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眼中的日本:日本认真 中国太不认真了

2012年09月29日 16:06

来源:百年潮 作者:杨薇

字号:T|T

25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鲁迅还将中国人的国民性与日本人的国民性加以对比,认为日本人有着质朴、认真的良好的国民性,并对中国人的虚伪、做事马虎、不认真的国民性进行了批评。

本文摘自《百年潮》2001年第9期,作者:杨薇,原题:鲁迅眼中的日本

鲁迅从1902年(明治35年)至1909年在日本渡过了八年留学生涯,最初两年在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他到日本东北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认识了当时担任解剖学的藤野先生。

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身上有一种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使鲁迅“总还时时记起他”。鲁迅后来曾回忆说:“在我所认为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倦倦教诲,小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理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而藤野先生在晚年追忆鲁迅时,却觉得当年并未给予鲁迅太多的什么,不过“些许的亲切”(参见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日本《文学指南》,1937年3月号)而已。

也许在当时“鄙视中国”的国度里,藤野先生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民族歧视的人道主义先生,所以令鲁迅终生难忘。鲁迅后来曾在作品中写道:“留学日本的学生因为恨日本,便神往于大元,说道‘那时倘外天幸,这岛国早就被我们灭掉了’(《坟·说胡须》)。”又云:“唐朝时,日本曾向我们请教,今天我们在此留学,是向日本请教,也许过不久,日本又得向我们请教”(厉绥之《50年前的学友——鲁迅》,《文汇报》,1961年9月15日)。从这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味出当时作为落后国的留学生沉重、复杂和极不平衡的心态。1906年鲁迅弃医从文,返回了东京。他曾写道:“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于是译起文来。

鲁迅的日本观虽未形成“研究体系”,但在其作品中亦有不少关于日本的论述,他的日本论经常是与中国加以对比而论之的。在鲁迅看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某种程度上已接受了西洋文明的洗礼,人的主体性有所觉醒;而当时中国的国民性尚处于“不自觉”的前近代状态,因此要用自己的笔唤起国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日本型文明”与“中国型文明”

鲁迅在作品中,一再将日本文明与中国文明加以分析、比较。他说:“他们(日本)的文化先取法于中国,后来便学了欧洲;人物不但没有孔墨,连作和尚的谁也比不过玄奘。兰学盛行之后,又不见齐名林那、奈端、达尔文等辈的学者”,“然我以为惟其如此,正所以日本能有今日,因为旧物很少,执着也就不深,时势一易,蜕变极易,在任何时候都能适于生存。不像幸存的古国,恃着固有陈旧的文明,害得一切硬化,终于要走到灭亡的路。中国倘不彻底改革,运命总还是日本长久”。

据鲁迅所见,“日本型文明”旧的传统少,反倒没有了各种“禁忌”,当各种外来先进文明进入时容易“转型”,易于接受;而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反倒成为一种无形的“负担”,当外来新事物进入时,固有的“文化定势”则表现出排斥、拒绝,而难于“转型”。“每一新事物进来,起初虽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会改变。不过并非将自己变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而已”。而日本则不同于中国,无论是中世纪“倒向唐文化”,还是近代的“倒向西洋文化”,那种对外来文化“饥渴的”、谦卑的心理是中国难与之相比的。同时,鲁迅严厉批评国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文化优越感”,并警告国人,若不克服这种傲慢的文化心理,中国将永远落伍于日本。鲁迅还纠正了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偏颇之见”,指出:“他的会模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创造,不是更好麽?否则,只不过一个‘恨恨而已’而已”。鲁迅认为,“会摹仿”正是日本文化的优处所在。同时鲁迅还赞美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极高的优选力和判断力,“他们的遣唐使似乎稍不同,别择得颇有些和我们异趣。所以日本虽采用了许多中国文明,刑法上却不用凌迟,宫廷中仍无太监,妇女们也终于不缠足”。鲁迅观察并捕捉到了日本人吸收外来文化之“巧妙”,并深表赞叹。

12

2012年09月29日 16:06

来源:百年潮 作者:杨薇

字号:T|T

25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鲁迅还将中国人的国民性与日本人的国民性加以对比,认为日本人有着质朴、认真的良好的国民性,并对中国人的虚伪、做事马虎、不认真的国民性进行了批评。

本文摘自《百年潮》2001年第9期,作者:杨薇,原题:鲁迅眼中的日本

鲁迅从1902年(明治35年)至1909年在日本渡过了八年留学生涯,最初两年在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他到日本东北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认识了当时担任解剖学的藤野先生。

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身上有一种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使鲁迅“总还时时记起他”。鲁迅后来曾回忆说:“在我所认为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倦倦教诲,小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理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而藤野先生在晚年追忆鲁迅时,却觉得当年并未给予鲁迅太多的什么,不过“些许的亲切”(参见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日本《文学指南》,1937年3月号)而已。

