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ValueEngineering·7·

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IndustrialClusterEfficiencyontheBasisofGravitation

周琴ZhouQin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SchoolofManagement,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摘要: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越大,则万有引力越大。产业集群就像一个吸聚体,集群规模越大,越能吸引更多的厂商甚至研究机构,当然

也包括越来越具有集群化倾向的政府政策和帮助。本文首先综述了产业集群效应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从物理学的万有引力角度理论上分析

了产业集群外引力,并在万有引力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集群引力公式。

Abstract:Inphysics,theheavieranobjectis,thegreaterthegravitationalforceis.Industryclusterislikeasuction-polymer,thebiggerthescaleis,themorethemanufacturersare,includingthepoliciesandhelpsfromgovernment.Onthebasisofsummarizingpriorwork,thispaperanalysistheoutsidegravity,andbuildaormula.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效应;万有引力Keywords:industryclusters;clusterefficiency;universalgravitation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12]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2-0007-02

0引言

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性;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够产生创新效应等。鉴于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产业集群效应综述1.1外部经济性

第一个较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是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90),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产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

[1]

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继马歇尔之后,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ber)(1909)从集聚因素带来的经济

[2]

性的降低来研究产业集群效应。克鲁格曼(1991)则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是外部经济性[3]。

而国内学者关于从外部经济性来研究集群效应的主要观点如下:

李煜华(2007)等,从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方面,正反两面客观地分析了集群效应[4]。苗丽静,王雅莉(2007)从外部经济性方面来体现

[5]

集群效应。李盛竹(2008)从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企业与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6]。许仁祥从成本、需求和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经济环境对产业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影响[7]。刘军国从报酬递增角度来研究集群效应[8]。

综上,国内外学者大都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者是经济效应,社会效应角度来研究集群效应的。

1.2竞争优势论

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产业区理论家波特(2002)竞争优势论,其从

[9]

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效应。陈柳钦(2008)从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区域竞争力方面来考察集群效应[10]。孙国峰(2008)等认为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提高,可产生集群超额利润,从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11]。刘玉巍(2005)等人集群效应有利于培育产业竞争力

———————————————————————

作者简介:周琴(1985-),女,福建莆田人,在读研究生。

。胡宇辰(2004)等人认为,随着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

异,众多以集群形式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表现出了巨大的竞争力,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13]。阎金明(2008)认为产业集群带来的竞争,在为

[14]

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集群区的整体竞争力。在实证方面,付新爽(2007)则在综述有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评价指标用以评价集群效应的成果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集群的管理及相关主体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15]。

综上,集群有利于提升企业、产业,区域的整体竞争力。1.3学习机制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cter)(1912)强调了产业集群由于外溢性的知识创新效应以及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促使,促使其不断的学习进步从而发挥集群效应[16]。国内学者赵娴(2007)等人认

[17]

为产业集群促进企业的学习与创新。

魏江等(2003)从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当中总结了一种基于学习代理人的集群学习模式[18][19]。赵涛、艾宏图(2004)产业集群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20]。李琳、袁灵(2004)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的研究动态作了综合考察与评述[21]。贾明江(2005)运用博弈论方法就集群中模仿行为和知识溢出效应在各种条件下对企业创新动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22]。

对于网络模式的学习机制论,主要观点如下:集群内的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是积累创新能力的重要投入(Lundvall,)1992[23],有利于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仇保兴讨论了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

[24],魏江还提出了部的扩散方式和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集群效应”

集群创新系统要素的模型分析和集群创新系统总体结构模型[25],盖文启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竞争优势、创新等理论建

[26]

立了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体系。许庆瑞指出以龙头企业及其形成的网络(即“龙头企业网络”)为主体的企业集群的市场结构对于集群创

[27]

新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是“集群促进创新”并不是永恒的命题,安虎森指出区位因素即创新环境因素对区域产业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28]。宁钟对特定地区产业集群的学习创新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

[29]

集群有利用内部企业的学习创新。

):(4):(864.[5]杜伟.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1,

[11]张晓杰.美国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分析及启示[J].中国市场9-11.

