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因素_理论_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

2003年4月A p r . 2003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T I

AN J I N UN I V ER S IT Y (SOC I AL SC IEN CES ) 第5卷第2期

V o l . 5 N o. 2 

“双因素”理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

刘洪伟, 和金生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072)

摘 要:“双因素”理论存在于诸多管理问题中, 如制度创新与科学管理问题、核心产品与形式产品问题和传统资本与知识资本问题等等。认识这些问题的“双因素”性质, 用“双因素”理论的逻辑来指导管理实践, 不少原来模糊和微妙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将会变得清晰。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中图分类号:F 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339(2003) 0220129204

Ξ

On the Expand i ng Appl ica tion of M anagem en t

L I U (Schoo l of M en t, T ian jin 300072, Ch ina )

Abstract :Tw o 2in ou s m anagem en t p rob lem s , fo r examp le , in system innovati on versu s scien tific m co roduct versu s fo rm al p roduct and in traditi onal cap ital versu s in tellective cap ital and so on . T h rough understanding the tw o 2facto r quality of tho se p rob lem s and u sing the logic of tw o 2facto r theo ry , w e . can si m p lify som e vague and sub tle m anagem en t p rob lem s and ob tain feasib le reso lven ts Keywords :tw o 2facto r theo ry ; hygiene facto r ; mo tivati on facto r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

(H erzberg ) 针对组织中影响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 组织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各种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 它的改善可以平息职工的不满, 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它的欠缺不会导致员工的不满, 而其改善却可以使职工感到满意, 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赫兹伯格认为, “满意”与“不满意”, 并不是直接对立和非此即彼的。“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改善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是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使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 让员工从中得到成长, 并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 则是关键所在。  “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划分

方法以及这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隐含的

管理思想, 使我们在思考诸多管理问题时发现, “双因素”理论实际上存在于诸多的管理问题当中。  1. 制度创新与科学管理

  制度创新与科学管理的关系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 “双因素”逻辑可以澄清在这一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以股权结构多元化和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保证企业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即保健因素, 没有良好的制度做保证, 企业既难以选择到合格的经营者, 也不可能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这样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并非偶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并不等于企业就自动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而仅仅只是使其具备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企业究竟如何发展, 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还取决于企业能不能在正确地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

Ξ收稿日期:2002211225.

作者简介:刘洪伟(1966—  ) , 男, 博士研究生, 石家庄经济学院副教授.

 ・130・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4月 

础上, 制定正确的政策, 并选择科学的管理手段, 使决策得到贯彻和实施, 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激励因素。

  搞活企业, 首先有赖于制度创新和治理结构的完善, 没有制度保障的科学管理难以持续。制度问题解决后, 能不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适时进行有效的决策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则是决定其盛衰的关键因素。  “双因素”理论的一般特征在于:一类因素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 不具备这些因素就会丧失起码的资格和机会, 而拥有资格和机会并不等于就能够出类拔萃, 这就是保健因素; 另一类因素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 缺乏这些因素只会使其陷入平庸, 但还不至于濒临绝境, 而具备这些因素却可以使其鹤立鸡群, 这就是激励因素。

  2. 传统资本与知识资本

代资金、, 知识资本的属性也越来越明显。然而, 知识资本并不能取代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的实物资本, 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作用, 提高利用效率, 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因此, 传统的实物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保健因素, 缺少实物资本, 企业的经营就没有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知识资本也就无从依附, 而仅仅拥有实物资本并不足以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知识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激励因素, 知识资本不足的企业也许能够勉强生存, 而知识资本充足的企业却可以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传统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双因素”关系表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 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 离开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 对企业竞争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知识。对于追求卓越的企业来说, 两者缺一不可。

  3. 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

  核心能力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种假设, 企业的全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核心能力和一般能力。企业的一般能力是竞争中的同行业企业普遍具备的能力, 如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等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专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进入某个行业或维持在行业中生

存的基本条件, 即保健因素。不具备这些能力也就不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码资格, 但具备这些能力却未必能使企业取得良好的业绩; 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难以被模仿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激励因素。基础管理扎实和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企业并不至于迅速破产, 但也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和良好业绩; 拥有建立在一般能力基础之上的核心能力的企业则恰恰相反, 能在市场竞争中“挥洒自如”, 并享受超额利润。

