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历史』永不磨灭的铁道兵精神

为什么我们企业要过“八一”建军节?

这要追溯到企业的发展史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前身系铁道兵第四师第十九团,组建于1965年3月。1984年1月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2000年1月脱离铁道部并入中央企业工委,同时更名为中铁第十四工程局第四工程处;2001年12月改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铁道兵时期(自1965年3月至1983年12月底的18年)。这个时期,十九团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铁道兵司令部和四师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引下,执行的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来安排和部署兵力,组织施工生产。在工程建设中,十九团发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积极参加国家大规模铁路建设,如,京原铁路、通坨铁路、南疆铁路、兖石铁路的建设。18年中,部队转战南北,志在四方,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北,从长城内外到五指山下,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下筑路将士们的汗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都能进得去,站得住,修得通,先后共修建铁路124.474公里。被祖国和人民誉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老兵同志们,是否还记得告别军旗那一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铁色高原 告别军旗片段

四公司前身为铁道兵四师19团。无论是在铁道兵时期,还是在兵改工后,培育和宣扬了许许多多典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几位铁道兵时期的英模,也许你是第一次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成为我们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于琛

二级英雄,一等功荣立者。吉林省双阳县人,一九二八年十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铁道兵团第四师第四团卫生连班长,立过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一九五一年二月,他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冲过200多米长的大桥抢救伤员。经过一个多小时奋战,终于把16名伤员包扎好,转移到安全地带。

孙明超

19团18连的政治指导员,一等功荣立者。1969年11月的一天,在京原线东域寺拉沟施工中,一辆运石渣的电瓶车溜到松石堆上,向一边歪斜,眼看就要车翻人亡。孙明超同志扑过去用撬棍死死顶住电瓶车。电瓶车里的硫酸流了出来,溅在他身上烧伤了皮肤,但他硬是未退后半步。1970年6月22日,在京原线东长城二号隧道塌方中,为抢救其他同志身负重伤,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那天,孙明超和同志们一起在隧道里施工,在一次爆破之后,他带领4名同志到掌子面清理危石。正当大家紧张工作时,突然在战士姜在平的头顶上有两块2米多长、1米多宽的大石头松动了。危急关头,孙明超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把姜在平推出危险区,其他同志脱险了,孙明超同志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71年2月4日,铁道兵党委批准追记孙明超为一等功,四师党委作出向孙明超同志学习的决定。

刘长坤

刘长坤是仓库助理员,共产党员,1969年,某材料厂一台吊车的油箱意外着火,烈火越烧越旺,严重威胁着堆积如山的物资和人员的安全。为了扑灭烈火,刘长坤带头爬上吊车,帮助司机拖住滚烫的油箱进行抢卸。烈焰扑面而来,烧焦了他的眉毛、头发,他忍着钻心的剧痛,一直坚持到把油箱卸下来。当他们往车门口挪动油箱时,油箱碰到司机座造成晃动,汽油顺着火焰喷出 喷的他浑身引起大火,成了火人。他不顾个人安危,拼命将油箱搬出吊车。在这场救火战斗中,他烧伤面积达71%,烧伤度2-3度,前后接受了大小12次手术,左手残疾。重返战斗岗位后,在京原线建设中,他和伤前一样,什么活都抢着干。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战士们补水鞋,不到半年时间里,为战士们补水鞋200多双。在施工中,为了学推车,竟用绳子将残疾的左手与车柄捆在一起,由于皮肤烧伤,毛孔堵塞,浑身一热 ,伤疤就痒的无法忍耐,同志们劝他休息,都被他拒绝,就这样,他顽强地推着200多斤的小车,在京原工地来回奔跑着。

龚冬保

19团18连战士,共产党员,“雷锋式的好战士”,二等功荣立者。1977年3月5日《铁道兵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龚冬保的先进事迹。他1973年入伍,有一年夏天,他和战友小杨在工地执勤,夜里小杨突发高烧,他忙里忙外,凌晨3点,他冒雨跑3里多路,喊来医生,小杨服药睡了以后,他又熬夜将脏衣服和床单洗好,并做好热汤面,白天又为小杨熬粥,细心照顾。1976年3月,连队正组织战士战塌方,人人累的汗如雨下,口渴难耐,龚冬保悄悄跑回连里,沿着陡立的山间小道,冒着随时有可能摔下山沟的危险,为大伙背来开水。同志们都非常感动,说他是心里装着别人的好兵。探亲回家时,他主动在火车上帮乘客打水,帮乘务员拖地板。帮助丢失钱包的乘客,为孤身远行的乘客服务。1976年8月7日,龚冬保带病参与隧道施工,刚打10多个炮眼忽然发生塌方,他为祖国的铁路建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0月,四师党委追记他为二等功。

