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自我介绍

转自豆瓣原文地址1原文地址2作者主页azeril

【最近可以不水人人,但是不能不逛豆瓣!今天看到水湄推了篇日志,看完瞬间觉得自

己平时也就看看评论逛逛小组再瞟瞟同城什么的太小儿科了,豆瓣看似简简单单,其实水很

深啊!转给人人上欲罢不能不知何去何从的亲们。】 这篇文,主要是写给刚接触豆瓣,对于豆瓣不知如何着手的豆友。但愿通过一些未尽的

介绍,对豆瓣能有一个概念,知道它能用来干什么,如何去用。 至于如何去用好它——则是下篇所负的使命。 az.注册豆瓣大概是两年半之前,欣赏豆瓣里的书评才萌生的念头,但那会儿很少上。而

等到实际用起来,也已和最初注册隔了一年多时间——不熟悉,不会用,也便参与得很晚。 每

一个网站都有初入者,而每一个初入者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迷惘。如同置身一个城市的街区里,

往往只看到了城市的某一面。可又常是不经意地限制自己的足迹——不了解,对于一个人来

说无疑是足够大的限制。而这带来的,会是错过,甚至长久。 而我又知道,有些地方,早点了解,早些熟悉,会让自己觉得好得多,而豆瓣就是一个

值得早日落脚的地方——真心话。 无论是为着坐拥的书城,还是为在其中所结交的友人,抑或是从此处自彼处获知的,学

得的东西,收获的快乐。 也有人会说,豆瓣一直在变,让人措手不及,有时真让人不爽,这也算好麽?不知为何,

少有这般感慨。兴许是骨子里的逆来顺受或好听一点的适应力强? 也许吧。我所感觉到的是,不管怎样,豆瓣还是豆瓣,没有什么虚浮的功能,风格也简

单明晰。在豆瓣里,自己依然有足够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有能力去营造自己的小环境,

让氛围变得更好一些——只要友邻一直在。一块交流,学习,还有遇见,这都是不妨碍的。

而对那些或大或小的改变,习惯了,乃至都能渐渐欣赏起来。 自然,没有一个地方做一点改变不会引起人异议的,尤其当其中有着为数不少习惯原有

风格的人。但是,倘若一个网站要继续发展,要活得鲜亮,为改变而探索,为更好而折腾是

必须的。心怀期待。有些改变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新的参与者能没有负担地加入进整个群体

中。

【正文】

———————————————————★影音书主页★ 豆瓣的核心是影音书,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各种豆瓣的评论的关系而加入进来的。 每

个条目都单独分配页面,页面主要组成部分是,条目数据、个人资料模块(标记的想读/在读

/读过,以及短评信息的地方)、评论(包括短评与评论,书籍条目下的话还有笔记模 块),而后是豆瓣猜(相关的数据链接,包括相关条目,相关豆列等) -----------------☆标签☆ 标记已读的书籍,已看的电影之类,是最常有的操作。因此,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豆友

们稍微注意一下标签系统。尤其是有较大的数据量的话,就更是如此。还有,建立合适的标

签系统,有时比去整一些豆列来使用要来得便利得多——当然,展示类,或主题式的豆列还

是有好用的。 标签,在书籍标注时,有两栏,一栏为自己的标签系统最常用选项,一栏为已标记的阅

读者对该书描述用的最频繁的词汇。其中的一大误区是为条目都设置不同不同的tags,以至

于在一段时间之后,tags数量暴增,这对于自己查看标记的资料会带来不便。而以一个相对

完整的标签库来标记的话,能有效得多。 借用了下chain君的相对简洁的书籍标签做示范。 短评,倘若是阅读有所体会或思考,还是尽量记录下来,这对于自己来说,会是有意义

的事情。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度的,碎片化的思绪很容易消散掉。短评,多多少少也在帮助

我们记录自己的阅读历程。 关于tags的作用及设置,更多的相关内容可参考《tags-如何建立系统化的豆瓣影音书

标签库》 然后谈一谈,如何从豆瓣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比如读书惘然地不知去读什么,或者读

了无甚体会。在豆瓣,本就仰仗众多豆友的优质评论而扬名,而评论的好处此处不再多言。

此外,我们还能从很多地方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去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豆瓣日记☆ 从豆友的日记里,我们往往能获得很多有益的观点与见解。当然,我们也应该带着自己

的感情与理性去看待与理解。还要注意的是,因为日记的碎片化,没有必要过多的追逐。更

重要的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进行阅读,日记是恒河沙数的,值得学习的豆友也是不在少数的,

只有设定一定的目标,然后有所选择,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取知识与经验,又不至于迷失。

------------☆分类浏览☆ 对于标签的利用,微观上是建立自己有序的标签库为己所用,而宏观上的——通过标签

来筛选全站信息,就靠分类浏览。 读书主页的分类浏览,每一个标签之下,可以说都是没串成豆列主题书籍。根据评分和

评分者数量,以及更深入的书评,我们能比较容易地确定去阅读什么书。 这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豆瓣猜☆ 不独在现在新版豆瓣的主页,也在影音书界面存在,其原理是相通的。对于当前主页的

那个,主要是自己在豆瓣注入的信息(标记/推荐/喜欢等操作)让豆瓣了解自己的习惯与兴

趣,从而为自己推荐相适应的内容——当然,当前的确是笨的。 而在影音书界面的豆瓣猜,应该是基于数据相关性。比如读过这本书的人,往往也可能

读过别的相同的书,豆瓣会为这些他们都读过的书排序(估计是依照评分,分类, 还有评分人数 等数据综合评价再排序的),选出那一批书里关联度最高的十册。这也是会有“喜欢读什

么的人也喜欢什么”缘由。而这些书多半是有些关联的。通过这些链接,我们能扩展阅读的

边界。电影与音乐亦然。

探索自然不止于此。当然,还有评论,这没什么好说的。此外,还有就是相关的豆列。 -----------------☆豆列☆ 豆列搜索:豆瓣豆列搜索引擎 基于google搜索引擎的精确搜索,我们可以通过特定主题来寻找相关的豆列,而后顺藤

摸瓜发现同主题的更多书籍。

另外,分享一个az.的豆列收藏:/note/185387896/ -----------------☆阅读动态☆ 阅读动态,被布置在豆瓣读书主页。经过改版,失掉了好感。不过阅读动态将友邻的相

关阅读信息单独提取出来,对于关注书籍的豆友来说,其简洁之处,还是能提供让浏览变得

更为便利的。 ———————————————————★我的主页★ 豆瓣的个人首页,用来展示自己的资料和众多数据。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还有情

绪,也许都交织其中。这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让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这是静态的属于自己

小小世界的剪影。往往是,缓慢,但是依着各自的次序运行着。 -----------------☆喜欢☆ 倘若说个人首页是静态的园地,那么相对来说动态的世界就是友邻广播了。这可以说是

豆瓣除了前述的影音书资料以外,最重要的一个空间了。而核心的构成,自然就是自己的友

邻。 ———————————————————★友邻广播★ 相比其它,我所感受得到的,还是朝气和乐趣,还有获得成长的快乐。这都是因为在豆

瓣的家伙们。

友邻广播界面,是豆瓣众多分站点及频道内容的聚合点。所以信息流本身的价值极大地

依赖于自己所关注的友邻。 -----------------☆友邻☆ 豆瓣的友邻系统是单向关注模式,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被关注者依然

保留自己的自由选择对关注的人无碍。每个人都是自由的。 关注的意义也在,借助友邻的能量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自己能有所收获,而对于

互为友邻的人来说,这更是一个彼此互补的过程。 当选择太过混乱,多数时候自己听到的多数的声音,可能都是噪音。 -----------------☆关注☆ 对关注的适当选择,让我们能将太过强烈的背景噪音对自己的干扰降下来,让信息本身

能更好地显现在自己眼前,更为重要的,使适合的人充当我们的信息过滤者,让自己容易去

获得有益信息。他们,也许是我们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也许是关注同领域的伙伴,或者能

开阔我们眼界的师长、牛人。 此外,显而易见的是,信赖的人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比豆瓣猜要多得多——豆瓣猜毕竟

还很笨,这估计是很多人抵制新版的原因。不过,客观点说,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后者

能带给我们的是来自友邻以外的视野。而那些内容,有时也是我们需要的。 使用新版的一个小点子是,为友邻广播添加书签或者快捷拨号页,看的时候直接跳转。

豆瓣猜,想看多点一次无妨。 -----------------☆结交朋友☆ 朋友难寻,从自己开始努力。 一方面,得活出一点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自然得让人能通过豆瓣,了解自己;后者

是对前者的注释。影音书的爱好,日志,还有自己与人的互动,都在影响这一切。 组团、结伴玩豆瓣。倘若有个小圈子在,更容易有兴致用下去。 去豆瓣小组里结识共同兴趣的豆友。豆瓣有为数众多的小组,每个人总可以发现自己关

注主题相关的小组。时而有的互动,更主动的当然是发帖,都可以是结识朋友的契机。 完善自己的信息,写自己的东西,从长期看,让人更容易了解自己。适当的了解,是交

流的起点。

自己被关注的多寡并不影响自己的关注,也不影响自己能接收到的信息。当然,互动却

是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渴望交流,而且最好还是主动的交流。 想起来真是有些难受的事情吧。不过在豆瓣里,这不是添加众多的友邻能解决的,反倒,

有时候让人觉得太过随意而更容易为人忽略。 不管怎样,祝愿大家早日在豆瓣里发现契合自己脾性的朋友,毕竟这么好的地方,这么

多好家伙。 ———————————————————★豆瓣小组★ 豆瓣的社区文化,除了表现在友邻模块,另一个,无疑就是彼此关系更弱,但范围更为

广阔的小组。众多的小组像是四通八达的下水管道一样,将众多的豆友联系起来。无论其形

式是篇二:豆瓣网

关于豆瓣网的调查分析 解密豆瓣运营全过程 作者:佚名

一、 什么是豆瓣?

