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论文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主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论文

软件+交运(1)班 肖黎军 [1**********]112

关键字:交通拥堵,轨道交通,融资,交通网络,政府协助。

摘要:未来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不仅仅是设施上的建设更需要的是政府的有力政策及服务支持。为了解决未来城市发展伴随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该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主要发展目标。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需要,使轨道交通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热点。当今世界上,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

现代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表征, 在于它的便捷可达性及其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适应性, 所以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方式应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所在。

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而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表征, 在于它的便捷可达性及其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适应性, 所以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方式应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所在。

公共汽车: 综合运送速度慢, 高峰单向运能低, 能源消耗较大, 且对环境有较大污染, 而基础工程简单, 成本低是它的优点。

小轿车: 综合运送速度快, 机动性强, 但是其高峰单向运送能力太低, 难以起到大规模分流的作用。而且它的能源消耗很大, 环境污染严重。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虽然方式多样,但总的来看, 轨道交通平均运速可达35 公里?小时, 与小轿车相差无几, 比公共汽车则要高出一倍有余。而且, 轨道运输安全舒适、准点便捷、能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几乎无污染, 显然是理想的城市公

共交通方式。当然, 轨道交通也有其劣势。

从1950~ 1990 年的40 年间, 全世界拥有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数目增长了3~ 4倍。目前, 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 在87 座城市建成了总长度5000 多公里的地铁线, 正在筹划和建设的还有26 个国家的35 个城市。在轻轨方面, 已有25 个国家和地区的67 座城市, 建成总长度3000 多公里线路。此外, 市郊铁路、单轨铁路和有轨电车也在很多大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所承担的客运量在城市总客运量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从世界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潮流来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国外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 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 各种交通方式的适用度也会因城而异。我国各大城市必须立足于自身交通发展现状, 借鉴他国经验, 合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虽然有诸多优点, 但同时亦存在不利因素, 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必须做好事前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其中, 主要有融资、技术和交通方式选择等三个问题。

1、融资问题

(1)充分利用内资。首先, 必须扩大政府投资。1992 年我国100~ 200 万人口城市的交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4% , 其中公共交通投资仅占交通投资的1415% , 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今后应适当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建设投资的力度; 其次, 可吸引国内一些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参与投资; 再次, 可适当地向社会征收一定的建设费用,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2) 合理利用外资。在向外国政府贷款、引进相应设备的同时, 一定要坚持技贸结合与共同建设, 尽量减少对国外的依赖。

(3) 以交通经济带的方式筹集资金。轨道交通建设将大大促进轨道沿线地区的开发利用, 形成一条甚至数条区域交通经济带。事实证明, 该交通经济带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沿线土地价值转化为建设投资的过程。如在香港地铁建设中, 政府利用土地开发解决了15% 的建设费用; 据估计, 广州市对27 个与地铁相关地段的开发收入可望实现建设费用的40% , 上海地铁2 号线的土地开发收入预计可达建设费用的30% 。

2、技术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一般都需利用国外贷款, 定购其机电设备, 而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则使得这笔费用越来越高, 导致我国建设项目的造价不断上涨, 并留下诸如设备更换、机车修理等一系列难题, 造成对外依赖。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目前而言, 应当以车辆为核心, 以国内实力雄厚的机械工业、电气工业、高科技电子工业为技术后盾, 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产品国产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力量。这不仅有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对外依赖的现实意义, 而且还将有利于我们把握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轨道交通方式选择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单轨铁路、市郊铁路以及快速有轨电车五种形式。在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 五种方式不可能采取一哄而上的形式, 而必须有侧重地选择发展。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客流量预测选择轨道交通方式

客流量预测是选择发展交通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采取适当的客流预测方法, 对城市交通各站点之间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性质及其对客流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并得出各站点周围客流的发展规律, 从而对客流量作出科学预测, 这是合理选择轨道交通方式的必要前提。

(2) 结合城市布局与规划, 合理选择轨道交通方式

① 根据城市中心、近郊区和卫星城镇之间的布局态势, 合理选择轻轨、单轨以及市郊铁路这三种运输方式。一般来说, 轻轨宜行于地面, 单轨宜高架, 此二者适合于市区, 而市郊铁路则适用于城市及其周围区域之间的联系。

②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 结合城市地理情况, 合理选择线路形式。目前世界上很多“ 地铁” 已经浮上地面, 充分利用城市地理条件及城市功能区布局, 采取了地下高架地面这样一种多平面、多层次的线路形式。实践表明, 这样做不但无碍于地铁运能的发挥, 而且还大大有利于城市的综合开发与规划。

