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复习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编稿:薛海龙 审稿:徐晓阳 责编: 康红梅

本周内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本周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运用

本周难点:

正确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论证

学习建议:

一、知识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研究完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及形状大小关系后,再研究等腰三角形,符合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教科书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了“轴对称”这一章,就是要用轴对称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利于我们从对称的观点来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所以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解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时,既要关注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应不拘于全等三角形,要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这部分的重点,它们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根据,在学习性质和判定时,应加强理解和掌握,做到灵活应用。

二、知识学习目标: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能灵活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三、典型题例分析

1、已知:如图,ABC中,AB=AC,AD=BD=BC

求ABC各内角度数

解析:分析图形的结构特征,容易发现图中有三个等腰三角形,可以利用等边对等角,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利用方程的思想加以解决。 解:∵在ABC中,AD=BD=BC,

∴∠A=∠ABD,∠C=∠BDC,

∵ ∠BDC=∠A+∠ABD=2∠A

答:

2、已知:如图,AB=AC,AD=AE,B、D、E、C四点共线,求证:BD=CE ABC各内角为36 。 ABC中, ABC中,AB=AC (等边对等角)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析:

1)可以利用等边对等角,找到角之间的关系,证明

ACD全等;从而可证BD=CE; ABD与ACE全等或ABE

2)可以过点A作BC边上的垂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加以解决。体会两类解法的优劣。

证明:过A点作AF

在ABC中, AB=AC,AF 于F点 BF=CF(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与底边中线重合) ADE中,

AD=AE,AFDE DF=EF(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与底边中线重合) BF-DF=CF-EF BD=CE

3、已知:如图,AD是ΔBAC的角平分线,AC=AB+BD,

求证:∠B=2∠C

解析:角平分线是构造轴对称变换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几何特征,条件中出现线段和差时,可考虑的辅助线为:

1、将长线段截短;2、将短线段延长,这两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构造辅助线。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结DE

在AD平分 (角平分线定义) ABD和AED中,

≌ (SAS)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D=E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C=AB+BD,AC=AE+EC 又AB=AE DE=EC

(等边对等角)

EDC中,

(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小结:“长截短,或短延长”的辅助线作法十分常见,目的是为了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从而进行角或线段的转化。

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700,AD为BC边上的高,DE=DA且DE//BA,

求∠CAE的度数。

解析:此题是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性质的综合应用。灵活利用性质进行角的计算和转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解:在

在ADE中,

DE//AB ABC中, AB=AC,ADBC (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与顶角角平分线重合)

答:

为60。

5、已知:如图,ABC中,BD、CD是角平分线,EF过D点,且EF//BC,AB=12,

AEF的周长。 AC=10,求

解析:由角平分线,平行线出发,可推出等腰三角形。这是一个基本图形。从而可推出线段ED、FD,分别与BE、CF相等,进而把EF转化为BE+CF,从而可把

转化为AB与AC的和。

解:∵在

ABC中,BD平分∠ABC, AEF的周长∴∠EBD=∠CBD, 又∵EF//BC, ∴ ED=EB 同理可证FD=FC ∴ΔAEF的周长=AE+AF+EF =AE+AF+ED+FD =AE+AF+EB+FC =AB+AC ∵ AB=12,AC=10, ∴ΔAEF的周长=22.

6、已知:如图,在

交AD于F。

求证:AE=AF ABC中,BAC=90,ADBC于D,BE是角平分线,

解析:这道题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从点E或点F向角两边做垂线,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线的性质推出∠AFE=∠AEF,从而得出AE=AF。也可由三角形的外角进行转化,从而推出∠AFE=∠AEF,得出AE=AF。

证明:在Rt

ABE中,

AD

BC

BE是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定义)

(对顶角相等) AE=AF(等角对等边)

7、已知:如图,在

求证:DE=DF ABC,AB=AC,BE=CF

解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两种思路:一是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就需要利用旋转变换的思想构造辅助线;二是把这两条线段转化到一个三角形里面,证明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可延长CB至M,使BM=CD,连结EM,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把FD转化到EM,只需证明三角形EMD为等腰三角形即可。

证明:过E点作EM//AF交BC于M

EM//AF

1=F

,2=3,4=5 ABC中, AB=AC B=4 5=B EB=EM EB=FC EM=FC

EMD和FCD中,

≌ (AAS) DE=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8、已知:如图,

的度数。 中,AB=AC,,AD=CE, 求

解析:这道题综合考察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借助全等三角形使问题加以解决。 解:在 ∴中,AB=AC, 为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中 ∴AC=BC, 在和

≌ (SAS)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9、已知:如图,B、C、E三点共线,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结AE、BD分别较CD、AC于N、M,连结MN。求证:AE=BD,MN//BE

解析:本题应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出发,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AE=BD;为证明MN//BE,可先证明三角形MNC为等边三角形,再利用角去转化证明。

证明:,都是等边三角形

和中 ∴BC=AC,CE=CD,

∴ 在

≌(已证) (SAS)

∴B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和中

(已证) ≌(ASA)

∴MC=N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已知:如图在△ABC中,∠B=2∠C,AD⊥BC,求证:AB=CD—BD.