豆瓣网由前某物流咨询公司cto杨勃于2005年3月创办,启动资金是杨勃几个朋友共计

不到2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以独到的书评、影评、乐评主题社区著称,因为开创了国内

web2.0新模式而闻名。从构想到技术实现均由杨勃一人完成,业内对此有“一个人的豆瓣”

的评价。豆瓣的得名来自于杨勃曾经居住的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豆瓣胡同。

(一)alexa数据

1.alexa排名:1699(3月平均)

2. 每百万用户登陆数:391(3月平均)

3. 单个用户页面浏览量:9.1(3月平均)

(二)网站相关数据

官方页面数据:

1. 成立于2005年3月6日

2. 注册成员数:145044

3. 城市居民数:22258(注册成员中按城市自主分类者)

4. 成立小组数:5981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均为2006/4/18页面即时数据。 页面观察数据:

1. 平均每天增加注册成员900人左右

2. 平均每天增加城市居民数150人左右

3. 平均每天增加小组数50个左右

4. 小组数据:超过1500个小组是10人以上,最多人数小组为“爱看电影”(5537人);

60%的小组为5人(含5人)小组,其中1人小组占40%。 备注:以上观察数据均为2006/4/7—2006/4/18时间段内页面观察所得。 从以上数据,豆瓣的用户发展数目比起同级别排名的网站并不算突出;从数据图表可见,

它的用户曲线和访问曲线都是比较平缓的,考虑到它的网站性质和经营策略,豆瓣的用户基

数和用户上升幅度虽然不高,但目标用户比例较高,用户的流失相对减少。

(三)网站发展状况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

在论证这个商业计划时朋友的建议让杨勃放弃了“驴宗”,将眼光投到“书”这个更宽广的领

域。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

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 ★05/04/09 小组藏书功课开通。 ★05/04/12增加小组发言修改功能;增加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分离了对某本书的评论和

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确定以站内收藏人数排序。 ★05/04/14豆瓣的界面特别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对url也有简化。 ★05/04/19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还在部分书的介绍页里开通了“豆瓣成员认为

类似的书”。

★05/04/20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 ★05/04/22推出针对站内评论的rss feed。 ★05/04/25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小组出现在豆瓣。 ★05/04/27用户上传书目功能开通(试验性运行)。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 ★05/05/23开通“wishlist”,开始测试对个人的推测清单。 ★05/06/06 “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成为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

的一部分。

★05/06/14增加了代码生成器,用户看过、在看、想看的书或者电影都可以自动显示在

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应香港用户快速增长及活跃,开通繁体字版本,

网站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更新,豆瓣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还

有在台湾第二、三大网上书店——金石堂和诚品的购买链接和售价;增加了旌旗书市的购买

链接和价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乐单列开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接近万名,日访问量近20万。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达3万多名,日访问量超过20万。 ★2005年10月7日,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2005年11月,网站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 ��...��的合作。 ●到2005年12月,由1个人开发、4个人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

有5万多名注册用户。

●到2006年2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过10万。 ●到2006年3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11万。4000+个小组,50人以下小

组占90%。 备注: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市场规模发展情况,循相关新闻报道整理; 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功能服务发展情况,循网站站务网志整理。

(四)网站市场推广手法及品牌现状 与传统门户网站依靠大规模、高成本的市场营销推广自己的手法相异,“豆瓣”的知名度

基本上是通过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实现的,也就是依赖于“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 要让用户产生指数型上升,不光要东西好,还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识货的人,他们扮演

着意见领袖,周围的人对他们高度信任;还有一种是天生的传播者,他们虽然可能只略知一

二,却玩命地对跟人谈论新鲜事物,成为人际网络的枢纽。在豆瓣网的用户群里,两种人都

不缺。 在网站创始人杨勃看来,豆瓣网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是网友

topku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那代表着用口碑传播开始自发进行;第二个,是it

评论人洪波在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从那以后,豆瓣网开始成为网上的主流话题之一;第三

个,是他听用户说,有朋友在日常谈话里提到了“豆瓣”,口碑传播终于蔓延到线下。 而事实上,虽然豆瓣以其产品的吸引力确实引来it界的广泛关注和用户群的自发传播,

但在其运营上还是有市场促进动作的: 首先,网站建站伊始就在《读书》和《万象》这两本国内相对高端的读书类杂志投放过

广告,此后也保持着一定的投放频率,这是在目标用户群明确基础上的针对性市场导入行为。 其次,网站在功能设置上很注意与用户个人站外blog的关联导引,鼓励并教导用户把豆

瓣的图、文通过url的形式作为个性内容补充到个人的站外blog中,这是一种与市场领先产

品主动结合的开放性市场推广思维。 再次,豆瓣在运营中注意掌握类别用户,如在《查令十字街84号》在国内上市前后,该

书的中文版译者在豆瓣网上和读者们频繁互动,还把自己其他译作的读后感拿出来和网友们

分享。而在此之后,有很多中文译者慕名加入了豆瓣的用户群,由此而来是更广范围的用户

辐射作用。而在香港用户表现活跃之际,豆瓣网就顺势推出了针对港台用户的系列个性化服

务,令该地区用户此后增长明显。 现在,豆瓣网被视为中国web2.0应用的示范网站,在多个行业评选和第三方排名中皆处

于前列。除了每月增长的用户数字,能证明其成功和品牌效应的莫过于遍地开发的仿“豆瓣”

网站,就连成名已久的大众点评网,在其最新上线的3.0版本从产品、架构到引导文字都有

很明显的豆瓣痕迹。

当然,豆瓣网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市场规模,在业内引起这么广泛的回响和

研究热潮,收获那么多的用户口碑,归根到底还是在它能抓准用户定位、把握到用户核心需

求并能提供到相关服务这一关键市场点上。

二、 豆瓣钱途

网站的前期投资仅仅是来自杨勃几个朋友的20万人民币。豆瓣的团队现在是5个人,杨

勃把自己定位于“技术人员”,在剩下的2名全职员工中,一位负责技术,一位负责公关和市

场推广。另外还有2名兼职员工,杨勃未曾谋面,他们都是豆瓣网的注册用户,因为喜爱网

站,自发地希望为豆瓣做点事,分别身处南昌和武汉,帮忙处理一些社区和网站内容方面的

工作。豆瓣网的主要支出是域名费用、服务器托管费用和人员费用。 目前,豆瓣的收入虽然不大,但已经足够支撑网站的日常运转。在同类网站中,豆瓣是

少数自给自足的个例之一。现在豆瓣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点:

1、 与网上零售商进行分成:豆瓣页面目前已经有十几家网站的“比价”,每次有用户通

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

进行利润分成。这是目前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 网络广告:目前并不多,看得出,这是网站为了保持本身风格做的刻意安排。 豆瓣宣称它要做永远的beta版,这不仅表现在它不断的产品更新上,也可以体现在对它

日后盈利模式的预测分析上。现在的豆瓣,被认为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重点服务人消费

物(书、电影、唱片)“之前”的阶段,提供用户直达“之后”的渠道,欠缺“之中”的过程。

发展中的豆瓣,一点变数就可能导引到不同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盈利模式不妨以整体产业链

架构引发不同的猜想:

上游——成为用户权威参考,服务其他生产商,自身也可以是生产商。

1、 行业标准:通过高质评论和喜好人群的大量汇聚树立品牌,成为中国版的《伦敦书

评》、蓝屋书榜、《米其林指南》,主导并出版相应的榜单、指引、评选。

2、 营销合作:与生产商合作推广,甚至策划推出直接满足某类群体需求的产品。 如有很多不是为了畅销而出版的图书,用门户网站铺天盖地的推广方式不但成本高,而

且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与站内人与人自发口碑传播、信任度高的豆瓣合作则很有事半功

倍的效果。在北京文化圈中备受推崇的《读库》文丛就已经尝试过与豆瓣网进行这方面的营

销合作。 当豆瓣用户达到一定基数的规模后,豆瓣对产品的销售就可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而

且由于豆瓣对人群意见的即时征集和反馈能力,这个影响不仅可到达产品生产后的销售,还

可以延伸作用到产品诞生之前的策划,直接促进产品的产生。

3、 网络广告:分众人群的广告投放。 中游——用户在线消费服务提供商

1、 内容收费:无论是书、电影、音乐,现在网络上最大的需求都是在线视听和下载。

现时的豆瓣开宗明义宣布:为避免版权纠纷,豆瓣不会提供类似的服务。那当版权问题解决,

用户消费环境形成后呢?一个汇聚产品消费者的网络社区提供产品给消费者即时消费不是顺

理成章的事吗?

2、 增值服务收费:写/看评论(blog)、查询最新上市的产品/榜单/指引、获取产品/

线下合作方优惠资讯,这些都可以做无线应用。 下游——电子商务网站

1、直销平台:是对现在渠道作用的延伸。在有资源配合的前提下,豆瓣甚至可以类似携

程开设如家那样,开设自己的线下渠道,承担起整条产业链从策划、生产、销售到配送的全

过程。

2、二手交易收费平台:现在站内的二手交换是因应用户需求的一个功能,当豆瓣有资源

投入,有完善的用户信用、支付系统和相互认证保障后,升级服务后对用户收费也是一个途

径。

豆瓣一直给人“小众”的感觉,在杨勃的理念中,这可以用“长尾”理论解释前景,强

调对利基市场的重视,认为无数小生意的价值总和足以超过个别大市场。但对于很多为vc

抄豆瓣的从业人员,它的快速规模化一直是思考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豆瓣之所以能成为豆

瓣,与它这种“小众”的品位和氛围又密不可分。商业化介入、规模化后的豆瓣还是那个“豆

粉”们喜爱信任的豆瓣吗?“小众”不再的豆瓣还能依旧保持它引以为荣的人文精神吗?横

向发展多条产业链的豆瓣能成功整合多头并进吗?这些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决定以上猜想模式

的最终走向。

三、 豆瓣产品

网站思路

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

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

区网络。

在杨勃的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门户类网站还是以“物”为第一要素,一些

社会类网站则把“人”提到了第一要素,那么,豆瓣,则是第一个把“人”和“物”放在同

等重要地位的网站。

随着豆瓣英文版的推出,豆瓣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家向外输出模式的网站,而实际上,豆

瓣自身就是集众家所长的结果。至于豆瓣究竟借鉴了哪些网站哪些元素呢?据杨勃介绍一共

有三个方面。一是简约素雅的界面风格,来自于flickr,包括它的分享概念;二是电子商务

方面,借鉴了亚马逊(amazon),比如用户评论和推荐;三是社会网络(sns)的一些元素,

把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真实地搬到网上,不过一般的社会网络是没有媒介的,而豆瓣用相同兴

趣作为媒介。

杨勃将豆瓣的核心思想总结为,“可以发现不同的东西,并且适合自己”,他解释说,朋

友的推荐往往对购买某种产品非常关键,现在豆瓣扩大了推荐的群体,你会相信特定陌生人

的推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书等具体物体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 产品体验

豆瓣是100%的动态网站。呈现给每个注册用户的主页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同一个用户在

不同时间上豆瓣,也会看到不同的首页。动态、个性,这都是豆瓣带给用户的web2.0体验。 以目前的豆瓣首页举例,在用户登陆之前,左上方是搜索功能,可以搜索一切豆瓣已有

