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与挑战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2002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2年6月

论文中文题名: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与挑战 

论文英文题名:Exploration and Challenge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t

Development

作者及所在单位:吕通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邓如辛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分类标识:D0-0

中、英文主题标识: 社会主义 发展 探索 挑战 本国特色

Socialism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Challenge own characters

总页数:35页

是否有无图表:无

中文文摘:

论 文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执政的共产党多数丧失了政权;除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的共产党以外,很多共产党的人数锐减;有的共产党改旗易帜,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空前恶化。社会主义不仅未能“速胜”,反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失去了2/3,社会主义运动又一次陷入低潮。于是西方资产阶级舆论鼓噪,“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党将彻底跨台”,多米诺骨牌现象必然发生:东欧倒苏联便倒,苏联倒中国也倒。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目前最困难的、最动荡的时期已基本过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有局部复兴,陆续产生

了某些好转的势头。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以其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将呈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独立探索、两路兼程并进,和平和非和平两种方式并举,现实社会主义由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走向新的高潮,再次凯歌行进的喜人景象。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近些年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寻找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方式、新方法,展现自身发展的特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作用。这对于迎接社会主义的复兴并走向高潮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底,苏东各国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最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目前,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后已缓缓有所回升,震荡期已经过去。中国、朝鲜、越南、古巴、老挝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仍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原苏东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势力开始抬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状况有所改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有所加强。然而,社会主义仍面临着来自于国际、国内的多重压力与挑战。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潮还有待时日。

第二章: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发展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在探索中,不仅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且要切中时代脉搏,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已有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过程中,从中寻找到更多形式、更具探索性的方法;最终,推进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

一步发展,并形成不同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特点。

第三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条件。这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为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探索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进程。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能走出低谷,实现复兴,步入新的高潮。

英文摘要

ABSTRACT

At the end of 1980’s and the beginning of 1990’s, because of severe coup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dismember of the Soviet union, majority of Communist Party lost their power, th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revolution worsened so severely that it never happened before. The number of many communist parties’ members dropped rapidly. Some parties changed their banners except China, Vietnam, North Korea, Laos and Cuba. Socialism didn’t win rapidly. On the contrary, it suffered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The Socialism countries lost 2/3 of their counterparts over night and slumped to the bottom. The western Capitalism advocated that: Marxism had been out-of-date; socialism had failed; communist party would collapse thoroughly; the phenomenon of dominoes would inevitably happen. The Soviet

Union would collapse following the Eastern Europe and China would be the third. But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is not like this the most difficult most turbulent time has passed. The world socialism movement has resuscitated in some areas and better tendency has taken out continuously. The task of communist party is to explore a path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s own character. The socialism of 21st century will emerge with various contents and realization patterns.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explore independently; in peace and anti-peace patterns; will develop from junior stage to senior stage. We are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whe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movement steps into upsurge.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resent years in 3 aspects; new patterns and new ways to develop socialism and to show its own characters of development; the guiding impac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movement which are all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resuscitation and upsurge of socialism.

Part o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of socialism. From latter half of 1989 to the end of 1991, the coups in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made the world socialism suffer the most severe setback, and experience the challenge which never happened before. At present, the Socialism in bottom has upsurged slowly and the shaking period has passed. China, North Korea, Vietnam, Cuba, Laos are still holding the position of socialism firmly.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left wing powers in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began to revive. The con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ies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apitalism countries has been improved; the researches on Marxism have been reinforced. But socilalism is still facing variou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for the upsurge of the Socialism.

Part 2: Exploring the suitable path for socialism development. Socialism experienced hard exploring cours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 Marxism to Socialism with its own characters. During the exploration, we should not only maintain independence and keep the initiative in our own hand, keep self-reliant, but also grasp the pulse of the age and absorb the essence from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including from capitalism ones to seek new ways to develop

socialism further in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ircumstance and form new charact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20th century.

Part 3: The socialism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movement. The theory has realized the new leap to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has created the new principles for the countries to go in their own ways is an experiment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in international are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has provided experiences for socialism course an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velop socialism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s a long and hard historic process, we now have realized that we must combine the theory of Marxism with our own characters in the spirit of emancipating our min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veloping with the age, exploring and recreating more, the socialism movement all over the world can go out of bottom and step into a new age!

 

目  录 

 

内容提要……………………………………………………………1 前    言……………………………………………………………2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3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3

(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7

二、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9 

(一)社会主义发展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9

(二)大胆地吸引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12 (三)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新特点…………15

socialism further in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ircumstance and form new charact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20th century.

Part 3: The socialism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movement. The theory has realized the new leap to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has created the new principles for the countries to go in their own ways is an experiment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in international are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has provided experiences for socialism course an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velop socialism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s a long and hard historic process, we now have realized that we must combine the theory of Marxism with our own characters in the spirit of emancipating our min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veloping with the age, exploring and recreating more, the socialism movement all over the world can go out of bottom and step into a new age!

