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

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评价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行为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习习惯就成了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应重视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应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为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评价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学习方法及习惯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是评价教师的行为,也是评价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得保证教法与学法的和谐同步进行。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评价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行为评价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因此,只有把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自

主探究的过程,合作与交流的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评价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知识的呈现者,而应把教师看作是发掘资源的向导,是寻求真知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于教师“教”的评价本质应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应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应包括人文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和学生一道追求真理。只有这样的教学行为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由重“模式化”向重“特色化”评价的转变

在教师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发生,有的教师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书的教学模式,上过几千节课,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但要问其教学特色有哪些,却说不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创新性评价主要是指:一是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科学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二是

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三是在个性风格上,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的评价就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模式化”向“特色化”的转变。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惟有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转变,才能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课程改革,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评价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行为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习习惯就成了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应重视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应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为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评价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学习方法及习惯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是评价教师的行为,也是评价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得保证教法与学法的和谐同步进行。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评价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行为评价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因此,只有把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自

主探究的过程,合作与交流的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评价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知识的呈现者,而应把教师看作是发掘资源的向导,是寻求真知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于教师“教”的评价本质应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应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应包括人文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和学生一道追求真理。只有这样的教学行为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由重“模式化”向重“特色化”评价的转变

在教师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发生,有的教师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书的教学模式,上过几千节课,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但要问其教学特色有哪些,却说不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创新性评价主要是指:一是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科学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二是

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三是在个性风格上,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的评价就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模式化”向“特色化”的转变。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惟有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转变,才能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课程改革,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 教师素养知识题
  • <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题及答案 <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3.以官方文件形 ...查看


  • 如何提升教育素质
  • 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知识经济化.教育信息化.人才市场化的发展大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已于时代落伍,紧靠"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已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那么面对新课程, ...查看


  • [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题及答案
  • <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C ...查看


  • 课改汇报材料
  • 老君庙中心小学课改汇报材料 两年来的课改实验,让我们在苦涩的迷惘中,尝到了甜头,看到希望,收到点滴收获,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我们也开始学会了冷静的思考,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 做为课改核心校,我们始终根据上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 ...查看


  • 一中课改汇报材料
  • 实践新课程 谋求新发展 博乐市一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初级中学的课程改革已经六年了.在新课改的进程中,绝大部分教师由原先的困惑疑虑.无所适从到今天的步步推进.有 ...查看


  • 小学体育实施新课程阶段性工作小结
  • 小学体育实施新课程阶段性工作小结 -总结 []体育新课程阶段性 柳州市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在市课改革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同心协力,工作紧张.有序.扎实地展开,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认真.转变观念 XX年8 ...查看


  •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指导
  •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作者:温州市教育局    时间:2007年3月20日  浏览:1276  字号选择[ 大 中 小 ] 温教研[2007]17号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 ...查看


  • 新 课 程 改 革 计 划
  • 明德小学2008-2009学年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 ...查看


  • "基于网络的成人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公报
  •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09期 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会长陈乃林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成人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研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