  实际上, 与其说完全竞争状态下企业之间的产品具有同质性, , 即, 。

, “夹在中间”的地位, 不可能获得任何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扩散, 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将逐渐蜕化为行业的一般能力, 试图长久维持竞争优势的企业需要不断地培育新的核心能力。一般能力与核心能力是一种动态关系,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也是相对的, 它们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动态发展。

  4.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很多企业主要是利用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而横空出世的话, 那么, 此后, 缺乏科学管理的企业的机会就大不如前了。利用这种机会出现和获得发展的企业, 如果没有适时更换其管理者, 或其创业者此后没有接受管理知识的系统训练, 能勉强维持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与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前不同, 今天M BA 倍受青睐, 就是市场规范化程度提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科学管理知识的必然结果。

  正如某些媒体所报道的那样, M BA 并不是一服灵丹妙药。具有系统管理知识的管理者还需要在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的基础上,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勇于创新和承担风险, 更加灵活地运用管理知识, 提高对动态环境的洞察力, 提高对复杂关系的控制力和决断力以及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力。  因此, 系统的管理知识是企业在日趋成熟和规范化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是管理有效性的保健因素。缺乏科学的管理, 企业就

第5卷第2期刘洪伟等:“双因素”理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 ・131・

难以在市场立足; 而科学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的运用并不一定就能够确保企业卓而不群。在程序化、规

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基础之上, 能不能形成和发挥高度的管理艺术, 则是决定企业是成为强者还是成为庸者的决定性环节, 是管理有效性的激励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 管理艺术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的。缺乏管理的科学性而空谈管理的艺术性是没有意义的。企图以纯粹的管理艺术代替和超越科学的管理, 只能是一种落后的经验式的管理, 它早已被历史所淘汰。  5. 例行原则与例外原则

  日常管理事务只有程序化和规范化, 企业才能形成稳定的管理秩序, 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才能井井有条和杂而不乱。基础管理的例行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是企业管理的保健因素。基础管理混乱的企业根本谈不上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基础管理, 的例外事务, 励因素。可以说, 生存, 战略管理, 。  目前, 不少国内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基础管理薄弱, 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程序性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其结果必然是不得不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对于这类企业来说, 战略管理缺乏基本的实施平台, 其作用和效果不可能明显, 这已为无数案例所证明。在日趋规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图通过投机取巧式的一两个所谓战略而使企业脱胎换骨的想法不太现实。最为迫切和有效的选择是先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管理。只有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 建立一个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础管理平台, 战略决策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得以贯彻实施, 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 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

  正式权力是组织中管理者的职位权力, 它因职位而来, 也因职位而去, 是管理者发挥其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挥和控制职能的必要条件。但是, 对于管理者来说, 光有正式权力远远不够, 它只能导致下属被动地执行指令和履行规定的职责, 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靠无所不包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来保障。组织的环境和条件并非一成不变, 规章制度和指令不可能囊括未来变化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就要求下属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处理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管理者是不是

受到下属的尊敬和拥戴, 是不是具有威望和感召力, 是不是让下属心悦诚服而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 在这里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 对于管理者来说, 正式权力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保健因素, 非正式权力则是其激励因素。要提高管理效率, 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缺一不可。在技术飞速发展、环境剧烈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日益提高, 非正式权力的有无和多寡, 尤其成为企业管理者能否提高其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  7. 核心产品与形式产品

  在卖方市场上, 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 能够。但是, 当, 人, 如何体面, 成为大多数人的消费动机。产品仅仅, 已难以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如何在功能和质量之外给消费者带来(较多的) 心理效用就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

  消费者对效用的追求是多方面和全方位的, 其心理效用主要是通过一般产品的外在形式来实现。款式、品牌、包装和形象等形式产品要素正是心理效用赖以产生的根据。由于形式要素很少能够单独存在, 而往往与功能和质量依附于同一产品载体, 要想获得全方位的效用, 大多数消费者的惟一选择就是购买既具有生理效用又具有心理效用的产品。在人的生理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产品的边际生理效用越来越小和消费者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广的情况下,

