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与功夫作文评讲

高三(9)班、(11)班作文评讲

张娟

一、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文字,请按要求作文。

花费时间,投入精力叫做用工夫;具有一定能耐和本领叫做有功夫。 请以“工夫”与“功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立意指导

“工夫”与“功夫”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型命题,不能偏废任何一点,要将两个命题的关系辩证地阐述清楚。工夫,即付出的精力、时间、投资等;功夫,即具备的能力、本领;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关联,两者可以有如下关联:

1.必要条件关系:只有花了工夫才能有功夫;

2.辩证关系:花了工夫不一定有功夫,有了功夫就能省工夫;或者说开始有功夫但不愿意花工夫,那么功夫会退化甚至丧失。

这几种关系可以就其一点展开论述,将一点说透,让文章深刻起来。或同时呈现几种关系,逐层深入,但是论证思路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三、原生态展示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起到统筹全文的作用。拟标题的原则是:准确、形象、巧妙、新颖。 1.优秀标题

管盼盼 《以工夫造功夫》

田齐 《付出工夫,得到功夫》乾荣梅 《工夫里出功夫》 叶壮 《功夫出自工夫》 吴玉婷 《花工夫,练功夫》 张天丽 《得功夫得下工夫》

朱正标 《花工夫才能有功夫》评价:准确,观点鲜明! 彭玉婷 《用工夫铸就功夫》 朱叶子 《功夫需要工夫》 邓飞 《工夫到,功夫才到》 熊春春 《用工夫才会有功夫》黄若辉 龙桂花、万蓉、游生浩、肖康康 《工夫+功夫=成功》 评价:巧用算式 张锦涛 《工+力=功》

魏华 《如何把铁杵磨成针》 王栋 《功夫不负有心人》 吴雪俐 《铁杵磨成针》评价:借用俗语、成语 刘艳秋 《滴水,穿石》 李利琼 《百炼成钢》

刘锋 《舍不得工夫,套不着功夫》

龚念 《苦下工夫,成就功夫》——评价:结构整齐 2.解剖台

《功夫与工夫》——评价:直取话题,缺少思考。

《功夫≠成功》——评价:材料是个关系型话题,但这个标题之写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奇妙汉字》——评价:曲解材料,没抓住中心意思。 《找准方向》——评价:与材料联系不紧密。 (二)开头结尾优秀片段

1.王栋《功夫不负有心人》开头

我们总习惯于赞叹名家们的成就,以为妙不可及,自叹不如,但我们很少关注名家成就背后的艰辛劳动。我们总习惯于欣赏明星在舞台上的光鲜,却不知道他们在台下付出的汗水。我们看惯了他人的辉煌,便自然地将成就归功于天赋、灵感。其实,我们错了,成功并不等同于天赋。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杨婷《根与花》开头

人们往往只看到花盛开时惊艳的那一刹那,而没看到埋在地底默默输送养分的根,有谁能铭记它的血与汗呢?正是因为根的奉献,才成就了花的荣耀。工夫正如根,那花就是功夫的象征。 3.肖瑶 开头

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有谁不想有功夫,最好能成为“功夫王”;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下工夫——花费大量时间,求知、攻读、学艺,扎实根基,思考探索,创立业绩……如今的社会,渴望有功夫的人如过江之鲫,而愿意下工夫,信奉“十年磨一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人,虽然不乏,却越来越少。 4.童玉莹《一份辛苦一份甜》开头

勤能补拙是良训,天道酬勤,用心播种的种子必能长出累累硕果。用工夫和有功夫虽仅有一字之差,但经历的过程却是异常艰辛的。只有受过伤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浴火重生的凤凰才有惊世之美。一切的功夫都是用工夫才能得到的。 5.彭秋芳 结尾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工夫”好了,“功夫”才好!

