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课 程 名 称

班级与班级代码 122504011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学 号 [1**********]

名 单

提 交 日 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社会调研报告成绩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一、调查问卷 „„„„„„„„„„„„„„„„„„„„„„7~10

(一) 调查对象„„„„„„„„„„„„„„„„„„„„„„„ 7 (二) 调查目的 „„„„„„„„„„„„„„„„„„„„„„ 7 (三) 调查问卷正文 „„„„„„„„„„„„„„„„„„„„7~8 (四)调查结果的图表形式 „„„„„„„„„„„„„„„„8~9 (五)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10

二、正文 „„„„„„„„„„„„„„„„„„„„„„„„11~20 (一)前言 „„„„„„„„„„„„„„„„„„„„„„„11

(二)农民外出就业的正面影响 „„„„„„„„„„„„„„„„12~13 (三)农民外出就业的负面影响 „„„„„„„„„„„„„„„„14~16 (四)关于农民外出就业与农村建设的思考对策„„„„„„„„„„„17~20

三、参考文献 „„„„„„„„„„„„„„„„„„„„„„„ 20

关于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影响的调查

调查对象

广东的境内居民,侧重青壮年居民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其对农民外出就业现象的看法,分析得出这种现象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是

男 73.25% 女 26.75% 2. 您的年龄

20及以下(7.90%) 21~30(21.30%) 31~40( 45.63%) 41~50(18.90%) 50以上(6.27%) 3. 您的户籍属于

城镇38.00% 农村62.00% 4. 您所在地区为

珠三角41.00% 潮汕26.00% 粤北18.07% 粤西14.93% 5. 在您家乡农民外出就业现象是否普遍存在 普遍78.80% 一般15.00% 很少6.20% 6. 您认为农民外出就业主要原因有哪些(可多选)

赚钱 寻找机会 改变在家务农的状况 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为家庭搬离农村准备 其他 7. 农民外出就业是否改善了其家庭现状

是68.52% 一般19.72% 否11.76%

8. 农民外出就业是否严重影响了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 是 一般 否

9. 您认为农民外出就业是否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是 70.90% 否29.1% 10. 您是否赞成农民外出就业

赞成 65.36% 保留意见 21.30% 不赞成 13.34%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调查结果如下列图表所示

图1

图2

图3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以上图表清晰地展示了调查结果,由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1-40岁的青壮年是我们调查的重点对象,因为外出就业的农民中青壮年居多,他们的看法更具代表性。由图2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大多对农民外出就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支持程度不同,其中年轻人对此支持程度更高,正体现了年轻人不安于现状、勇于闯荡的精神。再看图3,我们知道不同地区农民外出就业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经济原因是最直接的,很多人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我们再细看一下可以发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珠三角)为了寻求发展机会而外出就业的农民所占比例较高,他们并不很缺钱用,而且在家附近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工作,之所以外出就业是为了寻求自身及家庭的更好发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的原因促使农民外出就业,在此就不详细分析了。

透过上面的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我们能了解到农民外出就业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特别是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此现象尤其明显,这与当地较少工作机会有关。另外外出就业的原因除了最直接的经济原因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经济较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尽管很多人支持农民外出就业,认为这样做利大于弊,但还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民外出就业未必就能改善其家庭现状,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利于农村的建设。的确,凡事都有两面,在正文中我将会对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好

的一面和不好的地方进行分析。

正文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农民外出就业已形成一股热潮,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据统计,2002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达到9400万人,比上年增加470万人,这些外出打工者人均年收入5597元,比上年增加94.4元,其中带回家3472元。这样一算,全国农民的打工年收入就达5278亿元,寄、带回家3274亿元。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这仅是一笔有形的收入。再看这9400万农民学到的技术、提高的能力和掌握的信息,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农民外出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种就业方式。毋庸置疑,农民外出就业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为农村的建设带来生机。做好农民外出就业方面的工作,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可当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后,,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诸如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婚姻关系、农业发展后劲等等,这会导致一些不可弥补的损失,亟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次调查旨在调查农民外出打工的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及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总结,揭示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并相应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一、 农民外出就业的正面影响

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正面影响包括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

农民自身得到发展:就个人来说,农民一般会到更发达的地区寻找工作,而这些地区往往有着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广阔的天地,农民通过接触新事物和先进的技术,增长了见识,增加了社会资本,扩大了关系网络,提高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当他们回到农村后,将会用自己更先进的知识、技能和更长远的目光去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再者,农民外出就业改变了原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接受了新的观念和思想,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价值观念、法律观念等, 了解到了干什么能赚钱,怎么干才能致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也让其自身有机会得到更多不一样的发展。

