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代皇帝列表

汉朝历代皇帝列表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g3V.\7t8E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3

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 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4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汉语

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

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

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

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

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

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

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

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

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西汉: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东汉:

光武皇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

人物简介

汉高祖-------刘邦[前247-前195]

西汉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公元前202年称帝,在位七年,谥号高祖皇帝。

秦末农民起义

高祖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曾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今临潼东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陆续逃亡,就释放其余刑徒,自匿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是年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拥戴下,聚众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阳)。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灞上(今西安东南)。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见秦末农民战争)。当项羽率领起义军和秦军主力决战巨鹿时,刘邦受楚怀王(熊心)的派遣,带领所部向关中挺进。他迫降宛城,攻占武关,于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楚汉战争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今临潼东北)谢过,项羽谋士范增策划在宴会上刺杀刘邦未成,此是谓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此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八月,回兵复取关中。二年三月,进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东南),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汉朝。

据《史记]记载,刘邦原只是个市井无赖,平时好吃懒做,爱说大话,贪酒好色,常借钱不还。但当秦末大乱之际,刘邦奋起草莽,提三尺剑取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起于社会下层的皇帝,骁勇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败在他的手里,韩信、彭越、英布等一代英杰,先是为其驱使,效命战场,功成之后,兔死狗烹,又一一丧命于其刀下。

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

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剿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曾作《大风歌》,乃千古绝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位政绩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汉朝大一统的的历史意义

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

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当初,高帝宠幸戚夫人,戚夫人有一子名曰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帝,高帝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

弱无能,便想废刘盈。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便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才免了废太子的厄运。

前195年,高帝在平定逆臣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死,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葬在安陵。

惠帝死后,吕后进行了长达8年的专权统治。

汉惠帝刘盈

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88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曾用年号:无

谥号:孝惠

庙号:无

安葬地:安陵

公元前211年,刘盈生于沛郡丰邑阳里。

公元前205年,刘盈被立为王太子,公元前202年,改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195年,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

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90年.刘盈大规模修筑长安城。 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9年,刘盈先后下诏,制订恢复、发展经济的政策。

公元191年,刘盈废除了限制思想文化发展的“挟书律”。 公元前188年,刘盈逝世。

俗话说:“将门虎子”。刘邦以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但继承他皇位的汉惠帝刘盈,却是一个生活在母亲擅权阴影下的皇帝。他在位七年,所作的业绩寥寥无几,不过对于资质浅薄的汉惠帝而立言,他只要保证坚决执行父亲创立的一套政策,上乘父制,善尽职守,就可国泰民安了。的确,汉惠帝也在汉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凭这一点,汉惠也算得上是个好皇帝了。

刘邦共有8个儿子,刘盈是其次子,生于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属虎,其母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病死,五月,17岁的刘盈即位,是为惠帝。“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可谓概括了刘盈的一生。从惠帝开始,汉朝皇帝的谥号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这

是因为汉朝统治者推崇孝道,“以孝治天下”的原故。惠帝做了7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在24岁的时候就过早地死去。惠帝死后,吕后又执政八年。这前后15年,是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前187-前180)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单父(山东单县)人。早年其父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把女儿许配给他。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汉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

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对历史的评价都是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框套套,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成为评价历史功过的一把铁尺。我们有幸生活在思想活跃的年代,使我们对历史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我觉得评论历史人物时候,不应在遵从以前的看法,应该从此历史人物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来评论,所谓「民为天,社稷次之、君轻」。

只要他对百姓好,把当时的国家治理得好,那怕他是女人还是外国人。人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私人生活是次要的。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成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

(?~公元前180) 汉高祖刘邦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吕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笼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赵

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雉临朝称制,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擅权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亲信。但其称制的八年期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

由于刘邦曾与诸大臣共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吕雉封诸吕为王,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她病危时告诫诸吕部署应变,命吕禄领北军,吕产居南军,严密控制京城和皇宫的警卫。诸吕在吕后死后阴谋作乱,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和朱虚侯刘章等迅速翦灭。

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窦皇后)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

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详见“汉文帝”条。

窦皇后

生于前40年

卒于公元97年

东汉一朝,由皇后临朝执政人数之多,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开其先河者,章帝刘炟窦皇后是也。

窦皇后,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东汉初年名世窦融的曾孙女,父窦勋,母沘阳公主,东汉章帝刘炟的皇后,貌美,性悍妒。

窦氏出生于显贵的家庭,到了她的父亲窦勋,因罪伏诛,家道中落,窦氏是窦勋的长女,生得很漂亮,六岁能写字,家人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公元77年(东汉章帝建初二年)。窦氏与她的妹妹同时应召入长乐宫,汉章帝听说宫中新进两位姓窦的美女,遂召见,马太后见了也说相貌非凡,第二年,册立窦氏为皇后,她的妹妹也封为贵人,公元82年(东汉章帝建初七年),窦皇后的父亲窦勋得到平反,追封为安思成侯,她的弟弟窦宪,拜为郎官,旋升侍中虎贲中郎将。另一位弟弟窦笃,也拜为黄门侍郎,从此,窦族又重新显赫起来。

窦皇后没有生育儿子,而宋贵人却生了皇太子刘庆,梁贵人生了皇子刘肇,于是汉章帝对窦皇后遂渐疏远起来。窦皇后是一位悍妒的女人,诬宋贵人“挟邪媚道”,逼她自杀,并使用阴谋促使汉章帝废去太子刘庆,贬为清河王,对于梁贵人,她采用另一种手段,收刘肇为养子,然后写匿名信诬梁贵人,逼其自尽,从此,窦皇后于后宫气焰嚣张。谁都不敢说她的坏话。她又极力献媚讨好汉章帝,重新获得汉章帝的宠爱。

