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M00814203 08工商管理 张建

其实在开始这个论题之前有必要对于“信仰”进行一下认知,只有了解了信仰对于个人的作用与意义,才能晓得当出现信仰危机的时候,对于个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甚至于是对一个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

百度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的价值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中,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了。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远离社会又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对于我自身而言,因为我本身的角色就是一名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所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特性,心里,价值观等等是有一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即将出现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有人评价我们这群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躁。”的确,我们是躁动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飞速更新换代信息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快速、简单、方便、时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可是大学生心中那填补不了的空洞却在日益扩大。大学生们从之前强迫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片属于自己任意发挥的空间。现在不是流行一句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吗!这样一种自我的思想形态在大学生们心里根生蒂固。这样的一种思想到底是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还是仅仅只是人的私欲膨胀以至想当然地以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可怕的世界观的延伸呢?“人心里怎样思量,他的行为就怎样。” 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找不到学习的意义,甚至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在这个群体内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权威的力量告诉自己人生到底是什么,如此生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学习成了社会“压迫”的继续,就业成了谋生手段无奈的选择。任何事物没有了原来真实、真正的意义,除了只是自己存在的理由。于是人们开始选择逃离,学会麻痹自己。网络、酒吧、舞厅、商店„„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所和虚拟世界寻找出口,逃避内心深处无法满足的空洞。但一个人什么都能逃避,却不能逃避自己。最悲惨的结局就是选择死亡,以此做最终绝望的选择和对社会文化力量的对抗。这些人,到底缺少什么?又何以做出许许多多让人费解却又被深深理解的举动?又为何在绝望中选择麻木或者彻底的离去?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我想,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缺乏信仰,也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问题。没有真正的信仰告诉大学生们人生的意义,人存在的价值以及合理性。所以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绝境。

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在于信仰的缺失,大学生们陷入了信仰危机,深究下去,但这样的信仰缺失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的自我约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信仰发生危机等不可忽视的倾性思想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 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由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的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造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社会主义即将胜利的基础上的”。然而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的迹象,好像更加繁荣。1989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东欧各国发生巨变,走上非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种 政治 格局的变动,给中国原有的共产主义信仰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学生从历史中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是否正确,能否实现,于是就产生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高校思想教育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息对于他(她)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这种教育体制和大学生现实的选择相脱离。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对错。 看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药到病除”,但这副治疗“信仰危机”的良药是什么呢?答案是多反面的,因为所考虑的方面是多方向的。

形势发展越迅速,每个单位时间里发生的变化就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也就更需要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在缺乏信仰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通过强化外部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但强化外部控制意味着增大社会压力,社会压力高则容易导致心理对抗,反而使社会控制能力降低。面对当前大学生在行为上的迷茫和混乱,在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关键是搞好理想信念教育。

(一)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在信仰方面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各种报刊杂志甚至于电视电影都很少看到有关信仰方面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手段,净化舆论环境,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仰。报刊杂志可以开辟专栏,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现象,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大力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信仰。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网上党校、团校,丰富舆论宣传的形式。要善于把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舆论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典型宣传和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向大学生宣传 科学 理论,真正使党的路线方政策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通过科学而充分说理去做好解难释疑工作。要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错误思潮,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主义精神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和批驳,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增强政治免疫力,提高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只重视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教师不能顺应时代 发展 ,与时俱进。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老师在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对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还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环节,广泛运用 现代 化教育手段,如互联网,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 中国 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学识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没有崇高的理想,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积极的心理引导结合起来。理想信念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改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要靠思想教育,还要靠心理引导。总之,要循循善诱地搞好疏导,入情入理地进行教育,耐心细致地帮助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用 科学 理论武装大学生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为了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还要研究大学生的接受心理。研究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助于高校思想 政治 工作者转变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过去,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是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来考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不大注意同时考虑受大学生的需要。久而久之,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不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是党和国家的需要。这样就把二者对立起来,在现实中形成了某种对立和分裂。如果我们把握准了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需要结合起来,就可

