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江苏天地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项目部

2009-10

目 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1 2010年一建项目管理辅导: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 .................................................8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 ................................................................................................. 10 危险源辨识与公示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 . ................................................................................... 12 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 ................................................................................................. 13 钢结构施工焊工危险因素的安全防护 . .......................................................................................... 19

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HBQY-CX-12)

1 目的

持续对全管理处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2 安全办公室是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 各科室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2 危险源的辩识

4.2.1 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

4.2.1.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4.2.1.2 管理处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4.2.1.3 管理处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管理处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4.2.1.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4.2.1.5 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

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 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4.2.2 识别的方法

1) 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2) 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3) 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 4) 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

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 4.3 风险评价

4.3.1 矩阵法

4.3.2 LEC定量评价法

D=LEC 式中:D -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

、E 、C 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 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

L 值为3或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 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

4.4.1各科室(单位)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 4.4.2 各科室(单位)根据“矩阵法”和“LEC 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 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4.3各科室和单位将《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上交管理处安全办公室。安全办公室对各科室和单位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管理处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5 风险控制的策划

4.5.1 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

4.5.2 重大安全风险控制

4.5.2.1 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5.2.2 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4.5.2.3 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4.5.2.4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4.5.2.5 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5.2.6 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4.5.3 一般风险控制

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 4.6 危险源的更新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 2) 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 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

4) 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5) 采用新的物质; 6) 发现新的危险源时。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报安全办公室备案。 5 记录

5.1 《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CX-13-B01) 5.2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CX-13-B02)

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

部门/单位:

参加评价人签字/日期: 审核/日期:

6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部门/单位:

编制: 审核: 日期:

7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GB/T 28001-2001标准4.3.1各款提出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要求,这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正确理解和贯彻4.3.1条款对预防和降低风险、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在现场审核时,经常发现认证组织在4.3.1条款要素的实施上存在着种种误区,结果造成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风险控制措施不明确等问题。

危险源辨识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危险源辨识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危险源辨识靠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或是找一份同类组织的危险源清单,将其进行修补后作为本组织的危险源清单。结果出现的问题是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能真实反映本组织的危险源特色。如有一家洗煤企业现场查看生产线上配置有放射源和警示标识,而在企业危险源清单上却未列入;有一家建筑企业明明没有锅炉,可提供的危险源清单中却将锅炉爆炸列入清单等。

对此类问题,应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一是危险源辨识要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产一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查隐患、找问题,不仅可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更加深入,同时还可使广大员工通过辨识受到培训和教育,为下一步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危险源辨识前要严格按标准4.3.1条款的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程序作为指导依据。

三是危险源辨识要围绕本组织的产品作业活动逐道工序进行辨识,以防遗漏。同时,不仅要识别正常情况,还要识别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利的环境因素等。

四是危险源辨识要克服“重安全、轻健康”的倾向,注意识别噪声、粉尘、烟气、辐射等给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危险因素。

五是除辨识本组织的危险源外,还要辨识在本组织控制区域内劳务供方、相关方和访问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

六是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本组织实际采取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工作任务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辨识、验证。避免单一方法所造成的偏差。

风险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风险评价方面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评价方法的掌握存在偏差,导致对辨识的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偏高或偏低;二是评价时没有考虑本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现状,导致评价出的危险源风险等级与组织实际相差甚远。如某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清单中对辨识出的“上

班不戴工作帽、不穿工作服”的风险等级评价为可忽略风险,而该厂安全操作规程上明文规定员工上班必须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尤其对女工还严格规定必须戴发罩。又如某电力企业连续保持千日安全无事故,多年被行业主管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但该企业提供的危险源清单中却有近一半危险源风险等级被评价为重大风险,其中还有5项被评为不可容许风险。单从危险源清单来看几乎到了停产整顿的地步了。

对此类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在采用风险评价方法时要充分认识每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尤其是LEC 定量计算法中给出的分数值带有很大的定性成分,不可机械套用。

二是在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价时,要始终结合本组织的法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安全设施配置情况、员工安全意识水平和过去是否发生过事故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频繁程度和后果,从而客观地确定风险等级。

三是对评价出的危险源风险等级,由组织归口部门负责聘请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各方面专业人员、有经验的老工人共同进行二次评价、统一审定,以防偏差。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方面的误区主要有:就事论事、不够全面,措施笼统、操作性差,只顾眼前、不顾潜在异常等。如某建筑企业对辨识出的高处落物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为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的控制措施为系好安全带、违章作业控制措施为不违章作业等(其实,高处落物的控制措施首先是禁止乱抛撒建筑垃圾,其次才是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的控制措施也不仅仅是系好安全带);又如某电建企业对辨识出的所有危险源不论是火灾、触电还是高处作业控制措施均为“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而未注明执行哪一条、以及执行什么安全管理制度等。

对此类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

一是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应首先着眼于本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完善与健全。策划时要针对辨识出的每一条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先查看本组织是否有制度、有规程,若没有就应制定制度或规程。若原来有制度、有规程,要进一步查看制度、规程是否完善、能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能否起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作用,若不能就要修改制度或规程。通过职业健康安全制度、规程的逐条完善与健全,使大量危险源风险得以预防和控制,并为实施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对辨识、评价出的重大及以上危险源风险进行控制措施策划时,要针对风险的具体情况和法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职责和权限,投入必要的资源,制定具体的措施方法和进度安排,以确保通过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的按期完成,达到预防和控制重大及以上危险源风险的发生。

三是对辨识、评价出的潜在突发性危险源风险如火灾、汛情、化学危险品泄漏、意外伤害等,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响应能力。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相关规定,参照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相关规定,参照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一)重大危险源的分类施工所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素属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采取整改措施,加以治理。

(二)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1.与人有关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的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

