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蝈蝈市场:每月能卖10万条(图)

11月15日,朝阳区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一条等待售卖的绿蝈蝈。

朝阳区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一位老人通过长管,聆听摊位上每条蝈蝈的声响。

蝈蝈玩家胡彦申“点药”所需的工具,点药后的蝈蝈叫声更沉稳。

电影《让子弹飞》里有句台词,叫“吃着火锅唱着歌”。而冬天的京城,很多老北京有一大快事:吃着火锅,听着蝈蝈。

蝈蝈,和油葫芦、蟋蟀、金钟一起,位居四大鸣虫之列。这小虫成为人的掌中宠物,得从明朝追溯,400年间它上过金銮殿,也住过四合院。玩蝈蝈已成为老北京的民俗。

如今,光北京十里河文化市场,每周就能卖出至少三万条。它们中虽大多只有百日之命,但佼佼者身价近千元,一位蝈蝈批量养殖者说,他卖过最贵的,一条6000。这小家伙身价的飙升,源于虫文化的与时俱进,在它身后,不仅仅是玩家们五花八门的说道,还有正在完善的市场链条。

大冷天儿的,您在北京街头见过这场景吗?一位路人拉开羽绒服,从怀里掏出个小瓶,里面蹦跶着一条蝈蝈;出租车副驾驶位,嘹亮的鸣叫声从储物盒里钻出来。

夏天的鸣虫,冬天还能叫得欢?老北京们会告诉你,“这您得去十里河瞧瞧!”那是北京最大的蝈蝈交易市场,11月以来,有一百多家商户在那卖蝈蝈。每周至少能卖出3万条。

玩家周末排队买蝈蝈

“您瞧好喽,正宗平谷籽儿,铁须金眼蓝脸儿粉肚皮儿绿膀元宝肚……”11月15日,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鸣虫区,卖家小邢连珠炮般地甩出一溜儿“行话”,这些蝈蝈大多每条三五十元。

见买家没瞧上眼儿,小邢弯腰抬出一个白色泡沫塑料箱,拿出了几个直径约15厘米、用红色纱布封口的圆纸筒,“这里面都是精品,不到十条,(每条)最低180。”

20分钟,小邢共卖出6条蝈蝈,5条卖20,1条卖100。“一天能卖几十条吧,周末来买的都得排队。”小邢说

市场每周至少卖出3万条

冬天是蝈蝈市场最火爆的季节。每个周三,小邢都会去天津上货,通常至少提200条,“我一年卖一两万条很正常”。

商家们说,周末生意火爆时,一天一家就能卖出100多条。

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鸣虫区有数十家固定商户和近50家路边摊位。11月下旬,新京报记者探访该市场内近50家蝈蝈摊主,他们每周进货量都在400条左右。“有的进回500条,回京后一周内就能卖光。”

据此估算,按平均一周300条的销售量计算,该市场每周至少可售出三万条蝈蝈,平均到每天便会售出数千条。

少数精品每条超千元

商家会根据它们的体形、翅膀、品种分为不同档位。从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售价千元以上的蝈蝈一年能出四五十条吧。”小邢听说的目前市场上最贵的蝈蝈,售价为7000元9条。

还有更贵的,一位北京玩家为一条蝈蝈付了6000元钱。

“现在大蝈蝈都还没出场呢。”一位卖家说,分家(饲养蝈蝈的卖家)会把真正的大蝈蝈籽留到下雪前后再孵出。

蝈蝈玩家

胡三爷与他的“蝈蝈世家”

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的卖家们,都认识胡三爷。

“拿几只好的。”11月26日中午,胡三爷手里攥着封住圆纸筒的红色纱布,将蝈蝈置于其上,左右端详。“不行,再拿!”

