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

(2)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3)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认识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4)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议先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搞清楚人文主义的含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提问:大家平时看过古希腊神话没有?中国的神话故事呢?你觉得古希腊神话中天神的形象、性格人与中国神话的天神形象、性格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古希腊神话中轻神性、重人性的特点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后来透过古希腊哲学和文艺复兴发育成为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叫做人文主义。

提问:什么是人文精神?(单元标题)

教师总结: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它和人文主义一样是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发展于文艺复兴,但是人文精神最后还经过了启蒙运动理性精神的滋养,对人和人性有着比人文主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方法二】多媒体导入法

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展示古希腊文化成就。

提到古希腊就不能提到它为后世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话题。古希腊文化的贯穿古今的现代性特征最为人所熟知的例子莫过于奥林匹克竞技和“奥林匹克精神”了。当今世界唯一能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甚至敌对冲突、利益根本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并能激起人们高涨热情的就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当奥运圣火点燃,当体现奥运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响彻云霄,各国运动员在比赛场上龙腾虎跃之时,凡有学识之人,谁能不对古希腊人油然而生敬意?谁能不想到这是古希腊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竞争的精神、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奥运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古希腊人的杰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特征。

由此导入新课。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参见必修Ⅰ)

(2)人的地位的提高:

公元前6世纪,人们不再满足于神话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开始寻求新的关于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观念。产生了众多哲学家。希腊人把哲学称为“爱智慧之学”,赋予它循理论智、探究天地社会人间万象演变因由的任务。最早的希腊哲学家都力求在宗教神话之外凭观察思考探讨世界万物的本原以及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原的强烈兴趣。但他们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

(3)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希波战争中希腊获得的决定性胜利,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达到高峰期。希腊开始了一场智力革命。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结果智者们开始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

2、“智者学派”的概念: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

他们不像伊奥尼亚哲学家和德谟克里特那样重视自然界,重视万物从何开始的问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

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人物介绍】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 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而遇害。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戈拉说出了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人自身当作评判万物和世界以及一切知识的唯一标准。传统哲学关于知识、真理、善、神、正确和正义等问题的论证和解释,在智者学派看来是不足和不够的,他们的这种怀疑主义思想和观念,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看法:哲学思考必须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才能进行。智者学派的这种思想和学说,导致了古代希腊哲学的一种转变,即把哲学家的注意力从自然世界转向人本身,从理论批判转向理论思维本身。

【合作探究】 “半费之讼”

[材料]:这是一个有关辩护的古老故事:有一次,古希腊智者学派诉讼师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戈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欧提勒士毕业后却迟迟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在法庭上,普罗泰戈拉的理由是: 如果欧氏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合同的规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欧氏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法庭的裁决,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欧氏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他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欧氏却对普氏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是您的学生,您的那一套咱也会: 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赢了,根据法庭的裁决,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输了,根据合同的规定,我不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我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真不知所措。无法作出裁决

[设问]:如果你是法官或者是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的人,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二人的僵局呢?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哪些不足之处呢?。

[引导]:以庭外调解,劝一方或双方退让等。

[结论]:通过“半费之讼”这个故事说明智者学派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伦理道德的缺陷。(爱因斯坦: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有益尝试 启蒙作用)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

(1)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

(2)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一些智者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具有进步的倾向,有的怀疑诸神的存在,有的认为政治制度由人们协约公议而产生,非神所规定,有的则反对奴隶制本身,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一些话语现在听起来绝不像远古的隔世音,而更像近现代的观点。

【合作探究】智者学派的积极主张及评价

主要观点: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完全是正常的现象,人们不应该强求一律。

积极意义: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局限性: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1、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轶闻趣事:“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苏格拉底与青年人关于求知的答问: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合作探究】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索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

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备课资料】苏格拉底之死

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年轻的苏格拉底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通过他的教诲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犬儒派等新学派,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

公元前399年,他被人控告有罪,罪名主要是两项:不敬神和腐蚀青年。有五百零一人作为此案的审判官,最后他们以二百八十一票对二百二十票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并进而判他死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苏格拉底认为虽然如果城邦的法律是不公正的,你就不必遵从它们,但是如果你违反了城邦的法律,你仍然必须服从惩罚。

苏格拉底被收监,等待执行死刑的日子,照说这日子最多几天。这时有了个意外,在宣判的第二天,正巧是去提洛岛的朝圣团的舰队出发的日子,朝圣团是为了祭祀雅典民族英雄赛苏斯杀死人身牛头怪物,从而免除了向它进贡七男七女的可怕习俗。按规定,朝圣团未从提洛岛归来之前,不得处决犯人,苏格拉底也因此多活了三十天。就因为多了这三十天,柏拉图的对话录就多了两篇重要的对话——《斐多篇》和《克力同篇》。苏格拉底把最后的时间放在了与他的追随者们探讨灵魂不灭的问题——这也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毒芹草的汁液已经碾好,盛在一只杯子里端了上来。苏格拉底不动声色地说:把这玩意作奠酒怎么样?克力同恳求苏格拉底等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再服食毒药。

