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遗产的旅游功能及其实现路径-以西南联大旧址为例-李庆雷

来源:中国旅游报,2014年12月31日,第11版

教育遗产的旅游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以西南联大旧址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李庆雷

一、教育遗产的概念

教育遗产是指各个时代中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并产生了较高的社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存。

从类型上看,教育遗产以教育场所为核心载体,涉及与教育活动相关的建筑与场所,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校办工厂、碑亭、雕塑等校园内建(构)筑物,以及校风校训、教学设备、获奖证书、重大事件实证、学校档案等遗存。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教育遗产绝大部分属于其中的“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

从形态上看,教育遗产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载体(如校园、教室、图书馆),也包括无形的精神遗产(如学风教风、教学方式、规章制度等),既有教室、图书馆等不可移动文物,也有文献、楹联等可移动文物,具有鲜明的复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教育遗产的有形遗存较少,但文化内涵深厚,在教育遗产利用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考虑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形神兼备”。

从价值上看,教育遗产是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科技和审美价,以及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在后现代语境中,这些遗产还具有较高的怀旧和游憩方面的利用价值。其中,教育意义是其基本价值,也是教育遗产区别于其他类型遗产的最基本特征。鉴于教育遗产的多种功用,除了面向专业人员之外,教育遗产对青少年、中老年群体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研究教育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育遗产”与考古遗产、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一样,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深入研究教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与国际理念接轨的客观要求;不仅有利于丰富文化遗产的内容,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细分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教育传统源远流长,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与教育相关的遗产60余处,如国子监、曲阜孔庙、岳麓书院、陈子昂读书台、和顺图书馆旧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就将201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教育的遗产”,意在引起人们对不同地理文化背景下学校、大学、图书馆、学术机构等教育遗产的重视,并号召各国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此外,关注教育遗产也是现实所需。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章士钊故居被拆,教育名人故居频遭厄运,从一个侧面说明教育旧址遗址保护力度不足。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大学城”规划模式的推广,众多教育遗产尤其是高校教育遗产面临着新的形势。高校搬迁弱化了老校区的教学功能,为教育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教育遗产的再利用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同时,不少高校老校区所处地段优越,在城市地价不断上涨、新校区建设资金筹集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面临着商业开发、地产建设等多种选择,“盘活老校区土地存量资产”成为不少高校的决策倾向。而传统的文物保护式的利用方式投入大、利用效率低、综合效益不佳,又使教育遗产可能面临着“灭顶之灾”。这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教育遗产保护与利用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更广阔的视野中统筹思考高校教育遗产的综合利用问题。

三、高校教育遗产的旅游化综合利用

目前,高校教育遗产的传统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即:继续作为教育设施、改作管理配套用房、辟为纪念展示场馆、作为校园开放空间,对于解决办学空间不足、发挥遗产的教育价值、丰富城市居民游憩场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新形势下,这些传统利用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政府、学校(管理方)、城市居民、外来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创新高校教育遗产的利用方式,已成为实践中的亟需回答的现实问题。这里以西南联大旧址为例,对高校教育遗产的旅游化综合利用思路进行简要阐释。

(一)西南联大旧址作为教育遗产的价值

“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内迁,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办学八年,一时大师云集,培养了3800名毕业生,包括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世界一流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人才摇篮,民主堡垒”,堪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座丰碑”、“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教育研究者将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将办学经验概括为“大学独立”和“教授治校”。正如美国学者易社强(John Israel)在《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西南联大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大学教育出现各种问题的背景下,西南联大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承载着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希冀。

现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内保留有不少西南联大遗迹,如国立西南联

大纪念碑、三校校训柱、“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闻一多衣冠冢,后来还根据需要进行了许多景观建设,形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联大三常委像、联大历史浮雕等一批纪念性景观。1997年,“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5年,“一二•一”四烈士墓及纪念馆被列入国家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西南联大已经成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昆明建设泛亚国际文化名城研究》、《昆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中都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西南联大旧址旅游化综合利用所要解决的问题

西南联大旧址不仅仅是一座校园,更是一处弥足珍贵的教育遗产。它不仅属于云南师范大学,也不仅属于昆明市、云南省,更属于全世界。同时,它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其保护与利用必须考虑所处的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科技环境,统筹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当需求。因此,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利用。

