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知识汇总及答案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知识汇总

一、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铝在大自然以稳定的 化合 态存在。

1、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⑴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 、 硅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⑵工业提取铝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NaAlO 2+CO2+2HO=Al(OH)3+NaHCO ⑶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在电解时人们往往会加入 冰晶石 来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2、铝的性质 ⑴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是由于 铝的表面有致密的氧化保护膜 。 ⑵铝是一种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的金属。(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

⑶在 常温 下,铝(或者铁)遇 浓H SO 、 浓HNO 3 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钝化 。

3、氢氧化铝两性(两性氢氧化物)

(1)与盐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O 、

(2)⑶ 明矾的净水原理: KAl(SO+3+42-注意的是:①AlCl 3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反应时可看作是经过两步反应:

第一步:Al 3++3OH— 第二步:Al(OH)3+OH ——生成沉淀的量随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

②在Na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也是分两步进行的,先生成Al(OH)3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消失。反应:NaAlO 2+HCl(少)+H2O=Al(OH)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小结:“铝三角”铝盐和偏铝酸盐的相互转化: 高温通电高温

反应:①Al 3+ + 4OH- = AlO2- + 2H2O

②AlO 2-+ 4H+ = Al3+ + 2H2O

③Al(OH)3 + OH- = AlO2- + 2H2O

④AlO 2- + H+ + H2O = Al(OH)3

⑤Al 3+ + 3OH- = Al(OH)3

⑥Al(OH)3 + 3H = Al + 3H2O

二、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⑴人类最早使用的的金属有 铁 、 铜 两种。人类经历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⑵铁、铜的存在:

人类最早利用的单质铁和单质铜直接来自于自然界。铁单质只存在于从天而降的 陨石 中,而铜则来自于自然存在的少量单质铜。铁和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常见的铁;常见的铜矿石有黄铜矿、孔雀石。

+3+

(3)高炉炼铁:

①原料: 铁矿石 、 焦炭 、 空气 、 石灰石 ②设备: 炼铁高炉

③原理: 用还原剂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②还原铁矿石④石灰石的作用是: 除去铁矿石中的炉渣 , 要求理解:一氧化碳的形成、高炉中各进出口的流经的物质(祥细见教材P 70图3-11) ⑤在高炉中最终得到是含碳 2%—4.5% 的 生铁 ;钢的含碳量为 0.03%—0.2% 。因此从这层含义上讲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4)铜的冶炼:①火法炼铜②湿法炼铜:其原理是_CuSO③生物炼铜

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⑴铁、铜物理性质比较:

不同点:铁——银白色,质软,易被磁化 ; 铜——紫红色,导电性比铁好

⑵铁、铜化学性质:

高温高温高温高温点燃点燃点燃剂。铁、铜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S 、I 2)反应转化为 +2 价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 氯气、氧气 等)反应转化为 +3 价铁的化合物。

⑶Fe 3+的检验:加入 KSCN 溶液,现象:溶液呈血红色 ,方程式 Fe 3+ + 3SCN-=Fe(SCN) ⑷由Fe 2+转化为Fe 3+ 2Fe 2++Cl2=3Fe3++2Cl-

⑸由Fe 转化为Fe

−→⑹Fe+H2O(g)−−高温3+2+3+2+

小结:“铁三角”

Fe 、Fe 、Fe 的相互转化

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Fe+2H=Fe+H2↑

②FeO+CO=Fe+CO2

3+2+③Fe+2Fe=3Fe

④2Fe +Cl2=3Fe+2Cl

⑤2Fe+3Cl2点燃 2+3+-+3+2+3+2FeCl 3

Al 2O 3+2Fe- ⑥Fe 2O 3+2Al

3、Fe 、Fe 的检验 2+3+

2+点燃 ⑴Fe 的检验

① 滴加NaOH 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

Fe 2++2OH-=Fe(OH)↓(白色) 4Fe(OH)2+O2+2HO=4Fe(OH)3(红褐色)

