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音值:是乐音的长短。

2、听觉记忆能力:是指记忆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

3、音乐:是以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特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性的艺术。

4、儿童自然发展法:即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的顺序。

5、预知学习:本词源于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它是一种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儿童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的特殊的学习方法。

6、打击乐活动:它是以身体大肌肉动作参与为主,运用一定的节奏和音色,通过打击乐操作来表现音乐的一种活动。它是儿童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也是令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7、多通道参与所谓“多通道参与模式”就是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同时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

8、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有目标, 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 选择以音乐为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 组织全体儿童参加的活动.

9、随乐能力:是指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协调一致的能力。

10、音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把所理解所感受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

11、综合音乐素质:是指对儿童进行音高、力度、音色、节奏、曲式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

12、螺旋型课程模式:是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思想为理论基础,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看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状序列,每个环中的学科结构都是不变的。

13、.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组织和传递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落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认务的具体手段和有效途径。

14、儿童歌舞剧: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剧情、反映生活。

15、系列层次活动:是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16、音色:是指嗓音或乐器的音质。

二、填空题

1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和改变熟悉的歌曲材料。

2、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律动、组合、 舞蹈、 音乐游戏。

3、“多通道参与”主要有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视觉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的参与的应用及其要点。三种参与形式。

4

5、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表现说。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7、歌唱活动中培养节奏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运用身体动作、运用视觉材料、运用嗓音、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

8、音乐才能主要包括音高才能、节奏才能和审美综合才能。

9

10、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从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 和 听辩反应游戏

11、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动作、 和创编歌词。

1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包括_ 13

14

15

16和 听辩反应游戏。

三、选择题

1、D 2、A 3、D 4、C 5、B 6、 D 7、C 8、D

四、简答题

1、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音乐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

(一)材料的特殊性

音乐中的声音并不是生活中各种音响的随意堆砌,也不仅仅是单个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特性的乐音,即按照一定关系构成的有机的乐音体系,由它们所构成的音乐作品既有着严密的

组织和逻辑关系,又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二)流动性

音乐是在时间中进行,在时间中发展,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展示音乐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最终为听者所感受理解的。因此,音乐是在时间进程中运动着的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

(三)情感性

由于音乐是以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声音为特质材料来塑造音乐形象诉诸听觉的艺术,因而它不可能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逼真地塑具体事物或生活图景,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直接表述概念和思想,音乐所擅长的是通过感情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

(四)表现性

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带有一定的间接性。这种间接性表现在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必须通过演唱、演奏等“再度创作”过程才能成为活生生的音乐供人们欣赏。

(五)不确定性

由于音乐不能直接提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表述思想内容,难以直接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义性的,所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

2、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

答:所谓儿童音乐,是指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音乐的感体验、表现及创造,也表现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一)愉悦性

音乐艺术之所以能打动人的情感世界,是因为其本身具有强烈的愉悦性、感染性。

(二)教育性

音乐艺术不仅具有愉悦性和感染性,而且还有育情冶性、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儿童音乐的愉悦性、娱乐性特点,是吸引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个体性

音乐不仅是通过音响来反映人们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听觉艺术,而且也是极富个性的艺术。对于儿童而言,音乐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正是因为儿童音乐是儿童发展的一种个体化表现,使得儿童音乐活动在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上具

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

3、 什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组织和传递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落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认务的具体手段和有效途径。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首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应是一种充分重视儿童主体性发展的活动,其次,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是联系活动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和中介。

4、如何理解“整体感知”活动模式的含义?

答:“整体感知”是在音乐活动中利用音乐形式结构本身的整体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从整体入手引导儿童感知、体验并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

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使儿童相对更容易的感受体验到音乐的全部内容,从而进入有完整意义的音乐学习。

在如幼儿园的打击乐演奏教学活动,采用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能使儿童在演奏活动中体会领略到更多声部音乐美妙的整体音响效果。

总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合理的考虑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引导儿童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和探索音乐。

5、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有关歌唱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儿童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二)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三)发声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

(四)咬字吐字唱歌和说话一样需要咬字吐字清楚,才能表情达意。

(五)音准音准是唱歌的基本要求。

(六)协调一致协调一致是指在集体的歌唱活动中,儿童能够掌握一些正确的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七)保护嗓音关于嗓音保护的一些最基本和简单的知识,也是可以让学龄前儿童掌握和理解的。

