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学科 课题 备课时间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课型 2012-4-14 新课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012-4-13 2012-4-17 二次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 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 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自觉 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 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教材、教辅与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呈现,适当标出活动)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及用时 温故知新 3 分

一、导入新 课(复习导 入)

1.引导同学一起回顾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cos(α-β)与 cos(α+β)、 sin(α-β)的内在联系, 进行由旧知推出新知的转化过程,从而引出 C(α+β)、S(α-β)、S(α+β)。 。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二、讲授新 课(合做探 究)

1、两角和余弦公式的推导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在公式 C(α-β)中,角 β 是任意角,请学生思考角 α-β 中 β 换成角-β 是否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比较 cos(α-β)与 cos(α+β) 中角的内在联系,学生有的会发现 α-β 中的角 β 可以变为角-β,所 以 α-(-β)=α+β 〔也有的会根据加减运算关系直接把和角 α+β 化成差 角 α-(-β)的形式〕.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转移到公式 C(α-β)上来,这 样就很自然地得到 cos(α+β)=cos[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cosβ-sinαsinβ. 所以有如下公式:

引导学生探究、 发现新 知 18---22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我们称以上等式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记作 C(α+β). 2、思考:在公式 C(α-β)、C(α+β)的基础上能否推导 sin(α+β)=?sin(α-β)=? tan(α-β)=? tan(α+β)=?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呢? 我们利用什么公式来实现正、余弦的互化呢?学生可能有的想到利 用诱导公式⑸⑸来化余弦为正弦 π sin α sin α = cos( − α ) tan α = 2 cos α 3、 3、尝试探究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的推导 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 sin(α+β)=cos[ =cos(

π

2

-(α+β)]=cos[(

π

2

-α)-β]

π

2

-α)cosβ+sin(

π

2

-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在上述公式中,β 用-β 代之,则 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因此我们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分别简记为 S(α+β)、S(α-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推出了公式 C(α-β)、C(α+β)、S(α+β)、S(α-β)后, 自然想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怎么样来推导出 tan(α-β)=?,tan(α+β)=?呢?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式,化弦为切得到.在学生探究推导时很可能想不到讨论,这时教师 不要直接提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来. cos(α+β)≠0 时,tan(α+β)=

sin(a + β ) sin cos β + cos α sin β = . cos(a + β ) cos α cos β − sin α sin β

如果 cosαcosβ≠0,即 cosα≠0 且 cosβ≠0 时,分子、分母同除以 cosαcosβ 得 tan(α+β)=

tan α + tan β , 据角 α、 的任意性, β 在上面的式子中, 1 − tan α tan(− β )

β 用-β 代之,则有 tan(α-β)=

tan α + tan(− β ) tan α − tan β = . 1 − tan α tan(− β ) 1 + tan α tan β

由此推得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 T(α-β)、T(α+β). 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 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 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 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

三、 课内练 习

应用示例 例 1、 已知 sinα= − 值 活动: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在面对问题时要注 意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 要有什么准备, 准备工作怎么进行等.例如本题中, 要先求出 cosα,tanα 的值,才能利用公式得解,本题是直接应用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 让学生初步熟悉公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解 : 由 sinα=

3 π π π ,α 是第四象限角,求 sin( -α),cos( +α),tan( -α)的 5 4 4 4

示范点拨,加深理解 7----10

3 5

是 第 四 象 限 角 , 得

cosα= 1 − sin a = 1 − ( − ) =

2 2

3 5

4 . 5

∴tanα= 于 sin(

sin a 3 =− . cos a 4

是 有

π

4

-α)=sin

π

4

cosα-cos

π

4

sinα=

2 4 2 3 7 2 , × − × (− ) = 2 5 2 5 10 2 4 2 3 7 2 , × − × (− ) = 2 5 2 5 10

cos(

π

4

+α)=cos

π

4

cosα-sin

π

4

sinα=

3 −1 π 4 = tan a − 1 = 4 tan(α- )= = −7 . π 1 + tan a 3 4 1 + tan a tan 1 + (− ) 4 4 tan a − tan −

