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美; 【导师】高文; 【作者基本信息】 , 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 2010, 博士
【摘要】 飞速发展与变革的知识社会对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发展适应性专长。教师的适应性专长是教师在不断变革复杂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情境中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度概念性理解、面对新情境/任务的适应性改变、持续学习以及元认知的倾向。与常规教师相比,适应性教师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且能将问题解决视作新学习的机会,不断拓展已有专长,甚至创建新的知识。近年来,适应性专长研究已受到学习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的日益关注,但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基于对适应性专长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教师专业实践的真实境脉中,通过一个设计严谨的实证研究和一个初步的设计研究对教师适应性专长及其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指出了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目标,为如何培养知识时代所需的适应性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路径。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通过文献梳理,厘清了适应性专长概念的提出背景以及该领域发展至今20余年的历史脉络,探讨了适应性专长的概念提出与研究的意义和影响。第二章基于文献研究,从表现特征、内在功能和认识论三个层面挖掘了适应性专长的内涵实质,并据此提出了本研究对适应性专长的界定。第三章基于文献研究,从学习科学聚焦学习与发展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般机制、发展路径以及评价等问题。第四章通过文献研究,呈现了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的时代背景和领域背景,梳理了该领域的短暂研究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提出了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基本概念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第五章通过实证研究,捕捉了教师在特定教学问题解决情境中的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并基于数据的量性和质性分析,分析了适应性倾向与问题解决的结果、适应性专长与专业发展经验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手的适应性专长等问题。第六章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呈现了研究者在教师专业实践的真实境脉中,设计并初步开发、实施的一个旨在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发展的教师学习环境——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Multi-Spiral TLEs),分析了教师在该环境中的适应性专长的发展,以及该环境在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发展上发挥重要影响的一些干预设计。
【关键词】知识社会;适应性专长;教师适应性专长;教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科学;学习环境设计;
【Key words】the knowledge-based society;adaptive expertise;teachers’ adaptive expertise;teacher learning;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learning sciences;learning environments design;
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0
特别致谢 11-14
目录 14-19
图表索引 19-21
绪论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21-3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1-25
第二节 研究目标、思路与问题 25-2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6-27
第四节 论文的总体框架 27-28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28-29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29-30
第一章 适应性专长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0-50
第一节 适应性专长研究的发展脉络 30-41
一、概念的提出:从常规专长到适应性专长 30-34
二、早期的经典案例:历史学领域的"专家-专家"研究 34-35
三、多领域的共同聚焦:持续关注与新研究的涌现 35-40
四、国内研究现状 40-41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41
第二节 概念提出与研究的意义及影响 41-48
一、推动了专长研究的范式转变 41-42
二、提出了个体与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42-44
三、促进了对教育教学观念的重新审视与建构 44-45
四、激励着研究者不断追求挑战与创新 45-48
小结 48-50
第二章 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适应性专长:内涵剖析 50-68
第一节 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 50-54
一、深度的概念性理解 50-51
二、在新情境中的适应性改变 51-52
三、学习的倾向 52-53
四、元认知 53-54
第二节 适应性专长的内在功能 54-56
一、跨界功能:不同境脉间的横向跨越 54-55
二、调适功能:限制与革新间的权衡 55-56
第三节 适应性专长的认识论 56-64
一、主体观 56-59
二、专长观 59-61
三、学习观 61-64
第四节 本研究对适应性专长的界定 64-66
一、已有的代表性界定 64-66
二、本研究对适应性专长的界定 66
小结 66-68
第三章 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适应性专长:发展与评价 68-103
第一节 强调发展性研究:与传统专长研究的区别 68-70
一、学习与发展:适应性专长研究的重要议题 68-69
二、聚焦学习环境设计:超越传统专长研究的方法论 69-70
第二节 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影响因素 70-73
一、主体的兴趣与价值观 70-71
二、客体的性质 71-72
三、境脉的性质 72-73
四、共同体的作用 73
第三节 适应性专长发展的一般机制 73-80
一、流动专长 74-76
二、固化专长 76-78
三、流动专长与固化专长的双向交互 78-80
第四节 促进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模型分析 80-97
一、促进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多元路径 80-92
二、HPL框架与SL循环:一个整合性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92-97
第五节 适应性专长的评价 97-101
一、适应性专长评价对传统评价范式的挑战 97-99
二、视角转换:从"孤立的问题解决"到"为新学习作准备" 99-101
小结 101-103
第四章 迈向教师的适应性专长研究 103-124
第一节 知识社会: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的时代背景 103-106
