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五单元

初二语文第五单元(新课)

一、 考点、热点回顾

(一)词语、成语积累

1、字音

嶙峋(lín xún) 头晕目眩(xuàn) 啜(chuî)泣 收敛(liãn) 聒(guō)噪 宽恕(shù) 卑(bēi)微 忍俊不禁(jīn) 风声鹤唳(lì) 一瞬(shùn)间 浔(xún)阳 黄发垂髫(tiáo) 俨(yãn)然 苦心孤诣(yì) 鸿儒(rú) 案牍(dú)

淤(yū)泥 亵(xiâ)渎 洗濯(zhuï) 涟漪(lián yī) 贻(yí)赠 箬(ruî)篷 舟楫(jí) 壬戌(rãn xū) 篆(zhuàn)刻 老妪(yù) 逾(yú)期 戍(shù)守 哽咽(yâ)

2、成语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一丝不苟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怡然自得

4、成语解释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销售露骨。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亭亭玉立: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二)日积月累

1、中外文人并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明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法国)、欧·亨利(美国)、契诃夫(俄国)

2、文学名著并称:

我国“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我国“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唐代诗人雅号:

李白:诗仙 刘禹锡:诗豪 王 维:诗佛 杜甫:诗圣 孟 郊:诗囚 李 贺:诗鬼 杜牧:诗魂 白居易:诗魔 陈子昂:诗骨

(三)课外拓展——四大名著之《红楼梦》与《三国演义》 《红楼梦》

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又名《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作,后40为高鹗续作。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主题,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变迁。

2、开篇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绎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2、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下面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注:二川:东川、西川;八阵:八阵图;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七擒:擒孟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拒曹操;水面火攻:火烧赤壁。

(四)课文知识回顾

《桃花源记》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是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指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4)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是像这样; 今义指这样)

5)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是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3、一词多义

(1)便舍船 (舍:丢下,动词)

(2)屋舍俨然 (舍:房屋,名词)

(1)处处志之 (志:作记号,动词)

(2)寻向所志 (志:标记,记号,名词)

(1)寻向所志 (寻:寻找,动词)

(2)寻病终 (寻:顷刻,不久的意思.副词)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A、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是"仿佛若有光"的省略)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 (是"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

B、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 (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

例二:便要还家 (是"便要之还家"的省略."之"代"渔人")

5、文言虚词

“之”的用法:

A、做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B、做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C、动词,“到„„去” 。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ã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âi,介词,对,向)

《陋室铭》

1、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名”,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成为灵异的水.)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扰乱;使„„劳累.)

2、古今异义词: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 今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美好. 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 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倒装句

何陋之有? 原本语序:有何陋之?

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5、文章主旨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爱莲说》

1、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名词作动词)

2、一词多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无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之:的)

3、文言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5、文章主旨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核舟记》

1、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与竖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定语后置

(1)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

(2)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

3、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特殊技巧)

(6)而竖其左膝(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竖起)

(7)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棰形发髻)

4、古今异义

(1)卧右膝:

卧 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

可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

5.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7.高可二黍许:

许 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8.约八分有奇:

奇 古义:零数

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9.尝贻余核舟一:

尝 古义为曾经

今义为尝试

《大道之行也》

1、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义:宽阔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本处

(3)矜寡孤独

古义 :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单一,只有一个

(4)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乱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贼 古义 :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作 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5)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2、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3、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年青人。

(5)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 (外)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7)选贤与能 (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与能 (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

二、典型例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不妖( )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三、课堂练习

(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án ) 垂髫(tiáo ) 诣太守( yì ) 德馨( xīn )

B、苔痕(tái ) 鸿儒( rú ) 案牍 ( dú ) 甚蕃( pán )

C、淤泥( yú ) 亵玩( xiâ ) 濯清涟(zhuï ) 罔不( wǎng )

D、篆章 (zhuàn) 簪子 ( zān ) 戍守 ( shù ) 决眦 ( zì )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中闻有此人 B、濯清涟/而不妖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具答之,便要还家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下列作家、作品、出处、朝代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集》— 晋代

B、刘禹锡—《陋室铭》—《全唐文》— 唐代

C、周敦颐—《爱莲说》—《周元公集》— 北宋

D、魏学洢—《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清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C、《大道之行也》选自儒家经典礼记,”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7.默写

(1)《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甫因感伤国事而发,后人则多借用抒写离情别绪。

(2)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练习

(一)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

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

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

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

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

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

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9.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

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

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

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

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

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

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名之不可 : ___________________

④莫能肖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

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

里。

香味:莲—— __________________;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三)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

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 庄子?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

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

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1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1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第五单元(新课)

一、 考点、热点回顾

(一)词语、成语积累

1、字音

嶙峋(lín xún) 头晕目眩(xuàn) 啜(chuî)泣 收敛(liãn) 聒(guō)噪 宽恕(shù) 卑(bēi)微 忍俊不禁(jīn) 风声鹤唳(lì) 一瞬(shùn)间 浔(xún)阳 黄发垂髫(tiáo) 俨(yãn)然 苦心孤诣(yì) 鸿儒(rú) 案牍(dú)

淤(yū)泥 亵(xiâ)渎 洗濯(zhuï) 涟漪(lián yī) 贻(yí)赠 箬(ruî)篷 舟楫(jí) 壬戌(rãn xū) 篆(zhuàn)刻 老妪(yù) 逾(yú)期 戍(shù)守 哽咽(yâ)

2、成语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一丝不苟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怡然自得