以摆脱理想信念教育的被动状态,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不仅要研究受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而且还要研究其不接受心理。比如,心理抗拒就是一种不接受心理,它本身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一是来自成长心理的反叛。这是心理发展中正常的阶段性表现。二是来自大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发的抗拒。与其信念一致的就乐于接受,而不一致的则产生抵制心理。三是来自受大学生利益倾向的抗拒。一种情况是与大学生的利益无关的问题,大学生往往表现拒。一种情况是与大学生的利益无关的问题,大学生往往表现不出强烈的兴趣,易于采取冷漠或不予理睬的态度。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外来信息与大学生的利益相反,或主观认定是相反,则他往往就加以反对。四是来自受大学生自尊心的抵抗。

(五)全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高校的根本任务来进行。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教育大学生时刻牢记新时期青年的 历史 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一代新人。二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这一特点。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真分析其原因,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三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 规律 和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统一,要根据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信仰在于肯定灵魂。”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具有一种信仰的真挚的人就达到了崇高。” 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自己的信仰,以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以使自己有一种真正的内心自由。正确对待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并对此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前途,任重而道远!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M00814203 08工商管理 张建

其实在开始这个论题之前有必要对于“信仰”进行一下认知,只有了解了信仰对于个人的作用与意义,才能晓得当出现信仰危机的时候,对于个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甚至于是对一个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

百度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的价值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中,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了。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远离社会又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对于我自身而言,因为我本身的角色就是一名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所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特性,心里,价值观等等是有一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即将出现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有人评价我们这群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躁。”的确,我们是躁动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飞速更新换代信息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快速、简单、方便、时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可是大学生心中那填补不了的空洞却在日益扩大。大学生们从之前强迫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片属于自己任意发挥的空间。现在不是流行一句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吗!这样一种自我的思想形态在大学生们心里根生蒂固。这样的一种思想到底是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还是仅仅只是人的私欲膨胀以至想当然地以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可怕的世界观的延伸呢?“人心里怎样思量,他的行为就怎样。” 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找不到学习的意义,甚至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在这个群体内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权威的力量告诉自己人生到底是什么,如此生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学习成了社会“压迫”的继续,就业成了谋生手段无奈的选择。任何事物没有了原来真实、真正的意义,除了只是自己存在的理由。于是人们开始选择逃离,学会麻痹自己。网络、酒吧、舞厅、商店„„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所和虚拟世界寻找出口,逃避内心深处无法满足的空洞。但一个人什么都能逃避,却不能逃避自己。最悲惨的结局就是选择死亡,以此做最终绝望的选择和对社会文化力量的对抗。这些人,到底缺少什么?又何以做出许许多多让人费解却又被深深理解的举动?又为何在绝望中选择麻木或者彻底的离去?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我想,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缺乏信仰,也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问题。没有真正的信仰告诉大学生们人生的意义,人存在的价值以及合理性。所以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绝境。

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在于信仰的缺失,大学生们陷入了信仰危机,深究下去,但这样的信仰缺失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的自我约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信仰发生危机等不可忽视的倾性思想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 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由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的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造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社会主义即将胜利的基础上的”。然而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的迹象,好像更加繁荣。1989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东欧各国发生巨变,走上非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种 政治 格局的变动,给中国原有的共产主义信仰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学生从历史中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是否正确,能否实现,于是就产生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高校思想教育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息对于他(她)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这种教育体制和大学生现实的选择相脱离。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对错。 看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药到病除”,但这副治疗“信仰危机”的良药是什么呢?答案是多反面的,因为所考虑的方面是多方向的。

形势发展越迅速,每个单位时间里发生的变化就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也就更需要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在缺乏信仰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通过强化外部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但强化外部控制意味着增大社会压力,社会压力高则容易导致心理对抗,反而使社会控制能力降低。面对当前大学生在行为上的迷茫和混乱,在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关键是搞好理想信念教育。