窦宪恃他姐姐为皇后的淫威,竟把汉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田园也霸占了,后来被章帝知道,才被逼归还,章帝不仅不问罪,仍授予以重任,这为外戚专权埋下了祸根。

公元88年(东汉章帝章和2年),章帝死,刘肇继位为汉和帝,时年仅十岁,窦氏以皇太后监朝执政,窦宪等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窦太后废除了盐铁官卖,借以取得地主豪强的支持。

公元92年(东汉和帝永元4年)和帝与宦官关众等合谋,诛杀窦宪等外戚势力,逼窦太后归政。

公元97年(东汉和帝永元9年),窦太后死,太尉张蒲、司徒刘方、司空张奋联名揭发窦太后的罪状,请废去封号,不宜与汉章帝合葬。汉和帝为了报答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采纳。

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

汉景帝(前188~前141)

景帝刘启是汉文帝长子,母亲窦姬,惠帝七年(前188)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谥长信宫灯号“孝景皇帝”。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性特征。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那么,景帝是怎样发展有利的形势、消除不利的因素,使大汉王朝达到繁荣强盛的境地的呢?以下从对诸王、对匈奴、对政治、对储位四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解说。对诸王: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景帝前三年(前154),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

野心也开始滋生。文帝时,吴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

晁错像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也越发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他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前154),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腰斩晁错于东市,并残酷地族诛。可惜晁错一片忠心,就这样为小人谗言所害。

景帝诛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周亚夫像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东越,被杀。 七国之乱是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的战争,仅仅三个月就胜负分明。汉廷为何速胜?叛军为何速败?其答案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

臣心、军心、民心的向背。汉朝建立以来,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日渐好转,所以臣民拥戴汉室。如平民赵涉向周亚夫建议:汉军经蓝田出武关,即可迅速控制洛阳军械库,又可避开吴楚伏兵,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相反,吴楚等七国

为了各自的私利,驱使百姓,挑起战火,犯上作乱,破坏安定,再加上勾结匈奴,更为广大人民所厌恶,所以遭到国内从上到下的反对。 策略、战略得当。七国叛乱事起,太尉周亚夫就向景帝献计说:“楚兵勇悍,正面交锋恐难取胜,希望弃梁国之地,然后断绝吴楚粮道,就可以平定他们了。”此计是以暂时放弃某些空间来换取时间,达到牵制叛军、挫其锐气的目的。后来战争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周亚夫的判断。

人才运用得当。景帝深谙用人之道,如以太尉周亚夫为汉军主帅,可谓选帅得人。而吴王濞虽能广泛招纳天下亡命之徒,但却不能真正任用他们。

汉“广陵王玺”七国失败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

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掉。

继续大力推行削藩。此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这一变化,对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意义十分重大。

抑贬诸侯王的地位。“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取消“诸侯皆赋”,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此后,诸侯王已经不再具有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

经过景帝的改革,汉初推行的诸侯王国制,至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侯王在名义上是封君,实际上“唯得衣食租税”而已;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匈奴:和多战少,蓄势待发

景帝时期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强大的匈奴骑兵南下进击汉地,烧杀抢掠,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统治。而此时汉朝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但要战胜匈奴,条件仍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怎样处理汉匈关系呢?总的来说,是有战有和,但和多战少,以和为主。

景帝坚持和亲,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为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做了准备。当然,景帝并不是一味妥协,也进行了必要的抵御。

李广骑射图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郢都等一批卓越的将领,其中尤以“飞将军”李广最为突出。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庄浪西)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国名将。所以李广堪称将门之后。李广有一套不正规的治军方法,非常适合于塞外的地理条件和敌情条件,他的部队简单、机动、长于应变。所以司马迁称赞他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景帝除了支持李广、程不识等边将对匈奴抵抗,及维持和和战战之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以后武帝时期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主要有两项。

马政:“造苑马以广用”。中原内地自古以来就缺马,这样既不利于骑兵的壮大,又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限制了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发展。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实行“卖爵令”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对政治:清静恭俭

西汉棉袍对景帝在政治上的传统评价是“清静恭俭”:“清”,是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俭”,是节省汰用。景帝继续执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农抑商,发展经济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文景时期的社会渐趋稳定,物价日益低廉,据学者统计,在整个西汉时期,文景统治的近40年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米价下跌的幅度最大,这就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轻徭薄赋,约法省禁景帝时期,对农民的剥削(赋役)、压迫(法律),较以前有所减轻。所谓约法省禁,就是法令要西汉帛书简约,刑网要宽疏。前元元年(前156),景帝即位伊始就颁布了诏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景帝又

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昭帝时代。

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如前所述,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发展教育,打击豪强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当时在教育领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办学。

文翁,庐江郡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年轻时就好学,通晓《春秋》,以郡县吏被察举(即郡国守相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景帝末年任命他为蜀郡太守。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后人的肯定,武帝很赞赏文翁的办学模式,在全国予以推广。

景帝一面弘扬文教礼仪,一面又打击豪强。为了保证上令下达,景帝果断地采取了多项措施,重要的有两项:一是在修建阳陵时,效法高西汉帛画

祖迁徙豪强以实关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削弱他们的势力,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宁成、周阳等,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者,收到了杀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强、官僚、外戚等人人股

栗,个个惴恐,其不法行为大大收敛,这便局部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推行了上述措施,就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人口翻番,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景帝统治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但是,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贫富悬殊的分化。这种状况,既为后来汉武帝实施“雄才大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给西汉中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对储位:明争暗斗

