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发展 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思考: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历史地位不同的原因?

课堂探究案

一、预习展示,强化基础 二、构建框架,完善体系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3分)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2) 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3) 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4分)

【当堂练习】

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 .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4.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6.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7.“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 )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8.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 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12.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 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A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 .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课后延伸案

儒家经典名句: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敏于事而慎于言

5.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 礼之用,和为贵。 8.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9.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10.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发展

课堂探究案

【答案】 (1)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3分)

(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4分)

(3)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4分)

(4)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分) 【当堂练习】

1-6 DBCBBD 7-12 ACCDBA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思考: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历史地位不同的原因?

课堂探究案

一、预习展示,强化基础 二、构建框架,完善体系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3分)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2) 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3) 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4分)

【当堂练习】

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 .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4.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6.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7.“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 )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8.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 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12.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 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A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 .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课后延伸案

儒家经典名句: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敏于事而慎于言

5.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 礼之用,和为贵。 8.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9.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10.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发展

课堂探究案

【答案】 (1)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3分)

(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4分)

(3)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4分)

(4)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分) 【当堂练习】

1-6 DBCBBD 7-12 ACCDBA


相关文章

  • 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复习
  • 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百家争鸣 学派 学者 孔子 朝代 春秋 主张 成就 儒家 " 仁 者 爱 儒家学派 "克己复 创始人: 人" 克己复 创始人: " 春 " ...查看


  • 历史必修二与必修三部分重点复习问题
  • 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时间.内容.作用和影 响? 2. 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含义: 3.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什么没有马上终止&q ...查看


  •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第一课 (一)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 ...查看


  •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 汉代思想大一统 赵娜 465班 整体把握本课内容: 1.汉初 -- 黄老无为思想 2.汉武帝时 -- 董仲舒新儒学 教材分析: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儒学在汉代开始成为中国古代历朝统治的官方思想,由此确立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查看


  • 人民版历史考纲复习要点归纳:必修三
  • 人民版历史考纲要求详解:必修三 (附会考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 行)整理) 学习文化史的原理 (1)社会根源:经济 政治 (2)所处的阶级立场 (3)文化的继承.借鉴 所涉及的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 ...查看


  • 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1.2历史考点分析
  •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杨俊民 2016年全国文综考试已尘埃落定,就历史试题的评析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全国文综Ⅰ(乙)卷.Ⅱ(甲)卷考点分布.试题设置.能力要求等方面而言,保持了极大的稳定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1.第一单元内容列表 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3.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1.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2.早期国 ...查看


  • 必修三历史笔记
  • (三):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 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 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