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中小学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湟中县中小学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全县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 教学组织

第二条 学校要建立在校长(含乡镇中心学校校长)领导下,包括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中心教研组常务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所组成的教学管理系统,全面计划、组织、指挥、调控、检查和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

第三条 教学常规管理人员职责

一、校长是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基本职责是: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门关于学校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2、根据教育法规、方针和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教学指导思想,组织制定本校教学近、远期发展规划,设置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3、加强教研组织建设。配备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承担教研组组长,并做经常性的指导。制定中心教研组、完初联校及本校的学科教研活动制度。积极引导教师养成发现、梳理、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方式,指导教师不断解决教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配备各年级教师,形成骨干带一般,有梯度的年级组和备课组,并配备管理能力、责任心强的负责人。

5、健全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读名著”活动,进行继续教育,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

6、通过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有计划地培养各学段各学科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使学校各个学科都有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师。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师带徒”等多钟方式促使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7、预算并安排好教研经费,确保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并实施教学教研资料、图书、仪器和其他教学设备的购置计划。

8、每月至少参加1-2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分管副校长是教学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主持学校的教学教研日常管理工作。其基本职责是:

1、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协助校长并制定学年度、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校历以及学校月、周工作计划表,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2、主持实施教学计划。主持教学常规的落实,教研组、备课组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安排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并做好过程性指导、检查和总结工作。

3、指导教务处、教科室制定教学教研计划;审订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和集体备课安排。

4、组织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会,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工作总结会,加强教学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主持教学讲座、课改实验、校本课程、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教学教研活动。

5、协助校长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协助校长抓好各类考试的组织和毕业班工作。

6、每月至少参加3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

7、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

8、审订教学教研资料、教学仪器设备订购计划。

三、中学中心教研组常务副组长的职责:

1、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校长工作思路,制定并主持实施中心教研组教学计划;指导和审定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按时组织学期教学管理及教研工作总结。

2、指导各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3、调研所在中学辖区初中质量管理,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培训会,组织开展切合本校辖区实际的灵活实效的中小学各学科教研活动,并做好指导、检查和总结工作。协助抓好备考和中考工作。

4、定期组织并主持教学教研工作会。引领教师发现、积累、梳理教学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灵活生动的教研活动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组织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工作总结会,加强学校之间、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炼并推广典型成果的经验。对于难点问题,确立为研究课题,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通过实践探索,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学能力。

5、根据学科教学需要,举办教学讲座、课题实验、学科竞赛等活动。

6、协调教研室做好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学校教学质量可持续提高的评估认定等工作。

7、每月至少到各所属初中参加2-3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本中心学校的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举办一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或者其他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四、教务主任(含乡镇中心学校教务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执行者,主持学校教学事务的日常工作。其基本职责是: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教学计划,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督促并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要求撰写学科教学计划,做好学期、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提出教学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

2、主持日常的教务工作,制定教务工作计划,执行教育课程计划和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负责建立健全学校教学与教师业务档案;组织招生、编班、排课、制定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做好教师的任课安排,补课、代课等协调工作;编制各种教学事务表册:报名册、在校学生花名册、学生成绩册、点名册、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册、教师教学业务记载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登记卡等;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时填报各种教学表册;处理教学方面的来函、来文,建立文函档案。

3、创造性地依托各种优质资源,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改革,发掘本校骨干教师的典型成功经验,及时推广,深入课堂发现问题,作准确诊断,引导教师积极加以解决,提高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

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指导教法和学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切合学科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搜集和处理教学信息,积累教学资料,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总结,负责教师教学工作的学期和学年评估;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会和教育论坛等教研活动,推广先进经验,促使教师树立先进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

4、组织申报各级研究课题,审核课题申报材料和课题结题材料。履行课题管理职能,指导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推广课题成果。主办教科研交流的内部材料,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推广成果。

5、安排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规范,通过推门课、观摩课、研讨课、诊断课和汇报课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指导教学方法。检查落实学生预习及课后教师辅导的任务,组织各种形成性考试和质量分析工作;

组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比武等评比活动;组织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开展多方式的校本教学研究;加强日常教研科研活动的管理,深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检查、督促教研工作;主持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评估工作。

6、组织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培训工作,尤其要认真落实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教材研修与培训。

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应用管理,并且组织不同学科的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备课和上课活动,及时检查并填写使用情况报表。

7、组织各种考试、学科竞赛和质量分析。

8、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向校长和分管副校长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

9、组织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按上级要求按时组织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示范作用。

10、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导和督促班主任做好班级教学管理工作;不断研究学生思想、行为状况,改进教育方法。

11、提出教学资料、书刊、仪器和有关教学设备购置的建议。

12、每月至少参加3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骨干教师教学论坛,教研沙龙或者教育理论专题讲座,跟踪调查、指导骨干教师的工作并着力挖掘本校骨干教师的典型经验,引导其他教师分享。 注:完中已设教科室的学校按照职责范围进行教科室主任与教务主任的任务分解,按划分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五、教研组长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教研管理者和执行者,其基本职责是:

1、在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的领导下,负责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本学科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试验与教学计划、总结,努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审查本学科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计划、教师授课计划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定期检查本组教学进度和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2、组织协调教师完成本学科学校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程教学、工作目标等。

3、做好本组教研工作检查情况登记。抓好教学工作,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广泛听课,每学期要完成两倍于一般教师的听课任务。组织组内教师相互听课,积极组织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交流活动,并进行认真评议和记录,推进组内教改。参与教师的岗位考核工作。

4、协助教务(教导)处、教科室(处)按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组内教师每学年进行教改专题或课题研究,并写出论文或总结,鼓励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学年保证上交能够反映特色的自己最精彩的论文、案例、反思、教案至少各一篇,向学校领导和其他教研组推出一定数量的教改优秀课。指导本组教师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包括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及其他现代教学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5、定期检查教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抓好备课组的备课工作,组织好集体备课,激励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教学法规和教学要求。

6、做好各种统计工作,规模较大的学校,教研组组长要协助教务主任做好考勤工作,组织全组教师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常规和履行教师职责。协助教务(教导)处搞好调课、代课工作。

7、负责组织本组学科内的形成性测试命题,制定评分标准,组织阅卷,搞好质量分析;协助教务主任组织好各年级的期中、月考考试的命题、阅卷、评分及试卷分析工作;组织

毕业年级复习和检测工作,并进行质量分析;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每学期末,依实际情况对组内教师下学期的教学安排提出可行性建议。

8、要做好教案的周签字工作,保证教师按时备课,针对性、实效性强。

9、组织并指导本组教师开展业务研修。引导教师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借鉴骨干教师的宝贵经验和奉献精神,有计划地培养年轻骨干教师,帮助培养新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向学校推荐学科带头人,建议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的评选名单。参与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

10、指导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11、积极检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类校本课程,督促各备课组开展各年级学科竞赛活动。

12、向教务处、教研室提出教学教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13、每学期组织教师积极实行人人上一节示范课,写一篇优质论文或者教学反思,参与或者承担一项课题研究(或者是本学科教学的小问题研究),传帮带一至两名年轻教师,组织全组教师按时按规定开展教研活动。

六、备课组组长职责:

1、负责制定学期备课制度及备课活动的方式和履历表;

2、按照规定时间组织同学科备课活动;

3、及时搜集和梳理教学问题,指导备课组教师集体进行研讨解决;

4、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和教学后的集体反思、改进活动;

5、高中和初中阶段认真研究解决好教案和学案的关系,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依据学校教研教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备课组成员参加教学改革,积极实践已被确定要推广的典型经验。

第三章 教学计划、总结及管理

第四条 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指导、调控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一、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上学期教学工作的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要求,工作内容、方法措施、日程安排、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其中工作内容必须具体,日程必须明确,注意计划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计划后附校历、周安排。

二、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上学期该班学生成绩回顾,优势及问题分析;本学期奋斗目标或者位次的确定;各课型教学的设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测试等的教学常规要求、设想及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

三、学校必须依照国家《课程计划》(高中)、课改后国家下发的课程安排(初中)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编制、下发课程表。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制定作息时间表,学校要在开学当天将学校校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下发到教职员工手中,同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四、学校要在每周末在校务公开栏等处公布下一周的教学工作要点,明确一周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和主要负责人,并组织实施。周末要对本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五、加强教学计划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对教学计划和教师教学进度计划进行统一检查,明确计划中任务指标的落实措施,人员安排,岗位职责等,使学校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各自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教师清楚每一周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教学进度的管理,各学科教学务必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能过早地结束课程,用过多时间做机械重复的练习(高三例外)。

六、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校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不得擅自停课和调休,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要调休的须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待批准后方可执行。严格完成校

历安排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停开科目或减少课时,也不得随意增加课时。严禁挤占和挪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地方课程等非统考课程教学的时间。不得私自调课,教师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课、代课的,应事先报请教务处妥善安排,不得擅自停课、请人代课或改上别的学科。

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优质地学习、生活和锻炼。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保证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不低于1小时。住宿生要合理安排好就餐就寝时间,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条、学校应要求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按照学期初教研工作计划,自检和反思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写出教学总结。

一、学校教学工作总结的要求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采取的工作措施和策略(确定一两个重点写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成绩),包括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效果;总结出典型的经验和体会(例举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下学期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师的学科总结要求:与学期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对照,检查本学期任务完成情况;在取得的成绩方面要写清楚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分课型介绍,并按五个教学常规分别叙述);以考试成绩来分析自己教学的成功方法,并且提炼上升为可操作性强的做法,以作推广;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下学期改进意见及努力的方向。