3、建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

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主干道的作用, 必须有其它交通方式的辅助和补充。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加强轨道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能力, 将公共交通站点尽可能地与轨道交通站点协调配置, 根据客流强度配置成各

种形式的换乘枢纽站, 提高运输效率。事实上, 也只有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 传统交通方式为辅助的综合交通网络,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解决交通拥堵不仅仅只是改善交通方式还需要政府的努力协助:

(1)、加强部分路口交通管理力量和手段。合理分配有限的警力,加强交通警察和交通协管部门上岗值勤,规范车辆驾驶和行人行走;适当在市区交通道路增加安装电子警眼,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2)、合理配置部分路段、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量,避免部分车辆在等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3)提高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处理部分道路上的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严惩一些交通违法者。(4)、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执法设施和设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通讯器材,增强协同作战快速化机制,及时纠正违章和处置突发事件。(5)、城市广播电台在上下班时间增加市区交通信息播放,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驾驶员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市区主要道路车辆行使的交通信息,选择适当通行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1]李依飒,《汽车时尚报》

[2]郑大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交通技术网

[3]刘懿慧等, 《关于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可行性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

[4]寇宗来,《“交通拥堵费”之辩》,《经济学家茶座》 第42辑

[5]新浪广东,《交通拥堵费专题》

[6]王存,《拥堵费,能治堵吗》,《2007中国收费红绿灯》

[7]佚名,《征收城区交通拥堵费是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一种可选方案》

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主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论文

软件+交运(1)班 肖黎军 [1**********]112

关键字:交通拥堵,轨道交通,融资,交通网络,政府协助。

摘要:未来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不仅仅是设施上的建设更需要的是政府的有力政策及服务支持。为了解决未来城市发展伴随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该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主要发展目标。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需要,使轨道交通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热点。当今世界上,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

现代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表征, 在于它的便捷可达性及其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适应性, 所以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方式应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所在。

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而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表征, 在于它的便捷可达性及其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适应性, 所以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方式应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所在。

公共汽车: 综合运送速度慢, 高峰单向运能低, 能源消耗较大, 且对环境有较大污染, 而基础工程简单, 成本低是它的优点。

小轿车: 综合运送速度快, 机动性强, 但是其高峰单向运送能力太低, 难以起到大规模分流的作用。而且它的能源消耗很大, 环境污染严重。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虽然方式多样,但总的来看, 轨道交通平均运速可达35 公里?小时, 与小轿车相差无几, 比公共汽车则要高出一倍有余。而且, 轨道运输安全舒适、准点便捷、能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几乎无污染, 显然是理想的城市公

共交通方式。当然, 轨道交通也有其劣势。

从1950~ 1990 年的40 年间, 全世界拥有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数目增长了3~ 4倍。目前, 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 在87 座城市建成了总长度5000 多公里的地铁线, 正在筹划和建设的还有26 个国家的35 个城市。在轻轨方面, 已有25 个国家和地区的67 座城市, 建成总长度3000 多公里线路。此外, 市郊铁路、单轨铁路和有轨电车也在很多大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所承担的客运量在城市总客运量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从世界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潮流来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国外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 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 各种交通方式的适用度也会因城而异。我国各大城市必须立足于自身交通发展现状, 借鉴他国经验, 合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虽然有诸多优点, 但同时亦存在不利因素, 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必须做好事前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其中, 主要有融资、技术和交通方式选择等三个问题。

1、融资问题

(1)充分利用内资。首先, 必须扩大政府投资。1992 年我国100~ 200 万人口城市的交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4% , 其中公共交通投资仅占交通投资的1415% , 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今后应适当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建设投资的力度; 其次, 可吸引国内一些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参与投资; 再次, 可适当地向社会征收一定的建设费用,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2) 合理利用外资。在向外国政府贷款、引进相应设备的同时, 一定要坚持技贸结合与共同建设, 尽量减少对国外的依赖。

(3) 以交通经济带的方式筹集资金。轨道交通建设将大大促进轨道沿线地区的开发利用, 形成一条甚至数条区域交通经济带。事实证明, 该交通经济带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沿线土地价值转化为建设投资的过程。如在香港地铁建设中, 政府利用土地开发解决了15% 的建设费用; 据估计, 广州市对27 个与地铁相关地段的开发收入可望实现建设费用的40% , 上海地铁2 号线的土地开发收入预计可达建设费用的30% 。

2、技术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一般都需利用国外贷款, 定购其机电设备, 而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则使得这笔费用越来越高, 导致我国建设项目的造价不断上涨, 并留下诸如设备更换、机车修理等一系列难题, 造成对外依赖。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目前而言, 应当以车辆为核心, 以国内实力雄厚的机械工业、电气工业、高科技电子工业为技术后盾, 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产品国产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力量。这不仅有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对外依赖的现实意义, 而且还将有利于我们把握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轨道交通方式选择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单轨铁路、市郊铁路以及快速有轨电车五种形式。在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 五种方式不可能采取一哄而上的形式, 而必须有侧重地选择发展。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客流量预测选择轨道交通方式