从教育遗产的属性出发,在综合利用的原则下来审视西南联大旧址,必须认真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遗产保护问题。这包括整理相关史料文献,挖掘西南联大文化内涵,提炼教育遗产精髓,这是教育遗产保护利用的前提。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已经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可以进一步利用西南联大研究课题、“云南教育发展与西南联大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平台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同时,根据《文物保护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依托西南联大校友会这一平台,通过捐赠方式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和相关文物征集工作。其次,做好环境整治,包括西南联大教育遗产氛围的塑造、校园内与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的改造。

二是旅游产品化问题。目前,西南联大遗址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特征,即:精神性遗产多、物质性遗存少,静态的东西多、动态的东西少,传统的内容多、现代的内容少,传统展示方式多、现代展示方式少。总体而言,西南联大教育遗产还停留在“有说头、缺看头、没玩头”的状态,体验度和吸引力不高,这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开发,也不利于教育遗产价值的实现。有鉴于此,必须按照体验经济的理念,深入研究将文物式教育遗产转化为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路径,通过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让文物古迹“动起来”,让史籍文献“走出来”,让历史名人“活起来”,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塑造难忘的教育和游览体验。

三是综合效益问题。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仅靠

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和学校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西南联大教育遗产的利用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为此,应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在遵循《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创新西南联大教育遗产的利用方式,适当考虑市场运作和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产业链条和盈利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效益。

(三)西南联大旧址旅游化综合利用的基本思路

从教育遗产的属性出发,考虑上述三大问题,西南联大旧址旅游化综合利用中应以西南联大精神为核心,按照“三化”(体验化、创意化、集群化)、“四合”(文旅融合、教旅融合、城旅融合、商旅融合)的理念,坚持“保护——展示——教育——创新”主线,建设“一园”(西南联大教育遗产公园)、“一区”(联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论坛”(中国高等教育论坛),提升遗产教育、文化休闲、怀旧旅游功能,完善特色购物、餐饮、创意、修学等要素,塑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圣殿”旅游形象,大力开发观光、怀旧、文化体验、修学、会议会展市场,将西南联大旧址及周边片区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教育遗产类城市旅游综合体、教育遗产与创意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使之成为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云南培育旅游强省的重要支撑。

1、西南联大教育遗产公园

选址在主校区。依托众多的西南联大遗迹、丰富的文化景观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结合食堂拆迁、田家炳书院的改造、宿舍楼的再利用、校园环境的综合整治,最大程度地恢复西南联大整体风貌及办公楼、图书馆、师生宿舍等代表性设施,利用雕塑、小品、广场、动漫、情景剧、解说系统等手段全面展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刚毅坚卓之校训”,将西南联大纪念馆改造为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化的新型视听博物馆,为游客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体验环境,强化遗产教育和文化旅游功能,组织游客开展“唱一首校歌”(《未央歌》)、“读一首诗”(闻一多《红烛》)、“听一堂课”、“看一部纪录片”、“献一次花圈”、“刻一枚印章”、“买一本图书”、“写一段留言”等系列主题活动,根据5A景区的相关要求,建设成为主题鲜明、体验丰富、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教育遗产公园。

2、联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选址铁路以北、体育场及周边片区。依托西南联大众多的著名人物、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滇缅抗战的历史背景,按照“古为今用”、“筑巢引凤”、“借鸡生蛋”的理念,建设包括昆明1938风情街在内的西南联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一批具有文化眼光、艺术修养、创意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各界人士或企业入驻,并可作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实习基地、驻昆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从事与西南联大相关的绘画、音乐、雕塑、摄影、设计、策划、工艺品研发,结合时代发展来

创新西南联大的文化内涵、提升西南联大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购物休闲和创意消费的环境与场所。

3、中国高等教育论坛

选址在西院片区。创新西南联大的教育功能,延伸教育旅游产业链条,依托西南联大文化品牌、云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云南省教育厅联合,在云南师范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论坛永久会址。除了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西南联大文化传播中心、西南联大研究院、西南联大校友会所用之外,考虑在这里举办西南联大讲坛,面向社会传播联大精神。此外,还应利用昆明不可复制的春城气候、云南省优越的旅游环境和西南联大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会议会展,开展学术会议、教育会展、专题修学、高端培训活动。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中国旅游报,2014年12月31日,第11版

教育遗产的旅游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以西南联大旧址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李庆雷

一、教育遗产的概念

教育遗产是指各个时代中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并产生了较高的社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存。

从类型上看,教育遗产以教育场所为核心载体,涉及与教育活动相关的建筑与场所,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校办工厂、碑亭、雕塑等校园内建(构)筑物,以及校风校训、教学设备、获奖证书、重大事件实证、学校档案等遗存。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教育遗产绝大部分属于其中的“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