记录的书、电影和唱片,右上方是豆瓣网的使用引导,这两项是固定不变的。左下方是“近

期好评”,是站内评论的提取,显示5条,提取内容包括评论人图像、id、被评论产品名、评

论题目、部分评论内容、评论等级及回应数,根据用户投票是 否“有用”而动态调整。右下方是“过去几分钟里,豆瓣知道”,显示12项最新站内用

户对产品的标识,是即时变动的。 在用户登陆之后,首页左边的架构不变,右上方被替换成“号外”,通知关于豆瓣的一切

新闻。而在“号外”和“过去几分钟里,豆瓣知道”之间新插入了 “豆瓣猜你会喜欢”,也

就是豆瓣根据你过去在网站内的收藏和评价等等行为,对你的爱好作估计,向你推荐好书好

碟,调整完全因人而异。

网站架构

记录分享、发现推荐、会友交流,这是豆瓣在用户网站使用指南中的对用户站内路径的

指引,分别也可对应豆瓣导航的三大组成块: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

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 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 三个首页页面架构相似:用户登陆前后一致,左上方是搜索功能,可以搜索一切豆瓣已

有记录的相应类别的产品,这项是固定不变的。左下方是“豆瓣成员的近期好评”,是站内该

类别最新产品评论的提取,显示5条,提取内容包括评论人图像、id、被评论产品名、评论

题目、部分评论内容、评论等级及回应数,根据用户投票是否“有用”而动态调整。 右上方是豆瓣用户对该类别产品的标签汇总,提取了最多人数的36个。右下方三个类别

各有不同,读书是“豆瓣在读最多的书 (top9)”,电影是“豆瓣电影排行 (top9)”,音乐是

“最新增加的音乐/提供者”和“豆瓣最热音乐 (top9)”。上述所有项都是动态调整的。 在单个产品页面,对于游客,网站提供产品资料(销售及内容信息)和其他用户对产品

评论这些资讯类信息,同时提供搜索、比价、二手交换、链接购买这几项服务。网站通过“常

用的标签”、“喜欢xx的人也喜欢”、“豆列推荐”形式对用户进行推荐,引导用户站内流动。

通过站内其他用户使用该产品状态显示和收藏该产品小组列表引导用户进行单对单、单对群

的交友行为。

在用户登陆后,除了上述内容,用户可参与修改产品信息,类似wiki的应用。用户不但

可以看别人的意见,还可以对意见评价“有用”与否和跟帖,也可以进入该产品的论坛发帖

或参与讨论,类似百度贴吧的应用。用户可以对产品标识自己“过、在、想”的状态把产品

列入自己的收藏夹,可以对此标识不多于5个标签整理自己的收藏夹,也可以在五个评价级

别中选择一个直接表述自己的态度。以上用户行为被网站记录,不但在“我的豆瓣”中体现,

还进入到网站的数据库,透过豆瓣设定的计算模型,对网站的页面数据提取直接影响。 该部分架构是资讯(相关产品)+功能服务+推荐(人和物),核心是资讯内容,关注点在

“物”。在这里,豆瓣是一个文化产品资料库,不同于图书馆电子版一对多的开放分享,豆瓣

由于开放给所有用户参与建设,因此是一个动态变化趋向完整的文化产品资料库,形成的是

多对多的分享交流。正因为有交流元素的介入,所以豆瓣强调了参与建设信息的有用与否(评

价和讨论),令贡献信息的私人性(blog元素)变得公众化(bbs和贴吧)。 而与论坛交流的公众性相比,由于豆瓣加入了计算模型这个技术核心应用,用户完善这

个资料库的同时,它也把最符合用户爱好的产品推荐到用户面前,保证了用户使用上的个性

化。

由于品味系统页面在用户登陆前后是一致的,页面推荐更多体现的是站内用户的集中意

见,在某些功能产品上,例如站内广泛分布的排行榜,就很容易出现“公众暴力”的现象,

导致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更新,这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 属于用户管理系统,登陆前跳转到注册页面,登陆后进入用户管理站内信息页面。 我的豆瓣:页面左边是用户站内发布信息汇总,发表评论、回应评论、讨论话题从上而

下分列。右边是功能服务管理区,包括产品搜索、个人主页链接、收藏夹链接(读、看、听)、

交友链接(友邻和小组)、创建豆列(系列性推荐)、二手交换发布。 我读、我看、我听:实质就是用户分别就读书、电影、音乐的收藏夹。三个页面架构一

致,左边是产品状态区,从上到下分别是“在、想、过”,其中电影只有“想和过”两种状态

设置,信息来自于用户之前在单一产品篇三:豆瓣

一、 前言——豆瓣是什么? 豆瓣是一个集评论、blog、交友、书目推荐于一体的社区网络。由于它秉持“以书会友”

目的,定位于一个“发现”网站,所以被形容为“小众文艺网站”。其内容由用户产生,用户

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搜索他人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

由用户产生和决定。主要通过用户点击由google提供的广告,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

品回扣,来获得收入。2005年豆瓣面世,启动资金只有20万,开发者只有杨勃一人。豆瓣

成立3年后团队也只有25人。但是3年来不仅营利,而且。这样一个团队是如何打造出看似

与他们实力不相等的成绩的呢?

二、豆瓣的市场定位——抓住有价值的小众 2005年豆瓣以书评网站面目面世。以书为切入点进入市场,不过是它锁定自己受众的一

个手段。

从豆瓣的前期推广中,分析其受众:

1. 以书为切入点,必要求其受众是读书之人,爱书之人。这些人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文

素质较高,善于思考,长于语言文字表达,并且习惯于文字表达。这就为豆瓣高质量的

评论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因为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成长历练等每个人喜欢的有很大关系。所有书实为小众文

化。

当用户在欣赏期间在豆瓣上找到志趣相投之人,特别是一本冷门读本时,受众心理对交

流的渴望急剧提升。因智慧火花的碰撞,而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都会归功于豆瓣,萌生对豆

瓣的热爱和忠诚。豆瓣借此满足小众需求,培育以“兴趣”为媒介扩展人脉关系优越条件,

从而成功抓住其第一批用户,更为小组产生提供了天然催化剂。

3. 豆瓣最初以电子邮件和在《读书》《万象》高端读书类杂志投放广告的方式来向市场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豆瓣网目标用户明确,并且选择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文化素质好,

善用网络,处于社会中上阶层,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自己的思想并乐于用文字很好地表达出

来,他们其中部分还是其生活交际圈内的意见领袖,多数人对传播津津乐道。 豆瓣对受众成功的定位和有针对性地导入市场发掘,为它以后网站发展建设坚定了基础。

其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文化内容的创造者——这是一群人数不多,有较大贡献

能力,具有引导身份的有价值的受众。

二、网站建设

前期的豆瓣做的是小众生意,这和它人力、物力资源是匹配的。杨勃无疑是要从一个小

而精简的网站做起。做一个有价值的网站,当品牌出去了,不怕没人来。

(一) 充分利用ugc

一个人要生产内容犹如登天。好在豆瓣是要建立一个sns社区,那么杨勃要做的就是提

供技术支持,鼓励用户原创内容(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这是sns社区核心要

素之一)。成功之道有:

1. 利用“兴趣”搭建桥梁扩展人脉关系。好处是因为对书的喜爱,渴望交流的心情,所

有一部分用户乐于参与豆瓣,推荐图书,撰写评论。当这部分用户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时,交到志同道合之人时,会进一步刺激用户参与豆瓣,生产内容。

2. 成功的受众定位和挖掘。基于用户自身有较高素质,为原创内容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3. 引导用户。豆瓣网鼓励并引导用户把豆瓣的图文通过url超链接的形式作为个性内容

4. 贡献与权利相等。豆瓣强调用户只有参与越多,收获才会越多。例如,用户只有加入

个小组后才会有创建小组的权利,需要用户有9个以上的收藏并给出评价后,豆瓣才会

让其拥有二手交换和推荐豆列的权利。这是豆瓣基于计算模型需要作出的约定,但同时令用

户不断发现惊喜。

5. ugc+人际传播模式=更加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形成购买行为。门户网站铺天盖地的

广方式所能达到的满意效果是微小的。吸引到的眼球通常会迅速转移,注意力随即蒸发,

难以形成购买行为。但豆瓣网ugc+人际传播模式则不同。有什么比有人用一篇用充满智慧和

见解独到的书评,为你人性化剖析,提出中肯的推荐更能刺激你的购买欲呢?毕竟,人际传

播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

(二) 运用现代客户管理思想建设网站结构框架 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曲是用户兴趣的具化。豆瓣网的结构框架是以“兴趣”为节

点,为受众编织成一个纵横的兴趣/人脉/文化的经纬网络。但每个节点又不仅仅是事物本身, 还包括来自社区成员们的“能量”(包括点击率、评价、评论等)。豆瓣网会根据你的兴

趣为你推荐书、电影、歌曲,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用户因为兴趣参与点击评论,参加小组讨

论话题,结交邻友,参与同城活动。因为兴趣结交到邻友的邻友,产生新兴趣,结交更多用

户?从而无限扩展人脉。用户在每次参与豆瓣,每一次扩展自己的兴趣/人脉/文化经纬网,都

会丰富豆瓣网的客户数据库。豆瓣网凭借这个强大的数据库会更有针对性更投其所好地为用

户推荐新书,新电影等,从而提高销售成交率。这种以用户为中心,建立用户数据库,进行

人性化、个性化的精准用户服务,让用户得到最好的购物体验——即是在运用现代客户管理

思想(cmr)。试想一下,豆瓣在为一个喜欢听纵贯线、看《世界是平的》、阅读《读书》、书

架上还摆满企业管理书籍的用户,推荐音乐时,罗大佑《》或李宇春的《》哪个更能引起其

注意力和购买行动呢?而且这种方式比填写一份会员信息表得到的信息可信度更高且更易了

解用户消费心理。

(三) 品牌塑造

豆瓣塑造品牌依靠的是两方力量:一是自身努力;二是豆瓣用户自我形象塑造。 豆瓣没有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植入广告,用户在豆瓣上好像找到了无广告的净土,这

是许多豆友喜欢它的原因。豆瓣的收入方式主要来自图书产业链的上游,与当当、卓越、出

版社合作,在他们受益的基础上分账。其次提供在线消费服务。与九州梦网合作,电影、音

乐加入付费下载点播链接。 豆瓣力图打造一个高品位简洁明了的网站。网站设计(转载于:豆瓣自我介绍)风格模仿

flicker,限制图片数量,保证页面跳转速度。“一个有用的网站、有价值的网站,它的规模

足够大一定会找到好的收入模式,不用特别着急。”

2. 豆瓣用户自我形象塑造 每个豆瓣用户都有自己的阅读、评论清单,一方面豆瓣通过这个清单来填充数据库,另

一方面展现了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和思想,它实际也成为用户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由

于豆瓣的最初定位“文化小资”并且确有一个高端群体。当新用户加入豆瓣这个社区时,难

免有一些人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包装自己,将自己打扮成同样有文化、有品位的“同类人”。