盯了10多分钟,甄选出两条。“多少钱?”“您说多少钱吧。”摊主赔笑。

胡三爷从怀里掏出一白一紫两只葫芦,请“蝈”入瓮。回手从黑色运动包中捏出一沓百元钞,抽了两张放在摊上。

玩了40多年蝈蝈

胡三爷本名胡彦申,52岁,玩了40多年蝈蝈。

“北京四城,东贵西富,中城翡翠珠宝,南城鱼木花草。”11月27日,坐在大兴的家中,胡彦申呷了口茶,“咱南城人儿,一出生起就带着这个根儿。”

六岁那年,胡彦申就开始在公园跟大人们一起玩虫,对于生长在四合院里的他来说,鸟鸣虫叫是处处带着北京味儿。

现在,他家里养着4条蝈蝈。“都不用编号,一听声儿,就知道哪条在叫唤。”聊天时,胡彦申经常会停顿,那是蝈蝈在叫,此时,他都会瞪眼凝神,耳朵微微偏向声源,“听听,像不像蛤蟆叫?”兴起时,他会模仿一遍那叫声。

有时听着蝈蝈叫,他会想起儿时的师父周明义老先生。他给蝈蝈点药的技术就从师父那学的,“这活儿不好拿,首先点药这针,凉了,化不了这朱砂;烫了,蝈蝈腿就瘪了。位置差一点儿都不成,错一毫米,蝈蝈那味儿就全变了。”胡彦申回忆,他最初是在废纸上练。近千次练习后,才开始在蝈蝈身上点药。

搬迁上楼 难舍小虫

胡彦申家可以说是蝈蝈世家,他妻子和岳母都是地道的玩家。

岳母刘老太86岁了,她回忆,早年间住四合院那会儿,常常编个小竹筐,把蝈蝈放竹筐里,吊在院当间儿的大树上。“这是个风水宝地,蝈蝈又能着阳光又能沾露水,接着地气儿。”

上世纪90年代初,刘老太搬上居民楼。“接不上地气儿,感觉没以前叫得响了。”

在居民楼里都是集中供暖,老太太担心小家伙冬天受凉,有次把装蝈蝈的葫芦罐儿放在暖气片上,“结果好,葫芦烤焦了,蝈蝈都烤脆了。那个心疼啊。”

结婚后,胡彦申的妻子也“夫唱妇随”,听着蝈蝈叫,看着丈夫点蝈蝈儿,也慢慢喜欢上这小虫儿。“别人家只养猫遛狗,我们家还遛蝈蝈,遛耳朵,听习惯了,要是没这声儿啊,心里头都痒痒。”

不过也不是所有家人都爱蝈蝈,刘老太念叨:“四姑娘(女儿)可不爱这玩意儿,嫌吵得慌。有次趁我不在家,把一只罐子从六楼直接扔楼下了。”回家之后,刘老太里里外外把屋子翻了个遍,也没找到罐子。得知被女儿扔了,急急忙忙赶下楼一看,罐子碎了,蝈蝈没了。

以“蝈”会友会出胡三爷

至于胡彦申,从年少时在潘家园、十里河、宣武公园以“蝈”会友,到后来看型听声帮人选“精品”,渐渐地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现在在圈里,大伙儿更爱尊他一声“胡三爷”。

胡彦申买过最贵的蝈蝈,花了1000元。“是在去保定的路上买的,虽然就活个百十来天儿,但味儿好,叫得溜,我就不在乎花这个钱。”

现在,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候是,“大雪天儿里,围个火锅,涮个羊肉,怀里揣着的小虫叫出夏天的音儿,那滋味甭提多美了!”

蝈蝈文化

蝈蝈大赛 拿分贝仪测“嗓门”

若从明朝袁宏道《促织志》所载算起,这小虫成为宠物,应有400年历史,当时就有人写书研究养殖方法。

“但玩蝈蝈的鼎盛时期还是在清朝。那时候皇帝都玩。”北京市鸣虫协会秘书长赵伯光说。当时有个“万蝈来朝”的说法,“就是大臣们上朝时都揣着蝈蝈。”,到现在,玩蝈蝈已经成为北京民俗之一。

连续三年办蝈蝈大赛

71岁的赵伯光介绍,“蝈蝈是四大鸣虫(油葫芦、蟋蟀、金钟、蝈蝈)中,玩儿法最简单的一种。”玩法主要就是“听叫儿”,“冬天外面刮大风,下大雪,家里有蝈蝈叫出夏秋之声,屋里一下就充满了生机。”

