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毕飞宇小说中的权力书写

作家作品

解读毕飞宇小说中的权力书写

傅学敏○许欢欢,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

要】权力意识几乎一直作为集体无意识影响着人们,毕飞宇对“文革”这个特殊时代的民间书写中对

“民间”权力角逐的发现最有意义。毕飞宇的小说上演着一幕幕权力角逐的精彩好戏。

【关键词】毕飞宇;民间;权力

毕飞宇对“文革”这个特殊时代的民间书写中对“民间”权“民间”上演着诸种权力角逐的发现最有意义。在毕飞宇笔下,

力、话语此消彼长的好戏。毕飞宇对世俗生活的描摹写作看似轻松、不经意,但是沉重的精神话题被一再提起;透过他不疾不徐的乡村叙述,我们一再触摸到了冰冷、残酷的生存现实;在饶有趣味的调侃中,我们发现了精神世界一派荒凉。

一、民间:权力的争夺地

首先,《平原》与《玉米》细腻展现了乡村民间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权力争夺。在《平原》中,端方作为继子随母亲沈翠贞来到王家,所以对母亲在王家的地位极为关注。他的姐姐红粉是继父王存粮的亲生女儿,并不认同继母沈翠贞。在复杂的关系中,端方显然要维护母亲的尊严和地位。因此,在姐姐出嫁时,他执意在最后出门的关头要求红粉叫沈翠贞一声“妈”,否则不惜撕破脸皮。显然,端方所争取的“名分”在民间文化秩序中是极为看重的,甚至在如今的民间也是广泛存在着。端方为母亲争取“脸面”与“名分”的行为是一种对“权力”的争取和认定。与《平原》相似,《玉米》中对玉米、玉秀姐妹争夺权力的描写也极为精彩。玉米一心要谋得管教弟妹、主宰全家的权力,妹妹玉秀偏偏不服她的管教,于是姐妹之间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就此展开。权力在姐妹俩相处中的争夺最终以令人震惊的方式结束:姐姐出卖了妹妹失身的秘密,结果玉秀又一次惨遭蹂躏和遗弃,在彻底的绝望中,玉秀认输。

在《玉米》中,因为政治权力的得与失,玉米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蜕变:先是因为有父亲王连方的关系而显得高高在上,大家都以仰慕、巴结的眼光看待玉米,村中无人敢与之提亲;然而等王连方因作风问题被“双开”,靠山一丢,玉米立刻身价大跌,订好的婚约被毁,最后只能做“续弦”,下嫁给革委会主任郭家兴。玉米由社会的高峰跌入社会的谷底并不是命运开的玩笑,这正是社会具有的世态炎凉。

此外,民间文化心理对强权的认同与崇拜、屈服和自觉的神化,构成了极权政治神话重要的心理基础。《蛐蛐,蛐蛐》这篇精短的小说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隐秘关系。小说中的第五生产队

队长生前是一个“威风八面,人见人怕的凶猛角色”,据说他死后会变成凶猛、好斗的蛐蛐。他在一夜之中“睡了”九次女知青之后猝死,从此获得了“九次”这样的外号。村中所有抓蛐蛐的人都渴望逮住“九次”,因为“这样的人变成蛐蛐,一定是只绝世精品,体态雄健,威风凛凛,随便一站便气吞万里”。小说看似以闲笔,实际上却隐含着深刻的意义:“九次”这个强人不仅是现实生活中权力的拥有者,而且他死后也仍然拥有令人生畏的影政治强权在此得到了民间文化心理的呼应与支持。对“九响力,

次”的崇拜心理正是因为有强权的威慑力。

毕飞宇在看似笨拙的生活书写中展现出深隐的主题,极其精细地还原出生活中的权力斗争让我们发现权力是无处不在的。毕飞宇书写的“民间”是畏缩、软弱、崇拜强权、毫无血性的民间;是一个充满争斗、压迫、控制和伤害的民间;是迷信、蒙昧、粗野的民间;是冷漠、隔离、恶意中伤、报复成性、充满嫉妒的民间。民间再也不是知识分子寻找纯朴民风与人性的“乐土”星火燎原的“愤怒的土地”。它以其全部,更不是抗击强权、的复杂与丑恶令人沮丧地破碎了知识分子对它的美好寄托。

