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三历史总复习
高兴初中 蒋永煜
教书多年,也教了多届毕业班,如何进行初三历史总复习,也有一些经验,为抛砖引玉,现总结如下:
一、拟定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应根据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当时的进度,学生的知识情况等予以综合考量下拟订,要留足充余的机动时间。
二、选择多种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的选定,决定于教师对某种方式的习惯或偏爱以及对其优势的认识。对于我来说,单纯使用任何一种方式,都会很快厌倦,喜欢经常变换手段。如:
1.地毯式复习。即按教材的编排的先后顺序全面系统地复习。这种复习方式因与教材编排同步,学生易于接受并易于进入角色和状态,但与过去学习秩序一致,学生复习兴趣难以激发,复习主要靠意志努力来战胜枯燥无味和与生俱来的厌倦。
2.专题式复习。即将教材肢解为以主专题统率形式的若干分支系统,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予以分割吃掉。这种方式较前一种既新颖,又有挑战性,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易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可避免学生因手段不二,简单重复而带来的厌恶和倦怠心情的产生,从而避免了复习效
果的降低。但要求学生从分散的历史素材中去总结归纳,对于差生,难以适从。
3.杂文式复习。所谓杂文式复习,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复习方法。形散,指复习手段多样化。如学生看书,完成课堂作业(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回顾或思考,专题讨论,知识归类整理,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如历史知识中的时、地、人、事、义五要素侧重点的把握,历史经验,历史教训的总结,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概述,历史事件的性质判定,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的应用等),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情感情操的提升与升华(如爱国的,爱人民的,大家与小家的选择,忠与孝的选择,生命与事业的轻重),学习效果的多种检测形式等。神不散,就是指操纵复习总指挥棒的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指向成功的分目标和总目标,还要随时观察高度紧张的,不堪重负的毕业学生的情绪变化,以便随时调整学习方式和手段来适应学生,使学生学习激情得到最大化的激发。
这种复习方式变化多样,具有新颖与别致感,也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重点得以突出,但学生对教师复习套路难以捉摸,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总体驾驭能力的培养。
4.框架式复习。这种复习形式是在教师引导下,将考试范围所辖的历史知识按属种关系进行一层一层的推进追踪,从而引导学生有一定系统性地整理和归类知识,让学生建构起较为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此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地掌握和获取的训练,但放松了学生
多种能力和情感意志的培养。同时,如果较严格按照属种关系的逻辑一框接一框地推出,则很难突出重点。
综上所述,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复习,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有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师对某些方法的应手感和偏爱,适当选取某些方法进行训练,尽量做到避弊就利,即用一种方法的利去弥补另一种方法的弊。
三、提升要求
提升要求,即注意知识与能力要求和情感水平的逐渐提高.主要通过加强综合性知识训练、材料题训练来予以实现。目前,中考历史只占50分,是语、数、外每科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又是开卷,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我在现实教学中遇到的是,学生一碰到综合性较强的、材料性的题,不是乱作,就是不作。当我私下与这些学生交谈时,他们话中有的隐透出,有的直言道:只有50分的开卷题,何必在此浪费大量时间?因此,要对学生提升要求,首先要提升学生的认识。
四、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毕业与升学的实弹性预演,题型样式应注意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结合。每套题都要有诊断性,以诊查漏,亡羊补牢。训练3-5套较适谊。其中还应包括1-2套政史合卷的模拟训练。
如何进行初三历史总复习
高兴初中 蒋永煜
教书多年,也教了多届毕业班,如何进行初三历史总复习,也有一些经验,为抛砖引玉,现总结如下:
一、拟定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应根据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当时的进度,学生的知识情况等予以综合考量下拟订,要留足充余的机动时间。
二、选择多种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的选定,决定于教师对某种方式的习惯或偏爱以及对其优势的认识。对于我来说,单纯使用任何一种方式,都会很快厌倦,喜欢经常变换手段。如:
1.地毯式复习。即按教材的编排的先后顺序全面系统地复习。这种复习方式因与教材编排同步,学生易于接受并易于进入角色和状态,但与过去学习秩序一致,学生复习兴趣难以激发,复习主要靠意志努力来战胜枯燥无味和与生俱来的厌倦。
2.专题式复习。即将教材肢解为以主专题统率形式的若干分支系统,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予以分割吃掉。这种方式较前一种既新颖,又有挑战性,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易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可避免学生因手段不二,简单重复而带来的厌恶和倦怠心情的产生,从而避免了复习效
果的降低。但要求学生从分散的历史素材中去总结归纳,对于差生,难以适从。
3.杂文式复习。所谓杂文式复习,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复习方法。形散,指复习手段多样化。如学生看书,完成课堂作业(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回顾或思考,专题讨论,知识归类整理,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如历史知识中的时、地、人、事、义五要素侧重点的把握,历史经验,历史教训的总结,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概述,历史事件的性质判定,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的应用等),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情感情操的提升与升华(如爱国的,爱人民的,大家与小家的选择,忠与孝的选择,生命与事业的轻重),学习效果的多种检测形式等。神不散,就是指操纵复习总指挥棒的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指向成功的分目标和总目标,还要随时观察高度紧张的,不堪重负的毕业学生的情绪变化,以便随时调整学习方式和手段来适应学生,使学生学习激情得到最大化的激发。
这种复习方式变化多样,具有新颖与别致感,也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重点得以突出,但学生对教师复习套路难以捉摸,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总体驾驭能力的培养。
4.框架式复习。这种复习形式是在教师引导下,将考试范围所辖的历史知识按属种关系进行一层一层的推进追踪,从而引导学生有一定系统性地整理和归类知识,让学生建构起较为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此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地掌握和获取的训练,但放松了学生
多种能力和情感意志的培养。同时,如果较严格按照属种关系的逻辑一框接一框地推出,则很难突出重点。
综上所述,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复习,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有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师对某些方法的应手感和偏爱,适当选取某些方法进行训练,尽量做到避弊就利,即用一种方法的利去弥补另一种方法的弊。
三、提升要求
提升要求,即注意知识与能力要求和情感水平的逐渐提高.主要通过加强综合性知识训练、材料题训练来予以实现。目前,中考历史只占50分,是语、数、外每科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又是开卷,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我在现实教学中遇到的是,学生一碰到综合性较强的、材料性的题,不是乱作,就是不作。当我私下与这些学生交谈时,他们话中有的隐透出,有的直言道:只有50分的开卷题,何必在此浪费大量时间?因此,要对学生提升要求,首先要提升学生的认识。
四、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毕业与升学的实弹性预演,题型样式应注意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结合。每套题都要有诊断性,以诊查漏,亡羊补牢。训练3-5套较适谊。其中还应包括1-2套政史合卷的模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