6、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答:首先,教育者创设具有丰富的、高质量的音乐环境,使得学前儿童音乐素质能够良好的发展。这就是说,教育得如果能让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好的音乐,有更多机会接触丰富多功能的探索声音和进行创造性音乐表现的材料,学前儿童的音乐素质就可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育者提供适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音乐活动,有利于学前儿童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者使用能够激发儿童主动投入音乐学习的指导方法,有利于学前儿童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一)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

“原有基础”在此特指儿童需在新的学习情境运用和平共处展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仅包括音乐的经验,而且也包括非音乐的经验。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发展的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设计活动时,应将活动的内容、方式与儿童发展的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儿童的原有基础与新活动提出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考虑。

(二)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教育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还需考虑学前儿童主动活动与教师参与、指导活动的比例关系,实际上这是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具体化的问题。学前儿童和教师在活动中的关系,应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三)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应相互适应。

(四)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始终要从音乐的角度进行思考,其它发展领域活动的参与,应从音乐

教育的需要出发,最终仍旧要落实到儿童的音乐发展这一根本点上,既不宜“平分秋色”,更不宜“喧宾夺主”。

(五)面向全体儿童,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直接获得感性经验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倾听获得听觉经验的机会。第二,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运用多种感知通道的机会,附了听觉以外,身体的大肌肉动作是帮助儿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重要媒介。第三,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机会。

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 计划性原则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音乐教育。无论是上级行政部门的评价、教育同行间的评价还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因此,评价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使音乐教育工作在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要把评价工作纳入到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的计划轨道上来。

(二) 针对性原则

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即评价必须是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或课题而展开的:评价可以是围绕着当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音乐教育内容领域的;还可以是针对某个活动对象的,且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善为目的的。

(三) 全面性原则

在教育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必须连续不断地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四)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时应该秉着客观、公正、科学而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涉及到每一个评价对象时,必须坚持以客观、公正为基本原则。而且一旦确定了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标准的话,就不能随意地更改或变动。

9、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答:

(1)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2)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 。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3)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0、如何理解音乐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

答: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促使作用首先表现在能促使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音乐作为一种与儿童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其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能让儿童直接地体验到快乐,培养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此外,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儿童创造性音乐学习的价值已被普通地受到重视,它作为与儿童自发音乐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正体现了儿童的自然需要。音乐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反映在自我认识方面,在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正需要儿童能有意识的认识到自己的活动状况,有意识的调空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活动以音乐相协调一致,其次,随着儿童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区别,会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简单的自我评价。再者,集体的音乐活动形式还能使儿童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评价,自我态度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五、论述题

1、简述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答: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其特殊

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也各不相同。根据目前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实践,可以大致作以下归类:

(一)从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来分,可以分为有主题的音乐游戏和无主题的音乐游戏两类。

(二)从游戏的形式来分

从游戏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

2、试述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一)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由于音乐活动主要是借助听觉器官来进行的,音乐认识活动首先要建立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所以在这里仅着重讨论有关音乐与学前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关系。人类的听觉器官是在长期自觉使用的过程中获得高度发展的。音乐像有声语言一样是人类听觉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教育者应更多地为学前儿童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集中注意进行听觉探究,学前儿童听辩声音的能力和自觉性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二)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记忆能力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所不可缺少的基础能力之一。音乐是在时间持续过程中展开其形象的,因此,音乐记忆能力更直接影响到个人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能够对音乐进行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追踪音乐的发展,对音乐的形象进行审美感知。同时,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活动,也都不可能脱离对音乐表现的记忆、再认和再现。

(三)促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象、联想能力是思维活跃的创造性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活动往往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是学前儿童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3、试述音乐的功能

音乐的功能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教育功能

首先是启迪智慧,诱民灵感。

音乐能够激发人的灵感,启迪智慧,促进思维的发展。多听优美的音乐,不仅能够活化右脑,还能够通过大脑兴奋点的激发,带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推动想象、思维和创造活动,从而诱发出人们心中潜在巨大力量和智慧火花。

其次是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音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和品格。 第二,保健功能

人类对于音乐与健康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音乐的保健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调节身心

音乐对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对人的心理功能、心理健康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音乐还可以培养人稳定、积极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使人获得精神力量,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意志行为中去,增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信心。

其次是治疗疾病

通过轻快美妙的音乐来调整人的情绪进而调节生理节律,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效果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是娱乐功能

