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的关键在于程序正义

作者:虞崇胜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6-6

本站发布时间:2011-6-6 21:17:14

阅读量:259次

从2011年到2012上半年,中国政坛最牵动人心的事务可能要数换届选举了。这次全国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和政府换届选举,共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361个市、2811个县、34171个乡镇。为了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1月,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纪委召开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视频会议,对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作出全面部署。4月11日,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纪委在京召开严肃换届纪律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从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肃教育、严格监督、严厉查处、严加考核等6个方面,介绍了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的有关举措。应该说,中央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十分及时的,对于保证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毫无疑问,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是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风清气正呢?从历届换届选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特别是从换届选举的要义来看,切实做到程序正义显得相当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确保风清气正的关键就在于程序正义。

为什么程序正义有如此重要呢?这是由程序正义本身和选举的要义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程序正义的内涵。程序正义相对实体正义而言,是实现正义的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选举来说,所谓程序正义,就是指选举依照既定程序进行。程序正义要求必须体现合法性和法定性两条原则。所谓合法性,是说选举程序要合乎选举理性,要得到选举人的认同;所谓法定性,是说已定的选举程序具有法律意义,任何人不得违反。

其次,我们来看程序正义的价值。就选举来说,程序正义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贯彻了选举权利保障原则,具体来说,它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对于选举人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二是对于候选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选举是一种权力竞争,但更重要的是保证“主权在民”,也就是要让民众掌握权力的柄杖,保证权力为民所赋,并形成对掌权者的约束)

其三,我们来看选举的要义。中文“选举”意为选择和推举。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选举,是指政权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根据选举人意志,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程序,选拔、推举代表(议员)或主要负责人的活动。

选举的要义或精神具体体现为以下三条原则:

公正原则。有三个要点:一是起点公正,也就是机会均等,必须确保具有相同资格条件的人具有均等的参与竞争的机会,从而保证起点的公平;二是过程公正,包括竞争规则的公正和实施规则的公正,所有规定的程序都必须严格遵循,不能随意减少、增加或越过规定的程序。三是结果公正,也就是选举出来的人是众望所归的,是选举人合意的结果,同时选举结果要即时公开,一旦形成结果就不得随意变动。

择优原则。选举就是一个择优的过程,如果不能择优,选举就没有意义。要做到择优,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可以择优,即候选人要有差额,没有差额,就不能择优,等额选举还不如任命更省事;二是能够择优,即选举人能够自由表达其意志,不受他人左右,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胁迫选举人作某种选择;三是必须择优,即多数当选原则,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确定当选者;四是保证择优,即选举过程没有受到干扰,符合法定程序。

匹配原则。从组织原理来说,人职(选出的人和担任的职务)要相匹配。要点有三:一是个体能力与工作职位相匹配;二是个体人格与职位特点相匹配;三是组织中不同能力和不同人格的人相匹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考察,坚持程序正义之所以能够形成风清气正的局面,是因为它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严格依据既定程序办事,从而遏制了人性的弱点而彰显了程序的威力,于是就为换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正之风设置了心理屏障、制度蕃蓠和程序规范。比如,正式选举前选举人和被选举人都可以运用各种合法形式介绍候选人,以使选举人更多地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以利于理性地进行选择。但是,一旦进入正式选举程序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选举过程,什么长官意志、上级倾向、组织意图、群众愿望都不能改变选举程序和选举结果。如此,不仅选举理性得到了张扬,而且也树立了公平正义的政坛风气。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按照公正的程序进行选举,不仅选举人能够公正地作出选择,而且候选人也能够公正地看待选举结果,即使选举失败也不会怨天尤人。

回溯既往,我国以往历届换届选举中的不正之风,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表现为任人唯亲、人情风、裙带风、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票贿选、放风漏气、替人说情、打探消息、收受礼品、接受吃请等种种现象。这些不正之风之所以得以发生,背后的深层原因都与不按程序办事、不按规则办事,违背程序正义原则联系在一起。仔细检讨以往在选举程序方面问题,违背程序正义原则的主要表现有:1、候选人资格不统一,甚至特设一些特殊条件;2、候选人提名不合程序,没有足够的民意基础;3、候选人没有差额,选举人无法选择;4、候选人没有充分介绍,选举人不知情;5、选举过程不公开,缺乏对选举过程的必要监督;6、选举程序不遵守,有意变动选举程序(增加或减少程序);7、选举结果不公开,有的甚至肆意改变选举结果,8、缺乏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即便违背了选举程序也无人问津,等等。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种种程序上的不正义,才使得任人唯亲、人情风、裙带风、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等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开来,这不仅干扰了换届选举的正常进行,更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可以说,不是别的、正是程序的不正义、不公正,才是导致风不清气不正的深层原因,换句话说也就是风清气正的关键就在于程序正义。

