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五一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简本

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

大福楼矿区 (简本)

委 托 单 位: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

编 制 单 位:北京中环国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五月

1 工程现状

1.1 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矿区采选项目

建设单位: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项目已经建成(环境影响后评价)

地理位置:河池市南丹县车河镇大湾村

开采矿种:锡矿、锌矿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13万t/a(大福楼采矿许可证规模10万t/a,灰乐设计规模3万t/a),选矿能力1500t/d(45万t/a)

矿区面积:4.5276平方公里,矿区由10个拐点圈定

年运行时间:300d

生产制度:四班三运转,每班8小时工作制

全厂定员:420人

固定资产:6900万元,年总产值25830万元,年总利润2000万元 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交通位置图

表1.1-1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1.2 矿山历史简介

(1)1966年5月,成立南丹县五一矿,属地方国有企业,包含五一矿大福楼和坑马两个矿区,期间自行设计开采0号矿体,采用平硐+多级盲斜井开拓(因已开采多年,经现场踏勘,未见上述井硐)。

(2)1985年5月,《南丹五一锡矿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批复(桂计规字[1985]181号),批准改扩建项目分阶段实施,先完善200t/d采选能力,待地质资源储量报批后扩建为400 t/d采选能力。

(3)1987年,由二一五地质队完成《广西南丹县大厂锡矿田大福楼锡矿床详查地质报告》,发现21、22号矿体。

(4)1988年,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完成《广西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深部探采设计》,采用竖井、南回风井开拓,设计探采21、22号矿体,采矿规模为10万t/a,初步形成目前矿区内的大福楼工区;选矿规模为9.6万t/a,采用三段破碎--粗选--扫选--精选三级重选工艺,产品为锡精矿。

(5)198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以“桂计基字[1989]167号”文批准“南丹五一锡矿200t/d探采工程列入一九八九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同意将21号、22号矿体200t/d探采工程作为矿山已有200t/d采选工程的续建工程,期间按照1988年探采设计对22号矿体南段进行探采,对21号矿体探矿而未正式组织开采。1992年400t/d选矿工程建成,产品为锡精矿,为现在选矿厂一车间一系统,据企业提供资料,随着设备的老化,目前选矿能力为300t/d;同年,在一车间旁建立五一矿金马选矿厂,至今经多次技改,选矿规模为700t/d,产品为锌精矿、锡精矿、硫铁精矿和铅锑精矿,为现在选矿厂二车间,目前正在技改。

(6)1995年,为满足矿山选矿需要,企业自行设计,在一车间一系统旁进行扩建,建成500t/d选矿工程,为现在选矿厂一车间二系统,目前正在技改。

(7)2003年10月,重新由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完成《广西南丹县大福楼矿区五一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发现南部细矿脉带,2004年3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资储备案[2004]20号)。

(8)2004年3月,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完成《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开采方案设计》,新建北回风井,采用竖井与南、北回风井开拓,设计开采21号矿体和22号矿体北段,采矿规模为9.9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锡精矿。

(9)2006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桂国土资函[2006]572号),南丹县五一矿开始在矿区东南角对大福楼矿区灰乐矿段进行审查勘探,成立灰乐工区。

(10)2007年,南丹县五一矿改制,由广西堂汉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大福楼矿区的经营管理。

(11)2007年10月,为解决大福楼工区井下通风问题和扩大生产能力,在04年开采设计基础上由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开采设计方案(修改)》,新建501坑口,采用竖井、501坑口、南、北回风井

开拓,预留提升生产能力,设计开采0号矿体、21号矿体和22号矿体北段,采矿规模为15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锡精矿。

(12)2009年7月,南丹县五一矿选矿厂实施“选矿废水及尾砂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对选矿厂各废水收集池和沉淀池进行防渗处理,增加沉淀废水事故应急池(并作防渗处理),同时对选矿工区的地面和道路进行全面的硬化和完善厂区初期雨水排水沟、厂界截洪沟,该工程环评报告表于2009年7月20日获南丹县环保局批复(丹环管字[2009]24号),并于2009年12月31日取得验收批复(丹环管字[2009]31号)。

(13)2009年11月,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位于项目选矿厂东北侧山沟的大福楼尾矿库由政府组织启动尾矿库抢险搬迁工程,选厂全面停产,目前大福楼尾矿库抢险搬迁工程仍未完成。

(14)2010年10月,为解决大福楼工区井下通风问题和备建扩大生产能力,继续在07年开采设计基础上由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开采设计方案(补充设计)》,新建450和460坑口,其中21号矿体和22号矿体北段由竖井+501坑口开拓,0号矿体由460坑口开拓,南部细脉带由450坑口开拓,整体布置形成南、北回风井回风,其余井进风的中央集中进风、两翼分区回风的分区通风系统,设计开采0号矿体、21号矿体、22号矿体北段及南部细脉带矿体,以2004年3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资储备案[2004]20号)的储量为依据,设计利用资源量为324.42万t,矿石平均品位Sn0.79%、Zn4.91%,采矿规模为10万t/a,回采率为89%,贫化率为16.4%,以2004年底为基准年,服务年限为36年,本次设计剩余服务年限30年。

(15)2011年1月,广西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责任公司编制完成的《广西南丹县大福楼矿区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锌锡矿生产勘探报告》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资储备案[2011]01号)。

(16)2011年7月,由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广西南丹县五一锡矿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开采设计》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矿采备[2011]第42号),利用探矿的437、440坑口和板栗林窿进行改造后开采,设计开采①、②、③号矿体,采矿规模为3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锌精矿、锡精矿。

(17)2011年10月,由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广西南丹五一矿大幅楼矿区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批复(桂水水保函[2011]第152号),方案服务期10年。

(18)2012年2月,由于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事件,五一矿停产整顿,2012年6月经河池市人民政府同意恢复生产(河政函[2012]16号)。

(19)2012年7月,南丹县五一矿大幅楼工区采选矿废水治理利用及尾矿干堆项目经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备案(河工信[2012]67号),同意项目建设矿井水和选矿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尾矿干堆库(选址位于尤鱼冲)一座,并开展前期工作。

(20)2012年1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桂国土资函

[2012]1714号),南丹县五一矿开始在矿区西南角对大福楼矿区洞坎铅锌矿段进行审查勘探,成立洞坎工区,利用502、564及尤鱼冲坑口进行探矿。

(21)2013年2月,成立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对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进行经营管理。

(22)201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广西南丹县五一锡矿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开采设计》(补充修改设计)备案(桂矿采备[2013]第14号),在原有设计基础上新建445和470坑口,采用437、440、445、470坑口及板栗林窿回风口开拓,预留提升生产能力,设计开采①、②、③号矿体,采矿规模为3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锡精矿。

(23)2013年10月,为解决选矿厂一车间二系统和二车间备案手续的历史遗留问题,五一矿编制完成《日处理1200吨锡多金属原矿选矿厂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11月,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河工信函[2013]64号”文同意“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日处理1200吨锡金属原矿选矿厂技改项目”补办备案,确定选矿规模为一车间二系统500t/d、二车间700t/d。目前均在技改。根据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选矿厂生态规模认定的批复》(河工信函

【2013】50号),本项目的大福楼选矿厂日处理矿石能力1500吨。

(24)2014年2月,南丹县五一矿选矿厂实施“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主要建设陶瓷过滤机房、浓密池、清水池、砂泵池、废水沉淀循环池,最后剩余废水经膜处理达标后排放,该工程环评报告表于2014年2月25日获河池市环保局批复(河环审[2014]12号),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1.3 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执行情况

在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前,本项目的工程均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工作。

2009年6月,针对本项目的选矿废水及尾砂综合治理工程(表 1.3-1)编制了《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选矿厂选矿废水及尾砂综合治理工程环评报告表》,南丹县环保局以丹环管字【2009】24号文批复,该项目已建成投产,2009年12月28日南丹县环保局以丹环管字【2009】31号文批复了竣工验收。

表 1.3-1 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2013年12月,针对本项目的废水治理改造工程(表 1.3-2)编制了《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评报告表》(该环评报告表中不含尾矿干堆项目的内容),河池市环保局以河环审[2014]12 号批复,该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未进行验收。

表 1.3-2 废水改造工程一览表

1.4 项目的组成

本项目由采矿工程和选矿工程组成,详见表1.4-1。。

表1.4-1项目组成一览表

1.4.1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分为大福楼工区和灰乐工区,大福楼工区和灰乐工区基本情况见。 目前大福楼工区能够正常生产矿井有竖井、450坑口和460坑口,各井口设工业场地。

目前,灰乐工区正常生产矿井有440坑口,437坑口已关闭但未封堵(保留作为安全出口),440回风井已关闭并封堵,板栗林窿为回风井,445坑口处于井下巷道掘进阶段,470坑口作为专用进风口暂未建设,各井口设工业场地。

1.4.2 选矿工程

目前,本项目选矿工程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处,北距竖井200m,分一车间(包括一系统和二系统,均为独立的生产系统)和二车间,根据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选矿厂生产规模认定的批复》(河工信函【2013】50号)文件,本项目选矿规模认定为1500t/d(45万t/a),目前一车间一系统正常生产,一车间二系统和二车间处于整改阶段,本项目2011年~2013年生产报表数据,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选矿规模分别为10.9万t/a、6.5万t/a(2012年上半年停产)、10.9万t/a。

1.5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目前本项目主要产品为锡精矿,含锡≧55%。

1.6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选矿过程所需选矿药剂均外购。

1.7 地质资源、储量和开采现状

1.7.1 矿山资源概况

南丹县五一矿大幅楼矿区矿床成因类型为高中热液充填交代型,工业类型为缓倾斜层状锡石-硫化物型,伴生有Zn、As和S等元素。目前矿床内已查明具备工业价值的矿体有0、21、22号矿体和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其中0号矿体为陡倾斜大脉型矿体,历经20多年的开采,现已闭坑。

0号矿体呈陡倾斜大脉型,矿体长1300m,宽500m,厚2.95m(下部),上部倾向240°,倾角84°,下部倾向60°,倾角72°,平均锡品味0.8%品味变化系数149。

21号矿体呈似层状,分布于49m~140m标高之间,走向长600m,宽200m~300m,平均厚度2.38m,平均锡品味1.0%,厚度不大,较稳定,品味均匀,形态简单,倾向50°,倾角8°~10°。

22号矿体呈似层状,分布于27m~87m标高之间,走向长1100m,宽250m~400m,倾向50°,倾角7°~8°,其南段基本采空,尚未开采部分矿体平均厚度1.97m,平均品味0.75%。

大幅楼矿区灰乐矿段的①、②、③号矿体均为盲矿,属硫化物型锌锡矿床,

主要负存于泥灰岩、砂岩中,受到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

①号矿体为脉状矿体,揭露矿体长度约423m,矿体厚度0.4~4.03平均厚度1.65m,矿石平均品味Sn0.75%,Zn10.42%。矿体产状:倾向260°~280°,倾角48°~57°,平均53°。矿体赋存标高100m~185m,矿体最大埋深370m,最小埋深285m。

②号矿体为细脉状矿体,揭露矿体长度约307m,矿体厚度0.63~15.88m平均厚度4.67m,矿石平均品味Sn0.75%,Zn5.05%。矿体产状:倾向260°~270°,倾角47°~59°,平均52°。矿体赋存标高123m~182m,矿体最大埋深350m,最小埋深285m。

③号矿体为脉状矿体,揭露矿体长度约140m,矿体厚度0.29~1.2m平均厚度0.71m,矿石平均品味Sn0.69%,Zn7.26%。矿体产状:倾向260°~265°,倾角32°~55°,平均48°。矿体赋存标高125m~170m,矿体最大埋深325m,最小埋深280m。

根据2007年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提交的最新储量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大福楼矿区五一锡矿2007年度矿产资源储量地质测量报告》,估算大幅楼矿区0、21、22号矿体资源/储量为:

锡、锌矿总资源量(累计探明量):4966050t,其中保有储量: (122b)型矿石量:631498t,金属量Sn:5821t;

(333)型矿石量:3102115t,金属量Sn:26594t,Zn:326t; (2S22)型矿石量:385372t,金属量Sn:710t,Zn:6511t。

历年采出矿石量847065t,金属量Sn:13196t,其中2007年开采矿石量121828t,金属量Sn:988t。

据2010,广西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广西南丹县大福楼矿区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锌锡矿生产勘探报告》,估算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资源储量为:

(331+332+333)矿石量:45.65t,锌金属矿量:31831t,平均品位:6.97%;锡金属矿量:3265t,平均品位:0.72%。其中:

(331)型矿石量:3.64t,锌金属量:3488t,锡金属量:238t; (332)型矿石量:13.05t,锌金属量:365t,锡金属量:801t; (333)型矿石量:28.96t,锌金属量:20978t,锡金属量:2226t。

1.7.2 矿山开采现状

目前本项目主要探采区域分为大福楼工区,灰乐工区。

大福楼工区开采生产对象为21号矿体的开拓和22号矿体北段的开采,最低服务中段为+30m。主要采用竖井开拓系统,竖井井口标高+447m,井底标高+22,井深425m。21号矿体的开拓集中在100m水平进行运输逐项掘进,已经完成部分上山探矿工作,目前已完成总体开拓的三分之二;22号矿体南段+80中段基本采空,目前开采已经集中在北段,采掘主要在50m水平,矿石通过溜井放矿至30m中段运输后由竖井提升至地面。

灰乐工区开采生产对象为①、②、③号矿体,开采主要由437坑口(现已闭坑)和440坑口采用斜井提升方式,设5级斜井,5个运输和开拓中段,目前主要采掘在140水平和171水平进行。

1.8 总图运输

项目由工业场地(3处)、通风斜井(3处)、办公生活区(2处)和矿山道路(约2328m)组成。

1.8.1 工业场地

(1)竖井工业场地

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采用竖井开拓,竖井提升矿石、废石、人员、材料和设备。竖井位于矿体的下盘8~9线之间,最低服务中段为+30m,井口标高+447m,井底标高+22m,井深425m。采用双层罐笼带平衡锤提升系统。占地0.72hm2。

各中段矿石经采区溜井装0.6m3固定式矿车,人工推车至各分段主溜矿井溜矿,然后在+30m中段再装入0.6m3固定式矿车,由电机车牵引运至竖井车场,由双层罐笼提升至地表。

(2)选矿厂

选矿工业场地位于采区东南面,主要设施为选矿厂、尾矿过滤系统、污水回用系统和运矿铁道,矿石通过运矿铁道运往选矿厂。选矿工业场地占地6.29hm2。

(3)运矿铁道

矿石运输采用0.6m3固定式矿车装矿(废石),电机车运输。铁道宽度约0.6m,长度约568m,占地面积0.06hm2。

1.8.2 通风斜井

矿山已建的3个通风斜井继续使用。占地面积共0.89hm2,其中1#南通风斜井占地0.06hm2,2#中通风斜井占地0.69hm2,3#北通风斜井占地0.14hm2。

1.8.3 办公生活区

矿山已建的多处办公区和生活区(占地面积达1.88hm2),能够满足未来矿山开采的需要,不需新建办公及生活设施,现有办公生活设施将继续沿用。

1.8.4 矿山道路

矿区内已建总长约2328m的矿山道路继续使用。

1.9 尾矿库

矿区工分布有3个尾矿堆场

第一干堆场位于选矿厂西北侧约1000处的山沟,干堆场面积为2.65万m3,堆砂平均高度为12m,其有效容积为31.8万m3,已于2011年闭坑复垦。

选矿厂北侧尾矿库为大福楼尾矿库,尾矿库坝高45m,有效库容约151万m3,为四级库。由于尾矿库建设时没有进行有效安全设计,导致尾矿库运行后期发生管涌、渗水、堆积坡比不符合要求等安全隐患。河池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11月8日批准同意进行尾矿异地搬迁除险,并于当月正式启动搬迁。迁前原有约100万吨尾矿,至2011年12月31日止,已完成搬迁73.41万吨,剩余约25万吨,搬运前坝高42米,2011年底尾矿库降低高度17米,总坝高25米,至此,尾矿库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降低。搬迁工作于2012年底停止至今。

尤鱼冲干堆场位于选场西南约500m,刁江西侧的尤鱼冲山谷,库区范围包括545m等高线包围的尾矿堆积区、拦挡坝、渗滤液收集池等,总占地面积约61.7万m2。

1.9.1 尤鱼冲尾矿库库容

尤鱼冲尾矿干堆场起算标高为475m,当尾矿堆积标高达到设计标高545m后,总库容达到1772203m3,服务年限为5.52年。

1.9.2 尤鱼冲尾矿干堆场尾矿坝

(1)初期坝坝型选择

库区附近有丰富的石料,初期坝设计采用浆砌石坝。结合坝址地形标高,最后确定初期坝体的坝高及坝顶宽度、坝坡如下:初期坝高11.0m,总坝高59m,坝体基础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嵌入泥质灰岩层③1.0m。因没有交通要求,坝顶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为3.0m,坝内坡垂直,坝外坡为1:0.6。

