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入:在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一个人的去世。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爱迪生。

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

电气时代的到来: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那么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头脑中第一印象应该是什么?回想到了什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我们主要从市场,资金,技术,等这些条件。同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页的内容,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否也具备这些条件呢? 第一点:前提,我们看到第一自然段,关键词:前提,时间:十九世纪下半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那我们组合起来就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国家确立。

第二:看到第二自然段主要说三点:市场,资金,技术。

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金: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他们在世界各地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你。极力的向外扩张。对殖民地的掠夺是不是积累的大量的资金。

技术:科学技术的创新。

二.进程: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页的第三自然段并结合102页的这张成果表。你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⒈发源地、中心:美国和德国

⒉开始标志: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1866年)

⒊成就

①电的发明应用——开辟“电力时代”(1876年贝尔电话,1877年爱迪生的留声机,1879爱迪生的点灯,1889年爱迪生的电影放映机)

②钢铁工业——“钢铁时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使得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例直线上升) ③新兴产业:汽车、石油、近代化工

卡尔.本次被称为“汽车之父”;福特开办的T型汽车的流水线影响了整个世界,汽车开始普及,被称为“给世界装上轮子”

④传统产业: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发展

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传统产业有没有获得发展呢?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有。推动了农业的改革,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电力设备、化学肥料、农药等。

4.生产组织形式: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以前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出现工厂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呢?又出现了垄断组织,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垄断组织是怎么样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那些使用先进技术,经营有方的企业就开始兼并经营不善的企业。这就造成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比如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重要地位的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这些经济部门的生产、价格、市场等,以获取高额的利润)

从刚刚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概况:1、19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成为了工商业组织的主要形式

2、股票市场的形成,为企业的兼并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一些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为什么不是根本或者完全的调整?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如果所有制发生了改变,说明国家性质也就发展了变化。控制生产、价格、市场尚未设计到所有形式上)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垄断组织的出现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积极方面:(一)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生产力和垄断组织的关系,从分析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中我们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说明它适应了生产力社会化的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另一方面,垄断组织出现后,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群是不是拥有大量的生产资料、更先进的技术、更合理的管理,那么这些因素是不是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实际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发展成都很高的美德两国,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这就有力的证明了垄断组织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我们知道在第一次工业期间倡导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自由贸易,反对政府的干预。是不是也就容易造成单个企业的生产的盲目性、无计划性,造成市场交易的混乱。而垄断组织出现之后,这些大企业就生产、价格、市场达成协议和联合,也就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推动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

消极方面:(一)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随着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垄断资本家开始通过控制某些经济部门的生产进而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攫取更多的利益。)

(二)政治上,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垄断组织的代表人。

(三)外交上,垄断的发展,要求从经济上、领土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步伐。

三、影响:

积极

A、生产力上: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进入了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B、生产关系上: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C、国际关系上: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为了寻求更大的原材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加紧对外扩张的步伐,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消极:

A、两极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B、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四、最后我们来对比一下两次工业革命,从而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异:1)速度快、规模大、范围广、多国同时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差不多用了将近一百年,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只用了仅仅三十年,说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还有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范围广)

2)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注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19世纪中期,而前面在讲工业革命的扩展时候就说到,19世纪6070年代,工业革命扩展到亚洲地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正是在19世纪60年代,说明了一些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比如日本,对它们来说,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3)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技师,例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就是一名纺织工、木工,他们的发明基础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工程师,例如爱迪生、诺贝尔等,发明基础主要是来源于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所以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

4)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同: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世界格局。

瓜分世界的狂潮: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使了垄断组织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垄断资本家开始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要求在经济上,领土上瓜分世界。从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具体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

一、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瓜分狂潮的原因。请同学们阅读这一子母的第一个自然段并且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一下,它的原因。

第一: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亚非拉这些落后国家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这是它的具体原因。

第二:直接动因是什么?对!为了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对外侵略方式由以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第三: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掠夺性。资本家是惟利是图的,当有利润的时候,他们是会自觉的扩大生产,而当一个特定的市场(比如一个国家)不能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需要时,他们就会开拓新的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扩张了。

这就是它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他的概况和特点,请同学们阅读103页的内容结合下面的图片。看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特点:A.全球扩张,掀起瓜分狂潮

B.英法俄等老牌殖民国家占据优势,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后来居上。

通过103页的第二幅地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扩张是全球的扩张。在全球范围内瓜分。

在看到对非洲的扩张情况,谁占有优势?对!英法这些老牌的殖民国家。但是呢?像德意日后起的国家满不满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的“资料卡片”,结合“列强瓜分非洲图”和“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地图”,想一想:德国外长的讲话反映了什么? 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统一,而英国和法国等老殖民国家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的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加快殖民扩张。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提出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充分暴露了德国要求对外扩张的野心。老牌殖民主义强国占优势,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更加疯狂。