音乐还具有娱乐的功能。人们能够通过音乐获得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使身心得愉快和休息。除此,音乐还具有其他一些实用功能。

总之,音乐的社会功能即是多方面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要真正实现音乐卓有成效的价值和功能,必须依赖于音乐教育的实施。

4、试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功能是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功能相统一的。音乐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一部分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⑴音乐教育与儿童认知发展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需要感知、记忆和概念化的过程。布鲁纳普经把儿童从环境中解释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描述为三种:一是通过活动和操作;二是通过组织感觉(听觉、动

觉和视觉)和想象;三是通过词和符号。而音乐活动正能够为儿童提供使用这三种认知方式的机会。

①音乐教育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活动主要是借助听觉器官来进行的,音乐认识活动也必须建立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因此,音乐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能促进感知能力,特别是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

②音乐教育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听觉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涉及听觉感知、听觉辨别、听觉注意能力。更表现在听记忆能力方面。所谓听觉记忆能力,是指记忆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

③音乐教育与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能发展儿童的想象、联想和思维能力。 ⑵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表感、意志发展

①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发展

音乐,既能够帮助儿童明确建构自己的感情,也能帮助儿童与自己的感情沟通,并与其他人的感情沟通。

②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意志发展

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和发展儿童基本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作为意向活动范畴的非智力因素得以更好的养成。

⑶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音乐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还表现为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随着儿童活动范围扩大,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区别,会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简单的自我评价。

⑷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音乐不仅能给儿童提供美感和创造性发展的机会,而且也能提供儿童发展社会性的机。

5、试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答:作为向学前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和领域,音

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只有在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的发挥其教育功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学科本身的情感性、感染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来引发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感受的一种艺术教育途径。因为它的内容、手段和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天性,因而呈现出其独特的生动活泼性。

(一)形象性和感染性。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活动中,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也不可能脱离其本身认知、思维发展的水平。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教材,形式及方法都更多地体现出形象性的特点。

(二)趣味性和游戏性

(1)内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形式是自由、灵活而多样的。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其一,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其二,儿童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其三,教师和儿童的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3)方法上趣味性和游戏性。趣味性和游戏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法上的体现是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三)技能性和综合性

早期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为了通过音乐技能的早期训练为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打基础,但是,并不否认在早期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基本的技能技巧训练是儿童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技能性的特点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

综合性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现的又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形式上的综合性。在学前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很少有把歌、舞、乐截然分开的。越是年龄小的儿童越喜爱这种初始的综合音乐活动形式,在他们真正感到愉快的时候,必定是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

(2)过程上的综合性。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在过程上是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主动倾向性。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在成人正确引导、支持下,自我表达,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并在这种过程中,充分享受音乐的乐趣。

(3)方法上的综合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是灵活而丰富多样的。

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1)教育目标的筛选。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对各种已有的“可能性目标”进行筛选。

(2)教育目标的管理。在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要做的第二步工作就是整理。整理,这里指的是把目标分层归类。

(3)教育目标的表述。教育目标有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应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一般来讲,目标层次越高,表述越有原则性、抽象性和宽广的涵盖性。目标层次越低,表述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

7、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活动

审美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实践的过程。它是以音乐为表现手段,以审美为教育过程,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审美教育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通过音乐艺术向学前儿童进行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的启蒙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音乐艺术的美既包括音乐作品内容的美,也包括音乐艺术形式的美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首先必须帮助儿童对构成音乐美的诸多要素有充分的感受。

(2)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情感始于审美感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选择富有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利用音乐其丰富、典型、集中、细腻的情感性特点,可以有效地真善美和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感受、理解音乐审美特征的同时,能接纳、寻味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借助于一定的声音或动作,以演唱或演奏等基本表达形式将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现出来,产生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3)强调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学前儿童在充分感知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审美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初步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也获得了包括歌唱、舞蹈及打击演奏等方面的表现音乐美的基本技能。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还应引导、启发儿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这便是音乐审美创造的萌生。

(二)强调儿童整体素质培养的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在教师设计、安排和组织的音乐活动环境中,通过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才能,获得音乐艺术内涵教益的专项教育活动。它是以指向和促进儿童在音乐领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在帮助儿童实现发展音乐能力目标的同时,注重为培养儿童成为个性和谐、心灵充实、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人才而打下重要的基础。