那些只具有功能与质量等核心要素和仅仅带来生理效用的产品, 很难再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但是, 心理效用是在生理效用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的, 一般产品所具有的生理效用的功能和质量等核心要素必不可少。因此, 在现代消费者市场营销中, 功能和质量等核心要素是一般产品的必要条件, 是保健因素。不具备这些要素, 从根本上就不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要求, 而具备这些要素却未必能引发消费者的兴趣。作为产品外在表现形式的形式要素, 应该让具有特定爱好、品位和个性与自我认识的消费者产生认同与共鸣, 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热情。因此, 形式产品是产生心理效用的载体, 是现代市场营销中产品的激励因素。缺少这些因素并不会导致消费者的显性不满(如投诉) ,

 ・132・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4月 

而具备这些因素却能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满足。  8. 企业实体与企业文化

  企业实体是指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物质技术条件等非文化因素。与企业文化相比较, 企业实体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运作规模、技术水平和组织结构等企业管理中的基本结构化问题, 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 即保健因素。企业实体方面存在缺陷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而健全的企业实体却未必意味着企业能够理所当然地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 自觉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及其由群体意识所决定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激励、沟通、导向、凝聚和调节与控制等功能, 是企业运行的非结构化要素, 它决定企业的运行状态。具有与企业实体和结构化要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的典型特征。相反, 良好的结构化要素如果缺乏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必将平庸无常。因此, 优势的激励因素。

, 在生产管理中, 、工艺和技术等结构化要素构成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 是生产效率的保健因素; 而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控制方式、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等构成生产过程的运行机制, 最终决定结构化要素效率的发挥程度, 是生产效率的激励因素。在这里, 一方面, 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只是为高效率的生产提供了条件, 再好的运行机制也不可能使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生高效率的生产; 另一方面, 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必须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与之相适应, 否则, 其先进性就会徒有虚名。  9.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成本和价格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始终关注的基本问题。然而,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的显现和日渐增强, 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即使在传统上认为价格竞争是其惟一竞争手段的初级产品行业, 非价格竞争手段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引入, 如大米、果品的小包装和品牌化, 水泥和玻璃的品牌化等。

  对所有的企业来说, 控制成本和价格都是其获

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手段, 是保健因素。达不到基本的成本和价格要求, 企业就不可能获得顾客的“选票”, 就不能在市场上立稳脚跟。但对大多数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来说, 符合基本的成本和价格要求仍然不足以获得竞争优势(一个行业总是只能有一个或者有限几个成本最低者)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 非价格竞争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激励因素, 在这方面无所作为的企业也可能勉强生存, 但日趋明显的是, 成功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在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上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管理中的“双因素”问题可以说到处可见, 除上述之外, 。约束, , , 内部条件与, 都隐含着保健因。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双因素”性质和关系, 对于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不无裨益。  管理中的“双因素”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竞争环境的动态性, 其驱动因素是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创新、知识的扩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决定了两类因素之间动态的单向转换性, 即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 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市场范围内, 管理中的某些激励因素的效力会逐渐减弱, 从而蜕化为保健因素。因此, 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创造和开发新的激励因素, 将从根本上决定其能否获得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参考文献:

[1] 刘洪伟. 企业竞争能力的双因素分析[J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

报, 1999, (4) :367—371.

[2] 刘洪伟. 消费者市场营销中的双因素分析[J ]. 石家庄经济学院

学报, 2000, (3) :247—251.

[3] H erzberg F . O ne mo re ti m e :how do you mo tivate emp loyees ?

[J ]. H arvard B usiness R ev ie w , 1968, 46(57) :145—172. [4]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 ]. 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6.

[5]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 [6] 约翰・马尔. 强调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悖论[N

]. 经济学消息报,

1997207218.

2003年4月A p r . 2003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T I

AN J I N UN I V ER S IT Y (SOC I AL SC IEN CES ) 第5卷第2期

V o l . 5 N o. 2 

“双因素”理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

刘洪伟, 和金生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072)

摘 要:“双因素”理论存在于诸多管理问题中, 如制度创新与科学管理问题、核心产品与形式产品问题和传统资本与知识资本问题等等。认识这些问题的“双因素”性质, 用“双因素”理论的逻辑来指导管理实践, 不少原来模糊和微妙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将会变得清晰。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中图分类号:F 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339(2003) 0220129204

Ξ

On the Expand i ng Appl ica tion of M anagem en t

L I U (Schoo l of M en t, T ian jin 300072, Ch ina )