叫声有诸多分类,“最好的是蛤蟆声,浑厚,北京人叫憨儿!”赵伯光说,音调过高会刺耳,频率过快会让人心情烦躁。

由于现在市场的批量养殖,蝈蝈的个头越来越小,“现在市场上基本上没有蛤蟆声了。”他有些惋惜。

2007年,赵伯光曾发起“北京市蝈蝈大赛”,其实更像一个玩家大聚会,“当时有20多个人参赛,就在我家,拿分贝仪测量鸣叫音量。”

6年过去,赵伯光已记不起当时“冠军”的成绩。他说,这活动持续了三届,每年一届,后来断档了。原因是有人打着“北京市蝈蝈大赛获胜者”的旗号去牟利。

点药:为叫得更欢

随着这项民俗的进化和发展,很多人会在蝈蝈身上“点药”。

赵伯光拿出一本蝈蝈图谱,翻到了“点药蝈蝈”的部分,“点药分为明药和暗药两种”,明药是点在明处或者说明已点药,“图谱上这只蝈蝈翅膀上有个红色的小点,就是点的朱砂。”暗药就是肉眼分辨不出来,也不说明点过药。

点过药的蝈蝈翅膀重量增加,鸣叫声更沉稳。有玩家认为,点暗药是虫文化的进步:既能欣赏到叫声,又保证了蝈蝈的美观。

很多卖家证实,现在市场上的蝈蝈,大多是被点过暗药的,“原生态”的极少。

蝈蝈衍生品价值不菲

有卖家在蝈蝈叫声上下工夫,也有人对衍生产品感兴趣,比如蝈蝈的“家”。

传统意义上的蝈蝈家有两种,一种是竹制或木制的小笼子,能清楚看到里面的状况;另一种是用风干的葫芦加工而成,将葫芦盖去掉,换为圆环状的葫芦口,内部则放置一个铁丝盘成的圆环,既通风,又防止蝈蝈跑出。

近几年来,葫芦的价格不断看涨,“去年一个不错的葫芦也就一两百块,今年可能就得上千。”赵伯光说,而今年在十里河市场中,花800元买一个雕花葫芦“很正常”。

还有很多蝈蝈葫芦已经成为文玩的级别,叫价数万甚至数十万元。

蝈蝈养殖

津门养殖者一条卖过6000元

11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刘园地区,金伟递过一个排球大小的盘子,里面堆满了棕褐色的蝈蝈籽,“从这个盘子里能蹦跶出上万条蝈蝈。”

6000元一条的蝈蝈,就是金伟卖出的,“那条蝈蝈是五六年前卖的,有一根烟那么长,北京的买家直接来取的。”

多位商家介绍,目前十里河市场上的蝈蝈,80%来自天津的分房。

分房,就是孵化、饲养蝈蝈的房间。

金伟的分房其实就是一套三居室,这里每年能出十三四万条蝈蝈,在天津大小130余家分房中,“不敢说最大,也是之一。”

人工“冬眠”助幼子7次蜕壳

别以为这钱好赚,金伟曾去北京平谷山区住了两个月,“体验生活”。

更确切地说,是体验蝈蝈的生活—他们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每年秋天,他都会雇人去平谷的山区,专门抓野生蝈蝈。

北京平谷区是全国八大蝈蝈产地之一,以出产“铁蝈蝈”而闻名,这个品种个头大、叫声响。“可能北京现在没太多人掌握批量化养蝈蝈的实践技术。”

被带到天津的蝈蝈,在土盆中配对,将籽产入土中。再由人工把籽筛出来。

在适宜的环境下,一个月后,30%的籽中就能看到蝈蝈的小眼睛,到80天时,就能看到小虫的形状,它们随后会被放入0度以下的冰箱中,人工“冬眠”。

“低温存放是为了控制出壳的时间。”金伟说,“冬眠”后的蝈蝈很快会破壳而出,第一次蜕壳。接下来的50天里,蝈蝈还要蜕6次壳。

蝈蝈养殖房订单排队

金伟17岁就开始大批量饲养蝈蝈,他的三居室里,几乎所有的墙壁都是摆放蝈蝈的木架,“大概有十几万只吧。”