6.陈子昂《让工夫变成功夫》结尾

“工夫”到“功夫”,其实就是多了一把力,但是这把力也需要我们用时间和精力来掌握。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让工夫变成功夫的过程就是我们成功的过程。 7.张天丽《得工夫得下功夫》结尾

一块铁石要想成为宝刀,必须经历千锤百炼;一棵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得经历风吹日晒;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欲得功夫就得下工夫。 (三)叙与议——对材料的处理 1.排比叙例

当钱学森致力于科学研究下足功夫时,回报他的是归国后的满载荣誉;当鲁迅弃医从文,手执锋利的匕首,唤醒麻木的国人时,他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当莫言埋首创作,抒写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时,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他们抛撒生命的热血,用工夫创造了“功夫”的奇迹。 ——彭秋芳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你在舞台下惊叹刘谦的最新魔术时,当你在电视机因为赵本山的小品而捧腹大笑时,当你为几十个聋哑人演绎的《千手观音》而深受震撼时,你可曾看到她们背后的汗水?可看到他们为求完美,一遍遍地排练、修改、表演。无需羡慕别人的成功,你只要问问自己:你是否如别人一样下足了工夫? ——夏汉琴

2.深入分析,叙议结合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为证明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足迹遍布欧洲大陆,四处寻找生物化石,花费了他大半生精力,不断用“工夫”去磨那把“功夫”之剑。最终,达尔文根据多年的经验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 ——吴肖

下了工夫并不等于有功夫,正如花费精力去做某件事或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愚公知道妄图凭一己之力移走整座大山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将这一伟大的事业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子孙孙。愚公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寻找最佳捷径达成目标的方法也必不可少。所以,我们不仅要花工夫,还要懂功夫。 ——邹华琴 3.引用名言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我想,不仅是艺术,人生也是一样,只要你肯用工夫,才会练就一身真功夫,才会取得成功。 ——肖虎 (四)论据的选择 1.柳江辉

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从学于公孙痤,魏国却无一人赏识自己,趁着大量空闲工夫研究天文地理,王权之术,慢慢地积累声望,最后投奔秦国,成就一代霸业。

罗斯福: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他饱尝孤独、嘲讽与病痛的折磨,但少年时的他就在轮椅上自学完了小学与初中的全部课程,破格深入大学后拿下博士学位。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一身“功夫”。 2.游生浩

李阳:英语基础极差的他在大学日夜苦练英语,练就一身好本领,创办“疯狂英语”。 3.张天丽

刘洋:作为第一位女航天员,她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数倍。 4.张茜

曾国藩:年少时有口吃的毛病,但他从不放弃读书,常常学到傍晚。正是因为他的勤勉弥补了先天条件的不足。 5.刘云芳

林丹:羽毛球全满贯运动员,5岁开始与羽毛球结缘。 6.姜爱新

陈家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不辞劳苦为农民工“打工”。 7.文奇

王献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8.严思雨

梅兰芳: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8岁学戏,9岁拜吴菱先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登台。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9.张银霜

孙膑:自小研究兵法之术,苦读兵书,二十岁时,所读的兵家之法可供当今图书馆之藏。 10.田康

李时珍:历经二十余年,探访各地,写出被世界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本草纲目》。

法恩斯沃:自小喜欢研究一些和电器有关的东西,历经十三年,最终发明电视。 11.肖虎

侦破“10.5”惨案:糯康集团杀害中国船员,制造了震惊世界的“10.5”惨案,凶手逃离国外,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个难以侦破的案件。但专案组并没放弃,

经过六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抓获罪犯。 12.李庆元

詹姆斯:勒布朗〃詹姆斯,一个连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的孩子,生活在俄亥俄州贫民区一栋外婆租来的老房子里。勒布朗的童年时光在阴郁中度过。詹姆斯回忆起总是说:“童年太糟糕了,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街头抽烟还是回到教室,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做个小偷……但当我走到球场上时,我知道我只需要做一件事:打好篮球!”他通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证明了自己的才能。 13.李磊

卖油翁 功夫茶 14.李豪杰

萨姆.沃辛顿:作为世界票房最高电影《阿凡达》的扮演者,并不是幸运之神的青睐,而全是自己拼搏所得。他刚从学院毕业时,无人问津,只有跑龙套的小角色。于是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专心研究好莱坞巨星的演技,并着手打造自己的形象。最终获的导演认可,实现自己的巨星梦。 15.熊春春

