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说课稿[1]

《致橡树》说课稿

开江职中 易江伶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诵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一首当代朦胧诗,与学生的时代比较贴近,鉴赏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共性,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职中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极为薄弱。但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相关,跟生活贴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进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怎样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们职教语文“合格”“够用”的一种诠释,这个“合格”,关乎做人的合格;这个“够用”,需要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诗句。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学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3、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2.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依据:本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正是诗人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自我观照,而通过感情化的具体意象,使感情的积淀与理智的渗透相结合,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难点了。)

四、教法、学法设计:

我所教的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据此以及本诗的特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环境下激情诵读——讨论交流——理解领悟——拓展创新的自主探索学习方式,运用反馈法教学。

四、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文安排1课时

第一步:精巧导入,创设美

用多媒体播《因为爱情》作背景音乐,列举古人关于爱情的诗句。这一设计,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美感,为品赏本诗孕育情感,导入新课。

说明: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端。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的直观性和可感性,那种使人感到幸福、震撼、和谐与协调的美,是会迁移、延伸的,它会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导语设计: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一段悦耳的音乐,几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一定能将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欣赏本文孕育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二步:激情诵读,感受美

1.师生听读。放丁建华的配乐诗朗诵,充分营造鉴赏氛围,帮助学生入境。读毕,学生给标题补充主语

2.学生自读。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重音。读毕,说说木棉到底对橡树说了些什么,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全诗最能表达爱情观的诗句是什么。

3.学生齐读。配乐《因为爱情》,深入了解木棉独白的内容,并想想这些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层次,从而充分感知诗作的结构美。

第三步:探究阅读,领悟美

1.轻读,理解诗歌意象。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的景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轻音乐中再次品读诗作,注意寻找诗作中的意象。)

①作者否定的爱情观是什么?

诗人否定的几种爱情是借助六种事物(即意象)来表现的,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六种事物,这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这些事物的句子,划出最能表现事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得知事物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将事物的这些特点与爱情联系起来,表达了怎样的爱情。由浅入深,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爱情,逐步推导出问题的答案。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填写。

定,水到渠成,为学生理解作者向往的爱情打下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理解比喻象征修辞手法的能力。)

否定几种爱情后,作者说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②作者向往的爱情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知道树的具体形象是怎样的:两棵树的根、叶应怎样、它们应怎样相处?让学生从描述树的句子里找出最具代表性的词语理解树的形象,然后与爱情联系起来,将描写树的形象的语言转化成表达爱情的语言,这难度较大,教师应作适当点拨。讨论完毕后,让小组派代表来填写表格。

2.角色朗读,切身体验

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这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我先提了两个小问题:两棵并肩站立的树形象上有不同吗?哪棵代表男性,哪棵代表女性。回答后,指导男生有感情地读有关橡树形象描写部分(代表男性),并要求将其中的“你”换成“我”,女生接着读木棉部分(代表女性),唤醒学生的性别意识,展开想象,充分感受作为男性或作为女性应具有怎样的形象,从而得出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橡树 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 女性的阴柔之美

第四步:深情朗读,体验美

1.找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诵全诗,深入体会语言的优美。

2.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好在哪里。(从修辞、表达的思想内容上考虑)

第五步:拓展阅读,发现美

1.对比阅读:将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进行比较阅读,理解体会两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说明:有比较才有鉴别,同类题材的比较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在比较中鉴别、欣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最终提

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山里是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的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是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提示从整体感悟和找寻意象入手,这是对前面知识的检测。得出:舒婷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独立、平等、自由又忠贞不渝;裴多菲表达的是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但地位上以男性自我为中心,女性依附男性。

2.自由发言:谈谈你怎么看待中学生“恋爱”的现象。

(1)用一首小诗开启学生思维,它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共鸣。

妙 不妙,他递过一张纸条,还有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微笑。匆匆地解开,匆匆地扔掉。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只觉得心在狂跳。烦闷、欣喜、苦恼。 怎么办?不知道,我哪会知道!

(2)谈谈你怎么看待中学生的“恋爱”现象。这既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爱情观。

(说明: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教师仅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求学期间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不经历今天的风雨,是看不到明日的彩虹的。只有在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独立的人格力量,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 我还是推荐一首优美诗歌来引导学生: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五. 板书设计

本课时板书为内容板书,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作者的爱情观和象征的意义。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加深学生对本课时重点内容的理解。

致橡树

象征 凌霄花一方攀附的爱情 不平等的爱情鸟儿单方痴恋的爱情

像一味奉献的爱情

日光春雨

根紧握,叶相触伟大的爱情

分担共享,分离相依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致橡树》说课稿

开江职中 易江伶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诵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一首当代朦胧诗,与学生的时代比较贴近,鉴赏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共性,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职中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极为薄弱。但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相关,跟生活贴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进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怎样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们职教语文“合格”“够用”的一种诠释,这个“合格”,关乎做人的合格;这个“够用”,需要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诗句。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学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3、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2.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依据:本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正是诗人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自我观照,而通过感情化的具体意象,使感情的积淀与理智的渗透相结合,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难点了。)

四、教法、学法设计:

我所教的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据此以及本诗的特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环境下激情诵读——讨论交流——理解领悟——拓展创新的自主探索学习方式,运用反馈法教学。

