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路志正活用名方的经验举隅

国医大师路志正活用名方的经验举隅

利,指导:路志正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路志正教授临床强调辨证论治,用方灵活多变,常活用古代名方,在辨证的基础上,紧扣制方之旨,抓住根本病机,拓宽了主治范围,如用原治泄泻之痛泻要方治疗木旺土虚的眩晕;用风劳之秦艽鳖甲散治疗阴虚内热之风痹;用湿热痹证之当归拈痛汤移治皮肤病。显示了路老深厚的临床功底和灵活的临床思维,值得我们继承研究。【关键词】名医经验;路志正;痛泻要方;眩晕;秦艽鳖甲散;风痹;当归拈痛汤;皮肤病【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64(2012)02-0056-03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寝馈歧黄70余载,经验宏

临证强调辨证思维,用方灵活多变,疗效卓著。富,

余有幸跟师路老二年,蒙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尤其对路老活用历代名方的经验有深入的了解,今举数则,并附一己之心得,就正于同道。

(各)30g(先煎)。水煎服,14剂。

2008年6月27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头晕减轻,每周发作一次,但持续时间缩短,程度减轻,耳鸣如前,仍食欲不振,食后泛酸,自觉食物皆呈酸味,阵发性心慌,尿频,视力模糊,大便已正常,舌红少苔,脉沉弦小滑。路老认为方已中病,大法仍守抑木扶土为主,随症加减,去丹参、茯苓、枳壳,加煅瓦楞子18g,生山药15g,桑椹子12g,以制酸和胃,并加强养阴14剂。之力。水煎服,

其后患者以本方加减,服至2008年8月底来诊,诉头晕已未发作,饮食、二便均调,仍有视物模糊,眼科检查为白内障,为其手术治疗。

【体会】本案肝木过旺而脾胃虚弱,前医镇肝熄风仅治肝旺,且方中滋阴之品易碍胃、重镇之品则伤

而有增肝阳上亢之脾;益气聪明汤则升脾阳有余,

弊。因此路老立法以调和肝脾之刚柔以复其常,已

是棋高一着。选药方面平肝而不碍脾胃、健脾而不更具匠心。方取痛泻要方以抑木扶土,更伍天过升,麻、菊花、白蒺藜、僵蚕、生龙牡以助平肝熄风之力,药味不过重浊则不伤脾胃。六君子汤法以运脾和

[2]

,《本草备要》胃,参入葛根升发清阳谓本品“辛甘,性平,轻扬升发……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因

其性平而能生津,故升而不燥。因其心悸故合酸枣故刚柔相济,肝仁汤意以养心肝而安神。选药惬当,脾调和,多年之疾,霍然而瘳。

1痛泻要方巧愈眩晕

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本为治

,《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土虚木贼之泄泻而设

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

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

[1]”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路老则独具巧思,指出应用本方当着眼于“抑

木扶土”四字,而不囿于病名,如此方能活用无方。本方不仅可治泄泻,对于头晕、头痛等多种病证,只要合乎病机,均可奏效。【病案举例】69岁,2008患者女性,石家庄人,

“头晕反复发作10余年,年5月28日因伴耳鸣”初诊。患者头晕反复发作,约每周发作一次,每次晨起

即发作两小时,有时天旋地转伴恶心,耳鸣如蝉。多方服中药治疗,遍尝镇肝熄风、益气聪明汤等方药,仍头晕耳鸣,平素心悸、无力、视力模糊,口干渴,但不敢多饮,纳少,稍多食易脘胀、泛酸,大便不成形,日一、二行,尿频,以后半夜为著,舌红少苔,左手脉沉弦,右手脉弦细弱。血压:120/60mmHg。

路老认为患者肝旺而脾虚,故治宜柔肝养血以运脾和胃以扶土,处方:党参12g,葛根15g,菊抑木,花10g,炒蒺藜12g,天麻10g,防风8g,僵蚕10g,丹白芍15g,姜夏9g,茯苓20g,陈皮10g,炒白参15g,术15g,炒枣仁18g,炒枳壳12g,生龙骨、生牡蛎