太子的废立将导致统治集团权利的重新分配,各种矛盾可能在此时突然爆发,所以是君主政体最薄弱、最危险的环节。景帝从登基那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身后的储位问题,他一共生了16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引起了对储位激烈的明争暗斗。

对储位的明争明争储位的是他的胞弟、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梁王刘武。皇后薄氏无子,加上刘武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窦太后意欲在景帝驾崩之后,由梁王入继大统。

汉景帝自己也有过失。前元三年(前154)初,即七国之乱爆发前夕,梁王入朝,当时景帝尚未立太子。一日,景帝朝宴梁王,酒醉后说:“朕千秋之后当传位于梁王。”梁王自是心中窃喜。参事窦婴说:“汉法之约,传子嫡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祖约乎?”景帝酒醒后惊悟失言,此议搁置起来。

七国之乱平定后,立嗣矛盾更加突出。窦太后再度暗示景帝传位于梁王,景帝命袁盎等去劝诫太后,袁盎对窦太后说:“从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引发了五世之乱。小不忍,害大义,必生事端。所以《春秋》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窦太后自知理亏,从此不再提及此事,遣梁王归国。

争储位的暗斗暗斗的主角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后封为皇后)。王夫人名娡,槐里(今陕西兴平县境)人,父王仲,生母为臧儿。兄弟王俗、田蚡、田胜、妹王姰,曾嫁人生女金俗。由其母将她与其妹王姰送进刘启的太子宫。

王夫人入宫后给刘启生下4个孩子,一龙三凤,前3个均是女孩,分别被封为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而龙胎,就是后来威名远播的汉武帝刘彻,生于景帝即位不久的前元年(前156)七月初七。 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据《汉孝武故事》载:“至三岁,景帝抱于膝上,抚念之„„试问儿:‘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

小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不得不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刘彘“讼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于是刘启就萌生了易太子的念头。

景帝四年(前153),立宠妃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封刘彘为胶东王。不久刘彘取栗太子而代之的契机出现了,原因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插进来了。

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窦太后的爱女长公主想把其女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没想到竟遭到了栗妃的一口拒绝,刘嫖因此与她结下怨恨,心存报复之念。

与栗姬不同,王夫人机敏圆滑,当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将比刘彘大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时,王夫人见长公主地位崇高,在窦太后跟前说一不二,当下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于是6岁的刘彘与10岁的陈阿娇订了婚,时在景帝前六年(前151)。同年九月,皇后薄氏因无嗣被废,从此,馆陶长公主屡屡向景帝称赞刘彻如何聪明,如何达理,使景帝更加喜爱这个孩子。同时,长公主经常向景帝进谗,诬陷栗姬。景帝便在前七年(前150)十一

月,案诛大行,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半年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争储的余波后来,中元二年(前148),临江王刘荣不慎犯法,被从江陵(今属湖北)征诣京城。中尉郅都令人严加看管、审讯。刘荣极其愤懑、悲伤,写完向父亲的谢罪辞后,自杀身亡。

刘彻被立为太子,梁孝王刘武不肯就此罢手。他广延四方豪杰之士,多做兵器弩弓等,储存金银“且百巨万”,又派人刺杀袁盎等十余名大臣。阴谋败露后,梁王大为恐慌,买通韩安国走长公主的后门,疏通窦太后,稍得宽释,但景帝对他已疏远多了。梁王刘武连沮丧带惊恐,不久就身染恶疾而亡。景帝将梁地一分为五,在不知不觉中就削弱了刘武诸子的势力。

景帝另立太子后,对权倾朝野的条侯周亚夫最不放心,又寻机处置了他。景帝后元年(前143),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周亚夫削职下狱。一代名将,5天不吃东西,最终呕血冤死。逼死周亚夫与冤杀晁错一样,都说明景帝“寡恩忍杀”,惯于过河拆桥。

汉景帝陵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景帝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临终前对太子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景帝似乎已经感觉到儿子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多嘱咐也无益。不久,景帝病死

于长安未央宫,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太子刘彻即皇帝位,这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七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族皇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内政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认为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同时采用法术、

刑名巩固政府的权威,即是所谓的“表儒里法”。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对外关系

参见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武帝曾在轮台颁下《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

通过连年的战争开辟西域﹑东征朝鲜﹑将闽越﹑蜀及百越等蛮族融入中华民族中。

晚年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叫画公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壮,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

心借口处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汉武帝驾崩,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

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前94—前74)西汉皇帝(前87—前74)。汉武帝少子,名弗陵。幼年即位,初由霍光、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因武帝时期官营盐酒铁及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遭到“贤良、文学”的批评,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不久与匈奴和亲。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桑弦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更改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年仅21岁。

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称汉昭帝,母亲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史称刘弗陵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明年改年号为

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

在霍光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昭帝之世,

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

(公元前92~前49) 西汉第七代皇帝。本名病已,字次卿。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年在位,庙号中宗。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

据)之孙。出生数月,适逢戾太子巫蛊事件,被关押于郡邸狱中。后遇大赦,得以恢复皇族身分。元平元年(前74)昭帝死后,因无嗣子,霍光等大臣奏请皇太后迎立刘询为帝,是年十八岁。由于他幼遭变故,倚外家史氏和暴室啬夫许广汉抚育成人,长期生活在民间,又性喜游侠,因此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