四、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文安排1课时

第一步:精巧导入,创设美

用多媒体播《因为爱情》作背景音乐,列举古人关于爱情的诗句。这一设计,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美感,为品赏本诗孕育情感,导入新课。

说明: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端。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的直观性和可感性,那种使人感到幸福、震撼、和谐与协调的美,是会迁移、延伸的,它会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导语设计: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一段悦耳的音乐,几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一定能将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欣赏本文孕育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二步:激情诵读,感受美

1.师生听读。放丁建华的配乐诗朗诵,充分营造鉴赏氛围,帮助学生入境。读毕,学生给标题补充主语

2.学生自读。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重音。读毕,说说木棉到底对橡树说了些什么,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全诗最能表达爱情观的诗句是什么。

3.学生齐读。配乐《因为爱情》,深入了解木棉独白的内容,并想想这些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层次,从而充分感知诗作的结构美。

第三步:探究阅读,领悟美

1.轻读,理解诗歌意象。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的景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轻音乐中再次品读诗作,注意寻找诗作中的意象。)

①作者否定的爱情观是什么?

诗人否定的几种爱情是借助六种事物(即意象)来表现的,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六种事物,这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这些事物的句子,划出最能表现事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得知事物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将事物的这些特点与爱情联系起来,表达了怎样的爱情。由浅入深,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爱情,逐步推导出问题的答案。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填写。

定,水到渠成,为学生理解作者向往的爱情打下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理解比喻象征修辞手法的能力。)

否定几种爱情后,作者说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②作者向往的爱情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知道树的具体形象是怎样的:两棵树的根、叶应怎样、它们应怎样相处?让学生从描述树的句子里找出最具代表性的词语理解树的形象,然后与爱情联系起来,将描写树的形象的语言转化成表达爱情的语言,这难度较大,教师应作适当点拨。讨论完毕后,让小组派代表来填写表格。

2.角色朗读,切身体验

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这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我先提了两个小问题:两棵并肩站立的树形象上有不同吗?哪棵代表男性,哪棵代表女性。回答后,指导男生有感情地读有关橡树形象描写部分(代表男性),并要求将其中的“你”换成“我”,女生接着读木棉部分(代表女性),唤醒学生的性别意识,展开想象,充分感受作为男性或作为女性应具有怎样的形象,从而得出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橡树 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 女性的阴柔之美

第四步:深情朗读,体验美

1.找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诵全诗,深入体会语言的优美。

2.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好在哪里。(从修辞、表达的思想内容上考虑)

第五步:拓展阅读,发现美

1.对比阅读:将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进行比较阅读,理解体会两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说明:有比较才有鉴别,同类题材的比较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在比较中鉴别、欣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最终提

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山里是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的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是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提示从整体感悟和找寻意象入手,这是对前面知识的检测。得出:舒婷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独立、平等、自由又忠贞不渝;裴多菲表达的是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但地位上以男性自我为中心,女性依附男性。

2.自由发言:谈谈你怎么看待中学生“恋爱”的现象。

(1)用一首小诗开启学生思维,它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共鸣。

妙 不妙,他递过一张纸条,还有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微笑。匆匆地解开,匆匆地扔掉。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只觉得心在狂跳。烦闷、欣喜、苦恼。 怎么办?不知道,我哪会知道!

(2)谈谈你怎么看待中学生的“恋爱”现象。这既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爱情观。

(说明: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教师仅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求学期间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不经历今天的风雨,是看不到明日的彩虹的。只有在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独立的人格力量,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 我还是推荐一首优美诗歌来引导学生: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五. 板书设计

本课时板书为内容板书,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作者的爱情观和象征的意义。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加深学生对本课时重点内容的理解。

致橡树

象征 凌霄花一方攀附的爱情 不平等的爱情鸟儿单方痴恋的爱情

像一味奉献的爱情

日光春雨

根紧握,叶相触伟大的爱情

分担共享,分离相依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相关文章

  •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阅读试题及答案
  •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阅读答案,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美国一项独特的研究分析表明:当今的橡树正在逐渐减少,而且由于橡树的消失,整整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起到关键作用的本土草本植物也消失了,这一切均归咎于当地为禁止火灾所做的努力." ...查看


  • 路旁的橡树教学实录文档
  • <路旁的橡树>课堂实录 一.开课谈话,导入课文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 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 ...查看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 ...查看


  • 挫折与放弃
  • 真正的失败并不是面临挫折,而是面临挫折时的放a弃.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有一个小村庄,在这个村子后面是一大片空旷的场地.村子里的村民看着那么一大片空旷的地实在可惜,于是在村长的带领下种上了橡树苗.很多年过去了,由于村民的精心管理和保护,橡树苗 ...查看


  • 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8.路旁的橡树 第( 3 )周 第(3)节 总(17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 ...查看


  • 睡前故事:会说话的橡树
  • 在森林边有一间小屋,屋子里面住着力米一家.力米是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是伐木工人. 有一天,力米见爸爸妈妈很晚还没回家,他便跑到森林里找他的爸爸妈妈去了. 他走了很久,也没看见爸爸妈妈的影子.天渐渐地暗了下来,风吹树叶沙沙地响,力米害怕了, ...查看


  • 从艺术形象的角度对[致橡树]进行赏析
  • 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 第二节"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 ...查看


  • 路边的橡树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 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 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 ...查看


  • 路旁的橡树教案示例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 ...查看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路边的橡树>教学设计 刘巧玲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发,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