(2)后期堆积坝设计

干堆场后期坝为人工+铲车辅助堆渣。先做好子坝,然后铲车辅助堆放干尾矿。在堆积坝过程中,坝坡比不大于1:3,每隔高差5m设置宽为2m的马道,堆积坝总外坡比控制在1:3.7。

尾矿堆积坝在堆积过程中随着坝体的增高,外坡应覆土种草,既防止风雨侵蚀坝体,防止了扬尘,同时又进行绿化,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

(3)渗滤液处理

在正常降雨期,渗滤液产生量为87.3m3/d,为足够容纳产生的渗滤液,同时考虑容纳450坑口废水,收集池有效容积为3000m3。

1.10 公用设施

(1)供水

本项目井下生产用水自行从距厂址0.5km的车河河中抽取,选厂用水从井下外排水中经处理后进行补给,生活用水则由公司自行接的山涧水管网供给。

(2)供电

公司用电负荷约4000kVA,年耗电2000万kW.h。用电由距厂址2km处的灰乐屯五一变电站、龙泉变电站供给。

1.11 各工程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

1.11.1 采矿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

五一矿井下采矿采用全面采矿法和留矿法,矿床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分中段开采,在同一中段采用后退式回采。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其长度一般为50-60米,沿倾斜长度一般不大于60米。采场根据情况留或不留顶底柱。采场内一般留直径不小于3米的不规则矿柱,其间柱以能支撑顶板,确保作业安全为原则。开采经济价值较高的矿体或富矿段,采取人工矿柱支护顶板的措施;不回采的矿柱,布置在夹石带,或低品位地段。采场运输平巷,分为脉内及底盘脉外两种形式。平巷运输线较长,当漏斗有一定的存矿量时,一般采用脉外运输平巷;矿体走向长度不大,或能利用原有探矿沿脉巷道时,可采用脉内布置。切割巷道,沿矿体底板接触面布置;若矿体底板起伏不平,适当低于接触面。矿体厚度小于1.8米时,为降低贫化和不使顶板受到破坏,切割巷道的高度不超过设计采幅。切割巷道从贯通上下阶段的天井中开始施工,禁止从盲漏斗中进行。矿体厚度小

于3米时,全厚一次回采;矿体厚度大于3米时,一般分层或分阶梯回采。回采工作面采用直线式或阶梯式。采用阶梯式时,阶梯长8-20米,阶梯间超前距离为3-5米。回采一般用浅眼落矿。当矿体顶板岩石极稳固,落矿后,人员能安全进入矿房作业,采用中深孔落矿。凿岩与电耙出矿、顶板处理不同时进行。采场回采结束时,及时回收底板粉矿。

由于矿体赋存范围内,地表允许陷落,采空区又有间隔矿支撑且不连续。因此,回采空区一般不作处理,但坑内废石可尽量用于充填采空区,以减少废石的运输量,并起到支护采空区的作用。中段回采结束后,及时封采空区,以策安全。

竖井工区主要设计开采对象为21号、22号矿体的北段,开拓系统利用原有的罐笼竖井开拓。设计开采中段为+80,+30中段,其中+30中段为主要的运输平巷,上部采区通过人工推车至主溜矿井溜矿,然后在+30m中段运输至竖井提升。

灰乐工区主要采用斜井开拓系统,设5级斜井,5个运输和开拓中段(+289、+240、+171、+140和+100),设计中段高度30~40m,从上到下分为+140和+100两个中段开拓。矿石通过各中段沿脉运输平巷运至各中段的井底车场,通过斜井提升到地表。

1.12 工程现有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1.12.1 废气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选矿粉尘,废石堆场、干堆场扬尘和道路扬尘。 选矿过程中的粉尘主要产生于破碎及筛分阶段,由于本项目未统计破碎和筛分阶段的粉尘产生量,因此产生量按原矿的0.001%计算,则产生量为15kg/d,采取洒水抑尘后,可将粉尘的排放量降低90%,即排放量为1.5kg/d。

废石和原矿为块状,产生粉尘量很少,尾矿库采取洒水抑尘,产生的粉尘量很少。

1.12.2 废水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1.12.2.1 废水污染源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选矿废水、矿井涌水和尾矿库渗滤液,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废水产生量和排放方式见。

本项目五一矿职工420人,其中住在倒班宿舍员工约120人,生活污水主要为盥洗废水和食堂废水,废水量约为19.7m3/d,采用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1.12.2.2 现有废水处理措施

对于选矿废水,采用“三级沉淀”的处理工艺,实现了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的目标。对于采矿废水,竖井的废水经板框压滤机去除悬浮物后经总排放口排放;440坑口(含437坑口)产生的废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外排。450坑口及460坑口每天产生的废水未采取措施直接外排。现状废水处理设施的主要设备间。

本项目选矿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矿井涌水和尾矿库渗滤液经过处理后排放废水排放,排放量为3455.7m3/d(125.42万m3/a),废水排放浓度见第五章中本项目废水排放的监测数据。 1.12.2.3 废水治理工程

本项目拟在现有废水处理的基础上,对现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分别为选矿废水处理站、竖井废水处理站、460坑口废水处理站和440坑口废水处理站。该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1)选矿废水

在原有选矿废水处理站的基础上新建深度处理系统,采用絮凝沉淀的方式处理选矿废水,新增规模为1000m3/d,经选矿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循环回用于生产。

(2)采矿废水 ①竖井废水处理站

对原有的竖井废水处理站进行改造,竖井坑口废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3000m3/d。设计日运行20h,则每小时处理能力为150m3。竖井废水处理站接纳竖井废水、450坑口废水和渗滤液。

根据最新批复的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河环审[2014]12号),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②440坑口废水处理站

新建440坑口废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1500m3/d。设计日运行20h,则每小时处理能力为75m3。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③460坑口废水处理站

新建460坑口废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500m3/d,按照日处理8h计,每小时处理废水为62.5m3。460坑口采矿废水处理工艺如下图,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本项目设两个排污口,即竖井废水处理站排污口(现有)和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在建)。

竖井废水、干堆场渗滤液及450坑口采矿废水经竖井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和已处理的460坑口废水统一由竖井废水处理站排污口(现有)排放。

440坑口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废水经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排放。 根据已经批复《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评报告表》,废水排放量为3512.3m3/d(128.61万m3/a)。

1.12.3 噪声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噪声来源是采掘设备、风机、球磨机、棒磨机、破碎机等大型设备产生的噪声源,采掘设备的声影响主要在井下。

1.12.4 固体废物

五一矿的固体废物主要有采矿废石、尾矿、污泥和生活垃圾。 (1)尾矿

五一矿选矿厂历史生产产生的尾矿堆存于大福楼尾矿库和竖井西侧尾矿库,大福楼尾矿库正在抢险搬迁,竖井西侧尾矿库已经闭库复垦。选矿厂产生的尾矿约为1245.15t/d,按照堆积容重1.45t/m3计,即856.65m3/d。

(2)废石

五一矿历史上开采活动产生的废石部分用于筑坝、砌筑截排水沟及道路修整以及送周边企业用于厂房基础建设,剩余部分堆场于各坑口周边,经现场踏勘,目前矿区内存在4座废石堆场,其中501坑口、460回风井旁各设1座临时废石堆场,440坑口西北20m处设1座临时废石堆场,尤鱼冲沟内设1座永久废石堆场。采矿废石产生量为80t/d。

(3)污水处理站污泥

本项目各污水处理站沉淀池污泥定期清理,污泥产生量为58.3t/d。清理后用汽车运至尾矿库堆存。

(4)生活垃圾

五一矿职工420人,其中住在倒班宿舍员工约120人,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积于简易垃圾池,定期由南丹县环卫部门收集处置。

1.13 主要环境问题及建议

(1)主要问题

①本项目尤鱼冲尾矿库项目已建设完成,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②选矿项目规模扩大,增设新车间,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③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2)解决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解决尤鱼冲尾矿库和选矿规模扩大缺少环评手续的问题。

加紧废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关闭无手续的排放口。

1.14 小结

本项目于1966年建成投产,2013年起,由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负责经营,本项目包括采矿工程和选矿工程及配套的废水处理和尾矿库等,采矿工程包括大福楼工区和灰乐工区,开采设计规模为13万t/a,实际生产规模为26万t/a,选矿工程包括一车间和二车间,选矿能力为1500t/d,主要产品为锡精矿,年产量为413t。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包括选矿粉尘,废石堆场和干堆场扬尘,道路扬尘,年排放量为0.45t,主要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废水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选矿废水、矿井涌水、尾矿库渗滤液和生活废水,现状选矿废水采取三级沉淀方式处理后全部回用,竖井废水采用板框压滤机压滤后排放经总排口排放,其余井口废水简单沉淀处理后直接排放,年废水排放量为125.42万m³/a,废水改造工程对选矿废水和竖井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改,新增深度处理工艺,新建440和460坑口废水处理站,设立竖井废水处理站排污口(现有)和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在建),实施后废水年排放量为128.61万m³/a,废水排放达到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采矿废石、尾矿、污水处理厂污泥和生活垃圾。尾矿产生量为1245.15t/d,送至尤鱼冲尾矿库堆存,废石产生量为80t/d,堆存在坑口附近的临时废石堆场,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为58.3t/d,在尾矿库堆存,生活垃圾由南丹县环卫部门定期收集处理。

2 环境现状变化调查与评价

2.1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1.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1.1 历史监测资料分析

根据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2012年12月编制的《车河选矿厂选矿废水治理与回用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中对车河选矿厂东、南、西、北厂界的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可知,评价区域各监测点监测因子SO2、NOx及TSP日均值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评价

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2.1.1.2 现状监测与评价

深圳市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8日~14日对项目区域进行了环境空气的质量监测。

(1)监测布点

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新村、茶山脚、大湾村、灰乐、堂皇五个村; 布设位置见图2.1-1。 (2)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见表2.1-1。

表2.1-1环境空气监测点一览表

(3)评价标准

TSP、PM10、SO2、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4)监测结果与评价

TSP、PM10、SO2、NO2的监测结果见表2.1-2。

表2.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由监测结果可知,SO2、NO2的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监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PM10、TSP日均浓度监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1.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2.1 历史监测资料分析

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车河河,车河河从项目区经过。评价区域车河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2012年9月18日河池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刁江在1#五一矿上游、2#五一矿下游以及3#下游1km设计3个监测断面。

表2.1-3地表水历史监测资料

车河河段的pH值、砷、铜、铅、镉、锌等监测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但五一矿上游和下游的断面CODcr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倍数分别为0.79和1.26倍,超标原因是附件居民生活污水和当地猪牛等粪便造成。 2.1.2.2 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

后评价期间对地表水进行了监测,采样时间:枯水期为2014年2月13日和2014年3约6日分两次取样;丰水期为6月4日取样。监测点位见表2.1-4。监测因子为:pH值、砷、镉、总铬、六价铬、铜、汞、铅、铅、CODMn、氨氮和悬浮物等12项。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

表2.1-4地表水监测点位

由上表的监测结果可知,区域内大湾沟矿区下游五一矿部在枯水期镉和锌出现超标现象,其余点位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2.1.3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3.1 历史监测资料分析

2013年1月,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评期间对项目干堆场坝下2m处取样检测分析,监测因子为pH、铜、铅、锌、镉、铬、镍、砷和汞,评价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监测结果见表2.1-5。

表2.1-5土壤监测及评价结果单位:mg/kg(pH无量纲)

可知,项目所在地的土壤中砷的监测值为450mg/kg,质量指数为11.25,超标倍数为10.25,说明该点的土壤砷严重超标,超标原因是该区域砷背景值较高造成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没有pH值标准,本次环评pH值偏酸性。而其它重金属铜、铅、锌、镉、铬和汞等7项指标的监测值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限值。 2.1.3.2 现状监测与评价

深圳市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12日对项目区域土壤进行了采样监测。

(1)监测布点

在项目区域的大湾村、灰乐村靠近项目采矿场的菜地各设置1个土壤采样区,采用梅花采样法采集混合表层土样,表层土样采集深度为0~20cm,布设位置见图2.1-1。

(2)监测项目

pH、铜、铅、锌、铬、砷、镍、镉、汞。 (3)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4)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2.1-6。

表2.1-6土壤监测及评价结果

由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铜、铅、铬、汞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灰乐村镍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其余监测因子均有超标现象,其中,锌在大湾村、灰乐村分别超标1.14倍、1.97倍,砷在大湾村、灰乐村分别超标5.2倍、8.16倍,镍在大湾村超标1.02倍,镉在大湾村、灰乐村分别超标12.73倍、8.67倍。根据历史环评监测结果,区域砷背景值较高造成超标,镍基本能达标,锌、镉超标倍数较大,是因为五一矿及周边矿山均为主采锡矿伴生有丰富的锌、镉金属,上述村庄位于矿区内,本项目及周边矿山采矿、选矿产生的扬尘,以及周边村庄使用车河水灌溉导致。

图2.1-1监测位点图

2.1.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一矿后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在2014年2月13日和2014年3月6日枯水期和6月的丰水期期间,对本项目的地下水进行了监测,监测点位见表2.1-7,监测点位见水文地质图。

监测因子为pH值、嗅和味、色、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铜、铅、钴、挥发性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亚硝酸盐、碘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铅、钡、镍等共24项。

监测结果见表2.1-11和表

2.1-12

表2.1-7地下水监测点位一览表

首先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再对地下水及地表水各监测点水质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1)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先单项组分评价(Fi),再综合评价分值(F)。

第一,单项组分评价(Fi)。先将单项组分实测值与标准值比较,划分其所属质量类别(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其结果见表 2.1-8。

表 2.1-8 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第二,综合评价分值(F)。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F

2

FFmax

2

2

(1)

1

F

n

F

i1

n

i

(2)

式中:F——综合评价分值;

F——各单项组分评分值Fi的平均值;

Fi——各单项组分评分值;

Fmax——单项组分评分值Fi中的最大值; N——项数。

第三,根据F值,按以下规定(表 2.1-9)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将细菌总数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如“优良(Ⅱ类)”。

表 2.1-9 地下水质量分值评价表

矿区地下水监测点地下水质量综合分析结果详见表 2.1-10。

表 2.1-10 枯水期地下水质量综合分析结果表

结果显示,矿区地下水背景及上游水质枯水期整体质量良好,而丰水期地下水质量普遍较差。矿区内监测点除了尤鱼冲下游监测点外,其他监测点地下水质量枯水期和丰水期都为极差,而尤鱼冲下游监测点由于建设时间较晚,环保措施到位,地下水质量枯水期质量良好,丰水期较差。

(2)标准指数法

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越大,超标越严重。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Ci

Pi

Csi

式中:

Ci

Pi

—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 —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Ⅲ类),mg/L。

Csi

b、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PpH

7.0pH

7.0pHsd

pH≤7.0时

PpH

PpH

pH7.0pHsu7.0

pH>7.0时

式中:—pH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pH—pH的监测值;

pHsd

pHsu

—标准中pH的上限值;

—标准中pH的下限

表2.1-11 枯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27

表2.1-12 丰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28

29

表2.1-13枯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标准指数一览表

30

表2.1-14丰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标准指数一览表

31

32

24个监测因子中枯水期有13个监测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见表2.1-15),丰水期有15个监测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见表2.1-16)。

表2.1-15枯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超标因子统计表

表2.1-16丰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超标因子统计表

其中枯水期超标率较大的有镉(Cd)、砷(As)、锌(Zn)、锰(Mn)、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标准指数最大的是铁(Fe)和锰(Mn),均为出现在SY03号(大幅楼老尾矿库下游ZK02号钻孔)监测点。丰水期超标率较大的有镉(Cd)、锌(Zn)、锰(Mn)、镍(Ni)、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和高锰酸盐指数;标准指数最大的是锰(Mn)、锌(Zn)和镉(Cd)。

污染原因分析:矿区上游(SY01号)和牛洞东溪沟山泉水(SY02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主要是人类生活垃圾、牲畜粪便或农田灌溉引起,洞坎工区上游溪沟山泉水(SY05号)为原始地质背景引起的砷元素超标。

