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楚天舒

——怀念俞天舒先生

2012-07-19

1975年夏鼐写给俞天舒的信

易瑶瑶

每每想起玉海藏书楼,便不禁想起我市已故文物界前辈俞天舒先生,想到没有他的萌护,无缘聆受他的言传身教而常叹憾轲。

俞天舒先生(1933~2004),乳名锦煃,因羡象征长寿和悠闲自在的白鹤,改名鹤秋,又名岳秋。笔名天舒,取自毛泽东诗词“极目楚天舒”句。曾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瑞安市政协委员和文史委委员。髫岁丧母,靠继母抚之成长。父俞卓芝,曾为卖货郎,唱曲(红白喜事)谋生。

1946年,俞公小学毕业未去中考,在八角桥家办的百货店帮忙。不日,在东南补习班(今虹桥路小学)复习一年,翌年被瑞安中学录取,仅读半年又到店里当伙计。1951年,家店搬到南门(今红十字医院对面偏北),隔壁店的学徒、店员都和俞公同龄,这群志趣相投的玩伴于1952年一起自修瑞中夜初三班。该班有七八人投考温州师范学校,只俞公一人录取。

俞公温师读书,有两件事趣事可记:其一,学校疑“俞岳秋”是女生名,就把他分到女生寝室,弄出了一段错进女寝室的笑话;其二,瑞中夜初中毕业没正式文凭,他只开一张证明就来温师报到,可温师不予注册。于是边读书边等省教育厅的批准,故他注册比其他同学迟了一个月。学校有个项老师,常在其他老师面前奚落俞公:“这个学生以前在店里当伙计的,小学毕业怎么考上温师?他能跟得上吗?”

1956年8月,俞公毕业分配到瑞安县文教局,调到城关沿江小学、城关机关干部业余学校教语文和文史。1961年初,他调入瑞安县文化馆,主编《瑞安俱乐部》,写了《阿里公》、《夸嫂嫂》等影响较大的曲艺作品。1963年4月,县文化局决定把而立之年的俞公调到文物馆,从此改变了其一生。30岁才接触文物工作的他,此后用瘦弱的身躯与一生的时间保护玉海楼,成为了瑞安地方史与文物界的专家。现在的瑞安有这么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珍贵的文物藏品,这其中有俞公的一份功劳。

1967年,瑞安“百日围城”期间,武斗的枪林弹雨在玉海楼板壁上留下无数洞孔,当时的俞公就住在玉海楼上。“飞云野战军”(简称武装连)在这儿住了将近一年,楼上前进和后进全住满人。武装连小头头是俞公的小学同学,凭这点关系,俞公告诫他们“玉海楼的任何东西都不许动”,虽然一小部分藏书破损了些,但多亏俞公日夜守卫着玉海楼才没有遭受大的损毁。1974年,他与馆里同仁一起抵制几撮仗势者欲占玉海楼水塘(放生池)建厂房,并求资疏浚恢复原貌,与福利院民政机构力争收复孙氏故居等事项。

俞公在温师学的是数学,对文物专业认识一片空白,他在此方面的成就全赖后期勤学钻研和自学而成。他说那时馆里没有领导阻挠他,昼夜遍览文物、古籍和书画库房的藏品,平日还常拿实物对照分析,写出他自己的论述,有《中国铜镜讲义》、《瑞安石棚墓初探》、《黄绍箕集》、《大罗山志·仙岩篇》等众多专著和地方史乘,论文皆发表《文物》、《考古》、《东南文化》等各专业刊物,其中《中国黑瓷创烧时代及地点新说》提出黑瓷创烧于晚商或西周的论点,在国内考古界影响深远。

在馆期间,他参与抢救仙岩慧光塔出土文物,无偿征藏二百多幅全国名家书画,亲任文物总账登记,进行玉海楼古籍善本鉴定与编目等工作。1991年,他以文物馆馆长身份退休,返聘馆内任顾问直到终老。俞公幼患肺病和乙肝,2003年11月患肝症晚期,作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绝症患身笑对之”,从容面对所剩8个月时间,昼夜加紧编撰《黄体芳集》(温州文献丛书)、《俞天舒诗文选续集》等著作。

