:原来上课是在小学课堂,几天在大学的礼堂 生:原来只有一位老师,今天又好多老师 师:以前是随堂课,今天是公开课 生:平时是崔老师上,今天是孙校长上 师:--自信心要更强,发言要更响亮. 板书:乡 师: ...查看


  •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母亲河,去目睹她的雄姿吧! 播放录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黄河滚滚齐! 二.讲读惊险 师:当作者面对着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的时候不禁胆战心惊.其实,使作者胆战心惊的原因还很 ...查看


  • 备课时要关注的细节
  • 备课时要关注哪些细节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李竹平 许多教师备课,喜欢以宏观的视角指向课堂教学,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整体性设计上.例如,教学一篇课文,备课时只考虑提出一两个整体性问题或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几个大的教学环节和步骤.结果,一些教 ...查看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六年级上册第八板块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