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中文与传媒系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第一小组

内容摘要: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不仅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社会化是任何社会和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对人的挑战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要想使人们保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必须正视人的社会化的问题,必须认识到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进行一定的了解,本文将在分析人的社会化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与人的社会化的关系、教育对人的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人的社会化 教育 关系 功能作用

社会,汉字的本意是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是土地之神,又指土地神的神主或祭祀土地神的地方。【1】因要祭祀,所以会有群人参加,从而在这层意思中引申出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而 “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联合起来的集合。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认识到个人与社会自然的抗衡不平等,所以选择了群居,从而学会群体生活,并渐渐地形成一个原始部落。在这个原始部落里,他们因为周遭的环境所影响,会迁居或者定居,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出生活方式习惯,从而演变成独特文化,构成一个社会。所以,从古到今,“社会”都代表着人的集合。人是社会中的动物,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人就要接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就要在人类社会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教养,就要在社会中生活、学习,以适应在人类社会中生存下去的各种需要。这种逐渐学习、逐渐适应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简言之,“人的社会化”就是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是个体适应集体、参与集体从而成为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影响人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教育、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等等。正如我们所知,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我国的教育一词,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的教就是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的效法;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广义上讲,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地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现代社会中的教育多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的社会的人的活动,它主要指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不断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并相应地发展个性的过程。因而,也可以说人的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人终身的学习过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个过程是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的成熟,随着人的社会生活的深化而逐步深化的。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读书学习,然诚如培根在《论学习》一文中所说:“读书学习使天赋完善,但学习本身又要靠实践去充实;因为就像自然植物需要修剪一样,人的天赋也是需要经过读书学习来发展的。而且,学习也要靠经验划定一范围,否则就会无边无际而流于空调。”【2】学校的知识教育是显功能,社会化功能则是隐功能。社会学家帕森斯甚至认为,在学校课堂所学的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性的知识,而是社会知识。因此,显性的知识教育可能会与社会知识教育相冲突,学校教育就是在平衡这种关系,进而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化引导。

人的社会化即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婴儿只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体。婴儿只有在这个特定的社会化过程中,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才算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这就开启了人接受教育的可能,而教育也最大限度的开启了人的智慧,发展了人的灵性,培养了人的生存技能,这便形成了人的社会化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促进个体社会化,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

和人的社会化也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教育是传授基本生活技能,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教育就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发展。其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在原始社会里,原始人为了提高生存能力,须要把如何获取火种及保存的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种活动就是教育。第三,教育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个体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来促进人的发展,完成个体的社会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一个自然的人成长为社会所要求的合格成员。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对象扩大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这样,人的社会化过程与教育结合得更为紧密,换句话说,个体社会化过程和教育几乎是同步的,可见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途径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起着最重要、最有效的作用。学校是专门为人的社会化而组织的机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形成和发展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教育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但是,学校教育能否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这值得我们思考。

人的社会化要满足自身的需要使得我们要有独立的职业,独立的职业是为了生计。而“2011年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失业率超过12%,2011届高校毕业生有百万人无业。国家发改委专家估计2012年高校应届大学生无业人数将上升至200万。”【3】中国原本有三大弱势群体,而如今出现了第四大群体——“蚁族”。他们高智、弱业、群居,主要从事临时性事业,“蚁族”群体的日益庞大,就表明学校教育并没有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积极作用。也许这样说有些武断,但学校教育培育出的人才与社会化发展急需的人才并不相适应,这的确又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取得作为社会成员的资格。故而,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教育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进程都有必要进行和实现。

注释;

【1】摘自《古代汉语》第一册,第28页,中华书局,王力主编,2010。

【2】摘自《培根的人生论》,第206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4。

【3】摘自《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第237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5。 参考文献;

[1]张德祥,周润智,《高等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中文与传媒系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第一小组

内容摘要: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不仅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社会化是任何社会和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对人的挑战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要想使人们保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必须正视人的社会化的问题,必须认识到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进行一定的了解,本文将在分析人的社会化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与人的社会化的关系、教育对人的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人的社会化 教育 关系 功能作用

