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1、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四、分析和品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关键句是指:主旨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句和过渡句。

2、作用:

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5)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七、文章的结构 1、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八、语言上

2

1、题型:

(1)词语选用:方法: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5)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

语言特色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朴素自然(4)

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2、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5)说理深刻,内容厚重(6)语言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7)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九、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一、给文段拟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根据要求采用适合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四、概括层意、段意、中心。

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阅读训练(一) 母爱的颜色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④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

4

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中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此句刻画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妈妈是绿色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第⑥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5品读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母爱的颜色”中“颜色”的理解。

6既然“母爱,本无所谓颜色”那么作者为什么又以“母爱的颜

色”为题?

(二)别踩疼了雪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⑺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⑻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⑼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⑽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

5

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

2品味语言。

①分别品味第⑼段和第⒄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

的表达效果。

②选文第⒃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3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 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4选文第⑽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活体验回答。(50字左右) 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

响。 1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 ( )

(三)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的不尊敬

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 C.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D.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E.施比受更有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福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2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 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绅士: “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3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时的焦急。 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 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 山大·弗莱明教授。 4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 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 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5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丘吉尔。 亲救了你”?

6

6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 (1)

(2)

7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1、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四、分析和品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关键句是指:主旨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句和过渡句。

2、作用:

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5)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七、文章的结构 1、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八、语言上

2

1、题型:

(1)词语选用:方法: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5)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

语言特色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朴素自然(4)

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2、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5)说理深刻,内容厚重(6)语言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7)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九、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一、给文段拟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根据要求采用适合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四、概括层意、段意、中心。

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阅读训练(一) 母爱的颜色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④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

4

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中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此句刻画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妈妈是绿色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第⑥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5品读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母爱的颜色”中“颜色”的理解。

6既然“母爱,本无所谓颜色”那么作者为什么又以“母爱的颜

色”为题?

(二)别踩疼了雪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⑺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⑻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⑼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⑽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

5

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

2品味语言。

①分别品味第⑼段和第⒄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

的表达效果。

②选文第⒃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3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 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4选文第⑽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活体验回答。(50字左右) 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

响。 1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 ( )

(三)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的不尊敬

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 C.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D.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E.施比受更有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福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2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 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绅士: “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3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时的焦急。 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 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 山大·弗莱明教授。 4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 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 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5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丘吉尔。 亲救了你”?

6

6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 (1)

(2)

7


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鲁教版
  •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复习总设想 (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2).训 ...查看


  • 语文复习计划(七年级上册)
  • 一.复习总设想 (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2).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查看


  •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1
  •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县直中学八年级语文组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中考卷,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半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查看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的教学工作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经过上学期的工作,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学期打算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解决与改进.并且认真全面地 ...查看


  • 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14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 ...查看


  • 作文教学的思考
  •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旺苍县教研室 熊顺琼 首先我向大家表达一个迟到的祝贺,祝贺大家在人才济济的语文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了一名市级骨干教师!那么市级骨干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更优秀的语文教师呢?今天我带着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大家见面并做交流.今 ...查看


  • 人教版2016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工作计划 成都市天一学校 张健 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高标准的完成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仍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篇一: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 程标准>和<2014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 ...查看


  •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记叙文及记叙文教学
  • 记叙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最大;小学生学作文又是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因此记叙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记叙文是记叙现实生活中人.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法.记叙文的要素,国外有"五个W"的 ...查看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