8、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1)0——3岁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对于3岁之前的儿童来说,乐器是他们以身体创造声音的一种自然而有趣的方式。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对音乐器及演奏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会有意识地去敲击乐器、探索声音,但这些动作多是偶然的、零碎的,甚至并不能与音乐保持相一致的节奏和拍子。

(2)3-4岁儿童打击演奏能力的发展

对于3——4岁的儿童来说,在演奏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相协调一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儿童获得的演奏经验是有限的、零碎的,而且其随乐意识较差,所以部分孩子往往只陶醉于摆弄乐器而游离于音乐之外,抛弃了演奏的要求。这也就很难用准确的节奏、适宜的音色来表现音乐了。对于3——4岁儿童来说,他们的动作发展、自控能力较难,因而要体会集体奏乐活动中各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儿童的演奏技能及随乐水平都尚不完善,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早早地表现出演乐活动中初步的创造性表现。

(3)4——5岁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他们不仅能模仿成人、教师的演奏方法,并且开始探索同一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还能掌握演奏技巧稍高的一类打击乐器,如铃鼓的晃、摇,沙球的震、击等。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他们对乐器音乐、力度、速度的调整和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

(4)5-6岁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发展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使用和掌握的打击乐器种类更多,能力也较强了。除了以上的乐器之外,他们还能演奏一些使用小肌肉操作的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他们也更注意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和用力方法,有意识地控制适当的音量和音色。5——6岁儿童在打击演奏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音值:是乐音的长短。

2、听觉记忆能力:是指记忆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

3、音乐:是以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特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性的艺术。

4、儿童自然发展法:即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的顺序。

5、预知学习:本词源于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它是一种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儿童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的特殊的学习方法。

6、打击乐活动:它是以身体大肌肉动作参与为主,运用一定的节奏和音色,通过打击乐操作来表现音乐的一种活动。它是儿童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也是令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7、多通道参与所谓“多通道参与模式”就是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同时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

8、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有目标, 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 选择以音乐为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 组织全体儿童参加的活动.

9、随乐能力:是指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协调一致的能力。

10、音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把所理解所感受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

11、综合音乐素质:是指对儿童进行音高、力度、音色、节奏、曲式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

12、螺旋型课程模式:是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思想为理论基础,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看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状序列,每个环中的学科结构都是不变的。

13、.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组织和传递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落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认务的具体手段和有效途径。

14、儿童歌舞剧: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剧情、反映生活。

15、系列层次活动:是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16、音色:是指嗓音或乐器的音质。

二、填空题

1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和改变熟悉的歌曲材料。

2、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律动、组合、 舞蹈、 音乐游戏。

3、“多通道参与”主要有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视觉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的参与的应用及其要点。三种参与形式。

4

5、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表现说。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7、歌唱活动中培养节奏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运用身体动作、运用视觉材料、运用嗓音、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

8、音乐才能主要包括音高才能、节奏才能和审美综合才能。

9

10、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从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 和 听辩反应游戏

11、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动作、 和创编歌词。

1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包括_ 13

14

15

16和 听辩反应游戏。

三、选择题

1、D 2、A 3、D 4、C 5、B 6、 D 7、C 8、D

四、简答题

1、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音乐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

(一)材料的特殊性

音乐中的声音并不是生活中各种音响的随意堆砌,也不仅仅是单个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特性的乐音,即按照一定关系构成的有机的乐音体系,由它们所构成的音乐作品既有着严密的

组织和逻辑关系,又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二)流动性

音乐是在时间中进行,在时间中发展,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展示音乐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最终为听者所感受理解的。因此,音乐是在时间进程中运动着的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

(三)情感性

由于音乐是以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声音为特质材料来塑造音乐形象诉诸听觉的艺术,因而它不可能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逼真地塑具体事物或生活图景,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直接表述概念和思想,音乐所擅长的是通过感情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

(四)表现性

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带有一定的间接性。这种间接性表现在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必须通过演唱、演奏等“再度创作”过程才能成为活生生的音乐供人们欣赏。

(五)不确定性

由于音乐不能直接提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表述思想内容,难以直接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义性的,所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

2、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

答:所谓儿童音乐,是指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音乐的感体验、表现及创造,也表现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一)愉悦性

音乐艺术之所以能打动人的情感世界,是因为其本身具有强烈的愉悦性、感染性。

(二)教育性

音乐艺术不仅具有愉悦性和感染性,而且还有育情冶性、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儿童音乐的愉悦性、娱乐性特点,是吸引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个体性

音乐不仅是通过音响来反映人们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听觉艺术,而且也是极富个性的艺术。对于儿童而言,音乐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正是因为儿童音乐是儿童发展的一种个体化表现,使得儿童音乐活动在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上具

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

3、 什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组织和传递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落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认务的具体手段和有效途径。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首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应是一种充分重视儿童主体性发展的活动,其次,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是联系活动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和中介。

4、如何理解“整体感知”活动模式的含义?

