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分析报告

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分析报告

摘要:每年的6月至8月市新一届大学毕业生签约就业的高峰期,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理想与希望,现实与生活,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就业”成为无数毕业生,无数家庭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每年毕业的600万本科生,使得本已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其次,由于国际经融危机的影响,各行业经济不景气,许多私营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纷纷裁减员工,增加效益,这使得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这足以体现我国当前就业环境并不乐观。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与分析,使每个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提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 就业 环境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分析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发现应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而这并不是没有根据——2011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1年增加约30万。再加上往年没就业的学生人数,现在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700万之多。大学生毕业的人数年年见涨,但每年大学生相关专业工作岗位不足两百万个,也就是说每年有2/3的大学生找不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大约1/5的大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二)社会岗位需求有所增加,理工科回暖明显,文科形式不明

放眼望去,今年的招聘市场的确火热,但从各大企业的招聘计划来看,企业扩招的岗位类型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今年随着经济危机消退,以往被压抑的金融、IT等行业打破疲软态势,人才需求随之被唤醒。据前程无忧负责人介绍,随着技术领域的加速发展,今年各用人单位技术型岗位的需求量较大,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研发等职位。

不过相比之下,偏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还不明朗,法学、传播学、英语等专业仍位列较难就业的专业中。一些高校就业办老师分析“文科看上去很好找工作,什么公司都招,但是以销售、文员类职位居多。可由于这些专业各个高校均开设,毕业生数量多,但从社会需求来看,今年没有明显增长,为此毕业生出路比较难,专业对口率不高。”所以在调查中理工类学生对就业前景更乐观。

(三)考研大军不及考公务员热

现在许多人认为“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工作”。公务员较好的福利待遇,良好的生活保障让许多大学生为之拼搏,争着去抢这一“金饭碗”。而相比之下考研就显得并不那么保险,虽然考验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跟高的竞争条件。然而三年过后依然要面临找工作,和刚毕业的本科生比较,他们发现自己已然没有了年轻的闯劲。

(四)就业方向选择:大城市不再是唯一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消费水平,快生活节奏让许多学生不得不放弃这心神向往的地方。同时许多中小城市不断地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积极的引进人才。而今年不断上涨的物价让大学生们不得不再选择工作时考虑更多,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将更有吸引力。

(五)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更加理性

大学生一方面对于良好的专业技术、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加从业经验、薪酬福利比较重视,另一方面,他们对获取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稳定的工作岗位也很看重。这反映了大学生一方面比较注重现实的利益,比如薪酬等,同时也比较关注长远的发展,比如从业经验、人际关系等。因为这些方面是目前职场比较看重的

二.应届毕业生就业概况

(一)招聘应届毕业生学历比例

据统计,2011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大专学历的应届生成为毕业生的主力军,本科占据38%,而硕士和博士只是分一本羹,占整体就业的7%和1%。

(二)应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

应届毕业生的职能

应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销售类、技术类的岗位中招聘,其中销售类最多。

(三)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

2011年应届毕业生的起薪状况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得出一下信息:

高学历毕业生工资普遍高于低学历毕业生工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国人的潜意识中,“白领”的工资应该比“蓝领”高。就普遍意义上来讲,我们不可否认这个事实。无论大学生还是中专生,走出校门找到一份好工作是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 然而,工作机会少、竞争激烈、求职不易,是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一个残酷的现实。谁能拿到开启好工作的金钥匙,打开人生的黄金之门?这把金钥匙即是学历。学历影响工资的因素如下:

1.成绩决定论:

成绩决定了起点,作为应届毕业生,企业对其自身能力、潜质、态度、学识不够了解,加之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空白,种种客观因素无法平衡应届生的工作能力,这时用人单位多采用以学历来评估一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及工资的给付。然而不同学历即造成了不同的工资待遇。