宣帝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霍光死后始亲政事。他着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威权。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封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考试功能。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宣帝尊崇儒学,于甘露三年(前51)诏诸儒讲论五经异同,称制临决。但他任用官吏比较注重名实相副,多数选用那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并以刑名考核臣下。当时,一些地位很高的官吏,如司隶校尉盖宽饶,京兆尹赵广汉等都因罪被处死。太子刘□以为持刑太深,建议重用儒生。宣帝训斥说,汉家的制度原本是“霸王道杂之”,不能单任德教。同时,为了维护封建法律的正常行使,宣帝设置了治书侍御史,审核廷尉量刑的轻重失当。地节三年增设廷尉平四人,次年又令郡国呈报狱囚被掠笞瘐死的名数,由丞相御史统计上奏皇帝;此外还蠲除了某些苛法。宣帝所采取的另一方面重要措施,就是招抚流亡,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于地节元年诏令假郡国贫民田,三年又

诏“池□未御幸者,假与贫民”。流民还归乡里者也“假公田,贷种、食”。此外,还屡次蠲免和削减田租、算赋、口钱以及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减天下盐价。设置常平仓以省边境转漕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元康年间由于连年丰收,谷价降至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

宣帝时,西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族的关系大体上相安无事。神爵元年(前61)赵充国平息羌患,挫败了羌豪借助匈奴势力企图隔绝汉朝与西域往来通道的计划。其后,汉政府设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三年,郑吉于袭破车师、迎降匈奴日逐王后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号都护,废止了匈奴为奴役西域而设置的僮仆都尉,西汉王朝的政令自此颁行西域(见西域都护)。甘露二年,因匈奴内乱,五单于并立,呼韩邪单于款塞称臣,原来畏服匈奴的乌孙及其西至安息诸国,也转而尊汉。以此边境晏然,徭役省减,为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中兴。但是由于西汉封建王朝积弊已深,宣帝着力推行的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并不足以从根本上限制贵族、地主豪富对土地的兼并,所以,随之而来的仍然是农民的破产和流亡。他在位时,胶东、渤海等地农民的反抗斗争已经发展到攻打官府劫掠列侯的程度,连宣帝本人也不得不承

认当时民多贫困、“盗贼”不止。元帝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使西汉王朝一蹶不振。

汉元帝刘爽(前32-前7)

刘爽,西汉皇帝之子,公元前49年至前33年在位。由于朝政腐败,西汉开始由盛转衰。

汉成帝刘骜(前32-前7)

(前51—前7)西汉皇帝(前33—前7)元帝子,名骜。在位期间,沉湎酒色,荒淫奢侈。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倚任外戚治国。母舅王凤兄弟5人同日封侯,朝廷与地方要员皆出其门,朝政日颓。加以天灾流行,土地兼并、人民流亡问题日益严重。“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末年多次出现农民起义,导致了不久之后的王莽篡政和西汉朝的灭亡。

汉哀帝刘欣(前6-前1)

汉哀帝二十岁即位,自幼好读

但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是同性恋者他宠信一位男宠董贤,赏赐田,令限田变赐田.董贤除贪婪,善媚外一无本事,却位居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之职.再位时天灾频频,民众苦不堪言,连汉武帝的陵寝都被烧毁. 在位五年卒. 后外戚王莽篡政.西汉走向末落.

汉平帝刘衍(1-5)

平帝,名刘衍(公元前9年-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成阳市西25里处)。

平帝,名刘衍,汉成帝的侄子,袭父封为中山王。哀帝于公元前1年6月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衍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

刘衎的母亲卫姬,系中山孝王之姬。其母家卫氏外戚却让王莽坐立不安。王莽怕平帝的母亲卫姬进长安后被尊为太后,不准她入京同

儿子住在一起。卫姬想念年幼的儿子,几次上书请求王莽准许她进京,王莽执意不肯。并借机杀尽平帝舅家,以防与他争权。

公元5年,刘衍已经14岁。他耳闻目睹王莽的阴险刻毒,知道自己这个皇帝不但纯粹是个摆设,而且亲舅家一族已几被灭绝,母亲卫姬虽幸免活着,却被人为分离,骨肉不能相见。常常对王莽面露愠色。有时背地里吐露对王莽的怨情。王莽知道后,担心刘衍成人后难以对付,决定除掉他。同年12月,大臣们给刘衍祝寿。王莽乘机敬上毒酒,刘衍一饮而尽。到了晚上,刘衍腹痛如绞,大场呼叫,却不见有人来抢救,辗转哀号,接连挣扎了几天,后死于长安未央宫。刘衍死后,王莽又传言刘衍得急病而死,还假惺惺地哭奠了一场。也有人说刘衍真的是病死的。

刘衍死后谥号为平帝。

孺子刘婴(6-8)

孺子婴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西汉十二帝,有一帝到底指谁?历来说法不一。

汉朝历代皇帝列表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g3V.\7t8E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3

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 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4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汉语

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

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

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

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

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

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

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

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

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西汉: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东汉:

光武皇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

人物简介

汉高祖-------刘邦[前247-前195]

西汉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公元前202年称帝,在位七年,谥号高祖皇帝。

秦末农民起义

高祖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曾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今临潼东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陆续逃亡,就释放其余刑徒,自匿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是年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拥戴下,聚众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阳)。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灞上(今西安东南)。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见秦末农民战争)。当项羽率领起义军和秦军主力决战巨鹿时,刘邦受楚怀王(熊心)的派遣,带领所部向关中挺进。他迫降宛城,攻占武关,于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楚汉战争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今临潼东北)谢过,项羽谋士范增策划在宴会上刺杀刘邦未成,此是谓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此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八月,回兵复取关中。二年三月,进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东南),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汉朝。

