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衬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钥匙

周道宝

工作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地址:江苏省泗洪县泗洲东大街 江苏省泗洪中学党委办公室

邮编:223900

电话:0527—86292143

手机:[1**********]

本人系中共党员,党委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郑重声明:本文约2500字, 本文是我的原创之作,著作权属于周道宝

“反衬”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钥匙

周道宝

(江苏省泗洪中学 邮编223900)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篇散文名作,也一直被选在教科书里,成为经典之作。朱先生深得中国传统散文的真传,他用典雅清丽、蕴藉深厚的散文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散文意境。该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虽让人难以把握,却像维娜斯的断臂一样一直深深吸引着读者、研究者去探索。这更增添了该散文的魅力。笔者试着从文学表现技巧角度来解读一下《荷塘月色》。

一、“外”静反衬“内”动

朱自清先生对《荷塘月色》的结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表现得却又不露痕变,显得浑然天成。这是一种圆形结构:“出家门” →“荷塘散步”→“入家门”。朱先生巧妙地将独自散步设定在月夜。既是夜晚,故而文章整个背景便有一个“静态”的基调。在此基础上,朱先生有意点缀一些“动态”,以此反衬夜静。例如:“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除此之外,无论是写去荷塘的路上,还是写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塘四周夜色,都极写其静。 写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时,朱先生散文风格进一步显现出来,那就是似乎毫不节制其激情。浓墨重彩,挥毫如泼,倾情铺赋,尽显文采。月下塘中之荷美得让人心旌摇荡,难以把持。也美得有些失真。因为是月夜,这种美又是幽美、静美。

这里有个问题,写荷塘月色静美之景为了什么?传统观点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平静,因荷塘漫步而得到“淡淡的喜悦”。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从表层上看,人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理解:“这几天心中颇不宁静”,故而独自散步,排遣心中烦闷。那么,“乐景”来衬“乐情”,人们便自然得到“淡淡的喜悦”这一结论。

景很美,情却不是“乐情”。为什么呢?先生说得很清楚:“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让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里的写“美景”很显然是为了衬“哀情”。我们看到,“我”的四周是静静的天地,而“我”的内心却是“不宁静”的,这天地外在的“静”凸显了“我”内心的“动”。景色再美,只是“我”一人独自欣赏,而且是夜晚独自一人欣赏。静夜,美荷,淡月,“不宁静”的“我”在此情此景下,涌出是不是“宁静”,而是更浓重的孤独,寂寞,哀愁,更浓重的“不宁静”。同样,在偌大天地间,单单“我”一人,夜越静,景越美,我们越能感受到先生此时的孤苦,可怜。先生在这里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外在的“静”反衬了内心的“动”。

二、“今荷”反衬“古荷”

描写荷塘月色那几段文字精妙绝伦,人们一直把它当作文章的精华部分。其实并非如此,联想六朝时男女青年采莲的那几段,才是文章重点之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两部分内容。

从文笔上看,朱先生用散文语言写荷,而这些散文语言是诗歌化的。而古代文人(南北朝)写荷用的是诗歌语言。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文学角度上看,难分伯仲。 从内容上看,朱先生仅仅是写荷,没有写人。人呢?在塘边有一个,那就是孤独的“我”。

而古人写的荷,仅作人活动的环境背景,“夏始春余,叶嫩花初”“莲花过人头”。诗歌更多的是写人物的活动:“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膉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低头弄莲(怜)子,莲(怜)子清(情)如水”。诗中描绘的“热闹”与“风流”不仅让作者向往,也能打动所有的读者。

从时间上看,前者是在夜晚,后者是白天。

从状态上看,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

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先生眼前的“荷”自然反衬了古人笔下的“荷”。恰恰是因为此时此刻的浓重的孤单、寂寞,先生才向往那种“热闹”的喜悦,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屋静”反衬“人动”

每每读到《荷塘月色》的最后一段,我内心便会涌出极复杂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无法表达清楚。或者说,因为太复杂了,难以说清楚,便感到什么情感也没有,仅仅是一片空白。

干脆就如传统分析那样,最后内容仅仅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这倒简单多了。 但是,笔者却一直认为,如果这样理解,就真让朱先生的苦心白费了。

散文的尾难煞。既要自然而然,又要意味深长。这两方面朱先生都做到了。

最后一段是“大”空白,是“大”意境。

最后一段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说先前写天地之“静”,“静”得还让人能接受,因为有孩子的欢笑,有妻子家人的活动,有蝉叫蛙鸣。那么,此时的“静”,“静”得让人窒息!