尽管这样也不是全部成活,第6、7次蜕壳时,会有10%的死亡率。

喂养蝈蝈需要营养均衡,它们要大量摄入蛋白质。金伟介绍,他的分房里,饲料有高蛋白的肉类、玉米面、绿豆面等,“既要保证营养,又不能让它们上火。”

这种喂养方式会让每斤饲料的成本提升至13元,“所以我家蝈蝈的价格高出市场价30%。”他说。

“价格虽然高,销路不用愁。订单已经排到半个月之后了。”金伟说,他的市场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在他看来,上海中端的蝈蝈玩家较多,“每条大多在50到200元之间。”北京的玩家多走高端路线,“有人直接到我这儿,花几千块钱选几条好的。”

“平均卖一条能赚5元钱。”金伟说。这意味着他每年能赚五六十万元。

小贴士

蝈蝈圈儿那些词

条:蝈蝈界量词,论“条”不论“只”。

膀子:翅膀

大夯:大腿

分(读四声):养殖,分蝈蝈即为养蝈蝈,分房是养蝈蝈的房屋

点药:古代曾在蝈蝈翅膀上点朱砂,以增加重量,降低音调使得其鸣叫声更好听;发展至现代有明药、暗药之分。

本儿:即蝈蝈未被点过药,发出的是天然的原声

憨儿:鸣叫音色的一种,特征为低沉有力,能发出“憨儿”声的蝈蝈价格可达数千元。

蝈蝈分类

黑蝈蝈:又称铁蝈蝈,深黑如铁,叫声响亮。

绿蝈蝈:周身颜色青翠,可爱,主要用于观赏。

如何选蝈蝈

看体形:个头大的有力气。

看神态:昂头蝈蝈精神好,说明体力充足,马力大。

看翅膀:翅膀宽的蝈蝈叫声响亮。

看眼睛:如著名的平谷蝈蝈眼睛是蓝色的。

如何养蝈蝈

1、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的玩家买来蝈蝈养了几天后,发现叫声变小变哑,是因市面上蝈蝈通常是刚完成第七次蜕壳,翅膀里仍有水分,如室温过高,湿度不足,会导致水分过快流失。

专家建议:新买的蝈蝈不要往暖气上放,最好能找个葫芦让它慢慢褪去水分。

2、饮食应荤素搭配。多数玩家喂食的方式是胡萝卜或面包虫,蝈蝈历经跋涉后,再遇到剧烈饮食变化,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专家建议:玩家养蝈蝈的时候也要荤素搭配,胡萝卜和面包虫最好能搭配着来。

本文来源:新京报

11月15日,朝阳区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一条等待售卖的绿蝈蝈。

朝阳区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一位老人通过长管,聆听摊位上每条蝈蝈的声响。

蝈蝈玩家胡彦申“点药”所需的工具,点药后的蝈蝈叫声更沉稳。

电影《让子弹飞》里有句台词,叫“吃着火锅唱着歌”。而冬天的京城,很多老北京有一大快事:吃着火锅,听着蝈蝈。

蝈蝈,和油葫芦、蟋蟀、金钟一起,位居四大鸣虫之列。这小虫成为人的掌中宠物,得从明朝追溯,400年间它上过金銮殿,也住过四合院。玩蝈蝈已成为老北京的民俗。

如今,光北京十里河文化市场,每周就能卖出至少三万条。它们中虽大多只有百日之命,但佼佼者身价近千元,一位蝈蝈批量养殖者说,他卖过最贵的,一条6000。这小家伙身价的飙升,源于虫文化的与时俱进,在它身后,不仅仅是玩家们五花八门的说道,还有正在完善的市场链条。