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 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员伤亡等事故。

(2) 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 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事故。

(3) 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时,由于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事故。

(4) 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事故。

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 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事故。

(2) 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被破坏、人员伤亡,还会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事故。

(3) 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发生翻船等人亡、群死群伤的事故。

(三) 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事故;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发生火烧连营的事故。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发生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事故。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

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一)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使作业人员懂安全、会安全。

危险源辨识与公示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写为现行的生产方针。这八个字是防止事故发生面制定的有效管理措施。危险源辨识与公示则是其中的关键。

一、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本条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告知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施工企业所承建工程的施工活动现场,包括作业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及周围地段都是重大危险源区。施工企业要分别针对在建工程特点、季节变换、重大节假日的不同施工时期、基础、结构、装修等不同施工阶段和部位,并对重大危险源——洞口、临边作业、高处作业、悬空作业、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模板工程、脚手架、施工机械机具、临时用电、起重机吊装及环境因素等,进行辨识和制定防护措施,并要施工过程上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进行评价检查,验证管理和措施的效果,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修正完善。使物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中的不安全状况和条件及时加以控制,来实现避免危险发生的目标。

二、危险源的根源和程度

针对现场语文课出的危险源,分别评价根源状态和等级,并进行归类。一般危险源的根源可分为三大类:

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施工机械和机具材料的储存堆放。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行为,也包括技术措施和方案监管不到位。

3.环境因素包括:季节变化、噪声粉尘、夜间作业等。

重大危险源按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可划分为: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

三、危险源公示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应成立危险源辨识组织,由企业主管负责人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设备负责人、工会等为组织成员,对每个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危险源辨识,并登记建档。按上述3种根源、3种程度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在现场公示,如在工地进场明显位置,设立公示牌,按建筑业五大伤害,形象表现工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易发生事故部位及防护措施。让全体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对现场存在的危险、隐患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清楚自己在哪个部位,哪个时段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业中应注意什么,从而提升全员的安全生产控制。让危险源公示,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在现场的直观表现。

施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坚持按期检查、有效监控,制定一把手挂帅督办制度,立等整改,并做好检查记录,设立重大危险源台帐,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预防为主,方案先行,公示引路,检查改进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关键措施。

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 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 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

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b) 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质;如: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c )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d )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e) 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f) 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冒顶片帮。

(12)透水:指矿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19)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3危险源辨识准备。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经理、技术经理、安全特派员、施工队长、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绞车司机、管库员、调度员、现场施工人员;

(3)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4)对参加辨识的员工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

(5)资料准备齐全;

(6)首先确定业务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 4危险源辨识方法

(1)调查法:辨识小组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2)安全检查表辨识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3)经验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

(4)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调查表》内。

5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

(1)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2)危险险源一般出现在:冒顶、突水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掘进爆破、基础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3)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组织活动的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3钟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五、风险评价办法

1、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2、专家打分评价法

(1)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在评价时要考虑:A 伤害程度;B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 法律法规符合性;D 影响程度;E 资源消耗等因素。其分值大小见《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专家打分法)评价表》内。

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评价项目伤害可能的程度应得分值

A 伤害程度严重5

一般3

轻微1

B 发生的可能性大5

中3

小1

C 法律法规符合性超标5

接近标准3

达标1

D 影响范围周围社区5

场界内3

操作者本人1

E 资源消耗大3

中2

小1

3、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 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 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 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 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 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 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钢结构施工焊工危险因素的安全防护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调整,以奥运会场馆为代表的钢结构建筑不断涌现,标志着我国建筑钢结构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建筑市场的新变化给钢结构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钢结构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体现建筑艺术风格,钢结构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构件形状多变、节点复杂的特点。焊接是实现这种构造连接的主要方法。但是焊接的专业性很强,对焊接工艺、焊接环境、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现场节点焊接具有操作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同时随着新品种钢材的推广和应用,无参考经验的焊接新问题不断出现,钢结构焊接的难度也在相应提高。因此焊接仍然是钢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钢结构施工现场的焊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依然存在新风险,面临新挑战。

同时,如果焊接质量不好或有隐患,还会导致工程结构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引发其它二次事故。综合分析本行业焊工的危险性和有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确保焊工人身安全,杜绝发生各类事故,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分析。

1.1 铜结构建筑类型和安装工艺方法

钢结构建筑可分为轻型钢结构(含门式钢架) 、重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含网架、网壳、空间桁架) 、住宅钢结构五大类。包括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两个过程。钢结构施工就是将加工制作好的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吊装、拼装到设计预定的位置,然后进行测量校正、连接固定,逐件逐单元地集成并最终形成结构体系的过程,其安装工艺方法根据钢结构工程类型现场决定。施工现场焊接常用手工电弧焊,特殊情况下使用钨极氩弧焊、CO2气焊保护焊。切割方法:氧一乙炔焰气割,砂轮机切割。

1 2施工项目管理状况。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差别较大,普遍存在重视进度、强调质量而忽视安全的管理现状。

1.3 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

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安装工艺方法决定了焊工的工作环境:1) 高空作业。2) 露天作业。3) 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4) 操作空间有限,多障碍环境作业。5) 操作位置多变,现场交通不便。6) 施工场地有限,现场临时堆放材料设备多。7) 高温、严寒、雨雪雾风等恶劣气象环境。8) 夜间、光线灰暗能见度低的环境。9) 接触带电导体、金属构件的环境。10) 接触易燃易爆材料环境。11) 接触高温热辐射的环境。

1.4 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条件。

与其他行业焊工相比,钢结构施工现场的焊工手工操作多,机械化程度低。施工现场流动性大,工地后勤保障普遍跟不上,安全投入不够,劳保用品发放不及时,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2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素分析