一、变革与创新: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 103-104
二、知识社会中的教师:无法回避的双重挑战 104-106
第二节 教师教育的变革之路: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的领域背景 106-111
一、教师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聚焦教师学习 106-109
二、教师学习的理念更新:发展适应性专长 109-110
三、共建"巴别塔":对共用的研究语言与分析工具的诉求 110-111
第三节 教师适应性专长的研究综述 111-121
一、前概念时期的探索 111-115
二、概念的正式引入与早期研究 115-116
三、研究项目及进展 116-120
四、其他的相关研究 120-121
第四节 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基本概念与未来研究方向 121-122
一、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初步界定 121-122
二、规划教师适应性专长领域的未来研究 122
小结 122-124
第五章 教师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一个实证研究 124-171
第一节 实验设计 124-137
一、研究目标与问题 124-125
二、研究假设 125
三、研究方法 125-126
四、设计原则 126-128
五、设计过程 128-137
第二节 实施程序与方法 137-140
一、选择被试教师 137-138
二、正式实施实验 138-139
三、后续访谈与调查 139-140
第三节 数据分析 140-142
一、分析目的 140
二、分析维度 140-142
三、分析过程 142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142-168
一、教师在教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适应性倾向 143-158
二、教师的适应性倾向与问题解决结果之间的关系 158-160
三、教师的适应性倾向与专业发展经验的相关性 160-163
四、新手教师的适应性 163-166
五、对CAE项目认知任务本身的评价与修正 166-168
小结 168-171
第六章 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学习环境设计:一个初步的设计研究 171-208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71-175
一、研究缘起:与L中学的课题协作研究 171-172
二、一次教师学习活动:问题浮现的当场情境 172-174
三、对问题的反省与已有研究的考察 174-175
四、研究问题的识别与方法的选择 175
第二节 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的设计 175-187
一、学习环境设计原型:Multi-Spiral LEs简介 176-183
二、Multi-Spiral LEs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发展的潜力 183
三、Multi-Spiral LEs在L中学教师学习项目中的映射 183-187
第三节 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的初步开发、实施与过程性反馈 187-204
一、"热身问题-基本问题":分析教师已有的课堂活动结构 187-198
二、"类似问题":分析其他课例中的课堂活动结构 198-204
第四节 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价 204-206
一、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 205
二、理论的发展 205-206
小结 206-208
结语 208-213
一、本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08-210
二、后续的研究议题 210
三、尾声 210-213
附录 213-267
一、CAE项目任务单 213-215
二、小学数学《初步认识负数》课堂教学实录 215-227
三、CAE项目实验记录单_A6 227-234
四、CAE项目实验记录单_A4 234-239
五、CAE项目第一阶段的任务执行结果 239-243
六、L中学教师学习活动分析表 243-267
参考文献 267-277
后记
【作者】王美; 【导师】高文; 【作者基本信息】 , 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 2010, 博士
【摘要】 飞速发展与变革的知识社会对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发展适应性专长。教师的适应性专长是教师在不断变革复杂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情境中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度概念性理解、面对新情境/任务的适应性改变、持续学习以及元认知的倾向。与常规教师相比,适应性教师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且能将问题解决视作新学习的机会,不断拓展已有专长,甚至创建新的知识。近年来,适应性专长研究已受到学习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的日益关注,但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基于对适应性专长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教师专业实践的真实境脉中,通过一个设计严谨的实证研究和一个初步的设计研究对教师适应性专长及其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指出了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目标,为如何培养知识时代所需的适应性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路径。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通过文献梳理,厘清了适应性专长概念的提出背景以及该领域发展至今20余年的历史脉络,探讨了适应性专长的概念提出与研究的意义和影响。第二章基于文献研究,从表现特征、内在功能和认识论三个层面挖掘了适应性专长的内涵实质,并据此提出了本研究对适应性专长的界定。第三章基于文献研究,从学习科学聚焦学习与发展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般机制、发展路径以及评价等问题。第四章通过文献研究,呈现了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的时代背景和领域背景,梳理了该领域的短暂研究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提出了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基本概念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第五章通过实证研究,捕捉了教师在特定教学问题解决情境中的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并基于数据的量性和质性分析,分析了适应性倾向与问题解决的结果、适应性专长与专业发展经验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手的适应性专长等问题。第六章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呈现了研究者在教师专业实践的真实境脉中,设计并初步开发、实施的一个旨在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发展的教师学习环境——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Multi-Spiral TLEs),分析了教师在该环境中的适应性专长的发展,以及该环境在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发展上发挥重要影响的一些干预设计。
【关键词】知识社会;适应性专长;教师适应性专长;教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科学;学习环境设计;
【Key words】the knowledge-based society;adaptive expertise;teachers’ adaptive expertise;teacher learning;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learning sciences;learning environments design;