答:“整体感知”是在音乐活动中利用音乐形式结构本身的整体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从整体入手引导儿童感知、体验并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

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使儿童相对更容易的感受体验到音乐的全部内容,从而进入有完整意义的音乐学习。

在如幼儿园的打击乐演奏教学活动,采用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能使儿童在演奏活动中体会领略到更多声部音乐美妙的整体音响效果。

总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合理的考虑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引导儿童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和探索音乐。

5、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有关歌唱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儿童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二)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三)发声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

(四)咬字吐字唱歌和说话一样需要咬字吐字清楚,才能表情达意。

(五)音准音准是唱歌的基本要求。

(六)协调一致协调一致是指在集体的歌唱活动中,儿童能够掌握一些正确的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七)保护嗓音关于嗓音保护的一些最基本和简单的知识,也是可以让学龄前儿童掌握和理解的。

6、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答:首先,教育者创设具有丰富的、高质量的音乐环境,使得学前儿童音乐素质能够良好的发展。这就是说,教育得如果能让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好的音乐,有更多机会接触丰富多功能的探索声音和进行创造性音乐表现的材料,学前儿童的音乐素质就可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育者提供适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音乐活动,有利于学前儿童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者使用能够激发儿童主动投入音乐学习的指导方法,有利于学前儿童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一)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

“原有基础”在此特指儿童需在新的学习情境运用和平共处展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仅包括音乐的经验,而且也包括非音乐的经验。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发展的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设计活动时,应将活动的内容、方式与儿童发展的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儿童的原有基础与新活动提出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考虑。

(二)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教育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还需考虑学前儿童主动活动与教师参与、指导活动的比例关系,实际上这是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具体化的问题。学前儿童和教师在活动中的关系,应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三)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应相互适应。

(四)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始终要从音乐的角度进行思考,其它发展领域活动的参与,应从音乐

教育的需要出发,最终仍旧要落实到儿童的音乐发展这一根本点上,既不宜“平分秋色”,更不宜“喧宾夺主”。

(五)面向全体儿童,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直接获得感性经验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倾听获得听觉经验的机会。第二,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运用多种感知通道的机会,附了听觉以外,身体的大肌肉动作是帮助儿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重要媒介。第三,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机会。

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 计划性原则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音乐教育。无论是上级行政部门的评价、教育同行间的评价还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因此,评价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使音乐教育工作在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要把评价工作纳入到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的计划轨道上来。

(二) 针对性原则

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即评价必须是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或课题而展开的:评价可以是围绕着当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音乐教育内容领域的;还可以是针对某个活动对象的,且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善为目的的。

(三) 全面性原则

在教育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必须连续不断地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四)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时应该秉着客观、公正、科学而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涉及到每一个评价对象时,必须坚持以客观、公正为基本原则。而且一旦确定了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标准的话,就不能随意地更改或变动。

9、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答:

(1)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2)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 。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3)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0、如何理解音乐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

答: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促使作用首先表现在能促使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音乐作为一种与儿童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其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能让儿童直接地体验到快乐,培养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此外,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儿童创造性音乐学习的价值已被普通地受到重视,它作为与儿童自发音乐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正体现了儿童的自然需要。音乐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反映在自我认识方面,在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正需要儿童能有意识的认识到自己的活动状况,有意识的调空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活动以音乐相协调一致,其次,随着儿童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区别,会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简单的自我评价。再者,集体的音乐活动形式还能使儿童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评价,自我态度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五、论述题

1、简述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答: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其特殊

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也各不相同。根据目前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实践,可以大致作以下归类:

(一)从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来分,可以分为有主题的音乐游戏和无主题的音乐游戏两类。

