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术语和定义

 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

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医务人员隔离用品的使用

 隔离技术

目的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一、隔离的管理要求

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

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

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

二、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1、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

 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 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 高危险区: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 极高危险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等。

 隔离要求

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

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 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2、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适用范围: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三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

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 隔离要求

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

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装置。

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米。

3、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适用范围: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 建筑布局: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上送下排;

送风口远离排风口,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cm。门窗应保持关闭。

 病室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室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

波动的影响。

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卫浴设施。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 隔离要求

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

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为

保持负压,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85m3/h。

 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日常保养。

 负压病室宜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病室外活动。

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应消毒处理。

4、感染性疾病病区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适用范围: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

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

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

 隔离要求

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 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5、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 隔离要求

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室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

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 病情较重的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 病室床位数单排≤3床;双排≤ 6床。

6、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建筑布局

 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入口,设置问讯、预检分诊、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

取药等区域,流程清楚,路径便捷。

 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出入方便;并设预检分诊、隔离诊查室等。

 感染疾病科门诊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隔离要求

 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候诊。

 诊室应通风良好,应配备适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

科门诊诊治,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

7、急诊科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建筑布局

 应设单独出入口、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

 有条件的医院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

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

 隔离要求

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

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在有效期内使用。

防护用品(PPE)的种类

 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防水围裙、帽子

1、口罩(1)

 口罩的作用

 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

 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护人员的口及鼻腔粘膜。

 口罩产品要求

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或选用符合N95标准防护口罩。

 符合GB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标准。

 常用口罩分类:

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 防护口罩(N95口罩)

 常用口罩的特点:

 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与人面部密合性差,防病毒效率低。

 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空气中5μm颗粒>90%,内层吸湿。

 N95口罩:N95是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N指非油性颗粒物,95指在标准规定检测条

件下过滤率达到95%,有较好密合性。

 口罩选用原则:

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

状塑造鼻夹。

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 注意事项:

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 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

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

 作用

 可有效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粘膜。

 选择要求

 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防护眼罩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

戴装置。

 应用指征

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

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 注意事项:

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 6.3.3 B. 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B. 2 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3、手套的使用(1)

 手套的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给患者。

 预防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医务人员。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 手套的选择要求

 应符合GB10213-1995《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

 或符合GB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的标准。

 手套的分类

 清洁手套

 无菌手套

 选用指征

 选用原则:根据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 应用指征:

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注意事项

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

防护服的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

 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病人受到感染。

 选用原则: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 要求: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防护服应具有

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 穿隔离衣指征:

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 穿防护服指征:接触经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 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

 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 穿前应检查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

注意避免污染。

 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 穿隔离衣口诀:

右提衣领穿左手,再伸右臂齐上抖;

系好领扣扎袖口,折襟系腰半屈肘。

脱隔离衣口诀:

松开腰带解袖口,套塞双袖消毒手,

解开领扣解袖口,对肩折领挂衣钩。

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1.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必要时在鼻翼两侧塞上棉球),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3.穿防护服。

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5.套上鞋套。

6.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戴上乳胶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 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1.摘下防护镜。

2.脱掉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3.摘掉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5.脱下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6.摘掉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7.用碘伏擦拭双手(有条件用消毒巾擦拭面部),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

5、鞋套的使用

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6、防水围裙的使用

 分类:复用围裙,一次性使用围裙。

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

防水围裙。

 一次性使用围裙不得复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复用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7、帽子的使用(1)

 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

 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

 分类

 一次性帽子

 布类帽子

 应用指征: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 注意事项:

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 一次性帽子不得复用。

四、隔离技术

 隔离原则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

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 一种疾病有多种传播途径,应标准预防+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 隔离原则

 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五、标准预防

 标准预防的概念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

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

因子的原则。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 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 患者的隔离:

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 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 医务人员的防护:

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

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隔离衣,按要求

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 传播距离较远。

 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  原则: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患者的隔离:

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应严格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 进入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

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

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 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

 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

 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 患者的隔离

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 患者病情容许时,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 医务人员的防护

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

后物品。

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

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六、锐器伤

 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

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 一、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0.5%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 二、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

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0、1月、6月间隔)。  三、HCV等肝炎病毒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每月抽血进行检测,并 通知保

健科备案、评估。推荐每天注射干扰素一次,坚持半个月,半个月以后隔天注射。

 四、艾滋病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2个小时内实

施;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分为A、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B、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伤后每个月抽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发生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本次课重点

 接触传播、标准预防、终末消毒、锐器伤后局部处理措施

  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术语和定义

 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

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医务人员隔离用品的使用

 隔离技术

目的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一、隔离的管理要求

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

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

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

二、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1、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

 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 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 高危险区: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 极高危险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等。

 隔离要求

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

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 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2、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适用范围: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三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

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 隔离要求

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

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装置。

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米。

3、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适用范围: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 建筑布局: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上送下排;

送风口远离排风口,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cm。门窗应保持关闭。

 病室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室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

波动的影响。

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卫浴设施。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 隔离要求