2秦艽鳖甲散妙治风痹

,秦艽鳖甲散出自元代罗天益之《卫生宝鉴》原

方为:地骨皮、柴胡(各一两),秦艽、知母、当归(各鳖甲(一两,醋炙去裙)。为粗末,每服五钱,半两),

[3]

入乌梅一个,青蒿同煎,临卧时、空心各一服。本

方功可滋阴养血,退热除蒸。主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等症,古人称“风劳”,之为现代临床上常用于结核病的潮热,温

余热未尽,以及原因不明的长期热病后期阴亏津伤,

反复低热属于阴虚型者。但用于治疗痹证却未见报

道,路老曾以此方治疗阴虚内热之风痹,取得良好效果。中医治疗风痹多以祛风为主,而间有阴血不足、风邪外袭,郁而化热者,恰合本方之病机,故有效验,介绍如下:

【病案举例】46岁,1977年9月5日患者女性,

3个月来呈游走性多关节痛,低热(体温37.2初诊,

~37.5℃),日见消瘦,经某医院查血沉80mm/h,白

3

细胞13500/mm,抗“O”为1000U,诊断“急性风湿,热”经用水杨酸剂及激素,症状时减时剧,未见显效,请路老诊治。路老诊为:病人关节痛游走不定,病属风痹。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淡白,皮肤干燥,午后低热,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脉来弦细。此虚热内蒸,血虚不营,气虚不运,故成风系病久阴伤,

痹之证。治当清虚热、退骨蒸、滋阴血,拟秦艽鳖甲炙鳖甲(先煎)12g,银柴胡9g,当散化裁:秦艽9g,归9g,地骨皮9g,双钩藤(后下)15g,海风藤15g,丹参15g,山药15g,生甘草3g。二诊:服药四剂,适逢患者月经来潮而量少,关节疼痛加重,纳差,考虑经期不宜寒凉,暂以通阳祛药用:桂枝9g,白芍15g,山药12g,制川、草风之法,乌(各,先煎)5g,炙鳖甲(先煎)12g,鸡血藤15g,追地风15g,透骨草15g,菟丝子12g,白薇9g,三剂。

三诊:月经未尽,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弦细。路老认为属冲任亏损、心脾两虚,以归脾汤加减三剂。

四诊:月经已净,关节疼痛,动则增剧,午后潮热,舌苔白腻,脉细数。路老认为病仍属阴虚内热,再以初诊之方,继服16剂。

五诊:药后关节痛减,烦热已除,体温36.8℃,微有脘胀,偶见便溏、纳呆。上方去地骨皮,合入四君子汤以助脾运。

继服24剂,诸症消失,查血沉18mm/h,白细胞8600/mm3,“O”抗为500U,各项指标均已正常。【体会】风湿性关节炎,其痛呈游走性,中医辨证属风痹,以“风善行而数变”之故,治疗上前贤及近代教科书均主张:以祛风为主,佐以散寒除湿,并

选用防风汤、大秦艽汤之类。这是常配合养血之品,

法,但临床上患者体质不同,有些患者常法不效,就

应具体分析,仔细辨证,因证而变,不能拘于常法。本例患者体瘦、肤干、五心烦热、午后低热,脉细,为

阴虚骨蒸、气血不营之证。因阴血不足显著,故不能

再以祛风为主,因风药多燥,最易耗伤阴血,乃以秦鳖甲、地骨皮、银柴胡以艽鳖甲散化裁。药用秦艽、清虚热、退骨蒸;当归、丹参配鳖甲以滋阴养血活血,补而不滞;钩藤、海风藤伍秦艽通络祛风,通而不燥,共奏滋阴血、清虚热之功。治疗过程中兼理脾胃,并随时顾及妇女特点,因人制宜,随证变通,因而取效。