家庭生活质量提高:据广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2年外出就业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0000多元,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这一数据只会更高; 而务农家庭人均年收入则远达不到这个数,这可以说明外出就业能使家庭创收,从而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创收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农民会因此去购买更先进的工具去耕作、为家庭配置更多的家电、盖起新楼房、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等等。除了提高生活质量,农民接受了新的观念、新的思想,会影响到他们的家人,尤其会影响他们的孩子,促使下一代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农村社会多方面得到提升:每位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也

是社会的进步。他们出外就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掌握了信息,用带回来的先进技术和最新信息建设自己的家园。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缓解了土地承载压力,也使得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经济作物成为规模经营的首选,这样就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有些外出务工农民看准了农村本地市场的潜力,将积累的资本投入非农行业,也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他们要么将外出务工学到的技能与当地资源结合,要么为外出务工家庭的消费提供市场,繁荣了农村市场,方便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甚至为他们带来新的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外出就业既减少了粮食供应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外出就业不仅能为家庭创收,也能提高整个农村社会的收入水平。当外出人口在外经济收入来源稳定后,必然会脱离对耕地的依赖, 耕地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基本生活保障,而是土地收益率提高的问题,这样耕地就会自发地向少数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从而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下了基础。因此,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同时,平均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并且据广东统计年鉴2012年的数据显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中拥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5.4%,外出劳动力有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这一点在新生代外出务工农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行为方式越来越文明。

二、农民外出就业的负面影响

农民大量外出就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给他们的家庭和农村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就目前来讲,留守儿童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日前,全国妇联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2000万,已占儿童总数20%以上,其中,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约100万,他们的生存状况堪忧。“如果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不幸福,我们就很难说幸福广东。”广东省有关领导说。 “留守儿童真凄凉,半年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由此我们知道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难得一见,生活得很不好。众所周知,对孩子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父母外出后,子女本应得到的家庭教育却落到了年迈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身上,“隔代亲”的管理教育使孩子受到的是溺爱而不是正常的关爱。祖辈们大多数受教育的层次低,年龄差距一般都在50岁以上,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难以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重任。特别是当一家有几个“留守子女”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祖父母代管只是对生活上的照顾,学习和思想的教育则交给了学校,使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有缺陷,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大多数“留守子女”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正常的关心和爱护,存在心理抑郁、冷漠、自卑、孤独、不善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自私、神经过敏等问题,个别儿童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二是思想

品德出现问题,许多孩子在家不服祖辈的管教,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早恋等现象,有的甚至沉迷网吧,夜不归宿,极个别的参与敲诈、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被伤害的恶性案件或意外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五是留守学前儿童未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志趣、心理等造成极大影响。

农村老人的赡养和劳作问题也备受关注。调查显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为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居多,年龄最大的高达80岁。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流出到省外的,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才回家一次,一些人按时寄钱回家,也有不少的分文未寄。农村的养老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不仅给老人们留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造成了精神上的孤独,特别是本身有病痛需照顾的老年人更为严重。目前广东境内农村养(敬)老院容量有限,根本无力接纳这部分老人(主要是集中供养“五保”对象),造成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面临家庭与社会均无力承担的两难境地。

再有就是对于那些夫妻双方只有一人外出就业的家庭,婚姻问题越来越突出。据调查,由于健康、子女教育、找工作难等原因,部分家庭只有一人外出务工,夫妻长期分居,性压抑和性缺失的痛楚,引发了诸多严峻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夫妻一方或双方各自经营“另一个家”的问题开始凸现,性病也正在通过务工者从高危人群向乡村传

播和“辐射”。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农村因夫妻一方长期在外务工引发的家庭矛盾,占家庭问题的比例逐渐攀升。农村离婚人数也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在外务工造成的。尽管在我们的调查中目前尚未出现因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矛盾进而发展为刑事案件的案例,但种种迹象表明,对于这种长期分居的家庭来说,婚姻关系无疑暗藏危机。