二、异化:权力对人的侵蚀

毕飞宇小说中的大多数的人物命运始终被权力欲望左右着。王连方是王家庄权力的代表,小说重点写了他拥有权力的前期。由于他手中有权力,他自己为所欲为;由于他有权力,“所有的人都怕他”。小说这样写道:“王连方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人都怕他。他喜欢人家怕他,不是嘴上怕,而是心底里怕。你要是咽不下去,王连方有王连方的办法,直到你真心害怕为止。”对王连方这个村支书,作者没有写他如何抓生产,怎样“抓阶级斗争”,而是着力写他如何行为放荡,欺男霸女,以此写出权力展示权力对男人的魅力。他给王连方带来的丰厚的额外收入,

“公社里有人,县里头有人”,他是王家庄的村支书、土皇帝。谁不听他的,谁不让他睡,谁就得吃苦头。王连方性史跌宕起伏。王连方性史的失意则紧跟着他的权力的丧失,失去了支书的地位,同时也失去了他对王家庄女性的支配地位(除了他的老婆施桂芳)。同时他家里的女性也同样陷入屈辱的地位。他的两个

66语

文[作者简介]许欢欢,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傅学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

学与文化。

语文学刊

未成年女儿遭到了屈辱的轮奸,那些曾经交口称赞玉米的人开始背后诽谤玉米。王连方失去权力,是因为他触犯了更高权力的利益。因此王连方的性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次权力斗争的结果。

他这种拥有权力的优越感自然影响到玉米。王连方仅仅是权力的拥有者和使用者,而玉米却是一个对权力孜孜以求的人,她对权力的欲望日甚一日地膨胀着,膨胀到最后拿自己的青春赌权力,造成了玉米悲哀无奈的命运。

玉米对权力的认识与追求受到了父亲王连方的极大影响。父亲在外胡作非为,母亲在家平庸无能,她是七个女儿中的长担负着持家的重担,进而使她过早地体会到权力的重要性。女,

玉米初次掌权,就颇有心计地制服了“狐狸精”玉秀,并对权力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权力就是在别人听话的时候产生的,又通过要求别人听话而显示出来。”这样的理论概括,也只有玉米能做到,从这可以看出,玉米服人的方式是计谋。恐怕王连方也总结不出来这些。相比之下,王连方只知道以霸道服人。而王连方的失势,玉米的信件被私拆,村民们的造谣生事,彭国梁的毁婚,让潜伏在玉米心中的权力欲望得到了极度的膨胀。要强的性格和不得不面临并接受的人生变故,让她又从反面认识到权力的可贵:有权力的时候,父亲王连方用以欺压别人;没有权力的时候,别人反过来又报复她家。要强的玉米这时真正体会“过日子不能没有权”,“她玉米的一家”要“从头再来”,更不到

能没有权。但是潜意识里,她又认为,权力只有靠男人来掌握,这种逻辑推理的结果,使她提出了自己嫁人的明确条件:“不管什么样的,只有一条,手里要有权。要不然我宁可不嫁!”玉米的心目中,权力的欲望已经使她失去了理性,已经容不下太多东西了,玉米的心中已经膨胀得容不下其他任何东西,包括她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她嫁给了权力的拥有者郭家兴,但郭家兴的颐指气使,使得玉米不得不失去自己的自尊心和要强。她达到了预期的在王家庄村民面前光耀的目的,看似胜利了,而且重新拥有了权力;但她在权力面前又彻底地失败了,因为她失去了以往的自尊与争强好胜,面对郭家兴道貌岸然的淫威,她成了温驯的待罪羔羊。

三、毕飞宇小说书写的权力

毕飞宇说在写“玉米”系列时,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写给比他年轻的读者看。“我希望当今的大学生们能读一读这样的作品。我想,这个作品对他们了解他们的父辈、了解父辈的精

【参考文献】

[1]毕飞宇.玉米[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5)(6)[2]毕飞宇.平原[J].收获,2005.[3]毕飞宇.蛐蛐蛐蛐[J].作家,2000(2).[4]毕飞宇.沿途的秘密[M].昆仑出版社,2002.