三、在学期结束时学科教师的教学总结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和学校教务处的总结按程序上报上一级教研部门。

四、县属学校、中学中心教研组和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小学按照管理权限,由专人认真阅读各类总结,对有特点、有经验的总结及时推荐给本区域学校或者教师,做推广性的交流展示,对没有具体做法,没有问题剖析等敷衍了事的总结,当即返还给教师,责令重新按要求写出总结,直至达到要求。

第四章 教学常规及管理

第六条 备课

一、开学前,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系统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单元教学重点及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恰当地确定各单元和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二、上课前一周,在掌握教材前后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学生学习及活动方式、板书设计、教学媒体、教具使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在每堂课前,都必须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以及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到的预设,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教师备课应先以个人钻研为主,积极引导教师提倡采用“独立钻研教材写出初稿,参考教师用书作二次修改,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后再作三次修定”的备课方式,以提高教师研修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要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讲究集体备课方式:指定备课内容,大家分头备课;各自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困惑,共同研讨交流;一人汇集大家好的方法进行主备,大家做集体审定;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课后议课;主备教师再次修改教案并定型,以备后继教学参考。

学校要为教研组(备课组)安排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并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效益进行考评,督促教师“先研后教”、以研促教,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教师个人已经用过的同一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但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实际及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对于规模小,教师任课量大(每周任课达25节以上,任3门学科以上)的学校,可以允许教师主备1一2门,其它学科可以使用简单修改后的重复教案。

五、各学校依据教师跨学科任课及任课工作量、教师能力层次、教师年龄等因素继续使用详具式、精要式、合页式和批注式教案形式。但每个教师至少要有一门学科必须备详具式。批注式教案要求有简明的目标、教具媒体使用、学习方式设计、练习设计和作业布置。

六、对教案的检查与评价。不能单从备课本的页数和详细程度来衡量,要采用以下方式做检查和评价:一是组成教师评委,在考查全部完成备课任务的前提下,抓住某一单元做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设计、练习题的设计与纠正、媒体有效使用等方面衡量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组织备课展览,每一位教师都本着实效性进行对照检查评价;三是随堂观课后,当即检查教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七条 上课的标准、要求和管理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要做到对课时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定位课时目标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有机地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之中。

二、知识传授正确。教师讲授的学科知识应准确无误,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要关注部分学科的多元答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又要按后继学习要求,做进一步指导;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分别指导,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技能训练扎实。知识与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两个要素,教师教学要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综合、运用训练,使每个层次在切合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增加密度,提高效度,实现知识有机地转化为技能,并且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四、方式灵活有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力求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其主动探究、动手练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适当增加密度和课堂教学的容量,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落实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思辩型、活动型、开放型的课堂,突出启发性。要继承我县中小学已经在“诱思探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以及各学科教师独创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扎实地推广和运用“讲学稿(即学案,适于高、初中)”、“自学-展示-评价”等模式,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得到充分的培养。各校要采取切实措施杜绝“满堂灌”的教学行为,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控制教师的讲授、指导时间,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教师不要多讲,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不要取代,能让学生总结的教师不要包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鼓励课堂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活动,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助,尤其是优秀学生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助,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技术手段实效。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资源,克服懒惰、怕麻烦、时间不够、教师年龄大而学用困难等现象,在积极、恰当、高效方面着力。另外,要重视诸如录音机、小黑板、纸卡、自制教具等传统常规教具的运用,努力做到创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六、资源整合运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整合和开发诸如课程、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和学生、网络影视、实验等各类教学资源,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以此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学仪器设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过程科学扎实。克服课堂上的虚浮、华丽、热闹等现象,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逐一

组织教学。要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层次授课,对优等生、一般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都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能够创造机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问题的分析、解题过程的讲解式展示和相互的支持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单独板演、讲解、汇报、回答等)、反映的准确率、学习效果的合格率要努力分别达到50%、85%、90%以上。

八、教学行为规范。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规范,语速适当;板书工整,条理清楚。要善于倾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科学合理设问;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敢于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的见解。要按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结束和致谢仪式,上课期间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九、课后反思及时。每课时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本课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内容要点等进行归纳总结;要针对教学效果、个人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并形成单元或者周反思。

十、课堂管理跟进。学校要利用观课、教学诊断、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常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以突显课堂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创造性运用教材。做到“先研后教”。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及评价原则,“以学生学的是不是扎实、是不是高效、是不是快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发挥好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加强课堂效能监控。实行候课制度,教师提前1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坚持推门观课制度,加强随堂课的检查与指导。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并进行切实的指导。对教学出现较多问题的教师课堂,采用跟踪观课、限期作汇报课等方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规模较大的学校采用巡堂制度,督查教学行为,巡查教师是否有违课堂常规,巡查学生是否到课堂、是否认真学习。

第八条 作业及管理

一、精心设计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对有一定难度的题要亲自做一遍,以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布置统一必做与自主选做的作业。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具有动手制作、在社区调查访问、自然现象观察、通过劳动体验、参加体育锻炼等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趣味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二、作业量适当。要综合平衡并严格控制学生各科统一的作业总量。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准,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初中各年级、高中各年级学生分别完成各科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总量分别不超过40分钟、1个小时、1.5个小时、2小时。

三、批改反馈及时。一般作业(除作文外)的批改反馈不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反馈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反馈不超过1周。必做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选做作业的批改量不应少于总作业份数的1/3,作文批改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外自改、互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必做篇目精批细改(通览后细改,加眉批和总批),对小练笔、周记采用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批改作业要杜绝形式主义,不准只批不改,更不得让学生代替批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必须有重点地进行面批面改。

四、指导学生“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答的良好作业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字迹,解题格式,图表绘制等都要提出规定性要求,明确完成标准,加强养成性训练。鼓励学生科学、自主、广泛地运用参考资料,培养发散思维,实现答题、解题的多元、开放。

五、要依照作业要求采取等级、符号(星号)、简要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定。作业评语要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明确具体,不模糊笼统;以鼓励为主,不盲目批

评。要及时做好作业讲评,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正意见。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要做好批改记录,把学生作业情况作为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要训练学生自觉、主动、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坚决杜绝抄袭作业现象。

第九条 辅导要求

辅导的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缺课的学生补课等。辅导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注重差异,分类指导。辅导与补课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通过辅导,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课堂遗留的问题,完成保底性作业,查漏补缺,排除后继学习的障碍。通过选择性作业的指导,扩大优秀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其优势特长,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以个别辅导、分散辅导为主。对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辅导,教师可用答疑、补课、组织课外小组互助活动等形式进行。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解答,但要严格限制统一辅导的时间。严禁把辅导当成课堂教学的延续,更不得以补课为名讲新课,赶进度。

三、讲求时效。抓住辅导的最佳时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辅导的效果。无特殊情况,当天有课并留有作业的学科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辅导;对缺课的学生,任课教师应负责及时补课。

第十条 实验教学

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必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实施,保证完成演示和学生实验的开出率。

二、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对实验进行试做,熟悉实验过程,保证教学效果。

三、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要求以及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意外事故。

四、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做责任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分别做好实验仪器、药剂准备、实验操作协助、实验过程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等。

五、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实验情况,做好实验总结,指导学生组织汇报展示和点评,指导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定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探究提供场所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一条 考试及管理

一、要明确考试目的,坚持“考”服务于“教”,反对教、考分离和以考代教。严格控制校际间的统一考试,加强日常以诊断为目的的随堂测试,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

二、要强化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命题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教师要在认真研究高考中考和全县统一考试的命题趋向的基础上,发扬团队精神,集中集体智慧,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设计试卷,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情况,按照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练、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创造发挥等不同层次要求分层命题,供学生选做。

四、试题编排要有梯度,题型应灵活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适当控制客观题的数量,不出偏题、怪题,难题。难题的设置一般在5-7分左右。试题要坚持能力立意,结

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创新。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题资源、教育信息网中试题资源命制高质量的试卷。学校要适当组织命题竞赛活动,对各学科教师命出的试卷进行检查、评估,对优秀试卷的设计者要给予奖励。各学校要逐步建立本校的题库,积累历年来同学科同版本和不同版本教材的试题库,精选其他学校或者外县外地的“成卷”,结合本校实际做综合处理,对照性地应用于本校学生的考试中。

五、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包括朗读、交际、操作、口算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分项考核,对学生听、说、读、写、概念理解与应用等诸方面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以便查找问题,改进教学。

六、要给学生尽可能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在不断复习巩固,不断检测矫正过程中提高考试成绩,增强成功的信心,促进学习心理的优化。

七、要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原则上小学只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考试,体音美及校本、地方、综合实践课程等通过平时考查和期末技能测查来评定成绩,期末测试由县教研部门命题,各乡镇中心学校及县属学校组织,每年教育局抽一个年级在全县范围内组织调研性测试,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初中考试科目由县教研部门统一规定。所有学校按照学科特点,允许单元测试或者月测评,但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年级组要组织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的考试,必须报教导处或征得校长同意。

八、做好试卷分析。每次月考及期末考试后,教师必须做好试卷分析,内容包括各知识点的通过率及差异分析,各等级的比例情况,集中反映的问题及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等等。期末考试或者县以上考试的分析结果要作为教学档案保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考后自我分析,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查漏补缺,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水平。

九、加强考试管理,提高考试效益

1、各学校要认真研究和改进考试的组织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况的监测。

2、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建设优良的考风、学风。各校要教育学生诚信应考,严格考试纪律,防止考试舞弊;要根据制定的监考制度和考试舞弊惩处制度,对监考不严、考试舞弊的现象要进行严肃查处。