 

目  录 

 

内容提要……………………………………………………………1 前    言……………………………………………………………2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3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3

(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7

二、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9 

(一)社会主义发展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9

(二)大胆地吸引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12 (三)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新特点…………1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

了方向………………………………………………………1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

的新飞跃……………………………………………19

(二)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条

件……………………………………………………22

结    论…………………………………………………………25 注    释…………………………………………………………26 参考文献…………………………………………………………29 论文摘要(中文)…………………………………………………1 论文摘要(英文)…………………………………………………1 

 

 

内 容 提 要 

 

本文在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环境和21世纪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首先阐述了近期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和自身的考验;接着论述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提出新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最后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对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复兴,进而掀起高潮的世界性指导作用。

 

前  言 

 

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每一个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学者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经过学术界的多年研究,关心社会主义的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经典理论教条化,照搬照抄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导致社会主义事业落入低谷的根本原因。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当前形势下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本人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在认真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20世纪,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又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在欧亚两洲有多个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先后有15个国家十几亿人口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回首昨天,社会主义虽历经磨难,千回百折,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但也

毋庸讳言,社会主义不仅未能“速胜”,反而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失去了2/3,社会主义运动又一次陷入低潮。相当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因此,站在21世纪的门槛,共产党人必须要迎接新的挑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

在发生了苏东剧变之后的世纪之交,瞻望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一片光明还是步入黄昏,这是人们普遍关注和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底,苏东各国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最严重的挫折。挫折的广度和深度,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由原来的15家减少到5家,土地面积损失70%,由原来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4%减少到现在的7.5%,人口损失32%,由原来的16亿,减少到现在的12.7亿;就世界各国共产党来说,从原来的180家左右减少为130家左右,党员人数减少了近3000万。减少的50家原共产党,有的解散了,有的更名改姓了,有的无声无息了。至今,剧变已过去12年左右,从一些迹象看,可以说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后已缓缓有所回升,震荡期已经过去,但彻底走出低潮还有待时日。

1.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住社会主义阵地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仅剩下“一大四小”。“一大”就

是中国。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政局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个形势有了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四小”的情况:朝鲜,在国际国内多重困难的条件下,保持了社会稳定,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调整对内对外政策,提出农业第一主义、轻工业第一主义和贸易第一主义;越南,大胆坚持革新事业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稳定,再次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制定了2020年社会发展远景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吸取了急于冒进的教训,以退为进,实行革新并重申坚持六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方向、马列主义、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内局势稳中见好;古巴,在遭受失去苏联援助和美国经济封锁双重打击的困难条件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总体形势明显好转。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中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所开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创出了一条新路,这意味“只要中国不垮,世界就有1/5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2]“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3]

2.原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势力开始抬头

苏东剧变后,右翼势力掌权,实行白色恐怖,打击迫害共产

党,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党的处境极为艰难。近些年,由前共产党改组后的各种左翼政党曾先后上台执政。久加诺夫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已成为俄议会第一大党,并把持着国家杜马主席的职务。独联体国家的左翼政党有半数成为本国议会第一大党。高加索三国中的立陶宛左翼政党曾上台执政。在东欧国家由前共产党改组后的各种左翼政党也逐步上台,执掌政权。许多前共产党的高级官员也出任了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等领导职务。尽管这些前共产党人上台并没有改变这些国家剧变后的政治方向,但形势对社会主义的复兴有利。

3.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状况有所改善

苏东剧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人,经受了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表现为:党员人数锐减,一些党的领导层激进派和传统派的斗争明朗化;有七八个共产党改名为社会党;有些党销声匿迹。“冲击波”过后,共产党的状况有所好转。尤其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北欧国家,在经历巨大冲击后,坚持社会主义的力量不仅没有瓦解,相反却重新得以集结,并从组织上得以巩固。西欧各国共产党在近些年加强国际联系,举行“西欧左翼论坛”,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目标。而日本共产党在议会中已成为第四大党,实现了“历史性的跃进”。

4.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有所加强

在西方许多大学里都开设了马克思学说这门课,选学的人很多,形成一股马克思主义热。从1995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国际性的规模很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讨会,并且,与

会的学者逐年增加,研讨的问题也逐步深入。这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为从事社会主义研究和建设的人们提供了深刻而有益的启示。千年之交,英国相继在广播公司和路透社进行千年伟人评选活动。投票结果显示,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目前,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上述情况说明,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没有消失,社会主义也没有消失,而是在跌入谷底后,逐渐缓慢地有所回升。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4]

(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中国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之时,坚守住了社会主义阵地,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未来不断探索的信心。但是,社会主义要巩固阵地,使其牢不可破、坚不可摧,仍需面对各种困难,迎接来自国际和自身两大方面的挑战。

1.来自于国际方面的挑战

第一,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吸收、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有效作法,将计划因素引入市场经济,实行政府调控,转变产业结构,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进一步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拉大了与落后国家的差距。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占主导地位。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上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这种状况,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在劣势的条件下去奋斗,社会主义赶超和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也就越显艰巨。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矛盾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中国是大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一超多强的格局中,充其量只是一极一强,而且并非佼佼者。这种情况决定了巩固社会主义阵地的艰难。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争夺综合国力优势的剧烈角逐。“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是未来国际较量中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在21世纪,各国都必然会把高科技作为争夺的制高点,并展开激烈的争夺。在这场竞赛中,社会主义国家在实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在竞争中取胜的艰难。

2.社会主义发展中自身的考验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考验。反思过去,从过去的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而要剔除过时的理论,更新思想观念并付诸于实践就更加困难。社会主义国家要巩固扩大阵地,必须在正确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与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进一步探索前进道路的考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已摆脱苏联传统模式的束缚,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然而目前,其理论和实践仅仅取得初步的成功,许多问题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和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着解决好民主政治建设和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滋长的问题。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延缓社会主义的发展,甚至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提出的前提条件下,不能照搬照抄基于发达国家情况而得出的一些结论,必须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断研究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已有的固定模式可套用。因此,共产党人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21世纪可形成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一)社会主义发展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

