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一)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一)

一、革命的开始与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7—1792.8):

① 攻占巴士底狱

②《八月法令》: ③《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二)

二、吉伦特派的统治(1792年8月——1793年5月):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三)

三、雅各宾派专政(1793年6月—1794年7月):

功绩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四)

四、 热月党 和 督政府统治时期:

(1794.7—1795. 10) (1795.10— 1799.11雾月)

热月党统治时期:

热月政变的意义:热月政变虽然颠覆了雅各宾派政权,但革命并未结束,也没有复辟封建王朝,它只是回到之前吉伦特派的统 治起点,意图使革命进入巩固阶段。

所以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转折点。

∵ 毕竟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代表、主人是资产阶级,建立其正常的统治秩序,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 的历史发展的要求

∴ 在资本主义当政的社会中,不可能要求他们一直推行限制、打击自己的政策,也因此,客观上要求从已超越的目标上退回来 (更何况那些是因为受时局压制而被迫采取的)。

热月党的性质:是一个反对、推翻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的松散的、复杂的政治联合体,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资产 阶级政党。他们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已取得的革命的基本成果,避免王权复辟。

热月党的措施:

宽容派:此词来自丹东。他反对进行政治恐怖统治,主张只对真正的敌人实行恐怖,要求司法和人道相结合,结束恐怖统治, 恢复法治。丹东由于这些理智、清醒、维护法治的主张而获得此称号。

新宽容派:指原宽容派的人员及转而支持他们的平原派(沼泽派)的部分人员,这些人在国民公会中占多数。因此,新宽容派 基本上是热月党的代名词。

热月党的倒退符合历史的发展要求,他们虽已退回吉伦特派政策的起点,但退得还不彻底:

∵ 法国当时最有实力、影响的是金融大资产阶级(其代表是君主立宪派)

① 当政的热月党对其抱有敌视态度,并限制、害怕他们;

② 热月党解决不了

督政府统治时期(1795.10—1799.11.9) :

任务:继续努力实现热月党未能实现、建立的政治、经济局势的稳定。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五、六)

五、执政府统治时期(1799.11—1804):

雾月政变: 是从民主共和制军事独裁制过渡的转折点。

∵ 督政府时期政局动荡不定的事实决定了只有暂时跳出民主政治的框框,使用集权的强有力的手段,才可能实现稳定。 ∴ 军事独裁在当时是保卫、巩固革命基本成果的必要手段,它虽与革命所追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原则相对立,但却是必要 的、必需的。正因如此,有人把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于1815年,也即是说,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巩固阶段。

六、拿破仑帝国时期(1804—1814或1815):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规模最大 影响最深刻

七次反法联盟

第一次:

1793年2月——1797年瓦解。主要参加国有:普、奥、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撒丁王国等。

结果

第二次:

1798年底——1802年。主要参加国:俄、英、奥、西班牙、土耳其、那不勒斯。

结果

第三次:

1805年4月——1806年。主要参加国:英、俄、奥、那不勒斯。(西班牙在法国的压力下,站在了法国一边)

结果

第四次:

1806年9月——1807年。主要参加国:英、俄、普。

结果 《大陆封锁令》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在柏林发布,其后,1807年10月、11月、12月又三次发布。见教材第419页。

第五次:

1809年1月组成。参加国:英、奥。

结果:1809年7月瓦格拉姆战役中,奥败。1809年10月14日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维也纳?),奥割地赔款,同意参 加大陆封锁。1810年,奥皇把女儿玛丽亚·露易莎送到巴黎,与拿破仑结婚。

此次俄国虽站在法国一边,但实际并未对奥采取军事行动。而且由于领土争议,俄法关系恶化。导致拿破仑决定征 俄,从而出现了

年战争。

第六次:

1813年2月28日俄普结盟开始。主要参加国:普、俄、英、瑞典、奥。

结果:1813年10月中旬,莱比锡(耶拿的东北面)战役——号称“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决战。法败, 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厄尔巴。