如果说先前“我”的孤独、苦闷还可以有荷塘、月色、古诗来排遣(虽未排遣掉),而此时的“我”只有“空白”等待我了。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好一个“屋静”的意境!这样的“大静”,不是很好地反衬了“我”内心的“大动”吗?我们不应感受到“我”的大孤独吗?!

综上所述,《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极用反衬手法。眼前月下荷塘反衬了南北朝艳阳下热闹风流的荷荡;而热闹风流的荷荡反衬“我”的孤独、苦闷;月夜荷塘等的幽静反衬了我内心的“不平静”,结尾的“大静”反衬我内心的“大苦闷”。

可见,《荷塘月色》抒发了“我”的浓重的孤独、寂寞、苦闷。但作者为什么孤独、寂寞、苦闷,这从文章是看不出来的,也不是写作时间和背景就能得出来的,更是不必去穿凿探究的。

维娜斯很美,那你就去准确地从艺术角度欣赏她吧。至于为什么断臂,原臂的形状,这些都无法研究了,硬去研究也显得无聊了。

朱自清先生不会再站起来告诉我们了。

周道宝

工作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地址:江苏省泗洪县泗洲东大街 江苏省泗洪中学党委办公室

邮编:223900

电话:0527—86292143

手机:[1**********]

本人系中共党员,党委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郑重声明:本文约2500字, 本文是我的原创之作,著作权属于周道宝

“反衬”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钥匙

周道宝

(江苏省泗洪中学 邮编223900)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篇散文名作,也一直被选在教科书里,成为经典之作。朱先生深得中国传统散文的真传,他用典雅清丽、蕴藉深厚的散文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散文意境。该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虽让人难以把握,却像维娜斯的断臂一样一直深深吸引着读者、研究者去探索。这更增添了该散文的魅力。笔者试着从文学表现技巧角度来解读一下《荷塘月色》。

一、“外”静反衬“内”动

朱自清先生对《荷塘月色》的结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表现得却又不露痕变,显得浑然天成。这是一种圆形结构:“出家门” →“荷塘散步”→“入家门”。朱先生巧妙地将独自散步设定在月夜。既是夜晚,故而文章整个背景便有一个“静态”的基调。在此基础上,朱先生有意点缀一些“动态”,以此反衬夜静。例如:“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除此之外,无论是写去荷塘的路上,还是写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塘四周夜色,都极写其静。 写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时,朱先生散文风格进一步显现出来,那就是似乎毫不节制其激情。浓墨重彩,挥毫如泼,倾情铺赋,尽显文采。月下塘中之荷美得让人心旌摇荡,难以把持。也美得有些失真。因为是月夜,这种美又是幽美、静美。

这里有个问题,写荷塘月色静美之景为了什么?传统观点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平静,因荷塘漫步而得到“淡淡的喜悦”。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从表层上看,人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理解:“这几天心中颇不宁静”,故而独自散步,排遣心中烦闷。那么,“乐景”来衬“乐情”,人们便自然得到“淡淡的喜悦”这一结论。

景很美,情却不是“乐情”。为什么呢?先生说得很清楚:“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让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里的写“美景”很显然是为了衬“哀情”。我们看到,“我”的四周是静静的天地,而“我”的内心却是“不宁静”的,这天地外在的“静”凸显了“我”内心的“动”。景色再美,只是“我”一人独自欣赏,而且是夜晚独自一人欣赏。静夜,美荷,淡月,“不宁静”的“我”在此情此景下,涌出是不是“宁静”,而是更浓重的孤独,寂寞,哀愁,更浓重的“不宁静”。同样,在偌大天地间,单单“我”一人,夜越静,景越美,我们越能感受到先生此时的孤苦,可怜。先生在这里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外在的“静”反衬了内心的“动”。

二、“今荷”反衬“古荷”

描写荷塘月色那几段文字精妙绝伦,人们一直把它当作文章的精华部分。其实并非如此,联想六朝时男女青年采莲的那几段,才是文章重点之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两部分内容。

从文笔上看,朱先生用散文语言写荷,而这些散文语言是诗歌化的。而古代文人(南北朝)写荷用的是诗歌语言。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文学角度上看,难分伯仲。 从内容上看,朱先生仅仅是写荷,没有写人。人呢?在塘边有一个,那就是孤独的“我”。