众所周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著作中,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初步预测:在生产力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和分配;产品归劳动者共享;消灭商品货币关系;阶级被消灭,国家逐步消亡;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生产效率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不是为某个国家具体规划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不是描绘未来社会的详细蓝图。他们反复强调,未来社会是一幅什么图景,将采取哪些措施,完全应根据那时的历史条件来决定。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从实践中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曾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试图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加重了连年战争所造成的困难。“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7]面对这种情况,列宁不是固守个别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8]实践证实,原有经济尚未为社会主义

经济奠定足够的物质基础,自然也就不可能立即实行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于是,列宁开始尝试通过市场和商品交换使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再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把它们引向社会主义道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9]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列宁晚年对它的总结、思考,使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日臻完善。

在列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推进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面对严峻的形势,斯大林意识到:“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10]工业化的资金只能来自工农业的积累。只有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才能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赢得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正是在“高速工业化”和“全盘集体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以年均递增21%的速度持续发展,到1940年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尽管这种体制从产生起就存有种种缺陷,但它适应当时历史环境的需要,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世界的东方。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的实践对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时成为学习的榜样。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觉察到苏联经验的某些弊端和缺陷,提出要以

苏为戒,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一年后,他在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精辟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力图摆脱苏联经验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取得了较大成就,也发生了“大跃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的错误。所有这些经验和教训,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科学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利弊得失和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与矛盾,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

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科学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利地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新的实践出发,进一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纲领,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光明的前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确立,标志着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二)大胆地吸引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时,要切中时代脉搏,切忌闭门造车,在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已有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多形式、更具探索性的方法。

以往的经典作家大多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生产关系以及保护生产关系的国家政权方面是对立的关系,而在生产力方面是继承关系。然而,现实发展超越了他们的设想,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吸收利用,并不限于生产力方面,在生产关系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层建筑的某些职能和组织形式,政治思想的某些非本质的内容,法律思想、企业文化及职业道德的某些内容等,也具有一定的可吸收借鉴性。因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

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11]从根本上说,“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12],当然也包括精神成果。

在物质文明领域,注重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经验,把资本主义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等大胆拿来,为我所用。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3]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做了理论准备,而这一目标模式的确立无疑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也使得吸收和借鉴的范围和程度更高更深。

此外,邓小平还积极鼓励引进外商投资,“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

[1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二十来个城市,

这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这一前提下进行的,不会改变它们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地,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5]“‘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16]

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积极谨慎,批判地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我们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宣传。对外文化

[17]交流也要长期发展。”“西方如今仍然有不少正直进步的学者、

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各种严肃的有价值的著作和创作,他们的作品我们当然要着重介绍。”[18]当然,对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19]

在政治文明领域,虽然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其“三权分立”、“多党制”不能照搬,但其中一些有益的民主形式和方法是可以吸收借鉴的。“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20]实行公务员制正是我国干部队伍建设中吸收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明证。在这方面,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天才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并将继续使用于台湾以及其他类似的国际争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1]“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22]

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根本标准。关于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标准问题,马克思、恩格

斯没有提出过,列宁有所突破,但也只是提出一些原则策略,不具操作性,而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这个衡量标准。他在南巡讲话中说,判断改革开放的步子是否正确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依据这“三个有利于”来判断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哪些必须坚决抛弃。可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和运用,填补了经典作家们关于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空白,使“吸收”思想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

(三)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新特点

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一步发展,并将形成不同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特点。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建设,肃清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和腐败分子,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巩固自身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要经过一个内部调整、完善提高和积聚力量的时期之后,才能形成超过资本主义的优势力量,才有能力向资本主义世界发起争取世界统治地位的挑战。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但目前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资产阶级也在顺应新生产力发展需要逐步调整社会关系。因此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全面激化,还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虽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毕竟经历了严重挫折。遭受挫折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解决内在矛盾,调整方针。只有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社会主义才能探索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积蓄起强大的力量,挑战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地位。

第二,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既联系又斗争,将争取民族权益和生存发展空间与社会主义发展结合起来。21世纪,随着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联系的日益紧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政党组织与资产阶级及其它政治力量必然发生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联系与斗争。在21世纪新的环境条件下,社会主义力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产阶级各派力量之间的矛盾,争取自身的发展空间。在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实力的同时,坚持同帝国主义进行有效的斗争。斗争主要是解救那些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高压下,民族权益受到损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的国家和民族。这样既限制了帝国主义的扩张,又将发展社会主义力量与争取民族权益和生存发展空间的斗争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第三,组建广泛的社会主义统一战线,采取多样化的斗争形式,与资本主义力量斗争。进入21世纪之后,吸取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在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前提下,努力建立起一支宏大的反对国际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广泛的统一战线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利益、争取不同前途的许多政治力量,如市场社会主

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等,甚至还可以包括反对国际垄断集团的中产阶级。这一统一战线包含着多层次的社会政治组织力量,那么其斗争形式也将因利益的多元化而显现出形式的多样化。新世纪新环境要求无产阶级集中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智慧而成为具有丰富斗争经验,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适合现代条件的斗争形式的先进阶级。

第四,衡量和考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的标准发生了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是否爆发革命,革命是否成功,共产党是否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有多大面积、多少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多强,世界上有多少个无产阶级政党,拥有多少党员等因素作为衡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高潮与低谷的标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更多的社会主义政权,组建更多的无产阶级政党,发展更多的党员仍然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数量上的发展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即凡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党,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国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本质而奋斗的运动,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世界力量的增长,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这种力量的削弱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少一个也不必为其惋惜,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力量是否增长,应当是衡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的根本标准。落实到具体标准可以有以下几条:

社会主义因素萌芽、发展的壮大;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是否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等。

第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实现新共产主义的新途径。传统理论中,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但当代既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也不同于列宁的时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伟大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们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改变,都为寻找到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新途径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它在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同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讲的:“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的影响。”[24],“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新飞跃,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为克服“传统形态”的僵化影响,激发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为共产党执政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

1.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从实际出发,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长期存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忽视本国实际,形成“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造成不良后果;邓小平重新确立了研究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路线,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国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

2.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判断标准,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理论

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就多有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它应是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并使其果实为全体劳动者所共享;列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世界的最高标准”[27],但他们都未能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长期以来人们笼统地把公有制、按劳分配看作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观,而且指出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针对传统社会主义认为可以离开生产力标准,只要进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想法,邓小平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8]作为判断社会主义价值的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放在首位,把人民利益作为目标,这就使人们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一切从“三个有利于”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都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导地位,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

3.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当代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预见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将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并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列宁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新社会的初级形式”,[29]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是一个多级发展的历史进程,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邓小平则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有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30]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明确了它是这一阶段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最大实际和依据,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再一次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4.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恩、列、斯均认为社会主义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从苏联到中国一直存在着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但随着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暴露出不少弊端。因此,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思想束缚,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当代中国通过什么道路和体制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的历史课题,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5.突破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原则。苏联模式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界定为“全民”与“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原理出发,认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合营、私营和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才能适应现实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不同程度的要求,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分配方式上,则打破了只能按劳分配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亦即“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32]提出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重大发展。

(二)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条件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了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和我国战胜“西化”和“改向”狂潮冲击的经验,为已经走上和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其他国家走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新经验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改革具体制度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民主与法制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主权相统一的原则。

由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是反对西方“西

化”强烈冲击、纠正社会主义内部“僵化”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积极影响,也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说中国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捍卫了社会主义思想,维护了党的形象,发挥了党的作用。”[33]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新经验已经为世界社会运动的新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将给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典范。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在西方不断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过程中,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是经济高速增长。自1978年以来,经济年均增长9.8%,不但比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高,也明显高于世界年均增长

3.3%。二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总额和外汇储备均居世界第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三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生活已由温饱步入小康。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这些成就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使人们看到社会主义确实优于资本主义,可以加快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加快改善人民生活,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义信念。它不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而且为原社会主义国家重新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又是在进行从农业国到工业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两大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伟大成就的。由此,在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极为丰富的经验中,可以给他国提供“某些经验”。邓小平只说“某些”经验,并不是故作谦虚,而是科学的态度。历史不会允许再在世界各地去推广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以代替苏联模式。各国都将去寻找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本国国情的模式。这种认识正是未来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结  论 

 

“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迂回和曲折,但是历史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仅仅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

[34]史大趋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性阶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面临贫穷落后的现实和严峻的国际挑战与国内考验的困难条件下,只要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必将会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

 

 

 

 

 

 

 

 

 

 

 

注  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83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20~321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46页。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8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254~255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74页。

[7]《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版,第571页。

[8]《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版,第466页。

[9]《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版,第571页。

[10]《斯大林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第3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43页。

[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59页。

[1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03页。

[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第43页。

[1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44页。

[1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44页。

[2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225页。

[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2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0页。

[2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2页。

[2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20页。

[2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35页。

[2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页。

[27]《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209页。

[2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2页。

[29]《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版,第141页。

[3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52页。

[3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32]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3] 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第1138~1139页。

[34] 江泽民:1989年庆祝国庆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参 考 文 献 

 

1.江流、徐崇温主编:《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庆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3.林今柱、廖作斌、张成木著:《社会主义大趋势》,中央编译局1997年4月版。

4.赵明义主编:《社会主义:传统模式及其改革》,黄河出版社1993年2月版。

5.[英]本?福凯斯著:《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中央编译局

1998年11月版。

6.江流、徐崇温主编:《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瞻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7.胡瑾著:《从列宁到邓小平》,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版。

8.王学东、陈林等著:《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中央编译局1999年6月版。

9.王捷、杨祖功主编:《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10.黄安淼、严宜生、杜康传主编:《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

11.周尚文、陈鸿寿著:《社会主义15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12.许征帆、李润海主编:《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山东人民出版1999年8月版。

13.洛尔夫?德鲁贝克、雷纳特?麦科尔著:《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回顾与思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14.刘永平、侯玉兰主编:《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研究》,同心出版社1997年7月版。

15.戈尔巴乔夫、勃兰特等著:《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1994年1月版。

16.陈继安、胡哲峰主编:《邓小平之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月版。

17.王庆五、徐民华主编:《邓小平理论专题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3月版。

18.张世鹏、殷叙彝主编:《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19.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20.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21.佟宝昌、于振武、邓如辛主编:《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回顾与思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2002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2年6月

论文中文题名: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与挑战 

论文英文题名:Exploration and Challenge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t

Development

作者及所在单位:吕通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邓如辛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分类标识:D0-0

中、英文主题标识: 社会主义 发展 探索 挑战 本国特色

Socialism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Challenge own characters

总页数:35页

是否有无图表:无

中文文摘:

论 文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执政的共产党多数丧失了政权;除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的共产党以外,很多共产党的人数锐减;有的共产党改旗易帜,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空前恶化。社会主义不仅未能“速胜”,反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失去了2/3,社会主义运动又一次陷入低潮。于是西方资产阶级舆论鼓噪,“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党将彻底跨台”,多米诺骨牌现象必然发生:东欧倒苏联便倒,苏联倒中国也倒。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目前最困难的、最动荡的时期已基本过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有局部复兴,陆续产生