3当归拈痛汤善疗皮肤病

[4]

当归拈痛汤首见于《医学启源》,为金代“易

的开创者张元素所制。本方由当归、羌活、水学派”防风、升麻、知母、黄芩、苍术、白术、葛根、茵陈、苦人参、猪苓、泽泻、甘草组成。洁古老人谓此方参、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清代张石顽盛赞为“湿

[5]

热疼痛之圣方”。因此历代医家均用以治疗关节

肌肉肿痛,而路老则大大拓宽其主治范围,尤其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路老指出:本方具有“彻上彻下、通达内外、立足脾胃、攻补兼备”之特点。羌活、防风可开达上肌腠,苍白二术擅理中焦,猪苓、泽泻以渗利下焦、焦,合成开上、理中、渗下之势;升麻、葛根之升,配黄芩、苦参之苦降,共奏燮理中枢升降、分消湿热之功。

“清阳明独胜之热”;茵陈开泄太阴之湿(《本草知母)备要》

[2]

,二者相配清泄脾胃之湿热。参、术、草之

补气健脾,一者脾主四肢肌肉,脾旺则湿自化,以杜湿热滋生之源,二者防苦寒药败胃。伍当归之养血使得湿热之邪无所藏匿,亦无所滋活血。诸药相伍,生,因此,对于湿热所引起的各类皮肤病,以及上、中、下多个部位者均可应用,每收良效。

【病案举例】36岁,湿疹患者女性,河北人。因“手足湿疹两年”2009年3月5日初诊。患者两年

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湿疹,反复发作,发作时为小水疱样,有时为脓疱样皮疹,搔痒明显,约10余天可自愈,每月发作2次,上肢关节窜痛,以肩背部为主,汗出少,自觉汗出后症状可减轻,夜寐差,梦多,困倦乏力,纳可,二便如常。形体消瘦,两颧浮红,舌体适中,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属湿热内蕴,风湿

清热止痒。热毒外发肌腠。治以疏风祛湿、

羌活、防风各10g,防己15g,独活10g,升麻10

g,当归、葛根各12g,川芎10g,生地、赤芍各12g,黄芩10g,连翘12g,薄荷(后)10g,蝉衣12g,炒杏仁9g,炒苡仁30g,炒莱菔子15g。14剂,水煎服。

2009年3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湿疹较前减

少,瘙痒减轻,无脓疱样皮疹,局部色暗,抓之有滋水,头部昏沉,口粘口干,大便日二次,不成形,小便如常,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热毒减而湿邪尚

仍以当归拈痛汤合清震汤化裁:存,

炒苍术15g,炒白术12g,羌活10g,防风10g,防己15g,升麻10g,当归12g,葛根12g,川芎10g,黄芩10g,赤小豆30g,蝉衣10g,炒杏仁9g,炒苡仁30g,茵陈12g,清半夏12g,猪苓15g,泽泻15g,荷叶12g,地肤子15g。14剂,水煎服。服上方后诸症减轻,头昏口粘不明显,后患者按上方继服一月,湿疹服上方七剂消失。其后遇饮食不慎仍有轻度发作,即能缓解。嘱节制刺激性食物,以防复发。【体会】“浸淫疮”,湿疹中医称随其发生部位又有各自名称,然其病机总因过食腥荤发物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感外界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皮肤,发为本病。当归拈痛汤内调脾胃升降、外祛风湿热毒,恰合

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疹属湿邪湿病的病因病机,

偏重者。本案初诊因热毒较重,故加用连翘、生地、

赤芍等凉血解毒之品;又兼肌腠闭郁,故汗出症减,遂加薄荷、蝉衣以开腠理。二诊热象减而湿犹存,故去凉血之药,加清震汤以除湿升清、苓泽以淡渗利湿、赤豆当归散以利湿解毒,方证丝丝入扣,故奏效颇捷。