施工现场是施工因素的集中点。由于多工种立体作业,各种材料设备临时堆放,人员、材料、设备又不停地流动,在此环境下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施现场存在多种危害因素,施工现场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

在钢结构施工现场直接操作的焊工,一方面自身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存在危害因素,另一方面处于交叉作业、高空作业、恶劣气象天气、受限空间等等特殊工作环境,又随时随地活动于其他危害因素的包围之中。而事故的发生,通常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其往往是由若干因素在一起共同作用,达到事故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引发的。因此项目部必须经常对焊工进行危害因素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合钢结构工程特点、焊工的专业特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目前一般工程项目部的管理状况,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易发事故类别主要有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中暑、烫伤、电弧烧伤这几种。具体危害因索分析如下:

2.1 触电。焊工发生触电的概率最高。焊工易接触焊钳、焊条、接线柱、高压电线等直接带电体和绝缘损坏的电缆线、漏电的焊机外壳、带电的金属结构等间接带电体:而焊工劳保防护用品有缺陷或未穿戴,夏季身体出汗:节点杆件多,操作空间狭小,障碍物多,接地回格短路,漏电保护装置失灵,焊接工位绝缘隔离破损;雨雪雾等潮湿环境;照明光线不足;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随便合闸等等都易引发触电事故

2.2 高空坠落的危害因素:登高梯子、脚手架板失稳;在工作点焊接时未系安全带或不系安全带在杆件上行走;安全带损伤;安全带低挂高用,挂杆失稳;未架设安全网;高温环境中暑、头晕、站立过快;雪雨风雾环境焊工踩空、滑倒;切割构件时,构件突然分离,张力打击操作人员;触电失稳:焊工带病高空作业。

2.3 物体打击。危害因素从两方面分析。其一焊工受伤:交叉作业现场无隔离保护。其二焊工伤人:焊工工作点的工具材料滑落,焊工随意抛弃废弃物,切割件脱离,点焊件固定不牢,结构件倾倒。

2.4 火灾、爆炸危害因素:交叉作业现场,焊接或切割点周围或下方存有易燃易爆的汽油、油漆、气瓶、装潢材料,距离不够又未采取隔离措施,无监护措施,无消防设施;易燃易爆物的存放点焊接回路线搭接处有打火花现象:个人防护用品沾有油脂,使用漏气的调节阀、割枪、气带、气瓶气割工具;气瓶高温下爆晒;用氧气吹扫工作服等不良习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5 电弧烧伤危害因素;焊钳工件短路时闭合电源开关或正在操作时拉开电源开关,开关起弧伤手;未戴个人防护用品焊接作业,电弧伤手伤眼或伤其他裸露皮肤。

2.6 烫伤危害因素:接触焊缝、切割缝或未冷却的工件,未穿戴防护用品。

2.7 中暑危害因素:高温天气环境持续焊接,焊工出汗太多。施工组织安排不当,盲目抢进度。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

施工现场焊工各类易发事故和具体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是人、物、环境三大要素。人的因素包含焊工本人、现场其他工种人员、管理人员,这三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直接对焊工带来危害。物的因素包含焊接作业所涉及的设备、工具、材料、构件、防护用品,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了危害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高空作业、交叉作业、露天作业、恶劣气象环境等等这类操作现场的环境。其次是项目管理水平这种软环境。项目管理混乱,会直接带来事故,对焊工造成危害。

3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人员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周边环境、临近高压线距离、相临建筑物距离。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象资料,包括近几年的极端气温,降雨、降雪、雷电情况。

2) 项目部组织焊工熟悉钢结构工程设计图纸。重点掌握结构类型,节点布置情况;了解施工组织设计中拟定的施工组织方法,安装工艺方法和选定的焊接工艺,焊缝质量要求。

3)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与焊工相关的安全用电防护措施、冬(雨) 季施工安全措施、防火防爆措施、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使用要求、立体交叉施工安全隔离措施、结构件临时固定支撑措施。

4) 对照施工平面布置图,项目部做好现场施工准备工作:配电线路、材料堆放、设备安装的位置走向符合规范要求。对焊工进行身体检查,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安全教育、焊接操作模拟训练。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5) 材料部门准备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配电设备、防护装置;焊接设备:电焊机、气割枪、气瓶;劳保用品:焊帽、气焊镜、绝缘手套和鞋等;周转材料:脚手架、扣件、架板等。项目部组织专人对以上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检查验收。

3.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 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安装、拆除、维修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按规程操作完成。

2)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 接零保护系统。场内配电箱及电器设备应可靠保护接零。

3) 实行三级配电系统,加强配电箱管理。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严禁一机多闸;箱内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工作零线应通过端子板分段连接;电器开关不得歪斜和松动;箱体做到防雨防尘。

4)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漏电保护开关选型必须与用电负荷相匹配,安装使用必须与接地系统相配合。

3.3 焊接工具安全使用防护措施

1) 电焊机各导电部分绝缘良好,带电部分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M Ω。空载电压值符合标准要求。

2) 电焊机的外壳接地(接零) 装置螺钉不小于M8。使用期间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3) 电焊机必须单独安装电源开关。一次电源线长度不得超过2~3m 。焊把线采用多股软铜缆线,截面符合要求,长度20~30m 。焊把钳绝缘与隔热性能良好,焊钳与把线连接紧固。