点评: 点评:本例是运用和差角公式的基础题,安排这个例题的目的 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题 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sin 72 cos 42 − cos 72 sin 42

o o o o o o o

π

(2)、 cos 20 cos 70 − si

n 20 sin 70 ;

o

(3)、

1 + tan15o 1 − tan15o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7° cos 37° − sin 83° sin 37°的值为 ( sin

(A) −

)

(B) −

巩固训练,体会应用 过程 7----12

3 2

1 2

(C)

1 2

(D)

3 2

1 − tan 2 75° 2、 的值为 ( tan 75°

(A) 2 3

) 2 3 3

2 3 3

(B)

(C ) − 2

3

(D) −

3、 sin 2 x sin 3x = cos 2 x cos 3x, 则x的值是 ( 若

(A) (C)

)

π π

10

(B) (D)

π

6

π

4

5

1 π  3π   4、 cos θ = , θ ∈  ,2π , 则 sin θ +  = ________ . 若 5 3  2  

四、 课堂小 结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 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作业: : 1、 已 知 tan (α + β ) =

知识与方法总结、梳 理 2

五、 课后作 业

2 π 1 π   , tan  β −  = , 求 tan  α +  的 作业布置 1 5 4 4 4  

值. (

3 ) 22

2. 0

π

4

)

3π π  3  3π  5 , cos  − α  = , sin  +β= , 4 4  5  4  13

求 sin (α + β ) 的值.

六、 版书设 计

课题: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 正切公式 (一)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例 1 课堂练习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

tan α + tan β , 1 − tan α tan β tan α − tan β . 1 + tan α tan β

例 2、

tan(α-β)=

七、 课后反 思:

学科 课题 备课时间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课型 2012-4-14 新课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012-4-13 2012-4-17 二次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 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 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自觉 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 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教材、教辅与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呈现,适当标出活动)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及用时 温故知新 3 分

一、导入新 课(复习导 入)

1.引导同学一起回顾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cos(α-β)与 cos(α+β)、 sin(α-β)的内在联系, 进行由旧知推出新知的转化过程,从而引出 C(α+β)、S(α-β)、S(α+β)。 。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二、讲授新 课(合做探 究)

1、两角和余弦公式的推导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在公式 C(α-β)中,角 β 是任意角,请学生思考角 α-β 中 β 换成角-β 是否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比较 cos(α-β)与 cos(α+β) 中角的内在联系,学生有的会发现 α-β 中的角 β 可以变为角-β,所 以 α-(-β)=α+β 〔也有的会根据加减运算关系直接把和角 α+β 化成差 角 α-(-β)的形式〕.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转移到公式 C(α-β)上来,这 样就很自然地得到 cos(α+β)=cos[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cosβ-sinαsinβ. 所以有如下公式:

引导学生探究、 发现新 知 18---22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我们称以上等式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记作 C(α+β). 2、思考:在公式 C(α-β)、C(α+β)的基础上能否推导 sin(α+β)=?sin(α-β)=? tan(α-β)=? tan(α+β)=?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呢? 我们利用什么公式来实现正、余弦的互化呢?学生可能有的想到利 用诱导公式⑸⑸来化余弦为正弦 π sin α sin α = cos( − α ) tan α = 2 cos α 3、 3、尝试探究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的推导 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 sin(α+β)=cos[ =cos(

π

2

-(α+β)]=cos[(

π

2

-α)-β]

π

2

-α)cosβ+sin(

π

2

-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在上述公式中,β 用-β 代之,则 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因此我们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分别简记为 S(α+β)、S(α-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推出了公式 C(α-β)、C(α+β)、S(α+β)、S(α-β)后, 自然想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怎么样来推导出 tan(α-β)=?,tan(α+β)=?呢?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式,化弦为切得到.在学生探究推导时很可能想不到讨论,这时教师 不要直接提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来. cos(α+β)≠0 时,tan(α+β)=

sin(a + β ) sin cos β + cos α sin β = . cos(a + β ) cos α cos β − sin α sin β

如果 cosαcosβ≠0,即 cosα≠0 且 cosβ≠0 时,分子、分母同除以 cosαcosβ 得 tan(α+β)=

tan α + tan β , 据角 α、 的任意性, β 在上面的式子中, 1 − tan α tan(− β )

β 用-β 代之,则有 tan(α-β)=

tan α + tan(− β ) tan α − tan β = . 1 − tan α tan(− β ) 1 + tan α tan β

由此推得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 T(α-β)、T(α+β). 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 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 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 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