了某些好转的势头。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以其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将呈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独立探索、两路兼程并进,和平和非和平两种方式并举,现实社会主义由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走向新的高潮,再次凯歌行进的喜人景象。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近些年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寻找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方式、新方法,展现自身发展的特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作用。这对于迎接社会主义的复兴并走向高潮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底,苏东各国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最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目前,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后已缓缓有所回升,震荡期已经过去。中国、朝鲜、越南、古巴、老挝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仍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原苏东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势力开始抬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状况有所改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有所加强。然而,社会主义仍面临着来自于国际、国内的多重压力与挑战。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潮还有待时日。

第二章: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发展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在探索中,不仅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且要切中时代脉搏,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已有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过程中,从中寻找到更多形式、更具探索性的方法;最终,推进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

一步发展,并形成不同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特点。

第三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条件。这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为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探索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进程。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能走出低谷,实现复兴,步入新的高潮。

英文摘要

ABSTRACT

At the end of 1980’s and the beginning of 1990’s, because of severe coup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dismember of the Soviet union, majority of Communist Party lost their power, th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revolution worsened so severely that it never happened before. The number of many communist parties’ members dropped rapidly. Some parties changed their banners except China, Vietnam, North Korea, Laos and Cuba. Socialism didn’t win rapidly. On the contrary, it suffered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The Socialism countries lost 2/3 of their counterparts over night and slumped to the bottom. The western Capitalism advocated that: Marxism had been out-of-date; socialism had failed; communist party would collapse thoroughly; the phenomenon of dominoes would inevitably happen. The Soviet

Union would collapse following the Eastern Europe and China would be the third. But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is not like this the most difficult most turbulent time has passed. The world socialism movement has resuscitated in some areas and better tendency has taken out continuously. The task of communist party is to explore a path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s own character. The socialism of 21st century will emerge with various contents and realization patterns.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explore independently; in peace and anti-peace patterns; will develop from junior stage to senior stage. We are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whe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movement steps into upsurge.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resent years in 3 aspects; new patterns and new ways to develop socialism and to show its own characters of development; the guiding impac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movement which are all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resuscitation and upsurge of socialism.

Part o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of socialism. From latter half of 1989 to the end of 1991, the coups in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made the world socialism suffer the most severe setback, and experience the challenge which never happened before. At present, the Socialism in bottom has upsurged slowly and the shaking period has passed. China, North Korea, Vietnam, Cuba, Laos are still holding the position of socialism firmly.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left wing powers in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began to revive. The con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ies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apitalism countries has been improved; the researches on Marxism have been reinforced. But socilalism is still facing variou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for the upsurge of the Socialism.

Part 2: Exploring the suitable path for socialism development. Socialism experienced hard exploring cours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 Marxism to Socialism with its own characters. During the exploration, we should not only maintain independence and keep the initiative in our own hand, keep self-reliant, but also grasp the pulse of the age and absorb the essence from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including from capitalism ones to seek new ways to develop

socialism further in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ircumstance and form new charact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20th century.

Part 3: The socialism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movement. The theory has realized the new leap to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has created the new principles for the countries to go in their own ways is an experiment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in international are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has provided experiences for socialism course an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velop socialism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s a long and hard historic process, we now have realized that we must combine the theory of Marxism with our own characters in the spirit of emancipating our min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veloping with the age, exploring and recreating more, the socialism movement all over the world can go out of bottom and step into a new age!

 

目  录 

 

内容提要……………………………………………………………1 前    言……………………………………………………………2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3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3

(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7

二、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9 

(一)社会主义发展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9

(二)大胆地吸引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12 (三)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新特点…………15

socialism further in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ircumstance and form new charact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20th century.

Part 3: The socialism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movement. The theory has realized the new leap to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has created the new principles for the countries to go in their own ways is an experiment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in international are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has provided experiences for socialism course an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velop socialism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s a long and hard historic process, we now have realized that we must combine the theory of Marxism with our own characters in the spirit of emancipating our min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veloping with the age, exploring and recreating more, the socialism movement all over the world can go out of bottom and step into a new age!

 

目  录 

 

内容提要……………………………………………………………1 前    言……………………………………………………………2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3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3

(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7

二、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9 

(一)社会主义发展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9

(二)大胆地吸引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12 (三)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新特点…………1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

了方向………………………………………………………1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

的新飞跃……………………………………………19

(二)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条

件……………………………………………………22

结    论…………………………………………………………25 注    释…………………………………………………………26 参考文献…………………………………………………………29 论文摘要(中文)…………………………………………………1 论文摘要(英文)…………………………………………………1 

 

 

内 容 提 要 

 

本文在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环境和21世纪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首先阐述了近期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和自身的考验;接着论述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提出新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最后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对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复兴,进而掀起高潮的世界性指导作用。

 

前  言 

 

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每一个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学者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经过学术界的多年研究,关心社会主义的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经典理论教条化,照搬照抄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导致社会主义事业落入低谷的根本原因。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当前形势下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本人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在认真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20世纪,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又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在欧亚两洲有多个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先后有15个国家十几亿人口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回首昨天,社会主义虽历经磨难,千回百折,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但也

毋庸讳言,社会主义不仅未能“速胜”,反而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失去了2/3,社会主义运动又一次陷入低潮。相当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因此,站在21世纪的门槛,共产党人必须要迎接新的挑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