(一)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在信仰方面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各种报刊杂志甚至于电视电影都很少看到有关信仰方面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手段,净化舆论环境,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仰。报刊杂志可以开辟专栏,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现象,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大力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信仰。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网上党校、团校,丰富舆论宣传的形式。要善于把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舆论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典型宣传和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向大学生宣传 科学 理论,真正使党的路线方政策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通过科学而充分说理去做好解难释疑工作。要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错误思潮,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主义精神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和批驳,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增强政治免疫力,提高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只重视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教师不能顺应时代 发展 ,与时俱进。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老师在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对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还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环节,广泛运用 现代 化教育手段,如互联网,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 中国 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学识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没有崇高的理想,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积极的心理引导结合起来。理想信念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改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要靠思想教育,还要靠心理引导。总之,要循循善诱地搞好疏导,入情入理地进行教育,耐心细致地帮助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用 科学 理论武装大学生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为了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还要研究大学生的接受心理。研究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助于高校思想 政治 工作者转变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过去,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是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来考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不大注意同时考虑受大学生的需要。久而久之,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不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是党和国家的需要。这样就把二者对立起来,在现实中形成了某种对立和分裂。如果我们把握准了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需要结合起来,就可

以摆脱理想信念教育的被动状态,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不仅要研究受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而且还要研究其不接受心理。比如,心理抗拒就是一种不接受心理,它本身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一是来自成长心理的反叛。这是心理发展中正常的阶段性表现。二是来自大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发的抗拒。与其信念一致的就乐于接受,而不一致的则产生抵制心理。三是来自受大学生利益倾向的抗拒。一种情况是与大学生的利益无关的问题,大学生往往表现拒。一种情况是与大学生的利益无关的问题,大学生往往表现不出强烈的兴趣,易于采取冷漠或不予理睬的态度。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外来信息与大学生的利益相反,或主观认定是相反,则他往往就加以反对。四是来自受大学生自尊心的抵抗。

(五)全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高校的根本任务来进行。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教育大学生时刻牢记新时期青年的 历史 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一代新人。二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这一特点。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真分析其原因,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三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 规律 和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统一,要根据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信仰在于肯定灵魂。”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具有一种信仰的真挚的人就达到了崇高。” 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自己的信仰,以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以使自己有一种真正的内心自由。正确对待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并对此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前途,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 党校结业论文--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 党校第十二期学习班结业论文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单位: 班级: 姓名: 学员编号: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已不再像新文化运动时期那么强烈,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不熟悉.外国文化的流入,使大学生的 ...查看


  • 大学生关于信仰的论文报告
  • 大学生关于信仰的论文报告 院系:食品学院 班级:1208班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至今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同时,现时代国人的信仰问题正逐步的惹人关注.作为中流砥柱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不容小觑,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就更 ...查看


  • 对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思考
  • 摘要: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始终是当代大学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倍受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正处于发展构建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 ...查看


  • 大学生信仰现状研究
  • 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研究 刘璐 指导老师 杨继平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太原 030006) [摘要]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229名在校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试图分析这种信仰危机在大学四年主要存 ...查看


  • 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习近平,正在启动信仰的力量!
  • 习近平,正在启动信仰的力量 -------十二五期间完成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刻不容缓 中华民族的信仰现代化,不同于儒释道耶回的宗教信仰,更不是迷信,而是对天道(宇宙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真理的哲学信仰和理性信仰,其理论基础是儒释道+马列主义 ...查看


  •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分析
  •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分析 在社会转型期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难免发生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要求,又是现实社会的呼唤. 一.当代大学生 ...查看


  • 2011年暑期调查内容
  •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从价值观层面上,当代 ...查看


  • 为信仰寻找回家的路
  • 为信仰寻找回家的路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角审视个人品德建设 2010年,是平常的一年,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快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仍处在讨论期.这一宏大深刻的转型如一切社会转型一样,需要人们承受种种不适应甚至痛苦,它 ...查看


  •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分析 1
  • 在社会转型期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难免发生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要求,又是现实社会的呼唤.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 当代大学生的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