3、重视阅卷、登分、质量分析工作,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效益。各校要认真组织阅卷,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提出教学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4、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5、加强考试后的指导,提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要及时告诉学生本人,帮助学生分析考试的得与失,提出努力方向,指导和帮助学生拟出进一步提高学业成绩的措施和方法。

第五章 学生、教师、学校评价

第十二条 学生评价

一、学业评价包括期末考试、月测评、单元测评、作业、课外调查等内容,一般采用分数、等级、评语、符号、心语卡、体势语评价等方式。期末考试、月测评、单元测试采用分数评价;作业及课外调查采用等级和口头评语评价,小学阶段提倡采用诸如星级等符号的评价;课堂教学采用口头评语评价、体势语评价,小学生还可以提倡心语卡、智慧果之类的奖励性评价。

二、学业评价要积极使用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对所有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以正面激励为主。评价学生要从学生投入学习的情感、态度,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观点(价值观),动手操作及实验等的过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在技能训练中有关综合、运用方面反映是否快捷、准确、高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反对一味地从知识理解这个单一内容做不分层次的评价。

三、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仅是学生获取自己学习效果信息的途径,更是尊重学生、支持学

生在后继学习中发奋努力的手段,因此,对较大规模的考试成绩,不宜随便公开或扩大化,要从呵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实行保密制度,并且采用两种方式通知学生本人:一是按编码公布,二是只对三分之一以内的优秀学生成绩进行公布,对处于中间以及中间以下的学生成绩采用单独口头通知的方式通知学生本人。坚决反对面向全班学生口头公开宣读名次和以排名榜形式直接公布。

四、学业评价要成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学科教师可以在各自学科探索采用单项奖励,诸如“语文小能手”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学业评价按学校实际(高中、初中、小学等学段特点),将平时评价按一定比例将成绩列入期末总成绩中。

五、义务教育阶段要深入扎实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随高中课改逐步进入,其评价的内容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的呈现形式是“优、良、合格、需努力”等级评价,即A、B、C、D等分别在每所学校和每个班级确定的比例为30%、40%、30%、0-3%。

六、评价的方式与要求:学校和班级组成两级评价小组,学校评价小组从宏观上加以指导,期末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逐一存档。班级评价小组要采用多元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及同伴、家长参与评价。要求每周对表现突出或者有违纪现象的人和事进行记录,每月末向全班做反馈,期末组织等级评价。

七、评价结果要作为高中录取时的重要依据,凡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D等的,在高中招生时不予录取。在考试成绩分数十分接近或者相同时,优先录用等次较高的学生。在每个学期的各种奖励中必须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最重要的依据,而且在推荐和民主评议人数相当情况下,必须首先确定等次较高的学生。

八、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要有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档案,在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时其整个学段的最终评价结果跟着到高一级学校,高一级学校在录取、分班、选择班干部时加以应用。

第十三条 教师评价

一、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评价内容是承担的工作量、个人的学科备课、参与集体备课的表现(按其实际承担的角色、作用和贡献进行量化)、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形成性测试(月测评、单元测试的命题、评卷和分析、反馈矫正)、期末考试、县乡统一调研考试成绩、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重点是教材培训)、校本教研、学生评价、学生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所分配施教的每一门考试考查的课程教学情况、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等。各学校依据学校实际确定权重比例,但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重点。

二、教学成绩的评价本着发展性、阶梯性原则组织考核,进行横向、纵向和目标等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积极提倡按率差进行评价,即在平行班较多的情况下,充分尊重每个教师学科教学的原基础成绩,以上次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成绩与本次平均成绩,上次该班教学原成绩与本次成绩的上升下降幅度来比较,以增加和降低的率差来考核。

三、教师评价要依据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规范要求,不定期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要坚持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以分项检查为主;平时与期末相结合,以平时检查为主;随机与集中相结合,以随机检查为主的原则,把检查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指导、反馈、改进、提高上,坚持教学检查的正面引导和积极促进的正确方向,搞好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四、对教师的评价要体现综合性、全面性,对教师中存在的考试科目无限增加课时,考查科目随意挤占减少课时,主课教师极力要课,体音美、信息技术、校本、地方、综合实践课程随意送课,体音美等学科教学松散、放任等现象,要严格考核,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不定期采用现场考查办法组织考查,以保证所开科目的正常有序开设,提高每一科的教学质量。

五、校长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教师的备课、教学、辅导、批改作业、考试、评价、教研情况,

分管副校长要督促处室和教研组检查到位,要亲自检查,检查面每学期要达到100%;教务(教导)主任组织、安排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要保证教学常规一月一检查,期中和期末集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校,向过程管理要教学效益。

第十四条 学校评价

一、要加强督查力度,提高督查实效。中学中心教研组每学期至少一次,乡镇中心学校至少每月一次到每所学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指导和反馈。

二、乡镇中心学校对各中小学的检查指导要月月有重点,但每月都要认真检查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对学校的月评价既要全面观察,又要重点抽取某一学科的某一个方面,既要针对教师个人,又要针对全校教师,实行与全校教师的岗位考核捆绑制度,以增强每位教师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三、对学校的评价采取一学期一考核方式,加强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和解决突出问题。

四、各学校要对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及时反馈,做得客观、公正、公平、公开,以促进每一位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六章 学习常规要求

第十五条 学期前自学

学期结束时各学科教师按照学生年龄和年级特点,必须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前通读下学期教材,高中、初中生要编画知识树,尝试做简单的练习题;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读教材,整理知识点;

二、阅读中外名著、与学科教学有关的杂志、上网查询可以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料;

三、写出规定的日记、周记、小练笔、作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综合实践报告等;

四、积极参加社区相关单位组织的学科特长培训班;

五、积极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替父母分担家务中培养孝敬、理解、体贴的良好道德品质;

六、结合社区情况,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第十六条 假期学习成果的检查

一、开学上课第一天,学科教师逐一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详细检查评价,打出等级;

二、开学上课第二天,学校安排对考试科目组织测试,内容必须是放假前所布置的,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量;

三、在开学上课的三天内,学科教师要面向学生进行假期学习成果的反馈与评价,其结果记入学生总成绩;

四、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全校通报表扬,较好的同学提名表扬。要组织质量高的假期作业向全班展示,并组织多元评价;

五、对各学科教师作假期学习成果检查的情况,学校要做检查和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以备学校领导或者中心学校、教育局检查。

第十七条 周前预习

一、利用周六和周日时间,通读本周要学习的各科内容;

二、可以提前背诵重要的概念、公式、定义等知识点,背诵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必背的篇段;

三、依据阅读时发现的疑问,提出问题,课前合作学习,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第十八条 课前预习

一、教师要精心布置课前预习,重视对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各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习惯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学目标、学习重点及相关背景等资料,认真研究学科预习的特点,教给预习的方法步骤,学生通过“读、认、画、问、查、写、练、做”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实行预习卡方式,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让学生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和能力;

二、学科教师要安排各学科课代表或小组长认真及时做检查,并且通过两种方式向全班学生和教师反馈,一是检查中及时登记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加以运用,二是对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向大家推荐交流;

三、课堂上要做好预习成果的有效运用。鼓励预习效果好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轮流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展台、投影仪,或者分组交流,或者教师点评等方式向全班展示;可以采用“周学习能手”、“月学习能手”等评价手段加以评价和公布,激励学生主动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九条 课堂学习

一、在上课前,主动将课前预习作业本放在方便检查的地方,老师要求汇报时主动举手,按老师要求进行展示;

二、学生要带着课前发现的问题听课,并且在教师允许提问时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通过讲解和同伴互助及时给予解答;

三、要在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堂时间里积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自我解惑、自我约束和监控,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向大家做展示时能够做到态度大方、声音洪亮、条理清晰、意思清楚;

四、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做到字迹清晰、工整、行款整齐、美观,准确率高。 第二十条 课后巩固

一、要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按时交老师批改;

二、按照教师的布置,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做观察、实验、写报告、阅读资料,以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三、主要学科要建立错题笔记本,搜集典型的错题主动纠正,并且倡导在班上作适当交流。

第七章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管理

第二十一条 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的内容及要求:一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结合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同步实施;二是教育理论研修,通过“通读名著,运用实践”活动来实现,一般每学期组织一次;三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由县教研室每两年统一组织一次;四是新教师基本功培训,结合教师能力层次认定进行;五是教材培训,由省、市、县、乡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有层次地组织实施,以学校为主。

二、教材培训的要求与方式:每位教师在接受新的学期教材教学任务时,原则上“不培训,不上岗”。培训的基本方式为:一是在学科教研组内分单元由教师钻研教材,然后向大家做解读;二是由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三是每位教师认真阅读教材,搜集问题或困惑,然后组织“沙龙”活动,共同研究解决;四是在开学初安排教师分课型上教材研读后的汇报课;五是教研组组长命一套覆盖全册教材重难点的测试题,让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答题。

三、各类培训都要由培训单位组织量化,将其结果纳入教师岗位考核中。每学期的教材培训面都要达到100%,每次培训必须有量化结果,学校或者教研组要留有培训量化结果的资料。

第二十二条 校本教研

一、校本教研要立足本校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展开,促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二、发挥教研网络的组织协调、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中小学中心教研组主要成员要发现各学校各学科优秀教师的典型教法,及时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要随时搜集问题,调查研究,依托骨干教师做实践探索,然后向各学科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课例做示范辐射;积极主动地承接县教研室下达的各项研究任务,通过学科教研组集体参与研究,实现共商共进和共荣;围绕本区域薄弱学科和突出的问题,确立课题,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到学科教学中。