我以前在玉海楼上班时很难见俞公,他来到楼上坐几分钟又匆忙走了。我搬到楼上和他同事一年多,只可惜在他身边学习的时间过于短暂。俞公秉性耿直,胸无城府,一生杜门为学,生活怡然俭朴。其同学龚章铸回忆他“五十年来没打过一次扑克,没搓过一次麻将,也没把酒当歌的激情”。记得俞公去世一年后,中国古陶瓷学会依然寄信给他。我曾打电话予以说明,但仍收到学会给他的信件,这份哀荣让人憾叹万千。

在俞公患病期间,笔者原与他相约在玉海楼上,听他讲述当年接待郭沫若的具体细节,还有其他一些和文物馆有关的历史背景,只因那年盛夏经常拉闸断电,怕他受不了楼里高温,便不断延后,这个约定一直延续到他逝世也没有实现。

不久前,我偶然发现某一博客转载了夏鼐先生1975年复俞公信札一通的照片,见证了俞公为玉海楼的保护工作奔走疾呼,也掀开了考古学家夏鼐关注故乡玉海楼的一段往事,实为珍贵,一并转录如下:

岳秋同志:

来信及附件均已收到,关于“玉海楼”的保护工作,你们能抓这事,很好。我已将你寄来的油印文件交给国家文物局文物处陈处长,以供其参考,(因为王冶秋局长因公赴新疆后未返)。据云:省文化局已抓这事,因为省级保护单位,不便插手。不过想函告省文物局熟人,表示支持此事,望其能贯彻保护目的。此复,顺致。

敬礼!

夏鼐

七五年六月一日

——怀念俞天舒先生

2012-07-19

1975年夏鼐写给俞天舒的信

易瑶瑶

每每想起玉海藏书楼,便不禁想起我市已故文物界前辈俞天舒先生,想到没有他的萌护,无缘聆受他的言传身教而常叹憾轲。

俞天舒先生(1933~2004),乳名锦煃,因羡象征长寿和悠闲自在的白鹤,改名鹤秋,又名岳秋。笔名天舒,取自毛泽东诗词“极目楚天舒”句。曾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瑞安市政协委员和文史委委员。髫岁丧母,靠继母抚之成长。父俞卓芝,曾为卖货郎,唱曲(红白喜事)谋生。

1946年,俞公小学毕业未去中考,在八角桥家办的百货店帮忙。不日,在东南补习班(今虹桥路小学)复习一年,翌年被瑞安中学录取,仅读半年又到店里当伙计。1951年,家店搬到南门(今红十字医院对面偏北),隔壁店的学徒、店员都和俞公同龄,这群志趣相投的玩伴于1952年一起自修瑞中夜初三班。该班有七八人投考温州师范学校,只俞公一人录取。

俞公温师读书,有两件事趣事可记:其一,学校疑“俞岳秋”是女生名,就把他分到女生寝室,弄出了一段错进女寝室的笑话;其二,瑞中夜初中毕业没正式文凭,他只开一张证明就来温师报到,可温师不予注册。于是边读书边等省教育厅的批准,故他注册比其他同学迟了一个月。学校有个项老师,常在其他老师面前奚落俞公:“这个学生以前在店里当伙计的,小学毕业怎么考上温师?他能跟得上吗?”

1956年8月,俞公毕业分配到瑞安县文教局,调到城关沿江小学、城关机关干部业余学校教语文和文史。1961年初,他调入瑞安县文化馆,主编《瑞安俱乐部》,写了《阿里公》、《夸嫂嫂》等影响较大的曲艺作品。1963年4月,县文化局决定把而立之年的俞公调到文物馆,从此改变了其一生。30岁才接触文物工作的他,此后用瘦弱的身躯与一生的时间保护玉海楼,成为了瑞安地方史与文物界的专家。现在的瑞安有这么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珍贵的文物藏品,这其中有俞公的一份功劳。

1967年,瑞安“百日围城”期间,武斗的枪林弹雨在玉海楼板壁上留下无数洞孔,当时的俞公就住在玉海楼上。“飞云野战军”(简称武装连)在这儿住了将近一年,楼上前进和后进全住满人。武装连小头头是俞公的小学同学,凭这点关系,俞公告诫他们“玉海楼的任何东西都不许动”,虽然一小部分藏书破损了些,但多亏俞公日夜守卫着玉海楼才没有遭受大的损毁。1974年,他与馆里同仁一起抵制几撮仗势者欲占玉海楼水塘(放生池)建厂房,并求资疏浚恢复原貌,与福利院民政机构力争收复孙氏故居等事项。