有些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多地盲目地向城市转移削弱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力量,延缓了农村建设的步伐。现实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农村的青壮年骨干,恰恰也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效益下降,农业生产后劲削弱,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村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内部本已十分有限的增收潜力和发展空间更是难以为继、发掘和拓展。有些农民将农业生产当作副业或者兼业对土地实行粗放经营导致农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率降低,撂荒或变相撂荒现象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还有就是村镇基层组织建设难有新生力量注入。外出就业的农民一般都年富力强,是农村中较有知识的人群,对工作和生活有自己的新想法,渴望改变,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当他们大量外出务工后,一般不愿再扎根农村,导致村镇基层组织建设很难吸收新生力量,这阻碍了新型农村建设的脚步和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对整个我国农村建设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

三、关于农民外出就业与农村建设的思考对策

通过对农民外出打工呈现的特点,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现代化

的贡献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效引导和促进农民外出打工,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的各项保障制度和机制及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下是几点相关的对策。

1、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和劳务经济协同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构成了一定制约。从调查的情况看,举家外出者所承包的土地,绝大部分交给亲朋好友代耕,经营粗放,无人代耕的甚至荒芜。因此,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或委托代耕机制十分迫切。首先,应明晰土地的产权归属。由于产权的多样性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必须明确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并把土地经营权、转让权、收益权赋予土地使用权中,实行土地使用权承包合同长期化,使农民不会因户口的变动而被剥夺土地使用权。这既是对农民合法利益的保障,也是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先决条件。其次,应建立土地使用权交易制度。通过设置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健全和保障土地产权协商和交易机制,使土地流转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逐步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和劳务经济协同发展。

2、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缺少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和劳动力转移就难以快速推进,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一是要不断

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从广东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村科教投入严重不足,单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投资。二是要全面统筹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搞好培训工作。三是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开设种植、养殖、建筑、电子、食品加工等多类课程,培养农村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四是在加强基础教育、强化职业技术课的同时,对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五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网络,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低、年龄大、技能低的特点,重点抓好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做到集中培训与现场示范、印发资料相结合,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造就一批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不断提高其就业能力。

3、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强化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对留守妇女的关心了解。要使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安心打工挣钱,就应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尤其要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妇女的生活问题。要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家校联手育人机制。学校应向家长公布任课老师电话,定期向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乡村开设“家长学校”,帮助监护人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更新教育管理方法,指导监护人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二是为“留守子女”建立特别档案,在学习、生活上多多

关注他们,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三是推行寄宿制管理。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条件,对那些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子女”,由学校给予特殊关爱,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四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子女”的成长。乡、村要联系动员外出务工家长增进和孩子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加强亲情培养;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彻底清理“三室两厅一吧”,净化社会环境;共青团、妇联、工会、关工委等部门,可发动机关干部、党员和社会热心人士组成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与“留守子女”结对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五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近转移的渠道。除此之外,妇联、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要多到留守妇女家中走访,多了解、关心她们 ,及时解决她们的问题。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村老年化现象日趋突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分迫切。一是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二是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服务。三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新型合作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农村就医难的问题。四是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架起亲情沟通桥梁。通过加强孝道教育、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等方式,督促务工者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经常打电话问候,定期回家看望,在精神上关心父母,让老人无后顾之忧。五是健全老年组织。成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老年人协会、

老年人互助会等,为农村老人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互相帮助解难,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

5、加大农村普法和道德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查中发现,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农村居民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形成的。因此,必须大张旗鼓地开展普及法律下乡,让农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道德准则、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一是宣传形式上要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寓教于乐,增强其法律意识、道德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注重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宣传内容要丰富多彩,要针对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进行法律、道德、科技、文化、卫生、安全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三是普法重点要从维护农民权利的角度进行,促使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把学法看成是生存的需要、生活的护身法宝。 参考文献:

1、《农民外出打工与现代化建设》 龙跃波

2、《广东统计年鉴2012》

3、《基于劳动力转移的农村人才建设思考》 罗明忠

4、《中国农民的流动与城乡可持续发展》 刘建峰

社会调研报告

课 程 名 称

班级与班级代码 122504011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学 号 [1**********]

名 单

提 交 日 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社会调研报告成绩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一、调查问卷 „„„„„„„„„„„„„„„„„„„„„„7~10

(一) 调查对象„„„„„„„„„„„„„„„„„„„„„„„ 7 (二) 调查目的 „„„„„„„„„„„„„„„„„„„„„„ 7 (三) 调查问卷正文 „„„„„„„„„„„„„„„„„„„„7~8 (四)调查结果的图表形式 „„„„„„„„„„„„„„„„8~9 (五)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10