4) 不得利用现场金属构件搭接做焊接回路线。

5) 启动电焊机时,焊钳与工件不能短路。调节电流应在空载下进行。离开现场,应及时切断电源。

6) 电焊机应平稳安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得靠近高热、易燃易爆环境。

3.4 气瓶使用安全防护

1) 避免日光暴晒,远离高温、明火、焊渣飞溅及可燃易爆物10m 以上。

2) 防止剧烈震动与撞击,搬运时轻装轻卸,瓶身应戴有胶圈。

3) 使用前用肥皂水检查瓶阀、减压器、回火器是否漏气。严禁用明火验露。瓶阀和减压器不得沾有油污,严禁用沾有油污的手套调节气阀。

4) 在电焊作业场所,禁止将电源线搭在气瓶上。

5) 瓶阀和减压器应采取防冻措施,一旦冻结应用热水解冻,禁止用明火烘烤或用棍棒敲打解冻。

6) 氧气带乙炔带不得混用,不能用其他胶管代替。使用割炬前先检查气路通畅性能、射吸性能和气密性能。

3.5 触电安全防护措施

1) 焊接前检查焊接设备的绝缘性能,各接线连接点的牢固性。

2) 转移工作地点或焊机发生故障进行检查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开关。开合电源开关,更换电焊条时,应戴绝缘手套;电焊机最好配置空载电压自动切换装置。

3) 焊接操作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保障焊工身体与结构件之间绝缘。

4) 高空作业前必须由电工先确定周围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隔离防护设施的安全性。

5) 高空焊接或切割时,焊工不得将焊把线、气带绕在身上操作。

6) 禁止在大风、大雨、雷电、大雪、大雾、空气温度大于90%的恶劣天气环境下进行焊接操作。高温天气施工必须采取绝缘措施,雨季施工搭设防雨棚。

7) 施工现场人员应掌握触电急救方法。

3.6防火防爆措施

1) 焊接或气割作业点周围及下方不得有易燃易爆品,10m 范围以内应设隔离措施,并设专人看护。必要时在作业点下方设置焊接托盘或垫石棉布,以防熔渣飞溅。作业点附近或地面的孔洞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2) 焊接回路线不可乱搭接,作业期间设专人监护焊把线或金属构件的打火现象。

3) 焊接或切割作业结束,应将焊钳放在不会发生短路的地方并及时切断电源。清理现场,清除火种,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4) 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3.7高空坠落安全防护措施

1) 高空作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患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得登高作业。

2) 高空作业时,必须穿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

3) 高空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梯子、脚手架、平台、安全带、安全网、吊篮等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应设防护杆,脚手板应捆扎牢固。

4) 遇有六级(含六级) 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禁止高空作业。

5) 夜间施工前落实照明措施,确保焊工行走和作业安全。

3.8 物体打击安全防护措施

1) 焊接时所用的焊条、工具应放在专用装置内,不得随意乱放,以防坠落伤人。

2) 焊接时所用工具、材料、焊条头不得随意抛掷,应使用工具包传递。

3) 结构件点焊时,要防止因点焊不牢,焊件脱落伤人。切割工件时,防止切割件脱离伤人。

4) 交叉作业现场,应有隔离防护设施,焊工可戴组合式安全帽。

5)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减少交叉作业现场不同工种之间人、机、材料冲突的机会。

3.9 焊工劳保卫生防护措施

1) 选用符合作业条件的焊接目镜和面罩。

2) 焊工工作服面料一般应为棉帆布,不得用合成纤维织物制作工作服。工作服不应潮湿。

3) 焊工手套应选耐磨、耐辐射热的绝缘帆布手套,耐压5kV 。

4) 焊工绝缘鞋应耐压5kV 。

5) 高温季节露天焊接应有遮阳通风措施。工地后勤应保障供应防暑降温品。

4 结束语

在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具有行业工种的特殊性。作为特种作业人员的焊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害因素,更容易引发多种生产事故。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避免钢结构施工现场发生常见的焊接施工事故。

分析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索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对确保焊工人身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高空作业时,必须穿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

3) 高空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梯子、脚手架、平台、安全带、安全网、吊篮等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应设防护杆,脚手板应捆扎牢固。

4) 遇有六级(含六级) 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禁止高空作业。

5) 夜间施工前落实照明措施,确保焊工行走和作业安全。

3.8 物体打击安全防护措施

1) 焊接时所用的焊条、工具应放在专用装置内,不得随意乱放,以防坠落伤人。

2) 焊接时所用工具、材料、焊条头不得随意抛掷,应使用工具包传递。

3) 结构件点焊时,要防止因点焊不牢,焊件脱落伤人。切割工件时,防止切割件脱离伤人。

4) 交叉作业现场,应有隔离防护设施,焊工可戴组合式安全帽。

5)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减少交叉作业现场不同工种之间人、机、材料冲突的机会。

3.9 焊工劳保卫生防护措施

1) 选用符合作业条件的焊接目镜和面罩。

2) 焊工工作服面料一般应为棉帆布,不得用合成纤维织物制作工作服。工作服不应潮湿。

3) 焊工手套应选耐磨、耐辐射热的绝缘帆布手套,耐压5kV 。

4) 焊工绝缘鞋应耐压5kV 。

5) 高温季节露天焊接应有遮阳通风措施。工地后勤应保障供应防暑降温品。

4 结束语

在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具有行业工种的特殊性。作为特种作业人员的焊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害因素,更容易引发多种生产事故。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避免钢结构施工现场发生常见的焊接施工事故。

分析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索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对确保焊工人身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江苏天地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项目部

2009-10

目 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1 2010年一建项目管理辅导: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 .................................................8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 ................................................................................................. 10 危险源辨识与公示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 . ................................................................................... 12 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 ................................................................................................. 13 钢结构施工焊工危险因素的安全防护 . .......................................................................................... 19

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HBQY-CX-12)

1 目的

持续对全管理处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2 安全办公室是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 各科室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2 危险源的辩识

4.2.1 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

4.2.1.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4.2.1.2 管理处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4.2.1.3 管理处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管理处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4.2.1.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4.2.1.5 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

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 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4.2.2 识别的方法

