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刍议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瑰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对这种文化的深入理解、传承发扬。高中文言课文,写人篇目比例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带动文言学习,是阅读这类文章的一个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瑰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对这种文化的深入理解、传承发扬。高中文言课文,写人篇目比例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带动文言文学习,是阅读这类文章的一个有效路径。如学习《鸿门宴》,我们可以分析项羽和刘邦以及其他在场人物的形象等等。但也要注意,“贴标签”式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值得提倡,同学们在分析文言文里的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深入文本,有时还应联系相关的课外材料来印证自己的分析,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认知与评价。由此可见,我们的文言学习还有很大的研读空间,我们务必要充分地占有材料,高瞻才能远瞩。唯有这样,人物形象分析才可能新意迭出。

  一、从人物描写的几个切入点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从肖像描写切入

  人物的肖像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服饰。肖像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从语言描写切入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露,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教师借用音韵、训诂等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清汉字的音形义,使文言字词形象化,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秋水》,要带领学生深切地体悟河伯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挖掘“焉”的读法来完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和“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的两个“焉”字的读法,一为拖长,一为短促。如若拖长读,那么先表达河伯以为天下的美景都在己处的胸有成竹的洋洋自得,以及后来在辽阔无边的海面前所表达出来的惊叹;如若短促读,那么一开始河伯是迫不及待的狂喜,而后是如梦惊醒的顿悟。经过这样一番琢磨,一位情感复杂的神仙形象就入到学生的心灵。教师综合运用音韵学、训诂学等知识,挑选一部分重要的词义,将其讲细、讲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也就生动起来。

  (三)从动作描写切入

  人物的行动是其性格的具体体现,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四)从心理描写切入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物灵魂精髓的支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从侧面描写切入

  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像,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二、通过文化生活的还原挖掘人物形象

  每一篇文言文,每一个文言人物都有它当时生活的影子,而一个个这样的生活影子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当时的文化,文言文教学通过对此情此景的文化生活的还原,能把学生带入文言文意境中,更好的领悟人物形象。

  如《鸿门宴》一文,要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司马迁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在讲解涉及宴席座次的语言文字时,就决不能停留在文句的翻译层面上,而是应该适时地渗透中国古代的宴次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当时宴会在军帐中进行,座次按古代室内礼仪活动形式安排,以东向为尊,其次是南向、北向,最卑的是西向。我们可以让学生动笔来描绘当时的情景,一方面明白了古代“东向,西向”的倒装表达方式,即面向东,面向西,掌握了语言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作为主人的项羽毫不谦让地自己坐了尊位,而让同等地位的刘邦做了卑位,从而形象地反映出项羽的妄自尊大、骄横无礼、以势压人等等。其实司马迁关于鸿门宴座次的叙述,不仅如实反映了人物的个性和处境,也从一个侧面为项羽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以后的势态发展,埋下了一处伏笔。

  如《鸿门宴》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刘邦对张良的称呼前后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中刘邦对张良称呼了五次,三次在宴会前,两次在宴会后。宴前,项羽即将大军压境,刘邦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功业将毁于一旦,惊恐万状,无计可施,三次称张良为“君”。“君”是对对方尊敬的称呼,且常常用于平辈之间。而刘邦是主,张良是仆。很显然,这里的称呼是极尽屈身拉拢之能事,降低身价,进一步密切双方关系,以求得张良献计为目的。宴后, 张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留在项羽军营以拖延时间,刘邦改换以前称谓,两呼张良为“公”。“公”也是尊敬称呼,且往往用于尊长者。从这两个称呼的分析中,学生就能感受到刘邦为了能让张良为自己排忧解难,不惜屈尊降贵,一再谦恭,语气由恭敬乃至哀求的情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还要尊学生的个性分析,才能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从而从这些人物的形象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瑰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对这种文化的深入理解、传承发扬。高中文言课文,写人篇目比例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带动文言学习,是阅读这类文章的一个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瑰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对这种文化的深入理解、传承发扬。高中文言课文,写人篇目比例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带动文言文学习,是阅读这类文章的一个有效路径。如学习《鸿门宴》,我们可以分析项羽和刘邦以及其他在场人物的形象等等。但也要注意,“贴标签”式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值得提倡,同学们在分析文言文里的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深入文本,有时还应联系相关的课外材料来印证自己的分析,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认知与评价。由此可见,我们的文言学习还有很大的研读空间,我们务必要充分地占有材料,高瞻才能远瞩。唯有这样,人物形象分析才可能新意迭出。