三、中心教研组下属的学科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开展两种方式的校本教研:一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即以备课上课为主要方式的“三关注、两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教育理论研修”、“网络研修”;二是集体参与的三个层次的校本教研活动:第一层次是围绕骨干教师开展“点菜式”、“骨干教师示范”、“课题研究”活动,第二层次是围绕一般教师开展“同课异构”、“诊断实践研究”、“案例研究”、“磨课研究”、“录像研究”、“命题教研”,第三层次是围绕新教师开展“师带徒”、“专业基本功(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议课)训练”。

对各学科教学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要采用课题研究方式加以突破。各学校要按照《西宁市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和《湟中县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南》,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以解决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制定学校的课题研究方向,选择适合的课题开展研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争取获得有关机构的支持和指导。课题研究要按照程序进行申报、论证、立项等工作,对于立项课题进行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所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其中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瓶颈”,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因此要集中骨干和专业力量开展专题研究,突破深化改革中的“瓶颈”。各学校都应当对本地本学校遇到的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的研究;对考试制度和测评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研究等。通过专题研究,形成共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这些制约学校发展和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

四、各种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尤其是通过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要注意抓住七个要素:一是参与成员必须做到明确分工;二是参与教师要对研究的内容和涉及的研究问题了解清楚,并且积极参与备课;三是组织课堂观察时必须围绕教学问题确定观察点,并做合理分配;四是观察课堂要采用数据统计、精彩或问题教学片段的笔录、录像反思、课后测试等方式进行;五是议课活动中要逐一围绕研究的议题相互间进行补充、称赞和支持,要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质疑和对话,对有争议的问题大胆组织辩论,在“自圆其说”中产生智慧碰撞,对问题较多的环节或者教学片段提出积极建议。议课活动要创设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使每位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六是对课堂教学和议课活动中产生的点滴做法做细致梳理,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生成性成果;七是主持人对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实践以及后继的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研究成果达到最大推广价值。

五、中心教研组各学科教研活动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学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8次以上(不含行政例会、简单的文件传达、学科教学文章的宣读式学习活动,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等)。

第二十三条 建立并完善教研保障机制。

一、各学校要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合理安排教研活动,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校要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指导。学校要抓好教研组建设,落实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和教研组长的职责,发挥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增强教研组的活力,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要不断创新教研方式,总结开展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辐射。巩固校本教研成果,使教师通过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形成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培训和教研工作,要跟踪指导、检查和评价,形成教育科研的保障机制;校长要为开展教育研究提供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确保研究活动正常健康高效运行。

三、各学校和学科教研组要对每个学期的教研活动做详细记录,对每次活动要组织简单的等级评价,期末记入教师岗位考核中。

第八章 教学质量管理

第二十四条 结合师德考核,学校要观察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并切实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树立质量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各校要强化“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把“质量第一”的理念落实到各项教学管理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

二、借助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本校教学质量的诊断与监测。积极推行教学专题调研、学生问卷、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对学校教学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逐步形成教学质量的监测网络,突出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三、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重视调查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针对性。通过“三个深入”开展教学调研活动:深入到课堂中,看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形式、师生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评价的变化;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作业、课余生活;深入到教师中,了解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的情况,了解教师进修、学习、提高的情况,了解教师的要求与需要。通过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奖惩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要进一步系列化、科学化,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制度,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二要建立教学质量的奖惩机制,对教学质量好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对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实行问责制,追查校长及学校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制度,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一贯较差者给予惩处。

五、建立非考试学科的质量检测与评估制度。学校教务处每个学期在临近期末时必须组织对各年级考查科目的技能测查工作,保证按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校本、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非考试学科的教学质量。

六、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运用,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各校要加强资源运用与整合的指导,切实提高资源应用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继续要求教师合理运用诸如小黑板、录音机等常规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第九章 教学资源管理

第二十五条 加强资源和资料管理,规范档案建设

一、要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借阅制度和阅览室开放制度,保证学生每周至少到阅览室阅读1次,每学期至少借阅2册以上图书。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箱),并提倡学生自己管理图书,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走廊等处设立开放阅览书架;要利用橱窗板报,推荐新书,搞好书评。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书评书展、报告、故事会等活动,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目前图书依然缺乏的学校尽快设立图书角,通过学校购买、毕业学生捐赠、本班学生互相借阅等方式实现图书阅读的共享。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织定期借阅,以确保阅读量。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阅读课或上网浏览电子图书。

三、要充分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实验教学。要按照教学实际要求和国家规定标准,通过购置与自制相结合的形式,配足实验器材、药品,努力保证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四、学校要保证挂图、模型、生物标本等直观教具配备,鼓励教师和学生仿制、改制、自制教(学)具,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设备以及软件的配备,要充分挖掘、搜集、整理教师个人、各种网络课程资源,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六、学校要按照齐全、规范、分类科学的要求收集教学教科研资料,包括各级文件、学校制度、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学生基本资料(报名册、奖惩记录、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等)、教师成长记录袋或业务档案、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资料、

课题研究资料等。各种资料要科学分类,分卷分年度装订、归档。

七、加强实物、图片、音像资料等非文字资料的管理,丰富档案的内容。

八、加强档案管理的检查、考核,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资料档案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内容体系。

第十章 教学事故的界定及处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教学事故的界定。教学事故分为一二两级,一级为严重事故,二级为一般事故。

一、以下现象属于教师教学一级事故:

1、在各类考试中监守自盗的;

2、在各类考试评卷中因不认真细心,造成10分(包括10分)以上错判、误判、错登、漏登的;

3、没有向学校教务处或者教研组组长请假,私自离开课堂,造成整堂课缺课的;

4、学期备课任务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上的;

5、学期批改作业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上的;

6、所安排各学科教学按学期计算,未完成一课以上的;

7、在各类考试中有意驱赶学困生不让其参加考试的;

8、因学习困难而故意暗示或者多次歧视、冷嘲热讽,造成学生流失的;

9、课堂教学中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的。

二、以下现象属教师二级教学事故:

1、在各类考试评卷中因不认真细心,造成9分以下错判、误判、错登、漏登的;

2、没有向学校教务处或者教研组组长请假,擅自迟到、早退或者中途离开课堂达5分钟以上的;

3、学期备课任务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下的;

4、不备课上课或者课后补备的;

5、每个学科在每个学期未完成一次教学反思的;

6、学期批改作业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下的;

7、按不同学科教学规定,所批改的作业超课超周仍未批未改的;

8、学生单元、周前、课前预习的自学成果每周每生得不到一次教师检查评价的;

9、布置机械、重复、大量的作业或者练习严重超时的;

10、一个学期内无故不参加县、乡镇中心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的;

11、无正当理由,无故不参加自己所任主要学科的教材培训,而且也不能主动作弥补的;

12、按学校的配置,在各类观摩课中不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和设备的;

13、未经教务处同意私自调课的;

14、在月考和阶段性、终结性考试命题中出现知识性错误的;

15、上课时间接打电话的。

三、以下现象属于学校教学管理事故:

1、按照《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开不齐课程的;

2、按课程计划,不能全部配齐教师教学用书的;

3、所规定的考察科目不能按时组织考察的;

4、在各类检查中发现有两人以上按进度未完成备课和作业批改的;

5、在各类考试中考场编排混乱、教师监考松散,在社区和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6、在各类考试评卷、登分中工作不细,造成大面积错判误判、错登误登,在抽查过程中其中一卷试卷中累计分数2%以上的;

7、有意暗示或者授意驱赶学困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8、不按时组织校本教材培训,造成盲点的;

9、各教研组完不成一半以上教学研究任务的。

第二十七条 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

一、教师教学二级事故累计达5次,可认定为一次一级事故。凡每学期产生过一次一级事故的教师,在年终岗位考核教学成绩一项中依据学校规定严格考核。两次以上依次递加。一年中如果出现一次一级教学事故,则在本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和“良好”,不能评先进;两次以上一级事故的在职称评聘中不能评上一级职称,不能认定上一级教师能力层次,不能提拔学校任何一层领导干部。每年出现三次以上一级教学事故者,本年度结束时给予待岗处理。

二、学校每年在教育局有关科室督导评估或者日常检查中累计发现上述所例举的教学管理事故出现其中1项、2-3、4-5、6-8、8项以上分别以通报批评,学校当年不评先进、岗位考核扣分、校长书面检查、校长戒勉谈话、校长免职或者调离作处理。

注:1、本规程自2008年9月1日执行。

2、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参照本规程执行。

湟中县中小学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全县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 教学组织

第二条 学校要建立在校长(含乡镇中心学校校长)领导下,包括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中心教研组常务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所组成的教学管理系统,全面计划、组织、指挥、调控、检查和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

第三条 教学常规管理人员职责

一、校长是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基本职责是: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门关于学校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2、根据教育法规、方针和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教学指导思想,组织制定本校教学近、远期发展规划,设置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3、加强教研组织建设。配备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承担教研组组长,并做经常性的指导。制定中心教研组、完初联校及本校的学科教研活动制度。积极引导教师养成发现、梳理、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方式,指导教师不断解决教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配备各年级教师,形成骨干带一般,有梯度的年级组和备课组,并配备管理能力、责任心强的负责人。

5、健全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读名著”活动,进行继续教育,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

6、通过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有计划地培养各学段各学科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使学校各个学科都有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师。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师带徒”等多钟方式促使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7、预算并安排好教研经费,确保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并实施教学教研资料、图书、仪器和其他教学设备的购置计划。