李嘉诚:一名只上过初中的人成为中国首富。 李小龙

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演算纸多达几麻袋,埋首工作。 16.夏汉琴

马拉松比赛:冠军获得者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人,而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因为他每天都在训练,只为自己适应长时间的奔跑。 17.补充事例

我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15年;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30年;大文豪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而郭沫若翻译《浮士德》就用了3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些中外巨人的伟大成果无一不是理想、智慧与毅力的结晶。 布拉凯特从两万多张云层照片上的四十多万条x粒子径迹中发现八条产生了分叉,从而推动原子物理的发展;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的称量、提取、实验、计算,才发现了镭元素;伴随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的斗室里堆着数麻袋的稿纸------科学史册里记叙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艺术殿堂里镌刻着艺术家们创作的历程。这些都重复着一个昭然若揭的事实:没有谁能轻易成功。即使真有所谓天才,不努力,也有天才泯灭的一天。 (5)议论文结构 1.纵向议论 管盼盼《以工夫造功夫》

中心论点:工夫的积累练就功夫 分论点:功夫需要工夫的积累。 花了工夫不一定有功夫。

有了功夫而不愿再花工夫,那么最后功夫也会消失。 2.横向议论 余文

论点:用工夫打造精彩功夫。 用功夫浓缩工夫。 四、优秀作文

苦下工夫,成就功夫 高三(9)班 龚念

是花,就尽情地绽放,吐露生命的芳华;是水,就欢快地流淌,迸发生命的激情;是星,就骄傲地闪烁,释放生命的灿烂……花季的我们,正经历着高三“炼狱”之苦,是否应了苦下工夫,成就功夫?

想想也是,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工夫,祖逖又怎会拥有北伐中原的功夫?若无常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王羲之又怎会拥有挥毫盖世的功夫?若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夫,杨颖又怎会有驰骋北大的功夫?

高三的我们,正面临白日备战的磨难与煎熬。也许,更多的学子在抱怨,为什么别人都拥有百战不殆的功夫?我看,那是自己没苦下工夫吧!抬头的瞬间,看到一只蛹,一只裹着厚茧的蛹。似乎也能感受到它的痛楚与挣扎。但是它没有懈怠,而是一点点积聚能量,寻找突围的方向,最终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看到这一幕,突然茅塞顿开,柔弱如蝶,却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夫,定会实现翩飞的梦想。不就是七十多天吗?竭尽全力苦下工夫,在奔往象牙塔的路上,你一定会收获功夫,收获成功。哪有时间想着放弃,难道作为万物之灵长得我们还不如一只蝴蝶吗?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是,拥有功夫的前提是苦下功夫。所以,不要害怕成功的路途太长,在不断前行的路上,工夫无形中磨练成了功夫。

谁会料到毫不起眼的海蚌里会孕育着美丽无瑕的珍珠,那是千年工夫才会让珍珠熠熠生辉吧?星星不倦地闪烁,那也是历经亿年的沉淀绽放的光彩。峭壁上迎风而立的松树,那是在暴风雨中冲破土壤的渴望,一圈年轮,一番洗礼,刻录了生命的奇迹。

瞧,世间多少繁华与美丽,都是耗尽无数精力铸成的别样功夫。

谁不向往成功的喜悦?谁不憧憬甘甜的果实?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苦下工夫,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高三的我们是花,期待着六月的吐露芳华;我们是水,一路流淌只为六月的迸发;我们是星,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在这一刻绽放最耀眼的光彩……

五、例文欣赏

例文1 工夫与功夫

读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画家去拜访19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述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您花一年时间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它!”