但即使有浮夸的清单,但是把什么样的书、电影或音乐列为自己的兴趣,也往往是出于人们

对自我形象塑造的需求。

合,便是豆瓣的品牌战略。从的数据中,窥见一斑。

(四) 强化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功能 豆瓣前期着眼与人和物的关系——以兴趣为媒介扩展人脉。但是很显然这样搭建起来的

人脉关系并不牢固可靠。人的兴趣有时候是短暂的,尤其对于三分钟热度的人。用“物”来

长时间捆绑住它的用户不过是缓兵之计。若能够以人与人的关系为辅助,便再好不过。 这点要学习实名制的sns社区。实名制的sns社区有一个强大影响区域——线上的网络

人际传播与线下的传统的人际传播的交叉重叠区域。这个区域由两种传播方式相互作用,有

两个意见领袖同时引导。这样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 豆瓣整合实名制sns社区优势,扩展了同城、二手等功能。其实是在加强线下的互动,

强化它作为sns社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功能。将网络上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拓展到现实的

生活交际圈中区。如果能将陌生的豆友变为熟悉的朋友,豆瓣黏住用户的成功率又提高了。

(五) 大胆创新和改革 从豆瓣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豆瓣不断迎合受众创新改革。平均42天就会又一次变革。

例如05年月18日开通音乐单列,36天后豆瓣推出同城,44天后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三、发展方向

豆瓣是市场定位是抓住小众,其发展方向却是一个庞大的利基市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商业化介入后的豆瓣还能不能依旧抓住“豆粉”的信任和喜爱? 书评是豆瓣结合电子商务的基石,也是它目前大部分收入的保证。但不可否认存在着受

出版社雇佣的书托撰写正面评论甚至虚假夸大评论。这显然对豆瓣信誉、口碑是极大打击。

2007年《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引发了豆瓣用户自发剿灭书托运动。在次之后,面对书

托对豆瓣功能的滥用,豆瓣官方的无所作为令用户感到颇为不满和失望。

(二) 豆瓣演变成庞大的资料库迷宫,如何保持它简单、正常使用的初衷? 规模化的豆瓣,其结构框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新手上路难免会觉得头晕眼花,在数目

庞大的url超链接的指引下,游离了发现某本书的目的,发现了更多东西,浪费了大量时间。

如此,还能称得上是简单使用吗? 对于元老级豆粉来说,由于用户增多,用户素质层次不齐,效用不大、价值不大的评论

或话题也随之增多,甚至有灌水现象。老用户开始不满抱怨。是否会撤出豆瓣?如果答案为 是,那么无疑这是对豆瓣致命一击。

(三) 小组潜质问题大 据数据统计小组的流量至少占豆瓣总流量的三分之一,有可能高达70%。开发小组功能

实质是挖掘一个利基市场。但是由于这个利基市场的用户层次、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人气最

旺的万人小组的许多主题均是明星、养生、美容、服装等。那么这和一个女性网站的论坛或

者百度的贴吧有多大区别呢?“文化圈”定位背离。小组里的火热讨论并不能反哺书、电影、

音乐的流量,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影响豆瓣辛苦建立起的品牌形象。

(四) “不现实”经营之道 “一书会友很雅,但不现实”。豆瓣规模大了,团队扩张,成本膨胀后,如果单一依靠与

当当、卓越的利润分成未必能够满足它的运营成本。加强商业化,是豆瓣扩张的内在冲动。

但是商业化运作是否会对豆瓣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习惯了“干净”的豆瓣的豆友们是否

会抵触商业化的豆瓣呢?多少会有些离开豆瓣。此外,返利网站,b2c企业隐藏或不断修改

价格都对豆瓣盈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杨勃说“一个有价值的网站,它的规模足够大一

定会找到好的收入模式。”,是他太自信还是太乐观了呢?篇四:简历豆瓣脱水

1、大家用学校统一格式的简历模板是ok的,可是如果是发e-mail简历,是不是应该注

意一下邮箱设置呢!如果是求职的话,可以专用一个邮箱,姓名最好设为本名,这样hr收到

简历发件人显示的是你的本名,而不是怪怪的网名。那个显示“伪男”的孩纸,你让姐说你

点什么好(特别是点开一看还真是男孩纸)!

2、应届毕业生必然不会有太多的履历好写,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写上在学生会工作的经

历,有时候到学校专场面试会遇到80%的同学都是学生会干部。我不是说不可以编造学生会

经历,而是关键是,你写学生会经历是为了告诉hr什么。 手头现在两份简历,都是做过学生会工作的。 小a同学放在了“自我评价”栏中,她是这么写的: 多年学生干部经验,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听从组织安排,任务按时按量完成。 小b同学放在了“实习经验”栏中,他是这么写的:

xx大学xx学院学生会纪检部部员:每周去学生公寓各寝室检查一下寝室卫生,督促大

家爱护寝室卫生,受到大家的好评。 相比之下小a交代给hr的信息是她的能力,而小b同学就让我这类的hr忍不住想要咆

哮„„大家请捂紧耳朵„„ 学生会也算是实习吗!!!!你确定是检查“一下”而不是两下吗!!!你应聘我们单位是要

督促大家爱护卫生的吗!!!还好评!!!给我看看你信用呗!!!!包邮吗亲!!!!全5星好不好

啊亲!!!! 去之前做做功课,先了解一下公司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答: 公司文化和氛围与你相符;你觉得该公司提供的职位适合你,有助你学习和发挥特长;

你觉得公司所在行业好,而公司在这个行业有成长空间;别讳言也别强调他们待遇好。 哎对对对,说公司有上升空间要比说个人有上升空间好! 我目前的单位属于重工企业。我收简历的时候不需要制作精美,封面有无均可,不会很

在意。 “工作经验:暑假期间在xx公园恐龙世界做兼职,主要是看碰碰车,说服小朋友及家长

在此消费。”

对于应聘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非常宝贵的经历没错,但是这样写出来,真的„„呃„„

姐词穷了„„社会实践类的兼职经历不是不能写,可是需要呈现的是通过这个经历自己有了

哪些收获和提高。你现在和将来要应聘的职位跟看碰碰车完全木有任何联系啊。 做简历的过程也是个你分析自我优缺点和总结自己大学四年的过程, 如果发现自己有什么缺点的话,在剩下3个月时间里 尽快去亡羊补牢可能还来得及哟。 我上次看liz一本讲ppt的书,提到她研究生毕业投百事的时候,除开简历,还做了个

ppt补充介绍自己。 遂想到,如果投4a或者快消的mkt,也做个五六页slide,转成pdf,

也不会多大,还能捎带炫耀ppt做的好看,会是一件add value的事情吗? 求问非大宝同学 ———————————————————————————————— 如果我们这种领域的话,ppt或者pdf是跑不掉的,我们行业里都是视觉系和感性系的

人,求职信也好,弄成ppt也好,我们都会看的。每次看到mail里面有ppt附件,都忍不住

会打开来看看。用pdf的话,会让人更好有感一点,毕竟懂的人都知道,这个是全球通用的

印刷格式,总会有一种新人噶专业哇的感觉。 另外,ppt炫是必须的,但不是炫动画,关键是炫内容,炫动画的同学一定没想过,动

画存在的意义,是现场提案的时候,用来控制与会人员的焦点和注意力,不是有动画就好,

而是什么时候用,用多少才是关键,提案的人来把控的。要是让别人自己播放的话,说真的,

很多关键点就被动画带过去了,因为人的习惯性不断点鼠标要看下面是什么,往往你为了突

出某一点而做的动画,没有了停顿,自然就被忽略。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ppt或者pdf,做成脚本形式,每一页既独立存在,连贯起来

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你的能力,你的思想,你的观点的故事。或者,你就把他当成一个tvc

脚本来做吧,你就是导演,怎么销售你自己,你就怎么做。 最烦那种,兴趣爱好,团干部学生会荣誉神马的,占了整个简历2/3篇幅。。。 最烦那种,看完整个简历,还不知道这家伙能做神马的简历。。。 最烦那种,只有一张a4纸简历,连个感性点的求职信都懒得写的简历。。。 最烦那种,根本没写应聘职位的简历,不知道他到底想从事哪个职位。。。 最烦那种,一份模板投n个行业的简历,投给外贸公司结果上面的描述是会计。。。 最烦那种,自以为很创意弄得华丽无比的简历,越看越幼稚。。。

最烦那种,简历里每一行大小、字体都不同的简历。。。 最烦那种,用word 2010制作,却不考虑hr有可能是word 2003版,没有转换通用格式

结果显示不出来的简历 最烦那种,email里神马都不写,附件带个简历,还得用压缩包的那种投递方式,谁tmd

有时间给你下载下来再解压缩看 这些毕业生,花多点时间做做功课要死啊。。。 读神马专业,要从事神马工作,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行业,会要他们的命啊。。。我就见过,

有从软件学院毕业的同学,简历上说从事手机软件开发,nnd,一问这哥们,结果。。。连android

出到第几版都不知道,咋敢要啊。。。 应聘哪个公司,花点时间做些功课,了解一下该公司做什吗的,行业地位是神马,然后

针对性的调整一下简历,会要他们的命啊。。。 自己能做神马事情,打算从事神马行业,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和自己理想中要从事的行业,

结合起来描述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竞争优势,会要他们的命啊。。。 如果是招聘会递交简历,建议交自荐信+简历,应届毕业生可以附成绩单。如果是网投,

我个人比较喜欢邮件里简短自荐,而简历只有一张a4。 我喜欢看求职信,不太喜欢看简历。最近新招的一个哥们,他就是这个求职信让我非常

的有兴趣。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中山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学生,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简历,万分的感谢,谢谢您

对一名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给予您的关注。这对我来说,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鼓励。 2007年我踏入大学的校门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与我过往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大学

的4年里,我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从象牙塔向社会的过渡,更重要的是学

会了生存的精神阳光。虽然现在的我依旧稚气,但我已开始适应社会的竞争与发展。 记得2008年的春天,非常的寒冷,南方雪灾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当同学们都急切着想回

家的时候,我与几个朋友却穿着雨衣,冒着严寒在广州火车站做了两个星期的义工。在那里

我看到了中国人可爱的一面,也看到了人类社会同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感人画面。 在那两个星期里,我轮换了许多的工作岗位。或在路边接受咨询,或与警察配合疏散人

群,或与车站人员一同引导客流,或守在热水设备前为每一位路人取水。我记不清楚我服务

过的路人数量,但我能记住他们急切回家的神情,我明白自己当时是这个复杂而庞大的中国

运输体系中的微不足道的一员,我做得好了,也许就能多送一个同胞回家。于是我学会了协

作,学会了奉献,学会了团队的配合,也学会了4年大学生涯里,教授从不曾讲过的道理。 今天,我踏出了校门,我庆幸自己能学会如此之多的东西,这些经历和感悟,沉淀下来

将成为我毕生的财富。也许您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员工,虽然我并不算一个优秀的人,但我坚

