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是放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它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立和统一,也称为斗争性和同一性。

回看中美关系的历史过程,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这恰恰是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两者在国家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双方仍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形势的趋动下,中美两国有了更为广泛的合作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杠杆,中美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例如: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美国认识到在当前对其国家最为直接的威胁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恰恰就是全球的恐怖分子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中国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于是也加入了由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联盟,双方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由最先的反恐扩大到防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甚至到反走私、反非法移民等;其次,近年来,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中美两个世界性大国绕不开的话题,在气候变化、能源合作、环境保护以及核裁军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开展了越来越多的磋商与合作;另外,在朝鲜半岛、伊朗核以及日益加深的经贸合作互利等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已经达成共识,在双方重要的共同点上,两国合作不断。这从哲学原理上来看,恰是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又在“国家利益”这一条件转化下,中美关系从最初的隔绝对峙到打破坚冰,走向建交,已经发展到互利互赢,合作无间的局面。

同样地,作为一个矛盾体,具有两面性,双方有同一就会有斗争,有合作也会有竞争。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众所周知,人权问题向来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双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有各自的标准和理解。从80年代中期起,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人权因素明显增强,多次对此大做文章,是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了,使得中美关系一度紧张;其次,在贸易问题上也层出不穷,近几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抓住了机遇,迎接挑战,在国际贸易激流上站稳了脚跟。而美国却提出中美贸易自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存在逆差,并认为这种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原因是在于中国采取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要求要对中国出口到美的商品加征关说,借口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另外,自2010年新年伊始,一系列事件接踵而来,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美国高调介入谷歌事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方施加压力等,中美关系出现了“倒春寒”,急剧降温。这从哲学原理上来看的话,是矛盾的斗争性在起作用,并且是一种对抗性的斗争形式,在涉及到国家利益这一点上,双方走的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一种趋势,并出现了采取对抗性手段来解决问题的现象。然而论到非对抗性斗争形式,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文化西化的行为,乞求通过文化方面从而

分化、西化我国,企图在精神内涵上教唆、腐蚀我国人民;另外在宗教问题上也是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矛盾,美国肆意损害他国的核心利益,美化自己的行为,相反,站出来维护自身正当行为的却被说成是傲慢。

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在我国建国初期,美国就对我国采用敌对政策,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实行封锁,我国在夹缝中艰难求存,后来通过乒乓外交,小球推大球,中美两国打破僵局,走向建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国依然障碍多多,只能说是平稳过渡。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对中国依赖和借重增强,中美“同舟共济”共同抗击金融风暴,并在一些全球性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关系建立了新的合作对话机制和平台,后来因为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中美关系一度亮起红灯,陷入低迷状态,此后,在华盛顿的核安全峰会上,中美元首举行会晤,在第二轮战略和经济对话后,两国关系又峰回路转。这在哲学意义上来讲,正是印证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这也正如一句俗语:“没有竞争何来合作,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竞争”,中美两国既竞争也合作,归根到底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指量表。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也会如矛盾的对立统一性一样继续发展、深化下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是放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它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立和统一,也称为斗争性和同一性。

回看中美关系的历史过程,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这恰恰是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两者在国家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双方仍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形势的趋动下,中美两国有了更为广泛的合作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杠杆,中美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例如: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美国认识到在当前对其国家最为直接的威胁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恰恰就是全球的恐怖分子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中国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于是也加入了由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联盟,双方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由最先的反恐扩大到防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甚至到反走私、反非法移民等;其次,近年来,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中美两个世界性大国绕不开的话题,在气候变化、能源合作、环境保护以及核裁军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开展了越来越多的磋商与合作;另外,在朝鲜半岛、伊朗核以及日益加深的经贸合作互利等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已经达成共识,在双方重要的共同点上,两国合作不断。这从哲学原理上来看,恰是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又在“国家利益”这一条件转化下,中美关系从最初的隔绝对峙到打破坚冰,走向建交,已经发展到互利互赢,合作无间的局面。

同样地,作为一个矛盾体,具有两面性,双方有同一就会有斗争,有合作也会有竞争。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众所周知,人权问题向来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双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有各自的标准和理解。从80年代中期起,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人权因素明显增强,多次对此大做文章,是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了,使得中美关系一度紧张;其次,在贸易问题上也层出不穷,近几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抓住了机遇,迎接挑战,在国际贸易激流上站稳了脚跟。而美国却提出中美贸易自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存在逆差,并认为这种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原因是在于中国采取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要求要对中国出口到美的商品加征关说,借口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另外,自2010年新年伊始,一系列事件接踵而来,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美国高调介入谷歌事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方施加压力等,中美关系出现了“倒春寒”,急剧降温。这从哲学原理上来看的话,是矛盾的斗争性在起作用,并且是一种对抗性的斗争形式,在涉及到国家利益这一点上,双方走的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一种趋势,并出现了采取对抗性手段来解决问题的现象。然而论到非对抗性斗争形式,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文化西化的行为,乞求通过文化方面从而

分化、西化我国,企图在精神内涵上教唆、腐蚀我国人民;另外在宗教问题上也是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矛盾,美国肆意损害他国的核心利益,美化自己的行为,相反,站出来维护自身正当行为的却被说成是傲慢。

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在我国建国初期,美国就对我国采用敌对政策,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实行封锁,我国在夹缝中艰难求存,后来通过乒乓外交,小球推大球,中美两国打破僵局,走向建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国依然障碍多多,只能说是平稳过渡。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对中国依赖和借重增强,中美“同舟共济”共同抗击金融风暴,并在一些全球性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关系建立了新的合作对话机制和平台,后来因为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中美关系一度亮起红灯,陷入低迷状态,此后,在华盛顿的核安全峰会上,中美元首举行会晤,在第二轮战略和经济对话后,两国关系又峰回路转。这在哲学意义上来讲,正是印证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这也正如一句俗语:“没有竞争何来合作,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竞争”,中美两国既竞争也合作,归根到底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指量表。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也会如矛盾的对立统一性一样继续发展、深化下去。


相关文章

  • 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资料-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 ...查看


  • 2013-2014原理选择题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
  •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3.马克思主义最最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 ...查看


  • 自考本科[马克思基本远离概述]知识点
  •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识记]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与其产生相关的理论来源.自然科学?[200901单选,200904多选,200907多选,201004单选,201007简答,201010单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结构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对象:内容结构 [摘要]如果要从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为切入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规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 ...查看


  • 思想政治理论2016
  •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简答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事物的量是很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查看


  • 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 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目 录 I.考试性质 ------------.---..-------------1 II.考查目标------------.-----------------1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查看


  • 关键词的归类总结
  • <生活与哲学>教材常用关键词的归类总结 一. 基础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理基础分别是物质的反应特性.人脑 3.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 ...查看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