多国比较和发展框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Z2):119.[6]陈劲,王飞绒.创新政策:

[12]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M].经济科学出版2005:95.

2005.[7]AnthonyBreitzman,DianaHicks.AnAnalysisofSmallBusinessPatents社,

[13]张静中,曹文红,黄芬.发达国家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经验借鉴[J].byIndustryandFirmSize[Z].SBAOfficeofAdvocacyreport,2008.

中国政府采购,2007(9):51.[8]韩霞.政府采购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J].财贸经济,2003(11):87.

(6):[14]杨占武.各国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2004,40.[9]胡长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J].长江论坛2009(1):

电子采购为政府减负[J].信息化建设,2004,(9):[15]邵瑜.美国:37.94.

(7):芬兰经验看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作为[J].经济纵横,2007[16]杨明.韩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成效显著[J].中国招标,2007,14.[10]江沿.从韩国、

·8·

价值工程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正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经济性,整体涌内在特性;二是源于其较低的交易成本、强大的外部经济和能够放大

但也存在负效应。客观的说,集群效应是把的协同作用。由于集群内部企业的业务关联所产生的是典型的“集群现性及交易成本等方面。

双刃剑。若发挥的好,就可以对所在区域带来积极的显著的效益和效应”,即产业集群内形成大量的信息集聚、技术集聚、资金集聚、人影响,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资源的进入;若发挥的不好,也可才集聚、政策集聚、权力集聚(代言人)等,使产业集群能够克服中小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化,从而导致内闭和僵化,这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劣势;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相对稳定与熟在产业集群生命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体现。总之,我们应发挥集群悉的关系所形成的隐形契约关系,企业的每个定单都能很方便地在正效应的吸聚特性,吸引更多的厂商甚至研究机构进入,当然也包括产业集群内找到合适的委托生产者,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企业之间的越来越具有集群化倾向的政府政策和帮助。交易成本与监督成本等;同时,集群内完整的产销链与隐形契约关系

的存在将大大提高集群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周转率。2集群的外引力

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本文首次借用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结合集群效应的各个因子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集群一经形成后,分析了集群的外引力,并定性的分析了各个引力因子,力图为量化指其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及一种诚信的文化会把与产业具有直接联系标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特定产业资源,尤其是跨国企业及相关的产

合作竞争和区域品牌效应分析[J].学理论[1]陈柳钦.产业集群的创新、业甚至不同产业吸引过来。此外,也会吸引当地政府的注意力,一方

(2):38-41.环境治理和邮电通讯等硬件的投资力度,另2008,面加大区域内交通运输、

[2]王缉慈.关于企业规模科学性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1997,(7):27-30.一方面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政府服务体系营造适应集群发展的

[3]Krugman,P..GeographyandTrade.Cambridge:MITPress,1991.

软环境。总之产业集群将更多的优势资源吸引到了集群里,为集群

[4]李煜华,胡运权,孙凯.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J].研究

竞争优势的维持奠定了基础。

与发展管理,2007,(2):63-70.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万有引力定律,笔者从引力及环境引

[5]苗丽静,王雅莉.城市化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J].城市经济,2007,

资方面来研究集群效应。结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公式:F=G*M1(4):64-70.

对于产业集群系统,也给出以下公式:*M2/R2,[6]李盛竹.基于集群效应视角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杂志,

F=E*A*S*L*C*N/R22008,(6):48-51.其中:F为产业集群引力;E为产业集群环境因子;A为外部经1998.[7]许仁祥.集聚经济与都市产业发展[M].复旦大学,

[8刘军国.基于报酬递增理论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C].博士学位论文,北济性;S为整体涌现性;L为学习与创新效应;C为交易费用;N为负

方交通大学,2001.效应因子;R为距离因素。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9]迈克尔163-189.——产业集群环境因子2.1E—

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J].理论探索,2007(2):[10]陈柳钦.产业价值链:78-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总和为该系统的环境。外部的变化多少会

影响系统,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方式的改变也会改变系统内部子系统81.