在发生了苏东剧变之后的世纪之交,瞻望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一片光明还是步入黄昏,这是人们普遍关注和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底,苏东各国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最严重的挫折。挫折的广度和深度,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由原来的15家减少到5家,土地面积损失70%,由原来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4%减少到现在的7.5%,人口损失32%,由原来的16亿,减少到现在的12.7亿;就世界各国共产党来说,从原来的180家左右减少为130家左右,党员人数减少了近3000万。减少的50家原共产党,有的解散了,有的更名改姓了,有的无声无息了。至今,剧变已过去12年左右,从一些迹象看,可以说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后已缓缓有所回升,震荡期已经过去,但彻底走出低潮还有待时日。

1.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住社会主义阵地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仅剩下“一大四小”。“一大”就

是中国。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政局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个形势有了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四小”的情况:朝鲜,在国际国内多重困难的条件下,保持了社会稳定,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调整对内对外政策,提出农业第一主义、轻工业第一主义和贸易第一主义;越南,大胆坚持革新事业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稳定,再次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制定了2020年社会发展远景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吸取了急于冒进的教训,以退为进,实行革新并重申坚持六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方向、马列主义、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内局势稳中见好;古巴,在遭受失去苏联援助和美国经济封锁双重打击的困难条件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总体形势明显好转。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中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所开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创出了一条新路,这意味“只要中国不垮,世界就有1/5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2]“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3]

2.原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势力开始抬头

苏东剧变后,右翼势力掌权,实行白色恐怖,打击迫害共产

党,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党的处境极为艰难。近些年,由前共产党改组后的各种左翼政党曾先后上台执政。久加诺夫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已成为俄议会第一大党,并把持着国家杜马主席的职务。独联体国家的左翼政党有半数成为本国议会第一大党。高加索三国中的立陶宛左翼政党曾上台执政。在东欧国家由前共产党改组后的各种左翼政党也逐步上台,执掌政权。许多前共产党的高级官员也出任了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等领导职务。尽管这些前共产党人上台并没有改变这些国家剧变后的政治方向,但形势对社会主义的复兴有利。

3.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状况有所改善

苏东剧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人,经受了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表现为:党员人数锐减,一些党的领导层激进派和传统派的斗争明朗化;有七八个共产党改名为社会党;有些党销声匿迹。“冲击波”过后,共产党的状况有所好转。尤其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北欧国家,在经历巨大冲击后,坚持社会主义的力量不仅没有瓦解,相反却重新得以集结,并从组织上得以巩固。西欧各国共产党在近些年加强国际联系,举行“西欧左翼论坛”,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目标。而日本共产党在议会中已成为第四大党,实现了“历史性的跃进”。

4.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有所加强

在西方许多大学里都开设了马克思学说这门课,选学的人很多,形成一股马克思主义热。从1995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国际性的规模很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讨会,并且,与

会的学者逐年增加,研讨的问题也逐步深入。这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为从事社会主义研究和建设的人们提供了深刻而有益的启示。千年之交,英国相继在广播公司和路透社进行千年伟人评选活动。投票结果显示,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目前,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上述情况说明,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没有消失,社会主义也没有消失,而是在跌入谷底后,逐渐缓慢地有所回升。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4]

(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中国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之时,坚守住了社会主义阵地,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未来不断探索的信心。但是,社会主义要巩固阵地,使其牢不可破、坚不可摧,仍需面对各种困难,迎接来自国际和自身两大方面的挑战。

1.来自于国际方面的挑战

第一,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吸收、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有效作法,将计划因素引入市场经济,实行政府调控,转变产业结构,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进一步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拉大了与落后国家的差距。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占主导地位。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上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这种状况,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在劣势的条件下去奋斗,社会主义赶超和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也就越显艰巨。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矛盾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中国是大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一超多强的格局中,充其量只是一极一强,而且并非佼佼者。这种情况决定了巩固社会主义阵地的艰难。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争夺综合国力优势的剧烈角逐。“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是未来国际较量中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在21世纪,各国都必然会把高科技作为争夺的制高点,并展开激烈的争夺。在这场竞赛中,社会主义国家在实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在竞争中取胜的艰难。

2.社会主义发展中自身的考验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考验。反思过去,从过去的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而要剔除过时的理论,更新思想观念并付诸于实践就更加困难。社会主义国家要巩固扩大阵地,必须在正确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与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进一步探索前进道路的考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已摆脱苏联传统模式的束缚,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然而目前,其理论和实践仅仅取得初步的成功,许多问题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和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着解决好民主政治建设和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滋长的问题。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延缓社会主义的发展,甚至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提出的前提条件下,不能照搬照抄基于发达国家情况而得出的一些结论,必须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断研究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已有的固定模式可套用。因此,共产党人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21世纪可形成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一)社会主义发展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

众所周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著作中,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初步预测:在生产力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和分配;产品归劳动者共享;消灭商品货币关系;阶级被消灭,国家逐步消亡;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生产效率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不是为某个国家具体规划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不是描绘未来社会的详细蓝图。他们反复强调,未来社会是一幅什么图景,将采取哪些措施,完全应根据那时的历史条件来决定。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从实践中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曾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试图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加重了连年战争所造成的困难。“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7]面对这种情况,列宁不是固守个别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8]实践证实,原有经济尚未为社会主义

经济奠定足够的物质基础,自然也就不可能立即实行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于是,列宁开始尝试通过市场和商品交换使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再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把它们引向社会主义道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9]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列宁晚年对它的总结、思考,使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日臻完善。