② 先滴加KSCN 无色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 ⑵Fe 的检验

① 滴加KSCN 无色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② 滴加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⑶Fe 、Fe 的鉴别

①观察法:Fe 2+盐溶液呈 浅绿 ,Fe 3+盐溶液呈 黄

②KSCN 法:滴入KSCN 无色溶液,溶液呈 血红色 者是Fe 3+溶液, 无明显变化 者是Fe 2+溶液

③碱液法:分别加入碱液(氨水也可), 形成沉淀是红褐色 是Fe 3+, 形成白色沉淀,后变灰褐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是Fe 2+溶液

①在配制含Fe 2+的溶液时,常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铁粉 ,目的是 使被氧化成Fe 3+

的与Fe 反应还原成Fe 2+ 2+2+3+应 ②为除去废水中的Fe ,常先将废水中的 Fe 氧化成Fe ,再调节溶液的 PH 值

Fe 3+转化为 Fe(OH)析出。

用 ③在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利用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 3++Cu=2Fe2++Cu2+

④铁及铜的化合物的应用:见教材的P 74相关内容

3+3+-3+3+-3+-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知识汇总

一、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铝在大自然以稳定的 化合 态存在。

1、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⑴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 、 硅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⑵工业提取铝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NaAlO 2+CO2+2HO=Al(OH)3+NaHCO ⑶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在电解时人们往往会加入 冰晶石 来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2、铝的性质 ⑴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是由于 铝的表面有致密的氧化保护膜 。 ⑵铝是一种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的金属。(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

⑶在 常温 下,铝(或者铁)遇 浓H SO 、 浓HNO 3 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钝化 。

3、氢氧化铝两性(两性氢氧化物)

(1)与盐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O 、

(2)⑶ 明矾的净水原理: KAl(SO+3+42-注意的是:①AlCl 3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反应时可看作是经过两步反应:

第一步:Al 3++3OH— 第二步:Al(OH)3+OH ——生成沉淀的量随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

②在Na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也是分两步进行的,先生成Al(OH)3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消失。反应:NaAlO 2+HCl(少)+H2O=Al(OH)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小结:“铝三角”铝盐和偏铝酸盐的相互转化: 高温通电高温

反应:①Al 3+ + 4OH- = AlO2- + 2H2O

②AlO 2-+ 4H+ = Al3+ + 2H2O

③Al(OH)3 + OH- = AlO2- + 2H2O

④AlO 2- + H+ + H2O = Al(OH)3

⑤Al 3+ + 3OH- = Al(OH)3

⑥Al(OH)3 + 3H = Al + 3H2O

二、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⑴人类最早使用的的金属有 铁 、 铜 两种。人类经历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⑵铁、铜的存在:

人类最早利用的单质铁和单质铜直接来自于自然界。铁单质只存在于从天而降的 陨石 中,而铜则来自于自然存在的少量单质铜。铁和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常见的铁;常见的铜矿石有黄铜矿、孔雀石。

+3+

(3)高炉炼铁:

①原料: 铁矿石 、 焦炭 、 空气 、 石灰石 ②设备: 炼铁高炉

③原理: 用还原剂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②还原铁矿石④石灰石的作用是: 除去铁矿石中的炉渣 , 要求理解:一氧化碳的形成、高炉中各进出口的流经的物质(祥细见教材P 70图3-11) ⑤在高炉中最终得到是含碳 2%—4.5% 的 生铁 ;钢的含碳量为 0.03%—0.2% 。因此从这层含义上讲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4)铜的冶炼:①火法炼铜②湿法炼铜:其原理是_CuSO③生物炼铜

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⑴铁、铜物理性质比较:

不同点:铁——银白色,质软,易被磁化 ; 铜——紫红色,导电性比铁好

⑵铁、铜化学性质:

高温高温高温高温点燃点燃点燃剂。铁、铜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S 、I 2)反应转化为 +2 价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 氯气、氧气 等)反应转化为 +3 价铁的化合物。