[11]孙国锋,高艳春.产业集群效应的辩证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8,

的联系方式。因此,产业集群系统的环境主要包括当地自然资源,社

(6):27-30.

会资源,政策环境。

张建.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科技[12]刘玉巍、

——外部经济性2.2A—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132-134.外部经济性主要包括外部范围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通过集聚76-80.[13]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4,(11):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具有规模收益递增效果,进[14]阎金明.关于以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升级的思考[J].城市经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率。(7):21-24.2008,

——整体涌现性/协同效应2.3S—[15]付新爽.产业集群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文汇,2007,(4):141-协同效应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通过共同142.

[16]朱方伟,刁晓纯,王莉莹.基于竞争的产业集群演进路径分析[J].科技进“1+1>2”效努力,达到比单个企业的努力累加更大的效果,即俗称的

16-18.应。产业集群具有协同效应,集群内企业共同努力,实现效益更多的步与对策,2005,(2):

[17]赵娴,陈曼.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及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增加。

济,2007,(6):278-279.

——学习与创新效应2.4L—

[18]魏江,叶波.基于学习代理人的产业集群学习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

集群是创新的催化剂,产业集群的创新功能增强以及内部的创

24-26.2003,(1):

新活动发生与增值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第一,集群体内知识的累

[19]魏江,魏勇.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层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4,(1):125-传递与扩散。第二,外部环境的激烈动荡也会促进创新。积、129.

——交易费用2.5C—[20]赵涛,艾宏图.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交易和分工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一方面有了分工才需要交2004,(1):120-124.易,一个自给自足的个人是不需要交易的;另一方面,有了交易的可[21]李琳,袁灵.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

82-86.能之后才会发生分工。有了分工就需要整合,有了交易就要有相应家,2004,(5):

(8):[22]贾明江.集群企业创新动机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的规制结构,而不同的规制结构有着不同的交易成本。因此,从交易

1080-1082.成本理论进行产业集群效应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23]DavidP.Angel,2002.Inter-firmcollaborationandtechnology——负效应因子2.6N—

成功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使得产业集群正成为许多地区制定经developmentpartnershipswithinUSmanufacturingindustries.RegionalStudies,

2002,36(4):333-344.

济政策的战略工具。但是集群的正效应并不是无限扩大的。产业集

[24]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8-56.

群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但也正是这种聚集,往往会导致一种内闭

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5]魏江、

与惰性。产业集群在集群发展的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都有可能产2003,(15):

44-48.

生负效应,包括管理混乱、过度竞争、创新惰性、路径依赖、空洞集群[26]盖文启.产业群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因此,其与集群引力成反比。(10):2001,25-30.

——距离因素2.7R—[27]许庆瑞.论企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网络和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

: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辐射效应越弱。其(8)53-58.

(3):[28]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31-与集群引力成反比。

36.3总结

[29]宁钟.产业集群演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预测,2004,(2):66-69.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产生集群效应,一是基于其固有的

ValueEngineering·7·

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IndustrialClusterEfficiencyontheBasisofGravitation

周琴ZhouQin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SchoolofManagement,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摘要: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越大,则万有引力越大。产业集群就像一个吸聚体,集群规模越大,越能吸引更多的厂商甚至研究机构,当然

也包括越来越具有集群化倾向的政府政策和帮助。本文首先综述了产业集群效应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从物理学的万有引力角度理论上分析

了产业集群外引力,并在万有引力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集群引力公式。

Abstract:Inphysics,theheavieranobjectis,thegreaterthegravitationalforceis.Industryclusterislikeasuction-polymer,thebiggerthescaleis,themorethemanufacturersare,includingthepoliciesandhelpsfromgovernment.Onthebasisofsummarizingpriorwork,thispaperanalysistheoutsidegravity,andbuildaormula.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效应;万有引力Keywords:industryclusters;clusterefficiency;universalgravitation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12]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2-0007-02