据《史记]记载,刘邦原只是个市井无赖,平时好吃懒做,爱说大话,贪酒好色,常借钱不还。但当秦末大乱之际,刘邦奋起草莽,提三尺剑取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起于社会下层的皇帝,骁勇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败在他的手里,韩信、彭越、英布等一代英杰,先是为其驱使,效命战场,功成之后,兔死狗烹,又一一丧命于其刀下。

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

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剿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曾作《大风歌》,乃千古绝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位政绩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汉朝大一统的的历史意义

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

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当初,高帝宠幸戚夫人,戚夫人有一子名曰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帝,高帝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

弱无能,便想废刘盈。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便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才免了废太子的厄运。

前195年,高帝在平定逆臣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死,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葬在安陵。

惠帝死后,吕后进行了长达8年的专权统治。

汉惠帝刘盈

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88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曾用年号:无

谥号:孝惠

庙号:无

安葬地:安陵

公元前211年,刘盈生于沛郡丰邑阳里。

公元前205年,刘盈被立为王太子,公元前202年,改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195年,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

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90年.刘盈大规模修筑长安城。 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9年,刘盈先后下诏,制订恢复、发展经济的政策。

公元191年,刘盈废除了限制思想文化发展的“挟书律”。 公元前188年,刘盈逝世。

俗话说:“将门虎子”。刘邦以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但继承他皇位的汉惠帝刘盈,却是一个生活在母亲擅权阴影下的皇帝。他在位七年,所作的业绩寥寥无几,不过对于资质浅薄的汉惠帝而立言,他只要保证坚决执行父亲创立的一套政策,上乘父制,善尽职守,就可国泰民安了。的确,汉惠帝也在汉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凭这一点,汉惠也算得上是个好皇帝了。

刘邦共有8个儿子,刘盈是其次子,生于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属虎,其母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病死,五月,17岁的刘盈即位,是为惠帝。“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可谓概括了刘盈的一生。从惠帝开始,汉朝皇帝的谥号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这

是因为汉朝统治者推崇孝道,“以孝治天下”的原故。惠帝做了7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在24岁的时候就过早地死去。惠帝死后,吕后又执政八年。这前后15年,是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前187-前180)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单父(山东单县)人。早年其父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把女儿许配给他。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汉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

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对历史的评价都是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框套套,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成为评价历史功过的一把铁尺。我们有幸生活在思想活跃的年代,使我们对历史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我觉得评论历史人物时候,不应在遵从以前的看法,应该从此历史人物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来评论,所谓「民为天,社稷次之、君轻」。

只要他对百姓好,把当时的国家治理得好,那怕他是女人还是外国人。人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私人生活是次要的。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成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

(?~公元前180) 汉高祖刘邦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吕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笼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赵

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雉临朝称制,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擅权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亲信。但其称制的八年期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

由于刘邦曾与诸大臣共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吕雉封诸吕为王,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她病危时告诫诸吕部署应变,命吕禄领北军,吕产居南军,严密控制京城和皇宫的警卫。诸吕在吕后死后阴谋作乱,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和朱虚侯刘章等迅速翦灭。

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窦皇后)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

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详见“汉文帝”条。

窦皇后

生于前40年

卒于公元97年

东汉一朝,由皇后临朝执政人数之多,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开其先河者,章帝刘炟窦皇后是也。

窦皇后,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东汉初年名世窦融的曾孙女,父窦勋,母沘阳公主,东汉章帝刘炟的皇后,貌美,性悍妒。

窦氏出生于显贵的家庭,到了她的父亲窦勋,因罪伏诛,家道中落,窦氏是窦勋的长女,生得很漂亮,六岁能写字,家人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公元77年(东汉章帝建初二年)。窦氏与她的妹妹同时应召入长乐宫,汉章帝听说宫中新进两位姓窦的美女,遂召见,马太后见了也说相貌非凡,第二年,册立窦氏为皇后,她的妹妹也封为贵人,公元82年(东汉章帝建初七年),窦皇后的父亲窦勋得到平反,追封为安思成侯,她的弟弟窦宪,拜为郎官,旋升侍中虎贲中郎将。另一位弟弟窦笃,也拜为黄门侍郎,从此,窦族又重新显赫起来。

窦皇后没有生育儿子,而宋贵人却生了皇太子刘庆,梁贵人生了皇子刘肇,于是汉章帝对窦皇后遂渐疏远起来。窦皇后是一位悍妒的女人,诬宋贵人“挟邪媚道”,逼她自杀,并使用阴谋促使汉章帝废去太子刘庆,贬为清河王,对于梁贵人,她采用另一种手段,收刘肇为养子,然后写匿名信诬梁贵人,逼其自尽,从此,窦皇后于后宫气焰嚣张。谁都不敢说她的坏话。她又极力献媚讨好汉章帝,重新获得汉章帝的宠爱。

窦宪恃他姐姐为皇后的淫威,竟把汉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田园也霸占了,后来被章帝知道,才被逼归还,章帝不仅不问罪,仍授予以重任,这为外戚专权埋下了祸根。

公元88年(东汉章帝章和2年),章帝死,刘肇继位为汉和帝,时年仅十岁,窦氏以皇太后监朝执政,窦宪等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窦太后废除了盐铁官卖,借以取得地主豪强的支持。

公元92年(东汉和帝永元4年)和帝与宦官关众等合谋,诛杀窦宪等外戚势力,逼窦太后归政。

公元97年(东汉和帝永元9年),窦太后死,太尉张蒲、司徒刘方、司空张奋联名揭发窦太后的罪状,请废去封号,不宜与汉章帝合葬。汉和帝为了报答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采纳。

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

汉景帝(前188~前141)