8、每月至少参加1-2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分管副校长是教学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主持学校的教学教研日常管理工作。其基本职责是:

1、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协助校长并制定学年度、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校历以及学校月、周工作计划表,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2、主持实施教学计划。主持教学常规的落实,教研组、备课组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安排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并做好过程性指导、检查和总结工作。

3、指导教务处、教科室制定教学教研计划;审订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和集体备课安排。

4、组织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会,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工作总结会,加强教学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主持教学讲座、课改实验、校本课程、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教学教研活动。

5、协助校长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协助校长抓好各类考试的组织和毕业班工作。

6、每月至少参加3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

7、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

8、审订教学教研资料、教学仪器设备订购计划。

三、中学中心教研组常务副组长的职责:

1、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校长工作思路,制定并主持实施中心教研组教学计划;指导和审定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按时组织学期教学管理及教研工作总结。

2、指导各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3、调研所在中学辖区初中质量管理,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培训会,组织开展切合本校辖区实际的灵活实效的中小学各学科教研活动,并做好指导、检查和总结工作。协助抓好备考和中考工作。

4、定期组织并主持教学教研工作会。引领教师发现、积累、梳理教学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灵活生动的教研活动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组织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工作总结会,加强学校之间、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炼并推广典型成果的经验。对于难点问题,确立为研究课题,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通过实践探索,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学能力。

5、根据学科教学需要,举办教学讲座、课题实验、学科竞赛等活动。

6、协调教研室做好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学校教学质量可持续提高的评估认定等工作。

7、每月至少到各所属初中参加2-3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本中心学校的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举办一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或者其他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四、教务主任(含乡镇中心学校教务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执行者,主持学校教学事务的日常工作。其基本职责是: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教学计划,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督促并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要求撰写学科教学计划,做好学期、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提出教学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

2、主持日常的教务工作,制定教务工作计划,执行教育课程计划和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负责建立健全学校教学与教师业务档案;组织招生、编班、排课、制定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做好教师的任课安排,补课、代课等协调工作;编制各种教学事务表册:报名册、在校学生花名册、学生成绩册、点名册、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册、教师教学业务记载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登记卡等;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时填报各种教学表册;处理教学方面的来函、来文,建立文函档案。

3、创造性地依托各种优质资源,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改革,发掘本校骨干教师的典型成功经验,及时推广,深入课堂发现问题,作准确诊断,引导教师积极加以解决,提高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

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指导教法和学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切合学科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搜集和处理教学信息,积累教学资料,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总结,负责教师教学工作的学期和学年评估;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会和教育论坛等教研活动,推广先进经验,促使教师树立先进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

4、组织申报各级研究课题,审核课题申报材料和课题结题材料。履行课题管理职能,指导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推广课题成果。主办教科研交流的内部材料,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推广成果。

5、安排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规范,通过推门课、观摩课、研讨课、诊断课和汇报课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指导教学方法。检查落实学生预习及课后教师辅导的任务,组织各种形成性考试和质量分析工作;

组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比武等评比活动;组织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开展多方式的校本教学研究;加强日常教研科研活动的管理,深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检查、督促教研工作;主持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评估工作。

6、组织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培训工作,尤其要认真落实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教材研修与培训。

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应用管理,并且组织不同学科的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备课和上课活动,及时检查并填写使用情况报表。

7、组织各种考试、学科竞赛和质量分析。

8、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向校长和分管副校长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

9、组织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按上级要求按时组织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示范作用。

10、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导和督促班主任做好班级教学管理工作;不断研究学生思想、行为状况,改进教育方法。

11、提出教学资料、书刊、仪器和有关教学设备购置的建议。

12、每月至少参加3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骨干教师教学论坛,教研沙龙或者教育理论专题讲座,跟踪调查、指导骨干教师的工作并着力挖掘本校骨干教师的典型经验,引导其他教师分享。 注:完中已设教科室的学校按照职责范围进行教科室主任与教务主任的任务分解,按划分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五、教研组长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教研管理者和执行者,其基本职责是:

1、在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的领导下,负责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本学科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试验与教学计划、总结,努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审查本学科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计划、教师授课计划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定期检查本组教学进度和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2、组织协调教师完成本学科学校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程教学、工作目标等。

3、做好本组教研工作检查情况登记。抓好教学工作,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广泛听课,每学期要完成两倍于一般教师的听课任务。组织组内教师相互听课,积极组织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交流活动,并进行认真评议和记录,推进组内教改。参与教师的岗位考核工作。

4、协助教务(教导)处、教科室(处)按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组内教师每学年进行教改专题或课题研究,并写出论文或总结,鼓励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学年保证上交能够反映特色的自己最精彩的论文、案例、反思、教案至少各一篇,向学校领导和其他教研组推出一定数量的教改优秀课。指导本组教师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包括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及其他现代教学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5、定期检查教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抓好备课组的备课工作,组织好集体备课,激励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教学法规和教学要求。

6、做好各种统计工作,规模较大的学校,教研组组长要协助教务主任做好考勤工作,组织全组教师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常规和履行教师职责。协助教务(教导)处搞好调课、代课工作。

7、负责组织本组学科内的形成性测试命题,制定评分标准,组织阅卷,搞好质量分析;协助教务主任组织好各年级的期中、月考考试的命题、阅卷、评分及试卷分析工作;组织

毕业年级复习和检测工作,并进行质量分析;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每学期末,依实际情况对组内教师下学期的教学安排提出可行性建议。

8、要做好教案的周签字工作,保证教师按时备课,针对性、实效性强。

9、组织并指导本组教师开展业务研修。引导教师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借鉴骨干教师的宝贵经验和奉献精神,有计划地培养年轻骨干教师,帮助培养新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向学校推荐学科带头人,建议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的评选名单。参与教师能力层次认定工作。

10、指导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11、积极检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类校本课程,督促各备课组开展各年级学科竞赛活动。

12、向教务处、教研室提出教学教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13、每学期组织教师积极实行人人上一节示范课,写一篇优质论文或者教学反思,参与或者承担一项课题研究(或者是本学科教学的小问题研究),传帮带一至两名年轻教师,组织全组教师按时按规定开展教研活动。

六、备课组组长职责:

1、负责制定学期备课制度及备课活动的方式和履历表;

2、按照规定时间组织同学科备课活动;

3、及时搜集和梳理教学问题,指导备课组教师集体进行研讨解决;

4、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和教学后的集体反思、改进活动;

5、高中和初中阶段认真研究解决好教案和学案的关系,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依据学校教研教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备课组成员参加教学改革,积极实践已被确定要推广的典型经验。

第三章 教学计划、总结及管理

第四条 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指导、调控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一、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上学期教学工作的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要求,工作内容、方法措施、日程安排、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其中工作内容必须具体,日程必须明确,注意计划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计划后附校历、周安排。

二、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上学期该班学生成绩回顾,优势及问题分析;本学期奋斗目标或者位次的确定;各课型教学的设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测试等的教学常规要求、设想及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

三、学校必须依照国家《课程计划》(高中)、课改后国家下发的课程安排(初中)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编制、下发课程表。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制定作息时间表,学校要在开学当天将学校校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下发到教职员工手中,同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四、学校要在每周末在校务公开栏等处公布下一周的教学工作要点,明确一周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和主要负责人,并组织实施。周末要对本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五、加强教学计划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对教学计划和教师教学进度计划进行统一检查,明确计划中任务指标的落实措施,人员安排,岗位职责等,使学校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各自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教师清楚每一周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教学进度的管理,各学科教学务必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能过早地结束课程,用过多时间做机械重复的练习(高三例外)。

六、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校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不得擅自停课和调休,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要调休的须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待批准后方可执行。严格完成校

历安排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停开科目或减少课时,也不得随意增加课时。严禁挤占和挪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地方课程等非统考课程教学的时间。不得私自调课,教师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课、代课的,应事先报请教务处妥善安排,不得擅自停课、请人代课或改上别的学科。

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优质地学习、生活和锻炼。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保证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不低于1小时。住宿生要合理安排好就餐就寝时间,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条、学校应要求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按照学期初教研工作计划,自检和反思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写出教学总结。

一、学校教学工作总结的要求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采取的工作措施和策略(确定一两个重点写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成绩),包括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效果;总结出典型的经验和体会(例举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下学期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师的学科总结要求:与学期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对照,检查本学期任务完成情况;在取得的成绩方面要写清楚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分课型介绍,并按五个教学常规分别叙述);以考试成绩来分析自己教学的成功方法,并且提炼上升为可操作性强的做法,以作推广;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下学期改进意见及努力的方向。

三、在学期结束时学科教师的教学总结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和学校教务处的总结按程序上报上一级教研部门。

四、县属学校、中学中心教研组和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小学按照管理权限,由专人认真阅读各类总结,对有特点、有经验的总结及时推荐给本区域学校或者教师,做推广性的交流展示,对没有具体做法,没有问题剖析等敷衍了事的总结,当即返还给教师,责令重新按要求写出总结,直至达到要求。

第四章 教学常规及管理

第六条 备课

一、开学前,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系统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单元教学重点及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恰当地确定各单元和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二、上课前一周,在掌握教材前后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学生学习及活动方式、板书设计、教学媒体、教具使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在每堂课前,都必须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以及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到的预设,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教师备课应先以个人钻研为主,积极引导教师提倡采用“独立钻研教材写出初稿,参考教师用书作二次修改,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后再作三次修定”的备课方式,以提高教师研修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要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讲究集体备课方式:指定备课内容,大家分头备课;各自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困惑,共同研讨交流;一人汇集大家好的方法进行主备,大家做集体审定;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课后议课;主备教师再次修改教案并定型,以备后继教学参考。