0引言

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性;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够产生创新效应等。鉴于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产业集群效应综述1.1外部经济性

第一个较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是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90),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产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

[1]

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继马歇尔之后,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ber)(1909)从集聚因素带来的经济

[2]

性的降低来研究产业集群效应。克鲁格曼(1991)则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是外部经济性[3]。

而国内学者关于从外部经济性来研究集群效应的主要观点如下:

李煜华(2007)等,从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方面,正反两面客观地分析了集群效应[4]。苗丽静,王雅莉(2007)从外部经济性方面来体现

[5]

集群效应。李盛竹(2008)从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企业与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6]。许仁祥从成本、需求和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经济环境对产业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影响[7]。刘军国从报酬递增角度来研究集群效应[8]。

综上,国内外学者大都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者是经济效应,社会效应角度来研究集群效应的。

1.2竞争优势论

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产业区理论家波特(2002)竞争优势论,其从

[9]

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效应。陈柳钦(2008)从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区域竞争力方面来考察集群效应[10]。孙国峰(2008)等认为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提高,可产生集群超额利润,从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11]。刘玉巍(2005)等人集群效应有利于培育产业竞争力

———————————————————————

作者简介:周琴(1985-),女,福建莆田人,在读研究生。

。胡宇辰(2004)等人认为,随着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

异,众多以集群形式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表现出了巨大的竞争力,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13]。阎金明(2008)认为产业集群带来的竞争,在为

[14]

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集群区的整体竞争力。在实证方面,付新爽(2007)则在综述有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评价指标用以评价集群效应的成果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集群的管理及相关主体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15]。

综上,集群有利于提升企业、产业,区域的整体竞争力。1.3学习机制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cter)(1912)强调了产业集群由于外溢性的知识创新效应以及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促使,促使其不断的学习进步从而发挥集群效应[16]。国内学者赵娴(2007)等人认

[17]

为产业集群促进企业的学习与创新。

魏江等(2003)从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当中总结了一种基于学习代理人的集群学习模式[18][19]。赵涛、艾宏图(2004)产业集群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20]。李琳、袁灵(2004)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的研究动态作了综合考察与评述[21]。贾明江(2005)运用博弈论方法就集群中模仿行为和知识溢出效应在各种条件下对企业创新动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22]。

对于网络模式的学习机制论,主要观点如下:集群内的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是积累创新能力的重要投入(Lundvall,)1992[23],有利于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仇保兴讨论了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

[24],魏江还提出了部的扩散方式和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集群效应”

集群创新系统要素的模型分析和集群创新系统总体结构模型[25],盖文启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竞争优势、创新等理论建

[26]

立了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体系。许庆瑞指出以龙头企业及其形成的网络(即“龙头企业网络”)为主体的企业集群的市场结构对于集群创

[27]

新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是“集群促进创新”并不是永恒的命题,安虎森指出区位因素即创新环境因素对区域产业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28]。宁钟对特定地区产业集群的学习创新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

[29]

集群有利用内部企业的学习创新。

):(4):(864.[5]杜伟.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1,

[11]张晓杰.美国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分析及启示[J].中国市场9-11.

多国比较和发展框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Z2):119.[6]陈劲,王飞绒.创新政策:

[12]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M].经济科学出版2005:95.

2005.[7]AnthonyBreitzman,DianaHicks.AnAnalysisofSmallBusinessPatents社,

[13]张静中,曹文红,黄芬.发达国家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经验借鉴[J].byIndustryandFirmSize[Z].SBAOfficeofAdvocacyreport,2008.

中国政府采购,2007(9):51.[8]韩霞.政府采购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J].财贸经济,2003(11):87.

(6):[14]杨占武.各国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2004,40.[9]胡长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J].长江论坛2009(1):

电子采购为政府减负[J].信息化建设,2004,(9):[15]邵瑜.美国:37.94.