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0
特别致谢 11-14
目录 14-19
图表索引 19-21
绪论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21-3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1-25
第二节 研究目标、思路与问题 25-2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6-27
第四节 论文的总体框架 27-28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28-29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29-30
第一章 适应性专长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0-50
第一节 适应性专长研究的发展脉络 30-41
一、概念的提出:从常规专长到适应性专长 30-34
二、早期的经典案例:历史学领域的"专家-专家"研究 34-35
三、多领域的共同聚焦:持续关注与新研究的涌现 35-40
四、国内研究现状 40-41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41
第二节 概念提出与研究的意义及影响 41-48
一、推动了专长研究的范式转变 41-42
二、提出了个体与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42-44
三、促进了对教育教学观念的重新审视与建构 44-45
四、激励着研究者不断追求挑战与创新 45-48
小结 48-50
第二章 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适应性专长:内涵剖析 50-68
第一节 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 50-54
一、深度的概念性理解 50-51
二、在新情境中的适应性改变 51-52
三、学习的倾向 52-53
四、元认知 53-54
第二节 适应性专长的内在功能 54-56
一、跨界功能:不同境脉间的横向跨越 54-55
二、调适功能:限制与革新间的权衡 55-56
第三节 适应性专长的认识论 56-64
一、主体观 56-59
二、专长观 59-61
三、学习观 61-64
第四节 本研究对适应性专长的界定 64-66
一、已有的代表性界定 64-66
二、本研究对适应性专长的界定 66
小结 66-68
第三章 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适应性专长:发展与评价 68-103
第一节 强调发展性研究:与传统专长研究的区别 68-70
一、学习与发展:适应性专长研究的重要议题 68-69
二、聚焦学习环境设计:超越传统专长研究的方法论 69-70
第二节 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影响因素 70-73
一、主体的兴趣与价值观 70-71
二、客体的性质 71-72
三、境脉的性质 72-73
四、共同体的作用 73
第三节 适应性专长发展的一般机制 73-80
一、流动专长 74-76
二、固化专长 76-78
三、流动专长与固化专长的双向交互 78-80
第四节 促进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模型分析 80-97
一、促进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多元路径 80-92
二、HPL框架与SL循环:一个整合性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92-97
第五节 适应性专长的评价 97-101
一、适应性专长评价对传统评价范式的挑战 97-99
二、视角转换:从"孤立的问题解决"到"为新学习作准备" 99-101
小结 101-103
第四章 迈向教师的适应性专长研究 103-124
第一节 知识社会: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的时代背景 103-106
一、变革与创新: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 103-104
二、知识社会中的教师:无法回避的双重挑战 104-106
第二节 教师教育的变革之路:教师适应性专长研究的领域背景 106-111
一、教师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聚焦教师学习 106-109
二、教师学习的理念更新:发展适应性专长 109-110
三、共建"巴别塔":对共用的研究语言与分析工具的诉求 110-111
第三节 教师适应性专长的研究综述 111-121
一、前概念时期的探索 111-115
二、概念的正式引入与早期研究 115-116
三、研究项目及进展 116-120
四、其他的相关研究 120-121
第四节 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基本概念与未来研究方向 121-122
一、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初步界定 121-122
二、规划教师适应性专长领域的未来研究 122
小结 122-124
第五章 教师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一个实证研究 124-171
第一节 实验设计 124-137
一、研究目标与问题 124-125
二、研究假设 125
三、研究方法 125-126
四、设计原则 126-128
五、设计过程 128-137
第二节 实施程序与方法 137-140
一、选择被试教师 137-138
二、正式实施实验 138-139
三、后续访谈与调查 139-140
第三节 数据分析 140-142
一、分析目的 140
二、分析维度 140-142
三、分析过程 142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142-168
一、教师在教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适应性倾向 143-158
二、教师的适应性倾向与问题解决结果之间的关系 158-160
三、教师的适应性倾向与专业发展经验的相关性 160-163
四、新手教师的适应性 163-166
五、对CAE项目认知任务本身的评价与修正 166-168
小结 168-171
第六章 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发展的学习环境设计:一个初步的设计研究 171-208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71-175
一、研究缘起:与L中学的课题协作研究 171-172
二、一次教师学习活动:问题浮现的当场情境 172-174
三、对问题的反省与已有研究的考察 174-175
四、研究问题的识别与方法的选择 175
第二节 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的设计 175-187
一、学习环境设计原型:Multi-Spiral LEs简介 176-183
二、Multi-Spiral LEs促进教师适应性专长发展的潜力 183
三、Multi-Spiral LEs在L中学教师学习项目中的映射 183-187
第三节 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的初步开发、实施与过程性反馈 187-204
一、"热身问题-基本问题":分析教师已有的课堂活动结构 187-198
二、"类似问题":分析其他课例中的课堂活动结构 198-204
第四节 三环螺旋形教师学习环境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价 204-206
一、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 205
二、理论的发展 205-206
小结 206-208
结语 208-213
一、本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08-210
二、后续的研究议题 210
三、尾声 210-213
附录 213-267
一、CAE项目任务单 213-215
二、小学数学《初步认识负数》课堂教学实录 215-227
三、CAE项目实验记录单_A6 227-234
四、CAE项目实验记录单_A4 234-239
五、CAE项目第一阶段的任务执行结果 239-243
六、L中学教师学习活动分析表 243-267
参考文献 267-27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