信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人,我有信心胜任贵公司的岗位。我衷心希望,我4年所学、所感、所

思,能将我的能力与汗水,挥洒于贵公司的岗位上。希望您能感受到我的诚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如果是啥都没干过,你想想你为什么要投这份简历。 因为这份工作你想干,觉得自己能干好。 ok,下面就请阐述加证明就好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简历中无论是性格介绍,还是经历,还是学习情况,都不要忘记中心

思想,你在应聘什么岗位。所以我认为应该根据应聘的单位和岗位适当调整简历内容,而不

是不管应聘什么单位都一味发送同样的简历。 比如前几天我沟通的一个应届生,他先是看到我们单位在网站上的招聘信息,然后他打

电话给我问了一些情况,我让他发简历给我,于是他就非常有针对性的发了简历。并且在自

荐内容中说,为什么要去你单位呢,因为1、„„所以决定留在大连发展;2、有校学生会经

验,组织过学生会工作„„懂得怎样既控制成本又带来效益的完成任务;3、„„实习经历为

开展工作奠定基础;4、曾经到贵公司参观,留下了„„的印象;5、„„自信胜任xx工作。 多么严谨啊,严谨的都快做作了,我完全找不到任何拒绝他面试的理由„„(当然这个

人我想后面大概还要提到,因为实在是太典型了啊啊啊,最终我们单位并没有用。) 酸信跟lz无关啊!!!lz喜欢一页纸简历啊啊啊!!! 不是要应届生装孙子,而是应届生的简历基本上大同小异。 投递简历其实就是一次自我的广告传播过程,hr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即将接受你广告信息

的消费者。没有差异化,没有亮点,没有消费者利益,怎么能算是一次好的广告运动呢? 当电视上都是脑白金和恒源祥的时候,我们也没要求脑白金和恒源祥装孙子放弃他们的

调调,但我们会选择转台,不是么? 当hr每天面对几百封无论是调性、风格、排版格式都大同小异的简历是,你让hr怎么

从字句行间里发现应聘者某些能力或者特点呢,如果hr在前面看了50封平淡单调且无趣的

简历之后,就算你很有能力,你也会被埋没在其中,不是么。 同样的,hr也是人,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让hr眼前一亮不是更能留下印象

么。 至于求职信,我个人觉得有求职信比没有好。起码表示了你对这次应聘的尊重程度。胡

主席开国宴,最起码也得西装、中山装或唐装,这不是装孙子,只是一种相互的尊重罢了。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而已,其实应聘简历,更应该视乎行业。应聘广告传媒类的简单一

点随意一点无所谓。

应聘金融、银行、法务、领事馆商务助理、核电厂员工等职位的简历,如果连个求职信

都没有的话,ls那些认为求职信无所谓的同学,你们认为可行么?

3、关于简历的格式

这次的简历好在没有人忘记留电话号码。但是有个孩纸没有写毕业院校,我认为他是故

意没写,于是打电话给他,他果然也不记得投过我们单位= =。好吧lz是脾气很好的人,简

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单位,这个孩纸后面的发挥比较好了,态度很诚恳,并且表达了愿意从基

层做起的心态。(好吧,其实hr目的性很强,有时候hr在故意等着你说他们喜欢听的话)。 不知道现在网站上有的单位会不会要求大家不要用附件发简历。其实在收到海量简历的

时候,hr也会闹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个人喜欢网投一页纸简历,打开迅速,打印省事。有的

同学的简历很大只,好多证件扫描图都在里面,(自己住:证件扫描图缩为一张)个人以为没

有什么必要。前面有人说过了,就不罗嗦了,最好还是用word,然后如果是07以上版本请

存成兼容模式。 关于求职信的的问题,我刚刚求证了一下,两个朋友,一个在花旗,一个在灵狮,都是

hr,刚刚msn问了一下,没有求职信,没有英文版的同学,他们大部分直接忽略掉。 当然了,简历是什么风格还要看你在应聘什么单位。要是应聘设计,肯定简单的学校模

板的一页纸简历就不合适。 有的同学把简历,和其它诸如成绩单、证件分成几个附件,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做法。当

然我只需要打印一页纸内容= =。

4、请告诉hr你要应聘什么岗位 有很多单位在招聘信息中要求求职者在email标题注明姓名和应聘职位,这样收到的邮

件非常好管理。大概这些单位的hr都是在咆哮之后总结了经验教训。而我这次收到的邮

件„„我想不咆哮也得行。太多太多的孩纸根本不写要应聘什么职位,一副反正我也没找到

工作,就先发给你,你自己看着办吧的心态。

大部分的公司还是根据空缺岗位去选人的吧,特别是招聘简章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什

么岗位需要什么专业的多少人。那最后hr在筛简历的时候就会根据岗位去筛。那些不写应聘

岗位的,专业很对口还勉强好说,专业不是非常对口的就只能放在一边了。不要觉得hr神马

都应该懂,有时候你们不同的专业但学习内容是基本一致的,hr不知道。 如果你觉得你想应聘某个公司,但招聘信息中没有列举你的专业,也可以电话先沟通一

下,不要先把简历就发来了。 恩,还有哦,大家面试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出难题哦。 周六招聘会的时候,左手边是三星公司,场面相当火爆了。我这边应聘的还不是很多,

闲着的时候就看三星的热闹。有个男孩纸,说自己英语好,hr就问实际应用能到什么程度,

那个男孩纸就说“你要是不相信就现场试试啊”,我当时就来精神了。三星hr说,那你就随

便说点什么吧。男孩纸说,你来起个头吧,你问什么我答呗。注意,惹hr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为hr可以不接招,但应聘者不一样。三星hr马上说,不用,你就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吧。

男孩纸完全没有准备,发挥的极其糟糕。 大家可以自己总结,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给自己留后路,我会说自己的英语“日常

交流对话没有问题”。而且,如果应聘可能需要外语能力的岗位,一定要事先准备一下。话说

突然让介绍学校这个挺狠的,不过如果准备过的话也可以过度到介绍自己专业上啊。 不要跟姐说“你不知道吗”,不好意思,姐真的不知道篇五:豆瓣的成长史

一、 什么是豆瓣? 豆瓣网由前某物流咨询公司cto杨勃于2005年3月创办,启动资

金是杨勃几个朋友共计不到2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以独到的书评、影评、乐评主题社区著

称,因为开创了国内web2.0新模式而闻名。从构想到技术实现均由杨勃一人完成,业内对此

有“一个人的豆瓣”的评价。豆瓣的得名来自于杨勃曾经居住的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豆瓣胡同。

(一)alexa数据

1.alexa排名:1699(3月平均) 表一:6个月排名数据变化表

2. 每百万用户登陆数:391(3月平均) 表二:6个月访问人数变化表

3. 单个用户页面浏览量:9.1(3月平均)

(二)网站相关数据

官方页面数据:

1. 成立于2005年3月6日

2. 注册成员数:145044

3. 城市居民数:22258(注册成员中按城市自主分类者)

4. 成立小组数:5981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均为2006/4/18页面即时数据。 页面观察数据:

1. 平均每天增加注册成员900人左右

2. 平均每天增加城市居民数150人左右

3. 平均每天增加小组数50个左右 4. 小组数据:超过1500个小组是10人以上,最

多人数小组为“爱看电影”(5537人);60%的小组为5人(含5人)小组,其中1人小组占40%。 备注:以上观察数据均为2006/4/7—2006/4/18时间段内页面观察所得。 从以上数据,

豆瓣的用户发展数目比起同级别排名的网站并不算突出;从数据图表可见,它的用户曲线和访

问曲线都是比较平缓的,考虑到它的网站性质和经营策略,豆瓣的用户基数和用户上升幅度

虽然不高,但目标用户比例较高,用户的流失相对减少。

(三)网站发展状况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

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在论证这个商业计划时朋友的建议让杨勃放弃了“驴宗”,将眼

光投到“书”这个更宽广的领域。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

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 ★05/04/09 小组藏书功课开通。 ★05/04/12增加小组发言修改功能;增加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分离了对某本书的评论和

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确定以站内收藏人数排序。 ★05/04/14豆瓣的界面特别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对url也有简化。 ★05/04/19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还在部分书的介绍页里开通了“豆瓣成员认为

类似的书”。

★05/04/20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 ★05/04/22推出针对站内评论的rss feed。 ★05/04/25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小组出现在豆瓣。 ★05/04/27用户上传书目功能开通(试验性运行)。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 ★05/05/23

开通“wishlist”,开始测试对个人的推测清单。 ★05/06/06 “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成为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

的一部分。

★05/06/14增加了代码生成器,用户看过、在看、想看的书或者电影都可以自动显示在

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应香港用户快速增长及活跃,开通繁体字版本,

网站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更新,豆瓣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还有

在台湾第二、三大网上书店——金石堂和诚品的购买链接和售价;增加了旌旗书市的购买链接

和价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乐单列开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接近万名,日访问量近20万。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达3万多名,日访问量超过20万。 ★2005

年10月7日,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2005年11月,网站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 ●到2006年2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过10万。 ●到2006年3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11万。4000+个小组,50人以下小

组占90%。

备注: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市场规模发展情况,循相关新闻报道整理;带★标志信息为网

站功能服务发展情况,循网站站务网志整理。

(四)网站市场推广手法及品牌现状 与传统门户网站依靠大规模、高成本的市场营销推广自己的手法相异,“豆瓣”的知名度

基本上是通过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实现的,也就是依赖于“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

要让用户产生指数型上升,不光要东西好,还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识货的人,他们扮演着意

见领袖,周围的人对他们高度信任;还有一种是天生的传播者,他们虽然可能只略知一二,却

玩命地对跟人谈论新鲜事物,成为人际网络的枢纽。在豆瓣网的用户群里,两种人都不缺。

在网站创始人杨勃看来,豆瓣网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是网友topku

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那代表着用口碑传播开始自发进行;第二个,是it评论人洪

波在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从那以后,豆瓣网开始成为网上的主流话题之一;第三个,是他