景帝刘启是汉文帝长子,母亲窦姬,惠帝七年(前188)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谥长信宫灯号“孝景皇帝”。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性特征。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那么,景帝是怎样发展有利的形势、消除不利的因素,使大汉王朝达到繁荣强盛的境地的呢?以下从对诸王、对匈奴、对政治、对储位四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解说。对诸王: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景帝前三年(前154),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

野心也开始滋生。文帝时,吴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

晁错像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也越发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他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前154),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腰斩晁错于东市,并残酷地族诛。可惜晁错一片忠心,就这样为小人谗言所害。

景帝诛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周亚夫像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东越,被杀。 七国之乱是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的战争,仅仅三个月就胜负分明。汉廷为何速胜?叛军为何速败?其答案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

臣心、军心、民心的向背。汉朝建立以来,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日渐好转,所以臣民拥戴汉室。如平民赵涉向周亚夫建议:汉军经蓝田出武关,即可迅速控制洛阳军械库,又可避开吴楚伏兵,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相反,吴楚等七国

为了各自的私利,驱使百姓,挑起战火,犯上作乱,破坏安定,再加上勾结匈奴,更为广大人民所厌恶,所以遭到国内从上到下的反对。 策略、战略得当。七国叛乱事起,太尉周亚夫就向景帝献计说:“楚兵勇悍,正面交锋恐难取胜,希望弃梁国之地,然后断绝吴楚粮道,就可以平定他们了。”此计是以暂时放弃某些空间来换取时间,达到牵制叛军、挫其锐气的目的。后来战争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周亚夫的判断。

人才运用得当。景帝深谙用人之道,如以太尉周亚夫为汉军主帅,可谓选帅得人。而吴王濞虽能广泛招纳天下亡命之徒,但却不能真正任用他们。

汉“广陵王玺”七国失败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

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掉。

继续大力推行削藩。此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这一变化,对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意义十分重大。

抑贬诸侯王的地位。“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取消“诸侯皆赋”,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此后,诸侯王已经不再具有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

经过景帝的改革,汉初推行的诸侯王国制,至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侯王在名义上是封君,实际上“唯得衣食租税”而已;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匈奴:和多战少,蓄势待发

景帝时期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强大的匈奴骑兵南下进击汉地,烧杀抢掠,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统治。而此时汉朝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但要战胜匈奴,条件仍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怎样处理汉匈关系呢?总的来说,是有战有和,但和多战少,以和为主。

景帝坚持和亲,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为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做了准备。当然,景帝并不是一味妥协,也进行了必要的抵御。

李广骑射图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郢都等一批卓越的将领,其中尤以“飞将军”李广最为突出。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庄浪西)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国名将。所以李广堪称将门之后。李广有一套不正规的治军方法,非常适合于塞外的地理条件和敌情条件,他的部队简单、机动、长于应变。所以司马迁称赞他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景帝除了支持李广、程不识等边将对匈奴抵抗,及维持和和战战之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以后武帝时期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主要有两项。

马政:“造苑马以广用”。中原内地自古以来就缺马,这样既不利于骑兵的壮大,又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限制了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发展。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实行“卖爵令”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对政治:清静恭俭

西汉棉袍对景帝在政治上的传统评价是“清静恭俭”:“清”,是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俭”,是节省汰用。景帝继续执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农抑商,发展经济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文景时期的社会渐趋稳定,物价日益低廉,据学者统计,在整个西汉时期,文景统治的近40年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米价下跌的幅度最大,这就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轻徭薄赋,约法省禁景帝时期,对农民的剥削(赋役)、压迫(法律),较以前有所减轻。所谓约法省禁,就是法令要西汉帛书简约,刑网要宽疏。前元元年(前156),景帝即位伊始就颁布了诏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景帝又

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昭帝时代。

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如前所述,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发展教育,打击豪强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当时在教育领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办学。

文翁,庐江郡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年轻时就好学,通晓《春秋》,以郡县吏被察举(即郡国守相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景帝末年任命他为蜀郡太守。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后人的肯定,武帝很赞赏文翁的办学模式,在全国予以推广。

景帝一面弘扬文教礼仪,一面又打击豪强。为了保证上令下达,景帝果断地采取了多项措施,重要的有两项:一是在修建阳陵时,效法高西汉帛画

祖迁徙豪强以实关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削弱他们的势力,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宁成、周阳等,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者,收到了杀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强、官僚、外戚等人人股

栗,个个惴恐,其不法行为大大收敛,这便局部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推行了上述措施,就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人口翻番,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景帝统治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但是,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贫富悬殊的分化。这种状况,既为后来汉武帝实施“雄才大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给西汉中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对储位:明争暗斗

太子的废立将导致统治集团权利的重新分配,各种矛盾可能在此时突然爆发,所以是君主政体最薄弱、最危险的环节。景帝从登基那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身后的储位问题,他一共生了16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引起了对储位激烈的明争暗斗。

对储位的明争明争储位的是他的胞弟、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梁王刘武。皇后薄氏无子,加上刘武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窦太后意欲在景帝驾崩之后,由梁王入继大统。

汉景帝自己也有过失。前元三年(前154)初,即七国之乱爆发前夕,梁王入朝,当时景帝尚未立太子。一日,景帝朝宴梁王,酒醉后说:“朕千秋之后当传位于梁王。”梁王自是心中窃喜。参事窦婴说:“汉法之约,传子嫡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祖约乎?”景帝酒醒后惊悟失言,此议搁置起来。

七国之乱平定后,立嗣矛盾更加突出。窦太后再度暗示景帝传位于梁王,景帝命袁盎等去劝诫太后,袁盎对窦太后说:“从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引发了五世之乱。小不忍,害大义,必生事端。所以《春秋》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窦太后自知理亏,从此不再提及此事,遣梁王归国。