不知大家读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我却浮想联翩,有一个强烈的想法:“为何年轻画家的画卖不出去,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功夫不到家,什么都白搭。”要想学得好,工夫很重要。

爱好画画的同学肯定都知道达芬奇这位画坛上的巨匠,他曾画过一幅名画《蒙娜丽莎》,大家知道达芬奇画这幅画用了多长时间吗?整整四年,是的,整整四 年,四年的时间才画出这么一幅传世名画,无价之宝。为什么无价?因为他花了四年的“工夫”,又有二十年的绘画“功夫”才画了这么一幅传世名画,而上述故事 中的年轻画家缺少的正是这两样法宝。年轻缺少“功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他用一天时间画一幅画,缺少的是“工夫”也就是时间,那么缺少这两样东西意 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的画不值钱,意味着你一年才卖出去。门采尔说得好,倒过来试试。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就意味着你的画值钱,你的画一天就能卖出去。所 以说干什么事必须认识到“功夫”和“工夫”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年轻时候立志要写一本关于资本主义概论的书。于是,他每天带一块面包去大英图书馆查阅资料,久而 久之在他坐着的椅子下竟被他的脚磨出了两个小坑。大家都知道,书是老师,书上的知识最多,马克思在长期的读书中积累了经验,有了“功夫”,后来他才写下巨 著《资本论》,不知大家知不知道他写这本书用了四十七年的时间,这又是什么?这是“工夫”! 综上所述,我认为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自己经验多不多,用的时间呢?也就是问问我们自己是否具备了“功夫”与“工夫”这两个制胜法宝。“功”到自然成,而时间又可证明一切,所以具备了这两个法宝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功夫”与“工夫”的确重要啊!

简析: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给你提供了一个故事,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此文完全符合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第一,故事短小,所以作者开篇 引述了故事。第二,文章第二段紧承第一段的叙述,鲜明的提出了“功夫”与“工夫”的重要。第三,第三段到第五段紧扣题目举了达芬奇和马克思的例子,进行深 入的分析,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第四,文章第五段总结上文,指出做任

何事情,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功夫”与“工夫”。最后得出结 论,“功夫”与“工夫”的确重要强调和深化了中心论点。全文逐层深入,由事及理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考场作文。

例文2 工夫与功夫

文/朱钰凤

汉语中最玄妙的两个词,在我看来便是“工夫”与“功夫”。二者读音相同,但从一般角度看来,可谓大相径庭。“工夫”似拙,似乎只有庸人才会用大把工夫去做一件事;功夫则巧,历来贤者都有过人的“功夫”,做事得心应手。

而若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这两个词最妙之处便在,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实则相通的。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练就一身“功夫”。

“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条件。自古以来便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说法,一根铁杵到一根针,有能力实现这样转化的人,不可谓没有“功夫”。而 这“功夫”是什么呢?不过是长年累月拿着铁杵磨,苦下工夫罢了。这看似无聊机械的动作却是达成最终效果的必要条件。若没有这平凡至拙的“工夫”,何来辉煌 高超的“功夫”呢?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卖油翁,若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花工夫实践,如何做到油通过钱孔而一滴不沾呢?

“功夫”是“工夫”积累的必然结果。中国自古以来有“天道酬勤”的说法,而“勤”之一字概括的便是大量的“工夫”。《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强调的本是“工夫”,但反观之,若积累了成千上万的跬步,还能停在原地吗?若千万细流汇聚在一起,能不成江海吗?可见大量的工夫造就的定是功夫。

高三(9)班、(11)班作文评讲

张娟

一、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文字,请按要求作文。

花费时间,投入精力叫做用工夫;具有一定能耐和本领叫做有功夫。 请以“工夫”与“功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立意指导

“工夫”与“功夫”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型命题,不能偏废任何一点,要将两个命题的关系辩证地阐述清楚。工夫,即付出的精力、时间、投资等;功夫,即具备的能力、本领;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关联,两者可以有如下关联:

1.必要条件关系:只有花了工夫才能有功夫;

2.辩证关系:花了工夫不一定有功夫,有了功夫就能省工夫;或者说开始有功夫但不愿意花工夫,那么功夫会退化甚至丧失。

这几种关系可以就其一点展开论述,将一点说透,让文章深刻起来。或同时呈现几种关系,逐层深入,但是论证思路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三、原生态展示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起到统筹全文的作用。拟标题的原则是:准确、形象、巧妙、新颖。 1.优秀标题