2.2 小结

本项目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区域内大湾沟矿区下游五一矿部在枯水期镉和锌出现超标现象,其余点位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满足GB3838-2002的Ⅲ类水标准。由于背景值较高及本项目及周边矿山开采年限较长等历史原因,土壤中的As、Zn、Ni、Cd等超标。矿区地下水背景及上游水质枯水期整体质量良好,而丰水期地下水质量普遍较差。矿区内监测点除了尤鱼冲下游监测点外,其他监测点地下水质量枯水期和丰水期都为极差。

3 环境影响后评价

3.1 大气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无组织排放粉尘,主要采用洒水降尘的防治措施。本项目没有污染源的历史监测数据,后评价期间于2014年4月8日由谱尼测试对本项目坑口、尾矿库和选矿厂边界的大气污染物进行了监测,主要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铅、锡和硫酸雾。本项目大气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根据评价结果,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本项目选矿厂新增选矿能力和尤鱼冲尾矿干堆场建设不会导致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矿井涌水、选矿废水、尾矿库渗滤液和生活废水。目前的废水处理方式主要为沉淀处理,业主拟对现有的处理方式进行技改,以使

废水达标排放。

(1)现有废水排放达标情况

本次评价收集了2010年8月到2015年3月河池市环保局对本项目污水排放口的监督性监测数据,监测因子为pH、镉、铅、铜、锌、砷、汞、铬、镍、总锡、流量,。监测结果可见2010年8月,460井下废水超标,超标因子为pH、镉、铜、锌、砷,2012年8月,437坑口、亢马坑口废水监测中锌超标,2015年2月锌超标,2015年3月镉超标。其余时间监测的所有因子均满足标准要求。

后评价期间,于2014年4月14日对本项目选矿厂排污口、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450坑口排污口和尤鱼冲干堆库渗滤液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从表中可以看出,监测期间污水排放口的废水可以满足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2)废水处理设施技改后达标排放情况

本项目废水处理设施技改造项目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环评已获得河池市环保局的审批(河环审【2014】12号),根据该环评报告结论及批复,本项目外排水质要达到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污水排放口减少至两个。

目前本项目废水治理工程正在建设中,历史监测数据表明,本项目废水出现过超标排放的情况,同时,部分坑口的废水仅采用沉淀处理即直接排放,且排放口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当出现超标排放会影响车河河水质。

废水处理治理工程实施后,本项目外排废水可以达到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废水排放口设置为两个,本项目污水受纳水车河河的地表水环境功能为三类,因此废水治理技改工程实施后,车河河水质也不会变差。

3.3 地下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3.3.1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后评价期间,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对本项目进行了水文地质勘查。本报告中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矿区采选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3.3.1.1 地层岩性

据调查、地质钻探和前人工作成果,矿区主要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Q)、泥盆系中、下统地层,其中泥盆系下统在地表没有出露,仅在钻孔深部见到,由下而上分为丹林组(D1d)、益兰组(D1y)、塘丁组(D1t);泥盆系中统呈北西向展布,岩性以碎屑岩为主,由上而下分为纳标组(D2n)和罗富组(D2l)。地质

构造

矿区位于丹池背斜的中段核部地带,背斜走向320~330°,该矿床位于平缓(倾角15~25°)的北东翼,而南西陡峻(倾角70°左右)。矿区的断裂构造主要受北西向丹池深断裂控制,该断裂倾角一般60°左右,具逆断层或逆掩断层性质,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在矿区西南角穿过。背斜北东翼受强烈挤压局部地层产状略有变陡并产生一系列规模不一的纵向(NW)压扭性逆冲断裂(F1、F3、F5、F6)和横向(NE)张扭性断裂(F0、F2、F4),以及次级挠曲和深部层间滑动及其他地表裂隙带等。各断裂发育特征简述如下:

(1)北西向断裂

F1断裂:走向北西320°~340°,长1.68km,倾向东北,倾角75°以上,为压扭性逆冲断裂,被北西向断裂错断,发育深度大于500m,为本矿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F3断裂:走向北西300°~320°,长2.38km,倾向东北,倾角79°以上,为压扭性逆冲断裂,发育深度大于500m;

F5断裂:走向北西315°~320°,长1.88km,倾向东北,倾角77°以上,为压扭性逆冲断裂,多处被北西向断裂错断,发育深度大于500m;

F6断裂:走向北西280°~300°,长920m,倾向东北,倾角变化较大,上、下部较陡,中部较缓,倾角47°~75°,在北西端与F5断裂合并成一组断裂,东南端终于F2断裂,属压扭性逆冲断裂,发育深度大于500m;

(2)北东向断裂

F0走向北东40°~50°,长约600m,倾向北西,倾角75°~80°,发育深度约320m,横切北西向断裂组,属张扭性正断裂。

F2走向北东40°~80°,长1.68km,倾向北西,倾角60°~80°,发育深度约350m,横切北西向断裂组,属张扭性正断裂,为本矿区的配矿构造。

F4走向北东20°~55°,长1.63km,倾向北西,倾角72°以上,发育深度约360m,横切北西向断裂组,属张扭性正断裂,为本矿区的配矿构造

另外,次级挠曲和层间裂隙带发育在F1和F2旁侧;层间裂隙带由沿层间分布的走向北西的网格状裂隙组成,主要有两组裂隙,一组倾向北东,另一组倾向南西,倾角都较陡。

本矿区0号矿体主要受走向325°~330°的陡倾斜裂隙大脉控制,21和22号矿体受层位和层间裂隙面及陡倾裂隙大脉(如0号矿体等)组合控制,一般分布在陡倾裂隙大脉两侧150~250m内,是陡倾斜断裂导致矿液向层间滑裂的两侧充填交代所形成的似层状矿体。 3.3.1.2 岩浆岩

本矿区内并无岩浆岩出露,但在南西2.5km处的龙箱盖隆起区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侵入泥盆系下统地层中。 3.3.1.3 含(隔)水层(带)

根据含水岩组、裂隙性质、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矿区含水层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三大类,其中基岩裂隙含水层根据成因及发育深度划分为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浅部浅部构造裂隙含水层和深部导热构造裂隙含水带三种类型。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由于矿区赋存于残坡积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量微弱,无统一地下水位,故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由冲洪积层(Qal+pl)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为砂质粘土、含砾石砂质粘土和砾砂等。主要沿车河河及其支流局部较开阔地段分布,分布面积很小,厚度0.5~5m,透水性强,地下水位0.5~1.5m,为孔隙潜水。据20万普查工作在同类地层的抽水试验资料,该类含水岩组涌水量401.93~603.42 m³/d,单位涌水量1.208~1.529 L/s.m,富水性中等。

(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南角及东北侧一带,分布范围小。主要由泥盆系东岗岭组(D2d)和榴江组(D3l)的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以硅质岩、泥灰岩、含遂石灰岩夹扁豆状灰岩、灰岩、含炭质页岩等。溶洼、溶洞不甚发育且规模小。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溶蚀裂隙中。根据20万普查同类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该类含水岩组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3.4~5L/s·km2,富水性中等。

(3)基岩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由泥盆系丹林组(D1d)至罗富组(D2l)的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为含钙质泥页岩、泥灰岩夹少量泥灰岩、砂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表层风化裂隙厚度10~30m不等,下伏微风化基岩,岩石结构致密完整,相对隔水,局部构造裂隙发育,富含少量地下水,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含水层水位埋深1.5~9,大多为潜水,局部承压。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该区该含水层富水性中等,本次根据实际勘查,泉流量一般0.1~0.374 L/s,钻孔单位涌水量0.02~0.067 L/s.m,采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附录C判定该含水层为弱富水性。根据本次抽水实验计算的渗透系数为2.43×10-4~4.33×10-4 cm/s,另外采用矿区记录矿坑涌水量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15×10-6~4.67×10-5 cm/s。判定该含水层为微透水~中等透水含水层。含水层分布不均是其主要特点,在垂向上随着深度增加裂隙发育逐渐减弱,富水性和透水性

均有减弱趋势。 3.3.1.4 包气带渗透性

据勘查,矿区包气带岩性以坡残积层(Qel+dl)粉质粘土、含角砾粉质粘土为主,其中角砾粉质粘土遍布于山坡和坡脚一带,而粉质粘土仅在局部坡脚或缓坡地带分布,厚度为0.50~5.00m。另外河床、小溪两侧局部分布有冲洪积层(Qal+pl)砂质粘土、含砾石砂质粘土和砾砂等,一般厚度0.5~3m,分布面积较小。

从实验成果可以看出,矿区广泛分布的含角砾粉质粘土层透水性能中等,而局部分布的粉质粘土层为弱透水;冲洪积层普遍渗透性能较好,具中等~强透水性。

3.3.2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

3.3.2.1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五一矿大福楼矿区主要位于地下水系统的中部补给、径流区,车河河的的西侧和东侧局部,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22m,属构造侵蚀的中低山沟谷地貌,地表植被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区内地下水流向主要受地形和构造控制,地表沟谷发育,地下水具有渗透途径短、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各类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在局部地段接受基岩裂隙水和地表水侧向补给。地下水主要沿砂砾石层的空隙运移,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径流途径短,其主要的排泄方式为侧向渗流补给地表水,或垂直入渗补给下伏基岩裂隙水。

(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溶蚀裂隙中,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角的山体浅层,地下水多沿裂隙缓慢渗流,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控制,自山脊向山间谷地迳流。于沟谷及低洼处以小泉或渗流的形式向地表溪沟排泄,或与岩层接触带侧向补给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和下伏浅部构造裂隙含水层。

(3)基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局部地段接受上覆孔隙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地下水多沿裂隙缓慢渗流,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控制,自山脊向山间谷地迳流。由于地形切割,于沟谷及低洼处以小泉或渗流的形式向地表溪沟排泄,汇入车河河后排出区外。但是采矿

过程中抽排地下水,在人为影响下沿构造裂隙带向深部垂直径流,直接在巷道内渗出,形成巷道滴水、渗水现象,成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 3.3.2.2 矿区各含水层(带)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间水力联系

(1)含水层(带)间的水力联系

从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可知,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分布面积小,仅在局部接触带侧向补给基岩裂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在接受补给后,自然条件下随地势向低处径流,向附近沟谷排泄,在沟谷一带局部补给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最终汇到车河河。但是,在采矿活动抽排地下水影响下,人为的改变了含水层的天然流场,使得基岩裂隙水继续向深部径流,以滴水和渗流的形式向坑道内排泄。矿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分布面积小,局部与基岩裂隙含水层有一定水力联系。

(2)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矿区主要的地表水为车河河及其树枝状分布的支流。车河河流经矿区东面的边缘部位,河水在洪水期水位暴涨的情况下会补给到河岸两侧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中,其他时期多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根据勘查,车河河河床多数地段基岩裸露,局部断裂构造横跨河道,地表水与构造破碎带直接接触,但构造裂隙多胶结密实。总体而言,地表水和构造裂隙水水力联系微弱,但由于河床多基岩裸露,不排除局部裂隙较发育地段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可能,但根据矿山多年开采经验,未发现地表水明显通过构造裂隙直接进入坑道的现象,即使存在补给,补给量也非常微弱。

综上所述,矿区地表水在沿岸两侧局部存在一定水力联系,而与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微弱,对矿坑开采影响不大。 3.3.2.3 矿区地下水动态特征

矿区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地下水具有渗透途径短、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地下水动态属气象型,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大气降雨影响明显,地下水位、泉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较明显。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泉水流量增大,枯水期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小;随着深度增加,地下水径流途径增大,地下水动态变化趋于平缓,年比幅变小,水位峰值滞后于降雨峰值时间增大。根据本次钻孔水位及泉流量资料统计,基岩裂隙水水位动态变化受降雨影响明显,钻孔水位埋深1.5m~9.0m,年水位变幅0.5~1.5m。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井巷涌水量进行了长期观测,本次工作收集竖井和440坑口2010年~2013坑道月涌水量观测数据。

440坑口涌水量反应含水层浅部动态特征,竖井涌水量基本反应含水层深部

动态特征。从图表可以看出含水层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径流途径短,地下水动态变化受降雨影响明显,流量峰值滞后不到1个月,流量年变幅1.88倍,不稳定系数0.6。随着含水层深度增加含水层动态趋于平缓,流量峰值滞后3~4个月,流量年变幅1.64倍。地下水流量动态特征属稳定型 3.3.2.4 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

矿区区域地下水背景(SY02和SY05号)水化学类型以S04·HCO3-Ca型和HCO3·S04-Ca型,矿化度变化值329~475mg/L,PH值一般为7.71~8.44,总硬度总200~312mg/L,属低矿化度中性~弱碱微硬~硬水。矿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04·HCO3-Ca型和S04-Ca型,矿化度变化值686~2170mg/L,pH值一般为6.61~7.71,总硬度总434~1450mg/L。其中SO4—含量增大,矿化度和总硬度明显什高,属微咸水、中性硬水~极硬水。根据以上水化学特征初步判定,矿区地下水明显受到污染。

从分析结果看,地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水,为低矿化中性极软水,与1:20万南丹县水文地质普查时所取地热水化学类型一致。其中F-含量11.35~12.22mg/l,与20万普查报告提供的10.75~11 mg/l,相差不大,仍属于中低温氟矿水。 3.3.2.5 矿坑涌水特征

由于460坑口处于停产整顿中无法进入,垌坎工区各坑口均处于勘探阶段,因此本次勘查工作选择矿区主要的开采区和不同的开采中段进行巷道水文地质调查,主要为竖井+30中段、440坑口+289中段、+240、+140、+100,450坑口+320、+357、+410中段。(调查结果祥见附表3)

其中竖井+30中段为竖井工区的主要汇水和排水中段,上部中段的水下放到+30中段竖井井底水仓后排出地表。本次调查沿+30中段几条主要坑道勘查,坑道坑壁常见裂隙发育,裂隙面多为胶结密实,坑壁干燥,除了两个地热水出水点外,未见滴水、渗水现象。其中1号地热水出水点为矿探斜井揭露,通过水管引自老隆汇集,水温49.2℃,水量2.97L/s,目前为南丹温泉公园的主要热水水源,根据抽水记录,平均日开采量约200m³/d,最大达500 m³/d;2号地热水出水点位于一围砌的水仓内,为矿探斜井揭露,通过水管引至1号点老隆汇集,调查时实测流量2.09L/s,水温48.7℃。坑道其余涌水量为上部中段下方的水,多数为循环施工回用水,部分时期还有从地表河抽进来的施工用水。矿坑开采多年未见突水现象。

440坑口共分为5级,各级均设水仓,其中289中段水仓为该坑口的主要汇水水仓,主要汇集来自上部437坑道和下部各中段的水。本次调查沿各中段主要

巷道勘查,坑道坑壁常见裂隙发育,裂隙面多为胶结密实,坑壁干燥,在298中段有股来自上部437坑口的水流,调查时流量为15L/s左右,据访,调查时流量约为丰水期的三分之二。另外,在289中段和240中段在局部破碎带见滴水、渗水现象,滴水、渗水点多沿北东向或北东向与北西向交汇的裂隙面出露,水量微弱,均小于0.1L/s。240以下各中段少见渗水现象,仅局部见潮湿。在+100中段有和437坑道联通的斜井,437坑道的水部分流到+100中段水仓后向上逐级排出地表,调查是437流入的流量约为2.6L/s。矿坑开采多年未见突水现象。

450坑口分3级,最低标高为310,调查沿主干道进行,工发现2处渗流点和3处滴水点。滴水、渗水点多沿北东向或北东向与北西向交汇的裂隙面出露,水量微弱,滴水点均小于0.1L/s,渗流点稍大约为0.15 L/s和0. 2 L/s,310中段有一小股水回流至该中段水仓,流量约为2 L/s,为东面老采场的渗流水汇流而成。除以上滴水、渗水点外,矿坑开采多年未见突水现象。

经调查,矿区巷道主要沿局部破碎带有滴水和少量渗水现象,水量微弱,其他地段均干燥。且滴水、渗水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少。矿区多年开采未见突水现象。

3.3.3 尤鱼冲尾矿库水文地质特征

2014年1月,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对本项目的尤鱼冲尾矿库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勘察。本报告中水文地质资料引用《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干堆场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3.3.3.1 地形地貌

尤鱼冲尾矿库所在区域属中低山构造侵蚀地貌,其地貌类型为中山,地势总体趋势为南高北低,拟建初期坝位于山谷中,东西高中间低,山坡坡度为40~70度,山顶高程为868m,谷底高程为434m。

3.3.3.2 场区地表水系及植被

距尾矿库东北面约250m为灰乐河(车河河),灰乐河是矿区最大的常年流水水系,由北至南纵贯矿区,其平均流量407L/s,洪水时>100000L/s,最小流量

6.9L/s。尾矿库地表溪沟欠发育,沟谷小溪主要靠大气降雨形成,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