争储位的暗斗暗斗的主角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后封为皇后)。王夫人名娡,槐里(今陕西兴平县境)人,父王仲,生母为臧儿。兄弟王俗、田蚡、田胜、妹王姰,曾嫁人生女金俗。由其母将她与其妹王姰送进刘启的太子宫。

王夫人入宫后给刘启生下4个孩子,一龙三凤,前3个均是女孩,分别被封为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而龙胎,就是后来威名远播的汉武帝刘彻,生于景帝即位不久的前元年(前156)七月初七。 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据《汉孝武故事》载:“至三岁,景帝抱于膝上,抚念之„„试问儿:‘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

小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不得不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刘彘“讼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于是刘启就萌生了易太子的念头。

景帝四年(前153),立宠妃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封刘彘为胶东王。不久刘彘取栗太子而代之的契机出现了,原因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插进来了。

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窦太后的爱女长公主想把其女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没想到竟遭到了栗妃的一口拒绝,刘嫖因此与她结下怨恨,心存报复之念。

与栗姬不同,王夫人机敏圆滑,当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将比刘彘大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时,王夫人见长公主地位崇高,在窦太后跟前说一不二,当下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于是6岁的刘彘与10岁的陈阿娇订了婚,时在景帝前六年(前151)。同年九月,皇后薄氏因无嗣被废,从此,馆陶长公主屡屡向景帝称赞刘彻如何聪明,如何达理,使景帝更加喜爱这个孩子。同时,长公主经常向景帝进谗,诬陷栗姬。景帝便在前七年(前150)十一

月,案诛大行,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半年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争储的余波后来,中元二年(前148),临江王刘荣不慎犯法,被从江陵(今属湖北)征诣京城。中尉郅都令人严加看管、审讯。刘荣极其愤懑、悲伤,写完向父亲的谢罪辞后,自杀身亡。

刘彻被立为太子,梁孝王刘武不肯就此罢手。他广延四方豪杰之士,多做兵器弩弓等,储存金银“且百巨万”,又派人刺杀袁盎等十余名大臣。阴谋败露后,梁王大为恐慌,买通韩安国走长公主的后门,疏通窦太后,稍得宽释,但景帝对他已疏远多了。梁王刘武连沮丧带惊恐,不久就身染恶疾而亡。景帝将梁地一分为五,在不知不觉中就削弱了刘武诸子的势力。

景帝另立太子后,对权倾朝野的条侯周亚夫最不放心,又寻机处置了他。景帝后元年(前143),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周亚夫削职下狱。一代名将,5天不吃东西,最终呕血冤死。逼死周亚夫与冤杀晁错一样,都说明景帝“寡恩忍杀”,惯于过河拆桥。

汉景帝陵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景帝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临终前对太子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景帝似乎已经感觉到儿子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多嘱咐也无益。不久,景帝病死

于长安未央宫,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太子刘彻即皇帝位,这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七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族皇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内政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认为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同时采用法术、

刑名巩固政府的权威,即是所谓的“表儒里法”。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对外关系

参见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武帝曾在轮台颁下《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

通过连年的战争开辟西域﹑东征朝鲜﹑将闽越﹑蜀及百越等蛮族融入中华民族中。

晚年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叫画公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壮,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

心借口处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汉武帝驾崩,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

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前94—前74)西汉皇帝(前87—前74)。汉武帝少子,名弗陵。幼年即位,初由霍光、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因武帝时期官营盐酒铁及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遭到“贤良、文学”的批评,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不久与匈奴和亲。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桑弦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更改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年仅21岁。

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称汉昭帝,母亲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史称刘弗陵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明年改年号为

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

在霍光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昭帝之世,

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

(公元前92~前49) 西汉第七代皇帝。本名病已,字次卿。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年在位,庙号中宗。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

据)之孙。出生数月,适逢戾太子巫蛊事件,被关押于郡邸狱中。后遇大赦,得以恢复皇族身分。元平元年(前74)昭帝死后,因无嗣子,霍光等大臣奏请皇太后迎立刘询为帝,是年十八岁。由于他幼遭变故,倚外家史氏和暴室啬夫许广汉抚育成人,长期生活在民间,又性喜游侠,因此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

宣帝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霍光死后始亲政事。他着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威权。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封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考试功能。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宣帝尊崇儒学,于甘露三年(前51)诏诸儒讲论五经异同,称制临决。但他任用官吏比较注重名实相副,多数选用那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并以刑名考核臣下。当时,一些地位很高的官吏,如司隶校尉盖宽饶,京兆尹赵广汉等都因罪被处死。太子刘□以为持刑太深,建议重用儒生。宣帝训斥说,汉家的制度原本是“霸王道杂之”,不能单任德教。同时,为了维护封建法律的正常行使,宣帝设置了治书侍御史,审核廷尉量刑的轻重失当。地节三年增设廷尉平四人,次年又令郡国呈报狱囚被掠笞瘐死的名数,由丞相御史统计上奏皇帝;此外还蠲除了某些苛法。宣帝所采取的另一方面重要措施,就是招抚流亡,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于地节元年诏令假郡国贫民田,三年又

诏“池□未御幸者,假与贫民”。流民还归乡里者也“假公田,贷种、食”。此外,还屡次蠲免和削减田租、算赋、口钱以及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减天下盐价。设置常平仓以省边境转漕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元康年间由于连年丰收,谷价降至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