管盼盼 《以工夫造功夫》

田齐 《付出工夫,得到功夫》乾荣梅 《工夫里出功夫》 叶壮 《功夫出自工夫》 吴玉婷 《花工夫,练功夫》 张天丽 《得功夫得下工夫》

朱正标 《花工夫才能有功夫》评价:准确,观点鲜明! 彭玉婷 《用工夫铸就功夫》 朱叶子 《功夫需要工夫》 邓飞 《工夫到,功夫才到》 熊春春 《用工夫才会有功夫》黄若辉 龙桂花、万蓉、游生浩、肖康康 《工夫+功夫=成功》 评价:巧用算式 张锦涛 《工+力=功》

魏华 《如何把铁杵磨成针》 王栋 《功夫不负有心人》 吴雪俐 《铁杵磨成针》评价:借用俗语、成语 刘艳秋 《滴水,穿石》 李利琼 《百炼成钢》

刘锋 《舍不得工夫,套不着功夫》

龚念 《苦下工夫,成就功夫》——评价:结构整齐 2.解剖台

《功夫与工夫》——评价:直取话题,缺少思考。

《功夫≠成功》——评价:材料是个关系型话题,但这个标题之写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奇妙汉字》——评价:曲解材料,没抓住中心意思。 《找准方向》——评价:与材料联系不紧密。 (二)开头结尾优秀片段

1.王栋《功夫不负有心人》开头

我们总习惯于赞叹名家们的成就,以为妙不可及,自叹不如,但我们很少关注名家成就背后的艰辛劳动。我们总习惯于欣赏明星在舞台上的光鲜,却不知道他们在台下付出的汗水。我们看惯了他人的辉煌,便自然地将成就归功于天赋、灵感。其实,我们错了,成功并不等同于天赋。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杨婷《根与花》开头

人们往往只看到花盛开时惊艳的那一刹那,而没看到埋在地底默默输送养分的根,有谁能铭记它的血与汗呢?正是因为根的奉献,才成就了花的荣耀。工夫正如根,那花就是功夫的象征。 3.肖瑶 开头

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有谁不想有功夫,最好能成为“功夫王”;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下工夫——花费大量时间,求知、攻读、学艺,扎实根基,思考探索,创立业绩……如今的社会,渴望有功夫的人如过江之鲫,而愿意下工夫,信奉“十年磨一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人,虽然不乏,却越来越少。 4.童玉莹《一份辛苦一份甜》开头

勤能补拙是良训,天道酬勤,用心播种的种子必能长出累累硕果。用工夫和有功夫虽仅有一字之差,但经历的过程却是异常艰辛的。只有受过伤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浴火重生的凤凰才有惊世之美。一切的功夫都是用工夫才能得到的。 5.彭秋芳 结尾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工夫”好了,“功夫”才好!

6.陈子昂《让工夫变成功夫》结尾

“工夫”到“功夫”,其实就是多了一把力,但是这把力也需要我们用时间和精力来掌握。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让工夫变成功夫的过程就是我们成功的过程。 7.张天丽《得工夫得下功夫》结尾

一块铁石要想成为宝刀,必须经历千锤百炼;一棵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得经历风吹日晒;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欲得功夫就得下工夫。 (三)叙与议——对材料的处理 1.排比叙例

当钱学森致力于科学研究下足功夫时,回报他的是归国后的满载荣誉;当鲁迅弃医从文,手执锋利的匕首,唤醒麻木的国人时,他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当莫言埋首创作,抒写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时,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他们抛撒生命的热血,用工夫创造了“功夫”的奇迹。 ——彭秋芳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你在舞台下惊叹刘谦的最新魔术时,当你在电视机因为赵本山的小品而捧腹大笑时,当你为几十个聋哑人演绎的《千手观音》而深受震撼时,你可曾看到她们背后的汗水?可看到他们为求完美,一遍遍地排练、修改、表演。无需羡慕别人的成功,你只要问问自己:你是否如别人一样下足了工夫? ——夏汉琴

2.深入分析,叙议结合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为证明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足迹遍布欧洲大陆,四处寻找生物化石,花费了他大半生精力,不断用“工夫”去磨那把“功夫”之剑。最终,达尔文根据多年的经验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 ——吴肖