2.人力资本投资

高学历毕业生涉及知识领域比较宽泛,用人单位在录用这些人之后,可以进行较少的培训,直接投入工作中,结束时间,提高时间效率。节省的培训成本即用于人力成本的投资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再者,高学历毕业生大都从事高精尖的岗位,他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和独特的理念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这时企业采取必要的薪酬策略来留住高学历人才。而相对低学历毕业生其工作专业或者技术含量不及高学历,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且低学历毕业生基数大,在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选择性大,毕业生成被动的一方,因此工资水平不高。

3.技术类工资、设计类工资比较高:

这类职业特色专业性或技术含量高,举例说明:

软件工程师在一个IT企业中的地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软件工程师不能做好本职工作,企业的信息系统可能就会出问题,企业的财务数据、生产数据可以会荡然无存。因为他们拥有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着企业的命脉。您说企业敢随便解雇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工作稳定吗?当然稳定。如果现在从事的这份工作,技术含量太低,少了谁,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没必要用工

资来吸引。

4.同等学历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不一

首先,社会分工导致各个行业的产生,社会分工与它有着直接联系的有商品经济、私有制、阶级、职业划分、个人发展等重要经济和社会现象。各个行业在社会分工中重要性是一致的,但因其对社会贡献度不同,导致了一些产业不同等级的划分,即所谓朝阳产业、夕阳产业等。

其次,员工工资的多少与企业利润有些直接关系,企业发张前景好,必然会导致员工有幅度的提高,从而造成同等学历不同行业的工资差异。

5.高学历在某些行业中存在职位空缺

有些岗位如果设置较高学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容易产生大材小用的现象。如客服类,其技术含量低,所需技能要求不高。如客服类岗位,设置博士学历岗位,一方面专业不匹配,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另一方面从岗位意义上分析,不需要设置过多学历等级的职务。

三.我所在的甘肃省应届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教育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大学生就业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成为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通过调查,甘肃省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就业率偏低

根据各市县调查的情况看,大学生就业率普遍较低。兰州市2004年派遣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035人,实际就业670人,当年就业率为64.73%;2005年派遣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071人,实际就业651人,当年就业率为60.78%;2006年截止10月份,有224名师范大学毕业生落实就业。

武威市2004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198人,就业146人;毕业报到专科生423人,就业179人,就业率为52%。2005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363人,就业284人;毕业报到专科生602人,就业276人,就业率为58%。2006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482人,已就业75人;毕业报到专科生788人,已就业14人。部分今年的大学生正在谋求和等待就业,就业率暂时无法计算。

平凉市2004年、2005年、2006年大学毕业生到市劳动就业中心报到的人数分别为3182、5330和4055,已就业人数分别2035、2445和3182,三年的就业率分别63.9%、45.9%和78.5%。毕业生人数呈上涨态势,但就业率整体偏低。

(二)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有限,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区,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有限,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致使社会各界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近年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失业人员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致使就业竞争加剧,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使甘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从而在大部分学生思想上形成了考公务员才是唯一的就业出路。报考公务员出现报名排长队的现象,而招聘公务员报名人数与实际招聘人数却呈现出几十人挑选一人,有的岗位甚至达到了百里挑一的热潮。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希望一份稳定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部分大学生和家长认为大学毕业就一定要成为国家干部,只有成为正式、稳定的单位工作人员才称得上是就业。有的认为读了大学就应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的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有的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由于脱离了当前就业的现实,往往不能

如愿以偿,导致心理不平衡。有的则只想到国有单位而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去就业,或者只盯着财政拨款单位,待业不择业。凡此种种,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制约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在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观念落后的双重作用下,造成"公务员热"一年胜过一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数大学生不愿去基层工作。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一方面可以为基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观念和体制二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也是大学生就业还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

(四)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强烈反差

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心态,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起来。学生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期望值也高,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仍较突出。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前去应聘的毕业生门可罗雀,无法吸纳所急需的人才,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