—毕飞宇小说论[J].小说评论,(2)2002.[5]余玲.潮流外的写作——

2006(6).[6]毕飞宇.我们身上的鬼[J].小说选刊,

——毕飞宇小说解读[J].渤海[7]宋文坛.启蒙与权力的黑色书写—大学学报,2007(1).

神背景、了解父辈的精神屈辱、了解父辈内心的扭曲是有帮助的,我不希望在我很年轻的时候,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贴在我们皮肤上的东西,这么快地就被忘掉。”事实上,“权力”在很长的时间的影响着中国人,人的情感、思想、婚姻、家庭、性始终和权力捆绑在一起。作家认为,无论是政治的基本构架,还是当今中国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对权力的看法,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在人的内心,从精神层面去考察的话,跟那个时代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延续性。其实,这种权力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强权文化孕育的结果,这种权力意识的潜脉暗流至今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从这个意义上,他的权力批判带有很大的普遍意义。

无论是扎根农村还是进入城市,作家坚持选择了“权力”的视角以及坚持了农村或城市的人们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和疼痛的主题。毕飞宇的作品展示了权力意识对人的压迫。毕飞宇说:“我们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做‘人在人上’最日常的梦。这个鬼不仅仅依附于权势,,它成了最基本、同样依附在平民、下层、大多数、民间、弱势群体乃至‘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身上。”毕飞宇曾写过:中华民族漫长的人类文明史在孕育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滋长了如“人在人上”鬼文化的糟粕,并始终纠缠着也束缚着人们的心理与言行。在实现从平等到世界大同的道路上,只有把“人在人上”这个鬼打死,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的人,否则“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命运”。毕飞宇通过对权力的关注和反思感同尽管权力身受着权力这种因素对人的现实存在所造成的苦难,这个个体生命至今拥有不容置否的地位,但文学若不加区别地合谋似地对其加以拒斥,也是文学功能萎缩的表现。因此,放开视野面对现实,关注更广大的人群,提高作家的批判意识变得十分必要。

67语

文学刊2010.11

作家作品

解读毕飞宇小说中的权力书写

傅学敏○许欢欢,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

要】权力意识几乎一直作为集体无意识影响着人们,毕飞宇对“文革”这个特殊时代的民间书写中对

“民间”权力角逐的发现最有意义。毕飞宇的小说上演着一幕幕权力角逐的精彩好戏。

【关键词】毕飞宇;民间;权力

毕飞宇对“文革”这个特殊时代的民间书写中对“民间”权“民间”上演着诸种权力角逐的发现最有意义。在毕飞宇笔下,

力、话语此消彼长的好戏。毕飞宇对世俗生活的描摹写作看似轻松、不经意,但是沉重的精神话题被一再提起;透过他不疾不徐的乡村叙述,我们一再触摸到了冰冷、残酷的生存现实;在饶有趣味的调侃中,我们发现了精神世界一派荒凉。