二、正文 „„„„„„„„„„„„„„„„„„„„„„„„11~20 (一)前言 „„„„„„„„„„„„„„„„„„„„„„„11

(二)农民外出就业的正面影响 „„„„„„„„„„„„„„„„12~13 (三)农民外出就业的负面影响 „„„„„„„„„„„„„„„„14~16 (四)关于农民外出就业与农村建设的思考对策„„„„„„„„„„„17~20

三、参考文献 „„„„„„„„„„„„„„„„„„„„„„„ 20

关于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影响的调查

调查对象

广东的境内居民,侧重青壮年居民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其对农民外出就业现象的看法,分析得出这种现象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是

男 73.25% 女 26.75% 2. 您的年龄

20及以下(7.90%) 21~30(21.30%) 31~40( 45.63%) 41~50(18.90%) 50以上(6.27%) 3. 您的户籍属于

城镇38.00% 农村62.00% 4. 您所在地区为

珠三角41.00% 潮汕26.00% 粤北18.07% 粤西14.93% 5. 在您家乡农民外出就业现象是否普遍存在 普遍78.80% 一般15.00% 很少6.20% 6. 您认为农民外出就业主要原因有哪些(可多选)

赚钱 寻找机会 改变在家务农的状况 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为家庭搬离农村准备 其他 7. 农民外出就业是否改善了其家庭现状

是68.52% 一般19.72% 否11.76%

8. 农民外出就业是否严重影响了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 是 一般 否

9. 您认为农民外出就业是否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是 70.90% 否29.1% 10. 您是否赞成农民外出就业

赞成 65.36% 保留意见 21.30% 不赞成 13.34%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调查结果如下列图表所示

图1

图2

图3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以上图表清晰地展示了调查结果,由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1-40岁的青壮年是我们调查的重点对象,因为外出就业的农民中青壮年居多,他们的看法更具代表性。由图2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大多对农民外出就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支持程度不同,其中年轻人对此支持程度更高,正体现了年轻人不安于现状、勇于闯荡的精神。再看图3,我们知道不同地区农民外出就业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经济原因是最直接的,很多人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我们再细看一下可以发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珠三角)为了寻求发展机会而外出就业的农民所占比例较高,他们并不很缺钱用,而且在家附近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工作,之所以外出就业是为了寻求自身及家庭的更好发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的原因促使农民外出就业,在此就不详细分析了。

透过上面的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我们能了解到农民外出就业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特别是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此现象尤其明显,这与当地较少工作机会有关。另外外出就业的原因除了最直接的经济原因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经济较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尽管很多人支持农民外出就业,认为这样做利大于弊,但还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民外出就业未必就能改善其家庭现状,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利于农村的建设。的确,凡事都有两面,在正文中我将会对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好

的一面和不好的地方进行分析。

正文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农民外出就业已形成一股热潮,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据统计,2002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达到9400万人,比上年增加470万人,这些外出打工者人均年收入5597元,比上年增加94.4元,其中带回家3472元。这样一算,全国农民的打工年收入就达5278亿元,寄、带回家3274亿元。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这仅是一笔有形的收入。再看这9400万农民学到的技术、提高的能力和掌握的信息,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农民外出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种就业方式。毋庸置疑,农民外出就业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为农村的建设带来生机。做好农民外出就业方面的工作,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可当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后,,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诸如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婚姻关系、农业发展后劲等等,这会导致一些不可弥补的损失,亟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次调查旨在调查农民外出打工的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及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总结,揭示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并相应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一、 农民外出就业的正面影响

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的正面影响包括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

农民自身得到发展:就个人来说,农民一般会到更发达的地区寻找工作,而这些地区往往有着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广阔的天地,农民通过接触新事物和先进的技术,增长了见识,增加了社会资本,扩大了关系网络,提高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当他们回到农村后,将会用自己更先进的知识、技能和更长远的目光去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再者,农民外出就业改变了原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接受了新的观念和思想,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价值观念、法律观念等, 了解到了干什么能赚钱,怎么干才能致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也让其自身有机会得到更多不一样的发展。

家庭生活质量提高:据广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2年外出就业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0000多元,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这一数据只会更高; 而务农家庭人均年收入则远达不到这个数,这可以说明外出就业能使家庭创收,从而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创收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农民会因此去购买更先进的工具去耕作、为家庭配置更多的家电、盖起新楼房、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等等。除了提高生活质量,农民接受了新的观念、新的思想,会影响到他们的家人,尤其会影响他们的孩子,促使下一代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农村社会多方面得到提升:每位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也