22岁,痤疮【病案举例】患者女性,因患者类风

湿性关节炎一年余,在某医院服激素,关节痛减轻,但痤疮多发,遂于2010年6月10日来诊。诊见:颜

胸背部痤疮丛生,大如黄豆、小如黍米,周围有红面、

晕,有些顶端有脓点,轻度痛痒感,并有困倦乏力,胸闷气短,口粘,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数。此乃过服激素,使风湿热邪弥漫上蒸,郁久成毒,故致痤疮顶端生脓。治宜疏风清热、祛湿解毒,拟当归拈痛汤意化裁:

羌活9g,防风12g,防己12g,升麻12g,泽泻12g,茵陈15g,黄芩12g,苦参10g,炒苍术12g,知母(上接第55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故整理任老抢救危急重症的医案,以表缅怀。

[参考文献]

[1](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

1997:415.社,

[2](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9:151.

[3](清)张璐.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281.

[4](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

10g,木瓜12g,香橼皮10g。14剂,水煎服。

2010年6月25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关节痛减轻,面部痤疮明显减少,后背仍有,顶端脓点已结痂。效不更方,上方加葛根15g,赤芍12g,继服14剂。后随访痤疮渐退,二月后已完全消失。

[6]

【体会】《内经》《医宗金痤疮称之为“痤疿”,

[7]

“肺风粉刺”。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汗出当鉴》名为

风,风湿之邪外袭,卫气不宣;或膏粱厚味,酿生湿

热,郁而为毒;或起居、七情不节,肝火郁结。均可致毒邪郁结于肌肤发为痤疮。近年激素大量、长期使是为药毒也。本例患者除见有脓点用引发者渐多,的热毒之象外,伴有困倦、口粘,苔黄腻等湿热之征,因病发上焦,外科谓上焦多属风,故病机属风湿热毒互结,与当归拈痛汤证若合符节,故投之辄效。笔者体会:路老之所以能将名方灵活应用,固然与他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方剂的配伍主

抓住其最根本的病机所在,开阔思路、知常达变,旨,

才能做到活用无方的大医境界。

[参考文献]

[1](清)江昂.医方集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8.

[2](清)汪昂.本草备要[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1993:32,88.社,

[3](元)罗天益.卫生宝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46.

[4](金)张元素.医学启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70-171.

[5](清)张石顽.张氏医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90:717.社,

[6]鲁瑛,.太原:山西科学技术点校.中医四部经典[M]

1985:8.出版社,

[7](清)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80.

[收稿日期2012-05-15]

2002:310,523.社,

[5](清)张山雷.中风斠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2002:56.社,

[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862.

[7](清)医学衷中参西录[M].(中册)石家庄:河北科学

1991:75.技术出版社,

[8](魏)吴普述.神农本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

1991:310.版社,

[收稿日期2012-05-20]

国医大师路志正活用名方的经验举隅

利,指导:路志正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路志正教授临床强调辨证论治,用方灵活多变,常活用古代名方,在辨证的基础上,紧扣制方之旨,抓住根本病机,拓宽了主治范围,如用原治泄泻之痛泻要方治疗木旺土虚的眩晕;用风劳之秦艽鳖甲散治疗阴虚内热之风痹;用湿热痹证之当归拈痛汤移治皮肤病。显示了路老深厚的临床功底和灵活的临床思维,值得我们继承研究。【关键词】名医经验;路志正;痛泻要方;眩晕;秦艽鳖甲散;风痹;当归拈痛汤;皮肤病【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64(2012)02-0056-03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寝馈歧黄70余载,经验宏

临证强调辨证思维,用方灵活多变,疗效卓著。富,

余有幸跟师路老二年,蒙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尤其对路老活用历代名方的经验有深入的了解,今举数则,并附一己之心得,就正于同道。

