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_学习:如何提高理解力

震撼,学习:如何提高理解力

早上醒得早,随手翻看了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写的哲学小册子《思维方式》(商务印书馆,刘放桐译),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且引起了我的震撼。觉得这本书读得为什么这么迟。书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了人的思维方式,很多论述充满了天才般的想法。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理解力的,我觉得这和我们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不得不总结一下。如果我们理解力提高了,那我们学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不是我们的智商有问题,是我们的理解问题的模式有问题。 首先,理解的目的是什么?理解是人用有限的资源去把握无限的一种方法。自然和精神都是无限的,而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用有限去掌握无限,自然就不能很随便就能达到目的,一定需要一种方法或者技巧,而这就是理解力的基础。

其次,理解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让我们觉得理解了?怀特海总结为一个词“自明”。这个词的含义就是不需要证明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对理解的对象找到了不需要证明就正确的感觉才觉得自己是理解了。这个说法非常正确。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能看懂证明的每一个步骤,也能照葫芦画瓢的做一些习题,但是我们未必觉得理解了。直到我们觉得那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才是真正的理解。记得华罗庚学习数学的时候,他都认为是很自然的,因此,他没有遇到理解的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达到这种理解力的高度,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理解。但是关于对理解的认识毫无疑问会提高我们理解的能力。我们需要努力达到让我们理解的对象都变成公理一样不需要解释的程度。很多佛家信徒虽然笃信佛教多年,但是对于佛教的精义未必真的理解,关键在于大多数人只是在盲从,并没有真正自我感觉那些道理的自然性。数学里和其他科学中的推理只是达到理解的工具和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理解。

理解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其一,理解都是从结构上理解的,就是所谓的结构特征,其二,理解都是全局,也就是整体特征。这是非常正确的解读。我们理解了一个东西,都是感觉他是个整体,并不是一个个细节的堆砌。华罗庚说过,读书有两个过程,先要把书读厚,这是消化的过程,然后再把书读薄,这才是理解的象征。这强调的是整体性。而且,结构性特征告诉我们,要理解一个事物,就要竭力掌握其结构而非大量容易迷惑人的细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阻碍理解力提升的本质原因。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被细节淹没,因此,丧失了理解的可能。

那么如何提高理解力呢?怀特海建议了两个方式:其一,把细节集合于既定模式之内,其二,发现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第一个就是强调归纳总结,把我们的经验总结成不同的模式,然后把需要理解的细节放入不同的模式,这样就简化了细节。好比我们做习题,很多课程习题的数量尽管巨大,但是其固有的模式是很少的,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些模式,然后把所有的习题都放入恰当的模式之中,那么理解自然就很容易完成。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同学非常认真的做习题,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不善于总结出不同的模式。第二,就是强调不断地创造新的模式。由于对象的千变万化的性质,太少的模式会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会让我们得到错误的理解,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模式,并把新的理解对象放入其中,我们的理解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出此之外,理解力还跟两个要素有密切关系,其一就是语言的能力,其二就是美学的修养。因为任何道理和命题都是要靠语言来表达,因此,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是关乎理解力的基础。由此不难看出,从小培养语言能力对于理解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能掌握语言的

人,是无从谈起理解的,最多只是模仿和记忆。理解既然有整体性和结构性的特征,美学自然就是与此紧密相关。我们如果能够拥有好的美感,那么理解力自然也能够提高。学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的迷人之处在于美。当然这种美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也并不是在每个阶段都能达到。美既是理解的表现,也是理解条件。因此,努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对于提高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理解力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但是我们不是无能为力。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我以为,提高理解力还需要如下的行动:一、把提高理解力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获得知识,但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要让学习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理解力的锻炼。时刻记住我们的理解力是核心的任务,也许我们就能够不断的提高。二、尝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既然理解力是整体的和结构的,从单个侧面是不能完成理解的任务,我们只有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才有可能完成理解。三、不断地完成从有到无的过程。细节的增加谓之有,整体的把握谓之无。道家强调不断地虚空,其实就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努力的跳出已有的细节,不断地让自己变得空空荡荡,这样也是理解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四、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理解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锻炼的结果。为了提高理解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并不断地总结新事物,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提高我们的理解力。

当然,这些都只是怀特海所提到的一部分,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他无疑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甚至想,假如我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我相信那对我后来的学习甚至科研都是大有帮助的。标题中加入了震撼两个字,一方面我确实被震撼了,另外,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年轻同学的注意,这里的观点或许对他们真的有些帮助,虽然有标题党的嫌疑。呵呵!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力