(7):芬兰经验看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作为[J].经济纵横,2007[16]杨明.韩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成效显著[J].中国招标,2007,14.[10]江沿.从韩国、

·8·

价值工程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正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经济性,整体涌内在特性;二是源于其较低的交易成本、强大的外部经济和能够放大

但也存在负效应。客观的说,集群效应是把的协同作用。由于集群内部企业的业务关联所产生的是典型的“集群现性及交易成本等方面。

双刃剑。若发挥的好,就可以对所在区域带来积极的显著的效益和效应”,即产业集群内形成大量的信息集聚、技术集聚、资金集聚、人影响,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资源的进入;若发挥的不好,也可才集聚、政策集聚、权力集聚(代言人)等,使产业集群能够克服中小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化,从而导致内闭和僵化,这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劣势;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相对稳定与熟在产业集群生命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体现。总之,我们应发挥集群悉的关系所形成的隐形契约关系,企业的每个定单都能很方便地在正效应的吸聚特性,吸引更多的厂商甚至研究机构进入,当然也包括产业集群内找到合适的委托生产者,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企业之间的越来越具有集群化倾向的政府政策和帮助。交易成本与监督成本等;同时,集群内完整的产销链与隐形契约关系

的存在将大大提高集群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周转率。2集群的外引力

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本文首次借用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结合集群效应的各个因子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集群一经形成后,分析了集群的外引力,并定性的分析了各个引力因子,力图为量化指其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及一种诚信的文化会把与产业具有直接联系标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特定产业资源,尤其是跨国企业及相关的产

合作竞争和区域品牌效应分析[J].学理论[1]陈柳钦.产业集群的创新、业甚至不同产业吸引过来。此外,也会吸引当地政府的注意力,一方

(2):38-41.环境治理和邮电通讯等硬件的投资力度,另2008,面加大区域内交通运输、

[2]王缉慈.关于企业规模科学性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1997,(7):27-30.一方面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政府服务体系营造适应集群发展的

[3]Krugman,P..GeographyandTrade.Cambridge:MITPress,1991.

软环境。总之产业集群将更多的优势资源吸引到了集群里,为集群

[4]李煜华,胡运权,孙凯.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J].研究

竞争优势的维持奠定了基础。

与发展管理,2007,(2):63-70.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万有引力定律,笔者从引力及环境引

[5]苗丽静,王雅莉.城市化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J].城市经济,2007,

资方面来研究集群效应。结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公式:F=G*M1(4):64-70.

对于产业集群系统,也给出以下公式:*M2/R2,[6]李盛竹.基于集群效应视角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杂志,

F=E*A*S*L*C*N/R22008,(6):48-51.其中:F为产业集群引力;E为产业集群环境因子;A为外部经1998.[7]许仁祥.集聚经济与都市产业发展[M].复旦大学,

[8刘军国.基于报酬递增理论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C].博士学位论文,北济性;S为整体涌现性;L为学习与创新效应;C为交易费用;N为负

方交通大学,2001.效应因子;R为距离因素。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9]迈克尔163-189.——产业集群环境因子2.1E—

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J].理论探索,2007(2):[10]陈柳钦.产业价值链:78-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总和为该系统的环境。外部的变化多少会

影响系统,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方式的改变也会改变系统内部子系统81.

[11]孙国锋,高艳春.产业集群效应的辩证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8,

的联系方式。因此,产业集群系统的环境主要包括当地自然资源,社

(6):27-30.

会资源,政策环境。

张建.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科技[12]刘玉巍、

——外部经济性2.2A—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132-134.外部经济性主要包括外部范围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通过集聚76-80.[13]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4,(11):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具有规模收益递增效果,进[14]阎金明.关于以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升级的思考[J].城市经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率。(7):21-24.2008,

——整体涌现性/协同效应2.3S—[15]付新爽.产业集群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文汇,2007,(4):141-协同效应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通过共同142.

[16]朱方伟,刁晓纯,王莉莹.基于竞争的产业集群演进路径分析[J].科技进“1+1>2”效努力,达到比单个企业的努力累加更大的效果,即俗称的

16-18.应。产业集群具有协同效应,集群内企业共同努力,实现效益更多的步与对策,2005,(2):

[17]赵娴,陈曼.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及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增加。

济,2007,(6):278-279.