下了工夫并不等于有功夫,正如花费精力去做某件事或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愚公知道妄图凭一己之力移走整座大山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将这一伟大的事业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子孙孙。愚公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寻找最佳捷径达成目标的方法也必不可少。所以,我们不仅要花工夫,还要懂功夫。 ——邹华琴 3.引用名言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我想,不仅是艺术,人生也是一样,只要你肯用工夫,才会练就一身真功夫,才会取得成功。 ——肖虎 (四)论据的选择 1.柳江辉

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从学于公孙痤,魏国却无一人赏识自己,趁着大量空闲工夫研究天文地理,王权之术,慢慢地积累声望,最后投奔秦国,成就一代霸业。

罗斯福: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他饱尝孤独、嘲讽与病痛的折磨,但少年时的他就在轮椅上自学完了小学与初中的全部课程,破格深入大学后拿下博士学位。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一身“功夫”。 2.游生浩

李阳:英语基础极差的他在大学日夜苦练英语,练就一身好本领,创办“疯狂英语”。 3.张天丽

刘洋:作为第一位女航天员,她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数倍。 4.张茜

曾国藩:年少时有口吃的毛病,但他从不放弃读书,常常学到傍晚。正是因为他的勤勉弥补了先天条件的不足。 5.刘云芳

林丹:羽毛球全满贯运动员,5岁开始与羽毛球结缘。 6.姜爱新

陈家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不辞劳苦为农民工“打工”。 7.文奇

王献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8.严思雨

梅兰芳: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8岁学戏,9岁拜吴菱先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登台。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9.张银霜

孙膑:自小研究兵法之术,苦读兵书,二十岁时,所读的兵家之法可供当今图书馆之藏。 10.田康

李时珍:历经二十余年,探访各地,写出被世界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本草纲目》。

法恩斯沃:自小喜欢研究一些和电器有关的东西,历经十三年,最终发明电视。 11.肖虎

侦破“10.5”惨案:糯康集团杀害中国船员,制造了震惊世界的“10.5”惨案,凶手逃离国外,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个难以侦破的案件。但专案组并没放弃,

经过六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抓获罪犯。 12.李庆元

詹姆斯:勒布朗〃詹姆斯,一个连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的孩子,生活在俄亥俄州贫民区一栋外婆租来的老房子里。勒布朗的童年时光在阴郁中度过。詹姆斯回忆起总是说:“童年太糟糕了,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街头抽烟还是回到教室,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做个小偷……但当我走到球场上时,我知道我只需要做一件事:打好篮球!”他通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证明了自己的才能。 13.李磊

卖油翁 功夫茶 14.李豪杰

萨姆.沃辛顿:作为世界票房最高电影《阿凡达》的扮演者,并不是幸运之神的青睐,而全是自己拼搏所得。他刚从学院毕业时,无人问津,只有跑龙套的小角色。于是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专心研究好莱坞巨星的演技,并着手打造自己的形象。最终获的导演认可,实现自己的巨星梦。 15.熊春春

李嘉诚:一名只上过初中的人成为中国首富。 李小龙

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演算纸多达几麻袋,埋首工作。 16.夏汉琴

马拉松比赛:冠军获得者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人,而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因为他每天都在训练,只为自己适应长时间的奔跑。 17.补充事例

我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15年;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30年;大文豪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而郭沫若翻译《浮士德》就用了3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些中外巨人的伟大成果无一不是理想、智慧与毅力的结晶。 布拉凯特从两万多张云层照片上的四十多万条x粒子径迹中发现八条产生了分叉,从而推动原子物理的发展;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的称量、提取、实验、计算,才发现了镭元素;伴随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的斗室里堆着数麻袋的稿纸------科学史册里记叙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艺术殿堂里镌刻着艺术家们创作的历程。这些都重复着一个昭然若揭的事实:没有谁能轻易成功。即使真有所谓天才,不努力,也有天才泯灭的一天。 (5)议论文结构 1.纵向议论 管盼盼《以工夫造功夫》

中心论点:工夫的积累练就功夫 分论点:功夫需要工夫的积累。 花了工夫不一定有功夫。

有了功夫而不愿再花工夫,那么最后功夫也会消失。 2.横向议论 余文

论点:用工夫打造精彩功夫。 用功夫浓缩工夫。 四、优秀作文

苦下工夫,成就功夫 高三(9)班 龚念

是花,就尽情地绽放,吐露生命的芳华;是水,就欢快地流淌,迸发生命的激情;是星,就骄傲地闪烁,释放生命的灿烂……花季的我们,正经历着高三“炼狱”之苦,是否应了苦下工夫,成就功夫?