大冷天儿的,您在北京街头见过这场景吗?一位路人拉开羽绒服,从怀里掏出个小瓶,里面蹦跶着一条蝈蝈;出租车副驾驶位,嘹亮的鸣叫声从储物盒里钻出来。

夏天的鸣虫,冬天还能叫得欢?老北京们会告诉你,“这您得去十里河瞧瞧!”那是北京最大的蝈蝈交易市场,11月以来,有一百多家商户在那卖蝈蝈。每周至少能卖出3万条。

玩家周末排队买蝈蝈

“您瞧好喽,正宗平谷籽儿,铁须金眼蓝脸儿粉肚皮儿绿膀元宝肚……”11月15日,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鸣虫区,卖家小邢连珠炮般地甩出一溜儿“行话”,这些蝈蝈大多每条三五十元。

见买家没瞧上眼儿,小邢弯腰抬出一个白色泡沫塑料箱,拿出了几个直径约15厘米、用红色纱布封口的圆纸筒,“这里面都是精品,不到十条,(每条)最低180。”

20分钟,小邢共卖出6条蝈蝈,5条卖20,1条卖100。“一天能卖几十条吧,周末来买的都得排队。”小邢说

市场每周至少卖出3万条

冬天是蝈蝈市场最火爆的季节。每个周三,小邢都会去天津上货,通常至少提200条,“我一年卖一两万条很正常”。

商家们说,周末生意火爆时,一天一家就能卖出100多条。

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鸣虫区有数十家固定商户和近50家路边摊位。11月下旬,新京报记者探访该市场内近50家蝈蝈摊主,他们每周进货量都在400条左右。“有的进回500条,回京后一周内就能卖光。”

据此估算,按平均一周300条的销售量计算,该市场每周至少可售出三万条蝈蝈,平均到每天便会售出数千条。

少数精品每条超千元

商家会根据它们的体形、翅膀、品种分为不同档位。从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售价千元以上的蝈蝈一年能出四五十条吧。”小邢听说的目前市场上最贵的蝈蝈,售价为7000元9条。

还有更贵的,一位北京玩家为一条蝈蝈付了6000元钱。

“现在大蝈蝈都还没出场呢。”一位卖家说,分家(饲养蝈蝈的卖家)会把真正的大蝈蝈籽留到下雪前后再孵出。

蝈蝈玩家

胡三爷与他的“蝈蝈世家”

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的卖家们,都认识胡三爷。

“拿几只好的。”11月26日中午,胡三爷手里攥着封住圆纸筒的红色纱布,将蝈蝈置于其上,左右端详。“不行,再拿!”

盯了10多分钟,甄选出两条。“多少钱?”“您说多少钱吧。”摊主赔笑。

胡三爷从怀里掏出一白一紫两只葫芦,请“蝈”入瓮。回手从黑色运动包中捏出一沓百元钞,抽了两张放在摊上。

玩了40多年蝈蝈

胡三爷本名胡彦申,52岁,玩了40多年蝈蝈。

“北京四城,东贵西富,中城翡翠珠宝,南城鱼木花草。”11月27日,坐在大兴的家中,胡彦申呷了口茶,“咱南城人儿,一出生起就带着这个根儿。”

六岁那年,胡彦申就开始在公园跟大人们一起玩虫,对于生长在四合院里的他来说,鸟鸣虫叫是处处带着北京味儿。

现在,他家里养着4条蝈蝈。“都不用编号,一听声儿,就知道哪条在叫唤。”聊天时,胡彦申经常会停顿,那是蝈蝈在叫,此时,他都会瞪眼凝神,耳朵微微偏向声源,“听听,像不像蛤蟆叫?”兴起时,他会模仿一遍那叫声。

有时听着蝈蝈叫,他会想起儿时的师父周明义老先生。他给蝈蝈点药的技术就从师父那学的,“这活儿不好拿,首先点药这针,凉了,化不了这朱砂;烫了,蝈蝈腿就瘪了。位置差一点儿都不成,错一毫米,蝈蝈那味儿就全变了。”胡彦申回忆,他最初是在废纸上练。近千次练习后,才开始在蝈蝈身上点药。

搬迁上楼 难舍小虫

胡彦申家可以说是蝈蝈世家,他妻子和岳母都是地道的玩家。

岳母刘老太86岁了,她回忆,早年间住四合院那会儿,常常编个小竹筐,把蝈蝈放竹筐里,吊在院当间儿的大树上。“这是个风水宝地,蝈蝈又能着阳光又能沾露水,接着地气儿。”