是社会的进步。他们出外就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掌握了信息,用带回来的先进技术和最新信息建设自己的家园。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缓解了土地承载压力,也使得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经济作物成为规模经营的首选,这样就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有些外出务工农民看准了农村本地市场的潜力,将积累的资本投入非农行业,也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他们要么将外出务工学到的技能与当地资源结合,要么为外出务工家庭的消费提供市场,繁荣了农村市场,方便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甚至为他们带来新的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外出就业既减少了粮食供应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外出就业不仅能为家庭创收,也能提高整个农村社会的收入水平。当外出人口在外经济收入来源稳定后,必然会脱离对耕地的依赖, 耕地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基本生活保障,而是土地收益率提高的问题,这样耕地就会自发地向少数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从而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下了基础。因此,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同时,平均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并且据广东统计年鉴2012年的数据显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中拥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5.4%,外出劳动力有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这一点在新生代外出务工农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行为方式越来越文明。

二、农民外出就业的负面影响

农民大量外出就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给他们的家庭和农村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就目前来讲,留守儿童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日前,全国妇联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2000万,已占儿童总数20%以上,其中,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约100万,他们的生存状况堪忧。“如果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不幸福,我们就很难说幸福广东。”广东省有关领导说。 “留守儿童真凄凉,半年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由此我们知道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难得一见,生活得很不好。众所周知,对孩子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父母外出后,子女本应得到的家庭教育却落到了年迈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身上,“隔代亲”的管理教育使孩子受到的是溺爱而不是正常的关爱。祖辈们大多数受教育的层次低,年龄差距一般都在50岁以上,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难以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重任。特别是当一家有几个“留守子女”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祖父母代管只是对生活上的照顾,学习和思想的教育则交给了学校,使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有缺陷,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大多数“留守子女”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正常的关心和爱护,存在心理抑郁、冷漠、自卑、孤独、不善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自私、神经过敏等问题,个别儿童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二是思想

品德出现问题,许多孩子在家不服祖辈的管教,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早恋等现象,有的甚至沉迷网吧,夜不归宿,极个别的参与敲诈、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被伤害的恶性案件或意外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五是留守学前儿童未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志趣、心理等造成极大影响。

农村老人的赡养和劳作问题也备受关注。调查显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为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居多,年龄最大的高达80岁。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流出到省外的,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才回家一次,一些人按时寄钱回家,也有不少的分文未寄。农村的养老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不仅给老人们留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造成了精神上的孤独,特别是本身有病痛需照顾的老年人更为严重。目前广东境内农村养(敬)老院容量有限,根本无力接纳这部分老人(主要是集中供养“五保”对象),造成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面临家庭与社会均无力承担的两难境地。

再有就是对于那些夫妻双方只有一人外出就业的家庭,婚姻问题越来越突出。据调查,由于健康、子女教育、找工作难等原因,部分家庭只有一人外出务工,夫妻长期分居,性压抑和性缺失的痛楚,引发了诸多严峻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夫妻一方或双方各自经营“另一个家”的问题开始凸现,性病也正在通过务工者从高危人群向乡村传

播和“辐射”。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农村因夫妻一方长期在外务工引发的家庭矛盾,占家庭问题的比例逐渐攀升。农村离婚人数也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在外务工造成的。尽管在我们的调查中目前尚未出现因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矛盾进而发展为刑事案件的案例,但种种迹象表明,对于这种长期分居的家庭来说,婚姻关系无疑暗藏危机。

有些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多地盲目地向城市转移削弱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力量,延缓了农村建设的步伐。现实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农村的青壮年骨干,恰恰也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效益下降,农业生产后劲削弱,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村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内部本已十分有限的增收潜力和发展空间更是难以为继、发掘和拓展。有些农民将农业生产当作副业或者兼业对土地实行粗放经营导致农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率降低,撂荒或变相撂荒现象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还有就是村镇基层组织建设难有新生力量注入。外出就业的农民一般都年富力强,是农村中较有知识的人群,对工作和生活有自己的新想法,渴望改变,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当他们大量外出务工后,一般不愿再扎根农村,导致村镇基层组织建设很难吸收新生力量,这阻碍了新型农村建设的脚步和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对整个我国农村建设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

三、关于农民外出就业与农村建设的思考对策

通过对农民外出打工呈现的特点,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现代化

的贡献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效引导和促进农民外出打工,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的各项保障制度和机制及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下是几点相关的对策。