解析1:要证明AB=CD—BD,把CD—BD转化

为一条线段,在DC上取一点E,使BD=DE,只要再证出EC=AB即可.

证明:在DC上取一点E,使BD=DE

在△ABD和△AED中,AD⊥BC,BD=DE,AD=AD.

∴△ABD≌△AED.∴AB=AE,∠B=∠AED.

又∵∠B=2∠C=∠AED=∠C+∠EAC.∴∠C=∠EAC.∴AE=EC.

∴AB=AE=EC=CD—DE=CD—BD.

解析2:证明AB=CD—BD,即只要证明出AB+BD=CD即可.延长DB到点E,使BE=AB,只要证出DE=DC即可.

证明:延长DB到点E,使BE=AB

∴∠E=∠EAB.

∵∠B=∠E+∠EAB=2∠E,∠B=2∠C,

∴∠E=∠C.

在△AED和△ADC中,AD⊥BC,∠E=∠C,AD=AD.

∴△AED≌△ADC.∴ED=DC.

∴AB=BE=DE—BD=CD—BD.

评注:上述两种解法事实上也是用的取长补短方法,为达到目的,利用轴对称构造的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编稿:薛海龙 审稿:徐晓阳 责编: 康红梅

本周内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本周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运用

本周难点:

正确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论证

学习建议:

一、知识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研究完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及形状大小关系后,再研究等腰三角形,符合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教科书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了“轴对称”这一章,就是要用轴对称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利于我们从对称的观点来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所以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解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时,既要关注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应不拘于全等三角形,要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这部分的重点,它们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根据,在学习性质和判定时,应加强理解和掌握,做到灵活应用。

二、知识学习目标: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能灵活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三、典型题例分析

1、已知:如图,ABC中,AB=AC,AD=BD=BC

求ABC各内角度数

解析:分析图形的结构特征,容易发现图中有三个等腰三角形,可以利用等边对等角,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利用方程的思想加以解决。 解:∵在ABC中,AD=BD=BC,

∴∠A=∠ABD,∠C=∠BDC,

∵ ∠BDC=∠A+∠ABD=2∠A

答:

2、已知:如图,AB=AC,AD=AE,B、D、E、C四点共线,求证:BD=CE ABC各内角为36 。 ABC中, ABC中,AB=AC (等边对等角)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析:

1)可以利用等边对等角,找到角之间的关系,证明

ACD全等;从而可证BD=CE; ABD与ACE全等或ABE

2)可以过点A作BC边上的垂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加以解决。体会两类解法的优劣。

证明:过A点作AF

在ABC中, AB=AC,AF 于F点 BF=CF(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与底边中线重合) ADE中,

AD=AE,AFDE DF=EF(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与底边中线重合) BF-DF=CF-EF BD=CE

3、已知:如图,AD是ΔBAC的角平分线,AC=AB+BD,

求证:∠B=2∠C

解析:角平分线是构造轴对称变换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几何特征,条件中出现线段和差时,可考虑的辅助线为:

1、将长线段截短;2、将短线段延长,这两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构造辅助线。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结DE

在AD平分 (角平分线定义) ABD和AED中,

≌ (SAS)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D=E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C=AB+BD,AC=AE+EC 又AB=AE DE=EC

(等边对等角)

EDC中,

(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小结:“长截短,或短延长”的辅助线作法十分常见,目的是为了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从而进行角或线段的转化。

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700,AD为BC边上的高,DE=DA且DE//BA,

求∠CAE的度数。

解析:此题是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性质的综合应用。灵活利用性质进行角的计算和转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解:在

在ADE中,

DE//AB ABC中, AB=AC,ADBC (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与顶角角平分线重合)

答:

为60。

5、已知:如图,ABC中,BD、CD是角平分线,EF过D点,且EF//BC,AB=12,

AEF的周长。 AC=10,求

解析:由角平分线,平行线出发,可推出等腰三角形。这是一个基本图形。从而可推出线段ED、FD,分别与BE、CF相等,进而把EF转化为BE+CF,从而可把

转化为AB与AC的和。

解:∵在

ABC中,BD平分∠ABC, AEF的周长∴∠EBD=∠CBD, 又∵EF//BC, ∴ ED=EB 同理可证FD=FC ∴ΔAEF的周长=AE+AF+EF =AE+AF+ED+FD =AE+AF+EB+FC =AB+AC ∵ AB=12,AC=10, ∴ΔAEF的周长=22.