也许,前苏联在干部选拔上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程序正义的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所周知,苏共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苏共在取得中央政权后,由于在其他城市、地区和广大农村没有掌握领导权,所以为了巩固全国政权,党组织不得不以任命和委派的方式选拔大量党员到这些地方去工作(类似于中国建国初期的“南下干部”)。这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是完全必要的。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初步建立的选举制并没有得到坚持和完善,反而随着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以后逐渐被委任制所代替,领导人自上而下层层任命。有的干部即便是“选举产生”,实际上也是上级指定名单后再“选举”走走过场,并没有严格控制按选举程序办事。由于不加区别地对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实行委任制,由少数人代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来选择领导人,实际上就剥夺了党员和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选择方面的决定权、监督权和罢免权,从而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可以疏远群众而不可以疏远领导,造成党的干部与党员之间、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隔阂,使党严重脱离群众;进而使干部选拔工作充满了神秘色彩,一般干部、党员和广大群众无法对干部选拔任用进行监督,导致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并使干部任用和选任的机会越来越不平等,优秀的领导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而选拔出来的人并不是适合职位要求的优秀人才。对于这些弊端,斯大林也曾尖锐指出:挑选工作人员常常不是根据客观的条件,而是根据偶然的、主观的、庸俗市侩的因素来决定。有人常常挑选熟人、朋友、同乡,以及对个人忠诚的人、吹捧自己的人,而根本不考虑他们政治上和业务上是否称职。这种弊端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经十分严重,直至积重难返。显然,这样的干部选任制度只有利于领导人自己的执政地位,而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特别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导致党内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这算得上苏共丧失执政权在干部选任制度上的重要原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从程序上加以有效防范。

将刊于《同舟共进》2011、6

作者:虞崇胜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6-6

本站发布时间:2011-6-6 21:17:14

阅读量:259次

从2011年到2012上半年,中国政坛最牵动人心的事务可能要数换届选举了。这次全国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和政府换届选举,共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361个市、2811个县、34171个乡镇。为了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1月,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纪委召开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视频会议,对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作出全面部署。4月11日,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纪委在京召开严肃换届纪律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从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肃教育、严格监督、严厉查处、严加考核等6个方面,介绍了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的有关举措。应该说,中央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十分及时的,对于保证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毫无疑问,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是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风清气正呢?从历届换届选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特别是从换届选举的要义来看,切实做到程序正义显得相当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确保风清气正的关键就在于程序正义。

为什么程序正义有如此重要呢?这是由程序正义本身和选举的要义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程序正义的内涵。程序正义相对实体正义而言,是实现正义的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选举来说,所谓程序正义,就是指选举依照既定程序进行。程序正义要求必须体现合法性和法定性两条原则。所谓合法性,是说选举程序要合乎选举理性,要得到选举人的认同;所谓法定性,是说已定的选举程序具有法律意义,任何人不得违反。

其次,我们来看程序正义的价值。就选举来说,程序正义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贯彻了选举权利保障原则,具体来说,它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对于选举人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二是对于候选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选举是一种权力竞争,但更重要的是保证“主权在民”,也就是要让民众掌握权力的柄杖,保证权力为民所赋,并形成对掌权者的约束)

其三,我们来看选举的要义。中文“选举”意为选择和推举。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选举,是指政权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根据选举人意志,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程序,选拔、推举代表(议员)或主要负责人的活动。

选举的要义或精神具体体现为以下三条原则:

公正原则。有三个要点:一是起点公正,也就是机会均等,必须确保具有相同资格条件的人具有均等的参与竞争的机会,从而保证起点的公平;二是过程公正,包括竞争规则的公正和实施规则的公正,所有规定的程序都必须严格遵循,不能随意减少、增加或越过规定的程序。三是结果公正,也就是选举出来的人是众望所归的,是选举人合意的结果,同时选举结果要即时公开,一旦形成结果就不得随意变动。

择优原则。选举就是一个择优的过程,如果不能择优,选举就没有意义。要做到择优,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可以择优,即候选人要有差额,没有差额,就不能择优,等额选举还不如任命更省事;二是能够择优,即选举人能够自由表达其意志,不受他人左右,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胁迫选举人作某种选择;三是必须择优,即多数当选原则,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确定当选者;四是保证择优,即选举过程没有受到干扰,符合法定程序。

匹配原则。从组织原理来说,人职(选出的人和担任的职务)要相匹配。要点有三:一是个体能力与工作职位相匹配;二是个体人格与职位特点相匹配;三是组织中不同能力和不同人格的人相匹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考察,坚持程序正义之所以能够形成风清气正的局面,是因为它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严格依据既定程序办事,从而遏制了人性的弱点而彰显了程序的威力,于是就为换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正之风设置了心理屏障、制度蕃蓠和程序规范。比如,正式选举前选举人和被选举人都可以运用各种合法形式介绍候选人,以使选举人更多地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以利于理性地进行选择。但是,一旦进入正式选举程序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选举过程,什么长官意志、上级倾向、组织意图、群众愿望都不能改变选举程序和选举结果。如此,不仅选举理性得到了张扬,而且也树立了公平正义的政坛风气。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按照公正的程序进行选举,不仅选举人能够公正地作出选择,而且候选人也能够公正地看待选举结果,即使选举失败也不会怨天尤人。