听用户说,有朋友在日常谈话里提到了“豆瓣”,口碑传播终于蔓延到线下。 而事实上,虽然豆瓣以其产品的吸引力确实引来it界的广泛关注和用户群的自发传播,

但在其运营上还是有市场促进动作的: 首先,网站建站伊始就在《读书》和《万象》这两本国内相对高端的读书类杂志投放过

广告,此后也保持着一定的投放频率,这是在目标用户群明确基础上的针对性市场导入行为。

其次,网站在功能设置上很注意与用户个人站外blog的关联导引,鼓励并教导用户把豆瓣的

图、文通过url的形式作为个性内容补充到个人的站外blog中,这是一种与市场领先产品主

动结合的开放性市场推广思维。 再次,豆瓣在运营中注意掌握类别用户,如在《查令十字

街84号》在国内上市前后,该书的中文版译者在豆瓣网上和读者们频繁互动,还把自己其他

译作的读后感拿出来和网友们分享。而在此之后,有很多中文译者慕名加入了豆瓣的用户群,

由此而来是更广范围的用户辐射作用。而在香港用户表现活跃之际,豆瓣网就顺势推出了针

对港台用户的系列个性化服务,令该地区用户此后增长明显。 现在,豆瓣网被视为中国

web2.0应用的示范网站,在多个行业评选和第三方排名中皆处于前列。除了每月增长的用户

数字,能证明其成功和品牌效应的莫过于遍地开发的仿“豆瓣”网站,就连成名已久的大众

点评网,在其最新上线的3.0版本从产品、架构到引导文字都有很明显的豆瓣痕迹。 当然,豆瓣网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市场规模,在业内引起这么广泛的回响和

研究热潮,收获那么多的用户口碑,归根到底还是在它能抓准用户定位、把握到用户核心需

求并能提供到相关服务这一关键市场点上。

二、 豆瓣钱途 网站的前期投资仅仅是来自杨勃几个朋友的20万人民币。豆瓣的团队

现在是5个人,杨勃把自己定位于“技术人员”,在剩下的2名全职员工中,一位负责技术,

一位负责公关和市场推广。另外还有2名兼职员工,杨勃未曾谋面,他们都是豆瓣网的注册

用户,因为喜爱网站,自发地希望为豆瓣做点事,分别身处南昌和武汉,帮忙处理一些社区

和网站内容方面的工作。豆瓣网的主要支出是域名费用、服务器托管费用和人员费用。 目前,豆瓣的收入虽然不大,但已经足够支撑网站的日常运转。在同类网站中,豆瓣是

少数自给自足的个例之一。现在豆瓣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点:

1、 与网上零售商进行分成:豆瓣页面目前已经有十几家网站的“比价”,每次有用户通

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

进行利润分成。这是目前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 网络广告:目前并不多,看得出,这是网站为了保持本身风格做的刻意安排。 豆

瓣宣称它要做永远的beta版,这不仅表现在它不断的产品更新上,也可以体现在对它日后盈

利模式的预测分析上。现在的豆瓣,被认为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重点服务人消费物(书、

电影、唱片)“之前”的阶段,提供用户直达“之后”的渠道,欠缺“之中”的过程。发展中

的豆瓣,一点变数就可能导引到不同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盈利模式不妨以整体产业链架构引

发不同的猜想:

上游——成为用户权威参考,服务其他生产商,自身也可以是生产商。

1、 行业标准:通过高质评论和喜好人群的大量汇聚树立品牌,成为中国版的《伦敦书

评》、蓝屋书榜、《米其林指南》,主导并出版相应的榜单、指引、评选。

2、 营销合作:与生产商合作推广,甚至策划推出直接满足某类群体需求的产品。 如

有很多不是为了畅销而出版的图书,用门户网站铺天盖地的推广方式不但成本高,而且很难

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与站内人与人自发口碑传播、信任度高的豆瓣合作则很有事半功倍的效

果。在北京文化圈中备受推崇的《读库》文丛就已经尝试过与豆瓣网进行这方面的营销合作。 当豆瓣用户达到一定基数的规模后,豆瓣对产品的销售就可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而

且由于豆瓣对人群意见的即时征集和反馈能力,这个影响不仅可到达产品生产后的销售,还

可以延伸作用到产品诞生之前的策划,直接促进产品的产生。

3、 网络广告:分众人群的广告投放。 中游——用户在线消费服务提供商 1、 内容收费:无论是书、电影、音乐,现在网络

上最大的需求都是在线视听和下载。现时的豆瓣开宗明义宣布:为避免版权纠纷,豆瓣不会提供类似的服务。那当版权问题解决,用户消费环境形成后呢?一个汇聚产品消费者的网络社区提供产品给消费者即时消费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2、 增值服务收费:写/看评论(blog)、查询最新上市的产品/榜单/指引、获取产品/线下合作方优惠资讯,这些都可以做无线应用。 下游——电子商务网站

1、直销平台:是对现在渠道作用的延伸。在有资源配合的前提下,豆瓣甚至可以类似携程开设如家那样,开设自己的线下渠道,承担起整条产业链从策划、生产、销售到配送的全过程。

2、二手交易收费平台:现在站内的二手交换是因应用户需求的一个功能,当豆瓣有资源投入,有完善的用户信用、支付系统和相互认证保障后,升级服务后对用户收费也是一个途径。 豆瓣一直给人“小众”的感觉,在杨勃的理念中,这可以用“长尾”理论解释前景,强调对利基市场的重视,认为无数小生意的价值总和足以超过个别大市场。但对于很多为vc抄豆瓣的从业人员,它的快速规模化一直是思考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豆瓣之所以能成为豆瓣,与它这种“小众”的品位和氛围又密不可分。商业化介入、规模化后的豆瓣还是那个“豆粉”们喜爱信任的豆瓣吗?“小众”不再的豆瓣还能依旧保持它引以为荣的人文精神吗?横向发展多条产业链的豆瓣能成功整合多头并进吗?这些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决定以上猜想模式的最终走向。

转自豆瓣原文地址1原文地址2作者主页azeril

【最近可以不水人人,但是不能不逛豆瓣!今天看到水湄推了篇日志,看完瞬间觉得自

己平时也就看看评论逛逛小组再瞟瞟同城什么的太小儿科了,豆瓣看似简简单单,其实水很

深啊!转给人人上欲罢不能不知何去何从的亲们。】 这篇文,主要是写给刚接触豆瓣,对于豆瓣不知如何着手的豆友。但愿通过一些未尽的

介绍,对豆瓣能有一个概念,知道它能用来干什么,如何去用。 至于如何去用好它——则是下篇所负的使命。 az.注册豆瓣大概是两年半之前,欣赏豆瓣里的书评才萌生的念头,但那会儿很少上。而

等到实际用起来,也已和最初注册隔了一年多时间——不熟悉,不会用,也便参与得很晚。 每

一个网站都有初入者,而每一个初入者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迷惘。如同置身一个城市的街区里,

往往只看到了城市的某一面。可又常是不经意地限制自己的足迹——不了解,对于一个人来

说无疑是足够大的限制。而这带来的,会是错过,甚至长久。 而我又知道,有些地方,早点了解,早些熟悉,会让自己觉得好得多,而豆瓣就是一个

值得早日落脚的地方——真心话。 无论是为着坐拥的书城,还是为在其中所结交的友人,抑或是从此处自彼处获知的,学

得的东西,收获的快乐。 也有人会说,豆瓣一直在变,让人措手不及,有时真让人不爽,这也算好麽?不知为何,

少有这般感慨。兴许是骨子里的逆来顺受或好听一点的适应力强? 也许吧。我所感觉到的是,不管怎样,豆瓣还是豆瓣,没有什么虚浮的功能,风格也简

单明晰。在豆瓣里,自己依然有足够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有能力去营造自己的小环境,

让氛围变得更好一些——只要友邻一直在。一块交流,学习,还有遇见,这都是不妨碍的。

而对那些或大或小的改变,习惯了,乃至都能渐渐欣赏起来。 自然,没有一个地方做一点改变不会引起人异议的,尤其当其中有着为数不少习惯原有

风格的人。但是,倘若一个网站要继续发展,要活得鲜亮,为改变而探索,为更好而折腾是

必须的。心怀期待。有些改变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新的参与者能没有负担地加入进整个群体

中。

【正文】

———————————————————★影音书主页★ 豆瓣的核心是影音书,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各种豆瓣的评论的关系而加入进来的。 每

个条目都单独分配页面,页面主要组成部分是,条目数据、个人资料模块(标记的想读/在读

/读过,以及短评信息的地方)、评论(包括短评与评论,书籍条目下的话还有笔记模 块),而后是豆瓣猜(相关的数据链接,包括相关条目,相关豆列等) -----------------☆标签☆ 标记已读的书籍,已看的电影之类,是最常有的操作。因此,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豆友

们稍微注意一下标签系统。尤其是有较大的数据量的话,就更是如此。还有,建立合适的标

签系统,有时比去整一些豆列来使用要来得便利得多——当然,展示类,或主题式的豆列还

是有好用的。 标签,在书籍标注时,有两栏,一栏为自己的标签系统最常用选项,一栏为已标记的阅

读者对该书描述用的最频繁的词汇。其中的一大误区是为条目都设置不同不同的tags,以至

于在一段时间之后,tags数量暴增,这对于自己查看标记的资料会带来不便。而以一个相对

完整的标签库来标记的话,能有效得多。 借用了下chain君的相对简洁的书籍标签做示范。 短评,倘若是阅读有所体会或思考,还是尽量记录下来,这对于自己来说,会是有意义

的事情。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度的,碎片化的思绪很容易消散掉。短评,多多少少也在帮助

我们记录自己的阅读历程。 关于tags的作用及设置,更多的相关内容可参考《tags-如何建立系统化的豆瓣影音书

标签库》 然后谈一谈,如何从豆瓣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比如读书惘然地不知去读什么,或者读

了无甚体会。在豆瓣,本就仰仗众多豆友的优质评论而扬名,而评论的好处此处不再多言。

此外,我们还能从很多地方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去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豆瓣日记☆ 从豆友的日记里,我们往往能获得很多有益的观点与见解。当然,我们也应该带着自己

的感情与理性去看待与理解。还要注意的是,因为日记的碎片化,没有必要过多的追逐。更

重要的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进行阅读,日记是恒河沙数的,值得学习的豆友也是不在少数的,

只有设定一定的目标,然后有所选择,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取知识与经验,又不至于迷失。

------------☆分类浏览☆ 对于标签的利用,微观上是建立自己有序的标签库为己所用,而宏观上的——通过标签

来筛选全站信息,就靠分类浏览。 读书主页的分类浏览,每一个标签之下,可以说都是没串成豆列主题书籍。根据评分和

评分者数量,以及更深入的书评,我们能比较容易地确定去阅读什么书。 这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豆瓣猜☆ 不独在现在新版豆瓣的主页,也在影音书界面存在,其原理是相通的。对于当前主页的

那个,主要是自己在豆瓣注入的信息(标记/推荐/喜欢等操作)让豆瓣了解自己的习惯与兴

趣,从而为自己推荐相适应的内容——当然,当前的确是笨的。 而在影音书界面的豆瓣猜,应该是基于数据相关性。比如读过这本书的人,往往也可能

读过别的相同的书,豆瓣会为这些他们都读过的书排序(估计是依照评分,分类, 还有评分人数 等数据综合评价再排序的),选出那一批书里关联度最高的十册。这也是会有“喜欢读什