在列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推进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面对严峻的形势,斯大林意识到:“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10]工业化的资金只能来自工农业的积累。只有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才能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赢得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正是在“高速工业化”和“全盘集体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以年均递增21%的速度持续发展,到1940年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尽管这种体制从产生起就存有种种缺陷,但它适应当时历史环境的需要,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世界的东方。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的实践对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时成为学习的榜样。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觉察到苏联经验的某些弊端和缺陷,提出要以

苏为戒,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一年后,他在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精辟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力图摆脱苏联经验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取得了较大成就,也发生了“大跃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的错误。所有这些经验和教训,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科学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利弊得失和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与矛盾,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

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科学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利地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新的实践出发,进一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纲领,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光明的前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确立,标志着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二)大胆地吸引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时,要切中时代脉搏,切忌闭门造车,在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已有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多形式、更具探索性的方法。

以往的经典作家大多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生产关系以及保护生产关系的国家政权方面是对立的关系,而在生产力方面是继承关系。然而,现实发展超越了他们的设想,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吸收利用,并不限于生产力方面,在生产关系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层建筑的某些职能和组织形式,政治思想的某些非本质的内容,法律思想、企业文化及职业道德的某些内容等,也具有一定的可吸收借鉴性。因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

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11]从根本上说,“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12],当然也包括精神成果。

在物质文明领域,注重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经验,把资本主义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等大胆拿来,为我所用。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3]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做了理论准备,而这一目标模式的确立无疑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也使得吸收和借鉴的范围和程度更高更深。

此外,邓小平还积极鼓励引进外商投资,“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

[1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二十来个城市,

这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这一前提下进行的,不会改变它们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地,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5]“‘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16]

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积极谨慎,批判地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我们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宣传。对外文化

[17]交流也要长期发展。”“西方如今仍然有不少正直进步的学者、

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各种严肃的有价值的著作和创作,他们的作品我们当然要着重介绍。”[18]当然,对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19]

在政治文明领域,虽然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其“三权分立”、“多党制”不能照搬,但其中一些有益的民主形式和方法是可以吸收借鉴的。“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20]实行公务员制正是我国干部队伍建设中吸收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明证。在这方面,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天才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并将继续使用于台湾以及其他类似的国际争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1]“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22]

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根本标准。关于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标准问题,马克思、恩格

斯没有提出过,列宁有所突破,但也只是提出一些原则策略,不具操作性,而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这个衡量标准。他在南巡讲话中说,判断改革开放的步子是否正确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依据这“三个有利于”来判断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哪些必须坚决抛弃。可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和运用,填补了经典作家们关于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空白,使“吸收”思想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

(三)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将要呈现出的新特点

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一步发展,并将形成不同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特点。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建设,肃清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和腐败分子,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巩固自身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要经过一个内部调整、完善提高和积聚力量的时期之后,才能形成超过资本主义的优势力量,才有能力向资本主义世界发起争取世界统治地位的挑战。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但目前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资产阶级也在顺应新生产力发展需要逐步调整社会关系。因此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全面激化,还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虽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毕竟经历了严重挫折。遭受挫折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解决内在矛盾,调整方针。只有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社会主义才能探索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积蓄起强大的力量,挑战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地位。

第二,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既联系又斗争,将争取民族权益和生存发展空间与社会主义发展结合起来。21世纪,随着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联系的日益紧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政党组织与资产阶级及其它政治力量必然发生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联系与斗争。在21世纪新的环境条件下,社会主义力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产阶级各派力量之间的矛盾,争取自身的发展空间。在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实力的同时,坚持同帝国主义进行有效的斗争。斗争主要是解救那些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高压下,民族权益受到损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的国家和民族。这样既限制了帝国主义的扩张,又将发展社会主义力量与争取民族权益和生存发展空间的斗争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第三,组建广泛的社会主义统一战线,采取多样化的斗争形式,与资本主义力量斗争。进入21世纪之后,吸取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在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前提下,努力建立起一支宏大的反对国际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广泛的统一战线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利益、争取不同前途的许多政治力量,如市场社会主

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等,甚至还可以包括反对国际垄断集团的中产阶级。这一统一战线包含着多层次的社会政治组织力量,那么其斗争形式也将因利益的多元化而显现出形式的多样化。新世纪新环境要求无产阶级集中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智慧而成为具有丰富斗争经验,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适合现代条件的斗争形式的先进阶级。

第四,衡量和考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的标准发生了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是否爆发革命,革命是否成功,共产党是否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有多大面积、多少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多强,世界上有多少个无产阶级政党,拥有多少党员等因素作为衡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高潮与低谷的标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更多的社会主义政权,组建更多的无产阶级政党,发展更多的党员仍然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数量上的发展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即凡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党,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国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本质而奋斗的运动,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世界力量的增长,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这种力量的削弱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少一个也不必为其惋惜,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力量是否增长,应当是衡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的根本标准。落实到具体标准可以有以下几条:

社会主义因素萌芽、发展的壮大;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是否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等。

第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实现新共产主义的新途径。传统理论中,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但当代既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也不同于列宁的时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伟大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们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改变,都为寻找到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新途径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它在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同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讲的:“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的影响。”[24],“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新飞跃,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为克服“传统形态”的僵化影响,激发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为共产党执政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

1.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从实际出发,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长期存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忽视本国实际,形成“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造成不良后果;邓小平重新确立了研究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路线,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国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

2.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判断标准,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理论