三、 课内练 习

应用示例 例 1、 已知 sinα= − 值 活动: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在面对问题时要注 意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 要有什么准备, 准备工作怎么进行等.例如本题中, 要先求出 cosα,tanα 的值,才能利用公式得解,本题是直接应用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 让学生初步熟悉公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解 : 由 sinα=

3 π π π ,α 是第四象限角,求 sin( -α),cos( +α),tan( -α)的 5 4 4 4

示范点拨,加深理解 7----10

3 5

是 第 四 象 限 角 , 得

cosα= 1 − sin a = 1 − ( − ) =

2 2

3 5

4 . 5

∴tanα= 于 sin(

sin a 3 =− . cos a 4

是 有

π

4

-α)=sin

π

4

cosα-cos

π

4

sinα=

2 4 2 3 7 2 , × − × (− ) = 2 5 2 5 10 2 4 2 3 7 2 , × − × (− ) = 2 5 2 5 10

cos(

π

4

+α)=cos

π

4

cosα-sin

π

4

sinα=

3 −1 π 4 = tan a − 1 = 4 tan(α- )= = −7 . π 1 + tan a 3 4 1 + tan a tan 1 + (− ) 4 4 tan a − tan −

点评: 点评:本例是运用和差角公式的基础题,安排这个例题的目的 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题 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sin 72 cos 42 − cos 72 sin 42

o o o o o o o

π

(2)、 cos 20 cos 70 − si

n 20 sin 70 ;

o

(3)、

1 + tan15o 1 − tan15o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7° cos 37° − sin 83° sin 37°的值为 ( sin

(A) −

)

(B) −

巩固训练,体会应用 过程 7----12

3 2

1 2

(C)

1 2

(D)

3 2

1 − tan 2 75° 2、 的值为 ( tan 75°

(A) 2 3

) 2 3 3

2 3 3

(B)

(C ) − 2

3

(D) −

3、 sin 2 x sin 3x = cos 2 x cos 3x, 则x的值是 ( 若

(A) (C)

)

π π

10

(B) (D)

π

6

π

4

5

1 π  3π   4、 cos θ = , θ ∈  ,2π , 则 sin θ +  = ________ . 若 5 3  2  

四、 课堂小 结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 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作业: : 1、 已 知 tan (α + β ) =

知识与方法总结、梳 理 2

五、 课后作 业

2 π 1 π   , tan  β −  = , 求 tan  α +  的 作业布置 1 5 4 4 4  

值. (

3 ) 22

2. 0

π

4

)

3π π  3  3π  5 , cos  − α  = , sin  +β= , 4 4  5  4  13

求 sin (α + β ) 的值.

六、 版书设 计

课题: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 正切公式 (一)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例 1 课堂练习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

tan α + tan β , 1 − tan α tan β tan α − tan β . 1 + tan α tan β

例 2、

tan(α-β)=

七、 课后反 思:


相关文章

  •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案
  • 一.课标要求: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 ...查看


  •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案
  • 课题: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方法 ①会有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其正切公式,并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化简问题. 过程目标: ①通过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恒等变形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查看


  • 三角恒等变换教案设计(苏教版)
  • 第 1 课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 2.用余弦的差角公式推出余弦的和角公式,理解化归思想在三角变换中的作用: 3.能用余弦的和差角 ...查看


  • 二倍角三角函数教案
  • 3-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 (2)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能推导和理解半角公式: (4)揭示知识背景,引发 ...查看


  • 高一数学三角恒等变换
  •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一.课标要求: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 ...查看


  •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 ...查看


  • 反三角函数 1
  • 反三角函数 返回数字的反余弦值.反余弦值是指余弦值为 number 的角度.返回的角度以弧度表示,弧度值在 0(零)到 pi 之间. ACOS(number) Number 所求角度的余弦值,必须介于 -1 到 1 之间. 如果要将结果从弧 ...查看


  • 三角函数线教案
  • 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线的作法,能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归纳和类比的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3.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角函数线的 ...查看


  •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 必修四数学公式概念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 任意角 1.一般地,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S = {ββ=α+k ⋅36︒0, k ∈Z }. {ββ=α+90︒+k ⋅18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