1) 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2) 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3) 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 4) 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

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 4.3 风险评价

4.3.1 矩阵法

4.3.2 LEC定量评价法

D=LEC 式中:D -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

、E 、C 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 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

L 值为3或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 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

4.4.1各科室(单位)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 4.4.2 各科室(单位)根据“矩阵法”和“LEC 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 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4.3各科室和单位将《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上交管理处安全办公室。安全办公室对各科室和单位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管理处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5 风险控制的策划

4.5.1 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

4.5.2 重大安全风险控制

4.5.2.1 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5.2.2 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4.5.2.3 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4.5.2.4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4.5.2.5 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5.2.6 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4.5.3 一般风险控制

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 4.6 危险源的更新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 2) 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 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

4) 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5) 采用新的物质; 6) 发现新的危险源时。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报安全办公室备案。 5 记录

5.1 《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CX-13-B01) 5.2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CX-13-B02)

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

部门/单位:

参加评价人签字/日期: 审核/日期:

6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部门/单位:

编制: 审核: 日期:

7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GB/T 28001-2001标准4.3.1各款提出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要求,这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正确理解和贯彻4.3.1条款对预防和降低风险、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在现场审核时,经常发现认证组织在4.3.1条款要素的实施上存在着种种误区,结果造成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风险控制措施不明确等问题。

危险源辨识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危险源辨识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危险源辨识靠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或是找一份同类组织的危险源清单,将其进行修补后作为本组织的危险源清单。结果出现的问题是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能真实反映本组织的危险源特色。如有一家洗煤企业现场查看生产线上配置有放射源和警示标识,而在企业危险源清单上却未列入;有一家建筑企业明明没有锅炉,可提供的危险源清单中却将锅炉爆炸列入清单等。

对此类问题,应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一是危险源辨识要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产一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查隐患、找问题,不仅可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更加深入,同时还可使广大员工通过辨识受到培训和教育,为下一步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危险源辨识前要严格按标准4.3.1条款的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程序作为指导依据。

三是危险源辨识要围绕本组织的产品作业活动逐道工序进行辨识,以防遗漏。同时,不仅要识别正常情况,还要识别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利的环境因素等。

四是危险源辨识要克服“重安全、轻健康”的倾向,注意识别噪声、粉尘、烟气、辐射等给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危险因素。

五是除辨识本组织的危险源外,还要辨识在本组织控制区域内劳务供方、相关方和访问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

六是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本组织实际采取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工作任务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辨识、验证。避免单一方法所造成的偏差。

风险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风险评价方面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评价方法的掌握存在偏差,导致对辨识的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偏高或偏低;二是评价时没有考虑本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现状,导致评价出的危险源风险等级与组织实际相差甚远。如某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清单中对辨识出的“上

班不戴工作帽、不穿工作服”的风险等级评价为可忽略风险,而该厂安全操作规程上明文规定员工上班必须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尤其对女工还严格规定必须戴发罩。又如某电力企业连续保持千日安全无事故,多年被行业主管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但该企业提供的危险源清单中却有近一半危险源风险等级被评价为重大风险,其中还有5项被评为不可容许风险。单从危险源清单来看几乎到了停产整顿的地步了。

对此类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在采用风险评价方法时要充分认识每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尤其是LEC 定量计算法中给出的分数值带有很大的定性成分,不可机械套用。

二是在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价时,要始终结合本组织的法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安全设施配置情况、员工安全意识水平和过去是否发生过事故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频繁程度和后果,从而客观地确定风险等级。

三是对评价出的危险源风险等级,由组织归口部门负责聘请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各方面专业人员、有经验的老工人共同进行二次评价、统一审定,以防偏差。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方面的误区主要有:就事论事、不够全面,措施笼统、操作性差,只顾眼前、不顾潜在异常等。如某建筑企业对辨识出的高处落物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为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的控制措施为系好安全带、违章作业控制措施为不违章作业等(其实,高处落物的控制措施首先是禁止乱抛撒建筑垃圾,其次才是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的控制措施也不仅仅是系好安全带);又如某电建企业对辨识出的所有危险源不论是火灾、触电还是高处作业控制措施均为“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而未注明执行哪一条、以及执行什么安全管理制度等。

对此类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

一是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应首先着眼于本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完善与健全。策划时要针对辨识出的每一条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先查看本组织是否有制度、有规程,若没有就应制定制度或规程。若原来有制度、有规程,要进一步查看制度、规程是否完善、能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能否起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作用,若不能就要修改制度或规程。通过职业健康安全制度、规程的逐条完善与健全,使大量危险源风险得以预防和控制,并为实施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对辨识、评价出的重大及以上危险源风险进行控制措施策划时,要针对风险的具体情况和法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职责和权限,投入必要的资源,制定具体的措施方法和进度安排,以确保通过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的按期完成,达到预防和控制重大及以上危险源风险的发生。

三是对辨识、评价出的潜在突发性危险源风险如火灾、汛情、化学危险品泄漏、意外伤害等,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响应能力。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相关规定,参照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相关规定,参照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一)重大危险源的分类施工所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素属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采取整改措施,加以治理。

(二)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1.与人有关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的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

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 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员伤亡等事故。

(2) 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 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事故。

(3) 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时,由于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事故。

(4) 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事故。

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 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事故。

(2) 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被破坏、人员伤亡,还会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事故。

(3) 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发生翻船等人亡、群死群伤的事故。

(三) 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事故;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发生火烧连营的事故。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发生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事故。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

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一)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使作业人员懂安全、会安全。

危险源辨识与公示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写为现行的生产方针。这八个字是防止事故发生面制定的有效管理措施。危险源辨识与公示则是其中的关键。