也许在当时“鄙视中国”的国度里,藤野先生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民族歧视的人道主义先生,所以令鲁迅终生难忘。鲁迅后来曾在作品中写道:“留学日本的学生因为恨日本,便神往于大元,说道‘那时倘外天幸,这岛国早就被我们灭掉了’(《坟·说胡须》)。”又云:“唐朝时,日本曾向我们请教,今天我们在此留学,是向日本请教,也许过不久,日本又得向我们请教”(厉绥之《50年前的学友——鲁迅》,《文汇报》,1961年9月15日)。从这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味出当时作为落后国的留学生沉重、复杂和极不平衡的心态。1906年鲁迅弃医从文,返回了东京。他曾写道:“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于是译起文来。

鲁迅的日本观虽未形成“研究体系”,但在其作品中亦有不少关于日本的论述,他的日本论经常是与中国加以对比而论之的。在鲁迅看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某种程度上已接受了西洋文明的洗礼,人的主体性有所觉醒;而当时中国的国民性尚处于“不自觉”的前近代状态,因此要用自己的笔唤起国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日本型文明”与“中国型文明”

鲁迅在作品中,一再将日本文明与中国文明加以分析、比较。他说:“他们(日本)的文化先取法于中国,后来便学了欧洲;人物不但没有孔墨,连作和尚的谁也比不过玄奘。兰学盛行之后,又不见齐名林那、奈端、达尔文等辈的学者”,“然我以为惟其如此,正所以日本能有今日,因为旧物很少,执着也就不深,时势一易,蜕变极易,在任何时候都能适于生存。不像幸存的古国,恃着固有陈旧的文明,害得一切硬化,终于要走到灭亡的路。中国倘不彻底改革,运命总还是日本长久”。

据鲁迅所见,“日本型文明”旧的传统少,反倒没有了各种“禁忌”,当各种外来先进文明进入时容易“转型”,易于接受;而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反倒成为一种无形的“负担”,当外来新事物进入时,固有的“文化定势”则表现出排斥、拒绝,而难于“转型”。“每一新事物进来,起初虽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会改变。不过并非将自己变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而已”。而日本则不同于中国,无论是中世纪“倒向唐文化”,还是近代的“倒向西洋文化”,那种对外来文化“饥渴的”、谦卑的心理是中国难与之相比的。同时,鲁迅严厉批评国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文化优越感”,并警告国人,若不克服这种傲慢的文化心理,中国将永远落伍于日本。鲁迅还纠正了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偏颇之见”,指出:“他的会模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创造,不是更好麽?否则,只不过一个‘恨恨而已’而已”。鲁迅认为,“会摹仿”正是日本文化的优处所在。同时鲁迅还赞美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极高的优选力和判断力,“他们的遣唐使似乎稍不同,别择得颇有些和我们异趣。所以日本虽采用了许多中国文明,刑法上却不用凌迟,宫廷中仍无太监,妇女们也终于不缠足”。鲁迅观察并捕捉到了日本人吸收外来文化之“巧妙”,并深表赞叹。

12


相关文章

  • 许广平眼中的杨荫榆
  • 提起杨荫榆,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的反面形象让我们几乎恨之入骨,与我们的大文豪思维共鸣. 杨荫榆真的那么可恶吗,真的为那么天地所不容吗?我们先看一下鲁迅 ...查看


  • 中国人为什么不讲"认真"?
  • 中国人为什么不讲"认真"? 2015-09-02 来源:共识网 作者:大海之声 摘要:并不是说中华民族一概不讲认真,但我们因为草率马虎吞下的苦果,要比讲认真获得的成果多得多吧? 是否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quo ...查看


  • 1藤野先生练习题
  • 知识与能力: l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归纳人物典型事例和特征,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2.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藤野先生 ...查看


  • 鲁迅与抗日救亡运动
  • 文章提交者:牧渔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鲁迅与抗日救亡运动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0:12 南方都市报 鲁迅逝世70周年纪念系列□吴中杰 当 ...查看


  • 鲁迅眼中的"爱国愤青":一群乌合之众
  • 作者:鲁迅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除 ...查看


  • 名人眼中的鲁迅
  • 文一: 毛泽东论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 ...查看


  • 鲁迅的故事
  • 弃医从文 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 ...查看


  • 名人励志小故事(1)
  • 名人励志小故事(1) 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 ...查看


  • [冰眼看日本]读后感
  • <冰眼看日本>读后感 信息学院 电子商务13 王玲玉 有人说: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人生,从而就会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于是同一件事物,在一千个人眼里,自然就有一千种日本了. 谈起日本,想必每个懂点历史的人都有话可说,带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