4、成语解释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销售露骨。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亭亭玉立: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二)日积月累

1、中外文人并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明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法国)、欧·亨利(美国)、契诃夫(俄国)

2、文学名著并称:

我国“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我国“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唐代诗人雅号:

李白:诗仙 刘禹锡:诗豪 王 维:诗佛 杜甫:诗圣 孟 郊:诗囚 李 贺:诗鬼 杜牧:诗魂 白居易:诗魔 陈子昂:诗骨

(三)课外拓展——四大名著之《红楼梦》与《三国演义》 《红楼梦》

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又名《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作,后40为高鹗续作。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主题,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变迁。

2、开篇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绎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2、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下面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注:二川:东川、西川;八阵:八阵图;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七擒:擒孟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拒曹操;水面火攻:火烧赤壁。

(四)课文知识回顾

《桃花源记》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是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指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4)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是像这样; 今义指这样)

5)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是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3、一词多义

(1)便舍船 (舍:丢下,动词)

(2)屋舍俨然 (舍:房屋,名词)

(1)处处志之 (志:作记号,动词)

(2)寻向所志 (志:标记,记号,名词)

(1)寻向所志 (寻:寻找,动词)

(2)寻病终 (寻:顷刻,不久的意思.副词)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A、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是"仿佛若有光"的省略)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 (是"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

B、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 (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

例二:便要还家 (是"便要之还家"的省略."之"代"渔人")

5、文言虚词

“之”的用法:

A、做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B、做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C、动词,“到„„去” 。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ã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âi,介词,对,向)

《陋室铭》

1、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名”,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成为灵异的水.)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扰乱;使„„劳累.)

2、古今异义词: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 今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美好. 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 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倒装句

何陋之有? 原本语序:有何陋之?

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5、文章主旨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爱莲说》

1、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名词作动词)

2、一词多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无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之:的)

3、文言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5、文章主旨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核舟记》

1、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与竖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定语后置

(1)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

(2)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

3、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特殊技巧)

(6)而竖其左膝(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竖起)

(7)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棰形发髻)

4、古今异义

(1)卧右膝:

卧 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

可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

5.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7.高可二黍许:

许 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8.约八分有奇:

奇 古义:零数

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9.尝贻余核舟一:

尝 古义为曾经

今义为尝试

《大道之行也》

1、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义:宽阔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本处

(3)矜寡孤独

古义 :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单一,只有一个

(4)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乱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贼 古义 :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作 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5)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2、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3、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年青人。

(5)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 (外)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7)选贤与能 (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与能 (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

二、典型例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不妖( )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三、课堂练习

(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án ) 垂髫(tiáo ) 诣太守( yì ) 德馨( xīn )

B、苔痕(tái ) 鸿儒( rú ) 案牍 ( dú ) 甚蕃( pán )

C、淤泥( yú ) 亵玩( xiâ ) 濯清涟(zhuï ) 罔不( wǎng )

D、篆章 (zhuàn) 簪子 ( zān ) 戍守 ( shù ) 决眦 ( zì )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中闻有此人 B、濯清涟/而不妖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具答之,便要还家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下列作家、作品、出处、朝代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集》— 晋代

B、刘禹锡—《陋室铭》—《全唐文》— 唐代

C、周敦颐—《爱莲说》—《周元公集》— 北宋

D、魏学洢—《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清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C、《大道之行也》选自儒家经典礼记,”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7.默写

(1)《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甫因感伤国事而发,后人则多借用抒写离情别绪。

(2)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练习

(一)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

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

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

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

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

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

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9.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

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

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

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

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

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

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名之不可 : ___________________

④莫能肖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

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

里。

香味:莲—— __________________;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三)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

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 庄子?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

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

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1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1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初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继续承担36班和38班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36大部分学生能够课前按要求自主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而38班这样主动学习的学生就不足全班学生的一半,从上学期期终测试情况来看,学生成 ...查看


  • 初二上期语文语文教学计划
  • 初二上期语文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 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 现代文单 ...查看


  • 初二人教版语文目录
  • 初二语文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下)语文课文目录,初二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只要心中有他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只要心中有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只要心中有他 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一位学生会干部去初三检查工作,途经初二4班的时候,发现初二4班的窗户上有垃圾.于是,这位学生会干部跑进了初二4班,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当 ...查看


  •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抗日战争500字
  •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抗日战争500字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60年前的今天,我们抗日胜利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所有国人都会把今天这个日子铭记于心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何取得胜利?直到今天,国际军事历史界仍有兴趣地问:为什么二战前的阿尔 ...查看


  •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800字
  •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800字 世界上的爱有千种万种,最慈祥的是母爱,最刻骨铭心的是老师的爱,最苛刻的是父爱,帮助你的是友爱,身体健康的人享受着各种爱,可残疾人有时却被冷冰冰的歧视.最初我就这样歧视他们,可自从读完& ...查看


  • 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莲花心语1200字
  • 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莲花心语1200字 我是一朵莲花,徐徐的晚风拂来,吹皱了脚下一池春水,望着那粼粼的柔波,那尘封已久的往事,又一次在心底泛起-- 一 一阵辽远的鸡啼,唤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公公早早地露出盈盈的笑脸,我和姐妹们从 ...查看


  •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 2
  • 初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想和做 一.基础知识 1 . 下面标题能表明文章中心论点是: A . <论雷峰塔倒掉> B . <想和做> C .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 . <从三到万> ...查看


  •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基础常识 1.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分类 ①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②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2)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 ...查看


  • 初二语文上册目录
  •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 3 蜡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