上世纪90年代初,刘老太搬上居民楼。“接不上地气儿,感觉没以前叫得响了。”

在居民楼里都是集中供暖,老太太担心小家伙冬天受凉,有次把装蝈蝈的葫芦罐儿放在暖气片上,“结果好,葫芦烤焦了,蝈蝈都烤脆了。那个心疼啊。”

结婚后,胡彦申的妻子也“夫唱妇随”,听着蝈蝈叫,看着丈夫点蝈蝈儿,也慢慢喜欢上这小虫儿。“别人家只养猫遛狗,我们家还遛蝈蝈,遛耳朵,听习惯了,要是没这声儿啊,心里头都痒痒。”

不过也不是所有家人都爱蝈蝈,刘老太念叨:“四姑娘(女儿)可不爱这玩意儿,嫌吵得慌。有次趁我不在家,把一只罐子从六楼直接扔楼下了。”回家之后,刘老太里里外外把屋子翻了个遍,也没找到罐子。得知被女儿扔了,急急忙忙赶下楼一看,罐子碎了,蝈蝈没了。

以“蝈”会友会出胡三爷

至于胡彦申,从年少时在潘家园、十里河、宣武公园以“蝈”会友,到后来看型听声帮人选“精品”,渐渐地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现在在圈里,大伙儿更爱尊他一声“胡三爷”。

胡彦申买过最贵的蝈蝈,花了1000元。“是在去保定的路上买的,虽然就活个百十来天儿,但味儿好,叫得溜,我就不在乎花这个钱。”

现在,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候是,“大雪天儿里,围个火锅,涮个羊肉,怀里揣着的小虫叫出夏天的音儿,那滋味甭提多美了!”

蝈蝈文化

蝈蝈大赛 拿分贝仪测“嗓门”

若从明朝袁宏道《促织志》所载算起,这小虫成为宠物,应有400年历史,当时就有人写书研究养殖方法。

“但玩蝈蝈的鼎盛时期还是在清朝。那时候皇帝都玩。”北京市鸣虫协会秘书长赵伯光说。当时有个“万蝈来朝”的说法,“就是大臣们上朝时都揣着蝈蝈。”,到现在,玩蝈蝈已经成为北京民俗之一。

连续三年办蝈蝈大赛

71岁的赵伯光介绍,“蝈蝈是四大鸣虫(油葫芦、蟋蟀、金钟、蝈蝈)中,玩儿法最简单的一种。”玩法主要就是“听叫儿”,“冬天外面刮大风,下大雪,家里有蝈蝈叫出夏秋之声,屋里一下就充满了生机。”

叫声有诸多分类,“最好的是蛤蟆声,浑厚,北京人叫憨儿!”赵伯光说,音调过高会刺耳,频率过快会让人心情烦躁。

由于现在市场的批量养殖,蝈蝈的个头越来越小,“现在市场上基本上没有蛤蟆声了。”他有些惋惜。

2007年,赵伯光曾发起“北京市蝈蝈大赛”,其实更像一个玩家大聚会,“当时有20多个人参赛,就在我家,拿分贝仪测量鸣叫音量。”

6年过去,赵伯光已记不起当时“冠军”的成绩。他说,这活动持续了三届,每年一届,后来断档了。原因是有人打着“北京市蝈蝈大赛获胜者”的旗号去牟利。

点药:为叫得更欢

随着这项民俗的进化和发展,很多人会在蝈蝈身上“点药”。

赵伯光拿出一本蝈蝈图谱,翻到了“点药蝈蝈”的部分,“点药分为明药和暗药两种”,明药是点在明处或者说明已点药,“图谱上这只蝈蝈翅膀上有个红色的小点,就是点的朱砂。”暗药就是肉眼分辨不出来,也不说明点过药。