(五)社会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大学生社会就业渠道主要有考录公务员、企事业招考工作人员、自主创业等,随着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服务于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已转向基层一线、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但因有关政策引导力度不大或难以得到落实等原因,致使大学毕业生不愿或无法到基层或企业工作。据我们调查,原因有五:一是基层或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工作及生活条件与机关、城市反差巨大,使毕业生心理上难以接受。二是受编制制约,无法到基层就业。从2003年起,甘肃省开始选拔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各乡镇对此次活动持支持态度,但又均表示因无编制而无法接受这些毕业生。三是政府部门政策相互抵触。2006年甘肃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明确指出,5年内确保各乡镇基层不得增加人员及编制,而另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又强调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四是一部分中小企业自身也因经济效益不佳、技术含量偏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缺乏接纳能力。五是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综合能力较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造成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

(六)专业结构矛盾突出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

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大症结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一些专业学非所用,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二是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多,专业技能课偏少,有的课程甚至是学非所用,严重困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七)用人单位有意提高就业门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受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有意提高招聘条件,而不从单位实际需要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是窗口单位,也要求身高、外表,有的单位甚至招聘前台接待也需要对方的高学历和较好仪表;各级政府明文规定在招用人员时不准有性别歧视,但有的单位招聘人员时仍然只要男性,不要女性;有很多单位招聘时特别注明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还有一些单位要求对方研究生以上学历,令许多大学生望而生叹。事实上,招聘会基本成为用人单位的单向选择过程。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在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优势心态之下,人为设置的"经验歧视"和"高学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双重门槛。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就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应届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待遇理想,使自己满意的工作。但高学历,高能力,依旧代表高工资的理论依然成立。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研,依旧火热。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应届本科生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求更高的发展空间。

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分析报告

摘要:每年的6月至8月市新一届大学毕业生签约就业的高峰期,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理想与希望,现实与生活,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就业”成为无数毕业生,无数家庭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每年毕业的600万本科生,使得本已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其次,由于国际经融危机的影响,各行业经济不景气,许多私营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纷纷裁减员工,增加效益,这使得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这足以体现我国当前就业环境并不乐观。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与分析,使每个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提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 就业 环境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分析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发现应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而这并不是没有根据——2011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1年增加约30万。再加上往年没就业的学生人数,现在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700万之多。大学生毕业的人数年年见涨,但每年大学生相关专业工作岗位不足两百万个,也就是说每年有2/3的大学生找不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大约1/5的大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二)社会岗位需求有所增加,理工科回暖明显,文科形式不明

放眼望去,今年的招聘市场的确火热,但从各大企业的招聘计划来看,企业扩招的岗位类型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今年随着经济危机消退,以往被压抑的金融、IT等行业打破疲软态势,人才需求随之被唤醒。据前程无忧负责人介绍,随着技术领域的加速发展,今年各用人单位技术型岗位的需求量较大,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研发等职位。

不过相比之下,偏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还不明朗,法学、传播学、英语等专业仍位列较难就业的专业中。一些高校就业办老师分析“文科看上去很好找工作,什么公司都招,但是以销售、文员类职位居多。可由于这些专业各个高校均开设,毕业生数量多,但从社会需求来看,今年没有明显增长,为此毕业生出路比较难,专业对口率不高。”所以在调查中理工类学生对就业前景更乐观。

(三)考研大军不及考公务员热

现在许多人认为“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工作”。公务员较好的福利待遇,良好的生活保障让许多大学生为之拼搏,争着去抢这一“金饭碗”。而相比之下考研就显得并不那么保险,虽然考验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跟高的竞争条件。然而三年过后依然要面临找工作,和刚毕业的本科生比较,他们发现自己已然没有了年轻的闯劲。

(四)就业方向选择:大城市不再是唯一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消费水平,快生活节奏让许多学生不得不放弃这心神向往的地方。同时许多中小城市不断地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积极的引进人才。而今年不断上涨的物价让大学生们不得不再选择工作时考虑更多,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将更有吸引力。

(五)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更加理性

大学生一方面对于良好的专业技术、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加从业经验、薪酬福利比较重视,另一方面,他们对获取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稳定的工作岗位也很看重。这反映了大学生一方面比较注重现实的利益,比如薪酬等,同时也比较关注长远的发展,比如从业经验、人际关系等。因为这些方面是目前职场比较看重的