Abstract :Tw o 2in ou s m anagem en t p rob lem s , fo r examp le , in system innovati on versu s scien tific m co roduct versu s fo rm al p roduct and in traditi onal cap ital versu s in tellective cap ital and so on . T h rough understanding the tw o 2facto r quality of tho se p rob lem s and u sing the logic of tw o 2facto r theo ry , w e . can si m p lify som e vague and sub tle m anagem en t p rob lem s and ob tain feasib le reso lven ts Keywords :tw o 2facto r theo ry ; hygiene facto r ; mo tivati on facto r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

(H erzberg ) 针对组织中影响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 组织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各种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 它的改善可以平息职工的不满, 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它的欠缺不会导致员工的不满, 而其改善却可以使职工感到满意, 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赫兹伯格认为, “满意”与“不满意”, 并不是直接对立和非此即彼的。“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改善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是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使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 让员工从中得到成长, 并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 则是关键所在。  “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划分

方法以及这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隐含的

管理思想, 使我们在思考诸多管理问题时发现, “双因素”理论实际上存在于诸多的管理问题当中。  1. 制度创新与科学管理

  制度创新与科学管理的关系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 “双因素”逻辑可以澄清在这一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以股权结构多元化和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保证企业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即保健因素, 没有良好的制度做保证, 企业既难以选择到合格的经营者, 也不可能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这样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并非偶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并不等于企业就自动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而仅仅只是使其具备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企业究竟如何发展, 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还取决于企业能不能在正确地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

Ξ收稿日期:2002211225.

作者简介:刘洪伟(1966—  ) , 男, 博士研究生, 石家庄经济学院副教授.

 ・130・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4月 

础上, 制定正确的政策, 并选择科学的管理手段, 使决策得到贯彻和实施, 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激励因素。

  搞活企业, 首先有赖于制度创新和治理结构的完善, 没有制度保障的科学管理难以持续。制度问题解决后, 能不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适时进行有效的决策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则是决定其盛衰的关键因素。  “双因素”理论的一般特征在于:一类因素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 不具备这些因素就会丧失起码的资格和机会, 而拥有资格和机会并不等于就能够出类拔萃, 这就是保健因素; 另一类因素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 缺乏这些因素只会使其陷入平庸, 但还不至于濒临绝境, 而具备这些因素却可以使其鹤立鸡群, 这就是激励因素。

  2. 传统资本与知识资本

代资金、, 知识资本的属性也越来越明显。然而, 知识资本并不能取代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的实物资本, 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作用, 提高利用效率, 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因此, 传统的实物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保健因素, 缺少实物资本, 企业的经营就没有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知识资本也就无从依附, 而仅仅拥有实物资本并不足以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知识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激励因素, 知识资本不足的企业也许能够勉强生存, 而知识资本充足的企业却可以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传统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双因素”关系表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 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 离开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 对企业竞争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知识。对于追求卓越的企业来说, 两者缺一不可。

  3. 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

  核心能力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种假设, 企业的全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核心能力和一般能力。企业的一般能力是竞争中的同行业企业普遍具备的能力, 如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等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专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进入某个行业或维持在行业中生

存的基本条件, 即保健因素。不具备这些能力也就不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码资格, 但具备这些能力却未必能使企业取得良好的业绩; 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难以被模仿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激励因素。基础管理扎实和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企业并不至于迅速破产, 但也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和良好业绩; 拥有建立在一般能力基础之上的核心能力的企业则恰恰相反, 能在市场竞争中“挥洒自如”, 并享受超额利润。

  实际上, 与其说完全竞争状态下企业之间的产品具有同质性, , 即, 。

, “夹在中间”的地位, 不可能获得任何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扩散, 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将逐渐蜕化为行业的一般能力, 试图长久维持竞争优势的企业需要不断地培育新的核心能力。一般能力与核心能力是一种动态关系,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也是相对的, 它们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动态发展。

  4.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很多企业主要是利用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而横空出世的话, 那么, 此后, 缺乏科学管理的企业的机会就大不如前了。利用这种机会出现和获得发展的企业, 如果没有适时更换其管理者, 或其创业者此后没有接受管理知识的系统训练, 能勉强维持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与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前不同, 今天M BA 倍受青睐, 就是市场规范化程度提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科学管理知识的必然结果。