6、已知:如图,在

交AD于F。

求证:AE=AF ABC中,BAC=90,ADBC于D,BE是角平分线,

解析:这道题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从点E或点F向角两边做垂线,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线的性质推出∠AFE=∠AEF,从而得出AE=AF。也可由三角形的外角进行转化,从而推出∠AFE=∠AEF,得出AE=AF。

证明:在Rt

ABE中,

AD

BC

BE是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定义)

(对顶角相等) AE=AF(等角对等边)

7、已知:如图,在

求证:DE=DF ABC,AB=AC,BE=CF

解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两种思路:一是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就需要利用旋转变换的思想构造辅助线;二是把这两条线段转化到一个三角形里面,证明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可延长CB至M,使BM=CD,连结EM,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把FD转化到EM,只需证明三角形EMD为等腰三角形即可。

证明:过E点作EM//AF交BC于M

EM//AF

1=F

,2=3,4=5 ABC中, AB=AC B=4 5=B EB=EM EB=FC EM=FC

EMD和FCD中,

≌ (AAS) DE=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8、已知:如图,

的度数。 中,AB=AC,,AD=CE, 求

解析:这道题综合考察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借助全等三角形使问题加以解决。 解:在 ∴中,AB=AC, 为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中 ∴AC=BC, 在和

≌ (SAS)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9、已知:如图,B、C、E三点共线,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结AE、BD分别较CD、AC于N、M,连结MN。求证:AE=BD,MN//BE

解析:本题应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出发,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AE=BD;为证明MN//BE,可先证明三角形MNC为等边三角形,再利用角去转化证明。

证明:,都是等边三角形

和中 ∴BC=AC,CE=CD,

∴ 在

≌(已证) (SAS)

∴B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和中

(已证) ≌(ASA)

∴MC=N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已知:如图在△ABC中,∠B=2∠C,AD⊥BC,求证:AB=CD—BD.

解析1:要证明AB=CD—BD,把CD—BD转化

为一条线段,在DC上取一点E,使BD=DE,只要再证出EC=AB即可.

证明:在DC上取一点E,使BD=DE

在△ABD和△AED中,AD⊥BC,BD=DE,AD=AD.

∴△ABD≌△AED.∴AB=AE,∠B=∠AED.

又∵∠B=2∠C=∠AED=∠C+∠EAC.∴∠C=∠EAC.∴AE=EC.

∴AB=AE=EC=CD—DE=CD—BD.

解析2:证明AB=CD—BD,即只要证明出AB+BD=CD即可.延长DB到点E,使BE=AB,只要证出DE=DC即可.

证明:延长DB到点E,使BE=AB

∴∠E=∠EAB.

∵∠B=∠E+∠EAB=2∠E,∠B=2∠C,

∴∠E=∠C.

在△AED和△ADC中,AD⊥BC,∠E=∠C,AD=AD.

∴△AED≌△ADC.∴ED=DC.

∴AB=BE=DE—BD=CD—BD.

评注:上述两种解法事实上也是用的取长补短方法,为达到目的,利用轴对称构造的全等三角形.


相关文章

  • 等腰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1
  • 等腰三角形复习课 考点: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3.理解 等边三角形的概念.4.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知识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 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查看


  • 等腰三角形复习课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复习 备课人:韩娇娇 审核人:余国霞 张金锋 陈军营 备课时间:10.22上课时间: 一.巩固知识点 1.等腰三角形: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 叫 ,另一 ...查看


  •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课题:13.3.2等边三角形(一)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3节内容, 是延续了从一般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再到等边三角形的学习,学习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 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和等腰三角 ...查看


  • 等腰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 等腰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等腰三 ...查看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几何知识点及类型题复习
  • 三角形全章复习 知识点一: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_________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_____ ...查看


  •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 <12.3.2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 (1)经过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 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查看


  • [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 <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本课的教学,旨在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也就是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得益彰.本课的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辅助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教学活动,并较好地调控学生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轴对称教案
  • §12.1 轴对称 §12.1.1 轴对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 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 ...查看


  • 初一至初三数学知识点复习
  • 初一至初三数学知识点复习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