学校要为教研组(备课组)安排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并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效益进行考评,督促教师“先研后教”、以研促教,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教师个人已经用过的同一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但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实际及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对于规模小,教师任课量大(每周任课达25节以上,任3门学科以上)的学校,可以允许教师主备1一2门,其它学科可以使用简单修改后的重复教案。

五、各学校依据教师跨学科任课及任课工作量、教师能力层次、教师年龄等因素继续使用详具式、精要式、合页式和批注式教案形式。但每个教师至少要有一门学科必须备详具式。批注式教案要求有简明的目标、教具媒体使用、学习方式设计、练习设计和作业布置。

六、对教案的检查与评价。不能单从备课本的页数和详细程度来衡量,要采用以下方式做检查和评价:一是组成教师评委,在考查全部完成备课任务的前提下,抓住某一单元做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设计、练习题的设计与纠正、媒体有效使用等方面衡量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组织备课展览,每一位教师都本着实效性进行对照检查评价;三是随堂观课后,当即检查教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七条 上课的标准、要求和管理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要做到对课时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定位课时目标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有机地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之中。

二、知识传授正确。教师讲授的学科知识应准确无误,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要关注部分学科的多元答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又要按后继学习要求,做进一步指导;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分别指导,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技能训练扎实。知识与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两个要素,教师教学要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综合、运用训练,使每个层次在切合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增加密度,提高效度,实现知识有机地转化为技能,并且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四、方式灵活有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力求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其主动探究、动手练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适当增加密度和课堂教学的容量,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落实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思辩型、活动型、开放型的课堂,突出启发性。要继承我县中小学已经在“诱思探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以及各学科教师独创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扎实地推广和运用“讲学稿(即学案,适于高、初中)”、“自学-展示-评价”等模式,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得到充分的培养。各校要采取切实措施杜绝“满堂灌”的教学行为,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控制教师的讲授、指导时间,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教师不要多讲,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不要取代,能让学生总结的教师不要包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鼓励课堂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活动,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助,尤其是优秀学生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助,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技术手段实效。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资源,克服懒惰、怕麻烦、时间不够、教师年龄大而学用困难等现象,在积极、恰当、高效方面着力。另外,要重视诸如录音机、小黑板、纸卡、自制教具等传统常规教具的运用,努力做到创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六、资源整合运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整合和开发诸如课程、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和学生、网络影视、实验等各类教学资源,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以此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学仪器设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过程科学扎实。克服课堂上的虚浮、华丽、热闹等现象,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逐一

组织教学。要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层次授课,对优等生、一般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都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能够创造机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问题的分析、解题过程的讲解式展示和相互的支持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单独板演、讲解、汇报、回答等)、反映的准确率、学习效果的合格率要努力分别达到50%、85%、90%以上。

八、教学行为规范。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规范,语速适当;板书工整,条理清楚。要善于倾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科学合理设问;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敢于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的见解。要按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结束和致谢仪式,上课期间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九、课后反思及时。每课时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本课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内容要点等进行归纳总结;要针对教学效果、个人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并形成单元或者周反思。

十、课堂管理跟进。学校要利用观课、教学诊断、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常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以突显课堂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创造性运用教材。做到“先研后教”。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及评价原则,“以学生学的是不是扎实、是不是高效、是不是快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发挥好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加强课堂效能监控。实行候课制度,教师提前1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坚持推门观课制度,加强随堂课的检查与指导。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并进行切实的指导。对教学出现较多问题的教师课堂,采用跟踪观课、限期作汇报课等方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规模较大的学校采用巡堂制度,督查教学行为,巡查教师是否有违课堂常规,巡查学生是否到课堂、是否认真学习。

第八条 作业及管理

一、精心设计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对有一定难度的题要亲自做一遍,以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布置统一必做与自主选做的作业。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具有动手制作、在社区调查访问、自然现象观察、通过劳动体验、参加体育锻炼等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趣味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二、作业量适当。要综合平衡并严格控制学生各科统一的作业总量。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准,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初中各年级、高中各年级学生分别完成各科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总量分别不超过40分钟、1个小时、1.5个小时、2小时。

三、批改反馈及时。一般作业(除作文外)的批改反馈不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反馈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反馈不超过1周。必做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选做作业的批改量不应少于总作业份数的1/3,作文批改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外自改、互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必做篇目精批细改(通览后细改,加眉批和总批),对小练笔、周记采用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批改作业要杜绝形式主义,不准只批不改,更不得让学生代替批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必须有重点地进行面批面改。

四、指导学生“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答的良好作业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字迹,解题格式,图表绘制等都要提出规定性要求,明确完成标准,加强养成性训练。鼓励学生科学、自主、广泛地运用参考资料,培养发散思维,实现答题、解题的多元、开放。

五、要依照作业要求采取等级、符号(星号)、简要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定。作业评语要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明确具体,不模糊笼统;以鼓励为主,不盲目批

评。要及时做好作业讲评,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正意见。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要做好批改记录,把学生作业情况作为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要训练学生自觉、主动、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坚决杜绝抄袭作业现象。

第九条 辅导要求

辅导的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缺课的学生补课等。辅导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注重差异,分类指导。辅导与补课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通过辅导,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课堂遗留的问题,完成保底性作业,查漏补缺,排除后继学习的障碍。通过选择性作业的指导,扩大优秀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其优势特长,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以个别辅导、分散辅导为主。对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辅导,教师可用答疑、补课、组织课外小组互助活动等形式进行。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解答,但要严格限制统一辅导的时间。严禁把辅导当成课堂教学的延续,更不得以补课为名讲新课,赶进度。

三、讲求时效。抓住辅导的最佳时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辅导的效果。无特殊情况,当天有课并留有作业的学科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辅导;对缺课的学生,任课教师应负责及时补课。

第十条 实验教学

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必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实施,保证完成演示和学生实验的开出率。

二、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对实验进行试做,熟悉实验过程,保证教学效果。

三、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要求以及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意外事故。

四、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做责任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分别做好实验仪器、药剂准备、实验操作协助、实验过程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等。

五、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实验情况,做好实验总结,指导学生组织汇报展示和点评,指导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定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探究提供场所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一条 考试及管理

一、要明确考试目的,坚持“考”服务于“教”,反对教、考分离和以考代教。严格控制校际间的统一考试,加强日常以诊断为目的的随堂测试,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

二、要强化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命题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教师要在认真研究高考中考和全县统一考试的命题趋向的基础上,发扬团队精神,集中集体智慧,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设计试卷,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情况,按照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练、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创造发挥等不同层次要求分层命题,供学生选做。

四、试题编排要有梯度,题型应灵活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适当控制客观题的数量,不出偏题、怪题,难题。难题的设置一般在5-7分左右。试题要坚持能力立意,结

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创新。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题资源、教育信息网中试题资源命制高质量的试卷。学校要适当组织命题竞赛活动,对各学科教师命出的试卷进行检查、评估,对优秀试卷的设计者要给予奖励。各学校要逐步建立本校的题库,积累历年来同学科同版本和不同版本教材的试题库,精选其他学校或者外县外地的“成卷”,结合本校实际做综合处理,对照性地应用于本校学生的考试中。

五、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包括朗读、交际、操作、口算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分项考核,对学生听、说、读、写、概念理解与应用等诸方面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以便查找问题,改进教学。

六、要给学生尽可能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在不断复习巩固,不断检测矫正过程中提高考试成绩,增强成功的信心,促进学习心理的优化。

七、要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原则上小学只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考试,体音美及校本、地方、综合实践课程等通过平时考查和期末技能测查来评定成绩,期末测试由县教研部门命题,各乡镇中心学校及县属学校组织,每年教育局抽一个年级在全县范围内组织调研性测试,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初中考试科目由县教研部门统一规定。所有学校按照学科特点,允许单元测试或者月测评,但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年级组要组织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的考试,必须报教导处或征得校长同意。

八、做好试卷分析。每次月考及期末考试后,教师必须做好试卷分析,内容包括各知识点的通过率及差异分析,各等级的比例情况,集中反映的问题及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等等。期末考试或者县以上考试的分析结果要作为教学档案保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考后自我分析,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查漏补缺,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水平。

九、加强考试管理,提高考试效益

1、各学校要认真研究和改进考试的组织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况的监测。

2、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建设优良的考风、学风。各校要教育学生诚信应考,严格考试纪律,防止考试舞弊;要根据制定的监考制度和考试舞弊惩处制度,对监考不严、考试舞弊的现象要进行严肃查处。

3、重视阅卷、登分、质量分析工作,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效益。各校要认真组织阅卷,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提出教学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4、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5、加强考试后的指导,提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要及时告诉学生本人,帮助学生分析考试的得与失,提出努力方向,指导和帮助学生拟出进一步提高学业成绩的措施和方法。

第五章 学生、教师、学校评价

第十二条 学生评价

一、学业评价包括期末考试、月测评、单元测评、作业、课外调查等内容,一般采用分数、等级、评语、符号、心语卡、体势语评价等方式。期末考试、月测评、单元测试采用分数评价;作业及课外调查采用等级和口头评语评价,小学阶段提倡采用诸如星级等符号的评价;课堂教学采用口头评语评价、体势语评价,小学生还可以提倡心语卡、智慧果之类的奖励性评价。

二、学业评价要积极使用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对所有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以正面激励为主。评价学生要从学生投入学习的情感、态度,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观点(价值观),动手操作及实验等的过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在技能训练中有关综合、运用方面反映是否快捷、准确、高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反对一味地从知识理解这个单一内容做不分层次的评价。