  正如某些媒体所报道的那样, M BA 并不是一服灵丹妙药。具有系统管理知识的管理者还需要在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的基础上,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勇于创新和承担风险, 更加灵活地运用管理知识, 提高对动态环境的洞察力, 提高对复杂关系的控制力和决断力以及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力。  因此, 系统的管理知识是企业在日趋成熟和规范化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是管理有效性的保健因素。缺乏科学的管理, 企业就

第5卷第2期刘洪伟等:“双因素”理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 ・131・

难以在市场立足; 而科学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的运用并不一定就能够确保企业卓而不群。在程序化、规

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基础之上, 能不能形成和发挥高度的管理艺术, 则是决定企业是成为强者还是成为庸者的决定性环节, 是管理有效性的激励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 管理艺术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的。缺乏管理的科学性而空谈管理的艺术性是没有意义的。企图以纯粹的管理艺术代替和超越科学的管理, 只能是一种落后的经验式的管理, 它早已被历史所淘汰。  5. 例行原则与例外原则

  日常管理事务只有程序化和规范化, 企业才能形成稳定的管理秩序, 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才能井井有条和杂而不乱。基础管理的例行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是企业管理的保健因素。基础管理混乱的企业根本谈不上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基础管理, 的例外事务, 励因素。可以说, 生存, 战略管理, 。  目前, 不少国内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基础管理薄弱, 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程序性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其结果必然是不得不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对于这类企业来说, 战略管理缺乏基本的实施平台, 其作用和效果不可能明显, 这已为无数案例所证明。在日趋规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图通过投机取巧式的一两个所谓战略而使企业脱胎换骨的想法不太现实。最为迫切和有效的选择是先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管理。只有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 建立一个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础管理平台, 战略决策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得以贯彻实施, 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 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

  正式权力是组织中管理者的职位权力, 它因职位而来, 也因职位而去, 是管理者发挥其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挥和控制职能的必要条件。但是, 对于管理者来说, 光有正式权力远远不够, 它只能导致下属被动地执行指令和履行规定的职责, 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靠无所不包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来保障。组织的环境和条件并非一成不变, 规章制度和指令不可能囊括未来变化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就要求下属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处理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管理者是不是

受到下属的尊敬和拥戴, 是不是具有威望和感召力, 是不是让下属心悦诚服而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 在这里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 对于管理者来说, 正式权力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保健因素, 非正式权力则是其激励因素。要提高管理效率, 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缺一不可。在技术飞速发展、环境剧烈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日益提高, 非正式权力的有无和多寡, 尤其成为企业管理者能否提高其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  7. 核心产品与形式产品

  在卖方市场上, 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 能够。但是, 当, 人, 如何体面, 成为大多数人的消费动机。产品仅仅, 已难以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如何在功能和质量之外给消费者带来(较多的) 心理效用就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

  消费者对效用的追求是多方面和全方位的, 其心理效用主要是通过一般产品的外在形式来实现。款式、品牌、包装和形象等形式产品要素正是心理效用赖以产生的根据。由于形式要素很少能够单独存在, 而往往与功能和质量依附于同一产品载体, 要想获得全方位的效用, 大多数消费者的惟一选择就是购买既具有生理效用又具有心理效用的产品。在人的生理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产品的边际生理效用越来越小和消费者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广的情况下,

那些只具有功能与质量等核心要素和仅仅带来生理效用的产品, 很难再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但是, 心理效用是在生理效用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的, 一般产品所具有的生理效用的功能和质量等核心要素必不可少。因此, 在现代消费者市场营销中, 功能和质量等核心要素是一般产品的必要条件, 是保健因素。不具备这些要素, 从根本上就不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要求, 而具备这些要素却未必能引发消费者的兴趣。作为产品外在表现形式的形式要素, 应该让具有特定爱好、品位和个性与自我认识的消费者产生认同与共鸣, 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热情。因此, 形式产品是产生心理效用的载体, 是现代市场营销中产品的激励因素。缺少这些因素并不会导致消费者的显性不满(如投诉) ,