一、民间:权力的争夺地

首先,《平原》与《玉米》细腻展现了乡村民间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权力争夺。在《平原》中,端方作为继子随母亲沈翠贞来到王家,所以对母亲在王家的地位极为关注。他的姐姐红粉是继父王存粮的亲生女儿,并不认同继母沈翠贞。在复杂的关系中,端方显然要维护母亲的尊严和地位。因此,在姐姐出嫁时,他执意在最后出门的关头要求红粉叫沈翠贞一声“妈”,否则不惜撕破脸皮。显然,端方所争取的“名分”在民间文化秩序中是极为看重的,甚至在如今的民间也是广泛存在着。端方为母亲争取“脸面”与“名分”的行为是一种对“权力”的争取和认定。与《平原》相似,《玉米》中对玉米、玉秀姐妹争夺权力的描写也极为精彩。玉米一心要谋得管教弟妹、主宰全家的权力,妹妹玉秀偏偏不服她的管教,于是姐妹之间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就此展开。权力在姐妹俩相处中的争夺最终以令人震惊的方式结束:姐姐出卖了妹妹失身的秘密,结果玉秀又一次惨遭蹂躏和遗弃,在彻底的绝望中,玉秀认输。

在《玉米》中,因为政治权力的得与失,玉米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蜕变:先是因为有父亲王连方的关系而显得高高在上,大家都以仰慕、巴结的眼光看待玉米,村中无人敢与之提亲;然而等王连方因作风问题被“双开”,靠山一丢,玉米立刻身价大跌,订好的婚约被毁,最后只能做“续弦”,下嫁给革委会主任郭家兴。玉米由社会的高峰跌入社会的谷底并不是命运开的玩笑,这正是社会具有的世态炎凉。

此外,民间文化心理对强权的认同与崇拜、屈服和自觉的神化,构成了极权政治神话重要的心理基础。《蛐蛐,蛐蛐》这篇精短的小说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隐秘关系。小说中的第五生产队

队长生前是一个“威风八面,人见人怕的凶猛角色”,据说他死后会变成凶猛、好斗的蛐蛐。他在一夜之中“睡了”九次女知青之后猝死,从此获得了“九次”这样的外号。村中所有抓蛐蛐的人都渴望逮住“九次”,因为“这样的人变成蛐蛐,一定是只绝世精品,体态雄健,威风凛凛,随便一站便气吞万里”。小说看似以闲笔,实际上却隐含着深刻的意义:“九次”这个强人不仅是现实生活中权力的拥有者,而且他死后也仍然拥有令人生畏的影政治强权在此得到了民间文化心理的呼应与支持。对“九响力,

次”的崇拜心理正是因为有强权的威慑力。

毕飞宇在看似笨拙的生活书写中展现出深隐的主题,极其精细地还原出生活中的权力斗争让我们发现权力是无处不在的。毕飞宇书写的“民间”是畏缩、软弱、崇拜强权、毫无血性的民间;是一个充满争斗、压迫、控制和伤害的民间;是迷信、蒙昧、粗野的民间;是冷漠、隔离、恶意中伤、报复成性、充满嫉妒的民间。民间再也不是知识分子寻找纯朴民风与人性的“乐土”星火燎原的“愤怒的土地”。它以其全部,更不是抗击强权、的复杂与丑恶令人沮丧地破碎了知识分子对它的美好寄托。

二、异化:权力对人的侵蚀

毕飞宇小说中的大多数的人物命运始终被权力欲望左右着。王连方是王家庄权力的代表,小说重点写了他拥有权力的前期。由于他手中有权力,他自己为所欲为;由于他有权力,“所有的人都怕他”。小说这样写道:“王连方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人都怕他。他喜欢人家怕他,不是嘴上怕,而是心底里怕。你要是咽不下去,王连方有王连方的办法,直到你真心害怕为止。”对王连方这个村支书,作者没有写他如何抓生产,怎样“抓阶级斗争”,而是着力写他如何行为放荡,欺男霸女,以此写出权力展示权力对男人的魅力。他给王连方带来的丰厚的额外收入,

“公社里有人,县里头有人”,他是王家庄的村支书、土皇帝。谁不听他的,谁不让他睡,谁就得吃苦头。王连方性史跌宕起伏。王连方性史的失意则紧跟着他的权力的丧失,失去了支书的地位,同时也失去了他对王家庄女性的支配地位(除了他的老婆施桂芳)。同时他家里的女性也同样陷入屈辱的地位。他的两个