第七次:

1815年。主要参加国:英、俄、普、奥。

结果: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比利时境内)中,法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圣赫勒拿(那)。

法国历史阶段的变迁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

波旁王朝复辟: 1814

七月王朝: 1830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年9月22日——1804年; ——1814年; (1815年)——1830年; ——1848年; ——1851年; ——1870年被巴黎公社推翻; 年9月——1940年7月维希政府成立; ——1958年; 年—— 1792 1848 1870 1945 1958

法国大革命中政权机构的名称变化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 1789年6月20日:网球场誓言; 1789年6月17日:国民议会;

1789年7月9日,正式改称制宪议会; 1791年10月:立法议会; 1792年9月21日:国民公会。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一)

一、革命的开始与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7—1792.8):

① 攻占巴士底狱

②《八月法令》: ③《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二)

二、吉伦特派的统治(1792年8月——1793年5月):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三)

三、雅各宾派专政(1793年6月—1794年7月):

功绩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四)

四、 热月党 和 督政府统治时期:

(1794.7—1795. 10) (1795.10— 1799.11雾月)

热月党统治时期:

热月政变的意义:热月政变虽然颠覆了雅各宾派政权,但革命并未结束,也没有复辟封建王朝,它只是回到之前吉伦特派的统 治起点,意图使革命进入巩固阶段。

所以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转折点。

∵ 毕竟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代表、主人是资产阶级,建立其正常的统治秩序,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 的历史发展的要求

∴ 在资本主义当政的社会中,不可能要求他们一直推行限制、打击自己的政策,也因此,客观上要求从已超越的目标上退回来 (更何况那些是因为受时局压制而被迫采取的)。

热月党的性质:是一个反对、推翻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的松散的、复杂的政治联合体,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资产 阶级政党。他们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已取得的革命的基本成果,避免王权复辟。

热月党的措施:

宽容派:此词来自丹东。他反对进行政治恐怖统治,主张只对真正的敌人实行恐怖,要求司法和人道相结合,结束恐怖统治, 恢复法治。丹东由于这些理智、清醒、维护法治的主张而获得此称号。

新宽容派:指原宽容派的人员及转而支持他们的平原派(沼泽派)的部分人员,这些人在国民公会中占多数。因此,新宽容派 基本上是热月党的代名词。

热月党的倒退符合历史的发展要求,他们虽已退回吉伦特派政策的起点,但退得还不彻底:

∵ 法国当时最有实力、影响的是金融大资产阶级(其代表是君主立宪派)

① 当政的热月党对其抱有敌视态度,并限制、害怕他们;

② 热月党解决不了

督政府统治时期(1795.10—1799.11.9) :

任务:继续努力实现热月党未能实现、建立的政治、经济局势的稳定。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五、六)

五、执政府统治时期(1799.11—1804):

雾月政变: 是从民主共和制军事独裁制过渡的转折点。

∵ 督政府时期政局动荡不定的事实决定了只有暂时跳出民主政治的框框,使用集权的强有力的手段,才可能实现稳定。 ∴ 军事独裁在当时是保卫、巩固革命基本成果的必要手段,它虽与革命所追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原则相对立,但却是必要 的、必需的。正因如此,有人把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于1815年,也即是说,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巩固阶段。

六、拿破仑帝国时期(1804—1814或1815):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规模最大 影响最深刻

七次反法联盟

第一次:

1793年2月——1797年瓦解。主要参加国有:普、奥、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撒丁王国等。

结果

第二次:

1798年底——1802年。主要参加国:俄、英、奥、西班牙、土耳其、那不勒斯。

结果

第三次:

1805年4月——1806年。主要参加国:英、俄、奥、那不勒斯。(西班牙在法国的压力下,站在了法国一边)

结果

第四次:

1806年9月——1807年。主要参加国:英、俄、普。

结果 《大陆封锁令》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在柏林发布,其后,1807年10月、11月、12月又三次发布。见教材第419页。

第五次:

1809年1月组成。参加国:英、奥。

结果:1809年7月瓦格拉姆战役中,奥败。1809年10月14日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维也纳?),奥割地赔款,同意参 加大陆封锁。1810年,奥皇把女儿玛丽亚·露易莎送到巴黎,与拿破仑结婚。

此次俄国虽站在法国一边,但实际并未对奥采取军事行动。而且由于领土争议,俄法关系恶化。导致拿破仑决定征 俄,从而出现了

年战争。

第六次:

1813年2月28日俄普结盟开始。主要参加国:普、俄、英、瑞典、奥。

结果:1813年10月中旬,莱比锡(耶拿的东北面)战役——号称“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决战。法败, 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厄尔巴。

第七次:

1815年。主要参加国:英、俄、普、奥。

结果: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比利时境内)中,法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圣赫勒拿(那)。

法国历史阶段的变迁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

波旁王朝复辟: 1814

七月王朝: 1830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年9月22日——1804年; ——1814年; (1815年)——1830年; ——1848年; ——1851年; ——1870年被巴黎公社推翻; 年9月——1940年7月维希政府成立; ——1958年; 年—— 1792 1848 1870 1945 1958

法国大革命中政权机构的名称变化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 1789年6月20日:网球场誓言; 1789年6月17日:国民议会;

1789年7月9日,正式改称制宪议会; 1791年10月:立法议会; 1792年9月21日:国民公会。


相关文章

  • _欧盟宪法条约_与欧洲一体化进程_赵怀普
  • 特稿国际观察 2005年第5 期 <欧盟宪法条约>与 欧洲一体化进程 赵怀普 摘 要 <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个新的里程碑.欧宪条约在法国.荷兰遭否决,暴露了当前欧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 ...查看


  • 国家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研究_张才圣
  • 世界民族 2006年第3期 国家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研究 张才圣 内容提要 本文从 国家民族主义 这一概念出发,运用民族学.政治学.历史学 等多学科手段论证了国家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遭受的挫折,实质上是 ...查看


  • 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 内容提要:钱乘旦教授是我国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对英国及世界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考察.在钱教授看来,和平渐进的改革是英国政治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色:政治现代化和工业化都存在着3种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对现代化后来者都 ...查看


  • 气候改变历史进程的十大事件
  • 气候改变历史进程的十大事件 美国女作家劳拉•李--<该由暴风雨负责> 海风拯救西方文明 希腊文明,乃至此后的西方文明之所以能持续发展,这与希腊和波斯战争期间双方力量的抗衡有着重要的关系.当时波斯帝国正值鼎盛时期,随时准备推翻希腊 ...查看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反思
  •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 反思 刘红星 威海工业新区苘山中学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反思 威海市工业新区苘山中学 刘红星 设计和执教本节课,我充分发挥自主学习.问题驱动和小组合 ...查看


  • 谈欧盟一体化中的"自下而上"原则
  • 内容摘要:在众多的区域性组织中,欧盟率先实现了实质性的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一平等伙伴的道路才是促进 ...查看


  • 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 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英国 一,环境及背景基本介绍: 英国位于欧洲西北端,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国建,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其隔离,所以英国易于防守,海洋 为天然屏障. 海: 1便利2屏障作用 英吉利海峡: 1是英国容易保持独立 2避开岛国的孤立,封闭, ...查看


  •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2010.11.15by徐小宁^..^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 社会的过渡. 殖民掠夺 ●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 社会 ...查看


  • 专题九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 专题九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资料 2009年1月20日,在数十万美国民众的注视下,47岁的奥巴马手按1861年林肯用过的<圣经>,宣誓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他的就职演说也包含了 对林肯精神的追溯:"今天,我们聚在这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