客流量预测是选择发展交通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采取适当的客流预测方法, 对城市交通各站点之间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性质及其对客流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并得出各站点周围客流的发展规律, 从而对客流量作出科学预测, 这是合理选择轨道交通方式的必要前提。

(2) 结合城市布局与规划, 合理选择轨道交通方式

① 根据城市中心、近郊区和卫星城镇之间的布局态势, 合理选择轻轨、单轨以及市郊铁路这三种运输方式。一般来说, 轻轨宜行于地面, 单轨宜高架, 此二者适合于市区, 而市郊铁路则适用于城市及其周围区域之间的联系。

②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 结合城市地理情况, 合理选择线路形式。目前世界上很多“ 地铁” 已经浮上地面, 充分利用城市地理条件及城市功能区布局, 采取了地下高架地面这样一种多平面、多层次的线路形式。实践表明, 这样做不但无碍于地铁运能的发挥, 而且还大大有利于城市的综合开发与规划。

3、建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

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主干道的作用, 必须有其它交通方式的辅助和补充。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加强轨道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能力, 将公共交通站点尽可能地与轨道交通站点协调配置, 根据客流强度配置成各

种形式的换乘枢纽站, 提高运输效率。事实上, 也只有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 传统交通方式为辅助的综合交通网络,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解决交通拥堵不仅仅只是改善交通方式还需要政府的努力协助:

(1)、加强部分路口交通管理力量和手段。合理分配有限的警力,加强交通警察和交通协管部门上岗值勤,规范车辆驾驶和行人行走;适当在市区交通道路增加安装电子警眼,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2)、合理配置部分路段、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量,避免部分车辆在等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3)提高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处理部分道路上的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严惩一些交通违法者。(4)、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执法设施和设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通讯器材,增强协同作战快速化机制,及时纠正违章和处置突发事件。(5)、城市广播电台在上下班时间增加市区交通信息播放,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驾驶员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市区主要道路车辆行使的交通信息,选择适当通行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1]李依飒,《汽车时尚报》

[2]郑大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交通技术网

[3]刘懿慧等, 《关于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可行性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

[4]寇宗来,《“交通拥堵费”之辩》,《经济学家茶座》 第42辑

[5]新浪广东,《交通拥堵费专题》

[6]王存,《拥堵费,能治堵吗》,《2007中国收费红绿灯》

[7]佚名,《征收城区交通拥堵费是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一种可选方案》


相关文章

  • 论文"论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
  • XX 大学 XX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论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 号 学 生 指 导 教 师 起 止 日 期 摘 要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的需求. ...查看


  • 交通工程论文 1
  • 济 南 市 城 区 及 交 其 通 治 状 理 况 的 对 策 姓名:张志伟 班级:交通091 学号:090511122 摘要: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的两大基本领域.济南市交通拥堵现象的管理成为公共领域的问题之一.因此, ...查看


  •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分析与对策
  •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分析与对策 摘要: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分析和研究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和成因,并参考西方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管理对策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议,并从规范城市交叉口交通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 ...查看


  • 交通规划论文浅析中国城市交通规划
  • 交通规划原理 浅析中国城市交通规划 年 级:运输2011级 学 号: 11252069 姓 名:刘 铮 专 业: 铁道运输 指导老师:赵 熠 卫 翀 二零一三年六月 交通运输学院 摘要 通过了解关于城市交通流的形成过程的介绍与对交通拥堵现象 ...查看


  • !北京某路段拥堵成因调查
  • 北京**路段拥堵成因的调查 作 者 孙娜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 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2015年 月 日 目录·················································3 一.引言 ...查看


  • 论文 行政管理 公共交通 沈阳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沈阳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专 业 行 政 管 理(本) 年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 省级电大 分校 ...查看


  • 关于"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论文
  • 2016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 关于"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论文 参赛者: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导致通用的"城市病"交通问题不断涌现,国家 ...查看


  •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第1章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生活的步伐逐渐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拥堵现象及交通事故问题将愈加严峻.同时道路基础设施资源有限,而汽车的需求量却将随经济的发展继续增加,因 ...查看


  • 北京市交通与运输需求管理对接探讨
  • 第09卷2009盆 第2期 2月 Chi 中国水运 na V01.9February No.22009 WaterTransport 北京市交通与运输需求管理对接探讨 诸葛承祥,高健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