66语

文[作者简介]许欢欢,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傅学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

学与文化。

语文学刊

未成年女儿遭到了屈辱的轮奸,那些曾经交口称赞玉米的人开始背后诽谤玉米。王连方失去权力,是因为他触犯了更高权力的利益。因此王连方的性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次权力斗争的结果。

他这种拥有权力的优越感自然影响到玉米。王连方仅仅是权力的拥有者和使用者,而玉米却是一个对权力孜孜以求的人,她对权力的欲望日甚一日地膨胀着,膨胀到最后拿自己的青春赌权力,造成了玉米悲哀无奈的命运。

玉米对权力的认识与追求受到了父亲王连方的极大影响。父亲在外胡作非为,母亲在家平庸无能,她是七个女儿中的长担负着持家的重担,进而使她过早地体会到权力的重要性。女,

玉米初次掌权,就颇有心计地制服了“狐狸精”玉秀,并对权力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权力就是在别人听话的时候产生的,又通过要求别人听话而显示出来。”这样的理论概括,也只有玉米能做到,从这可以看出,玉米服人的方式是计谋。恐怕王连方也总结不出来这些。相比之下,王连方只知道以霸道服人。而王连方的失势,玉米的信件被私拆,村民们的造谣生事,彭国梁的毁婚,让潜伏在玉米心中的权力欲望得到了极度的膨胀。要强的性格和不得不面临并接受的人生变故,让她又从反面认识到权力的可贵:有权力的时候,父亲王连方用以欺压别人;没有权力的时候,别人反过来又报复她家。要强的玉米这时真正体会“过日子不能没有权”,“她玉米的一家”要“从头再来”,更不到

能没有权。但是潜意识里,她又认为,权力只有靠男人来掌握,这种逻辑推理的结果,使她提出了自己嫁人的明确条件:“不管什么样的,只有一条,手里要有权。要不然我宁可不嫁!”玉米的心目中,权力的欲望已经使她失去了理性,已经容不下太多东西了,玉米的心中已经膨胀得容不下其他任何东西,包括她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她嫁给了权力的拥有者郭家兴,但郭家兴的颐指气使,使得玉米不得不失去自己的自尊心和要强。她达到了预期的在王家庄村民面前光耀的目的,看似胜利了,而且重新拥有了权力;但她在权力面前又彻底地失败了,因为她失去了以往的自尊与争强好胜,面对郭家兴道貌岸然的淫威,她成了温驯的待罪羔羊。

三、毕飞宇小说书写的权力

毕飞宇说在写“玉米”系列时,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写给比他年轻的读者看。“我希望当今的大学生们能读一读这样的作品。我想,这个作品对他们了解他们的父辈、了解父辈的精

【参考文献】

[1]毕飞宇.玉米[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5)(6)[2]毕飞宇.平原[J].收获,2005.[3]毕飞宇.蛐蛐蛐蛐[J].作家,2000(2).[4]毕飞宇.沿途的秘密[M].昆仑出版社,2002.

—毕飞宇小说论[J].小说评论,(2)2002.[5]余玲.潮流外的写作——

2006(6).[6]毕飞宇.我们身上的鬼[J].小说选刊,

——毕飞宇小说解读[J].渤海[7]宋文坛.启蒙与权力的黑色书写—大学学报,2007(1).

神背景、了解父辈的精神屈辱、了解父辈内心的扭曲是有帮助的,我不希望在我很年轻的时候,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贴在我们皮肤上的东西,这么快地就被忘掉。”事实上,“权力”在很长的时间的影响着中国人,人的情感、思想、婚姻、家庭、性始终和权力捆绑在一起。作家认为,无论是政治的基本构架,还是当今中国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对权力的看法,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在人的内心,从精神层面去考察的话,跟那个时代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延续性。其实,这种权力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强权文化孕育的结果,这种权力意识的潜脉暗流至今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从这个意义上,他的权力批判带有很大的普遍意义。