  一、从人物描写的几个切入点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从肖像描写切入

  人物的肖像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服饰。肖像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从语言描写切入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露,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教师借用音韵、训诂等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清汉字的音形义,使文言字词形象化,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秋水》,要带领学生深切地体悟河伯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挖掘“焉”的读法来完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和“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的两个“焉”字的读法,一为拖长,一为短促。如若拖长读,那么先表达河伯以为天下的美景都在己处的胸有成竹的洋洋自得,以及后来在辽阔无边的海面前所表达出来的惊叹;如若短促读,那么一开始河伯是迫不及待的狂喜,而后是如梦惊醒的顿悟。经过这样一番琢磨,一位情感复杂的神仙形象就入到学生的心灵。教师综合运用音韵学、训诂学等知识,挑选一部分重要的词义,将其讲细、讲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也就生动起来。

  (三)从动作描写切入

  人物的行动是其性格的具体体现,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四)从心理描写切入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物灵魂精髓的支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从侧面描写切入

  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像,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二、通过文化生活的还原挖掘人物形象

  每一篇文言文,每一个文言人物都有它当时生活的影子,而一个个这样的生活影子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当时的文化,文言文教学通过对此情此景的文化生活的还原,能把学生带入文言文意境中,更好的领悟人物形象。

  如《鸿门宴》一文,要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司马迁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在讲解涉及宴席座次的语言文字时,就决不能停留在文句的翻译层面上,而是应该适时地渗透中国古代的宴次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当时宴会在军帐中进行,座次按古代室内礼仪活动形式安排,以东向为尊,其次是南向、北向,最卑的是西向。我们可以让学生动笔来描绘当时的情景,一方面明白了古代“东向,西向”的倒装表达方式,即面向东,面向西,掌握了语言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作为主人的项羽毫不谦让地自己坐了尊位,而让同等地位的刘邦做了卑位,从而形象地反映出项羽的妄自尊大、骄横无礼、以势压人等等。其实司马迁关于鸿门宴座次的叙述,不仅如实反映了人物的个性和处境,也从一个侧面为项羽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以后的势态发展,埋下了一处伏笔。

  如《鸿门宴》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刘邦对张良的称呼前后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中刘邦对张良称呼了五次,三次在宴会前,两次在宴会后。宴前,项羽即将大军压境,刘邦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功业将毁于一旦,惊恐万状,无计可施,三次称张良为“君”。“君”是对对方尊敬的称呼,且常常用于平辈之间。而刘邦是主,张良是仆。很显然,这里的称呼是极尽屈身拉拢之能事,降低身价,进一步密切双方关系,以求得张良献计为目的。宴后, 张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留在项羽军营以拖延时间,刘邦改换以前称谓,两呼张良为“公”。“公”也是尊敬称呼,且往往用于尊长者。从这两个称呼的分析中,学生就能感受到刘邦为了能让张良为自己排忧解难,不惜屈尊降贵,一再谦恭,语气由恭敬乃至哀求的情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还要尊学生的个性分析,才能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从而从这些人物的形象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相关文章

  • 文言文阅读技巧刍议
  • 摘 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部分.故在此对文言文阅读技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必考试题,也是灌输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查看


  • 高中骈体文言文教学对策刍议
  • 作者:翁晓君 现代语文 2016年08期 骈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有文体,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q ...查看


  • 初高中语文语法学习衔接刍议
  • 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衔接刍议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邹欣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初中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q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 摘 要 内容摘要:文言文阅读作为高考的重头戏,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由于排斥文言文,自身素质不高,学习方法欠妥,多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应试能力很低:教师则因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应试压力大,在文言文教学时只注重"串讲&quo ...查看


  • 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另一个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理解.记忆和速度.阅读,首先要读懂.记得住,其次要 ...查看


  • 2013毕业论文(语文教育学)参考题
  • 语文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题 说明:以下题目有些只是选题范围,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教育教学现状确定具体论题,切忌大而空. 一. 毕业论文 1.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取向的新认识 2.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3.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研究 ...查看


  •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须一说课稿
  •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章,该文章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