而古人写的荷,仅作人活动的环境背景,“夏始春余,叶嫩花初”“莲花过人头”。诗歌更多的是写人物的活动:“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膉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低头弄莲(怜)子,莲(怜)子清(情)如水”。诗中描绘的“热闹”与“风流”不仅让作者向往,也能打动所有的读者。

从时间上看,前者是在夜晚,后者是白天。

从状态上看,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

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先生眼前的“荷”自然反衬了古人笔下的“荷”。恰恰是因为此时此刻的浓重的孤单、寂寞,先生才向往那种“热闹”的喜悦,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屋静”反衬“人动”

每每读到《荷塘月色》的最后一段,我内心便会涌出极复杂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无法表达清楚。或者说,因为太复杂了,难以说清楚,便感到什么情感也没有,仅仅是一片空白。

干脆就如传统分析那样,最后内容仅仅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这倒简单多了。 但是,笔者却一直认为,如果这样理解,就真让朱先生的苦心白费了。

散文的尾难煞。既要自然而然,又要意味深长。这两方面朱先生都做到了。

最后一段是“大”空白,是“大”意境。

最后一段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说先前写天地之“静”,“静”得还让人能接受,因为有孩子的欢笑,有妻子家人的活动,有蝉叫蛙鸣。那么,此时的“静”,“静”得让人窒息!

如果说先前“我”的孤独、苦闷还可以有荷塘、月色、古诗来排遣(虽未排遣掉),而此时的“我”只有“空白”等待我了。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好一个“屋静”的意境!这样的“大静”,不是很好地反衬了“我”内心的“大动”吗?我们不应感受到“我”的大孤独吗?!

综上所述,《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极用反衬手法。眼前月下荷塘反衬了南北朝艳阳下热闹风流的荷荡;而热闹风流的荷荡反衬“我”的孤独、苦闷;月夜荷塘等的幽静反衬了我内心的“不平静”,结尾的“大静”反衬我内心的“大苦闷”。

可见,《荷塘月色》抒发了“我”的浓重的孤独、寂寞、苦闷。但作者为什么孤独、寂寞、苦闷,这从文章是看不出来的,也不是写作时间和背景就能得出来的,更是不必去穿凿探究的。

维娜斯很美,那你就去准确地从艺术角度欣赏她吧。至于为什么断臂,原臂的形状,这些都无法研究了,硬去研究也显得无聊了。

朱自清先生不会再站起来告诉我们了。


相关文章

  • [荷塘月色]完整教案
  • <荷塘月色>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塘景色的散文.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叹了荷花不同于的艳丽色彩:同样是荷花,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 ...查看


  •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5
  •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荷塘月色>是一篇立意含蓄,感情浓烈,意境幽深,色彩淡雅,节奏和谐,语言精练,想象丰富,结构严谨的散文.其中文眼的确立,线索的安排,情景的交融,比喻和通感的运用,以及从独特意境的描绘中反映出的作 ...查看


  •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 <荷塘月色>教案 第二课时 目标设计: 1.从整体的高度把握全文的结构脉络,剖析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质.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背景.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情景设计: 1927年7月 ...查看


  • 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
  • 第一节课 这是我给新生讲的第一篇课文. 上课开始,我叫学生把书都关上:"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看着学生紧张的表情,我说:"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是 ...查看


  • 荷塘月色]背景资料
  • <荷塘月色>背景资料 金传富整理 版权归金传富教师所有 1.朱自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荷塘月色>的? 这篇作品写于1927年7月,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 ...查看


  • [荷塘月色]作者--简_i
  • 荷塘月色 教学步骤: 一.课前提问 朱自清的称谓?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二.目标认定 三.讲授新课 第一学时 (一)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朱自清:(读注释①,补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查看


  •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
  •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高一教案 加入时间:2011年10月16日18:9 荷塘月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花卉引导同学回顾思考有关荷花的诗文,以及人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内涵(出示幻灯片 ...查看


  •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记忆.给我三天视力
  • 郭志海 人教版职业教育第二册第五单元 荷塘月色 1 第一课时 2 第二课时 6 故都的秋 10 第一课时 10 第二课时 11 记忆 16 给我三天视力 18 第一课时 18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


  • 201荷塘月色·教案1
  • 201<荷塘月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识记生字生词的形.音.义. 3.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使用修辞描写的语言美.形象美 技能目标: 1. 学习散文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