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 江生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进行了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所以在导入时本人采取了实验导入,让学生真真切切观察到玉米籽粒的着色情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本节课以科学实验为主线贯穿始末,由实验导入→科学史教学,环环相扣,让学生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经历细胞膜的模型构建过程,体验了学家探究之路。教学设计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渗透了“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样不仅强化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能感受到形成知识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同时也符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这一理念,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该理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

细胞是生物新陈代谢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区分开的界面,对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细胞的物质进出等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部的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它们都有膜结构,这些单位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它是后面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和学习具有膜的细胞器等内容的基础。而各种化学成分并不能单独表现出生命活动,对于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化合物如何有序组合而形成完整的结构,以及表现出的结构特点和与结构相适应的功能这些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是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其中重点是质膜的结构,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膜作为生命边界系统的相关知识,以及前一节课的学习,为本次课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但还不够完善,尤其对科学的探索过程以及结论的形成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由于细胞膜的结构和细胞壁的结构都是肉眼看不见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将前面的活动很好的利用,还采取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模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采用让学生动手绘图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建立模型的科学思想并更深层次理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能力目标

1.运用对照方法于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利用分析、综合、比较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实验和演示能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4.尝试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从而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并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质膜结构模型,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探讨细胞膜结构的发现史,认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3.体验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六、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研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等。 课时安排为2课时(含活动)。

附:(六) 教学反馈,多媒体展示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细胞膜的各种生理功能与膜分子的运动无关 (D)从整体上看,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3.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用现象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

(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能否很好地解释相关现象

(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完美无缺

(D)随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研究更加细致入微,有利于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功能

4.根据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简图表示的是______的分子组成结构示意图。 (2)图中1~3的化学成分为: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在该结构的外表面,还应具有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和_______。 (4)[3]物质的合成场所为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成分 结构 结构特点 磷脂 → 脂双层

能移动

蛋白质 → 镶嵌、覆盖、贯穿在在脂双层中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胆固醇 →“刚性”限制移动

结构模型 脂双层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功能特点→ 选择透性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 江生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进行了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所以在导入时本人采取了实验导入,让学生真真切切观察到玉米籽粒的着色情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本节课以科学实验为主线贯穿始末,由实验导入→科学史教学,环环相扣,让学生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经历细胞膜的模型构建过程,体验了学家探究之路。教学设计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渗透了“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样不仅强化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能感受到形成知识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同时也符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这一理念,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该理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

细胞是生物新陈代谢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区分开的界面,对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细胞的物质进出等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部的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它们都有膜结构,这些单位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它是后面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和学习具有膜的细胞器等内容的基础。而各种化学成分并不能单独表现出生命活动,对于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化合物如何有序组合而形成完整的结构,以及表现出的结构特点和与结构相适应的功能这些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是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其中重点是质膜的结构,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膜作为生命边界系统的相关知识,以及前一节课的学习,为本次课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但还不够完善,尤其对科学的探索过程以及结论的形成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由于细胞膜的结构和细胞壁的结构都是肉眼看不见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将前面的活动很好的利用,还采取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模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采用让学生动手绘图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建立模型的科学思想并更深层次理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能力目标

1.运用对照方法于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利用分析、综合、比较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实验和演示能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4.尝试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从而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并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质膜结构模型,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探讨细胞膜结构的发现史,认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3.体验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六、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研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等。 课时安排为2课时(含活动)。

附:(六) 教学反馈,多媒体展示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细胞膜的各种生理功能与膜分子的运动无关 (D)从整体上看,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3.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用现象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

(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能否很好地解释相关现象

(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完美无缺

(D)随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研究更加细致入微,有利于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功能

4.根据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简图表示的是______的分子组成结构示意图。 (2)图中1~3的化学成分为: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在该结构的外表面,还应具有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和_______。 (4)[3]物质的合成场所为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成分 结构 结构特点 磷脂 → 脂双层

能移动

蛋白质 → 镶嵌、覆盖、贯穿在在脂双层中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胆固醇 →“刚性”限制移动

结构模型 脂双层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功能特点→ 选择透性


相关文章

  •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陈甫
  •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教学设计 册亨县冗渡中学 陈 甫 邮政编码:552202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电话号码:[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 ...查看


  •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学校:吉林省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 授课教师:龚艳菊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的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种植专业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第一章植物结构与功能中的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查看


  • [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济南三中 邱 晨 一.教材分析.课标解读 <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节是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二章<细胞的构成&g ...查看


  •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与原理
  • 课程名称: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目前基于细胞及其相关功能的生物学研究是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此相应的细胞学研究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学.植 ...查看


  •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1.细胞的分化和癌变 2.细胞的全能性 3.干细胞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相关知识,上一节也学习了细 ...查看


  • 2012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细胞]说课稿
  • 2012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三节<动物细胞>说课稿 教师:赵玉芬 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动物细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 ...查看


  •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细胞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增殖" 是<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 ...查看


  • 利用洋葱鳞叶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的改进
  • 56 生物学通报2011年第46卷第8期 利用洋葱鳞叶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的改进木 阮维斌1 石雪芹1 王义杰1 天津 张园园,刘思蕴1・2江莎1张金红1 (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0007l 2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 ...查看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 细胞膜的结构及特性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认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