尾矿库所在区属中低山丘陵区,其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资源以亚热带常见科、属为主。因受人为破坏,原生植被已不存在,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人 工林主要以马尾松、杉木等为主;在城镇、村庄、居民

点等“四旁”主要树种为乡土速生 阔叶林、松树等,主要树种有泡桐、苦楝、国槐、香椿、柏木、黄连木、榉木、竹类等; 五节芒、野枯草、黄茅草、蕨类、铁芒箕等是境内常见的草本和蕨类植被群落。评价区域内无需要特别保护的植物分布。

3.3.3.3 场区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及现场踏勘,尾矿库在钻探深度内地层由残坡积层(Qel+dl)及中泥盆统纳标组(D2n)的泥质灰岩组成。根据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可划分为四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含角砾粉质粘土层①(Qel+dl):

黄色,稍湿,呈可塑状,主要由粉粒及粘粒组成,粘性及滑腻性一般,手捻略有砂感,为残坡积形成;刀切面稍有光滑、较平整,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少量的角砾,其主要成分为泥质粉砂岩,中~强风化,棱角状,粒径为2~20mm不等,约占全重15%;土质较均匀。层厚度为4.00~7.30m。

(2)泥质灰岩层②(D2n):

灰黑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中风化,裂隙、节理发育,无溶蚀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硬,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岩芯呈短柱状,断面不新鲜,采取率60~65%。层厚度为1.85~2.16m。

(3)泥质灰岩层③(D2n):

灰黑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微风化,裂隙、节理稍发育,无溶蚀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岩芯呈长柱状,断面新鲜,采取率85~95%。

3.3.3.4 地质构造

尾矿库所在区域无区域性活动断裂通过,地层呈单斜构造,工程区及附近断层不发育,地质构造较简单,区域稳定性好。

3.3.3.5 场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

根据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含水岩组,相应的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粉质粘土的孔隙中,勘察期间上部土层未遇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量受降水影响明显,水量贫乏或不含水。

(2)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

含水岩组为中泥盆统纳标组(D2n)。岩性为泥质灰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浅部风化层中,钻孔涌水量0.12L/s, 富水性弱。水位埋深5.40~7.80m,高程441.30~511.50m。

3.3.3.6 场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大气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向谷底径流排泄,少量以垂直渗流方式下渗补给深部基岩裂隙水。

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干堆场位于地下水补给径流区,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属气象型动态。地下水流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大致以山脊为界,汇入谷地;库区地下水总体由西向东径流,排泄于灰乐河。

3.3.3.7 场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本次勘查期间属枯水期,终孔后统测稳定水位,钻孔水位观测延续至4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观测。

据上述水位观测结果表明,场区地下水平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幅为0.4~0.90m。本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属气象动态型,枯水期降雨稀少,径流量小,变化幅度小;平水期降雨增多,径流量增大,变化幅度也增大;丰水期降雨充沛,径流量大,变化频率快,变幅大。

3.3.3.8 尾矿库与矿区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场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节理裂隙中,其富水性属弱。由于下伏泥质灰层③为相对隔水层,干堆场场址地势高,矿区构造裂隙水及地热温泉为深层水,且矿区开采疏干多年亦未产生地下水分水岭的侵夺现象,因此,场区的碎屑岩裂隙水与其东北部矿区深层地下水无水力联系。

3.3.4 矿坑涌水影响分析

3.3.4.1 矿坑涌水量预测

(1)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根据矿区开采设计及开采现状调查,矿区主要为地下开采,开采坑道位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一下,采用多级平硐加多级盲斜井和竖井等联合开拓运输系统。根据矿区坑道调查可知,矿区坑道内地下水沿局部构造裂隙以渗水、滴水的形式流域坑道,由于矿区构造裂隙多充填密实,地下水主要沿局部裂隙缓慢渗流,水量微弱。矿区矿床主要充水水源为基岩裂隙水,属于裂隙充水矿山。

另外,由于矿山开采历史较久,原有坑道部分垮塌及封闭,本次调查未能进

入,但经走访调查,矿山经多年开采和停采,矿山遗留采空区多且无法查明。矿坑开采窿道四通八达,且窿道有上下交叉覆盖的情况。虽然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取适当的放水措施,但局部坑道仍有积水,人为揭穿后会成为矿床的充水水源,处理不当会危及到矿区生产安全。

(2)矿坑涌水量预测

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为了能对矿坑涌水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详查矿坑涌水量同时采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计算。矿区主要有竖井、460坑口、450坑口和灰乐工区440坑口等4个开拓运输系统。各系统相对独立,本次矿坑涌水量预测主要针对这以上四个坑口进行计算。

1、大井法预测矿坑涌水量

根据本矿山的开采设计,本矿区的矿体为地下开采方式。结合矿体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本矿区矿坑充水水源主要为构造岩裂隙水,为了简化计算,把复杂的坑道系统换成一个假想的、与坑道系统面积相等的一个大井,本矿区将竖井、460坑口;450坑口;和灰乐工区440坑口开拓运输系统各自换成四个独立的大井。

根据采用的大井模型和边界条件,本次计算公式采用潜水完整井裘布依公式:

(1)

式中:Q——矿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水头高度,m;

S——水位降深,m;

R0——引用影响半径,m;

r0——设计矿坑系统引用半径,m;

①、渗透系数(K)。通过矿区记录的竖井、460坑口、450坑口、440坑口的涌水量,利用公式(1)计算各系统含水层渗透系数;

②、水头高度(H)。根据钻孔揭露水位平均标高,结合矿区地形确定; ③、水位降深(S)。取水位降至设计矿坑底板的深度;

④、设计矿坑系统引用半径(r0)。根据各开采系统设计开采矿床面积F,采用下列公式计算:r0F 

R02SHKr0⑤、引用影响半径(R0)。根据水位降深计算影响半径,与相应的矿坑引用半径相加即为各中段的引用影响半径。计算公式:

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3.3-1。

表 3.3-1 矿坑涌水量计算结果一览表

2、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

根据目前矿区地下开采水平高程、开采坑道系统面积、坑道涌水量、设计最终开采水平高程、矿床面积。选用单位涌水量比拟法,层流公式预测其终采时的矿坑涌水量。

Qq0FS (2)

q0Q0 (3) F0S0

式中:Q-矿坑涌水量(m3/d)

q0-单位涌水量

Q0-实测矿坑涌水量(m2/d)

F0-目前开采坑道系统面积(㎡)

F-设计开采坑道系统面积(㎡)

S0-目前地下水降深(m)

S-设计地下水降深(m)

本次根据矿区提供竖井、460坑口、450坑口和440坑口的涌水量和目前矿坑系统面积分别计算竖井和灰乐工区的单位涌水量。各开采系统的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见表 3.3-2。

表 3.3-2 矿坑涌水量计算参数表

3.3.4.2 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结果评述

大井法作为地下水动力学方法,是将复杂的含水层高度概化后的理想模型,计算时把分布不均匀、各向异性的基岩裂隙型含水层视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含水层处理,给计算结果带来较大误差;相比于大井法这种高度概化的理论模型而言,采用矿区多年开采记录的矿坑涌水量及对各坑道各种水量来源的详细调查和分析,运用比拟法来预测矿坑涌水量,结果更加可靠。尽管如此,其结果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主要因为矿坑涌水量与开采面积不完全遵循线性的比例关系,计算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理性模型,给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预测涌水量仍与实际涌水量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业主依据矿山开采实际涌水量进行排水方案调整。

3.3.4.3 矿坑排水影响范围预测

根据矿山开采设计,竖井最低开采中段为+30m,已达设计开采最低标高,460坑口设计最低开采标高为+60m,目前开拓系统治开拓到+260m,450坑口设计最低开采标高为+350m,目前已达设计开采最低标高,440坑口最低开拓标高为+100m,已达设计开采最低标高。矿坑充水水源主要是基岩的构造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沿构造裂隙面缓慢渗流,以滴水、渗水的形式出露于坑道。矿区开采历史悠久,矿坑抽排地下水会使局部基岩裂隙型含水层的水位下降,在含水层浅部局裂隙带附近会形成一个较小的影响范围。由于基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分布具不均匀性,且其渗透性较差普遍较差,整体影响较小。本次钻探揭露基岩裂隙型含水层的水位主要受地形影响,无明显的异常现象。矿山开采多年,也未发现因矿坑开采引起周围溪沟和泉水断流、疏干等现象。因此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仅限于局部小范围地段,整体影响范围较小。

根据前述矿坑涌水量预测可知,矿区继续开采,新增的矿坑涌水量较小,预测矿区今后开采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任然限于局部构造裂隙带附近,影响范围较小。居民饮用水源主要为山谷溪水,饮用水源为基岩裂隙含水层自然排泄的山泉水,且远离矿坑排水的影响范围。因此,预测矿山继续开采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范围较小,不会对周围重要水点和居民生活饮用水源造成影响。

3.3.5 尤鱼冲尾矿库地下水影响

尤鱼冲尾矿库做防渗处理,在正常工况下,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当出现非正常工况时,尾矿库废水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分为两个过程,第一过程为废水在包气带中运移,第二个过程为废水在地下水中迁移。

3.3.5.1 废水在包气带中运移

若尾矿库水深为H,纵坐标轴z 的零点取在尾矿库地表,则地表的总水头为H,在任一时间t 时,若入渗废水的前锋到达的深度为z,此处负压水头为-hc,位置水头为-z,则总水头为-(hr+z),根据达西定律,在任一时间t 时的入渗速度为:

式中:k 取饱和时的渗透系数ks;

当t 大时,如z>>hc+H,可忽略上式中的hc+H,上式可写成v=ks。

根据下式可以计算尾矿库废水在包气带运移时间

式中,t——运移时间(d);

L——包气带的厚度(m);尾矿库包气带厚度为5.40m;

V——垂向渗透速度(m/d),1.16×10-3cm/s(1.00224m/d)

根据以上公示计算,尾矿库废水在泄露的情况下,经过4.9d即可进入地下水中。

3.3.5.2 废水在潜水中运移

尾矿干堆场场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统纳标组(D2n)中风化泥质灰岩层②基岩裂隙中,渗透系数8.9×10-4cm/s,为中等透水层,深部微风化泥质灰岩层③岩体相对隔水,含水微弱,为弱透水层。

(1)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一段为定浓度边界公式。

式中:

x—距注入点的距离;m;

t—时间,d;

C—t时刻x处的示踪剂浓度,mg/L;

C0—注入的示踪剂浓度,mg/L;

u—水流速度,m/d;

DL—纵向弥散系数,m2/d;

erfc()—余误差函数(可查《水文地质手册》获得)。

(2)预测因子

根据本项目尤鱼冲尾矿库渗滤液的监测结果,预测因子选择监测浓度较高和当地比较敏感的Zn、As、Cd。

(3)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当尾矿库发生泄露后,Zn、As和Cd在100天时沿地下水流方向影响距离为300m,500天时,影响距离为900m,1000天时影响距离为1600m。由于渗滤液的排放浓度即低于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因此没有形成超标区域。

根据对矿井涌水的影响和尤鱼冲尾矿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预测,矿上继续开采对地下水的水量影响较小,由于尤鱼冲尾矿干堆场采用的是干法堆存,渗滤液量较少,且经过监测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很小,因此在做好防渗和运行管理的基础上,不会对导致地下水超标。

根据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来看,矿区内的监测点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主要分布于采矿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从污染因子来看,地下水主要污染因子与矿区生产废水的特征因子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均表现为铅、镉、锌、砷、浑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因子的超标。尤其是大福楼尾矿库下游一带,由于尾矿库出现安全问题,尾矿渗滤液没有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入渗对其下游的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本项目目前对矿区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大,需要考虑进行治理。

3.4 声环境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采掘设备、风机、球磨机和破碎机等设备,目前无噪声防治措施。

后评价期间,由谱尼测试对本项目北回风井、竖井西边界、501斜井南边界、450坑口北边界、选矿厂南边界、尤鱼冲干堆库北边界的厂界噪声进行了具体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法见表和图,本项目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Ⅱ类区标准。

本项目厂界噪声未出现超标,且本项目坑口和选矿厂附近的没有居民,因此本项目的运行对环境噪声影响较小。

3.5 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固体废物目前主要来源于开采废石、选矿厂尾矿、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垃圾。

3.5.1 开采废石处理措施

本项目采矿废石堆放在废石临时堆场,其中501坑口和450坑口工业场地旁设废石临时堆场,洞坎工区探矿的尤鱼冲坑口旁冲沟内设尤鱼冲废石堆场,460回风井旁废石堆场已停用但未封场,440坑口工业场地旁设废石临时堆场,440坑口西北240m处山沟内设废石临时堆场。

后评价期间,谱尼测试对于本项目产生的废石浸出液进行了检测,从表中可知,本项目废石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现有的废石堆场没有建设挡堵墙,无雨水导流渠和渗滤液收集池。

3.5.2 尾矿库

本项目选矿厂配套有三座尾矿库,其中一座位于选矿厂北侧,目前已闭库封场;一座位于选矿厂西侧的大福楼尾矿库,与选矿厂相邻,正在抢险搬迁;一座位于450坑口西南200m的尤鱼冲山沟内。

目前,本项目尾矿产生量为1242.15t/d(856.65m3)。五一矿在《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期间,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对2012年12月20日至28日期间产生的尾矿进行浸出毒性鉴别实验,尾矿不属于具有腐蚀性和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浸出液中各项指标均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选场西侧的大福楼尾矿库为自治区管理的危险库,正在进行搬迁,尾矿库内的尾矿由于仍有大量的金属可回收利用,因此由其它选矿厂综合回收利用,目前正在搬迁中。

选场北侧尾矿库干堆场面积为2.65万m3,有效容积为31.8万m3,已经闭库封场,并进行覆土和复垦。

尤鱼冲尾矿库为干堆场,设计库容为177.2203万m3,服务年限5.52年,目前尤鱼冲尾矿库已堆放干尾矿约4.13万m3,最高堆放平台标高约为510m。

尤鱼冲尾矿干堆场堆放的废物为Ⅰ类固废,根据《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规定,尤鱼冲尾矿干堆场的选址

符合GB18599-2011及其修改单的规定。。

3.5.3 污水处理站污泥

五一矿在《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期间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对现有选矿厂产生的污泥进行浸出毒性鉴别实验。

本项目污泥产生量约为58.3t/d,运至尾矿库堆存。

3.6 水土保持措施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与2011年编制了《广西南丹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该方案已经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的审查,获得《关于广西南丹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函》(桂水水保函【2011】152号)。

本项目所在地南丹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

3.6.1 水土流失现状

本矿山地处桂西北区,属中山丘陵地貌,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项目各分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如下:

(1)工业场地

根据现场调查,工业场地遭受汇流影响很小,场地地面大部分已硬化处理,边坡植马尼拉草皮和夹竹桃防护,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但由于在矿石运输过程中,地面散落粉尘,受雨水冲刷而被带走,从而发生轻度水土流失,运输过程中有尾砂工棚遮挡一部分防雨水冲刷,经圈定水土流失面积为0.23h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600t/(km2·a)左右。

(2)通风斜井

根据现场调查,1#、2#、3#通风斜井洞口已经全部硬化,现有防雨、排水设施使用多年能够保证其不受雨水冲蚀、灌入,未来开采活动对其不造成扰动或扰动轻微,受扰动区域地面已硬化不会发生水土流失。

在建2#通风斜井场地地类为林地,填方边坡坡度约为45度,为微度~轻度水土流失,面积0.69 h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500t/(km2·a)左右。

(3)尾矿库

1#尾矿库下游已修建有1座沉淀池,废水经两次沉淀后供生产使用或排放。尾矿库面积2.01 hm2,地形为缓坡地,边坡现状为裸露地面,现无明显防护。

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

大福楼矿区 (简本)

委 托 单 位: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

编 制 单 位:北京中环国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五月

1 工程现状

1.1 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矿区采选项目

建设单位: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项目已经建成(环境影响后评价)

地理位置:河池市南丹县车河镇大湾村

开采矿种:锡矿、锌矿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13万t/a(大福楼采矿许可证规模10万t/a,灰乐设计规模3万t/a),选矿能力1500t/d(45万t/a)

矿区面积:4.5276平方公里,矿区由10个拐点圈定

年运行时间:300d

生产制度:四班三运转,每班8小时工作制

全厂定员:420人

固定资产:6900万元,年总产值25830万元,年总利润2000万元 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交通位置图

表1.1-1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1.2 矿山历史简介

(1)1966年5月,成立南丹县五一矿,属地方国有企业,包含五一矿大福楼和坑马两个矿区,期间自行设计开采0号矿体,采用平硐+多级盲斜井开拓(因已开采多年,经现场踏勘,未见上述井硐)。