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

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为

保持负压,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85m3/h。

 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日常保养。

 负压病室宜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病室外活动。

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应消毒处理。

4、感染性疾病病区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适用范围: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

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

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

 隔离要求

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 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5、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 隔离要求

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室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

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 病情较重的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 病室床位数单排≤3床;双排≤ 6床。

6、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建筑布局

 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入口,设置问讯、预检分诊、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

取药等区域,流程清楚,路径便捷。

 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出入方便;并设预检分诊、隔离诊查室等。

 感染疾病科门诊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隔离要求

 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候诊。

 诊室应通风良好,应配备适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

科门诊诊治,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

7、急诊科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建筑布局

 应设单独出入口、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

 有条件的医院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

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

 隔离要求

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

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在有效期内使用。

防护用品(PPE)的种类

 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防水围裙、帽子

1、口罩(1)

 口罩的作用

 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

 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护人员的口及鼻腔粘膜。

 口罩产品要求

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或选用符合N95标准防护口罩。

 符合GB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标准。

 常用口罩分类:

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 防护口罩(N95口罩)

 常用口罩的特点:

 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与人面部密合性差,防病毒效率低。

 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空气中5μm颗粒>90%,内层吸湿。

 N95口罩:N95是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N指非油性颗粒物,95指在标准规定检测条

件下过滤率达到95%,有较好密合性。

 口罩选用原则:

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

状塑造鼻夹。

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 注意事项:

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 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

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

 作用

 可有效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粘膜。

 选择要求

 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防护眼罩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

戴装置。

 应用指征

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

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 注意事项:

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 6.3.3 B. 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B. 2 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3、手套的使用(1)

 手套的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给患者。

 预防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医务人员。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 手套的选择要求

 应符合GB10213-1995《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

 或符合GB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的标准。

 手套的分类

 清洁手套

 无菌手套

 选用指征

 选用原则:根据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 应用指征:

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注意事项

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

防护服的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

 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病人受到感染。

 选用原则: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 要求: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防护服应具有

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 穿隔离衣指征:

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 穿防护服指征:接触经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 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

 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 穿前应检查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

注意避免污染。

 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 穿隔离衣口诀:

右提衣领穿左手,再伸右臂齐上抖;

系好领扣扎袖口,折襟系腰半屈肘。

脱隔离衣口诀:

松开腰带解袖口,套塞双袖消毒手,

解开领扣解袖口,对肩折领挂衣钩。

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1.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必要时在鼻翼两侧塞上棉球),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3.穿防护服。

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5.套上鞋套。

6.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戴上乳胶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 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1.摘下防护镜。

2.脱掉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3.摘掉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5.脱下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6.摘掉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7.用碘伏擦拭双手(有条件用消毒巾擦拭面部),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

5、鞋套的使用

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6、防水围裙的使用

 分类:复用围裙,一次性使用围裙。

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

防水围裙。

 一次性使用围裙不得复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复用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7、帽子的使用(1)

 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

 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

 分类

 一次性帽子

 布类帽子

 应用指征: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 注意事项:

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 一次性帽子不得复用。

四、隔离技术

 隔离原则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

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 一种疾病有多种传播途径,应标准预防+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 隔离原则

 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五、标准预防

 标准预防的概念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

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

因子的原则。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 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 患者的隔离:

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 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 医务人员的防护:

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

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隔离衣,按要求

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 传播距离较远。

 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  原则: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患者的隔离:

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应严格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 进入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

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

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 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

 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

 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 患者的隔离

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 患者病情容许时,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 医务人员的防护

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

后物品。

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

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六、锐器伤

 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

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 一、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0.5%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 二、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

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0、1月、6月间隔)。  三、HCV等肝炎病毒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每月抽血进行检测,并 通知保

健科备案、评估。推荐每天注射干扰素一次,坚持半个月,半个月以后隔天注射。

 四、艾滋病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2个小时内实

施;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分为A、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B、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伤后每个月抽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发生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本次课重点

 接触传播、标准预防、终末消毒、锐器伤后局部处理措施

   


相关文章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慈溪市人民医院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 ...查看


  •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85题)
  •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89) 一.单项选择(20题) 二.多项选择 (20题) 三.填空题 (30题) 四.判断题 (15题) 五.简答题(4题) 一.单项选择(20题) 1.卫生部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查看


  • 医院感染知识测试题
  • 医院感染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 .弓形虫发生在 ...查看


  • 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 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 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 ...查看


  •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习水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措施: 1.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禁止入内: 2.进入手术室必须戴消毒口罩.帽子.更衣换鞋: 3.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的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4 ...查看


  •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
  • 四.隔离技术规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18题) 二.多项选择 (16题) 三.填空题 (31题) 四.判断题 (16题) 五.简答题(4题) 一.单项选择(18题) 1.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 ...查看


  • 2012年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 2012年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2年度,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下.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确 ...查看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 2004年06月15日 11:21 南方网综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 ...查看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测试题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试题(总分50分,及格分30分) 科室 姓名 技术职称 日期 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C标准预防&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