俞公在温师学的是数学,对文物专业认识一片空白,他在此方面的成就全赖后期勤学钻研和自学而成。他说那时馆里没有领导阻挠他,昼夜遍览文物、古籍和书画库房的藏品,平日还常拿实物对照分析,写出他自己的论述,有《中国铜镜讲义》、《瑞安石棚墓初探》、《黄绍箕集》、《大罗山志·仙岩篇》等众多专著和地方史乘,论文皆发表《文物》、《考古》、《东南文化》等各专业刊物,其中《中国黑瓷创烧时代及地点新说》提出黑瓷创烧于晚商或西周的论点,在国内考古界影响深远。

在馆期间,他参与抢救仙岩慧光塔出土文物,无偿征藏二百多幅全国名家书画,亲任文物总账登记,进行玉海楼古籍善本鉴定与编目等工作。1991年,他以文物馆馆长身份退休,返聘馆内任顾问直到终老。俞公幼患肺病和乙肝,2003年11月患肝症晚期,作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绝症患身笑对之”,从容面对所剩8个月时间,昼夜加紧编撰《黄体芳集》(温州文献丛书)、《俞天舒诗文选续集》等著作。

我以前在玉海楼上班时很难见俞公,他来到楼上坐几分钟又匆忙走了。我搬到楼上和他同事一年多,只可惜在他身边学习的时间过于短暂。俞公秉性耿直,胸无城府,一生杜门为学,生活怡然俭朴。其同学龚章铸回忆他“五十年来没打过一次扑克,没搓过一次麻将,也没把酒当歌的激情”。记得俞公去世一年后,中国古陶瓷学会依然寄信给他。我曾打电话予以说明,但仍收到学会给他的信件,这份哀荣让人憾叹万千。

在俞公患病期间,笔者原与他相约在玉海楼上,听他讲述当年接待郭沫若的具体细节,还有其他一些和文物馆有关的历史背景,只因那年盛夏经常拉闸断电,怕他受不了楼里高温,便不断延后,这个约定一直延续到他逝世也没有实现。

不久前,我偶然发现某一博客转载了夏鼐先生1975年复俞公信札一通的照片,见证了俞公为玉海楼的保护工作奔走疾呼,也掀开了考古学家夏鼐关注故乡玉海楼的一段往事,实为珍贵,一并转录如下:

岳秋同志:

来信及附件均已收到,关于“玉海楼”的保护工作,你们能抓这事,很好。我已将你寄来的油印文件交给国家文物局文物处陈处长,以供其参考,(因为王冶秋局长因公赴新疆后未返)。据云:省文化局已抓这事,因为省级保护单位,不便插手。不过想函告省文物局熟人,表示支持此事,望其能贯彻保护目的。此复,顺致。

敬礼!

夏鼐

七五年六月一日


相关文章

  • 水调歌头.游泳
  •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1956.6)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 ...查看


  • 爱我家乡项目调查报告
  • 爱我家乡项目调查报告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班级:媒体11301 学号:201101988 姓名:陈 宇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淮平原东部,淮河两岸.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淮安 ...查看


  • 爱国诗歌: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查看


  •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鉴赏
  • 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声鸿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儘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 ...查看


  • 自写东湖导游词
  •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江城武汉做客,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演员.我姓潘,大家叫我小潘就好了,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小潘的脚步一起玩转武汉吧!我们今日主要参观的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飘香四溢的梅花,辉煌灿烂的荆楚文化都是东湖亮丽的 ...查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水龙吟[1]·登建康[2]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 2012.05.25 楚天[3]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5]落日楼头,断鸿[6]声里,江南游子[7].把吴钩[8] ...查看


  • 雨霖铃教案 1
  • <雨霖铃> 一.背景介绍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 ...查看


  • 14元曲名句
  • 十四.元曲名句 1.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释文]一封封书信没有消息,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关汉卿<窦娥冤>) [释文] ...查看


  •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