(2)1985年5月,《南丹五一锡矿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批复(桂计规字[1985]181号),批准改扩建项目分阶段实施,先完善200t/d采选能力,待地质资源储量报批后扩建为400 t/d采选能力。

(3)1987年,由二一五地质队完成《广西南丹县大厂锡矿田大福楼锡矿床详查地质报告》,发现21、22号矿体。

(4)1988年,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完成《广西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深部探采设计》,采用竖井、南回风井开拓,设计探采21、22号矿体,采矿规模为10万t/a,初步形成目前矿区内的大福楼工区;选矿规模为9.6万t/a,采用三段破碎--粗选--扫选--精选三级重选工艺,产品为锡精矿。

(5)198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以“桂计基字[1989]167号”文批准“南丹五一锡矿200t/d探采工程列入一九八九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同意将21号、22号矿体200t/d探采工程作为矿山已有200t/d采选工程的续建工程,期间按照1988年探采设计对22号矿体南段进行探采,对21号矿体探矿而未正式组织开采。1992年400t/d选矿工程建成,产品为锡精矿,为现在选矿厂一车间一系统,据企业提供资料,随着设备的老化,目前选矿能力为300t/d;同年,在一车间旁建立五一矿金马选矿厂,至今经多次技改,选矿规模为700t/d,产品为锌精矿、锡精矿、硫铁精矿和铅锑精矿,为现在选矿厂二车间,目前正在技改。

(6)1995年,为满足矿山选矿需要,企业自行设计,在一车间一系统旁进行扩建,建成500t/d选矿工程,为现在选矿厂一车间二系统,目前正在技改。

(7)2003年10月,重新由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完成《广西南丹县大福楼矿区五一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发现南部细矿脉带,2004年3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资储备案[2004]20号)。

(8)2004年3月,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完成《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开采方案设计》,新建北回风井,采用竖井与南、北回风井开拓,设计开采21号矿体和22号矿体北段,采矿规模为9.9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锡精矿。

(9)2006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桂国土资函[2006]572号),南丹县五一矿开始在矿区东南角对大福楼矿区灰乐矿段进行审查勘探,成立灰乐工区。

(10)2007年,南丹县五一矿改制,由广西堂汉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大福楼矿区的经营管理。

(11)2007年10月,为解决大福楼工区井下通风问题和扩大生产能力,在04年开采设计基础上由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开采设计方案(修改)》,新建501坑口,采用竖井、501坑口、南、北回风井

开拓,预留提升生产能力,设计开采0号矿体、21号矿体和22号矿体北段,采矿规模为15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锡精矿。

(12)2009年7月,南丹县五一矿选矿厂实施“选矿废水及尾砂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对选矿厂各废水收集池和沉淀池进行防渗处理,增加沉淀废水事故应急池(并作防渗处理),同时对选矿工区的地面和道路进行全面的硬化和完善厂区初期雨水排水沟、厂界截洪沟,该工程环评报告表于2009年7月20日获南丹县环保局批复(丹环管字[2009]24号),并于2009年12月31日取得验收批复(丹环管字[2009]31号)。

(13)2009年11月,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位于项目选矿厂东北侧山沟的大福楼尾矿库由政府组织启动尾矿库抢险搬迁工程,选厂全面停产,目前大福楼尾矿库抢险搬迁工程仍未完成。

(14)2010年10月,为解决大福楼工区井下通风问题和备建扩大生产能力,继续在07年开采设计基础上由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开采设计方案(补充设计)》,新建450和460坑口,其中21号矿体和22号矿体北段由竖井+501坑口开拓,0号矿体由460坑口开拓,南部细脉带由450坑口开拓,整体布置形成南、北回风井回风,其余井进风的中央集中进风、两翼分区回风的分区通风系统,设计开采0号矿体、21号矿体、22号矿体北段及南部细脉带矿体,以2004年3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资储备案[2004]20号)的储量为依据,设计利用资源量为324.42万t,矿石平均品位Sn0.79%、Zn4.91%,采矿规模为10万t/a,回采率为89%,贫化率为16.4%,以2004年底为基准年,服务年限为36年,本次设计剩余服务年限30年。

(15)2011年1月,广西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责任公司编制完成的《广西南丹县大福楼矿区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锌锡矿生产勘探报告》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资储备案[2011]01号)。

(16)2011年7月,由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广西南丹县五一锡矿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开采设计》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矿采备[2011]第42号),利用探矿的437、440坑口和板栗林窿进行改造后开采,设计开采①、②、③号矿体,采矿规模为3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锌精矿、锡精矿。

(17)2011年10月,由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广西南丹五一矿大幅楼矿区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批复(桂水水保函[2011]第152号),方案服务期10年。

(18)2012年2月,由于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事件,五一矿停产整顿,2012年6月经河池市人民政府同意恢复生产(河政函[2012]16号)。

(19)2012年7月,南丹县五一矿大幅楼工区采选矿废水治理利用及尾矿干堆项目经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备案(河工信[2012]67号),同意项目建设矿井水和选矿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尾矿干堆库(选址位于尤鱼冲)一座,并开展前期工作。

(20)2012年1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桂国土资函

[2012]1714号),南丹县五一矿开始在矿区西南角对大福楼矿区洞坎铅锌矿段进行审查勘探,成立洞坎工区,利用502、564及尤鱼冲坑口进行探矿。

(21)2013年2月,成立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对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矿区进行经营管理。

(22)201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广西南丹县五一锡矿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开采设计》(补充修改设计)备案(桂矿采备[2013]第14号),在原有设计基础上新建445和470坑口,采用437、440、445、470坑口及板栗林窿回风口开拓,预留提升生产能力,设计开采①、②、③号矿体,采矿规模为3万t/a;利用原有选矿工程,产品为锡精矿。

(23)2013年10月,为解决选矿厂一车间二系统和二车间备案手续的历史遗留问题,五一矿编制完成《日处理1200吨锡多金属原矿选矿厂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11月,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河工信函[2013]64号”文同意“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日处理1200吨锡金属原矿选矿厂技改项目”补办备案,确定选矿规模为一车间二系统500t/d、二车间700t/d。目前均在技改。根据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选矿厂生态规模认定的批复》(河工信函

【2013】50号),本项目的大福楼选矿厂日处理矿石能力1500吨。

(24)2014年2月,南丹县五一矿选矿厂实施“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主要建设陶瓷过滤机房、浓密池、清水池、砂泵池、废水沉淀循环池,最后剩余废水经膜处理达标后排放,该工程环评报告表于2014年2月25日获河池市环保局批复(河环审[2014]12号),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1.3 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执行情况

在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前,本项目的工程均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工作。

2009年6月,针对本项目的选矿废水及尾砂综合治理工程(表 1.3-1)编制了《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选矿厂选矿废水及尾砂综合治理工程环评报告表》,南丹县环保局以丹环管字【2009】24号文批复,该项目已建成投产,2009年12月28日南丹县环保局以丹环管字【2009】31号文批复了竣工验收。

表 1.3-1 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2013年12月,针对本项目的废水治理改造工程(表 1.3-2)编制了《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评报告表》(该环评报告表中不含尾矿干堆项目的内容),河池市环保局以河环审[2014]12 号批复,该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未进行验收。

表 1.3-2 废水改造工程一览表

1.4 项目的组成

本项目由采矿工程和选矿工程组成,详见表1.4-1。。

表1.4-1项目组成一览表

1.4.1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分为大福楼工区和灰乐工区,大福楼工区和灰乐工区基本情况见。 目前大福楼工区能够正常生产矿井有竖井、450坑口和460坑口,各井口设工业场地。

目前,灰乐工区正常生产矿井有440坑口,437坑口已关闭但未封堵(保留作为安全出口),440回风井已关闭并封堵,板栗林窿为回风井,445坑口处于井下巷道掘进阶段,470坑口作为专用进风口暂未建设,各井口设工业场地。

1.4.2 选矿工程

目前,本项目选矿工程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处,北距竖井200m,分一车间(包括一系统和二系统,均为独立的生产系统)和二车间,根据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选矿厂生产规模认定的批复》(河工信函【2013】50号)文件,本项目选矿规模认定为1500t/d(45万t/a),目前一车间一系统正常生产,一车间二系统和二车间处于整改阶段,本项目2011年~2013年生产报表数据,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选矿规模分别为10.9万t/a、6.5万t/a(2012年上半年停产)、10.9万t/a。

1.5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目前本项目主要产品为锡精矿,含锡≧55%。

1.6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选矿过程所需选矿药剂均外购。

1.7 地质资源、储量和开采现状

1.7.1 矿山资源概况

南丹县五一矿大幅楼矿区矿床成因类型为高中热液充填交代型,工业类型为缓倾斜层状锡石-硫化物型,伴生有Zn、As和S等元素。目前矿床内已查明具备工业价值的矿体有0、21、22号矿体和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其中0号矿体为陡倾斜大脉型矿体,历经20多年的开采,现已闭坑。

0号矿体呈陡倾斜大脉型,矿体长1300m,宽500m,厚2.95m(下部),上部倾向240°,倾角84°,下部倾向60°,倾角72°,平均锡品味0.8%品味变化系数149。

21号矿体呈似层状,分布于49m~140m标高之间,走向长600m,宽200m~300m,平均厚度2.38m,平均锡品味1.0%,厚度不大,较稳定,品味均匀,形态简单,倾向50°,倾角8°~10°。

22号矿体呈似层状,分布于27m~87m标高之间,走向长1100m,宽250m~400m,倾向50°,倾角7°~8°,其南段基本采空,尚未开采部分矿体平均厚度1.97m,平均品味0.75%。

大幅楼矿区灰乐矿段的①、②、③号矿体均为盲矿,属硫化物型锌锡矿床,

主要负存于泥灰岩、砂岩中,受到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

①号矿体为脉状矿体,揭露矿体长度约423m,矿体厚度0.4~4.03平均厚度1.65m,矿石平均品味Sn0.75%,Zn10.42%。矿体产状:倾向260°~280°,倾角48°~57°,平均53°。矿体赋存标高100m~185m,矿体最大埋深370m,最小埋深285m。

②号矿体为细脉状矿体,揭露矿体长度约307m,矿体厚度0.63~15.88m平均厚度4.67m,矿石平均品味Sn0.75%,Zn5.05%。矿体产状:倾向260°~270°,倾角47°~59°,平均52°。矿体赋存标高123m~182m,矿体最大埋深350m,最小埋深285m。

③号矿体为脉状矿体,揭露矿体长度约140m,矿体厚度0.29~1.2m平均厚度0.71m,矿石平均品味Sn0.69%,Zn7.26%。矿体产状:倾向260°~265°,倾角32°~55°,平均48°。矿体赋存标高125m~170m,矿体最大埋深325m,最小埋深280m。

根据2007年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提交的最新储量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大福楼矿区五一锡矿2007年度矿产资源储量地质测量报告》,估算大幅楼矿区0、21、22号矿体资源/储量为:

锡、锌矿总资源量(累计探明量):4966050t,其中保有储量: (122b)型矿石量:631498t,金属量Sn:5821t;

(333)型矿石量:3102115t,金属量Sn:26594t,Zn:326t; (2S22)型矿石量:385372t,金属量Sn:710t,Zn:6511t。

历年采出矿石量847065t,金属量Sn:13196t,其中2007年开采矿石量121828t,金属量Sn:988t。

据2010,广西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广西南丹县大福楼矿区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锌锡矿生产勘探报告》,估算灰乐矿段①、②、③号矿体资源储量为:

(331+332+333)矿石量:45.65t,锌金属矿量:31831t,平均品位:6.97%;锡金属矿量:3265t,平均品位:0.72%。其中:

(331)型矿石量:3.64t,锌金属量:3488t,锡金属量:238t; (332)型矿石量:13.05t,锌金属量:365t,锡金属量:801t; (333)型矿石量:28.96t,锌金属量:20978t,锡金属量:2226t。

1.7.2 矿山开采现状

目前本项目主要探采区域分为大福楼工区,灰乐工区。

大福楼工区开采生产对象为21号矿体的开拓和22号矿体北段的开采,最低服务中段为+30m。主要采用竖井开拓系统,竖井井口标高+447m,井底标高+22,井深425m。21号矿体的开拓集中在100m水平进行运输逐项掘进,已经完成部分上山探矿工作,目前已完成总体开拓的三分之二;22号矿体南段+80中段基本采空,目前开采已经集中在北段,采掘主要在50m水平,矿石通过溜井放矿至30m中段运输后由竖井提升至地面。

灰乐工区开采生产对象为①、②、③号矿体,开采主要由437坑口(现已闭坑)和440坑口采用斜井提升方式,设5级斜井,5个运输和开拓中段,目前主要采掘在140水平和171水平进行。

1.8 总图运输

项目由工业场地(3处)、通风斜井(3处)、办公生活区(2处)和矿山道路(约2328m)组成。

1.8.1 工业场地

(1)竖井工业场地

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采用竖井开拓,竖井提升矿石、废石、人员、材料和设备。竖井位于矿体的下盘8~9线之间,最低服务中段为+30m,井口标高+447m,井底标高+22m,井深425m。采用双层罐笼带平衡锤提升系统。占地0.72hm2。

各中段矿石经采区溜井装0.6m3固定式矿车,人工推车至各分段主溜矿井溜矿,然后在+30m中段再装入0.6m3固定式矿车,由电机车牵引运至竖井车场,由双层罐笼提升至地表。

(2)选矿厂

选矿工业场地位于采区东南面,主要设施为选矿厂、尾矿过滤系统、污水回用系统和运矿铁道,矿石通过运矿铁道运往选矿厂。选矿工业场地占地6.29hm2。

(3)运矿铁道

矿石运输采用0.6m3固定式矿车装矿(废石),电机车运输。铁道宽度约0.6m,长度约568m,占地面积0.06hm2。

1.8.2 通风斜井

矿山已建的3个通风斜井继续使用。占地面积共0.89hm2,其中1#南通风斜井占地0.06hm2,2#中通风斜井占地0.69hm2,3#北通风斜井占地0.14hm2。

1.8.3 办公生活区

矿山已建的多处办公区和生活区(占地面积达1.88hm2),能够满足未来矿山开采的需要,不需新建办公及生活设施,现有办公生活设施将继续沿用。

1.8.4 矿山道路

矿区内已建总长约2328m的矿山道路继续使用。

1.9 尾矿库

矿区工分布有3个尾矿堆场

第一干堆场位于选矿厂西北侧约1000处的山沟,干堆场面积为2.65万m3,堆砂平均高度为12m,其有效容积为31.8万m3,已于2011年闭坑复垦。

选矿厂北侧尾矿库为大福楼尾矿库,尾矿库坝高45m,有效库容约151万m3,为四级库。由于尾矿库建设时没有进行有效安全设计,导致尾矿库运行后期发生管涌、渗水、堆积坡比不符合要求等安全隐患。河池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11月8日批准同意进行尾矿异地搬迁除险,并于当月正式启动搬迁。迁前原有约100万吨尾矿,至2011年12月31日止,已完成搬迁73.41万吨,剩余约25万吨,搬运前坝高42米,2011年底尾矿库降低高度17米,总坝高25米,至此,尾矿库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降低。搬迁工作于2012年底停止至今。

尤鱼冲干堆场位于选场西南约500m,刁江西侧的尤鱼冲山谷,库区范围包括545m等高线包围的尾矿堆积区、拦挡坝、渗滤液收集池等,总占地面积约61.7万m2。

1.9.1 尤鱼冲尾矿库库容

尤鱼冲尾矿干堆场起算标高为475m,当尾矿堆积标高达到设计标高545m后,总库容达到1772203m3,服务年限为5.52年。

1.9.2 尤鱼冲尾矿干堆场尾矿坝

(1)初期坝坝型选择

库区附近有丰富的石料,初期坝设计采用浆砌石坝。结合坝址地形标高,最后确定初期坝体的坝高及坝顶宽度、坝坡如下:初期坝高11.0m,总坝高59m,坝体基础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嵌入泥质灰岩层③1.0m。因没有交通要求,坝顶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为3.0m,坝内坡垂直,坝外坡为1:0.6。

(2)后期堆积坝设计

干堆场后期坝为人工+铲车辅助堆渣。先做好子坝,然后铲车辅助堆放干尾矿。在堆积坝过程中,坝坡比不大于1:3,每隔高差5m设置宽为2m的马道,堆积坝总外坡比控制在1:3.7。

尾矿堆积坝在堆积过程中随着坝体的增高,外坡应覆土种草,既防止风雨侵蚀坝体,防止了扬尘,同时又进行绿化,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