宋仕玉

19团15连战士,革命烈士,二等功荣立者。1982年,宋仕玉在退伍返乡的列车上,发现4个青年强占伤残退伍战士崔邦能的座位,并肆意打骂崔邦能和另一名旅客,列车工作人员上前进行制止,车到一个小站停留时,那几个青年又叫来同伙,用石碴往车厢里乱砸,并用扁担欧打旅客。这时,宋仕玉勇敢地站出来,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斗争,结果歹徒结伙对他进行拳打脚踢,并用匕首刺穿他的肺叶,扎进心脏。宋仕玉牺牲后,铁道兵指挥部党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四师党委给他追记二等功。

铁道兵兵改工并不是一个时代的消逝

而是一种精神的秉承相交、烟火相传

伟大的铁道兵精神

沉淀成为一个企业最为强大的底蕴

我们新一代铁建员工

要继续追溯铁道兵的光辉历史

秉承前辈们的精神和足迹

倍加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不朽业绩

把铁道兵精神作为我们的

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延续

在祖国的建设中再创业绩、再创辉煌!

(部分内容摘自《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第四工程处简史》)

中铁十四局集团四公司

为什么我们企业要过“八一”建军节?

这要追溯到企业的发展史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前身系铁道兵第四师第十九团,组建于1965年3月。1984年1月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2000年1月脱离铁道部并入中央企业工委,同时更名为中铁第十四工程局第四工程处;2001年12月改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铁道兵时期(自1965年3月至1983年12月底的18年)。这个时期,十九团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铁道兵司令部和四师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引下,执行的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来安排和部署兵力,组织施工生产。在工程建设中,十九团发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积极参加国家大规模铁路建设,如,京原铁路、通坨铁路、南疆铁路、兖石铁路的建设。18年中,部队转战南北,志在四方,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北,从长城内外到五指山下,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下筑路将士们的汗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都能进得去,站得住,修得通,先后共修建铁路124.474公里。被祖国和人民誉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老兵同志们,是否还记得告别军旗那一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铁色高原 告别军旗片段

四公司前身为铁道兵四师19团。无论是在铁道兵时期,还是在兵改工后,培育和宣扬了许许多多典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几位铁道兵时期的英模,也许你是第一次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成为我们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于琛

二级英雄,一等功荣立者。吉林省双阳县人,一九二八年十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铁道兵团第四师第四团卫生连班长,立过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一九五一年二月,他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冲过200多米长的大桥抢救伤员。经过一个多小时奋战,终于把16名伤员包扎好,转移到安全地带。

孙明超

19团18连的政治指导员,一等功荣立者。1969年11月的一天,在京原线东域寺拉沟施工中,一辆运石渣的电瓶车溜到松石堆上,向一边歪斜,眼看就要车翻人亡。孙明超同志扑过去用撬棍死死顶住电瓶车。电瓶车里的硫酸流了出来,溅在他身上烧伤了皮肤,但他硬是未退后半步。1970年6月22日,在京原线东长城二号隧道塌方中,为抢救其他同志身负重伤,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那天,孙明超和同志们一起在隧道里施工,在一次爆破之后,他带领4名同志到掌子面清理危石。正当大家紧张工作时,突然在战士姜在平的头顶上有两块2米多长、1米多宽的大石头松动了。危急关头,孙明超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把姜在平推出危险区,其他同志脱险了,孙明超同志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71年2月4日,铁道兵党委批准追记孙明超为一等功,四师党委作出向孙明超同志学习的决定。

刘长坤

刘长坤是仓库助理员,共产党员,1969年,某材料厂一台吊车的油箱意外着火,烈火越烧越旺,严重威胁着堆积如山的物资和人员的安全。为了扑灭烈火,刘长坤带头爬上吊车,帮助司机拖住滚烫的油箱进行抢卸。烈焰扑面而来,烧焦了他的眉毛、头发,他忍着钻心的剧痛,一直坚持到把油箱卸下来。当他们往车门口挪动油箱时,油箱碰到司机座造成晃动,汽油顺着火焰喷出 喷的他浑身引起大火,成了火人。他不顾个人安危,拼命将油箱搬出吊车。在这场救火战斗中,他烧伤面积达71%,烧伤度2-3度,前后接受了大小12次手术,左手残疾。重返战斗岗位后,在京原线建设中,他和伤前一样,什么活都抢着干。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战士们补水鞋,不到半年时间里,为战士们补水鞋200多双。在施工中,为了学推车,竟用绳子将残疾的左手与车柄捆在一起,由于皮肤烧伤,毛孔堵塞,浑身一热 ,伤疤就痒的无法忍耐,同志们劝他休息,都被他拒绝,就这样,他顽强地推着200多斤的小车,在京原工地来回奔跑着。