从形态上看,教育遗产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载体(如校园、教室、图书馆),也包括无形的精神遗产(如学风教风、教学方式、规章制度等),既有教室、图书馆等不可移动文物,也有文献、楹联等可移动文物,具有鲜明的复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教育遗产的有形遗存较少,但文化内涵深厚,在教育遗产利用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考虑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形神兼备”。

从价值上看,教育遗产是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科技和审美价,以及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在后现代语境中,这些遗产还具有较高的怀旧和游憩方面的利用价值。其中,教育意义是其基本价值,也是教育遗产区别于其他类型遗产的最基本特征。鉴于教育遗产的多种功用,除了面向专业人员之外,教育遗产对青少年、中老年群体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研究教育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育遗产”与考古遗产、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一样,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深入研究教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与国际理念接轨的客观要求;不仅有利于丰富文化遗产的内容,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细分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教育传统源远流长,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与教育相关的遗产60余处,如国子监、曲阜孔庙、岳麓书院、陈子昂读书台、和顺图书馆旧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就将201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教育的遗产”,意在引起人们对不同地理文化背景下学校、大学、图书馆、学术机构等教育遗产的重视,并号召各国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此外,关注教育遗产也是现实所需。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章士钊故居被拆,教育名人故居频遭厄运,从一个侧面说明教育旧址遗址保护力度不足。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大学城”规划模式的推广,众多教育遗产尤其是高校教育遗产面临着新的形势。高校搬迁弱化了老校区的教学功能,为教育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教育遗产的再利用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同时,不少高校老校区所处地段优越,在城市地价不断上涨、新校区建设资金筹集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面临着商业开发、地产建设等多种选择,“盘活老校区土地存量资产”成为不少高校的决策倾向。而传统的文物保护式的利用方式投入大、利用效率低、综合效益不佳,又使教育遗产可能面临着“灭顶之灾”。这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教育遗产保护与利用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更广阔的视野中统筹思考高校教育遗产的综合利用问题。

三、高校教育遗产的旅游化综合利用

目前,高校教育遗产的传统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即:继续作为教育设施、改作管理配套用房、辟为纪念展示场馆、作为校园开放空间,对于解决办学空间不足、发挥遗产的教育价值、丰富城市居民游憩场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新形势下,这些传统利用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政府、学校(管理方)、城市居民、外来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创新高校教育遗产的利用方式,已成为实践中的亟需回答的现实问题。这里以西南联大旧址为例,对高校教育遗产的旅游化综合利用思路进行简要阐释。

(一)西南联大旧址作为教育遗产的价值

“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内迁,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办学八年,一时大师云集,培养了3800名毕业生,包括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世界一流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人才摇篮,民主堡垒”,堪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座丰碑”、“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教育研究者将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将办学经验概括为“大学独立”和“教授治校”。正如美国学者易社强(John Israel)在《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西南联大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大学教育出现各种问题的背景下,西南联大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承载着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希冀。

现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内保留有不少西南联大遗迹,如国立西南联

大纪念碑、三校校训柱、“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闻一多衣冠冢,后来还根据需要进行了许多景观建设,形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联大三常委像、联大历史浮雕等一批纪念性景观。1997年,“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5年,“一二•一”四烈士墓及纪念馆被列入国家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西南联大已经成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昆明建设泛亚国际文化名城研究》、《昆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中都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西南联大旧址旅游化综合利用所要解决的问题

西南联大旧址不仅仅是一座校园,更是一处弥足珍贵的教育遗产。它不仅属于云南师范大学,也不仅属于昆明市、云南省,更属于全世界。同时,它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其保护与利用必须考虑所处的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科技环境,统筹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当需求。因此,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利用。

从教育遗产的属性出发,在综合利用的原则下来审视西南联大旧址,必须认真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遗产保护问题。这包括整理相关史料文献,挖掘西南联大文化内涵,提炼教育遗产精髓,这是教育遗产保护利用的前提。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已经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可以进一步利用西南联大研究课题、“云南教育发展与西南联大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平台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同时,根据《文物保护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依托西南联大校友会这一平台,通过捐赠方式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和相关文物征集工作。其次,做好环境整治,包括西南联大教育遗产氛围的塑造、校园内与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的改造。