四、概况:(具体见书本表格)

到19世纪末占有殖民地最大的国家是英国,德、美、日后起的帝国主义成为英、法、俄所建立殖民体系的强大对手,它们重新瓜分世界呼声最高,世界大部分土地被瓜分。

——争夺焦点:伊朗、阿富汗、埃及、尼罗河、刚果、中国东北、朝鲜等地区成为瓜分焦点

五.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

(2)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

【对于殖民地而言,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从而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间的矛盾;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而言,激化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

问:两对矛盾激化分别导致了什么结果?

答: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激化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一战。】

最后我们再来看美国的扩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到104页了解有关美国外交政策情况。 首先早期是什么?对!门罗主义。他是在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是指一方面要求欧洲国家不在殖民美洲,拒绝欧洲干涉美国、墨西哥等美洲国家的主权事宜。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干涉欧洲事宜。门罗主义刚提出各国对他是褒贬不一。但是在随后的历史中,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基础

泛美同盟:(1889年)泛美主义原指美洲各国实行联合,建立一个全美洲联盟或联邦的主张,原是十九世纪拉丁美洲民族革命领导者为了共同反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主义统治而提出的.后来美帝国主义者窃取泛美主义的旗帜,成立泛美组织推行其独霸西半球的侵略政策。一步步将拉丁美洲变成自己的后院。

接下来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了海权论,也就是主张美国建立强大的海军。夺取亚洲,太平洋,拉丁美洲的霸权。

并且在1898年发动了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呢?在1895年古巴人民发动反对西班牙的武装起义,美国趁机于1898年向西班牙宣战,在打败西班牙之后,古巴获得了独立。古巴也沦为了美国的保护国。至此20世纪初美国取得了西半球的霸权。

那么美国在争夺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又提出了什么?对新殖民主义政策。注意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北美大陆的扩张后。

具体表现:

a、19世纪中期开始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商业公平”、“不割让主义”、“保全”中国。

b、针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海约翰提出“自由贸易”原则,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就学习过了,列强在十九世纪末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唯独没有美国,当时美国干什么去了?对!忙于美西战争。当他打败西班牙之后也想染指中国所以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是指一方面承认各国在中国势力范围的既得权利,有要求各国开放他们的势力范围。那么得到了各国在不同程度上的赞同。其实质就是为了缓和列强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中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学习思考:美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新殖民主义的?结合时事,美国当今对外政策又有什么特点?

A、背景: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渐跃居世界首位,逐渐扩大对外侵略扩张,企图利用其经济优势对外实行强权政治。企图独霸世界,在国际上大发淫威。但是其军事力量不足以与欧洲抗衡;19世纪末欧洲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对美国利益有损害。

B、特点:企图独霸世界,在国际事务上指手画脚。

(晚自习补充)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⒈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⒊思想: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⒈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⒉经济:“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⒊思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世界连接为一体:

导入: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雏形阶段,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多,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拓展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第三个阶段是初步形成时期,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四个阶段是最终确定时期,在二十世纪初,它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远程运输变得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3)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4、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国际贸易公司和资本输出)

5、表现:①物资和物种的交流;②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③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④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6、影响:

1)积极:

A、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当时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怎么样的呢?原料、粮食生产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落后的亚非拉),而工业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这里的交流不仅物质的流动,(是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文明地区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2)消极:

A、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拓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简述该体系形成的基本过程?谈谈你对该体系的认识?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1、形成阶段:

1)开始形成阶段: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初步形成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在19世纪6、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形成。

3、认识:

该体系的形成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但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课本第105页“自我测评”

答:⒈主要反映了中国的制造业在18世纪中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之后逐渐下降,被后起的美、德等国赶上并超过;而美、德等国制造业从无到有,发展速度十分惊人。⒉中国方面: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落后于西方,且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方面: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且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对外殖民侵略,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资金、市场等有利条件,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等。

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入:在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一个人的去世。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爱迪生。

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

电气时代的到来: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那么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头脑中第一印象应该是什么?回想到了什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我们主要从市场,资金,技术,等这些条件。同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页的内容,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否也具备这些条件呢? 第一点:前提,我们看到第一自然段,关键词:前提,时间:十九世纪下半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那我们组合起来就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国家确立。

第二:看到第二自然段主要说三点:市场,资金,技术。

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金: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他们在世界各地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你。极力的向外扩张。对殖民地的掠夺是不是积累的大量的资金。

技术:科学技术的创新。

二.进程: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页的第三自然段并结合102页的这张成果表。你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⒈发源地、中心:美国和德国

