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前言

写在前面:《非暴力沟通》赏析的解释:

1、赏析不是为了找到沟通的方法。

2、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沟通,而是在讲述如何做爱的表达,这种表达不仅局限在言语中,身体语言,我们的心更为重要。

3、爱与幸福理论是规律,是框架,实践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疑问。这时候带着问题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将促进我们对理论的理解。理论是骨架,相关的书籍是补充,是血肉。

4、任何一本好书都有爱与幸福理论的影子,因为好的都是符合规律的,而爱与幸福理论讲述的就是规律。所以我现在有个想法,在看书的时候,用理论解释其中的一些理念,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找到了一种习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前言

阿伦.甘地(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我在南非度过了童年。作为有色人种,生活在执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并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那里,肤色随时都可能给你招来无情的刺激。十岁那年,白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黑了;接着,黑人又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白了。这样的耻辱也许会让任何人想报复社会。

看到我处于悲愤之中,父母决定送我到印度和祖父圣雄甘地住一段时间。他们希望我能行从祖父哪里学到如何面对愤怒、挫折、歧视和耻辱。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学到的远远超过期待。唯一的遗憾是,那时我还是个普通的孩子,年仅十三岁。如果年纪大一些,聪明一些或更有思想,那么,我就可以学到更多。然而,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我想这里就是理论将的平常心,利他心。也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感激生活的赐予以后,我们就拥有一颗平常心了,当我们不贪心了以后,我们就离利他心近了。】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一点呢?

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以及认识自身暴力的重要性。【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真意也在于此。】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为了加深我对暴力的认识,祖父让我画一棵树,类似家族树,用以描述暴力的根源。他认为,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经历-----我的所读、所看、所做。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那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

【隐蔽的暴力,实际上就是包办思想,更强烈一些的就是控制。就是老师解释的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按照你的想法做事。就是对对方的极度不尊重。就是对对方的精神伤害。大家都知道,包办思想非常不容易发觉,就是因为它隐蔽的特性。在这本书里,讲述了通过一些理念的修正,去认识隐蔽暴力,以及如何避免隐蔽暴力。】

几个月后,我的房间的一面墙上就写满了个各种“隐蔽的暴力”。与“身体的暴力”相比,它们的危害性不那么明显,但祖父认为它们更为有害。他解释说,归根结底,是“隐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做出暴力的反抗-----不管是以个人名义,还是以团体成员的名义。如果不看到这一点,我们为促进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劳无功,要么昙花一现。不切断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怎么可能成功灭火呢?

祖父反复强调在交流中运用非暴力原则的重要性。许多年来,通过著书和开设研讨班,卢森堡博士倾力介绍非暴力沟通,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带着浓厚的兴趣,我阅读了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和简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祖父曾提倡:“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改变得以实现。”【改变原则第一条。】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权宜之计。【改变是终生的,是止于至善的过程。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爱的表达,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找到的临时方法。】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遇到问题积极面对,理论的信念篇,信念口号:坚定信念,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行!爱=智慧=积极心态】人们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采取行动。在基于狭隘个人主义、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更是如此。视非暴力为权宜之计或对他人的顺从,并无益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

在国家危急的时刻,能否挥舞国旗聚集在一起,并不重要;成为超级大国,拥有多次毁灭地球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通过军事力量,征服世界其他地区,也于事无补-----因为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这段是个总结:非暴力=爱,当我们能熟练的驾驭爱的五个词:信任、心赏、悦纳、建议、帮助以后,人与人之间我们最向往的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就都有了。】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并运用它介绍的沟通方法。我深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语言是窗户 (否则,它们是墙)

------ 鲁思.贝本梅尔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语言是窗户,心灵的窗户,让别人了解我们的内心,让阳光照进来,我们将感受到爱的温暖。所以才有越晒越健康,越晒越幸福的经验。

情景剧就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一扇别致的窗,剧本里我们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最能打动人。写得越多这扇窗开得越大,获得的温暖也越多。做到极致就不再有窗了,我们变得完全透明,那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小太阳,开始有能力源源不断的给别人温暖了。

语言是墙,将心灵围在城堡中。让我们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让我们的内心黑暗冰冷,做到极致,我们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内心一片荒芜,冰冷,坚硬。再也没有能力感受到爱的温暖。

审判=变态逻辑,让我们与对方隔绝开来。

自由=充满爱的理解,包容,支持。我们给对方权利做自己,搭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写在前面:《非暴力沟通》赏析的解释:

1、赏析不是为了找到沟通的方法。

2、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沟通,而是在讲述如何做爱的表达,这种表达不仅局限在言语中,身体语言,我们的心更为重要。

3、爱与幸福理论是规律,是框架,实践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疑问。这时候带着问题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将促进我们对理论的理解。理论是骨架,相关的书籍是补充,是血肉。

4、任何一本好书都有爱与幸福理论的影子,因为好的都是符合规律的,而爱与幸福理论讲述的就是规律。所以我现在有个想法,在看书的时候,用理论解释其中的一些理念,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找到了一种习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前言

阿伦.甘地(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我在南非度过了童年。作为有色人种,生活在执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并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那里,肤色随时都可能给你招来无情的刺激。十岁那年,白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黑了;接着,黑人又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白了。这样的耻辱也许会让任何人想报复社会。

看到我处于悲愤之中,父母决定送我到印度和祖父圣雄甘地住一段时间。他们希望我能行从祖父哪里学到如何面对愤怒、挫折、歧视和耻辱。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学到的远远超过期待。唯一的遗憾是,那时我还是个普通的孩子,年仅十三岁。如果年纪大一些,聪明一些或更有思想,那么,我就可以学到更多。然而,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我想这里就是理论将的平常心,利他心。也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感激生活的赐予以后,我们就拥有一颗平常心了,当我们不贪心了以后,我们就离利他心近了。】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一点呢?