(3)渗滤液处理

在正常降雨期,渗滤液产生量为87.3m3/d,为足够容纳产生的渗滤液,同时考虑容纳450坑口废水,收集池有效容积为3000m3。

1.10 公用设施

(1)供水

本项目井下生产用水自行从距厂址0.5km的车河河中抽取,选厂用水从井下外排水中经处理后进行补给,生活用水则由公司自行接的山涧水管网供给。

(2)供电

公司用电负荷约4000kVA,年耗电2000万kW.h。用电由距厂址2km处的灰乐屯五一变电站、龙泉变电站供给。

1.11 各工程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

1.11.1 采矿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

五一矿井下采矿采用全面采矿法和留矿法,矿床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分中段开采,在同一中段采用后退式回采。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其长度一般为50-60米,沿倾斜长度一般不大于60米。采场根据情况留或不留顶底柱。采场内一般留直径不小于3米的不规则矿柱,其间柱以能支撑顶板,确保作业安全为原则。开采经济价值较高的矿体或富矿段,采取人工矿柱支护顶板的措施;不回采的矿柱,布置在夹石带,或低品位地段。采场运输平巷,分为脉内及底盘脉外两种形式。平巷运输线较长,当漏斗有一定的存矿量时,一般采用脉外运输平巷;矿体走向长度不大,或能利用原有探矿沿脉巷道时,可采用脉内布置。切割巷道,沿矿体底板接触面布置;若矿体底板起伏不平,适当低于接触面。矿体厚度小于1.8米时,为降低贫化和不使顶板受到破坏,切割巷道的高度不超过设计采幅。切割巷道从贯通上下阶段的天井中开始施工,禁止从盲漏斗中进行。矿体厚度小

于3米时,全厚一次回采;矿体厚度大于3米时,一般分层或分阶梯回采。回采工作面采用直线式或阶梯式。采用阶梯式时,阶梯长8-20米,阶梯间超前距离为3-5米。回采一般用浅眼落矿。当矿体顶板岩石极稳固,落矿后,人员能安全进入矿房作业,采用中深孔落矿。凿岩与电耙出矿、顶板处理不同时进行。采场回采结束时,及时回收底板粉矿。

由于矿体赋存范围内,地表允许陷落,采空区又有间隔矿支撑且不连续。因此,回采空区一般不作处理,但坑内废石可尽量用于充填采空区,以减少废石的运输量,并起到支护采空区的作用。中段回采结束后,及时封采空区,以策安全。

竖井工区主要设计开采对象为21号、22号矿体的北段,开拓系统利用原有的罐笼竖井开拓。设计开采中段为+80,+30中段,其中+30中段为主要的运输平巷,上部采区通过人工推车至主溜矿井溜矿,然后在+30m中段运输至竖井提升。

灰乐工区主要采用斜井开拓系统,设5级斜井,5个运输和开拓中段(+289、+240、+171、+140和+100),设计中段高度30~40m,从上到下分为+140和+100两个中段开拓。矿石通过各中段沿脉运输平巷运至各中段的井底车场,通过斜井提升到地表。

1.12 工程现有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1.12.1 废气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选矿粉尘,废石堆场、干堆场扬尘和道路扬尘。 选矿过程中的粉尘主要产生于破碎及筛分阶段,由于本项目未统计破碎和筛分阶段的粉尘产生量,因此产生量按原矿的0.001%计算,则产生量为15kg/d,采取洒水抑尘后,可将粉尘的排放量降低90%,即排放量为1.5kg/d。

废石和原矿为块状,产生粉尘量很少,尾矿库采取洒水抑尘,产生的粉尘量很少。

1.12.2 废水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1.12.2.1 废水污染源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选矿废水、矿井涌水和尾矿库渗滤液,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废水产生量和排放方式见。

本项目五一矿职工420人,其中住在倒班宿舍员工约120人,生活污水主要为盥洗废水和食堂废水,废水量约为19.7m3/d,采用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1.12.2.2 现有废水处理措施

对于选矿废水,采用“三级沉淀”的处理工艺,实现了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的目标。对于采矿废水,竖井的废水经板框压滤机去除悬浮物后经总排放口排放;440坑口(含437坑口)产生的废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外排。450坑口及460坑口每天产生的废水未采取措施直接外排。现状废水处理设施的主要设备间。

本项目选矿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矿井涌水和尾矿库渗滤液经过处理后排放废水排放,排放量为3455.7m3/d(125.42万m3/a),废水排放浓度见第五章中本项目废水排放的监测数据。 1.12.2.3 废水治理工程

本项目拟在现有废水处理的基础上,对现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分别为选矿废水处理站、竖井废水处理站、460坑口废水处理站和440坑口废水处理站。该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1)选矿废水

在原有选矿废水处理站的基础上新建深度处理系统,采用絮凝沉淀的方式处理选矿废水,新增规模为1000m3/d,经选矿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循环回用于生产。

(2)采矿废水 ①竖井废水处理站

对原有的竖井废水处理站进行改造,竖井坑口废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3000m3/d。设计日运行20h,则每小时处理能力为150m3。竖井废水处理站接纳竖井废水、450坑口废水和渗滤液。

根据最新批复的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河环审[2014]12号),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②440坑口废水处理站

新建440坑口废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1500m3/d。设计日运行20h,则每小时处理能力为75m3。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③460坑口废水处理站

新建460坑口废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500m3/d,按照日处理8h计,每小时处理废水为62.5m3。460坑口采矿废水处理工艺如下图,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本项目设两个排污口,即竖井废水处理站排污口(现有)和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在建)。

竖井废水、干堆场渗滤液及450坑口采矿废水经竖井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和已处理的460坑口废水统一由竖井废水处理站排污口(现有)排放。

440坑口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废水经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排放。 根据已经批复《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评报告表》,废水排放量为3512.3m3/d(128.61万m3/a)。

1.12.3 噪声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噪声来源是采掘设备、风机、球磨机、棒磨机、破碎机等大型设备产生的噪声源,采掘设备的声影响主要在井下。

1.12.4 固体废物

五一矿的固体废物主要有采矿废石、尾矿、污泥和生活垃圾。 (1)尾矿

五一矿选矿厂历史生产产生的尾矿堆存于大福楼尾矿库和竖井西侧尾矿库,大福楼尾矿库正在抢险搬迁,竖井西侧尾矿库已经闭库复垦。选矿厂产生的尾矿约为1245.15t/d,按照堆积容重1.45t/m3计,即856.65m3/d。

(2)废石

五一矿历史上开采活动产生的废石部分用于筑坝、砌筑截排水沟及道路修整以及送周边企业用于厂房基础建设,剩余部分堆场于各坑口周边,经现场踏勘,目前矿区内存在4座废石堆场,其中501坑口、460回风井旁各设1座临时废石堆场,440坑口西北20m处设1座临时废石堆场,尤鱼冲沟内设1座永久废石堆场。采矿废石产生量为80t/d。

(3)污水处理站污泥

本项目各污水处理站沉淀池污泥定期清理,污泥产生量为58.3t/d。清理后用汽车运至尾矿库堆存。

(4)生活垃圾

五一矿职工420人,其中住在倒班宿舍员工约120人,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积于简易垃圾池,定期由南丹县环卫部门收集处置。

1.13 主要环境问题及建议

(1)主要问题

①本项目尤鱼冲尾矿库项目已建设完成,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②选矿项目规模扩大,增设新车间,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③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2)解决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解决尤鱼冲尾矿库和选矿规模扩大缺少环评手续的问题。

加紧废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关闭无手续的排放口。

1.14 小结

本项目于1966年建成投产,2013年起,由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负责经营,本项目包括采矿工程和选矿工程及配套的废水处理和尾矿库等,采矿工程包括大福楼工区和灰乐工区,开采设计规模为13万t/a,实际生产规模为26万t/a,选矿工程包括一车间和二车间,选矿能力为1500t/d,主要产品为锡精矿,年产量为413t。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包括选矿粉尘,废石堆场和干堆场扬尘,道路扬尘,年排放量为0.45t,主要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废水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选矿废水、矿井涌水、尾矿库渗滤液和生活废水,现状选矿废水采取三级沉淀方式处理后全部回用,竖井废水采用板框压滤机压滤后排放经总排口排放,其余井口废水简单沉淀处理后直接排放,年废水排放量为125.42万m³/a,废水改造工程对选矿废水和竖井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改,新增深度处理工艺,新建440和460坑口废水处理站,设立竖井废水处理站排污口(现有)和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在建),实施后废水年排放量为128.61万m³/a,废水排放达到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采矿废石、尾矿、污水处理厂污泥和生活垃圾。尾矿产生量为1245.15t/d,送至尤鱼冲尾矿库堆存,废石产生量为80t/d,堆存在坑口附近的临时废石堆场,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为58.3t/d,在尾矿库堆存,生活垃圾由南丹县环卫部门定期收集处理。

2 环境现状变化调查与评价

2.1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1.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1.1 历史监测资料分析

根据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2012年12月编制的《车河选矿厂选矿废水治理与回用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中对车河选矿厂东、南、西、北厂界的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可知,评价区域各监测点监测因子SO2、NOx及TSP日均值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评价

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2.1.1.2 现状监测与评价

深圳市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8日~14日对项目区域进行了环境空气的质量监测。

(1)监测布点

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新村、茶山脚、大湾村、灰乐、堂皇五个村; 布设位置见图2.1-1。 (2)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见表2.1-1。

表2.1-1环境空气监测点一览表

(3)评价标准

TSP、PM10、SO2、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4)监测结果与评价

TSP、PM10、SO2、NO2的监测结果见表2.1-2。

表2.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由监测结果可知,SO2、NO2的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监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PM10、TSP日均浓度监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1.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2.1 历史监测资料分析

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车河河,车河河从项目区经过。评价区域车河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2012年9月18日河池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刁江在1#五一矿上游、2#五一矿下游以及3#下游1km设计3个监测断面。

表2.1-3地表水历史监测资料

车河河段的pH值、砷、铜、铅、镉、锌等监测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但五一矿上游和下游的断面CODcr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倍数分别为0.79和1.26倍,超标原因是附件居民生活污水和当地猪牛等粪便造成。 2.1.2.2 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

后评价期间对地表水进行了监测,采样时间:枯水期为2014年2月13日和2014年3约6日分两次取样;丰水期为6月4日取样。监测点位见表2.1-4。监测因子为:pH值、砷、镉、总铬、六价铬、铜、汞、铅、铅、CODMn、氨氮和悬浮物等12项。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

表2.1-4地表水监测点位

由上表的监测结果可知,区域内大湾沟矿区下游五一矿部在枯水期镉和锌出现超标现象,其余点位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2.1.3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3.1 历史监测资料分析

2013年1月,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评期间对项目干堆场坝下2m处取样检测分析,监测因子为pH、铜、铅、锌、镉、铬、镍、砷和汞,评价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监测结果见表2.1-5。

表2.1-5土壤监测及评价结果单位:mg/kg(pH无量纲)

可知,项目所在地的土壤中砷的监测值为450mg/kg,质量指数为11.25,超标倍数为10.25,说明该点的土壤砷严重超标,超标原因是该区域砷背景值较高造成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没有pH值标准,本次环评pH值偏酸性。而其它重金属铜、铅、锌、镉、铬和汞等7项指标的监测值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限值。 2.1.3.2 现状监测与评价

深圳市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12日对项目区域土壤进行了采样监测。

(1)监测布点

在项目区域的大湾村、灰乐村靠近项目采矿场的菜地各设置1个土壤采样区,采用梅花采样法采集混合表层土样,表层土样采集深度为0~20cm,布设位置见图2.1-1。

(2)监测项目

pH、铜、铅、锌、铬、砷、镍、镉、汞。 (3)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4)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2.1-6。

表2.1-6土壤监测及评价结果

由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铜、铅、铬、汞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灰乐村镍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其余监测因子均有超标现象,其中,锌在大湾村、灰乐村分别超标1.14倍、1.97倍,砷在大湾村、灰乐村分别超标5.2倍、8.16倍,镍在大湾村超标1.02倍,镉在大湾村、灰乐村分别超标12.73倍、8.67倍。根据历史环评监测结果,区域砷背景值较高造成超标,镍基本能达标,锌、镉超标倍数较大,是因为五一矿及周边矿山均为主采锡矿伴生有丰富的锌、镉金属,上述村庄位于矿区内,本项目及周边矿山采矿、选矿产生的扬尘,以及周边村庄使用车河水灌溉导致。

图2.1-1监测位点图

2.1.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一矿后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在2014年2月13日和2014年3月6日枯水期和6月的丰水期期间,对本项目的地下水进行了监测,监测点位见表2.1-7,监测点位见水文地质图。

监测因子为pH值、嗅和味、色、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铜、铅、钴、挥发性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亚硝酸盐、碘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铅、钡、镍等共24项。

监测结果见表2.1-11和表

2.1-12

表2.1-7地下水监测点位一览表

首先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再对地下水及地表水各监测点水质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1)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先单项组分评价(Fi),再综合评价分值(F)。

第一,单项组分评价(Fi)。先将单项组分实测值与标准值比较,划分其所属质量类别(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其结果见表 2.1-8。

表 2.1-8 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第二,综合评价分值(F)。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F

2

FFmax

2

2

(1)

1

F

n

F

i1

n

i

(2)

式中:F——综合评价分值;

F——各单项组分评分值Fi的平均值;

Fi——各单项组分评分值;

Fmax——单项组分评分值Fi中的最大值; N——项数。

第三,根据F值,按以下规定(表 2.1-9)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将细菌总数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如“优良(Ⅱ类)”。

表 2.1-9 地下水质量分值评价表

矿区地下水监测点地下水质量综合分析结果详见表 2.1-10。

表 2.1-10 枯水期地下水质量综合分析结果表

结果显示,矿区地下水背景及上游水质枯水期整体质量良好,而丰水期地下水质量普遍较差。矿区内监测点除了尤鱼冲下游监测点外,其他监测点地下水质量枯水期和丰水期都为极差,而尤鱼冲下游监测点由于建设时间较晚,环保措施到位,地下水质量枯水期质量良好,丰水期较差。

(2)标准指数法

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越大,超标越严重。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Ci

Pi

Csi

式中:

Ci

Pi

—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 —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Ⅲ类),mg/L。

Csi

b、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PpH

7.0pH

7.0pHsd

pH≤7.0时

PpH

PpH

pH7.0pHsu7.0

pH>7.0时

式中:—pH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pH—pH的监测值;

pHsd

pHsu

—标准中pH的上限值;

—标准中pH的下限

表2.1-11 枯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27

表2.1-12 丰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28

29

表2.1-13枯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标准指数一览表

30

表2.1-14丰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标准指数一览表

31

32

24个监测因子中枯水期有13个监测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见表2.1-15),丰水期有15个监测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见表2.1-16)。

表2.1-15枯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超标因子统计表

表2.1-16丰水期五一矿地下水监测点超标因子统计表

其中枯水期超标率较大的有镉(Cd)、砷(As)、锌(Zn)、锰(Mn)、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标准指数最大的是铁(Fe)和锰(Mn),均为出现在SY03号(大幅楼老尾矿库下游ZK02号钻孔)监测点。丰水期超标率较大的有镉(Cd)、锌(Zn)、锰(Mn)、镍(Ni)、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和高锰酸盐指数;标准指数最大的是锰(Mn)、锌(Zn)和镉(Cd)。

污染原因分析:矿区上游(SY01号)和牛洞东溪沟山泉水(SY02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主要是人类生活垃圾、牲畜粪便或农田灌溉引起,洞坎工区上游溪沟山泉水(SY05号)为原始地质背景引起的砷元素超标。

2.2 小结

本项目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区域内大湾沟矿区下游五一矿部在枯水期镉和锌出现超标现象,其余点位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满足GB3838-2002的Ⅲ类水标准。由于背景值较高及本项目及周边矿山开采年限较长等历史原因,土壤中的As、Zn、Ni、Cd等超标。矿区地下水背景及上游水质枯水期整体质量良好,而丰水期地下水质量普遍较差。矿区内监测点除了尤鱼冲下游监测点外,其他监测点地下水质量枯水期和丰水期都为极差。

3 环境影响后评价

3.1 大气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无组织排放粉尘,主要采用洒水降尘的防治措施。本项目没有污染源的历史监测数据,后评价期间于2014年4月8日由谱尼测试对本项目坑口、尾矿库和选矿厂边界的大气污染物进行了监测,主要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铅、锡和硫酸雾。本项目大气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根据评价结果,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本项目选矿厂新增选矿能力和尤鱼冲尾矿干堆场建设不会导致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矿井涌水、选矿废水、尾矿库渗滤液和生活废水。目前的废水处理方式主要为沉淀处理,业主拟对现有的处理方式进行技改,以使