⒉开始标志: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1866年)

⒊成就

①电的发明应用——开辟“电力时代”(1876年贝尔电话,1877年爱迪生的留声机,1879爱迪生的点灯,1889年爱迪生的电影放映机)

②钢铁工业——“钢铁时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使得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例直线上升) ③新兴产业:汽车、石油、近代化工

卡尔.本次被称为“汽车之父”;福特开办的T型汽车的流水线影响了整个世界,汽车开始普及,被称为“给世界装上轮子”

④传统产业: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发展

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传统产业有没有获得发展呢?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有。推动了农业的改革,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电力设备、化学肥料、农药等。

4.生产组织形式: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以前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出现工厂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呢?又出现了垄断组织,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垄断组织是怎么样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那些使用先进技术,经营有方的企业就开始兼并经营不善的企业。这就造成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比如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重要地位的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这些经济部门的生产、价格、市场等,以获取高额的利润)

从刚刚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概况:1、19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成为了工商业组织的主要形式

2、股票市场的形成,为企业的兼并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一些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为什么不是根本或者完全的调整?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如果所有制发生了改变,说明国家性质也就发展了变化。控制生产、价格、市场尚未设计到所有形式上)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垄断组织的出现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积极方面:(一)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生产力和垄断组织的关系,从分析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中我们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说明它适应了生产力社会化的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另一方面,垄断组织出现后,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群是不是拥有大量的生产资料、更先进的技术、更合理的管理,那么这些因素是不是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实际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发展成都很高的美德两国,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这就有力的证明了垄断组织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我们知道在第一次工业期间倡导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自由贸易,反对政府的干预。是不是也就容易造成单个企业的生产的盲目性、无计划性,造成市场交易的混乱。而垄断组织出现之后,这些大企业就生产、价格、市场达成协议和联合,也就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推动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

消极方面:(一)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随着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垄断资本家开始通过控制某些经济部门的生产进而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攫取更多的利益。)

(二)政治上,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垄断组织的代表人。

(三)外交上,垄断的发展,要求从经济上、领土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步伐。

三、影响:

积极

A、生产力上: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进入了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B、生产关系上: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C、国际关系上: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为了寻求更大的原材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加紧对外扩张的步伐,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消极:

A、两极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B、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四、最后我们来对比一下两次工业革命,从而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异:1)速度快、规模大、范围广、多国同时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差不多用了将近一百年,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只用了仅仅三十年,说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还有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范围广)

2)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注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19世纪中期,而前面在讲工业革命的扩展时候就说到,19世纪6070年代,工业革命扩展到亚洲地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正是在19世纪60年代,说明了一些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比如日本,对它们来说,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3)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技师,例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就是一名纺织工、木工,他们的发明基础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工程师,例如爱迪生、诺贝尔等,发明基础主要是来源于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所以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

4)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同: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世界格局。

瓜分世界的狂潮: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使了垄断组织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垄断资本家开始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要求在经济上,领土上瓜分世界。从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具体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

一、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瓜分狂潮的原因。请同学们阅读这一子母的第一个自然段并且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一下,它的原因。

第一: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亚非拉这些落后国家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这是它的具体原因。

第二:直接动因是什么?对!为了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对外侵略方式由以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第三: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掠夺性。资本家是惟利是图的,当有利润的时候,他们是会自觉的扩大生产,而当一个特定的市场(比如一个国家)不能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需要时,他们就会开拓新的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扩张了。

这就是它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他的概况和特点,请同学们阅读103页的内容结合下面的图片。看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特点:A.全球扩张,掀起瓜分狂潮

B.英法俄等老牌殖民国家占据优势,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后来居上。

通过103页的第二幅地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扩张是全球的扩张。在全球范围内瓜分。

在看到对非洲的扩张情况,谁占有优势?对!英法这些老牌的殖民国家。但是呢?像德意日后起的国家满不满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的“资料卡片”,结合“列强瓜分非洲图”和“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地图”,想一想:德国外长的讲话反映了什么? 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统一,而英国和法国等老殖民国家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的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加快殖民扩张。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提出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充分暴露了德国要求对外扩张的野心。老牌殖民主义强国占优势,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更加疯狂。

四、概况:(具体见书本表格)

到19世纪末占有殖民地最大的国家是英国,德、美、日后起的帝国主义成为英、法、俄所建立殖民体系的强大对手,它们重新瓜分世界呼声最高,世界大部分土地被瓜分。

——争夺焦点:伊朗、阿富汗、埃及、尼罗河、刚果、中国东北、朝鲜等地区成为瓜分焦点

五.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

(2)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

【对于殖民地而言,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从而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间的矛盾;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而言,激化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

问:两对矛盾激化分别导致了什么结果?