们在看书时,眼睛虽然盯着字,却不知所云,这是经常有的事。下面有一些帮助你提高阅读 理解能力的方法。 ( 大人和初中以上学生同样式用哦 ) 1. 记住书名 。 因为书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它对理解书中内容很有帮助。训练用的书,其内容可选 用你所喜欢的,且深度要与自己相适应。另外,版面过小、字迹不清的书不宜选用。 2. 读具体内容之前, 先看目录、前言、序以及后记 ,然后,去想象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 先看目录、前言、 容。 3 . 明确读书目的 。为什么读这本书?想从这本书上了解什么?自己事先考虑好。 4. 读书时, 暗示自己 :我的大脑很清晰。 5. 将书的内容与自己预想的内容相比较,发 现

有不同 的地方,要注意何处不同。 6.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六个要点进行阅读。 (6W) 8. 读完之后,用 1 分钟回想,整理一下读过的内容 --- 我们在 速读中叫再获取 。 9. 要从头至尾、毫无遗漏地读书,有不理解的地方, 反复阅读 --- 这是针对于需要精读 的书。 10 . 写 读书笔记 。读书,关键是要理解其内容,并掌握它。所以,应该经常自问:对读 过的内容,我有何感想?而且,还应该培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而写读书笔记正 是最好的方式。 --- 最好用上我们速读中的脑思画出来效果会更好些。

震撼,学习:如何提高理解力

早上醒得早,随手翻看了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写的哲学小册子《思维方式》(商务印书馆,刘放桐译),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且引起了我的震撼。觉得这本书读得为什么这么迟。书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了人的思维方式,很多论述充满了天才般的想法。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理解力的,我觉得这和我们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不得不总结一下。如果我们理解力提高了,那我们学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不是我们的智商有问题,是我们的理解问题的模式有问题。 首先,理解的目的是什么?理解是人用有限的资源去把握无限的一种方法。自然和精神都是无限的,而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用有限去掌握无限,自然就不能很随便就能达到目的,一定需要一种方法或者技巧,而这就是理解力的基础。

其次,理解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让我们觉得理解了?怀特海总结为一个词“自明”。这个词的含义就是不需要证明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对理解的对象找到了不需要证明就正确的感觉才觉得自己是理解了。这个说法非常正确。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能看懂证明的每一个步骤,也能照葫芦画瓢的做一些习题,但是我们未必觉得理解了。直到我们觉得那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才是真正的理解。记得华罗庚学习数学的时候,他都认为是很自然的,因此,他没有遇到理解的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达到这种理解力的高度,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理解。但是关于对理解的认识毫无疑问会提高我们理解的能力。我们需要努力达到让我们理解的对象都变成公理一样不需要解释的程度。很多佛家信徒虽然笃信佛教多年,但是对于佛教的精义未必真的理解,关键在于大多数人只是在盲从,并没有真正自我感觉那些道理的自然性。数学里和其他科学中的推理只是达到理解的工具和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理解。

理解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其一,理解都是从结构上理解的,就是所谓的结构特征,其二,理解都是全局,也就是整体特征。这是非常正确的解读。我们理解了一个东西,都是感觉他是个整体,并不是一个个细节的堆砌。华罗庚说过,读书有两个过程,先要把书读厚,这是消化的过程,然后再把书读薄,这才是理解的象征。这强调的是整体性。而且,结构性特征告诉我们,要理解一个事物,就要竭力掌握其结构而非大量容易迷惑人的细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阻碍理解力提升的本质原因。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被细节淹没,因此,丧失了理解的可能。

那么如何提高理解力呢?怀特海建议了两个方式:其一,把细节集合于既定模式之内,其二,发现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第一个就是强调归纳总结,把我们的经验总结成不同的模式,然后把需要理解的细节放入不同的模式,这样就简化了细节。好比我们做习题,很多课程习题的数量尽管巨大,但是其固有的模式是很少的,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些模式,然后把所有的习题都放入恰当的模式之中,那么理解自然就很容易完成。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同学非常认真的做习题,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不善于总结出不同的模式。第二,就是强调不断地创造新的模式。由于对象的千变万化的性质,太少的模式会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会让我们得到错误的理解,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模式,并把新的理解对象放入其中,我们的理解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出此之外,理解力还跟两个要素有密切关系,其一就是语言的能力,其二就是美学的修养。因为任何道理和命题都是要靠语言来表达,因此,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是关乎理解力的基础。由此不难看出,从小培养语言能力对于理解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能掌握语言的