(二)从游戏的形式来分

从游戏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

2、试述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一)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由于音乐活动主要是借助听觉器官来进行的,音乐认识活动首先要建立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所以在这里仅着重讨论有关音乐与学前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关系。人类的听觉器官是在长期自觉使用的过程中获得高度发展的。音乐像有声语言一样是人类听觉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教育者应更多地为学前儿童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集中注意进行听觉探究,学前儿童听辩声音的能力和自觉性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二)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记忆能力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所不可缺少的基础能力之一。音乐是在时间持续过程中展开其形象的,因此,音乐记忆能力更直接影响到个人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能够对音乐进行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追踪音乐的发展,对音乐的形象进行审美感知。同时,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活动,也都不可能脱离对音乐表现的记忆、再认和再现。

(三)促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象、联想能力是思维活跃的创造性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活动往往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是学前儿童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3、试述音乐的功能

音乐的功能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教育功能

首先是启迪智慧,诱民灵感。

音乐能够激发人的灵感,启迪智慧,促进思维的发展。多听优美的音乐,不仅能够活化右脑,还能够通过大脑兴奋点的激发,带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推动想象、思维和创造活动,从而诱发出人们心中潜在巨大力量和智慧火花。

其次是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音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和品格。 第二,保健功能

人类对于音乐与健康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音乐的保健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调节身心

音乐对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对人的心理功能、心理健康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音乐还可以培养人稳定、积极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使人获得精神力量,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意志行为中去,增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信心。

其次是治疗疾病

通过轻快美妙的音乐来调整人的情绪进而调节生理节律,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效果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是娱乐功能

音乐还具有娱乐的功能。人们能够通过音乐获得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使身心得愉快和休息。除此,音乐还具有其他一些实用功能。

总之,音乐的社会功能即是多方面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要真正实现音乐卓有成效的价值和功能,必须依赖于音乐教育的实施。

4、试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功能是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功能相统一的。音乐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一部分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⑴音乐教育与儿童认知发展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需要感知、记忆和概念化的过程。布鲁纳普经把儿童从环境中解释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描述为三种:一是通过活动和操作;二是通过组织感觉(听觉、动

觉和视觉)和想象;三是通过词和符号。而音乐活动正能够为儿童提供使用这三种认知方式的机会。

①音乐教育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活动主要是借助听觉器官来进行的,音乐认识活动也必须建立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因此,音乐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能促进感知能力,特别是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

②音乐教育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听觉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涉及听觉感知、听觉辨别、听觉注意能力。更表现在听记忆能力方面。所谓听觉记忆能力,是指记忆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

③音乐教育与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能发展儿童的想象、联想和思维能力。 ⑵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表感、意志发展

①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发展

音乐,既能够帮助儿童明确建构自己的感情,也能帮助儿童与自己的感情沟通,并与其他人的感情沟通。

②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意志发展

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和发展儿童基本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作为意向活动范畴的非智力因素得以更好的养成。

⑶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音乐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还表现为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随着儿童活动范围扩大,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区别,会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简单的自我评价。

⑷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音乐不仅能给儿童提供美感和创造性发展的机会,而且也能提供儿童发展社会性的机。

5、试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答:作为向学前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和领域,音

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只有在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的发挥其教育功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学科本身的情感性、感染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来引发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感受的一种艺术教育途径。因为它的内容、手段和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天性,因而呈现出其独特的生动活泼性。

(一)形象性和感染性。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活动中,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也不可能脱离其本身认知、思维发展的水平。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教材,形式及方法都更多地体现出形象性的特点。

(二)趣味性和游戏性

(1)内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形式是自由、灵活而多样的。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其一,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其二,儿童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其三,教师和儿童的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3)方法上趣味性和游戏性。趣味性和游戏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法上的体现是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三)技能性和综合性

早期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为了通过音乐技能的早期训练为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打基础,但是,并不否认在早期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基本的技能技巧训练是儿童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技能性的特点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

综合性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现的又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形式上的综合性。在学前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很少有把歌、舞、乐截然分开的。越是年龄小的儿童越喜爱这种初始的综合音乐活动形式,在他们真正感到愉快的时候,必定是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

(2)过程上的综合性。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在过程上是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主动倾向性。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在成人正确引导、支持下,自我表达,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并在这种过程中,充分享受音乐的乐趣。

(3)方法上的综合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是灵活而丰富多样的。

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1)教育目标的筛选。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对各种已有的“可能性目标”进行筛选。

(2)教育目标的管理。在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要做的第二步工作就是整理。整理,这里指的是把目标分层归类。