(各)30g(先煎)。水煎服,14剂。

2008年6月27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头晕减轻,每周发作一次,但持续时间缩短,程度减轻,耳鸣如前,仍食欲不振,食后泛酸,自觉食物皆呈酸味,阵发性心慌,尿频,视力模糊,大便已正常,舌红少苔,脉沉弦小滑。路老认为方已中病,大法仍守抑木扶土为主,随症加减,去丹参、茯苓、枳壳,加煅瓦楞子18g,生山药15g,桑椹子12g,以制酸和胃,并加强养阴14剂。之力。水煎服,

其后患者以本方加减,服至2008年8月底来诊,诉头晕已未发作,饮食、二便均调,仍有视物模糊,眼科检查为白内障,为其手术治疗。

【体会】本案肝木过旺而脾胃虚弱,前医镇肝熄风仅治肝旺,且方中滋阴之品易碍胃、重镇之品则伤

而有增肝阳上亢之脾;益气聪明汤则升脾阳有余,

弊。因此路老立法以调和肝脾之刚柔以复其常,已

是棋高一着。选药方面平肝而不碍脾胃、健脾而不更具匠心。方取痛泻要方以抑木扶土,更伍天过升,麻、菊花、白蒺藜、僵蚕、生龙牡以助平肝熄风之力,药味不过重浊则不伤脾胃。六君子汤法以运脾和

[2]

,《本草备要》胃,参入葛根升发清阳谓本品“辛甘,性平,轻扬升发……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因

其性平而能生津,故升而不燥。因其心悸故合酸枣故刚柔相济,肝仁汤意以养心肝而安神。选药惬当,脾调和,多年之疾,霍然而瘳。

1痛泻要方巧愈眩晕

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本为治

,《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土虚木贼之泄泻而设

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

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

[1]”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路老则独具巧思,指出应用本方当着眼于“抑

木扶土”四字,而不囿于病名,如此方能活用无方。本方不仅可治泄泻,对于头晕、头痛等多种病证,只要合乎病机,均可奏效。【病案举例】69岁,2008患者女性,石家庄人,

“头晕反复发作10余年,年5月28日因伴耳鸣”初诊。患者头晕反复发作,约每周发作一次,每次晨起

即发作两小时,有时天旋地转伴恶心,耳鸣如蝉。多方服中药治疗,遍尝镇肝熄风、益气聪明汤等方药,仍头晕耳鸣,平素心悸、无力、视力模糊,口干渴,但不敢多饮,纳少,稍多食易脘胀、泛酸,大便不成形,日一、二行,尿频,以后半夜为著,舌红少苔,左手脉沉弦,右手脉弦细弱。血压:120/60mmHg。

路老认为患者肝旺而脾虚,故治宜柔肝养血以运脾和胃以扶土,处方:党参12g,葛根15g,菊抑木,花10g,炒蒺藜12g,天麻10g,防风8g,僵蚕10g,丹白芍15g,姜夏9g,茯苓20g,陈皮10g,炒白参15g,术15g,炒枣仁18g,炒枳壳12g,生龙骨、生牡蛎

2秦艽鳖甲散妙治风痹

,秦艽鳖甲散出自元代罗天益之《卫生宝鉴》原

方为:地骨皮、柴胡(各一两),秦艽、知母、当归(各鳖甲(一两,醋炙去裙)。为粗末,每服五钱,半两),

[3]

入乌梅一个,青蒿同煎,临卧时、空心各一服。本

方功可滋阴养血,退热除蒸。主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等症,古人称“风劳”,之为现代临床上常用于结核病的潮热,温

余热未尽,以及原因不明的长期热病后期阴亏津伤,

反复低热属于阴虚型者。但用于治疗痹证却未见报

道,路老曾以此方治疗阴虚内热之风痹,取得良好效果。中医治疗风痹多以祛风为主,而间有阴血不足、风邪外袭,郁而化热者,恰合本方之病机,故有效验,介绍如下:

【病案举例】46岁,1977年9月5日患者女性,

3个月来呈游走性多关节痛,低热(体温37.2初诊,

~37.5℃),日见消瘦,经某医院查血沉80mm/h,白

3

细胞13500/mm,抗“O”为1000U,诊断“急性风湿,热”经用水杨酸剂及激素,症状时减时剧,未见显效,请路老诊治。路老诊为:病人关节痛游走不定,病属风痹。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淡白,皮肤干燥,午后低热,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脉来弦细。此虚热内蒸,血虚不营,气虚不运,故成风系病久阴伤,

痹之证。治当清虚热、退骨蒸、滋阴血,拟秦艽鳖甲炙鳖甲(先煎)12g,银柴胡9g,当散化裁:秦艽9g,归9g,地骨皮9g,双钩藤(后下)15g,海风藤15g,丹参15g,山药15g,生甘草3g。二诊:服药四剂,适逢患者月经来潮而量少,关节疼痛加重,纳差,考虑经期不宜寒凉,暂以通阳祛药用:桂枝9g,白芍15g,山药12g,制川、草风之法,乌(各,先煎)5g,炙鳖甲(先煎)12g,鸡血藤15g,追地风15g,透骨草15g,菟丝子12g,白薇9g,三剂。

三诊:月经未尽,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弦细。路老认为属冲任亏损、心脾两虚,以归脾汤加减三剂。

四诊:月经已净,关节疼痛,动则增剧,午后潮热,舌苔白腻,脉细数。路老认为病仍属阴虚内热,再以初诊之方,继服16剂。

五诊:药后关节痛减,烦热已除,体温36.8℃,微有脘胀,偶见便溏、纳呆。上方去地骨皮,合入四君子汤以助脾运。

继服24剂,诸症消失,查血沉18mm/h,白细胞8600/mm3,“O”抗为500U,各项指标均已正常。【体会】风湿性关节炎,其痛呈游走性,中医辨证属风痹,以“风善行而数变”之故,治疗上前贤及近代教科书均主张:以祛风为主,佐以散寒除湿,并

选用防风汤、大秦艽汤之类。这是常配合养血之品,

法,但临床上患者体质不同,有些患者常法不效,就

应具体分析,仔细辨证,因证而变,不能拘于常法。本例患者体瘦、肤干、五心烦热、午后低热,脉细,为

阴虚骨蒸、气血不营之证。因阴血不足显著,故不能

再以祛风为主,因风药多燥,最易耗伤阴血,乃以秦鳖甲、地骨皮、银柴胡以艽鳖甲散化裁。药用秦艽、清虚热、退骨蒸;当归、丹参配鳖甲以滋阴养血活血,补而不滞;钩藤、海风藤伍秦艽通络祛风,通而不燥,共奏滋阴血、清虚热之功。治疗过程中兼理脾胃,并随时顾及妇女特点,因人制宜,随证变通,因而取效。

3当归拈痛汤善疗皮肤病

[4]

当归拈痛汤首见于《医学启源》,为金代“易

的开创者张元素所制。本方由当归、羌活、水学派”防风、升麻、知母、黄芩、苍术、白术、葛根、茵陈、苦人参、猪苓、泽泻、甘草组成。洁古老人谓此方参、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清代张石顽盛赞为“湿

[5]

热疼痛之圣方”。因此历代医家均用以治疗关节

肌肉肿痛,而路老则大大拓宽其主治范围,尤其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路老指出:本方具有“彻上彻下、通达内外、立足脾胃、攻补兼备”之特点。羌活、防风可开达上肌腠,苍白二术擅理中焦,猪苓、泽泻以渗利下焦、焦,合成开上、理中、渗下之势;升麻、葛根之升,配黄芩、苦参之苦降,共奏燮理中枢升降、分消湿热之功。

“清阳明独胜之热”;茵陈开泄太阴之湿(《本草知母)备要》

[2]

,二者相配清泄脾胃之湿热。参、术、草之

补气健脾,一者脾主四肢肌肉,脾旺则湿自化,以杜湿热滋生之源,二者防苦寒药败胃。伍当归之养血使得湿热之邪无所藏匿,亦无所滋活血。诸药相伍,生,因此,对于湿热所引起的各类皮肤病,以及上、中、下多个部位者均可应用,每收良效。