⑶Fe 3+的检验:加入 KSCN 溶液,现象:溶液呈血红色 ,方程式 Fe 3+ + 3SCN-=Fe(SCN) ⑷由Fe 2+转化为Fe 3+ 2Fe 2++Cl2=3Fe3++2Cl-

⑸由Fe 转化为Fe

−→⑹Fe+H2O(g)−−高温3+2+3+2+

小结:“铁三角”

Fe 、Fe 、Fe 的相互转化

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Fe+2H=Fe+H2↑

②FeO+CO=Fe+CO2

3+2+③Fe+2Fe=3Fe

④2Fe +Cl2=3Fe+2Cl

⑤2Fe+3Cl2点燃 2+3+-+3+2+3+2FeCl 3

Al 2O 3+2Fe- ⑥Fe 2O 3+2Al

3、Fe 、Fe 的检验 2+3+

2+点燃 ⑴Fe 的检验

① 滴加NaOH 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

Fe 2++2OH-=Fe(OH)↓(白色) 4Fe(OH)2+O2+2HO=4Fe(OH)3(红褐色)

② 先滴加KSCN 无色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 ⑵Fe 的检验

① 滴加KSCN 无色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② 滴加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⑶Fe 、Fe 的鉴别

①观察法:Fe 2+盐溶液呈 浅绿 ,Fe 3+盐溶液呈 黄

②KSCN 法:滴入KSCN 无色溶液,溶液呈 血红色 者是Fe 3+溶液, 无明显变化 者是Fe 2+溶液

③碱液法:分别加入碱液(氨水也可), 形成沉淀是红褐色 是Fe 3+, 形成白色沉淀,后变灰褐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是Fe 2+溶液

①在配制含Fe 2+的溶液时,常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铁粉 ,目的是 使被氧化成Fe 3+

的与Fe 反应还原成Fe 2+ 2+2+3+应 ②为除去废水中的Fe ,常先将废水中的 Fe 氧化成Fe ,再调节溶液的 PH 值

Fe 3+转化为 Fe(OH)析出。

用 ③在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利用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 3++Cu=2Fe2++Cu2+

④铁及铜的化合物的应用:见教材的P 74相关内容

3+3+-3+3+-3+-


相关文章

  • 第二篇__岩石与地貌__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知识梳理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B 1.六大板块: A A :_太平洋_板块:B :_亚欧_板块: C F C :_非洲_板块:D :_印度洋_板块: D E :_南极洲_板块:F :_美洲_板块 P :_ ...查看


  •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 (2015•新课标II 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 )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 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 .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 ...查看


  • 行政管理考研-怎样才能考上北大行管研究生
  • 第8次分享,共9次 出题导师.参考书解析.新攻略 育明教育·斯泰朗考研资料分享系列 8)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报考复习指导( 目录 一.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专业课出题导师分析.................................. ...查看


  • 概括全部图形推理类型
  • 几乎概括了图形推理的所有类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片: 图图片: 图片: [行测资料集]: 华图2011公考资料大集合: http://www.iliyu. ...查看


  •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练习
  •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铝能在硝酸.硫酸中钝化.②氢氧化铝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也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③氧化铝是白色固体,熔沸点高,常作为耐火材料,红.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 ...查看


  • 翻转课堂教学法视频试题及答案汇总 (自动保存的)
  • 翻转课堂教学法视频试题及答案汇总 1.翻转式课堂是如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 正确答案:A. 教学视频可以反复看 B. 不会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C. 教别人自己学得更好 D. 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翻转式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区别? 正确 ...查看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1.阅读表格,分点说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态.(3分) (<中国工业经济>2011.9) 注释:我国综合文化软实力(X)由文化知识生产力(X1 )等三力按照一定关系折算而来. 答: 2.&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 实验汇总 复习
  •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第1讲 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 显微观察 ...查看


  • 最强数学运算公式集锦
  • 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