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以及认识自身暴力的重要性。【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真意也在于此。】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为了加深我对暴力的认识,祖父让我画一棵树,类似家族树,用以描述暴力的根源。他认为,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经历-----我的所读、所看、所做。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那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

【隐蔽的暴力,实际上就是包办思想,更强烈一些的就是控制。就是老师解释的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按照你的想法做事。就是对对方的极度不尊重。就是对对方的精神伤害。大家都知道,包办思想非常不容易发觉,就是因为它隐蔽的特性。在这本书里,讲述了通过一些理念的修正,去认识隐蔽暴力,以及如何避免隐蔽暴力。】

几个月后,我的房间的一面墙上就写满了个各种“隐蔽的暴力”。与“身体的暴力”相比,它们的危害性不那么明显,但祖父认为它们更为有害。他解释说,归根结底,是“隐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做出暴力的反抗-----不管是以个人名义,还是以团体成员的名义。如果不看到这一点,我们为促进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劳无功,要么昙花一现。不切断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怎么可能成功灭火呢?

祖父反复强调在交流中运用非暴力原则的重要性。许多年来,通过著书和开设研讨班,卢森堡博士倾力介绍非暴力沟通,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带着浓厚的兴趣,我阅读了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和简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祖父曾提倡:“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改变得以实现。”【改变原则第一条。】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权宜之计。【改变是终生的,是止于至善的过程。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爱的表达,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找到的临时方法。】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遇到问题积极面对,理论的信念篇,信念口号:坚定信念,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行!爱=智慧=积极心态】人们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采取行动。在基于狭隘个人主义、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更是如此。视非暴力为权宜之计或对他人的顺从,并无益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

在国家危急的时刻,能否挥舞国旗聚集在一起,并不重要;成为超级大国,拥有多次毁灭地球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通过军事力量,征服世界其他地区,也于事无补-----因为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这段是个总结:非暴力=爱,当我们能熟练的驾驭爱的五个词:信任、心赏、悦纳、建议、帮助以后,人与人之间我们最向往的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就都有了。】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并运用它介绍的沟通方法。我深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语言是窗户 (否则,它们是墙)

------ 鲁思.贝本梅尔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语言是窗户,心灵的窗户,让别人了解我们的内心,让阳光照进来,我们将感受到爱的温暖。所以才有越晒越健康,越晒越幸福的经验。

情景剧就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一扇别致的窗,剧本里我们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最能打动人。写得越多这扇窗开得越大,获得的温暖也越多。做到极致就不再有窗了,我们变得完全透明,那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小太阳,开始有能力源源不断的给别人温暖了。

语言是墙,将心灵围在城堡中。让我们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让我们的内心黑暗冰冷,做到极致,我们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内心一片荒芜,冰冷,坚硬。再也没有能力感受到爱的温暖。

审判=变态逻辑,让我们与对方隔绝开来。

自由=充满爱的理解,包容,支持。我们给对方权利做自己,搭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相关文章

  • 中学生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
  • 中学生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正因为中国的校园暴力事件造成的是一种隐性的心理伤害,而不是显性的身体伤害,所以很多时候都被忽视.校园暴力由于其危害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校园暴力的趋势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本文主要探 ...查看


  • 杭州新王牌教育--怎么样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
  • 杭州新王牌教育辅导班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关于青春期的叛逆,其中一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即"对权威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对成人权威的挑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和儿童时期相比,由原来的服从.顺从和绝对的信任 ...查看


  • 关于当今世界反恐形势的调查研究
  • 关于当今世界反恐形势的调查研究 前言 现在的时代变了,社会在发展,一股以"恐怖组织"的势力正威胁着世界,一场场以"反恐"风暴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结题报告 和平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查看


  • 儒墨道法与经营管理
  • 前言 1. 儒家思想:在民主的制约下强调权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重视教育,完善制度建设等. 2.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利益,思想核心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3. 法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思想核心为暴力强制,按能授官,论功行赏. ...查看


  • (行业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报告要求及模板(报告范文)(一)
  • 调研报告要求及模板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形式的一种公文文种.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写作基础,调查报告则是调查结果的书面形式.调查报告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又是解决实 ...查看


  • 论余华小说中的几类人物意象
  • 2007年第1期第20卷(总87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 I N AN NORMAL UN I V ERSI TY (Social Sciences ) No . 12007General No . ...查看


  • "如何有效读书?"主题讨论
  • 时间:2015年10月15日下午 14:00 - 15:00 整理: 致远-上海-虚谷 前言 每周四下午的管理群福利---苏平老师主题分享如何有效的读书?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合理有效的分享主题,在分享之前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提前阅读的资料. ...查看


  •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
  • 假期我县青少年使用电脑的调查报告 --别让电脑,成为你唯一的朋友 摘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电脑已经悄无声息的进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在的电脑已经是时尚的方向标.电子时代的到来尽管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查看


  • 调研报告目录
  • 目 录 一.前言-----------------------------1 二.家庭暴力的基本情况----------------------1 (一) 家庭暴力的表现式----------------------1 (二) 家庭暴力的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