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

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3、意义:

①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②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1、柏拉图:

(1)生平介绍: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清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想说服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但目的没有达到。返回途中他不幸被卖为奴隶,他的朋友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

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著作,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从中可知,没有几何学的知识是不能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的。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

(2)代表作:《理想国》

(3)思想主张:

①理念论:其主要特点是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类的目标就是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念。

②理性主义:柏拉图把苏格拉底对真、善、美的认识,发展为对真、善、美的追求,集中体现在他的“理想国”中,这是他描述头等好的完善无缺的国家之作,是他用以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这个“理想国”有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他们有“智慧”的天性,应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武士,他们有“勇敢”的天性,应该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有“节制”的天性,应专门供养以上两个等级。每个人应该安于自己的职位,恪尽职守,别不它鹜。“每个人只有从事一种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才能做得最好”。在这个体系中,权利是存在的,但他不属于个人,而是天生存在于个人所履行的劳务或职责中,它体现了“给每个人以公平对待”的原则;它也存在着不平等,然而这种不平等是依据人的素质的不平等。

2、亚里士多德:

(1)生平介绍: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亚里士多德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这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又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

腓力于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

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

(2)思想主张:

①“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②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

③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提示: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本课测评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学习延伸

阅读材料,想一想,孟子的思想与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孟子强调人要爱人,要有羞耻心,实际上是强调人要有美德,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

(2)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3)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认识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4)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议先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搞清楚人文主义的含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提问:大家平时看过古希腊神话没有?中国的神话故事呢?你觉得古希腊神话中天神的形象、性格人与中国神话的天神形象、性格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古希腊神话中轻神性、重人性的特点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后来透过古希腊哲学和文艺复兴发育成为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叫做人文主义。

提问:什么是人文精神?(单元标题)

教师总结: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它和人文主义一样是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发展于文艺复兴,但是人文精神最后还经过了启蒙运动理性精神的滋养,对人和人性有着比人文主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方法二】多媒体导入法

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展示古希腊文化成就。

提到古希腊就不能提到它为后世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话题。古希腊文化的贯穿古今的现代性特征最为人所熟知的例子莫过于奥林匹克竞技和“奥林匹克精神”了。当今世界唯一能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甚至敌对冲突、利益根本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并能激起人们高涨热情的就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当奥运圣火点燃,当体现奥运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响彻云霄,各国运动员在比赛场上龙腾虎跃之时,凡有学识之人,谁能不对古希腊人油然而生敬意?谁能不想到这是古希腊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竞争的精神、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奥运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古希腊人的杰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特征。

由此导入新课。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参见必修Ⅰ)

(2)人的地位的提高:

公元前6世纪,人们不再满足于神话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开始寻求新的关于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观念。产生了众多哲学家。希腊人把哲学称为“爱智慧之学”,赋予它循理论智、探究天地社会人间万象演变因由的任务。最早的希腊哲学家都力求在宗教神话之外凭观察思考探讨世界万物的本原以及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原的强烈兴趣。但他们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

(3)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希波战争中希腊获得的决定性胜利,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达到高峰期。希腊开始了一场智力革命。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结果智者们开始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

2、“智者学派”的概念: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

他们不像伊奥尼亚哲学家和德谟克里特那样重视自然界,重视万物从何开始的问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

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人物介绍】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 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而遇害。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戈拉说出了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人自身当作评判万物和世界以及一切知识的唯一标准。传统哲学关于知识、真理、善、神、正确和正义等问题的论证和解释,在智者学派看来是不足和不够的,他们的这种怀疑主义思想和观念,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看法:哲学思考必须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才能进行。智者学派的这种思想和学说,导致了古代希腊哲学的一种转变,即把哲学家的注意力从自然世界转向人本身,从理论批判转向理论思维本身。

【合作探究】 “半费之讼”

[材料]:这是一个有关辩护的古老故事:有一次,古希腊智者学派诉讼师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戈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欧提勒士毕业后却迟迟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在法庭上,普罗泰戈拉的理由是: 如果欧氏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合同的规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欧氏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法庭的裁决,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欧氏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他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欧氏却对普氏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是您的学生,您的那一套咱也会: 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赢了,根据法庭的裁决,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输了,根据合同的规定,我不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我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真不知所措。无法作出裁决

[设问]:如果你是法官或者是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的人,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二人的僵局呢?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哪些不足之处呢?。