(3)教育目标的表述。教育目标有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应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一般来讲,目标层次越高,表述越有原则性、抽象性和宽广的涵盖性。目标层次越低,表述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

7、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活动

审美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实践的过程。它是以音乐为表现手段,以审美为教育过程,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审美教育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通过音乐艺术向学前儿童进行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的启蒙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音乐艺术的美既包括音乐作品内容的美,也包括音乐艺术形式的美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首先必须帮助儿童对构成音乐美的诸多要素有充分的感受。

(2)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情感始于审美感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选择富有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利用音乐其丰富、典型、集中、细腻的情感性特点,可以有效地真善美和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感受、理解音乐审美特征的同时,能接纳、寻味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借助于一定的声音或动作,以演唱或演奏等基本表达形式将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现出来,产生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3)强调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学前儿童在充分感知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审美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初步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也获得了包括歌唱、舞蹈及打击演奏等方面的表现音乐美的基本技能。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还应引导、启发儿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这便是音乐审美创造的萌生。

(二)强调儿童整体素质培养的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在教师设计、安排和组织的音乐活动环境中,通过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才能,获得音乐艺术内涵教益的专项教育活动。它是以指向和促进儿童在音乐领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在帮助儿童实现发展音乐能力目标的同时,注重为培养儿童成为个性和谐、心灵充实、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人才而打下重要的基础。

8、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1)0——3岁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对于3岁之前的儿童来说,乐器是他们以身体创造声音的一种自然而有趣的方式。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对音乐器及演奏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会有意识地去敲击乐器、探索声音,但这些动作多是偶然的、零碎的,甚至并不能与音乐保持相一致的节奏和拍子。

(2)3-4岁儿童打击演奏能力的发展

对于3——4岁的儿童来说,在演奏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相协调一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儿童获得的演奏经验是有限的、零碎的,而且其随乐意识较差,所以部分孩子往往只陶醉于摆弄乐器而游离于音乐之外,抛弃了演奏的要求。这也就很难用准确的节奏、适宜的音色来表现音乐了。对于3——4岁儿童来说,他们的动作发展、自控能力较难,因而要体会集体奏乐活动中各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儿童的演奏技能及随乐水平都尚不完善,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早早地表现出演乐活动中初步的创造性表现。

(3)4——5岁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他们不仅能模仿成人、教师的演奏方法,并且开始探索同一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还能掌握演奏技巧稍高的一类打击乐器,如铃鼓的晃、摇,沙球的震、击等。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他们对乐器音乐、力度、速度的调整和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

(4)5-6岁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发展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使用和掌握的打击乐器种类更多,能力也较强了。除了以上的乐器之外,他们还能演奏一些使用小肌肉操作的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他们也更注意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和用力方法,有意识地控制适当的音量和音色。5——6岁儿童在打击演奏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1 二.名词解释题. 1. 最近发展区: 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三.简答题.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 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 ...查看


  • 西南大学[学前游戏论]作业
  • 西南大学<学前游戏论>作业 41.恩物由教育家福禄贝尔发明,是一套以球体.圆柱体和立方体为核心而组成的教育材料,他称之为"恩物",意味着它们是"上帝恩赐的礼物". 42.剩余精力说&quo ...查看


  • 西南大学[幼儿园管理]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参考答案: 4:[论述题] 参考答案: 5:[论述题] 参考答案: 6:[论述题] 参考答案: 7:[论述题] 参考答案: 8:[论述题] 参考答案: 9:[论述题] ...查看


  • 201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2013年3月) 作业1(绪论.第一章.第六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 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查看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另12次作业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五 一.名词解释 1.营养: 2.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需要性原则: 3.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3.学前儿童饮食 ...查看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师在线-作业 -98分)
  • 1.第1题 许多学者提出了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儿童学习书面语言丰富词汇的关键期是在( ) A.0-3岁 B.4-5岁 C.6-8岁 D.8-17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关于家庭功能类别的说法中, ...查看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 一.判断题 √√√√√ √√╳╳╳ √√√╳√ √√√╳╳ 二.选择题 DCBBC ADCDD 三.简答题 1.简述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查看


  •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著作是柏拉图的 <理想国> . 功能决定的.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四.简答题 ...查看


  • 幼儿语言教育作业
  • 1 .儿童语法获得有哪三个阶段? 答:语法的获得分三阶段:不完整句.完整句.复合句. 2 .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有求教师更多地提供幼儿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鼓励儿童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