想想也是,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工夫,祖逖又怎会拥有北伐中原的功夫?若无常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王羲之又怎会拥有挥毫盖世的功夫?若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夫,杨颖又怎会有驰骋北大的功夫?

高三的我们,正面临白日备战的磨难与煎熬。也许,更多的学子在抱怨,为什么别人都拥有百战不殆的功夫?我看,那是自己没苦下工夫吧!抬头的瞬间,看到一只蛹,一只裹着厚茧的蛹。似乎也能感受到它的痛楚与挣扎。但是它没有懈怠,而是一点点积聚能量,寻找突围的方向,最终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看到这一幕,突然茅塞顿开,柔弱如蝶,却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夫,定会实现翩飞的梦想。不就是七十多天吗?竭尽全力苦下工夫,在奔往象牙塔的路上,你一定会收获功夫,收获成功。哪有时间想着放弃,难道作为万物之灵长得我们还不如一只蝴蝶吗?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是,拥有功夫的前提是苦下功夫。所以,不要害怕成功的路途太长,在不断前行的路上,工夫无形中磨练成了功夫。

谁会料到毫不起眼的海蚌里会孕育着美丽无瑕的珍珠,那是千年工夫才会让珍珠熠熠生辉吧?星星不倦地闪烁,那也是历经亿年的沉淀绽放的光彩。峭壁上迎风而立的松树,那是在暴风雨中冲破土壤的渴望,一圈年轮,一番洗礼,刻录了生命的奇迹。

瞧,世间多少繁华与美丽,都是耗尽无数精力铸成的别样功夫。

谁不向往成功的喜悦?谁不憧憬甘甜的果实?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苦下工夫,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高三的我们是花,期待着六月的吐露芳华;我们是水,一路流淌只为六月的迸发;我们是星,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在这一刻绽放最耀眼的光彩……

五、例文欣赏

例文1 工夫与功夫

读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画家去拜访19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述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您花一年时间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它!”

不知大家读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我却浮想联翩,有一个强烈的想法:“为何年轻画家的画卖不出去,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功夫不到家,什么都白搭。”要想学得好,工夫很重要。

爱好画画的同学肯定都知道达芬奇这位画坛上的巨匠,他曾画过一幅名画《蒙娜丽莎》,大家知道达芬奇画这幅画用了多长时间吗?整整四年,是的,整整四 年,四年的时间才画出这么一幅传世名画,无价之宝。为什么无价?因为他花了四年的“工夫”,又有二十年的绘画“功夫”才画了这么一幅传世名画,而上述故事 中的年轻画家缺少的正是这两样法宝。年轻缺少“功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他用一天时间画一幅画,缺少的是“工夫”也就是时间,那么缺少这两样东西意 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的画不值钱,意味着你一年才卖出去。门采尔说得好,倒过来试试。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就意味着你的画值钱,你的画一天就能卖出去。所 以说干什么事必须认识到“功夫”和“工夫”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年轻时候立志要写一本关于资本主义概论的书。于是,他每天带一块面包去大英图书馆查阅资料,久而 久之在他坐着的椅子下竟被他的脚磨出了两个小坑。大家都知道,书是老师,书上的知识最多,马克思在长期的读书中积累了经验,有了“功夫”,后来他才写下巨 著《资本论》,不知大家知不知道他写这本书用了四十七年的时间,这又是什么?这是“工夫”! 综上所述,我认为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自己经验多不多,用的时间呢?也就是问问我们自己是否具备了“功夫”与“工夫”这两个制胜法宝。“功”到自然成,而时间又可证明一切,所以具备了这两个法宝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功夫”与“工夫”的确重要啊!