[引导]:以庭外调解,劝一方或双方退让等。

[结论]:通过“半费之讼”这个故事说明智者学派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伦理道德的缺陷。(爱因斯坦: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有益尝试 启蒙作用)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

(1)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

(2)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一些智者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具有进步的倾向,有的怀疑诸神的存在,有的认为政治制度由人们协约公议而产生,非神所规定,有的则反对奴隶制本身,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一些话语现在听起来绝不像远古的隔世音,而更像近现代的观点。

【合作探究】智者学派的积极主张及评价

主要观点: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完全是正常的现象,人们不应该强求一律。

积极意义: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局限性: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1、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轶闻趣事:“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苏格拉底与青年人关于求知的答问: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合作探究】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索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

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备课资料】苏格拉底之死

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年轻的苏格拉底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通过他的教诲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犬儒派等新学派,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

公元前399年,他被人控告有罪,罪名主要是两项:不敬神和腐蚀青年。有五百零一人作为此案的审判官,最后他们以二百八十一票对二百二十票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并进而判他死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苏格拉底认为虽然如果城邦的法律是不公正的,你就不必遵从它们,但是如果你违反了城邦的法律,你仍然必须服从惩罚。

苏格拉底被收监,等待执行死刑的日子,照说这日子最多几天。这时有了个意外,在宣判的第二天,正巧是去提洛岛的朝圣团的舰队出发的日子,朝圣团是为了祭祀雅典民族英雄赛苏斯杀死人身牛头怪物,从而免除了向它进贡七男七女的可怕习俗。按规定,朝圣团未从提洛岛归来之前,不得处决犯人,苏格拉底也因此多活了三十天。就因为多了这三十天,柏拉图的对话录就多了两篇重要的对话——《斐多篇》和《克力同篇》。苏格拉底把最后的时间放在了与他的追随者们探讨灵魂不灭的问题——这也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毒芹草的汁液已经碾好,盛在一只杯子里端了上来。苏格拉底不动声色地说:把这玩意作奠酒怎么样?克力同恳求苏格拉底等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再服食毒药。

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

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3、意义:

①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②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1、柏拉图:

(1)生平介绍: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清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想说服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但目的没有达到。返回途中他不幸被卖为奴隶,他的朋友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

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著作,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从中可知,没有几何学的知识是不能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的。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

(2)代表作:《理想国》

(3)思想主张:

①理念论:其主要特点是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类的目标就是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念。

②理性主义:柏拉图把苏格拉底对真、善、美的认识,发展为对真、善、美的追求,集中体现在他的“理想国”中,这是他描述头等好的完善无缺的国家之作,是他用以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这个“理想国”有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他们有“智慧”的天性,应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武士,他们有“勇敢”的天性,应该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有“节制”的天性,应专门供养以上两个等级。每个人应该安于自己的职位,恪尽职守,别不它鹜。“每个人只有从事一种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才能做得最好”。在这个体系中,权利是存在的,但他不属于个人,而是天生存在于个人所履行的劳务或职责中,它体现了“给每个人以公平对待”的原则;它也存在着不平等,然而这种不平等是依据人的素质的不平等。

2、亚里士多德:

(1)生平介绍: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亚里士多德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这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又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

腓力于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

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

(2)思想主张:

①“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②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

③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提示: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本课测评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学习延伸

阅读材料,想一想,孟子的思想与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孟子强调人要爱人,要有羞耻心,实际上是强调人要有美德,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关文章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课[史料阅读] 史料一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普罗泰戈拉 史料二 黑格尔指出:"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 ...查看


  • [转载]本人西方哲学名著藏书目录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一卷  柏拉图的符咒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二卷  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余波 │  一个孤独散步者遐想:插图本 │  不正常的人 │ 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  东方编译所译丛 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 ...查看


  • 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整理
  • 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探究一:为什么汉武帝以来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 ①儒家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②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和小农经济与儒家思想与具有一致性: ③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的 ...查看


  • 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
  • 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 初秋 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起源 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 ...查看


  • 徐瑾:古希腊与西方文明的起源
  •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一讲古希腊,这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摇篮,是西方文明的一个发源地.我们谈到古希腊,我们很容易想起来对应中国就是先秦的时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前.这样的一个古希腊对西方文明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 ...查看


  • _冷战_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25卷第3期Vol.25No.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2008年5月May2008 "冷战"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苗 杨 (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周口4660 ...查看


  •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一.现代教育的含义 二.现代教育的本质 三.现代教育的属性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一.现代教育的功能 二.现代教育的价值 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 ...查看


  • 政治学概论大纲 文档 (2)
  • 导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及其研 究方法:政治学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马克 ...查看


  • 西方文人精神的起源
  • 西方文人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是指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fee)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 (1)背景:希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
  •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