人,是无从谈起理解的,最多只是模仿和记忆。理解既然有整体性和结构性的特征,美学自然就是与此紧密相关。我们如果能够拥有好的美感,那么理解力自然也能够提高。学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的迷人之处在于美。当然这种美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也并不是在每个阶段都能达到。美既是理解的表现,也是理解条件。因此,努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对于提高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理解力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但是我们不是无能为力。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我以为,提高理解力还需要如下的行动:一、把提高理解力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获得知识,但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要让学习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理解力的锻炼。时刻记住我们的理解力是核心的任务,也许我们就能够不断的提高。二、尝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既然理解力是整体的和结构的,从单个侧面是不能完成理解的任务,我们只有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才有可能完成理解。三、不断地完成从有到无的过程。细节的增加谓之有,整体的把握谓之无。道家强调不断地虚空,其实就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努力的跳出已有的细节,不断地让自己变得空空荡荡,这样也是理解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四、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理解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锻炼的结果。为了提高理解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并不断地总结新事物,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提高我们的理解力。

当然,这些都只是怀特海所提到的一部分,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他无疑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甚至想,假如我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我相信那对我后来的学习甚至科研都是大有帮助的。标题中加入了震撼两个字,一方面我确实被震撼了,另外,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年轻同学的注意,这里的观点或许对他们真的有些帮助,虽然有标题党的嫌疑。呵呵!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力

们在看书时,眼睛虽然盯着字,却不知所云,这是经常有的事。下面有一些帮助你提高阅读 理解能力的方法。 ( 大人和初中以上学生同样式用哦 ) 1. 记住书名 。 因为书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它对理解书中内容很有帮助。训练用的书,其内容可选 用你所喜欢的,且深度要与自己相适应。另外,版面过小、字迹不清的书不宜选用。 2. 读具体内容之前, 先看目录、前言、序以及后记 ,然后,去想象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 先看目录、前言、 容。 3 . 明确读书目的 。为什么读这本书?想从这本书上了解什么?自己事先考虑好。 4. 读书时, 暗示自己 :我的大脑很清晰。 5. 将书的内容与自己预想的内容相比较,发 现

有不同 的地方,要注意何处不同。 6.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六个要点进行阅读。 (6W) 8. 读完之后,用 1 分钟回想,整理一下读过的内容 --- 我们在 速读中叫再获取 。 9. 要从头至尾、毫无遗漏地读书,有不理解的地方, 反复阅读 --- 这是针对于需要精读 的书。 10 . 写 读书笔记 。读书,关键是要理解其内容,并掌握它。所以,应该经常自问:对读 过的内容,我有何感想?而且,还应该培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而写读书笔记正 是最好的方式。 --- 最好用上我们速读中的脑思画出来效果会更好些。


相关文章

  • (袁艳)如何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
  • 如何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 思 袁艳 三地州教育教研三等奖 2013年我有幸成为昌吉州中研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九月份的木垒三天教研,五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专家们的引领讲座,几多拨云见日,几多共振 ...查看


  • 今天,我们怎样上好课
  • 今天, 今天,我们怎样上好课 (示范案例) 示范案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看不见的爱> <30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松江区泗泾小学 陈宗明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呃.噼&q ...查看


  • 七国高考作文题横向比较,话长话短,老腔震撼!
  • 每年高考开始,最热的当然是作文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公众讨论,谈数学题,不懂:物理题,不懂:化学题,不懂:英语题,更不懂.其他的史地政生,文字看得懂,但是没啥兴趣.只有这作文,不就是聊天说话,老师不是号召有啥说啥么?只要会上网,能认识个题目, ...查看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苏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 本组由课文三篇组成:<微笑着承受一切>.<雪儿>.<花瓣飘香>.<微笑着承受一切>讲的是体操运动员桑兰面对伤痛和残疾,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雪儿>讲了一个 ...查看


  •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5篇
  •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5篇 篇一:<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我任教的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 ...查看


  • 邂逅霍金材料
  • <邂逅霍金>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邂逅霍金前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2.认识霍金的"幸"与"不幸",通过分析作者邂逅霍金前后心理的变化,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 教 ...查看


  • 老人与海鸥教材分析
  • <老人与海鸥>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材所处位置 (一)本课的位置 本课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并且是精读课文,具有引领整组的作用.通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知道,本组是围绕着学习专题"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展开的,并且明 ...查看


  • 一次震撼心灵的数学旅行
  • 近日在学校图书室书架上找到一本封面发黄的旧书--竟是华罗庚的著作--<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主编在该书扉页上写道: "数学是最便宜的学问,只须几本书,只须有纸和笔,再加上一颗大脑 ...查看


  • 中国震撼读后感
  • 中国,震撼! "我自己曾多次说过一个观点:你可以开车从北京或上海市中心出发,往任何方向开,只要不开到海里去,不开出国境线,开20个小时,你会看到很多的农村和城市,你把你一路所看到的贫困现象加在一起,可能会少于印度的孟买.巴基斯坦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