简析: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给你提供了一个故事,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此文完全符合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第一,故事短小,所以作者开篇 引述了故事。第二,文章第二段紧承第一段的叙述,鲜明的提出了“功夫”与“工夫”的重要。第三,第三段到第五段紧扣题目举了达芬奇和马克思的例子,进行深 入的分析,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第四,文章第五段总结上文,指出做任

何事情,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功夫”与“工夫”。最后得出结 论,“功夫”与“工夫”的确重要强调和深化了中心论点。全文逐层深入,由事及理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考场作文。

例文2 工夫与功夫

文/朱钰凤

汉语中最玄妙的两个词,在我看来便是“工夫”与“功夫”。二者读音相同,但从一般角度看来,可谓大相径庭。“工夫”似拙,似乎只有庸人才会用大把工夫去做一件事;功夫则巧,历来贤者都有过人的“功夫”,做事得心应手。

而若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这两个词最妙之处便在,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实则相通的。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练就一身“功夫”。

“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条件。自古以来便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说法,一根铁杵到一根针,有能力实现这样转化的人,不可谓没有“功夫”。而 这“功夫”是什么呢?不过是长年累月拿着铁杵磨,苦下工夫罢了。这看似无聊机械的动作却是达成最终效果的必要条件。若没有这平凡至拙的“工夫”,何来辉煌 高超的“功夫”呢?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卖油翁,若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花工夫实践,如何做到油通过钱孔而一滴不沾呢?

“功夫”是“工夫”积累的必然结果。中国自古以来有“天道酬勤”的说法,而“勤”之一字概括的便是大量的“工夫”。《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强调的本是“工夫”,但反观之,若积累了成千上万的跬步,还能停在原地吗?若千万细流汇聚在一起,能不成江海吗?可见大量的工夫造就的定是功夫。


相关文章

  •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作文部分)断想
  • 一.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文 读叶老的文章,最直接的感觉是说实话,不做作.叶老一贯倡导"写文章就是说话"(<谈文章的修改>),他赞同把"作文"叫做"写话"的提法,并且 ...查看


  • 浅谈潮人的功夫茶文化
  • 浅谈潮人的功夫茶文化 本人是正宗潮汕人,对于中国茶文化认识最深的莫过于家乡那无处不在,老少咸宜的功夫茶了.但如果说潮州功夫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最佳代表,那也着实不为过.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就肯定说:"中国讲求烹 ...查看


  • 古代家训中的作文教育现
  • 摘要:中国古代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训诫形式出现.人们以各种形式和合乎家庭社会需要的内容训诫子弟,促其做人.读书和作文,从而道德文章兼长.写作训练是其中一项十分重妻的教育内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今天的作文 ...查看


  • 怎么样泡功夫茶tWord文档(4)
  • 简介 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 ...查看


  • 研究性学习----潮州茶文化
  • 研究性学习----潮州茶文化 制作人员: 高一(13)班 组长:庄铭杰 组员:谢杰 曾奕瀚 黄楚敏 苏辰希 许志艺 指导老师:陈敬 摘要: 一提起潮州给人的感觉就是山美水美风情更美!其中以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也进行了不 ...查看


  • 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
  • [ 论文 关键词]黄宗羲:心学:本体:工夫 [论文内容摘要]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与阳明心学关于本体与工夫的讨论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命题有两个理论特色:一是体现了"实学"倾向,二是含有主 ...查看


  • 容易混淆的词语
  • 容易混淆的词语 标签: 文化 一.首字相同义不同词语辨析50例 引见:引人相见,使人彼此认识 引荐:推荐(人) 审订:审阅修订 审定:审查决定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意思笼统 界线:不同事物分界的线,意思具体 包含:里边含有 包涵:客套话, ...查看


  • 大班活动[中国功夫]设计意图及反思
  • 活动<中国工夫> 设计意图: 近年来社会上对外国的节日.文化比较崇尚,而在很多地方忽视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因此,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 ...查看


  • 王阳明四句教解释)
  • 王阳明四句教的哲学问题 高予远 内容摘要:四句教是阳明晚年对自己思想的全面总结.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是阳明在儒家思想上对佛家无思想的吸收,这一无非是如佛家之虚明之无,而是无具体善恶之至善.后三句是对儒家下学而上达重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