二.应届毕业生就业概况

(一)招聘应届毕业生学历比例

据统计,2011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大专学历的应届生成为毕业生的主力军,本科占据38%,而硕士和博士只是分一本羹,占整体就业的7%和1%。

(二)应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

应届毕业生的职能

应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销售类、技术类的岗位中招聘,其中销售类最多。

(三)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

2011年应届毕业生的起薪状况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得出一下信息:

高学历毕业生工资普遍高于低学历毕业生工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国人的潜意识中,“白领”的工资应该比“蓝领”高。就普遍意义上来讲,我们不可否认这个事实。无论大学生还是中专生,走出校门找到一份好工作是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 然而,工作机会少、竞争激烈、求职不易,是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一个残酷的现实。谁能拿到开启好工作的金钥匙,打开人生的黄金之门?这把金钥匙即是学历。学历影响工资的因素如下:

1.成绩决定论:

成绩决定了起点,作为应届毕业生,企业对其自身能力、潜质、态度、学识不够了解,加之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空白,种种客观因素无法平衡应届生的工作能力,这时用人单位多采用以学历来评估一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及工资的给付。然而不同学历即造成了不同的工资待遇。

2.人力资本投资

高学历毕业生涉及知识领域比较宽泛,用人单位在录用这些人之后,可以进行较少的培训,直接投入工作中,结束时间,提高时间效率。节省的培训成本即用于人力成本的投资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再者,高学历毕业生大都从事高精尖的岗位,他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和独特的理念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这时企业采取必要的薪酬策略来留住高学历人才。而相对低学历毕业生其工作专业或者技术含量不及高学历,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且低学历毕业生基数大,在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选择性大,毕业生成被动的一方,因此工资水平不高。

3.技术类工资、设计类工资比较高:

这类职业特色专业性或技术含量高,举例说明:

软件工程师在一个IT企业中的地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软件工程师不能做好本职工作,企业的信息系统可能就会出问题,企业的财务数据、生产数据可以会荡然无存。因为他们拥有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着企业的命脉。您说企业敢随便解雇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工作稳定吗?当然稳定。如果现在从事的这份工作,技术含量太低,少了谁,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没必要用工

资来吸引。

4.同等学历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不一

首先,社会分工导致各个行业的产生,社会分工与它有着直接联系的有商品经济、私有制、阶级、职业划分、个人发展等重要经济和社会现象。各个行业在社会分工中重要性是一致的,但因其对社会贡献度不同,导致了一些产业不同等级的划分,即所谓朝阳产业、夕阳产业等。

其次,员工工资的多少与企业利润有些直接关系,企业发张前景好,必然会导致员工有幅度的提高,从而造成同等学历不同行业的工资差异。

5.高学历在某些行业中存在职位空缺

有些岗位如果设置较高学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容易产生大材小用的现象。如客服类,其技术含量低,所需技能要求不高。如客服类岗位,设置博士学历岗位,一方面专业不匹配,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另一方面从岗位意义上分析,不需要设置过多学历等级的职务。

三.我所在的甘肃省应届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教育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大学生就业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成为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通过调查,甘肃省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就业率偏低

根据各市县调查的情况看,大学生就业率普遍较低。兰州市2004年派遣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035人,实际就业670人,当年就业率为64.73%;2005年派遣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071人,实际就业651人,当年就业率为60.78%;2006年截止10月份,有224名师范大学毕业生落实就业。

武威市2004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198人,就业146人;毕业报到专科生423人,就业179人,就业率为52%。2005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363人,就业284人;毕业报到专科生602人,就业276人,就业率为58%。2006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482人,已就业75人;毕业报到专科生788人,已就业14人。部分今年的大学生正在谋求和等待就业,就业率暂时无法计算。

平凉市2004年、2005年、2006年大学毕业生到市劳动就业中心报到的人数分别为3182、5330和4055,已就业人数分别2035、2445和3182,三年的就业率分别63.9%、45.9%和78.5%。毕业生人数呈上涨态势,但就业率整体偏低。