1、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和劳务经济协同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构成了一定制约。从调查的情况看,举家外出者所承包的土地,绝大部分交给亲朋好友代耕,经营粗放,无人代耕的甚至荒芜。因此,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或委托代耕机制十分迫切。首先,应明晰土地的产权归属。由于产权的多样性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必须明确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并把土地经营权、转让权、收益权赋予土地使用权中,实行土地使用权承包合同长期化,使农民不会因户口的变动而被剥夺土地使用权。这既是对农民合法利益的保障,也是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先决条件。其次,应建立土地使用权交易制度。通过设置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健全和保障土地产权协商和交易机制,使土地流转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逐步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和劳务经济协同发展。

2、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缺少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和劳动力转移就难以快速推进,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一是要不断

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从广东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村科教投入严重不足,单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投资。二是要全面统筹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搞好培训工作。三是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开设种植、养殖、建筑、电子、食品加工等多类课程,培养农村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四是在加强基础教育、强化职业技术课的同时,对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五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网络,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低、年龄大、技能低的特点,重点抓好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做到集中培训与现场示范、印发资料相结合,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造就一批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不断提高其就业能力。

3、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强化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对留守妇女的关心了解。要使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安心打工挣钱,就应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尤其要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妇女的生活问题。要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家校联手育人机制。学校应向家长公布任课老师电话,定期向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乡村开设“家长学校”,帮助监护人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更新教育管理方法,指导监护人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二是为“留守子女”建立特别档案,在学习、生活上多多

关注他们,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三是推行寄宿制管理。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条件,对那些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子女”,由学校给予特殊关爱,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四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子女”的成长。乡、村要联系动员外出务工家长增进和孩子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加强亲情培养;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彻底清理“三室两厅一吧”,净化社会环境;共青团、妇联、工会、关工委等部门,可发动机关干部、党员和社会热心人士组成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与“留守子女”结对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五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近转移的渠道。除此之外,妇联、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要多到留守妇女家中走访,多了解、关心她们 ,及时解决她们的问题。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村老年化现象日趋突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分迫切。一是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二是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服务。三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新型合作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农村就医难的问题。四是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架起亲情沟通桥梁。通过加强孝道教育、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等方式,督促务工者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经常打电话问候,定期回家看望,在精神上关心父母,让老人无后顾之忧。五是健全老年组织。成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老年人协会、

老年人互助会等,为农村老人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互相帮助解难,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

5、加大农村普法和道德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查中发现,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农村居民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形成的。因此,必须大张旗鼓地开展普及法律下乡,让农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道德准则、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一是宣传形式上要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寓教于乐,增强其法律意识、道德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注重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宣传内容要丰富多彩,要针对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进行法律、道德、科技、文化、卫生、安全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三是普法重点要从维护农民权利的角度进行,促使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把学法看成是生存的需要、生活的护身法宝。 参考文献:

1、《农民外出打工与现代化建设》 龙跃波

2、《广东统计年鉴2012》

3、《基于劳动力转移的农村人才建设思考》 罗明忠

4、《中国农民的流动与城乡可持续发展》 刘建峰


相关文章

  •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
  • 题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 课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前沿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不管是被卷入还是主动"走出去"都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来开展业务和要求自 ...查看


  •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 ...查看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
  • 关于华润华润(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的分析报告 一.华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特点分析 (一)整体特征分析 一是内容比较丰富.华润企业2011社会责任报告样本的篇幅为98页,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责任管理,致力和谐的社会责任报告 ...查看


  • 鞍山师范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范文
  • 鞍山师范学院 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6000字,欢迎下载)报告题目: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 作者姓名: 鞍山师范学院某某 学 院: 鞍山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管理1201班 鞍山师范学院委员会拓展实践部制 (原创调查报告范文 ...查看


  •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性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性研究 作者:胡孝德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04期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省国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现状的研究,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 ...查看


  • 企业社会责任与诚信建设综述
  •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诚信建设综述 (文/ 马超) 2014年,我国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领域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和机构不断推进各个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建设工作,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持续增长,信息披露显著提 ...查看


  • 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文件
  • 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文件 中地大(汉)团字[2009] 号 ★校团委 宣传部 学工处 教务处 研工部 关于表彰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各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并全体学生 ...查看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题指南
  • 附件5 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题指南 各单位: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全校广大同学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可以以团队或个人为单位,全员参与,结合学院特色和专业特长,以社会调查.实践体验等形式,积极开展实践调研活 ...查看


  • 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 ...查看


  • 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
  • 1.概念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选定主题),经过在社会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搜集资料),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