——学习与创新效应2.4L—

[18]魏江,叶波.基于学习代理人的产业集群学习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

集群是创新的催化剂,产业集群的创新功能增强以及内部的创

24-26.2003,(1):

新活动发生与增值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第一,集群体内知识的累

[19]魏江,魏勇.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层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4,(1):125-传递与扩散。第二,外部环境的激烈动荡也会促进创新。积、129.

——交易费用2.5C—[20]赵涛,艾宏图.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交易和分工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一方面有了分工才需要交2004,(1):120-124.易,一个自给自足的个人是不需要交易的;另一方面,有了交易的可[21]李琳,袁灵.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

82-86.能之后才会发生分工。有了分工就需要整合,有了交易就要有相应家,2004,(5):

(8):[22]贾明江.集群企业创新动机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的规制结构,而不同的规制结构有着不同的交易成本。因此,从交易

1080-1082.成本理论进行产业集群效应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23]DavidP.Angel,2002.Inter-firmcollaborationandtechnology——负效应因子2.6N—

成功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使得产业集群正成为许多地区制定经developmentpartnershipswithinUSmanufacturingindustries.RegionalStudies,

2002,36(4):333-344.

济政策的战略工具。但是集群的正效应并不是无限扩大的。产业集

[24]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8-56.

群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但也正是这种聚集,往往会导致一种内闭

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5]魏江、

与惰性。产业集群在集群发展的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都有可能产2003,(15):

44-48.

生负效应,包括管理混乱、过度竞争、创新惰性、路径依赖、空洞集群[26]盖文启.产业群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因此,其与集群引力成反比。(10):2001,25-30.

——距离因素2.7R—[27]许庆瑞.论企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网络和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

: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辐射效应越弱。其(8)53-58.

(3):[28]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31-与集群引力成反比。

36.3总结

[29]宁钟.产业集群演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预测,2004,(2):66-69.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产生集群效应,一是基于其固有的


相关文章

  • 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 可以解释金融企业集群的原因或优势所在.如金融产业集群易形成专业人才市场,降 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 杨 娥1.2 博士生(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院 上海 2000252.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 200237)中图分类号:F830 ...查看


  • 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形成模式
  • 作者:陈云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02期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的利润空间日益缩小,而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1]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流产业将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查看


  •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广州产业集群创新路径初探
  • 20l 1年第20期 sci.nc.锄d T.熏熏莲驴譬委毫n把..Re.∞∞h 20llNo.20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 1.20.024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广州产业集群创新路径初探 张梅 ...查看


  • 产业链概念_分类及形成机理研究述评
  • 产业链概念.分类及形成机理研究述评 刘志迎 赵 倩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 230009) 摘 要 在分工逐步深化.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产业链作为组织生产的特殊形式,越来越受到理论界重视,并逐渐成为产业经济理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产业 ...查看


  • 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复旦大学
  • 全球价值链的新变化 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全球价值链(The Global Value Chain,GVC) 概念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价值链(Value Chain).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 ...查看


  • 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研究分类
  • 农产品品牌价值研究 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表现大致有: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品牌资产.品牌知名度.品牌竞争力. 一.品牌传播 1.品牌重塑 王军(2014)认为企业对品牌的宣传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消费者意识增强后会根据品牌来分辨产品质量以 ...查看


  •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经济开发区的性质级别基本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不同级别的开发区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对开发区的支持上.国家级城市经济开发区是国家为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实施的需要而设置的,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中央政府 ...查看


  • 金融创新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以浙江为例
  • 本髑专稿 FinnncinlFocns 金融创新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 --以浙江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杭州31000" 摘要:在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以资金和服务的双重支持 ...查看


  • [农业经济问题]摘要201102
  • 题名: 把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作者: 陈萌山 中文刊名: 农业经济问题 单位: 农业部 摘要: 我国缺水严重.受旱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污染严重,但在发展节水农业中探索出了有效模式,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