【病案举例】36岁,湿疹患者女性,河北人。因“手足湿疹两年”2009年3月5日初诊。患者两年

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湿疹,反复发作,发作时为小水疱样,有时为脓疱样皮疹,搔痒明显,约10余天可自愈,每月发作2次,上肢关节窜痛,以肩背部为主,汗出少,自觉汗出后症状可减轻,夜寐差,梦多,困倦乏力,纳可,二便如常。形体消瘦,两颧浮红,舌体适中,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属湿热内蕴,风湿

清热止痒。热毒外发肌腠。治以疏风祛湿、

羌活、防风各10g,防己15g,独活10g,升麻10

g,当归、葛根各12g,川芎10g,生地、赤芍各12g,黄芩10g,连翘12g,薄荷(后)10g,蝉衣12g,炒杏仁9g,炒苡仁30g,炒莱菔子15g。14剂,水煎服。

2009年3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湿疹较前减

少,瘙痒减轻,无脓疱样皮疹,局部色暗,抓之有滋水,头部昏沉,口粘口干,大便日二次,不成形,小便如常,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热毒减而湿邪尚

仍以当归拈痛汤合清震汤化裁:存,

炒苍术15g,炒白术12g,羌活10g,防风10g,防己15g,升麻10g,当归12g,葛根12g,川芎10g,黄芩10g,赤小豆30g,蝉衣10g,炒杏仁9g,炒苡仁30g,茵陈12g,清半夏12g,猪苓15g,泽泻15g,荷叶12g,地肤子15g。14剂,水煎服。服上方后诸症减轻,头昏口粘不明显,后患者按上方继服一月,湿疹服上方七剂消失。其后遇饮食不慎仍有轻度发作,即能缓解。嘱节制刺激性食物,以防复发。【体会】“浸淫疮”,湿疹中医称随其发生部位又有各自名称,然其病机总因过食腥荤发物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感外界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皮肤,发为本病。当归拈痛汤内调脾胃升降、外祛风湿热毒,恰合

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疹属湿邪湿病的病因病机,

偏重者。本案初诊因热毒较重,故加用连翘、生地、

赤芍等凉血解毒之品;又兼肌腠闭郁,故汗出症减,遂加薄荷、蝉衣以开腠理。二诊热象减而湿犹存,故去凉血之药,加清震汤以除湿升清、苓泽以淡渗利湿、赤豆当归散以利湿解毒,方证丝丝入扣,故奏效颇捷。

22岁,痤疮【病案举例】患者女性,因患者类风

湿性关节炎一年余,在某医院服激素,关节痛减轻,但痤疮多发,遂于2010年6月10日来诊。诊见:颜

胸背部痤疮丛生,大如黄豆、小如黍米,周围有红面、

晕,有些顶端有脓点,轻度痛痒感,并有困倦乏力,胸闷气短,口粘,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数。此乃过服激素,使风湿热邪弥漫上蒸,郁久成毒,故致痤疮顶端生脓。治宜疏风清热、祛湿解毒,拟当归拈痛汤意化裁:

羌活9g,防风12g,防己12g,升麻12g,泽泻12g,茵陈15g,黄芩12g,苦参10g,炒苍术12g,知母(上接第55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故整理任老抢救危急重症的医案,以表缅怀。

[参考文献]

[1](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

1997:415.社,

[2](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9:151.

[3](清)张璐.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281.