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就多有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它应是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并使其果实为全体劳动者所共享;列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世界的最高标准”[27],但他们都未能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长期以来人们笼统地把公有制、按劳分配看作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观,而且指出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针对传统社会主义认为可以离开生产力标准,只要进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想法,邓小平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8]作为判断社会主义价值的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放在首位,把人民利益作为目标,这就使人们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一切从“三个有利于”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都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导地位,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

3.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当代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预见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将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并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列宁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新社会的初级形式”,[29]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是一个多级发展的历史进程,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邓小平则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有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30]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明确了它是这一阶段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最大实际和依据,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再一次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4.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恩、列、斯均认为社会主义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从苏联到中国一直存在着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但随着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暴露出不少弊端。因此,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思想束缚,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当代中国通过什么道路和体制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的历史课题,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5.突破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原则。苏联模式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界定为“全民”与“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原理出发,认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合营、私营和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才能适应现实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不同程度的要求,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分配方式上,则打破了只能按劳分配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亦即“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32]提出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重大发展。

(二)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条件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了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和我国战胜“西化”和“改向”狂潮冲击的经验,为已经走上和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其他国家走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新经验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改革具体制度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民主与法制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主权相统一的原则。

由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是反对西方“西

化”强烈冲击、纠正社会主义内部“僵化”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积极影响,也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说中国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捍卫了社会主义思想,维护了党的形象,发挥了党的作用。”[33]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新经验已经为世界社会运动的新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将给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典范。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在西方不断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过程中,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是经济高速增长。自1978年以来,经济年均增长9.8%,不但比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高,也明显高于世界年均增长

3.3%。二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总额和外汇储备均居世界第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三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生活已由温饱步入小康。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这些成就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使人们看到社会主义确实优于资本主义,可以加快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加快改善人民生活,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义信念。它不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而且为原社会主义国家重新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又是在进行从农业国到工业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两大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伟大成就的。由此,在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极为丰富的经验中,可以给他国提供“某些经验”。邓小平只说“某些”经验,并不是故作谦虚,而是科学的态度。历史不会允许再在世界各地去推广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以代替苏联模式。各国都将去寻找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本国国情的模式。这种认识正是未来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结  论 

 

“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迂回和曲折,但是历史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仅仅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

[34]史大趋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性阶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面临贫穷落后的现实和严峻的国际挑战与国内考验的困难条件下,只要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必将会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

 

 

 

 

 

 

 

 

 

 

 

注  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83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20~321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46页。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8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254~255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74页。

[7]《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版,第571页。

[8]《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版,第466页。

[9]《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版,第571页。

[10]《斯大林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第3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43页。

[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59页。

[1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03页。

[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第43页。

[1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44页。

[1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44页。

[2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225页。

[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2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0页。

[2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2页。

[2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20页。

[2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35页。

[2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页。

[27]《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209页。

[2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2页。

[29]《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版,第141页。

[3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52页。

[3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3页。

[32]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3] 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第1138~1139页。

[34] 江泽民:1989年庆祝国庆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参 考 文 献 

 

1.江流、徐崇温主编:《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庆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3.林今柱、廖作斌、张成木著:《社会主义大趋势》,中央编译局1997年4月版。

4.赵明义主编:《社会主义:传统模式及其改革》,黄河出版社1993年2月版。

5.[英]本?福凯斯著:《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中央编译局

1998年11月版。

6.江流、徐崇温主编:《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瞻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7.胡瑾著:《从列宁到邓小平》,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版。

8.王学东、陈林等著:《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中央编译局1999年6月版。

9.王捷、杨祖功主编:《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10.黄安淼、严宜生、杜康传主编:《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

11.周尚文、陈鸿寿著:《社会主义15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12.许征帆、李润海主编:《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山东人民出版1999年8月版。

13.洛尔夫?德鲁贝克、雷纳特?麦科尔著:《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回顾与思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14.刘永平、侯玉兰主编:《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研究》,同心出版社1997年7月版。

15.戈尔巴乔夫、勃兰特等著:《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1994年1月版。

16.陈继安、胡哲峰主编:《邓小平之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月版。

17.王庆五、徐民华主编:《邓小平理论专题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3月版。

18.张世鹏、殷叙彝主编:《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19.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20.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1998年11月版。

21.佟宝昌、于振武、邓如辛主编:《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回顾与思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


相关文章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试题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试题 一.选择题 1.1516年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B) A. <太阳城> B.<乌托邦> C. <论最好的国家> D. < ...查看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探索
  • [摘 要] 本文认为,要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给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就必须积极尝试建立大学生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改意识;更新工作方式与方法,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教育;挑战;新课程 ...查看


  • 科学社会主义
  • 第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 ...查看


  • 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
  •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专业班级 1班 姓名 刘惠琳 学号20154377 青春建功十三五 携手共筑中国梦 "十三五"规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20 ...查看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第一编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于演化 产生于16世纪 深刻的思想来源: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影响了16世纪的理想家与社会学家. 孔子< ...查看


  •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22
  •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2009-12-13 08:23 摘要:大学生处一生发展之关键,树立合适的人生观,对自身,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无比重要的.本文结合自身体悟,从反思和追问中寻求自己的人生观:在中西文明.古今人物中孜孜找寻,探寻人生之意义.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及演变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就内容上 ...查看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和全球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我国不容置疑地进入社会利益结构主体深刻变动.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计划体制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与市场经济新秩序建立过程中发生碰撞所交织于一起的& ...查看


  • 党校2013教学计划
  • 市委党校 2013年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教学计划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强市的思想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结合上级干部教育培训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根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