社会,汉字的本意是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是土地之神,又指土地神的神主或祭祀土地神的地方。【1】因要祭祀,所以会有群人参加,从而在这层意思中引申出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而 “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联合起来的集合。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认识到个人与社会自然的抗衡不平等,所以选择了群居,从而学会群体生活,并渐渐地形成一个原始部落。在这个原始部落里,他们因为周遭的环境所影响,会迁居或者定居,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出生活方式习惯,从而演变成独特文化,构成一个社会。所以,从古到今,“社会”都代表着人的集合。人是社会中的动物,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人就要接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就要在人类社会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教养,就要在社会中生活、学习,以适应在人类社会中生存下去的各种需要。这种逐渐学习、逐渐适应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简言之,“人的社会化”就是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是个体适应集体、参与集体从而成为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影响人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教育、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等等。正如我们所知,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我国的教育一词,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的教就是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的效法;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广义上讲,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地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现代社会中的教育多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的社会的人的活动,它主要指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不断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并相应地发展个性的过程。因而,也可以说人的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人终身的学习过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个过程是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的成熟,随着人的社会生活的深化而逐步深化的。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读书学习,然诚如培根在《论学习》一文中所说:“读书学习使天赋完善,但学习本身又要靠实践去充实;因为就像自然植物需要修剪一样,人的天赋也是需要经过读书学习来发展的。而且,学习也要靠经验划定一范围,否则就会无边无际而流于空调。”【2】学校的知识教育是显功能,社会化功能则是隐功能。社会学家帕森斯甚至认为,在学校课堂所学的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性的知识,而是社会知识。因此,显性的知识教育可能会与社会知识教育相冲突,学校教育就是在平衡这种关系,进而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化引导。

人的社会化即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婴儿只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体。婴儿只有在这个特定的社会化过程中,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才算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这就开启了人接受教育的可能,而教育也最大限度的开启了人的智慧,发展了人的灵性,培养了人的生存技能,这便形成了人的社会化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促进个体社会化,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

和人的社会化也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教育是传授基本生活技能,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教育就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发展。其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在原始社会里,原始人为了提高生存能力,须要把如何获取火种及保存的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种活动就是教育。第三,教育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个体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来促进人的发展,完成个体的社会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一个自然的人成长为社会所要求的合格成员。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对象扩大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这样,人的社会化过程与教育结合得更为紧密,换句话说,个体社会化过程和教育几乎是同步的,可见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途径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起着最重要、最有效的作用。学校是专门为人的社会化而组织的机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形成和发展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教育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但是,学校教育能否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这值得我们思考。

人的社会化要满足自身的需要使得我们要有独立的职业,独立的职业是为了生计。而“2011年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失业率超过12%,2011届高校毕业生有百万人无业。国家发改委专家估计2012年高校应届大学生无业人数将上升至200万。”【3】中国原本有三大弱势群体,而如今出现了第四大群体——“蚁族”。他们高智、弱业、群居,主要从事临时性事业,“蚁族”群体的日益庞大,就表明学校教育并没有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积极作用。也许这样说有些武断,但学校教育培育出的人才与社会化发展急需的人才并不相适应,这的确又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取得作为社会成员的资格。故而,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教育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进程都有必要进行和实现。

注释;

【1】摘自《古代汉语》第一册,第28页,中华书局,王力主编,2010。

【2】摘自《培根的人生论》,第206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4。

【3】摘自《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第237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5。 参考文献;

[1]张德祥,周润智,《高等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 教育学路线图第二章
  •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教育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教育表现为一种活动.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结 ...查看


  • 教育学基础笔记[1]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 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 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 ...查看


  • 教育学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个不是教育的要素?( C ) A. 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方式 D.教育影响 2. 按照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B ) A.农业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信息社会教 ...查看


  • 社会学习化:社会与教育的双向回归
  • 作者:袁昱明 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2)05-0022-07 教育包括远程教育的发展动因均来自社会系统.就远程教育完成补偿教育历史使命并转向建设学习型 ...查看


  • 教育目的与功能
  • 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 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 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 求. 广义的教育目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教育定位
  •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教育定位;全局性定位 摘要: 回顾建国以来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考察从中共八大到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部门归属问题的论述,发现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已由局域性定位走向 ...查看


  • 教育价值分类研究_杨志成
  • No.10,2013General,No. 405 教育价值分类研究 杨志成柏维春 [摘 要]教育价值分类研究有利于厘清教育价值关系,使教育实践回归教育本真 价值.基于教育学分析形成的教育价值分类与基于人的价值结构形成的教育价值分类的分析, ...查看


  •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 • (一)基本概念: • 教育学P3;教育现象P3;教育规律P4;教育科学P5;教育改革P21行动研究法P30 1.论述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 • 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 ⑴从 ...查看


  • 社区教育与幼教管理体制改革
  • 社区教育与幼教管理体制改革 [摘 要]社会化.杜区化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教育的发展要走出垂直体系,走出单纯就教育系统自身的角度进行行业化管理的形式,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教育机构.家庭一体化的体系,将行业化管理与社会化管理结合 ...查看


  •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内容摘要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大众 诗人和坚定的民主战士.他毕生从事教育,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为中国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他得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