废水达标排放。

(1)现有废水排放达标情况

本次评价收集了2010年8月到2015年3月河池市环保局对本项目污水排放口的监督性监测数据,监测因子为pH、镉、铅、铜、锌、砷、汞、铬、镍、总锡、流量,。监测结果可见2010年8月,460井下废水超标,超标因子为pH、镉、铜、锌、砷,2012年8月,437坑口、亢马坑口废水监测中锌超标,2015年2月锌超标,2015年3月镉超标。其余时间监测的所有因子均满足标准要求。

后评价期间,于2014年4月14日对本项目选矿厂排污口、440坑口废水处理站排污口、450坑口排污口和尤鱼冲干堆库渗滤液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从表中可以看出,监测期间污水排放口的废水可以满足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2)废水处理设施技改后达标排放情况

本项目废水处理设施技改造项目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环评已获得河池市环保局的审批(河环审【2014】12号),根据该环评报告结论及批复,本项目外排水质要达到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污水排放口减少至两个。

目前本项目废水治理工程正在建设中,历史监测数据表明,本项目废水出现过超标排放的情况,同时,部分坑口的废水仅采用沉淀处理即直接排放,且排放口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当出现超标排放会影响车河河水质。

废水处理治理工程实施后,本项目外排废水可以达到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废水排放口设置为两个,本项目污水受纳水车河河的地表水环境功能为三类,因此废水治理技改工程实施后,车河河水质也不会变差。

3.3 地下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3.3.1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后评价期间,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对本项目进行了水文地质勘查。本报告中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大福楼矿区采选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3.3.1.1 地层岩性

据调查、地质钻探和前人工作成果,矿区主要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Q)、泥盆系中、下统地层,其中泥盆系下统在地表没有出露,仅在钻孔深部见到,由下而上分为丹林组(D1d)、益兰组(D1y)、塘丁组(D1t);泥盆系中统呈北西向展布,岩性以碎屑岩为主,由上而下分为纳标组(D2n)和罗富组(D2l)。地质

构造

矿区位于丹池背斜的中段核部地带,背斜走向320~330°,该矿床位于平缓(倾角15~25°)的北东翼,而南西陡峻(倾角70°左右)。矿区的断裂构造主要受北西向丹池深断裂控制,该断裂倾角一般60°左右,具逆断层或逆掩断层性质,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在矿区西南角穿过。背斜北东翼受强烈挤压局部地层产状略有变陡并产生一系列规模不一的纵向(NW)压扭性逆冲断裂(F1、F3、F5、F6)和横向(NE)张扭性断裂(F0、F2、F4),以及次级挠曲和深部层间滑动及其他地表裂隙带等。各断裂发育特征简述如下:

(1)北西向断裂

F1断裂:走向北西320°~340°,长1.68km,倾向东北,倾角75°以上,为压扭性逆冲断裂,被北西向断裂错断,发育深度大于500m,为本矿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F3断裂:走向北西300°~320°,长2.38km,倾向东北,倾角79°以上,为压扭性逆冲断裂,发育深度大于500m;

F5断裂:走向北西315°~320°,长1.88km,倾向东北,倾角77°以上,为压扭性逆冲断裂,多处被北西向断裂错断,发育深度大于500m;

F6断裂:走向北西280°~300°,长920m,倾向东北,倾角变化较大,上、下部较陡,中部较缓,倾角47°~75°,在北西端与F5断裂合并成一组断裂,东南端终于F2断裂,属压扭性逆冲断裂,发育深度大于500m;

(2)北东向断裂

F0走向北东40°~50°,长约600m,倾向北西,倾角75°~80°,发育深度约320m,横切北西向断裂组,属张扭性正断裂。

F2走向北东40°~80°,长1.68km,倾向北西,倾角60°~80°,发育深度约350m,横切北西向断裂组,属张扭性正断裂,为本矿区的配矿构造。

F4走向北东20°~55°,长1.63km,倾向北西,倾角72°以上,发育深度约360m,横切北西向断裂组,属张扭性正断裂,为本矿区的配矿构造

另外,次级挠曲和层间裂隙带发育在F1和F2旁侧;层间裂隙带由沿层间分布的走向北西的网格状裂隙组成,主要有两组裂隙,一组倾向北东,另一组倾向南西,倾角都较陡。

本矿区0号矿体主要受走向325°~330°的陡倾斜裂隙大脉控制,21和22号矿体受层位和层间裂隙面及陡倾裂隙大脉(如0号矿体等)组合控制,一般分布在陡倾裂隙大脉两侧150~250m内,是陡倾斜断裂导致矿液向层间滑裂的两侧充填交代所形成的似层状矿体。 3.3.1.2 岩浆岩

本矿区内并无岩浆岩出露,但在南西2.5km处的龙箱盖隆起区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侵入泥盆系下统地层中。 3.3.1.3 含(隔)水层(带)

根据含水岩组、裂隙性质、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矿区含水层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三大类,其中基岩裂隙含水层根据成因及发育深度划分为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浅部浅部构造裂隙含水层和深部导热构造裂隙含水带三种类型。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由于矿区赋存于残坡积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量微弱,无统一地下水位,故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由冲洪积层(Qal+pl)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为砂质粘土、含砾石砂质粘土和砾砂等。主要沿车河河及其支流局部较开阔地段分布,分布面积很小,厚度0.5~5m,透水性强,地下水位0.5~1.5m,为孔隙潜水。据20万普查工作在同类地层的抽水试验资料,该类含水岩组涌水量401.93~603.42 m³/d,单位涌水量1.208~1.529 L/s.m,富水性中等。

(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南角及东北侧一带,分布范围小。主要由泥盆系东岗岭组(D2d)和榴江组(D3l)的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以硅质岩、泥灰岩、含遂石灰岩夹扁豆状灰岩、灰岩、含炭质页岩等。溶洼、溶洞不甚发育且规模小。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溶蚀裂隙中。根据20万普查同类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该类含水岩组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3.4~5L/s·km2,富水性中等。

(3)基岩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由泥盆系丹林组(D1d)至罗富组(D2l)的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为含钙质泥页岩、泥灰岩夹少量泥灰岩、砂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表层风化裂隙厚度10~30m不等,下伏微风化基岩,岩石结构致密完整,相对隔水,局部构造裂隙发育,富含少量地下水,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含水层水位埋深1.5~9,大多为潜水,局部承压。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该区该含水层富水性中等,本次根据实际勘查,泉流量一般0.1~0.374 L/s,钻孔单位涌水量0.02~0.067 L/s.m,采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附录C判定该含水层为弱富水性。根据本次抽水实验计算的渗透系数为2.43×10-4~4.33×10-4 cm/s,另外采用矿区记录矿坑涌水量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15×10-6~4.67×10-5 cm/s。判定该含水层为微透水~中等透水含水层。含水层分布不均是其主要特点,在垂向上随着深度增加裂隙发育逐渐减弱,富水性和透水性

均有减弱趋势。 3.3.1.4 包气带渗透性

据勘查,矿区包气带岩性以坡残积层(Qel+dl)粉质粘土、含角砾粉质粘土为主,其中角砾粉质粘土遍布于山坡和坡脚一带,而粉质粘土仅在局部坡脚或缓坡地带分布,厚度为0.50~5.00m。另外河床、小溪两侧局部分布有冲洪积层(Qal+pl)砂质粘土、含砾石砂质粘土和砾砂等,一般厚度0.5~3m,分布面积较小。

从实验成果可以看出,矿区广泛分布的含角砾粉质粘土层透水性能中等,而局部分布的粉质粘土层为弱透水;冲洪积层普遍渗透性能较好,具中等~强透水性。

3.3.2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

3.3.2.1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五一矿大福楼矿区主要位于地下水系统的中部补给、径流区,车河河的的西侧和东侧局部,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22m,属构造侵蚀的中低山沟谷地貌,地表植被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区内地下水流向主要受地形和构造控制,地表沟谷发育,地下水具有渗透途径短、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各类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在局部地段接受基岩裂隙水和地表水侧向补给。地下水主要沿砂砾石层的空隙运移,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径流途径短,其主要的排泄方式为侧向渗流补给地表水,或垂直入渗补给下伏基岩裂隙水。

(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溶蚀裂隙中,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角的山体浅层,地下水多沿裂隙缓慢渗流,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控制,自山脊向山间谷地迳流。于沟谷及低洼处以小泉或渗流的形式向地表溪沟排泄,或与岩层接触带侧向补给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和下伏浅部构造裂隙含水层。

(3)基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局部地段接受上覆孔隙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地下水多沿裂隙缓慢渗流,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控制,自山脊向山间谷地迳流。由于地形切割,于沟谷及低洼处以小泉或渗流的形式向地表溪沟排泄,汇入车河河后排出区外。但是采矿

过程中抽排地下水,在人为影响下沿构造裂隙带向深部垂直径流,直接在巷道内渗出,形成巷道滴水、渗水现象,成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 3.3.2.2 矿区各含水层(带)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间水力联系

(1)含水层(带)间的水力联系

从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可知,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分布面积小,仅在局部接触带侧向补给基岩裂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在接受补给后,自然条件下随地势向低处径流,向附近沟谷排泄,在沟谷一带局部补给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最终汇到车河河。但是,在采矿活动抽排地下水影响下,人为的改变了含水层的天然流场,使得基岩裂隙水继续向深部径流,以滴水和渗流的形式向坑道内排泄。矿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层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分布面积小,局部与基岩裂隙含水层有一定水力联系。

(2)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矿区主要的地表水为车河河及其树枝状分布的支流。车河河流经矿区东面的边缘部位,河水在洪水期水位暴涨的情况下会补给到河岸两侧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中,其他时期多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根据勘查,车河河河床多数地段基岩裸露,局部断裂构造横跨河道,地表水与构造破碎带直接接触,但构造裂隙多胶结密实。总体而言,地表水和构造裂隙水水力联系微弱,但由于河床多基岩裸露,不排除局部裂隙较发育地段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可能,但根据矿山多年开采经验,未发现地表水明显通过构造裂隙直接进入坑道的现象,即使存在补给,补给量也非常微弱。

综上所述,矿区地表水在沿岸两侧局部存在一定水力联系,而与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微弱,对矿坑开采影响不大。 3.3.2.3 矿区地下水动态特征

矿区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地下水具有渗透途径短、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地下水动态属气象型,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大气降雨影响明显,地下水位、泉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较明显。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泉水流量增大,枯水期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小;随着深度增加,地下水径流途径增大,地下水动态变化趋于平缓,年比幅变小,水位峰值滞后于降雨峰值时间增大。根据本次钻孔水位及泉流量资料统计,基岩裂隙水水位动态变化受降雨影响明显,钻孔水位埋深1.5m~9.0m,年水位变幅0.5~1.5m。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井巷涌水量进行了长期观测,本次工作收集竖井和440坑口2010年~2013坑道月涌水量观测数据。

440坑口涌水量反应含水层浅部动态特征,竖井涌水量基本反应含水层深部

动态特征。从图表可以看出含水层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径流途径短,地下水动态变化受降雨影响明显,流量峰值滞后不到1个月,流量年变幅1.88倍,不稳定系数0.6。随着含水层深度增加含水层动态趋于平缓,流量峰值滞后3~4个月,流量年变幅1.64倍。地下水流量动态特征属稳定型 3.3.2.4 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

矿区区域地下水背景(SY02和SY05号)水化学类型以S04·HCO3-Ca型和HCO3·S04-Ca型,矿化度变化值329~475mg/L,PH值一般为7.71~8.44,总硬度总200~312mg/L,属低矿化度中性~弱碱微硬~硬水。矿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04·HCO3-Ca型和S04-Ca型,矿化度变化值686~2170mg/L,pH值一般为6.61~7.71,总硬度总434~1450mg/L。其中SO4—含量增大,矿化度和总硬度明显什高,属微咸水、中性硬水~极硬水。根据以上水化学特征初步判定,矿区地下水明显受到污染。

从分析结果看,地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水,为低矿化中性极软水,与1:20万南丹县水文地质普查时所取地热水化学类型一致。其中F-含量11.35~12.22mg/l,与20万普查报告提供的10.75~11 mg/l,相差不大,仍属于中低温氟矿水。 3.3.2.5 矿坑涌水特征

由于460坑口处于停产整顿中无法进入,垌坎工区各坑口均处于勘探阶段,因此本次勘查工作选择矿区主要的开采区和不同的开采中段进行巷道水文地质调查,主要为竖井+30中段、440坑口+289中段、+240、+140、+100,450坑口+320、+357、+410中段。(调查结果祥见附表3)

其中竖井+30中段为竖井工区的主要汇水和排水中段,上部中段的水下放到+30中段竖井井底水仓后排出地表。本次调查沿+30中段几条主要坑道勘查,坑道坑壁常见裂隙发育,裂隙面多为胶结密实,坑壁干燥,除了两个地热水出水点外,未见滴水、渗水现象。其中1号地热水出水点为矿探斜井揭露,通过水管引自老隆汇集,水温49.2℃,水量2.97L/s,目前为南丹温泉公园的主要热水水源,根据抽水记录,平均日开采量约200m³/d,最大达500 m³/d;2号地热水出水点位于一围砌的水仓内,为矿探斜井揭露,通过水管引至1号点老隆汇集,调查时实测流量2.09L/s,水温48.7℃。坑道其余涌水量为上部中段下方的水,多数为循环施工回用水,部分时期还有从地表河抽进来的施工用水。矿坑开采多年未见突水现象。

440坑口共分为5级,各级均设水仓,其中289中段水仓为该坑口的主要汇水水仓,主要汇集来自上部437坑道和下部各中段的水。本次调查沿各中段主要

巷道勘查,坑道坑壁常见裂隙发育,裂隙面多为胶结密实,坑壁干燥,在298中段有股来自上部437坑口的水流,调查时流量为15L/s左右,据访,调查时流量约为丰水期的三分之二。另外,在289中段和240中段在局部破碎带见滴水、渗水现象,滴水、渗水点多沿北东向或北东向与北西向交汇的裂隙面出露,水量微弱,均小于0.1L/s。240以下各中段少见渗水现象,仅局部见潮湿。在+100中段有和437坑道联通的斜井,437坑道的水部分流到+100中段水仓后向上逐级排出地表,调查是437流入的流量约为2.6L/s。矿坑开采多年未见突水现象。

450坑口分3级,最低标高为310,调查沿主干道进行,工发现2处渗流点和3处滴水点。滴水、渗水点多沿北东向或北东向与北西向交汇的裂隙面出露,水量微弱,滴水点均小于0.1L/s,渗流点稍大约为0.15 L/s和0. 2 L/s,310中段有一小股水回流至该中段水仓,流量约为2 L/s,为东面老采场的渗流水汇流而成。除以上滴水、渗水点外,矿坑开采多年未见突水现象。

经调查,矿区巷道主要沿局部破碎带有滴水和少量渗水现象,水量微弱,其他地段均干燥。且滴水、渗水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少。矿区多年开采未见突水现象。

3.3.3 尤鱼冲尾矿库水文地质特征

2014年1月,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对本项目的尤鱼冲尾矿库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勘察。本报告中水文地质资料引用《南丹县泰星五一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干堆场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3.3.3.1 地形地貌

尤鱼冲尾矿库所在区域属中低山构造侵蚀地貌,其地貌类型为中山,地势总体趋势为南高北低,拟建初期坝位于山谷中,东西高中间低,山坡坡度为40~70度,山顶高程为868m,谷底高程为434m。

3.3.3.2 场区地表水系及植被

距尾矿库东北面约250m为灰乐河(车河河),灰乐河是矿区最大的常年流水水系,由北至南纵贯矿区,其平均流量407L/s,洪水时>100000L/s,最小流量

6.9L/s。尾矿库地表溪沟欠发育,沟谷小溪主要靠大气降雨形成,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

尾矿库所在区属中低山丘陵区,其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资源以亚热带常见科、属为主。因受人为破坏,原生植被已不存在,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人 工林主要以马尾松、杉木等为主;在城镇、村庄、居民

点等“四旁”主要树种为乡土速生 阔叶林、松树等,主要树种有泡桐、苦楝、国槐、香椿、柏木、黄连木、榉木、竹类等; 五节芒、野枯草、黄茅草、蕨类、铁芒箕等是境内常见的草本和蕨类植被群落。评价区域内无需要特别保护的植物分布。

3.3.3.3 场区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及现场踏勘,尾矿库在钻探深度内地层由残坡积层(Qel+dl)及中泥盆统纳标组(D2n)的泥质灰岩组成。根据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可划分为四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含角砾粉质粘土层①(Qel+dl):