 ・132・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4月 

而具备这些因素却能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满足。  8. 企业实体与企业文化

  企业实体是指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物质技术条件等非文化因素。与企业文化相比较, 企业实体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运作规模、技术水平和组织结构等企业管理中的基本结构化问题, 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 即保健因素。企业实体方面存在缺陷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而健全的企业实体却未必意味着企业能够理所当然地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 自觉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及其由群体意识所决定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激励、沟通、导向、凝聚和调节与控制等功能, 是企业运行的非结构化要素, 它决定企业的运行状态。具有与企业实体和结构化要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的典型特征。相反, 良好的结构化要素如果缺乏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必将平庸无常。因此, 优势的激励因素。

, 在生产管理中, 、工艺和技术等结构化要素构成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 是生产效率的保健因素; 而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控制方式、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等构成生产过程的运行机制, 最终决定结构化要素效率的发挥程度, 是生产效率的激励因素。在这里, 一方面, 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只是为高效率的生产提供了条件, 再好的运行机制也不可能使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生高效率的生产; 另一方面, 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必须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与之相适应, 否则, 其先进性就会徒有虚名。  9.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成本和价格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始终关注的基本问题。然而,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的显现和日渐增强, 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即使在传统上认为价格竞争是其惟一竞争手段的初级产品行业, 非价格竞争手段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引入, 如大米、果品的小包装和品牌化, 水泥和玻璃的品牌化等。

  对所有的企业来说, 控制成本和价格都是其获

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手段, 是保健因素。达不到基本的成本和价格要求, 企业就不可能获得顾客的“选票”, 就不能在市场上立稳脚跟。但对大多数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来说, 符合基本的成本和价格要求仍然不足以获得竞争优势(一个行业总是只能有一个或者有限几个成本最低者)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 非价格竞争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激励因素, 在这方面无所作为的企业也可能勉强生存, 但日趋明显的是, 成功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在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上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管理中的“双因素”问题可以说到处可见, 除上述之外, 。约束, , , 内部条件与, 都隐含着保健因。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双因素”性质和关系, 对于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不无裨益。  管理中的“双因素”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竞争环境的动态性, 其驱动因素是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创新、知识的扩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决定了两类因素之间动态的单向转换性, 即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 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市场范围内, 管理中的某些激励因素的效力会逐渐减弱, 从而蜕化为保健因素。因此, 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创造和开发新的激励因素, 将从根本上决定其能否获得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参考文献:

[1] 刘洪伟. 企业竞争能力的双因素分析[J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

报, 1999, (4) :367—371.

[2] 刘洪伟. 消费者市场营销中的双因素分析[J ]. 石家庄经济学院

学报, 2000, (3) :247—251.

[3] H erzberg F . O ne mo re ti m e :how do you mo tivate emp loyees ?

[J ]. H arvard B usiness R ev ie w , 1968, 46(57) :145—172. [4]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 ]. 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6.

[5]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 [6] 约翰・马尔. 强调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悖论[N

]. 经济学消息报,

1997207218.


相关文章

  • 自考管理学原理资料
  •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1. 赫伯特.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2. 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 管理的基 ...查看


  • 管理简答题
  •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函?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 ...查看


  • 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综合一真题
  • A11-1 该试题使用通用答题卡B.核对后作答 试题类型:高职类 科目代码:319 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综合一试题 本试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8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查看


  •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周三多第三版
  •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 1. 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P5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 ...查看


  • 社会学简史
  • 说明:要求了解内容,都是以填空(10空).单选(10题).多选(5).判断形式(5)出现,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名词解释(3).简答题(4)和论述题形式(2)出现. 第一章 社会学简史 一.1838年,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 ...查看


  • 管理学简答
  • 一.控制简述题 1. 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2. 计划与控制如何协调? 3. 计划与控制的反面因素有哪些? 4.如何理解计划与控制的基础? 5.控制系统有哪些要素构成? 6.事前标准有何重要意义? 7.有效控制的特征是什么? 二. ...查看


  •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借助摩尔根等人提供的早期人类社会的材料
  •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借助摩尔根等人提供的早期人类社会的材料,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的新的阐释.对两中生产理论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它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进行比较的,必须把它置于马克思的全部历史哲学体系之中,才能真正揭示其全部的内涵 ...查看


  • [管理学]重点邢以群
  • 基础篇(管理) 1.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 ...查看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试卷1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试卷1 学期 课 号 I04BT356 课程名称 管理学 ( 卷,闭卷) 适用专业 管理系所有专业 考试时间 120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0=20分) 1.管理的对象是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