一、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本条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告知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施工企业所承建工程的施工活动现场,包括作业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及周围地段都是重大危险源区。施工企业要分别针对在建工程特点、季节变换、重大节假日的不同施工时期、基础、结构、装修等不同施工阶段和部位,并对重大危险源——洞口、临边作业、高处作业、悬空作业、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模板工程、脚手架、施工机械机具、临时用电、起重机吊装及环境因素等,进行辨识和制定防护措施,并要施工过程上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进行评价检查,验证管理和措施的效果,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修正完善。使物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中的不安全状况和条件及时加以控制,来实现避免危险发生的目标。

二、危险源的根源和程度

针对现场语文课出的危险源,分别评价根源状态和等级,并进行归类。一般危险源的根源可分为三大类:

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施工机械和机具材料的储存堆放。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行为,也包括技术措施和方案监管不到位。

3.环境因素包括:季节变化、噪声粉尘、夜间作业等。

重大危险源按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可划分为: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

三、危险源公示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应成立危险源辨识组织,由企业主管负责人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设备负责人、工会等为组织成员,对每个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危险源辨识,并登记建档。按上述3种根源、3种程度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在现场公示,如在工地进场明显位置,设立公示牌,按建筑业五大伤害,形象表现工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易发生事故部位及防护措施。让全体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对现场存在的危险、隐患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清楚自己在哪个部位,哪个时段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业中应注意什么,从而提升全员的安全生产控制。让危险源公示,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在现场的直观表现。

施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坚持按期检查、有效监控,制定一把手挂帅督办制度,立等整改,并做好检查记录,设立重大危险源台帐,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预防为主,方案先行,公示引路,检查改进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关键措施。

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 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 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

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b) 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质;如: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c )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d )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e) 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f) 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冒顶片帮。

(12)透水:指矿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19)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3危险源辨识准备。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经理、技术经理、安全特派员、施工队长、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绞车司机、管库员、调度员、现场施工人员;

(3)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4)对参加辨识的员工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

(5)资料准备齐全;

(6)首先确定业务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 4危险源辨识方法

(1)调查法:辨识小组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2)安全检查表辨识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3)经验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

(4)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调查表》内。

5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

(1)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2)危险险源一般出现在:冒顶、突水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掘进爆破、基础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3)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组织活动的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3钟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五、风险评价办法

1、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2、专家打分评价法

(1)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在评价时要考虑:A 伤害程度;B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 法律法规符合性;D 影响程度;E 资源消耗等因素。其分值大小见《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专家打分法)评价表》内。

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评价项目伤害可能的程度应得分值

A 伤害程度严重5

一般3

轻微1

B 发生的可能性大5

中3

小1

C 法律法规符合性超标5

接近标准3

达标1

D 影响范围周围社区5

场界内3

操作者本人1

E 资源消耗大3

中2

小1

3、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 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 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 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 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 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 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钢结构施工焊工危险因素的安全防护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调整,以奥运会场馆为代表的钢结构建筑不断涌现,标志着我国建筑钢结构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建筑市场的新变化给钢结构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钢结构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体现建筑艺术风格,钢结构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构件形状多变、节点复杂的特点。焊接是实现这种构造连接的主要方法。但是焊接的专业性很强,对焊接工艺、焊接环境、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现场节点焊接具有操作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同时随着新品种钢材的推广和应用,无参考经验的焊接新问题不断出现,钢结构焊接的难度也在相应提高。因此焊接仍然是钢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钢结构施工现场的焊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依然存在新风险,面临新挑战。

同时,如果焊接质量不好或有隐患,还会导致工程结构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引发其它二次事故。综合分析本行业焊工的危险性和有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确保焊工人身安全,杜绝发生各类事故,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分析。

1.1 铜结构建筑类型和安装工艺方法

钢结构建筑可分为轻型钢结构(含门式钢架) 、重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含网架、网壳、空间桁架) 、住宅钢结构五大类。包括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两个过程。钢结构施工就是将加工制作好的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吊装、拼装到设计预定的位置,然后进行测量校正、连接固定,逐件逐单元地集成并最终形成结构体系的过程,其安装工艺方法根据钢结构工程类型现场决定。施工现场焊接常用手工电弧焊,特殊情况下使用钨极氩弧焊、CO2气焊保护焊。切割方法:氧一乙炔焰气割,砂轮机切割。

1 2施工项目管理状况。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差别较大,普遍存在重视进度、强调质量而忽视安全的管理现状。

1.3 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

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安装工艺方法决定了焊工的工作环境:1) 高空作业。2) 露天作业。3) 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4) 操作空间有限,多障碍环境作业。5) 操作位置多变,现场交通不便。6) 施工场地有限,现场临时堆放材料设备多。7) 高温、严寒、雨雪雾风等恶劣气象环境。8) 夜间、光线灰暗能见度低的环境。9) 接触带电导体、金属构件的环境。10) 接触易燃易爆材料环境。11) 接触高温热辐射的环境。

1.4 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条件。

与其他行业焊工相比,钢结构施工现场的焊工手工操作多,机械化程度低。施工现场流动性大,工地后勤保障普遍跟不上,安全投入不够,劳保用品发放不及时,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2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素分析

施工现场是施工因素的集中点。由于多工种立体作业,各种材料设备临时堆放,人员、材料、设备又不停地流动,在此环境下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施现场存在多种危害因素,施工现场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

在钢结构施工现场直接操作的焊工,一方面自身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存在危害因素,另一方面处于交叉作业、高空作业、恶劣气象天气、受限空间等等特殊工作环境,又随时随地活动于其他危害因素的包围之中。而事故的发生,通常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其往往是由若干因素在一起共同作用,达到事故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引发的。因此项目部必须经常对焊工进行危害因素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合钢结构工程特点、焊工的专业特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目前一般工程项目部的管理状况,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易发事故类别主要有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中暑、烫伤、电弧烧伤这几种。具体危害因索分析如下:

2.1 触电。焊工发生触电的概率最高。焊工易接触焊钳、焊条、接线柱、高压电线等直接带电体和绝缘损坏的电缆线、漏电的焊机外壳、带电的金属结构等间接带电体:而焊工劳保防护用品有缺陷或未穿戴,夏季身体出汗:节点杆件多,操作空间狭小,障碍物多,接地回格短路,漏电保护装置失灵,焊接工位绝缘隔离破损;雨雪雾等潮湿环境;照明光线不足;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随便合闸等等都易引发触电事故

2.2 高空坠落的危害因素:登高梯子、脚手架板失稳;在工作点焊接时未系安全带或不系安全带在杆件上行走;安全带损伤;安全带低挂高用,挂杆失稳;未架设安全网;高温环境中暑、头晕、站立过快;雪雨风雾环境焊工踩空、滑倒;切割构件时,构件突然分离,张力打击操作人员;触电失稳:焊工带病高空作业。

2.3 物体打击。危害因素从两方面分析。其一焊工受伤:交叉作业现场无隔离保护。其二焊工伤人:焊工工作点的工具材料滑落,焊工随意抛弃废弃物,切割件脱离,点焊件固定不牢,结构件倾倒。

2.4 火灾、爆炸危害因素:交叉作业现场,焊接或切割点周围或下方存有易燃易爆的汽油、油漆、气瓶、装潢材料,距离不够又未采取隔离措施,无监护措施,无消防设施;易燃易爆物的存放点焊接回路线搭接处有打火花现象:个人防护用品沾有油脂,使用漏气的调节阀、割枪、气带、气瓶气割工具;气瓶高温下爆晒;用氧气吹扫工作服等不良习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5 电弧烧伤危害因素;焊钳工件短路时闭合电源开关或正在操作时拉开电源开关,开关起弧伤手;未戴个人防护用品焊接作业,电弧伤手伤眼或伤其他裸露皮肤。

2.6 烫伤危害因素:接触焊缝、切割缝或未冷却的工件,未穿戴防护用品。

2.7 中暑危害因素:高温天气环境持续焊接,焊工出汗太多。施工组织安排不当,盲目抢进度。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

施工现场焊工各类易发事故和具体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是人、物、环境三大要素。人的因素包含焊工本人、现场其他工种人员、管理人员,这三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直接对焊工带来危害。物的因素包含焊接作业所涉及的设备、工具、材料、构件、防护用品,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了危害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高空作业、交叉作业、露天作业、恶劣气象环境等等这类操作现场的环境。其次是项目管理水平这种软环境。项目管理混乱,会直接带来事故,对焊工造成危害。

3 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人员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周边环境、临近高压线距离、相临建筑物距离。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象资料,包括近几年的极端气温,降雨、降雪、雷电情况。

2) 项目部组织焊工熟悉钢结构工程设计图纸。重点掌握结构类型,节点布置情况;了解施工组织设计中拟定的施工组织方法,安装工艺方法和选定的焊接工艺,焊缝质量要求。

3)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与焊工相关的安全用电防护措施、冬(雨) 季施工安全措施、防火防爆措施、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使用要求、立体交叉施工安全隔离措施、结构件临时固定支撑措施。

4) 对照施工平面布置图,项目部做好现场施工准备工作:配电线路、材料堆放、设备安装的位置走向符合规范要求。对焊工进行身体检查,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安全教育、焊接操作模拟训练。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5) 材料部门准备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配电设备、防护装置;焊接设备:电焊机、气割枪、气瓶;劳保用品:焊帽、气焊镜、绝缘手套和鞋等;周转材料:脚手架、扣件、架板等。项目部组织专人对以上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检查验收。

3.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 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安装、拆除、维修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按规程操作完成。

2)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 接零保护系统。场内配电箱及电器设备应可靠保护接零。

3) 实行三级配电系统,加强配电箱管理。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严禁一机多闸;箱内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工作零线应通过端子板分段连接;电器开关不得歪斜和松动;箱体做到防雨防尘。

4)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漏电保护开关选型必须与用电负荷相匹配,安装使用必须与接地系统相配合。

3.3 焊接工具安全使用防护措施

1) 电焊机各导电部分绝缘良好,带电部分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M Ω。空载电压值符合标准要求。

2) 电焊机的外壳接地(接零) 装置螺钉不小于M8。使用期间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3) 电焊机必须单独安装电源开关。一次电源线长度不得超过2~3m 。焊把线采用多股软铜缆线,截面符合要求,长度20~30m 。焊把钳绝缘与隔热性能良好,焊钳与把线连接紧固。

4) 不得利用现场金属构件搭接做焊接回路线。

5) 启动电焊机时,焊钳与工件不能短路。调节电流应在空载下进行。离开现场,应及时切断电源。

6) 电焊机应平稳安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得靠近高热、易燃易爆环境。

3.4 气瓶使用安全防护

1) 避免日光暴晒,远离高温、明火、焊渣飞溅及可燃易爆物10m 以上。

2) 防止剧烈震动与撞击,搬运时轻装轻卸,瓶身应戴有胶圈。

3) 使用前用肥皂水检查瓶阀、减压器、回火器是否漏气。严禁用明火验露。瓶阀和减压器不得沾有油污,严禁用沾有油污的手套调节气阀。

4) 在电焊作业场所,禁止将电源线搭在气瓶上。

5) 瓶阀和减压器应采取防冻措施,一旦冻结应用热水解冻,禁止用明火烘烤或用棍棒敲打解冻。

6) 氧气带乙炔带不得混用,不能用其他胶管代替。使用割炬前先检查气路通畅性能、射吸性能和气密性能。

3.5 触电安全防护措施

1) 焊接前检查焊接设备的绝缘性能,各接线连接点的牢固性。

2) 转移工作地点或焊机发生故障进行检查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开关。开合电源开关,更换电焊条时,应戴绝缘手套;电焊机最好配置空载电压自动切换装置。