答: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激化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一战。】

最后我们再来看美国的扩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到104页了解有关美国外交政策情况。 首先早期是什么?对!门罗主义。他是在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是指一方面要求欧洲国家不在殖民美洲,拒绝欧洲干涉美国、墨西哥等美洲国家的主权事宜。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干涉欧洲事宜。门罗主义刚提出各国对他是褒贬不一。但是在随后的历史中,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基础

泛美同盟:(1889年)泛美主义原指美洲各国实行联合,建立一个全美洲联盟或联邦的主张,原是十九世纪拉丁美洲民族革命领导者为了共同反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主义统治而提出的.后来美帝国主义者窃取泛美主义的旗帜,成立泛美组织推行其独霸西半球的侵略政策。一步步将拉丁美洲变成自己的后院。

接下来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了海权论,也就是主张美国建立强大的海军。夺取亚洲,太平洋,拉丁美洲的霸权。

并且在1898年发动了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呢?在1895年古巴人民发动反对西班牙的武装起义,美国趁机于1898年向西班牙宣战,在打败西班牙之后,古巴获得了独立。古巴也沦为了美国的保护国。至此20世纪初美国取得了西半球的霸权。

那么美国在争夺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又提出了什么?对新殖民主义政策。注意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北美大陆的扩张后。

具体表现:

a、19世纪中期开始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商业公平”、“不割让主义”、“保全”中国。

b、针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海约翰提出“自由贸易”原则,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就学习过了,列强在十九世纪末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唯独没有美国,当时美国干什么去了?对!忙于美西战争。当他打败西班牙之后也想染指中国所以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是指一方面承认各国在中国势力范围的既得权利,有要求各国开放他们的势力范围。那么得到了各国在不同程度上的赞同。其实质就是为了缓和列强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中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学习思考:美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新殖民主义的?结合时事,美国当今对外政策又有什么特点?

A、背景: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渐跃居世界首位,逐渐扩大对外侵略扩张,企图利用其经济优势对外实行强权政治。企图独霸世界,在国际上大发淫威。但是其军事力量不足以与欧洲抗衡;19世纪末欧洲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对美国利益有损害。

B、特点:企图独霸世界,在国际事务上指手画脚。

(晚自习补充)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⒈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⒊思想: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⒈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⒉经济:“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⒊思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世界连接为一体:

导入: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雏形阶段,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多,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拓展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第三个阶段是初步形成时期,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四个阶段是最终确定时期,在二十世纪初,它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远程运输变得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3)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4、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国际贸易公司和资本输出)

5、表现:①物资和物种的交流;②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③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④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6、影响:

1)积极:

A、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当时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怎么样的呢?原料、粮食生产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落后的亚非拉),而工业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这里的交流不仅物质的流动,(是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文明地区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2)消极:

A、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拓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简述该体系形成的基本过程?谈谈你对该体系的认识?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1、形成阶段:

1)开始形成阶段: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初步形成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在19世纪6、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形成。

3、认识:

该体系的形成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但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课本第105页“自我测评”

答:⒈主要反映了中国的制造业在18世纪中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之后逐渐下降,被后起的美、德等国赶上并超过;而美、德等国制造业从无到有,发展速度十分惊人。⒉中国方面: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落后于西方,且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方面: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且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对外殖民侵略,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资金、市场等有利条件,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等。


相关文章

  • 享受生活教案设计
  • 八.享受生活 教材分析:<享受生活>是美国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文章,选自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这篇文章是她自传的一部分,主要向读者介绍她健康达观的生活.文章写到了她参加田野漫步,户外运动,编织,玩纸 ...查看


  •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1
  •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二.教学年级:高三年级 三.课型:复习课 四.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张小燕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战初期两个战 ...查看


  • 技术的未来 教案(wendang)
  • <技术的未来>教案(文档) (总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整体地认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对未来技术的阅读畅想.交流讨论 ...查看


  • 七年级丑小鸭教案
  • 丑小鸭 执教班级:初一(6)班 执教者:X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清层次:读-讲-练结合:采取"自主.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
  • 17<长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 察中展开联想. 二.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 ...查看


  • 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 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王玉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 ...查看


  •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 ...查看


  • 也谈小学英语集体备课
  • 也谈小学英语集体备课 [内容提要] 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互相探讨中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能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从"单枪匹马"走向"团结协作".本人认为激发集体 ...查看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孟黎老师的优秀教案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孟黎老师的优秀教案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孟黎老师的优秀教案秋水无痕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人教必修5-1) 山东省临沂三中 孟黎 [整体设计] 根据新课标理念,坚持在读中学的原则,按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