[4](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

10g,木瓜12g,香橼皮10g。14剂,水煎服。

2010年6月25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关节痛减轻,面部痤疮明显减少,后背仍有,顶端脓点已结痂。效不更方,上方加葛根15g,赤芍12g,继服14剂。后随访痤疮渐退,二月后已完全消失。

[6]

【体会】《内经》《医宗金痤疮称之为“痤疿”,

[7]

“肺风粉刺”。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汗出当鉴》名为

风,风湿之邪外袭,卫气不宣;或膏粱厚味,酿生湿

热,郁而为毒;或起居、七情不节,肝火郁结。均可致毒邪郁结于肌肤发为痤疮。近年激素大量、长期使是为药毒也。本例患者除见有脓点用引发者渐多,的热毒之象外,伴有困倦、口粘,苔黄腻等湿热之征,因病发上焦,外科谓上焦多属风,故病机属风湿热毒互结,与当归拈痛汤证若合符节,故投之辄效。笔者体会:路老之所以能将名方灵活应用,固然与他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方剂的配伍主

抓住其最根本的病机所在,开阔思路、知常达变,旨,

才能做到活用无方的大医境界。

[参考文献]

[1](清)江昂.医方集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8.

[2](清)汪昂.本草备要[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1993:32,88.社,

[3](元)罗天益.卫生宝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46.

[4](金)张元素.医学启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70-171.

[5](清)张石顽.张氏医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90:717.社,

[6]鲁瑛,.太原:山西科学技术点校.中医四部经典[M]

1985:8.出版社,

[7](清)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80.

[收稿日期2012-05-15]

2002:310,523.社,

[5](清)张山雷.中风斠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2002:56.社,

[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862.

[7](清)医学衷中参西录[M].(中册)石家庄:河北科学

1991:75.技术出版社,

[8](魏)吴普述.神农本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

1991:310.版社,

[收稿日期2012-05-20]


相关文章

  • 国医大师看过敏
  • 本页提供2015年1月27日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王琦.主题是<国医大师看过敏1>.主要介绍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过敏性鼻炎的食疗调理和穴位按摩,过敏性鼻炎的原因,过敏性鼻炎的自我疗 ...查看


  • 国医大师的成才规律及其对中医传承的意义_曾智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月第14卷第2期 JOURNAL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SOCIALSCIENCE)Vol.14No.2Jun.2013 ·65· 櫸櫸毼 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 ...查看


  • 王国强:大力发展中医药传承教育,将制定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指导意见
  • 4月1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传承教育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蓝绍敏出席论坛开幕式.部分国医大师.院士代表以及来自全国中医药界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查看


  • 国医大师干祖望:养生十字妙法-综合频道-手机搜狐
  • 专家小传:干祖望,生于1912年.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业人之一.中医耳鼻喉科的泰山北斗. 今年103岁的国医大师干祖望,不仅是道德楷模,还因养生有道被世人称赞.干老曾豪言:" ...查看


  • 国医大师"一针一得"治百病集
  • 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 阅读 4转自  weijian   公众公开  12-08-31 10:33 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完)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q ...查看


  • 国医大师李辅仁:独创"通肠方"
  • 李辅仁,1919年生,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的嫡传弟子,素有"中医泰斗"之声誉.2009年获"国医大师"称号.     他的养生经验中,特别强调保持肠道通畅.李辅仁认为保持大便通畅应注意多食用富 ...查看


  • 北京四大名医
  • 一周一个小知识:北京四大名医 孔伯华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孔伯华(1884-1955 年) 阜人.其祖 现代医家.原名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山东曲 孔伯华 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 ...查看


  •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养生粥做法采访实录
  • 中央电视4台<中华医药>2010.3.17日晚10点播出朱良春长寿粥 介绍江苏南通的名中医朱良春的长寿之道.这位老医生高已九十有三,除了脸上有老人斑外,精神足,思维活,腰板挺. 行医70年的朱良春医生,长寿的秘诀是60年长期坚持 ...查看


  • 肘关节脱位,看国医大师石仰山有何高招!
  • 小编导读 套马的汉子,飞驰的骏马,潇洒的马姿,英俊的动作,那般美景,光是想想就已半醉!但这些令人沉醉的场景,却又总易横生枝节.肘关节是人体甚是灵活的关节之一,日常生活中,时时都用得上,就是那套马的汉子,稍有不慎,也会有肘关节脱位的危险.若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