3) 焊接操作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保障焊工身体与结构件之间绝缘。

4) 高空作业前必须由电工先确定周围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隔离防护设施的安全性。

5) 高空焊接或切割时,焊工不得将焊把线、气带绕在身上操作。

6) 禁止在大风、大雨、雷电、大雪、大雾、空气温度大于90%的恶劣天气环境下进行焊接操作。高温天气施工必须采取绝缘措施,雨季施工搭设防雨棚。

7) 施工现场人员应掌握触电急救方法。

3.6防火防爆措施

1) 焊接或气割作业点周围及下方不得有易燃易爆品,10m 范围以内应设隔离措施,并设专人看护。必要时在作业点下方设置焊接托盘或垫石棉布,以防熔渣飞溅。作业点附近或地面的孔洞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2) 焊接回路线不可乱搭接,作业期间设专人监护焊把线或金属构件的打火现象。

3) 焊接或切割作业结束,应将焊钳放在不会发生短路的地方并及时切断电源。清理现场,清除火种,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4) 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3.7高空坠落安全防护措施

1) 高空作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患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得登高作业。

2) 高空作业时,必须穿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

3) 高空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梯子、脚手架、平台、安全带、安全网、吊篮等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应设防护杆,脚手板应捆扎牢固。

4) 遇有六级(含六级) 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禁止高空作业。

5) 夜间施工前落实照明措施,确保焊工行走和作业安全。

3.8 物体打击安全防护措施

1) 焊接时所用的焊条、工具应放在专用装置内,不得随意乱放,以防坠落伤人。

2) 焊接时所用工具、材料、焊条头不得随意抛掷,应使用工具包传递。

3) 结构件点焊时,要防止因点焊不牢,焊件脱落伤人。切割工件时,防止切割件脱离伤人。

4) 交叉作业现场,应有隔离防护设施,焊工可戴组合式安全帽。

5)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减少交叉作业现场不同工种之间人、机、材料冲突的机会。

3.9 焊工劳保卫生防护措施

1) 选用符合作业条件的焊接目镜和面罩。

2) 焊工工作服面料一般应为棉帆布,不得用合成纤维织物制作工作服。工作服不应潮湿。

3) 焊工手套应选耐磨、耐辐射热的绝缘帆布手套,耐压5kV 。

4) 焊工绝缘鞋应耐压5kV 。

5) 高温季节露天焊接应有遮阳通风措施。工地后勤应保障供应防暑降温品。

4 结束语

在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具有行业工种的特殊性。作为特种作业人员的焊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害因素,更容易引发多种生产事故。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避免钢结构施工现场发生常见的焊接施工事故。

分析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索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对确保焊工人身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高空作业时,必须穿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

3) 高空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梯子、脚手架、平台、安全带、安全网、吊篮等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应设防护杆,脚手板应捆扎牢固。

4) 遇有六级(含六级) 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禁止高空作业。

5) 夜间施工前落实照明措施,确保焊工行走和作业安全。

3.8 物体打击安全防护措施

1) 焊接时所用的焊条、工具应放在专用装置内,不得随意乱放,以防坠落伤人。

2) 焊接时所用工具、材料、焊条头不得随意抛掷,应使用工具包传递。

3) 结构件点焊时,要防止因点焊不牢,焊件脱落伤人。切割工件时,防止切割件脱离伤人。

4) 交叉作业现场,应有隔离防护设施,焊工可戴组合式安全帽。

5)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减少交叉作业现场不同工种之间人、机、材料冲突的机会。

3.9 焊工劳保卫生防护措施

1) 选用符合作业条件的焊接目镜和面罩。

2) 焊工工作服面料一般应为棉帆布,不得用合成纤维织物制作工作服。工作服不应潮湿。

3) 焊工手套应选耐磨、耐辐射热的绝缘帆布手套,耐压5kV 。

4) 焊工绝缘鞋应耐压5kV 。

5) 高温季节露天焊接应有遮阳通风措施。工地后勤应保障供应防暑降温品。

4 结束语

在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具有行业工种的特殊性。作为特种作业人员的焊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害因素,更容易引发多种生产事故。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避免钢结构施工现场发生常见的焊接施工事故。

分析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索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对确保焊工人身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第一讲 风险辨识 一.事故辨识 二.隐患辨识 三.危害辨识 四.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事故辨识 1.事故分类学 •按责任和性质 •按伤害程度.损失程度 •按加害物.致因物 •按原因 •按时间.空间 • „„„. 事故辨识与 ...查看


  •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对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源及其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减少和控制安全隐患,实现人.机.环.管最佳匹配,超前预控各类风险,保证安全生产,依据<本质安全管 ...查看


  •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查看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实施风险分级管理,达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预防事故发生.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选厂所有范围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 3.职责 3.1 安环科负责组织 ...查看


  • 川底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 川底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 法 ×××煤矿 2017年度 关于下发<×××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管理办法>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查看


  • 环境因素辨识.危险源辨识程序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1 目的 持续地识别公司各作业场所和工作活动中的危险源,评价并确定其风险程 度,确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场所和人员. 3 职责 ...查看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 郁山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 ...查看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便于开展机电安装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机电安装公司所 ...查看


  •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文字部分)
  • 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专河北段站前工程JSJJSG-8标段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辨 识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京沈京冀客专Ⅷ标段指挥部 二O一四年八月 前 言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 ...查看


  •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1)
  •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一) 一.指导思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