三、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仅是学生获取自己学习效果信息的途径,更是尊重学生、支持学

生在后继学习中发奋努力的手段,因此,对较大规模的考试成绩,不宜随便公开或扩大化,要从呵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实行保密制度,并且采用两种方式通知学生本人:一是按编码公布,二是只对三分之一以内的优秀学生成绩进行公布,对处于中间以及中间以下的学生成绩采用单独口头通知的方式通知学生本人。坚决反对面向全班学生口头公开宣读名次和以排名榜形式直接公布。

四、学业评价要成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学科教师可以在各自学科探索采用单项奖励,诸如“语文小能手”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学业评价按学校实际(高中、初中、小学等学段特点),将平时评价按一定比例将成绩列入期末总成绩中。

五、义务教育阶段要深入扎实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随高中课改逐步进入,其评价的内容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的呈现形式是“优、良、合格、需努力”等级评价,即A、B、C、D等分别在每所学校和每个班级确定的比例为30%、40%、30%、0-3%。

六、评价的方式与要求:学校和班级组成两级评价小组,学校评价小组从宏观上加以指导,期末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逐一存档。班级评价小组要采用多元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及同伴、家长参与评价。要求每周对表现突出或者有违纪现象的人和事进行记录,每月末向全班做反馈,期末组织等级评价。

七、评价结果要作为高中录取时的重要依据,凡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D等的,在高中招生时不予录取。在考试成绩分数十分接近或者相同时,优先录用等次较高的学生。在每个学期的各种奖励中必须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最重要的依据,而且在推荐和民主评议人数相当情况下,必须首先确定等次较高的学生。

八、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要有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档案,在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时其整个学段的最终评价结果跟着到高一级学校,高一级学校在录取、分班、选择班干部时加以应用。

第十三条 教师评价

一、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评价内容是承担的工作量、个人的学科备课、参与集体备课的表现(按其实际承担的角色、作用和贡献进行量化)、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形成性测试(月测评、单元测试的命题、评卷和分析、反馈矫正)、期末考试、县乡统一调研考试成绩、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重点是教材培训)、校本教研、学生评价、学生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所分配施教的每一门考试考查的课程教学情况、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等。各学校依据学校实际确定权重比例,但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重点。

二、教学成绩的评价本着发展性、阶梯性原则组织考核,进行横向、纵向和目标等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积极提倡按率差进行评价,即在平行班较多的情况下,充分尊重每个教师学科教学的原基础成绩,以上次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成绩与本次平均成绩,上次该班教学原成绩与本次成绩的上升下降幅度来比较,以增加和降低的率差来考核。

三、教师评价要依据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规范要求,不定期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要坚持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以分项检查为主;平时与期末相结合,以平时检查为主;随机与集中相结合,以随机检查为主的原则,把检查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指导、反馈、改进、提高上,坚持教学检查的正面引导和积极促进的正确方向,搞好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四、对教师的评价要体现综合性、全面性,对教师中存在的考试科目无限增加课时,考查科目随意挤占减少课时,主课教师极力要课,体音美、信息技术、校本、地方、综合实践课程随意送课,体音美等学科教学松散、放任等现象,要严格考核,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不定期采用现场考查办法组织考查,以保证所开科目的正常有序开设,提高每一科的教学质量。

五、校长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教师的备课、教学、辅导、批改作业、考试、评价、教研情况,

分管副校长要督促处室和教研组检查到位,要亲自检查,检查面每学期要达到100%;教务(教导)主任组织、安排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要保证教学常规一月一检查,期中和期末集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校,向过程管理要教学效益。

第十四条 学校评价

一、要加强督查力度,提高督查实效。中学中心教研组每学期至少一次,乡镇中心学校至少每月一次到每所学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指导和反馈。

二、乡镇中心学校对各中小学的检查指导要月月有重点,但每月都要认真检查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对学校的月评价既要全面观察,又要重点抽取某一学科的某一个方面,既要针对教师个人,又要针对全校教师,实行与全校教师的岗位考核捆绑制度,以增强每位教师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三、对学校的评价采取一学期一考核方式,加强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和解决突出问题。

四、各学校要对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及时反馈,做得客观、公正、公平、公开,以促进每一位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六章 学习常规要求

第十五条 学期前自学

学期结束时各学科教师按照学生年龄和年级特点,必须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前通读下学期教材,高中、初中生要编画知识树,尝试做简单的练习题;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读教材,整理知识点;

二、阅读中外名著、与学科教学有关的杂志、上网查询可以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料;

三、写出规定的日记、周记、小练笔、作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综合实践报告等;

四、积极参加社区相关单位组织的学科特长培训班;

五、积极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替父母分担家务中培养孝敬、理解、体贴的良好道德品质;

六、结合社区情况,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第十六条 假期学习成果的检查

一、开学上课第一天,学科教师逐一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详细检查评价,打出等级;

二、开学上课第二天,学校安排对考试科目组织测试,内容必须是放假前所布置的,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量;

三、在开学上课的三天内,学科教师要面向学生进行假期学习成果的反馈与评价,其结果记入学生总成绩;

四、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全校通报表扬,较好的同学提名表扬。要组织质量高的假期作业向全班展示,并组织多元评价;

五、对各学科教师作假期学习成果检查的情况,学校要做检查和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以备学校领导或者中心学校、教育局检查。

第十七条 周前预习

一、利用周六和周日时间,通读本周要学习的各科内容;

二、可以提前背诵重要的概念、公式、定义等知识点,背诵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必背的篇段;

三、依据阅读时发现的疑问,提出问题,课前合作学习,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第十八条 课前预习

一、教师要精心布置课前预习,重视对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各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习惯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学目标、学习重点及相关背景等资料,认真研究学科预习的特点,教给预习的方法步骤,学生通过“读、认、画、问、查、写、练、做”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实行预习卡方式,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让学生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和能力;

二、学科教师要安排各学科课代表或小组长认真及时做检查,并且通过两种方式向全班学生和教师反馈,一是检查中及时登记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加以运用,二是对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向大家推荐交流;

三、课堂上要做好预习成果的有效运用。鼓励预习效果好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轮流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展台、投影仪,或者分组交流,或者教师点评等方式向全班展示;可以采用“周学习能手”、“月学习能手”等评价手段加以评价和公布,激励学生主动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九条 课堂学习

一、在上课前,主动将课前预习作业本放在方便检查的地方,老师要求汇报时主动举手,按老师要求进行展示;

二、学生要带着课前发现的问题听课,并且在教师允许提问时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通过讲解和同伴互助及时给予解答;

三、要在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堂时间里积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自我解惑、自我约束和监控,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向大家做展示时能够做到态度大方、声音洪亮、条理清晰、意思清楚;

四、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做到字迹清晰、工整、行款整齐、美观,准确率高。 第二十条 课后巩固

一、要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按时交老师批改;

二、按照教师的布置,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做观察、实验、写报告、阅读资料,以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三、主要学科要建立错题笔记本,搜集典型的错题主动纠正,并且倡导在班上作适当交流。

第七章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管理

第二十一条 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的内容及要求:一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结合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同步实施;二是教育理论研修,通过“通读名著,运用实践”活动来实现,一般每学期组织一次;三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由县教研室每两年统一组织一次;四是新教师基本功培训,结合教师能力层次认定进行;五是教材培训,由省、市、县、乡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有层次地组织实施,以学校为主。

二、教材培训的要求与方式:每位教师在接受新的学期教材教学任务时,原则上“不培训,不上岗”。培训的基本方式为:一是在学科教研组内分单元由教师钻研教材,然后向大家做解读;二是由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三是每位教师认真阅读教材,搜集问题或困惑,然后组织“沙龙”活动,共同研究解决;四是在开学初安排教师分课型上教材研读后的汇报课;五是教研组组长命一套覆盖全册教材重难点的测试题,让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答题。

三、各类培训都要由培训单位组织量化,将其结果纳入教师岗位考核中。每学期的教材培训面都要达到100%,每次培训必须有量化结果,学校或者教研组要留有培训量化结果的资料。

第二十二条 校本教研

一、校本教研要立足本校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展开,促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二、发挥教研网络的组织协调、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中小学中心教研组主要成员要发现各学校各学科优秀教师的典型教法,及时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要随时搜集问题,调查研究,依托骨干教师做实践探索,然后向各学科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课例做示范辐射;积极主动地承接县教研室下达的各项研究任务,通过学科教研组集体参与研究,实现共商共进和共荣;围绕本区域薄弱学科和突出的问题,确立课题,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到学科教学中。

三、中心教研组下属的学科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开展两种方式的校本教研:一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即以备课上课为主要方式的“三关注、两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教育理论研修”、“网络研修”;二是集体参与的三个层次的校本教研活动:第一层次是围绕骨干教师开展“点菜式”、“骨干教师示范”、“课题研究”活动,第二层次是围绕一般教师开展“同课异构”、“诊断实践研究”、“案例研究”、“磨课研究”、“录像研究”、“命题教研”,第三层次是围绕新教师开展“师带徒”、“专业基本功(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议课)训练”。

对各学科教学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要采用课题研究方式加以突破。各学校要按照《西宁市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和《湟中县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南》,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以解决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制定学校的课题研究方向,选择适合的课题开展研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争取获得有关机构的支持和指导。课题研究要按照程序进行申报、论证、立项等工作,对于立项课题进行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所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其中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瓶颈”,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因此要集中骨干和专业力量开展专题研究,突破深化改革中的“瓶颈”。各学校都应当对本地本学校遇到的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的研究;对考试制度和测评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研究等。通过专题研究,形成共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这些制约学校发展和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