龚冬保

19团18连战士,共产党员,“雷锋式的好战士”,二等功荣立者。1977年3月5日《铁道兵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龚冬保的先进事迹。他1973年入伍,有一年夏天,他和战友小杨在工地执勤,夜里小杨突发高烧,他忙里忙外,凌晨3点,他冒雨跑3里多路,喊来医生,小杨服药睡了以后,他又熬夜将脏衣服和床单洗好,并做好热汤面,白天又为小杨熬粥,细心照顾。1976年3月,连队正组织战士战塌方,人人累的汗如雨下,口渴难耐,龚冬保悄悄跑回连里,沿着陡立的山间小道,冒着随时有可能摔下山沟的危险,为大伙背来开水。同志们都非常感动,说他是心里装着别人的好兵。探亲回家时,他主动在火车上帮乘客打水,帮乘务员拖地板。帮助丢失钱包的乘客,为孤身远行的乘客服务。1976年8月7日,龚冬保带病参与隧道施工,刚打10多个炮眼忽然发生塌方,他为祖国的铁路建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0月,四师党委追记他为二等功。

宋仕玉

19团15连战士,革命烈士,二等功荣立者。1982年,宋仕玉在退伍返乡的列车上,发现4个青年强占伤残退伍战士崔邦能的座位,并肆意打骂崔邦能和另一名旅客,列车工作人员上前进行制止,车到一个小站停留时,那几个青年又叫来同伙,用石碴往车厢里乱砸,并用扁担欧打旅客。这时,宋仕玉勇敢地站出来,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斗争,结果歹徒结伙对他进行拳打脚踢,并用匕首刺穿他的肺叶,扎进心脏。宋仕玉牺牲后,铁道兵指挥部党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四师党委给他追记二等功。

铁道兵兵改工并不是一个时代的消逝

而是一种精神的秉承相交、烟火相传

伟大的铁道兵精神

沉淀成为一个企业最为强大的底蕴

我们新一代铁建员工

要继续追溯铁道兵的光辉历史

秉承前辈们的精神和足迹

倍加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不朽业绩

把铁道兵精神作为我们的

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延续

在祖国的建设中再创业绩、再创辉煌!

(部分内容摘自《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第四工程处简史》)

中铁十四局集团四公司


相关文章

  • 撑起民族的脊梁
  • 撑起民族的脊梁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935年„„ 华北事变发生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之大,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12月9日,北平学生率先行动起来,他们 ...查看


  • 军歌声处 战友情深深几许(原铁道兵十一师医院部分战友山西旅游聚会游记)
  • 风风雨雨走了这么多年,总也忘不了当兵的那一段.找点时间,找个理由,战友来相聚.由太原战友联谊会组织的原十一师直师后山西旅游聚会于5月13日至18日圆满成功的举办,让600多老战友们共渡了一个难忘而激情的美好之旅.这里只记录了医院部分战友的聚 ...查看


  • 铁道兵精神 1
  • 关于召开"传承铁道兵精神,建好张唐铁路"座谈会 的通知 项目部各单位: 铁道兵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培育和造就了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兵改工27年来我们这支兵改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也集中体现了铁道兵精神.铁道兵精神成为我 ...查看


  • 思想是永恒的诗--王瑾妮
  • 江苏卷:什么是不朽 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查看


  • 拿破仑传读后感
  • <拿破仑传>有感 "以明晰的理智探索历史,潜心思索半个世纪.渺小之物转瞬即逝,唯沧海桑田历久弥新." --歌德 法兰西是一个奇特的国度,历史上曾出现过五个共和国和两个帝国.在法国大革命的混乱年代,各股势力走马 ...查看


  • 铁道兵博物馆 [2]
  • 铁道兵 博物馆位于金口河大峡谷景区的腹心地带,即金口河区与凉山州甘洛县.雅安市汉源县的交界处.占地60余亩,主展馆1000平方米,分"领导关怀.鼓舞人心"."枪林弹雨.建功沙场"."开山凿路 ...查看


  • 电视剧列表
  • 我是传奇 雪豹 铁血使命 永不磨灭的番号战雷神 杀狼花 黑狐 最后一枪 干得漂亮 大染坊 尖刀 我的兄弟叫顺溜雪狼谷 敌后便衣队传奇猎鹰1949 独立纵队 亮剑黄志忠版 粟裕大将 英雄 战士 神枪手 风声传奇 高粱红了 狼毒花 东方 特战先 ...查看


  • 南京公祭日活动安排
  • 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鸣放警报1分钟 哀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根据安排,今天(13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查看


  • 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缅怀先烈 继承遗志 努力学习 报效祖国 --国旗下的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和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 革命先烈们,把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为战斗时同敌人搏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