点过药的蝈蝈翅膀重量增加,鸣叫声更沉稳。有玩家认为,点暗药是虫文化的进步:既能欣赏到叫声,又保证了蝈蝈的美观。

很多卖家证实,现在市场上的蝈蝈,大多是被点过暗药的,“原生态”的极少。

蝈蝈衍生品价值不菲

有卖家在蝈蝈叫声上下工夫,也有人对衍生产品感兴趣,比如蝈蝈的“家”。

传统意义上的蝈蝈家有两种,一种是竹制或木制的小笼子,能清楚看到里面的状况;另一种是用风干的葫芦加工而成,将葫芦盖去掉,换为圆环状的葫芦口,内部则放置一个铁丝盘成的圆环,既通风,又防止蝈蝈跑出。

近几年来,葫芦的价格不断看涨,“去年一个不错的葫芦也就一两百块,今年可能就得上千。”赵伯光说,而今年在十里河市场中,花800元买一个雕花葫芦“很正常”。

还有很多蝈蝈葫芦已经成为文玩的级别,叫价数万甚至数十万元。

蝈蝈养殖

津门养殖者一条卖过6000元

11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刘园地区,金伟递过一个排球大小的盘子,里面堆满了棕褐色的蝈蝈籽,“从这个盘子里能蹦跶出上万条蝈蝈。”

6000元一条的蝈蝈,就是金伟卖出的,“那条蝈蝈是五六年前卖的,有一根烟那么长,北京的买家直接来取的。”

多位商家介绍,目前十里河市场上的蝈蝈,80%来自天津的分房。

分房,就是孵化、饲养蝈蝈的房间。

金伟的分房其实就是一套三居室,这里每年能出十三四万条蝈蝈,在天津大小130余家分房中,“不敢说最大,也是之一。”

人工“冬眠”助幼子7次蜕壳

别以为这钱好赚,金伟曾去北京平谷山区住了两个月,“体验生活”。

更确切地说,是体验蝈蝈的生活—他们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每年秋天,他都会雇人去平谷的山区,专门抓野生蝈蝈。

北京平谷区是全国八大蝈蝈产地之一,以出产“铁蝈蝈”而闻名,这个品种个头大、叫声响。“可能北京现在没太多人掌握批量化养蝈蝈的实践技术。”

被带到天津的蝈蝈,在土盆中配对,将籽产入土中。再由人工把籽筛出来。

在适宜的环境下,一个月后,30%的籽中就能看到蝈蝈的小眼睛,到80天时,就能看到小虫的形状,它们随后会被放入0度以下的冰箱中,人工“冬眠”。

“低温存放是为了控制出壳的时间。”金伟说,“冬眠”后的蝈蝈很快会破壳而出,第一次蜕壳。接下来的50天里,蝈蝈还要蜕6次壳。

蝈蝈养殖房订单排队

金伟17岁就开始大批量饲养蝈蝈,他的三居室里,几乎所有的墙壁都是摆放蝈蝈的木架,“大概有十几万只吧。”

尽管这样也不是全部成活,第6、7次蜕壳时,会有10%的死亡率。

喂养蝈蝈需要营养均衡,它们要大量摄入蛋白质。金伟介绍,他的分房里,饲料有高蛋白的肉类、玉米面、绿豆面等,“既要保证营养,又不能让它们上火。”

这种喂养方式会让每斤饲料的成本提升至13元,“所以我家蝈蝈的价格高出市场价30%。”他说。

“价格虽然高,销路不用愁。订单已经排到半个月之后了。”金伟说,他的市场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在他看来,上海中端的蝈蝈玩家较多,“每条大多在50到200元之间。”北京的玩家多走高端路线,“有人直接到我这儿,花几千块钱选几条好的。”