四、各种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尤其是通过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要注意抓住七个要素:一是参与成员必须做到明确分工;二是参与教师要对研究的内容和涉及的研究问题了解清楚,并且积极参与备课;三是组织课堂观察时必须围绕教学问题确定观察点,并做合理分配;四是观察课堂要采用数据统计、精彩或问题教学片段的笔录、录像反思、课后测试等方式进行;五是议课活动中要逐一围绕研究的议题相互间进行补充、称赞和支持,要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质疑和对话,对有争议的问题大胆组织辩论,在“自圆其说”中产生智慧碰撞,对问题较多的环节或者教学片段提出积极建议。议课活动要创设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使每位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六是对课堂教学和议课活动中产生的点滴做法做细致梳理,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生成性成果;七是主持人对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实践以及后继的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研究成果达到最大推广价值。

五、中心教研组各学科教研活动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学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8次以上(不含行政例会、简单的文件传达、学科教学文章的宣读式学习活动,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等)。

第二十三条 建立并完善教研保障机制。

一、各学校要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合理安排教研活动,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校要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指导。学校要抓好教研组建设,落实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和教研组长的职责,发挥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增强教研组的活力,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要不断创新教研方式,总结开展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辐射。巩固校本教研成果,使教师通过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形成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培训和教研工作,要跟踪指导、检查和评价,形成教育科研的保障机制;校长要为开展教育研究提供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确保研究活动正常健康高效运行。

三、各学校和学科教研组要对每个学期的教研活动做详细记录,对每次活动要组织简单的等级评价,期末记入教师岗位考核中。

第八章 教学质量管理

第二十四条 结合师德考核,学校要观察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并切实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树立质量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各校要强化“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把“质量第一”的理念落实到各项教学管理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

二、借助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本校教学质量的诊断与监测。积极推行教学专题调研、学生问卷、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对学校教学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逐步形成教学质量的监测网络,突出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三、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重视调查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针对性。通过“三个深入”开展教学调研活动:深入到课堂中,看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形式、师生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评价的变化;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作业、课余生活;深入到教师中,了解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的情况,了解教师进修、学习、提高的情况,了解教师的要求与需要。通过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奖惩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要进一步系列化、科学化,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制度,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二要建立教学质量的奖惩机制,对教学质量好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对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实行问责制,追查校长及学校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制度,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一贯较差者给予惩处。

五、建立非考试学科的质量检测与评估制度。学校教务处每个学期在临近期末时必须组织对各年级考查科目的技能测查工作,保证按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校本、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非考试学科的教学质量。

六、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运用,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各校要加强资源运用与整合的指导,切实提高资源应用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继续要求教师合理运用诸如小黑板、录音机等常规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第九章 教学资源管理

第二十五条 加强资源和资料管理,规范档案建设

一、要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借阅制度和阅览室开放制度,保证学生每周至少到阅览室阅读1次,每学期至少借阅2册以上图书。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箱),并提倡学生自己管理图书,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走廊等处设立开放阅览书架;要利用橱窗板报,推荐新书,搞好书评。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书评书展、报告、故事会等活动,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目前图书依然缺乏的学校尽快设立图书角,通过学校购买、毕业学生捐赠、本班学生互相借阅等方式实现图书阅读的共享。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织定期借阅,以确保阅读量。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阅读课或上网浏览电子图书。

三、要充分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实验教学。要按照教学实际要求和国家规定标准,通过购置与自制相结合的形式,配足实验器材、药品,努力保证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四、学校要保证挂图、模型、生物标本等直观教具配备,鼓励教师和学生仿制、改制、自制教(学)具,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设备以及软件的配备,要充分挖掘、搜集、整理教师个人、各种网络课程资源,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六、学校要按照齐全、规范、分类科学的要求收集教学教科研资料,包括各级文件、学校制度、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学生基本资料(报名册、奖惩记录、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等)、教师成长记录袋或业务档案、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资料、

课题研究资料等。各种资料要科学分类,分卷分年度装订、归档。

七、加强实物、图片、音像资料等非文字资料的管理,丰富档案的内容。

八、加强档案管理的检查、考核,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资料档案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内容体系。

第十章 教学事故的界定及处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教学事故的界定。教学事故分为一二两级,一级为严重事故,二级为一般事故。

一、以下现象属于教师教学一级事故:

1、在各类考试中监守自盗的;

2、在各类考试评卷中因不认真细心,造成10分(包括10分)以上错判、误判、错登、漏登的;

3、没有向学校教务处或者教研组组长请假,私自离开课堂,造成整堂课缺课的;

4、学期备课任务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上的;

5、学期批改作业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上的;

6、所安排各学科教学按学期计算,未完成一课以上的;

7、在各类考试中有意驱赶学困生不让其参加考试的;

8、因学习困难而故意暗示或者多次歧视、冷嘲热讽,造成学生流失的;

9、课堂教学中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的。

二、以下现象属教师二级教学事故:

1、在各类考试评卷中因不认真细心,造成9分以下错判、误判、错登、漏登的;

2、没有向学校教务处或者教研组组长请假,擅自迟到、早退或者中途离开课堂达5分钟以上的;

3、学期备课任务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下的;

4、不备课上课或者课后补备的;

5、每个学科在每个学期未完成一次教学反思的;

6、学期批改作业未完成十分之一以下的;

7、按不同学科教学规定,所批改的作业超课超周仍未批未改的;

8、学生单元、周前、课前预习的自学成果每周每生得不到一次教师检查评价的;

9、布置机械、重复、大量的作业或者练习严重超时的;

10、一个学期内无故不参加县、乡镇中心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的;

11、无正当理由,无故不参加自己所任主要学科的教材培训,而且也不能主动作弥补的;

12、按学校的配置,在各类观摩课中不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和设备的;

13、未经教务处同意私自调课的;

14、在月考和阶段性、终结性考试命题中出现知识性错误的;

15、上课时间接打电话的。

三、以下现象属于学校教学管理事故:

1、按照《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开不齐课程的;

2、按课程计划,不能全部配齐教师教学用书的;

3、所规定的考察科目不能按时组织考察的;

4、在各类检查中发现有两人以上按进度未完成备课和作业批改的;

5、在各类考试中考场编排混乱、教师监考松散,在社区和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6、在各类考试评卷、登分中工作不细,造成大面积错判误判、错登误登,在抽查过程中其中一卷试卷中累计分数2%以上的;

7、有意暗示或者授意驱赶学困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8、不按时组织校本教材培训,造成盲点的;

9、各教研组完不成一半以上教学研究任务的。

第二十七条 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

一、教师教学二级事故累计达5次,可认定为一次一级事故。凡每学期产生过一次一级事故的教师,在年终岗位考核教学成绩一项中依据学校规定严格考核。两次以上依次递加。一年中如果出现一次一级教学事故,则在本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和“良好”,不能评先进;两次以上一级事故的在职称评聘中不能评上一级职称,不能认定上一级教师能力层次,不能提拔学校任何一层领导干部。每年出现三次以上一级教学事故者,本年度结束时给予待岗处理。

二、学校每年在教育局有关科室督导评估或者日常检查中累计发现上述所例举的教学管理事故出现其中1项、2-3、4-5、6-8、8项以上分别以通报批评,学校当年不评先进、岗位考核扣分、校长书面检查、校长戒勉谈话、校长免职或者调离作处理。

注:1、本规程自2008年9月1日执行。

2、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参照本规程执行。


相关文章

  • 关于青春的演讲稿: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 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晨曦刚露,校园里一片寂静.一个瘦弱娇小的身影便忙碌穿梭于校园里,提着一桶桶清亮的蒙溪河水小心翼翼地浇灌校园里的花草,当浇遍所有的花草,脸上流淌出温润与惬意的红色,此刻,早读的钟声已然响起,她擦擦汗,撩撩头发,径直向教室走去 ...查看


  • 小学学校宣传片解说词德育方面
  • 满园德育尽芳菲 --溪湖区德育工作剪影 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是孩子的希望 让每一个从这里培养出来的人 都能幸福地度过他的一生 是我们的梦想 --题记 序曲 巍巍平顶山,孕育了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 悠悠太子河,汇聚成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 ...查看


  • 榆中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榆中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保管与使用和维护好学校的固定资产,建立健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财务制度和有关财务规定,特制定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条: 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及分类 一.土地,指本单位有权使用和征用的国有和集体所 ...查看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沈中民(2)房终字第975号 ...查看


  • 兴隆学校各部门工作计划
  • 榆中县兴隆学校少先大队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基本情况: 我兴隆学校现共有五个中队,十个小队,八十五名少先队员. 二.指导思想: 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 ...查看


  • 扫盲工作总结 1
  • 我校在2008年第一阶段,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和有盲必扫的原则,通过动员组织,建立扫盲领导小组,始终把巩固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全面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 ...查看


  • 吕家岘小学主题家访活动总结
  • 榆中县吕家岘小学 "主题家访进万家"活动总结 为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链接,更好地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按照榆 ...查看


  • 中小学体育专项督导检查自查报告
  • 中小学体育专项督导检查自查报告 汉东小学2010.4.15 根据湟中县教育局转发<青海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中小学体育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校从4个方面25个项目进行自查,并从6个不足之处进行整改,现将自查情况 ...查看


  • 2011课题研究年度工作总结
  • 课题研究 湟中县李家山中学 课题组成员:赵邦海(撰 文) 马占才 景茂德 王成云 顾玉林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年度工作总结 <文言文有效教学探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3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