二是旅游产品化问题。目前,西南联大遗址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特征,即:精神性遗产多、物质性遗存少,静态的东西多、动态的东西少,传统的内容多、现代的内容少,传统展示方式多、现代展示方式少。总体而言,西南联大教育遗产还停留在“有说头、缺看头、没玩头”的状态,体验度和吸引力不高,这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开发,也不利于教育遗产价值的实现。有鉴于此,必须按照体验经济的理念,深入研究将文物式教育遗产转化为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路径,通过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让文物古迹“动起来”,让史籍文献“走出来”,让历史名人“活起来”,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塑造难忘的教育和游览体验。

三是综合效益问题。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仅靠

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和学校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西南联大教育遗产的利用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为此,应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在遵循《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创新西南联大教育遗产的利用方式,适当考虑市场运作和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产业链条和盈利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效益。

(三)西南联大旧址旅游化综合利用的基本思路

从教育遗产的属性出发,考虑上述三大问题,西南联大旧址旅游化综合利用中应以西南联大精神为核心,按照“三化”(体验化、创意化、集群化)、“四合”(文旅融合、教旅融合、城旅融合、商旅融合)的理念,坚持“保护——展示——教育——创新”主线,建设“一园”(西南联大教育遗产公园)、“一区”(联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论坛”(中国高等教育论坛),提升遗产教育、文化休闲、怀旧旅游功能,完善特色购物、餐饮、创意、修学等要素,塑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圣殿”旅游形象,大力开发观光、怀旧、文化体验、修学、会议会展市场,将西南联大旧址及周边片区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教育遗产类城市旅游综合体、教育遗产与创意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使之成为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云南培育旅游强省的重要支撑。

1、西南联大教育遗产公园

选址在主校区。依托众多的西南联大遗迹、丰富的文化景观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结合食堂拆迁、田家炳书院的改造、宿舍楼的再利用、校园环境的综合整治,最大程度地恢复西南联大整体风貌及办公楼、图书馆、师生宿舍等代表性设施,利用雕塑、小品、广场、动漫、情景剧、解说系统等手段全面展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刚毅坚卓之校训”,将西南联大纪念馆改造为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化的新型视听博物馆,为游客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体验环境,强化遗产教育和文化旅游功能,组织游客开展“唱一首校歌”(《未央歌》)、“读一首诗”(闻一多《红烛》)、“听一堂课”、“看一部纪录片”、“献一次花圈”、“刻一枚印章”、“买一本图书”、“写一段留言”等系列主题活动,根据5A景区的相关要求,建设成为主题鲜明、体验丰富、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教育遗产公园。

2、联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选址铁路以北、体育场及周边片区。依托西南联大众多的著名人物、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滇缅抗战的历史背景,按照“古为今用”、“筑巢引凤”、“借鸡生蛋”的理念,建设包括昆明1938风情街在内的西南联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一批具有文化眼光、艺术修养、创意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各界人士或企业入驻,并可作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实习基地、驻昆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从事与西南联大相关的绘画、音乐、雕塑、摄影、设计、策划、工艺品研发,结合时代发展来

创新西南联大的文化内涵、提升西南联大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购物休闲和创意消费的环境与场所。

3、中国高等教育论坛

选址在西院片区。创新西南联大的教育功能,延伸教育旅游产业链条,依托西南联大文化品牌、云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云南省教育厅联合,在云南师范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论坛永久会址。除了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西南联大文化传播中心、西南联大研究院、西南联大校友会所用之外,考虑在这里举办西南联大讲坛,面向社会传播联大精神。此外,还应利用昆明不可复制的春城气候、云南省优越的旅游环境和西南联大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会议会展,开展学术会议、教育会展、专题修学、高端培训活动。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相关文章

  • 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在本次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 ...查看


  •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
  • 第一章:总 则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指导,通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文物古 迹及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在详细考察街区的历史变迁,综合分析街区区个性特 ...查看


  •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西柏坡地处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有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美誉.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的柏坡湖,背依松柏苍翠的柏坡岭,依山临水,自然 ...查看


  •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 分钟,作答9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根据后面提出的& ...查看


  •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 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 1 一.& ...查看


  •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 分钟,作答9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根据后面提出的&quo ...查看


  • 平山县红色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 西柏坡红色旅游资源调查 一.革命圣地西柏坡旅游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1.大量知名且保存良好的红色旅游资源. 西柏坡在河北省平山县内,全镇总面积37845亩,其中山场面积3.2万余亩,人口6040人,距县城46公里.西柏坡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 ...查看


  •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杜文清
  •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作 者 杜文清 指导教师 傅先兰 摘要:当前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势态良好,随着全国旅游事业的发展,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也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它 ...查看


  • 关于陕西旅游文化的研究
  •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和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将会成为把陕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