“平均卖一条能赚5元钱。”金伟说。这意味着他每年能赚五六十万元。

小贴士

蝈蝈圈儿那些词

条:蝈蝈界量词,论“条”不论“只”。

膀子:翅膀

大夯:大腿

分(读四声):养殖,分蝈蝈即为养蝈蝈,分房是养蝈蝈的房屋

点药:古代曾在蝈蝈翅膀上点朱砂,以增加重量,降低音调使得其鸣叫声更好听;发展至现代有明药、暗药之分。

本儿:即蝈蝈未被点过药,发出的是天然的原声

憨儿:鸣叫音色的一种,特征为低沉有力,能发出“憨儿”声的蝈蝈价格可达数千元。

蝈蝈分类

黑蝈蝈:又称铁蝈蝈,深黑如铁,叫声响亮。

绿蝈蝈:周身颜色青翠,可爱,主要用于观赏。

如何选蝈蝈

看体形:个头大的有力气。

看神态:昂头蝈蝈精神好,说明体力充足,马力大。

看翅膀:翅膀宽的蝈蝈叫声响亮。

看眼睛:如著名的平谷蝈蝈眼睛是蓝色的。

如何养蝈蝈

1、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的玩家买来蝈蝈养了几天后,发现叫声变小变哑,是因市面上蝈蝈通常是刚完成第七次蜕壳,翅膀里仍有水分,如室温过高,湿度不足,会导致水分过快流失。

专家建议:新买的蝈蝈不要往暖气上放,最好能找个葫芦让它慢慢褪去水分。

2、饮食应荤素搭配。多数玩家喂食的方式是胡萝卜或面包虫,蝈蝈历经跋涉后,再遇到剧烈饮食变化,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专家建议:玩家养蝈蝈的时候也要荤素搭配,胡萝卜和面包虫最好能搭配着来。

本文来源:新京报


相关文章

  • 冀教版语文书二年级要背的课文
  • 冀教版语文书二年级要背的课文 二年级上: 望庐山瀑布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 万条河, 河塘一个接一个, 处处绿水扬清波. 水乡什么多?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 ...查看


  • 蝈蝈人工反季节养殖技术
  • (2010-08-30 17:20:03) 转载▼ 标签: 蝈蝈反季繁殖 休闲 [转载]蝈蝈别名蛞蛞或蚰子,是集食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它繁殖能力强.生长快,食物广泛,一只母蝈蝈年产卵300粒左右,野生环境下,蝈蝈的受精卵需经1-2年的 ...查看


  •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 梳理运用 知识积累 1. 凝(n íng )望 2.安慰(w âi ) 3.颤(ch àn )动 ...4. 覆(f ù)盖 5.闪烁(shu î) 6.疲倦(ju àn ) ... 7.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沉浸于某事物或状态中程度很深 ...查看


  • 美丽的坚守--新华社记者万里探访乡村教师
  •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采写记者:袁汝婷.李亚楠.丁静.顾瑞珍.刘奕湛)矮小.拥挤的土坯房里,摆放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具:红砖垒砌的矮墙,只有邻居水泥院墙的一半高:院子里堆满杂物.柴火和废品--这是乡村教师杜程枫的家. 虽然并不富裕,这位河 ...查看


  • [一线探访]全国广电年底促销活动纵览
  • "每逢佳节营销频",各省广电网络也抓住春节良机推出各种优惠营销活动,本篇我们看看各地都准备了哪些丰富年货. "每逢佳节营销频",老百姓攒了一年的腰包只为在春节倾囊而出,除了商场超市,各省广电网络也抓住 ...查看


  • 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提纲
  • 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提纲 一. 项目概述 1:项目介绍 博信资讯是美国百鹰科技的项目立项,准备在厦门投资建立国内第一家为固定电话提供的语音视频增值资讯服务的公司.将是新传媒时代的革命性的变革,作为全新的语音文字视频媒体平台,以通讯终端.移 ...查看


  • 北京故宫景点的详细介绍(紫禁城)
  • 北京故宫景点的详细介绍(紫禁城) 北京故宫景点的详细介绍(紫禁城) 最佳答案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 ...查看


  • 学优提工作总结
  •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委员会 怀九字"2008"16号 签发人:夏占利 ★ 提升核心竞争力 打造五彩九渡河 为实现九渡河镇经济社会大发展而奋斗 --九渡河镇"学.优.提"大讨论活动总结 (2008年 ...查看


  • XX公司单身公寓管理规定
  • XX公司单身公寓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加强单身公寓规范化管理,以保持良好.清洁.整齐的住宿环境和秩序,从而保证员工得到充分的休息,维护生产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一)登记入住的所有员工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