无论是扎根农村还是进入城市,作家坚持选择了“权力”的视角以及坚持了农村或城市的人们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和疼痛的主题。毕飞宇的作品展示了权力意识对人的压迫。毕飞宇说:“我们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做‘人在人上’最日常的梦。这个鬼不仅仅依附于权势,,它成了最基本、同样依附在平民、下层、大多数、民间、弱势群体乃至‘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身上。”毕飞宇曾写过:中华民族漫长的人类文明史在孕育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滋长了如“人在人上”鬼文化的糟粕,并始终纠缠着也束缚着人们的心理与言行。在实现从平等到世界大同的道路上,只有把“人在人上”这个鬼打死,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的人,否则“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命运”。毕飞宇通过对权力的关注和反思感同尽管权力身受着权力这种因素对人的现实存在所造成的苦难,这个个体生命至今拥有不容置否的地位,但文学若不加区别地合谋似地对其加以拒斥,也是文学功能萎缩的表现。因此,放开视野面对现实,关注更广大的人群,提高作家的批判意识变得十分必要。

67语

文学刊2010.11


相关文章

  • 余华毕飞宇对读4[1]
  • 内心真实如何面对世界荒诞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毕飞宇<地球上的王家庄> 对读 [摘要]余华是最激进的先锋派作家之一,而毕飞宇的创作也受到先锋文学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毕 ...查看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纵横谈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纵横谈 李掖平 张清华 气象恢弘意蕴深厚的时代大作--<你在高原> 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山东作家张炜以长达450万字的10卷本小说<你在高原>位居榜首.作为一部气象恢弘.意蕴深厚.文 ...查看


  • 艾伟谈毕飞宇
  • 艾伟谈毕飞宇:<一个在文本里独裁的王者> 2010-10-13 11:50:48 来自: 闻多(不怕记不住 就怕忘不了) 毕飞宇身上有一种在我看来极为珍贵也让我极为羡慕的东西,他对某些事物有着决绝的态度,只要是他认定的,他总是有 ...查看


  • 1977-2002中国优秀中篇小说(上下卷) 特价热销
  • 首页 图书搜索 图书分类 本类热销 狼图腾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活着 藏獒 三国演义 会评本(上.下册) 我不是教你诈(全本·珍藏) 沧浪之水 好想好想谈恋爱 爱你就像爱生命 亮剑 本类新书 战后日本经济:以经济小说的形式解读1945 ...查看


  • _平原_的虚和实
  • 12当代作家评论 2009年第6期 批评家论坛 5平原6的虚和实 金 理 /社会主义国家与私人生活转型的悖论0. 阎云翔指出:/私人生活转型呈现的并不总是一幅美好的图画.在这个过程里,充满了 阎云翔在其以下岬村为例的民族志研究中,讨论了一九 ...查看


  • 当葛浩文翻译春树
  • 摘要 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翻译是一场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共同开展的双声对话.本文拟从罗宾逊翻译双声对话中,译者.作者对话关系视角入手,对春树的<北京娃娃>以及毕飞宇的<玉米>葛氏译本进行评析,通过对比译者与作者的非常 ...查看


  • 现代主义之后,人类内心已是千疮百孔
  • "有一点我特别觉着奇怪,――尊严感为什么总是体现在弱者的身上?" 傅小平:我们不妨从你的近作<推拿>谈起.一般说来,作家写盲人世界,其着眼点往往并不在盲人本身,而是试图通过对盲人的描述,诉诸心灵.人生等命题的 ...查看


  • 毕飞宇_写_推拿_是为写_尊严_
  • 文学报/2011年/8月/25日/第003版 关注 毕飞宇:写<推拿>是为写"尊严" 真正开始写作<推拿>之前,毕飞宇已"蓄谋已久".大学毕业后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执教的经历 ...查看


  • 新世纪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发布时间:2016/12/290:20:07来源:论文联盟 开放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彼此尊重和相互交流.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学而言,开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交流方式上,又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照一般的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