宣帝时,西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族的关系大体上相安无事。神爵元年(前61)赵充国平息羌患,挫败了羌豪借助匈奴势力企图隔绝汉朝与西域往来通道的计划。其后,汉政府设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三年,郑吉于袭破车师、迎降匈奴日逐王后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号都护,废止了匈奴为奴役西域而设置的僮仆都尉,西汉王朝的政令自此颁行西域(见西域都护)。甘露二年,因匈奴内乱,五单于并立,呼韩邪单于款塞称臣,原来畏服匈奴的乌孙及其西至安息诸国,也转而尊汉。以此边境晏然,徭役省减,为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中兴。但是由于西汉封建王朝积弊已深,宣帝着力推行的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并不足以从根本上限制贵族、地主豪富对土地的兼并,所以,随之而来的仍然是农民的破产和流亡。他在位时,胶东、渤海等地农民的反抗斗争已经发展到攻打官府劫掠列侯的程度,连宣帝本人也不得不承

认当时民多贫困、“盗贼”不止。元帝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使西汉王朝一蹶不振。

汉元帝刘爽(前32-前7)

刘爽,西汉皇帝之子,公元前49年至前33年在位。由于朝政腐败,西汉开始由盛转衰。

汉成帝刘骜(前32-前7)

(前51—前7)西汉皇帝(前33—前7)元帝子,名骜。在位期间,沉湎酒色,荒淫奢侈。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倚任外戚治国。母舅王凤兄弟5人同日封侯,朝廷与地方要员皆出其门,朝政日颓。加以天灾流行,土地兼并、人民流亡问题日益严重。“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末年多次出现农民起义,导致了不久之后的王莽篡政和西汉朝的灭亡。

汉哀帝刘欣(前6-前1)

汉哀帝二十岁即位,自幼好读

但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是同性恋者他宠信一位男宠董贤,赏赐田,令限田变赐田.董贤除贪婪,善媚外一无本事,却位居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之职.再位时天灾频频,民众苦不堪言,连汉武帝的陵寝都被烧毁. 在位五年卒. 后外戚王莽篡政.西汉走向末落.

汉平帝刘衍(1-5)

平帝,名刘衍(公元前9年-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成阳市西25里处)。

平帝,名刘衍,汉成帝的侄子,袭父封为中山王。哀帝于公元前1年6月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衍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

刘衎的母亲卫姬,系中山孝王之姬。其母家卫氏外戚却让王莽坐立不安。王莽怕平帝的母亲卫姬进长安后被尊为太后,不准她入京同

儿子住在一起。卫姬想念年幼的儿子,几次上书请求王莽准许她进京,王莽执意不肯。并借机杀尽平帝舅家,以防与他争权。

公元5年,刘衍已经14岁。他耳闻目睹王莽的阴险刻毒,知道自己这个皇帝不但纯粹是个摆设,而且亲舅家一族已几被灭绝,母亲卫姬虽幸免活着,却被人为分离,骨肉不能相见。常常对王莽面露愠色。有时背地里吐露对王莽的怨情。王莽知道后,担心刘衍成人后难以对付,决定除掉他。同年12月,大臣们给刘衍祝寿。王莽乘机敬上毒酒,刘衍一饮而尽。到了晚上,刘衍腹痛如绞,大场呼叫,却不见有人来抢救,辗转哀号,接连挣扎了几天,后死于长安未央宫。刘衍死后,王莽又传言刘衍得急病而死,还假惺惺地哭奠了一场。也有人说刘衍真的是病死的。

刘衍死后谥号为平帝。

孺子刘婴(6-8)

孺子婴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西汉十二帝,有一帝到底指谁?历来说法不一。


相关文章

  • 朝鲜历代皇帝皇后
  • 搜索设置|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更多? 推荐 : 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百度 ?来百度推广您的产品 咨询热线:400-800-8888e.baidu.com 李氏朝鲜王朝历代国王.王妃(包括短暂 ...查看


  • 汉朝皇帝列表.
  • 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强大的大一统帝国.与欧洲的罗马帝国被誉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帝国.之所以强大与统治者的治理是分不开的,下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汉朝的历代统治者吧! 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皇帝列表 一. ...查看


  • 汉朝皇帝皇后
  • 汉朝历代皇帝皇后列表 祝君好运,谢谢采纳! 西汉 汉高祖刘邦:高皇后吕雉.戚夫人.赵夫人.管夫人.孝文太后薄氏. 汉惠帝刘盈:张皇后张嫣. 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 汉文帝刘恒:孝文皇后窦氏.慎夫人.尹妃. 汉景帝刘启:孝景皇后薄氏.孝景皇后 ...查看


  • 秦-隋历代皇帝列表
  •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秦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12年2.二世胡亥3年3.子婴l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汉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 ...查看


  • 历代皇后名称及封号大全
  • 皇太后名称由来 皇太后huángtàihòu [empressdowager]皇帝的母亲 皇太后是中国古代皇帝法定母亲的尊号.秦有无此称,未见纪载.自西汉起,历代沿称. [出处]:<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 ...查看


  • 汉朝历代皇帝
  • 汉朝历代皇帝 (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 ...查看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简介 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
  • 2014-02-19 13:44:46 来源:趣历史 责任编辑:wangli 字号:T|T 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成吉思汗,蒙古著名的英雄,一生战功赫赫,灭国无数,为以后元朝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吉思汗的死一直是历史上的谜团,那么成吉思汗 ...查看


  •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查看


  •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图文版
  • 明朝代皇历列帝表简介图(文)版 200 1年11 月 30 日朝明历代皇列表帝介(图文版) 简明朝(元 公3186 -年16-44 年,一说 亡于1 836 )是年国历中史承元上朝 下.清朝的启代.朝168 年朱元3璋灭称帝元国号大明,历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