黄色,稍湿,呈可塑状,主要由粉粒及粘粒组成,粘性及滑腻性一般,手捻略有砂感,为残坡积形成;刀切面稍有光滑、较平整,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少量的角砾,其主要成分为泥质粉砂岩,中~强风化,棱角状,粒径为2~20mm不等,约占全重15%;土质较均匀。层厚度为4.00~7.30m。

(2)泥质灰岩层②(D2n):

灰黑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中风化,裂隙、节理发育,无溶蚀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硬,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岩芯呈短柱状,断面不新鲜,采取率60~65%。层厚度为1.85~2.16m。

(3)泥质灰岩层③(D2n):

灰黑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微风化,裂隙、节理稍发育,无溶蚀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岩芯呈长柱状,断面新鲜,采取率85~95%。

3.3.3.4 地质构造

尾矿库所在区域无区域性活动断裂通过,地层呈单斜构造,工程区及附近断层不发育,地质构造较简单,区域稳定性好。

3.3.3.5 场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

根据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含水岩组,相应的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粉质粘土的孔隙中,勘察期间上部土层未遇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量受降水影响明显,水量贫乏或不含水。

(2)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

含水岩组为中泥盆统纳标组(D2n)。岩性为泥质灰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浅部风化层中,钻孔涌水量0.12L/s, 富水性弱。水位埋深5.40~7.80m,高程441.30~511.50m。

3.3.3.6 场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大气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向谷底径流排泄,少量以垂直渗流方式下渗补给深部基岩裂隙水。

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干堆场位于地下水补给径流区,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属气象型动态。地下水流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大致以山脊为界,汇入谷地;库区地下水总体由西向东径流,排泄于灰乐河。

3.3.3.7 场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本次勘查期间属枯水期,终孔后统测稳定水位,钻孔水位观测延续至4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观测。

据上述水位观测结果表明,场区地下水平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幅为0.4~0.90m。本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属气象动态型,枯水期降雨稀少,径流量小,变化幅度小;平水期降雨增多,径流量增大,变化幅度也增大;丰水期降雨充沛,径流量大,变化频率快,变幅大。

3.3.3.8 尾矿库与矿区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场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节理裂隙中,其富水性属弱。由于下伏泥质灰层③为相对隔水层,干堆场场址地势高,矿区构造裂隙水及地热温泉为深层水,且矿区开采疏干多年亦未产生地下水分水岭的侵夺现象,因此,场区的碎屑岩裂隙水与其东北部矿区深层地下水无水力联系。

3.3.4 矿坑涌水影响分析

3.3.4.1 矿坑涌水量预测

(1)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根据矿区开采设计及开采现状调查,矿区主要为地下开采,开采坑道位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一下,采用多级平硐加多级盲斜井和竖井等联合开拓运输系统。根据矿区坑道调查可知,矿区坑道内地下水沿局部构造裂隙以渗水、滴水的形式流域坑道,由于矿区构造裂隙多充填密实,地下水主要沿局部裂隙缓慢渗流,水量微弱。矿区矿床主要充水水源为基岩裂隙水,属于裂隙充水矿山。

另外,由于矿山开采历史较久,原有坑道部分垮塌及封闭,本次调查未能进

入,但经走访调查,矿山经多年开采和停采,矿山遗留采空区多且无法查明。矿坑开采窿道四通八达,且窿道有上下交叉覆盖的情况。虽然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取适当的放水措施,但局部坑道仍有积水,人为揭穿后会成为矿床的充水水源,处理不当会危及到矿区生产安全。

(2)矿坑涌水量预测

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为了能对矿坑涌水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详查矿坑涌水量同时采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计算。矿区主要有竖井、460坑口、450坑口和灰乐工区440坑口等4个开拓运输系统。各系统相对独立,本次矿坑涌水量预测主要针对这以上四个坑口进行计算。

1、大井法预测矿坑涌水量

根据本矿山的开采设计,本矿区的矿体为地下开采方式。结合矿体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本矿区矿坑充水水源主要为构造岩裂隙水,为了简化计算,把复杂的坑道系统换成一个假想的、与坑道系统面积相等的一个大井,本矿区将竖井、460坑口;450坑口;和灰乐工区440坑口开拓运输系统各自换成四个独立的大井。

根据采用的大井模型和边界条件,本次计算公式采用潜水完整井裘布依公式:

(1)

式中:Q——矿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水头高度,m;

S——水位降深,m;

R0——引用影响半径,m;

r0——设计矿坑系统引用半径,m;

①、渗透系数(K)。通过矿区记录的竖井、460坑口、450坑口、440坑口的涌水量,利用公式(1)计算各系统含水层渗透系数;

②、水头高度(H)。根据钻孔揭露水位平均标高,结合矿区地形确定; ③、水位降深(S)。取水位降至设计矿坑底板的深度;

④、设计矿坑系统引用半径(r0)。根据各开采系统设计开采矿床面积F,采用下列公式计算:r0F 

R02SHKr0⑤、引用影响半径(R0)。根据水位降深计算影响半径,与相应的矿坑引用半径相加即为各中段的引用影响半径。计算公式:

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3.3-1。

表 3.3-1 矿坑涌水量计算结果一览表

2、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

根据目前矿区地下开采水平高程、开采坑道系统面积、坑道涌水量、设计最终开采水平高程、矿床面积。选用单位涌水量比拟法,层流公式预测其终采时的矿坑涌水量。

Qq0FS (2)

q0Q0 (3) F0S0

式中:Q-矿坑涌水量(m3/d)

q0-单位涌水量

Q0-实测矿坑涌水量(m2/d)

F0-目前开采坑道系统面积(㎡)

F-设计开采坑道系统面积(㎡)

S0-目前地下水降深(m)

S-设计地下水降深(m)

本次根据矿区提供竖井、460坑口、450坑口和440坑口的涌水量和目前矿坑系统面积分别计算竖井和灰乐工区的单位涌水量。各开采系统的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见表 3.3-2。

表 3.3-2 矿坑涌水量计算参数表

3.3.4.2 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结果评述

大井法作为地下水动力学方法,是将复杂的含水层高度概化后的理想模型,计算时把分布不均匀、各向异性的基岩裂隙型含水层视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含水层处理,给计算结果带来较大误差;相比于大井法这种高度概化的理论模型而言,采用矿区多年开采记录的矿坑涌水量及对各坑道各种水量来源的详细调查和分析,运用比拟法来预测矿坑涌水量,结果更加可靠。尽管如此,其结果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主要因为矿坑涌水量与开采面积不完全遵循线性的比例关系,计算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理性模型,给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预测涌水量仍与实际涌水量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业主依据矿山开采实际涌水量进行排水方案调整。

3.3.4.3 矿坑排水影响范围预测

根据矿山开采设计,竖井最低开采中段为+30m,已达设计开采最低标高,460坑口设计最低开采标高为+60m,目前开拓系统治开拓到+260m,450坑口设计最低开采标高为+350m,目前已达设计开采最低标高,440坑口最低开拓标高为+100m,已达设计开采最低标高。矿坑充水水源主要是基岩的构造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沿构造裂隙面缓慢渗流,以滴水、渗水的形式出露于坑道。矿区开采历史悠久,矿坑抽排地下水会使局部基岩裂隙型含水层的水位下降,在含水层浅部局裂隙带附近会形成一个较小的影响范围。由于基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分布具不均匀性,且其渗透性较差普遍较差,整体影响较小。本次钻探揭露基岩裂隙型含水层的水位主要受地形影响,无明显的异常现象。矿山开采多年,也未发现因矿坑开采引起周围溪沟和泉水断流、疏干等现象。因此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仅限于局部小范围地段,整体影响范围较小。

根据前述矿坑涌水量预测可知,矿区继续开采,新增的矿坑涌水量较小,预测矿区今后开采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任然限于局部构造裂隙带附近,影响范围较小。居民饮用水源主要为山谷溪水,饮用水源为基岩裂隙含水层自然排泄的山泉水,且远离矿坑排水的影响范围。因此,预测矿山继续开采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范围较小,不会对周围重要水点和居民生活饮用水源造成影响。

3.3.5 尤鱼冲尾矿库地下水影响

尤鱼冲尾矿库做防渗处理,在正常工况下,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当出现非正常工况时,尾矿库废水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分为两个过程,第一过程为废水在包气带中运移,第二个过程为废水在地下水中迁移。

3.3.5.1 废水在包气带中运移

若尾矿库水深为H,纵坐标轴z 的零点取在尾矿库地表,则地表的总水头为H,在任一时间t 时,若入渗废水的前锋到达的深度为z,此处负压水头为-hc,位置水头为-z,则总水头为-(hr+z),根据达西定律,在任一时间t 时的入渗速度为:

式中:k 取饱和时的渗透系数ks;

当t 大时,如z>>hc+H,可忽略上式中的hc+H,上式可写成v=ks。

根据下式可以计算尾矿库废水在包气带运移时间

式中,t——运移时间(d);

L——包气带的厚度(m);尾矿库包气带厚度为5.40m;

V——垂向渗透速度(m/d),1.16×10-3cm/s(1.00224m/d)

根据以上公示计算,尾矿库废水在泄露的情况下,经过4.9d即可进入地下水中。

3.3.5.2 废水在潜水中运移

尾矿干堆场场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统纳标组(D2n)中风化泥质灰岩层②基岩裂隙中,渗透系数8.9×10-4cm/s,为中等透水层,深部微风化泥质灰岩层③岩体相对隔水,含水微弱,为弱透水层。

(1)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一段为定浓度边界公式。

式中:

x—距注入点的距离;m;

t—时间,d;

C—t时刻x处的示踪剂浓度,mg/L;

C0—注入的示踪剂浓度,mg/L;

u—水流速度,m/d;

DL—纵向弥散系数,m2/d;

erfc()—余误差函数(可查《水文地质手册》获得)。

(2)预测因子

根据本项目尤鱼冲尾矿库渗滤液的监测结果,预测因子选择监测浓度较高和当地比较敏感的Zn、As、Cd。

(3)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当尾矿库发生泄露后,Zn、As和Cd在100天时沿地下水流方向影响距离为300m,500天时,影响距离为900m,1000天时影响距离为1600m。由于渗滤液的排放浓度即低于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因此没有形成超标区域。

根据对矿井涌水的影响和尤鱼冲尾矿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预测,矿上继续开采对地下水的水量影响较小,由于尤鱼冲尾矿干堆场采用的是干法堆存,渗滤液量较少,且经过监测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很小,因此在做好防渗和运行管理的基础上,不会对导致地下水超标。

根据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来看,矿区内的监测点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主要分布于采矿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从污染因子来看,地下水主要污染因子与矿区生产废水的特征因子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均表现为铅、镉、锌、砷、浑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因子的超标。尤其是大福楼尾矿库下游一带,由于尾矿库出现安全问题,尾矿渗滤液没有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入渗对其下游的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本项目目前对矿区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大,需要考虑进行治理。

3.4 声环境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采掘设备、风机、球磨机和破碎机等设备,目前无噪声防治措施。

后评价期间,由谱尼测试对本项目北回风井、竖井西边界、501斜井南边界、450坑口北边界、选矿厂南边界、尤鱼冲干堆库北边界的厂界噪声进行了具体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法见表和图,本项目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Ⅱ类区标准。

本项目厂界噪声未出现超标,且本项目坑口和选矿厂附近的没有居民,因此本项目的运行对环境噪声影响较小。

3.5 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固体废物目前主要来源于开采废石、选矿厂尾矿、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垃圾。

3.5.1 开采废石处理措施

本项目采矿废石堆放在废石临时堆场,其中501坑口和450坑口工业场地旁设废石临时堆场,洞坎工区探矿的尤鱼冲坑口旁冲沟内设尤鱼冲废石堆场,460回风井旁废石堆场已停用但未封场,440坑口工业场地旁设废石临时堆场,440坑口西北240m处山沟内设废石临时堆场。

后评价期间,谱尼测试对于本项目产生的废石浸出液进行了检测,从表中可知,本项目废石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现有的废石堆场没有建设挡堵墙,无雨水导流渠和渗滤液收集池。

3.5.2 尾矿库

本项目选矿厂配套有三座尾矿库,其中一座位于选矿厂北侧,目前已闭库封场;一座位于选矿厂西侧的大福楼尾矿库,与选矿厂相邻,正在抢险搬迁;一座位于450坑口西南200m的尤鱼冲山沟内。

目前,本项目尾矿产生量为1242.15t/d(856.65m3)。五一矿在《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期间,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对2012年12月20日至28日期间产生的尾矿进行浸出毒性鉴别实验,尾矿不属于具有腐蚀性和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浸出液中各项指标均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选场西侧的大福楼尾矿库为自治区管理的危险库,正在进行搬迁,尾矿库内的尾矿由于仍有大量的金属可回收利用,因此由其它选矿厂综合回收利用,目前正在搬迁中。

选场北侧尾矿库干堆场面积为2.65万m3,有效容积为31.8万m3,已经闭库封场,并进行覆土和复垦。

尤鱼冲尾矿库为干堆场,设计库容为177.2203万m3,服务年限5.52年,目前尤鱼冲尾矿库已堆放干尾矿约4.13万m3,最高堆放平台标高约为510m。

尤鱼冲尾矿干堆场堆放的废物为Ⅰ类固废,根据《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规定,尤鱼冲尾矿干堆场的选址

符合GB18599-2011及其修改单的规定。。

3.5.3 污水处理站污泥

五一矿在《南丹县五一矿大福楼工区废水治理尾矿干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期间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对现有选矿厂产生的污泥进行浸出毒性鉴别实验。

本项目污泥产生量约为58.3t/d,运至尾矿库堆存。

3.6 水土保持措施影响后评价

本项目与2011年编制了《广西南丹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该方案已经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的审查,获得《关于广西南丹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函》(桂水水保函【2011】152号)。

本项目所在地南丹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

3.6.1 水土流失现状

本矿山地处桂西北区,属中山丘陵地貌,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项目各分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如下:

(1)工业场地

根据现场调查,工业场地遭受汇流影响很小,场地地面大部分已硬化处理,边坡植马尼拉草皮和夹竹桃防护,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但由于在矿石运输过程中,地面散落粉尘,受雨水冲刷而被带走,从而发生轻度水土流失,运输过程中有尾砂工棚遮挡一部分防雨水冲刷,经圈定水土流失面积为0.23h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600t/(km2·a)左右。

(2)通风斜井

根据现场调查,1#、2#、3#通风斜井洞口已经全部硬化,现有防雨、排水设施使用多年能够保证其不受雨水冲蚀、灌入,未来开采活动对其不造成扰动或扰动轻微,受扰动区域地面已硬化不会发生水土流失。

在建2#通风斜井场地地类为林地,填方边坡坡度约为45度,为微度~轻度水土流失,面积0.69 h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500t/(km2·a)左右。

(3)尾矿库

1#尾矿库下游已修建有1座沉淀池,废水经两次沉淀后供生产使用或排放。尾矿库面积2.01 hm2,地形为缓坡地,边坡现状为裸露地面,现无明显防护。


相关文章

  • 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 简本)
  • 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导则(企业版 简本)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二○一二年十月 目 录 1 范围 ................................................................... ...查看


  •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发展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零一五年七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仲恺高新区政策区面积为8.8km2,2003年 ...查看


  • 广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目 录 1 概述 ............................................................................................................... ...查看


  • 20万吨硝酸铵生产线项目
  • 河北兴安配套20万吨硝酸铵生产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建设单位: 河北兴安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 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 国环评证乙字第1212号 编制时间: 二○一三年十二月 河北兴安配套20万吨 ...查看


  • 环评报告书-湖南桃江经济开发区调扩区
  • 湖南桃江经济开发区调扩区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湖南省桃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1月 目 录 1 开发区规划概况 ............................................. ...查看


  • 16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 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暂行) 1991年2月21日,国家环保局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环境监测网络的运行机制,加强监测数据资料管理,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及时的提出各种环境监测报告,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服务.根据<全国环境监测 ...查看


  • 国内外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简析
  • 国内外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简析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朱林, 吴菲, 李健 朱林,吴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1), 李健(南京信息 ...查看


  • 项目报批报建程序及需提供资料
  • 项目报批报建程序图 督费用.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等) 注:1. 特殊项目办理手续涉及政府职能部门可能相对较多.2. 各分公司可根据政府部门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1 项目报批各阶段需准备资料 前期资料 1.节能评估报告: 2.初步工程地质勘 ...查看


  • 庄子与老子关系的新审视
  • 作者:廖群 理论学刊 2006年01期 在涉及庄子与老子关系时,"庄子"一词应析为"庄子"和"<庄子>"两个概念,因为<庄子>还有内.外杂篇之分,乃庄子及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