(二)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有限,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区,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有限,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致使社会各界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近年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失业人员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致使就业竞争加剧,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使甘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从而在大部分学生思想上形成了考公务员才是唯一的就业出路。报考公务员出现报名排长队的现象,而招聘公务员报名人数与实际招聘人数却呈现出几十人挑选一人,有的岗位甚至达到了百里挑一的热潮。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希望一份稳定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部分大学生和家长认为大学毕业就一定要成为国家干部,只有成为正式、稳定的单位工作人员才称得上是就业。有的认为读了大学就应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的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有的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由于脱离了当前就业的现实,往往不能

如愿以偿,导致心理不平衡。有的则只想到国有单位而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去就业,或者只盯着财政拨款单位,待业不择业。凡此种种,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制约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在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观念落后的双重作用下,造成"公务员热"一年胜过一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数大学生不愿去基层工作。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一方面可以为基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观念和体制二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也是大学生就业还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

(四)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强烈反差

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心态,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起来。学生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期望值也高,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仍较突出。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前去应聘的毕业生门可罗雀,无法吸纳所急需的人才,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

(五)社会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大学生社会就业渠道主要有考录公务员、企事业招考工作人员、自主创业等,随着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服务于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已转向基层一线、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但因有关政策引导力度不大或难以得到落实等原因,致使大学毕业生不愿或无法到基层或企业工作。据我们调查,原因有五:一是基层或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工作及生活条件与机关、城市反差巨大,使毕业生心理上难以接受。二是受编制制约,无法到基层就业。从2003年起,甘肃省开始选拔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各乡镇对此次活动持支持态度,但又均表示因无编制而无法接受这些毕业生。三是政府部门政策相互抵触。2006年甘肃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明确指出,5年内确保各乡镇基层不得增加人员及编制,而另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又强调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四是一部分中小企业自身也因经济效益不佳、技术含量偏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缺乏接纳能力。五是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综合能力较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造成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

(六)专业结构矛盾突出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

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大症结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一些专业学非所用,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二是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多,专业技能课偏少,有的课程甚至是学非所用,严重困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七)用人单位有意提高就业门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受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有意提高招聘条件,而不从单位实际需要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是窗口单位,也要求身高、外表,有的单位甚至招聘前台接待也需要对方的高学历和较好仪表;各级政府明文规定在招用人员时不准有性别歧视,但有的单位招聘人员时仍然只要男性,不要女性;有很多单位招聘时特别注明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还有一些单位要求对方研究生以上学历,令许多大学生望而生叹。事实上,招聘会基本成为用人单位的单向选择过程。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在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优势心态之下,人为设置的"经验歧视"和"高学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双重门槛。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就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应届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待遇理想,使自己满意的工作。但高学历,高能力,依旧代表高工资的理论依然成立。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研,依旧火热。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应届本科生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求更高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 (最新)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大
  •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 论文题目: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 学生专业: 学生署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挑战及其对策 摘要: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动荡 ...查看


  • 地理科学教育专业的现状和前景
  • 地理科学教育专业的现状和前景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特别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后会是没有前途.也使得很多的毕业生对工作充满了恐惧感.为此,通过对地理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 ...查看


  • 2015年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落户宝典
  • <2015年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落户宝典> 一.前言 每年上海都有针对非上海生源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出台打分落户政策.结 合过去2014年的落户政策,上海玉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为大家精心制作了 这份<2015年非上海生源应届 ...查看


  •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 2009年6月6日 始于2007年4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并最终到实体经济危机的蜕变.不仅如此,次贷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2008 ...查看


  • 就业指导手册
  • 湖南工学院 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 2014年6月 前 言 就业既是民生之本,亦是安邦之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2013年全国 ...查看


  •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前言: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毕业这一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显现出了诸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针对邢台学院100个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毕业 ...查看


  • 大学生就业计划2
  •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就业计划书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前言: 目前的形式告诉我们,当今社会,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日益严格.在我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做一份有效的就业计划书是十分 ...查看


  • 大学生就业外部环境分析
  • 大学生就业外部环境分析 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不容乐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当前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据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 ...查看


  • 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 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16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16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