回溯既往,我国以往历届换届选举中的不正之风,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表现为任人唯亲、人情风、裙带风、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票贿选、放风漏气、替人说情、打探消息、收受礼品、接受吃请等种种现象。这些不正之风之所以得以发生,背后的深层原因都与不按程序办事、不按规则办事,违背程序正义原则联系在一起。仔细检讨以往在选举程序方面问题,违背程序正义原则的主要表现有:1、候选人资格不统一,甚至特设一些特殊条件;2、候选人提名不合程序,没有足够的民意基础;3、候选人没有差额,选举人无法选择;4、候选人没有充分介绍,选举人不知情;5、选举过程不公开,缺乏对选举过程的必要监督;6、选举程序不遵守,有意变动选举程序(增加或减少程序);7、选举结果不公开,有的甚至肆意改变选举结果,8、缺乏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即便违背了选举程序也无人问津,等等。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种种程序上的不正义,才使得任人唯亲、人情风、裙带风、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等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开来,这不仅干扰了换届选举的正常进行,更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可以说,不是别的、正是程序的不正义、不公正,才是导致风不清气不正的深层原因,换句话说也就是风清气正的关键就在于程序正义。

也许,前苏联在干部选拔上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程序正义的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所周知,苏共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苏共在取得中央政权后,由于在其他城市、地区和广大农村没有掌握领导权,所以为了巩固全国政权,党组织不得不以任命和委派的方式选拔大量党员到这些地方去工作(类似于中国建国初期的“南下干部”)。这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是完全必要的。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初步建立的选举制并没有得到坚持和完善,反而随着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以后逐渐被委任制所代替,领导人自上而下层层任命。有的干部即便是“选举产生”,实际上也是上级指定名单后再“选举”走走过场,并没有严格控制按选举程序办事。由于不加区别地对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实行委任制,由少数人代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来选择领导人,实际上就剥夺了党员和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选择方面的决定权、监督权和罢免权,从而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可以疏远群众而不可以疏远领导,造成党的干部与党员之间、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隔阂,使党严重脱离群众;进而使干部选拔工作充满了神秘色彩,一般干部、党员和广大群众无法对干部选拔任用进行监督,导致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并使干部任用和选任的机会越来越不平等,优秀的领导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而选拔出来的人并不是适合职位要求的优秀人才。对于这些弊端,斯大林也曾尖锐指出:挑选工作人员常常不是根据客观的条件,而是根据偶然的、主观的、庸俗市侩的因素来决定。有人常常挑选熟人、朋友、同乡,以及对个人忠诚的人、吹捧自己的人,而根本不考虑他们政治上和业务上是否称职。这种弊端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经十分严重,直至积重难返。显然,这样的干部选任制度只有利于领导人自己的执政地位,而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特别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导致党内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这算得上苏共丧失执政权在干部选任制度上的重要原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从程序上加以有效防范。

将刊于《同舟共进》2011、6


相关文章

  • 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 --一论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事关发展全局.引领社会和谐,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 ...查看


  • 正风肃纪心得.
  • 组工干部正风肃纪心得体会 正风肃纪是今年换届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换届工作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组织部门作为换届工作的组织者和施工队,应带头坚持正风肃纪,带头做到风清气正,要以自身的风清气正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一.要勤于学习蓄底气,切实打牢正 ...查看


  • 风清气正心得体会
  • [篇一:风清气正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地方换届工作的纪律保障,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此前,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联合下发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营造风清 ...查看


  • 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宣讲提纲
  • 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宣讲提纲 按照中央部署,从今年开始,全国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将自下而上进行换届.根据市委安排,我市乡镇和区县将分别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换届.这次换届,背景特殊,意义重大.第一,能否搞好换届,选举产生坚强 ...查看


  • 永宁镇严肃换届工作纪律情况汇报
  • 永宁镇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严肃换届工作纪律,防止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认真执行中纪委.中组部"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我镇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严肃换届纪律学习, ...查看


  • 严肃换届纪律实施方案
  • ****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实施方案 各处室.各支部: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全面完成换届工作的各项任务,根据市委关于严肃换届纪律的部署要求,促使我市换届工作平稳.健康 ...查看


  • 2015严肃纪律心得体会
  • 2015 严肃纪律心得体会 严肃纪律心得体会一: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 近来,本人认真学习.领会了 严厉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 加强廉洁自律 相干的文件精神,这使我在思想上有了新的熟悉和进 步,熟悉到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职员,必须加强本身 ...查看


  • 严肃换届纪律专题会议
  • 严肃换届纪律专题会议 同志们: 今天市委召开严肃换届纪律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全面顺利完成市县乡集中换届工作任务.中央明确提出,这次集中换届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统一思想,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二是选准干部,配好各级 ...查看


  • 完善工作机制,为严肃换届纪律提供制度保障
  • 完善工作机制,为严肃换届纪律提供制度保障 今年是全国各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目前,我省.市.区换届工作也正在陆续展开.面对换届,绝大多数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会有少数干部心浮气躁,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