么的人也喜欢什么”缘由。而这些书多半是有些关联的。通过这些链接,我们能扩展阅读的

边界。电影与音乐亦然。

探索自然不止于此。当然,还有评论,这没什么好说的。此外,还有就是相关的豆列。 -----------------☆豆列☆ 豆列搜索:豆瓣豆列搜索引擎 基于google搜索引擎的精确搜索,我们可以通过特定主题来寻找相关的豆列,而后顺藤

摸瓜发现同主题的更多书籍。

另外,分享一个az.的豆列收藏:/note/185387896/ -----------------☆阅读动态☆ 阅读动态,被布置在豆瓣读书主页。经过改版,失掉了好感。不过阅读动态将友邻的相

关阅读信息单独提取出来,对于关注书籍的豆友来说,其简洁之处,还是能提供让浏览变得

更为便利的。 ———————————————————★我的主页★ 豆瓣的个人首页,用来展示自己的资料和众多数据。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还有情

绪,也许都交织其中。这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让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这是静态的属于自己

小小世界的剪影。往往是,缓慢,但是依着各自的次序运行着。 -----------------☆喜欢☆ 倘若说个人首页是静态的园地,那么相对来说动态的世界就是友邻广播了。这可以说是

豆瓣除了前述的影音书资料以外,最重要的一个空间了。而核心的构成,自然就是自己的友

邻。 ———————————————————★友邻广播★ 相比其它,我所感受得到的,还是朝气和乐趣,还有获得成长的快乐。这都是因为在豆

瓣的家伙们。

友邻广播界面,是豆瓣众多分站点及频道内容的聚合点。所以信息流本身的价值极大地

依赖于自己所关注的友邻。 -----------------☆友邻☆ 豆瓣的友邻系统是单向关注模式,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被关注者依然

保留自己的自由选择对关注的人无碍。每个人都是自由的。 关注的意义也在,借助友邻的能量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自己能有所收获,而对于

互为友邻的人来说,这更是一个彼此互补的过程。 当选择太过混乱,多数时候自己听到的多数的声音,可能都是噪音。 -----------------☆关注☆ 对关注的适当选择,让我们能将太过强烈的背景噪音对自己的干扰降下来,让信息本身

能更好地显现在自己眼前,更为重要的,使适合的人充当我们的信息过滤者,让自己容易去

获得有益信息。他们,也许是我们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也许是关注同领域的伙伴,或者能

开阔我们眼界的师长、牛人。 此外,显而易见的是,信赖的人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比豆瓣猜要多得多——豆瓣猜毕竟

还很笨,这估计是很多人抵制新版的原因。不过,客观点说,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后者

能带给我们的是来自友邻以外的视野。而那些内容,有时也是我们需要的。 使用新版的一个小点子是,为友邻广播添加书签或者快捷拨号页,看的时候直接跳转。

豆瓣猜,想看多点一次无妨。 -----------------☆结交朋友☆ 朋友难寻,从自己开始努力。 一方面,得活出一点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自然得让人能通过豆瓣,了解自己;后者

是对前者的注释。影音书的爱好,日志,还有自己与人的互动,都在影响这一切。 组团、结伴玩豆瓣。倘若有个小圈子在,更容易有兴致用下去。 去豆瓣小组里结识共同兴趣的豆友。豆瓣有为数众多的小组,每个人总可以发现自己关

注主题相关的小组。时而有的互动,更主动的当然是发帖,都可以是结识朋友的契机。 完善自己的信息,写自己的东西,从长期看,让人更容易了解自己。适当的了解,是交

流的起点。

自己被关注的多寡并不影响自己的关注,也不影响自己能接收到的信息。当然,互动却

是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渴望交流,而且最好还是主动的交流。 想起来真是有些难受的事情吧。不过在豆瓣里,这不是添加众多的友邻能解决的,反倒,

有时候让人觉得太过随意而更容易为人忽略。 不管怎样,祝愿大家早日在豆瓣里发现契合自己脾性的朋友,毕竟这么好的地方,这么

多好家伙。 ———————————————————★豆瓣小组★ 豆瓣的社区文化,除了表现在友邻模块,另一个,无疑就是彼此关系更弱,但范围更为

广阔的小组。众多的小组像是四通八达的下水管道一样,将众多的豆友联系起来。无论其形

式是篇二:豆瓣网

关于豆瓣网的调查分析 解密豆瓣运营全过程 作者:佚名

一、 什么是豆瓣?

豆瓣网由前某物流咨询公司cto杨勃于2005年3月创办,启动资金是杨勃几个朋友共计

不到2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以独到的书评、影评、乐评主题社区著称,因为开创了国内

web2.0新模式而闻名。从构想到技术实现均由杨勃一人完成,业内对此有“一个人的豆瓣”

的评价。豆瓣的得名来自于杨勃曾经居住的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豆瓣胡同。

(一)alexa数据

1.alexa排名:1699(3月平均)

2. 每百万用户登陆数:391(3月平均)

3. 单个用户页面浏览量:9.1(3月平均)

(二)网站相关数据

官方页面数据:

1. 成立于2005年3月6日

2. 注册成员数:145044

3. 城市居民数:22258(注册成员中按城市自主分类者)

4. 成立小组数:5981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均为2006/4/18页面即时数据。 页面观察数据:

1. 平均每天增加注册成员900人左右

2. 平均每天增加城市居民数150人左右

3. 平均每天增加小组数50个左右

4. 小组数据:超过1500个小组是10人以上,最多人数小组为“爱看电影”(5537人);

60%的小组为5人(含5人)小组,其中1人小组占40%。 备注:以上观察数据均为2006/4/7—2006/4/18时间段内页面观察所得。 从以上数据,豆瓣的用户发展数目比起同级别排名的网站并不算突出;从数据图表可见,

它的用户曲线和访问曲线都是比较平缓的,考虑到它的网站性质和经营策略,豆瓣的用户基

数和用户上升幅度虽然不高,但目标用户比例较高,用户的流失相对减少。

(三)网站发展状况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

在论证这个商业计划时朋友的建议让杨勃放弃了“驴宗”,将眼光投到“书”这个更宽广的领

域。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

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 ★05/04/09 小组藏书功课开通。 ★05/04/12增加小组发言修改功能;增加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分离了对某本书的评论和

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确定以站内收藏人数排序。 ★05/04/14豆瓣的界面特别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对url也有简化。 ★05/04/19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还在部分书的介绍页里开通了“豆瓣成员认为

类似的书”。

★05/04/20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 ★05/04/22推出针对站内评论的rss feed。 ★05/04/25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小组出现在豆瓣。 ★05/04/27用户上传书目功能开通(试验性运行)。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 ★05/05/23开通“wishlist”,开始测试对个人的推测清单。 ★05/06/06 “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成为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

的一部分。

★05/06/14增加了代码生成器,用户看过、在看、想看的书或者电影都可以自动显示在

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应香港用户快速增长及活跃,开通繁体字版本,

网站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更新,豆瓣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还

有在台湾第二、三大网上书店——金石堂和诚品的购买链接和售价;增加了旌旗书市的购买

链接和价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乐单列开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接近万名,日访问量近20万。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达3万多名,日访问量超过20万。 ★2005年10月7日,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2005年11月,网站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 ��...��的合作。 ●到2005年12月,由1个人开发、4个人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

有5万多名注册用户。

●到2006年2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过10万。 ●到2006年3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11万。4000+个小组,50人以下小

组占90%。 备注: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市场规模发展情况,循相关新闻报道整理; 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功能服务发展情况,循网站站务网志整理。

(四)网站市场推广手法及品牌现状 与传统门户网站依靠大规模、高成本的市场营销推广自己的手法相异,“豆瓣”的知名度

基本上是通过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实现的,也就是依赖于“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 要让用户产生指数型上升,不光要东西好,还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识货的人,他们扮演

着意见领袖,周围的人对他们高度信任;还有一种是天生的传播者,他们虽然可能只略知一

二,却玩命地对跟人谈论新鲜事物,成为人际网络的枢纽。在豆瓣网的用户群里,两种人都

不缺。 在网站创始人杨勃看来,豆瓣网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是网友

topku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那代表着用口碑传播开始自发进行;第二个,是it

评论人洪波在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从那以后,豆瓣网开始成为网上的主流话题之一;第三

个,是他听用户说,有朋友在日常谈话里提到了“豆瓣”,口碑传播终于蔓延到线下。 而事实上,虽然豆瓣以其产品的吸引力确实引来it界的广泛关注和用户群的自发传播,

但在其运营上还是有市场促进动作的: 首先,网站建站伊始就在《读书》和《万象》这两本国内相对高端的读书类杂志投放过

广告,此后也保持着一定的投放频率,这是在目标用户群明确基础上的针对性市场导入行为。 其次,网站在功能设置上很注意与用户个人站外blog的关联导引,鼓励并教导用户把豆

瓣的图、文通过url的形式作为个性内容补充到个人的站外blog中,这是一种与市场领先产

品主动结合的开放性市场推广思维。 再次,豆瓣在运营中注意掌握类别用户,如在《查令十字街84号》在国内上市前后,该

书的中文版译者在豆瓣网上和读者们频繁互动,还把自己其他译作的读后感拿出来和网友们

分享。而在此之后,有很多中文译者慕名加入了豆瓣的用户群,由此而来是更广范围的用户

辐射作用。而在香港用户表现活跃之际,豆瓣网就顺势推出了针对港台用户的系列个性化服

务,令该地区用户此后增长明显。 现在,豆瓣网被视为中国web2.0应用的示范网站,在多个行业评选和第三方排名中皆处

于前列。除了每月增长的用户数字,能证明其成功和品牌效应的莫过于遍地开发的仿“豆瓣”

网站,就连成名已久的大众点评网,在其最新上线的3.0版本从产品、架构到引导文字都有

很明显的豆瓣痕迹。

当然,豆瓣网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市场规模,在业内引起这么广泛的回响和

研究热潮,收获那么多的用户口碑,归根到底还是在它能抓准用户定位、把握到用户核心需

求并能提供到相关服务这一关键市场点上。

二、 豆瓣钱途

网站的前期投资仅仅是来自杨勃几个朋友的20万人民币。豆瓣的团队现在是5个人,杨

勃把自己定位于“技术人员”,在剩下的2名全职员工中,一位负责技术,一位负责公关和市

场推广。另外还有2名兼职员工,杨勃未曾谋面,他们都是豆瓣网的注册用户,因为喜爱网

站,自发地希望为豆瓣做点事,分别身处南昌和武汉,帮忙处理一些社区和网站内容方面的

工作。豆瓣网的主要支出是域名费用、服务器托管费用和人员费用。 目前,豆瓣的收入虽然不大,但已经足够支撑网站的日常运转。在同类网站中,豆瓣是

少数自给自足的个例之一。现在豆瓣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点:

1、 与网上零售商进行分成:豆瓣页面目前已经有十几家网站的“比价”,每次有用户通

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

进行利润分成。这是目前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 网络广告:目前并不多,看得出,这是网站为了保持本身风格做的刻意安排。 豆瓣宣称它要做永远的beta版,这不仅表现在它不断的产品更新上,也可以体现在对它

日后盈利模式的预测分析上。现在的豆瓣,被认为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重点服务人消费

物(书、电影、唱片)“之前”的阶段,提供用户直达“之后”的渠道,欠缺“之中”的过程。

发展中的豆瓣,一点变数就可能导引到不同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盈利模式不妨以整体产业链

架构引发不同的猜想:

上游——成为用户权威参考,服务其他生产商,自身也可以是生产商。

1、 行业标准:通过高质评论和喜好人群的大量汇聚树立品牌,成为中国版的《伦敦书

评》、蓝屋书榜、《米其林指南》,主导并出版相应的榜单、指引、评选。

2、 营销合作:与生产商合作推广,甚至策划推出直接满足某类群体需求的产品。 如有很多不是为了畅销而出版的图书,用门户网站铺天盖地的推广方式不但成本高,而

且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与站内人与人自发口碑传播、信任度高的豆瓣合作则很有事半功

倍的效果。在北京文化圈中备受推崇的《读库》文丛就已经尝试过与豆瓣网进行这方面的营

销合作。 当豆瓣用户达到一定基数的规模后,豆瓣对产品的销售就可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而

且由于豆瓣对人群意见的即时征集和反馈能力,这个影响不仅可到达产品生产后的销售,还

可以延伸作用到产品诞生之前的策划,直接促进产品的产生。

3、 网络广告:分众人群的广告投放。 中游——用户在线消费服务提供商

1、 内容收费:无论是书、电影、音乐,现在网络上最大的需求都是在线视听和下载。

现时的豆瓣开宗明义宣布:为避免版权纠纷,豆瓣不会提供类似的服务。那当版权问题解决,

用户消费环境形成后呢?一个汇聚产品消费者的网络社区提供产品给消费者即时消费不是顺

理成章的事吗?

2、 增值服务收费:写/看评论(blog)、查询最新上市的产品/榜单/指引、获取产品/

线下合作方优惠资讯,这些都可以做无线应用。 下游——电子商务网站

1、直销平台:是对现在渠道作用的延伸。在有资源配合的前提下,豆瓣甚至可以类似携

程开设如家那样,开设自己的线下渠道,承担起整条产业链从策划、生产、销售到配送的全

过程。

2、二手交易收费平台:现在站内的二手交换是因应用户需求的一个功能,当豆瓣有资源

投入,有完善的用户信用、支付系统和相互认证保障后,升级服务后对用户收费也是一个途

径。

豆瓣一直给人“小众”的感觉,在杨勃的理念中,这可以用“长尾”理论解释前景,强

调对利基市场的重视,认为无数小生意的价值总和足以超过个别大市场。但对于很多为vc

抄豆瓣的从业人员,它的快速规模化一直是思考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豆瓣之所以能成为豆

瓣,与它这种“小众”的品位和氛围又密不可分。商业化介入、规模化后的豆瓣还是那个“豆

粉”们喜爱信任的豆瓣吗?“小众”不再的豆瓣还能依旧保持它引以为荣的人文精神吗?横

向发展多条产业链的豆瓣能成功整合多头并进吗?这些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决定以上猜想模式

的最终走向。

三、 豆瓣产品

网站思路

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

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

区网络。

在杨勃的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门户类网站还是以“物”为第一要素,一些

社会类网站则把“人”提到了第一要素,那么,豆瓣,则是第一个把“人”和“物”放在同

等重要地位的网站。

随着豆瓣英文版的推出,豆瓣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家向外输出模式的网站,而实际上,豆

瓣自身就是集众家所长的结果。至于豆瓣究竟借鉴了哪些网站哪些元素呢?据杨勃介绍一共

有三个方面。一是简约素雅的界面风格,来自于flickr,包括它的分享概念;二是电子商务

方面,借鉴了亚马逊(amazon),比如用户评论和推荐;三是社会网络(sns)的一些元素,

把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真实地搬到网上,不过一般的社会网络是没有媒介的,而豆瓣用相同兴

趣作为媒介。

杨勃将豆瓣的核心思想总结为,“可以发现不同的东西,并且适合自己”,他解释说,朋

友的推荐往往对购买某种产品非常关键,现在豆瓣扩大了推荐的群体,你会相信特定陌生人

的推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书等具体物体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 产品体验

豆瓣是100%的动态网站。呈现给每个注册用户的主页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同一个用户在

不同时间上豆瓣,也会看到不同的首页。动态、个性,这都是豆瓣带给用户的web2.0体验。 以目前的豆瓣首页举例,在用户登陆之前,左上方是搜索功能,可以搜索一切豆瓣已有

记录的书、电影和唱片,右上方是豆瓣网的使用引导,这两项是固定不变的。左下方是“近

期好评”,是站内评论的提取,显示5条,提取内容包括评论人图像、id、被评论产品名、评

论题目、部分评论内容、评论等级及回应数,根据用户投票是 否“有用”而动态调整。右下方是“过去几分钟里,豆瓣知道”,显示12项最新站内用

户对产品的标识,是即时变动的。 在用户登陆之后,首页左边的架构不变,右上方被替换成“号外”,通知关于豆瓣的一切

新闻。而在“号外”和“过去几分钟里,豆瓣知道”之间新插入了 “豆瓣猜你会喜欢”,也

就是豆瓣根据你过去在网站内的收藏和评价等等行为,对你的爱好作估计,向你推荐好书好

碟,调整完全因人而异。

网站架构

记录分享、发现推荐、会友交流,这是豆瓣在用户网站使用指南中的对用户站内路径的

指引,分别也可对应豆瓣导航的三大组成块: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

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 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 三个首页页面架构相似:用户登陆前后一致,左上方是搜索功能,可以搜索一切豆瓣已

有记录的相应类别的产品,这项是固定不变的。左下方是“豆瓣成员的近期好评”,是站内该

类别最新产品评论的提取,显示5条,提取内容包括评论人图像、id、被评论产品名、评论

题目、部分评论内容、评论等级及回应数,根据用户投票是否“有用”而动态调整。 右上方是豆瓣用户对该类别产品的标签汇总,提取了最多人数的36个。右下方三个类别

各有不同,读书是“豆瓣在读最多的书 (top9)”,电影是“豆瓣电影排行 (top9)”,音乐是

“最新增加的音乐/提供者”和“豆瓣最热音乐 (top9)”。上述所有项都是动态调整的。 在单个产品页面,对于游客,网站提供产品资料(销售及内容信息)和其他用户对产品

评论这些资讯类信息,同时提供搜索、比价、二手交换、链接购买这几项服务。网站通过“常

用的标签”、“喜欢xx的人也喜欢”、“豆列推荐”形式对用户进行推荐,引导用户站内流动。

通过站内其他用户使用该产品状态显示和收藏该产品小组列表引导用户进行单对单、单对群

的交友行为。

在用户登陆后,除了上述内容,用户可参与修改产品信息,类似wiki的应用。用户不但

可以看别人的意见,还可以对意见评价“有用”与否和跟帖,也可以进入该产品的论坛发帖

或参与讨论,类似百度贴吧的应用。用户可以对产品标识自己“过、在、想”的状态把产品

列入自己的收藏夹,可以对此标识不多于5个标签整理自己的收藏夹,也可以在五个评价级

别中选择一个直接表述自己的态度。以上用户行为被网站记录,不但在“我的豆瓣”中体现,

还进入到网站的数据库,透过豆瓣设定的计算模型,对网站的页面数据提取直接影响。 该部分架构是资讯(相关产品)+功能服务+推荐(人和物),核心是资讯内容,关注点在

“物”。在这里,豆瓣是一个文化产品资料库,不同于图书馆电子版一对多的开放分享,豆瓣

由于开放给所有用户参与建设,因此是一个动态变化趋向完整的文化产品资料库,形成的是

多对多的分享交流。正因为有交流元素的介入,所以豆瓣强调了参与建设信息的有用与否(评

价和讨论),令贡献信息的私人性(blog元素)变得公众化(bbs和贴吧)。 而与论坛交流的公众性相比,由于豆瓣加入了计算模型这个技术核心应用,用户完善这

个资料库的同时,它也把最符合用户爱好的产品推荐到用户面前,保证了用户使用上的个性

化。

由于品味系统页面在用户登陆前后是一致的,页面推荐更多体现的是站内用户的集中意

见,在某些功能产品上,例如站内广泛分布的排行榜,就很容易出现“公众暴力”的现象,

导致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更新,这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 属于用户管理系统,登陆前跳转到注册页面,登陆后进入用户管理站内信息页面。 我的豆瓣:页面左边是用户站内发布信息汇总,发表评论、回应评论、讨论话题从上而

下分列。右边是功能服务管理区,包括产品搜索、个人主页链接、收藏夹链接(读、看、听)、

交友链接(友邻和小组)、创建豆列(系列性推荐)、二手交换发布。 我读、我看、我听:实质就是用户分别就读书、电影、音乐的收藏夹。三个页面架构一

致,左边是产品状态区,从上到下分别是“在、想、过”,其中电影只有“想和过”两种状态

设置,信息来自于用户之前在单一产品篇三:豆瓣

一、 前言——豆瓣是什么? 豆瓣是一个集评论、blog、交友、书目推荐于一体的社区网络。由于它秉持“以书会友”

目的,定位于一个“发现”网站,所以被形容为“小众文艺网站”。其内容由用户产生,用户

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搜索他人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

由用户产生和决定。主要通过用户点击由google提供的广告,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

品回扣,来获得收入。2005年豆瓣面世,启动资金只有20万,开发者只有杨勃一人。豆瓣

成立3年后团队也只有25人。但是3年来不仅营利,而且。这样一个团队是如何打造出看似

与他们实力不相等的成绩的呢?

二、豆瓣的市场定位——抓住有价值的小众 2005年豆瓣以书评网站面目面世。以书为切入点进入市场,不过是它锁定自己受众的一

个手段。

从豆瓣的前期推广中,分析其受众:

1. 以书为切入点,必要求其受众是读书之人,爱书之人。这些人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文

素质较高,善于思考,长于语言文字表达,并且习惯于文字表达。这就为豆瓣高质量的

评论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因为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成长历练等每个人喜欢的有很大关系。所有书实为小众文

化。

当用户在欣赏期间在豆瓣上找到志趣相投之人,特别是一本冷门读本时,受众心理对交

流的渴望急剧提升。因智慧火花的碰撞,而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都会归功于豆瓣,萌生对豆

瓣的热爱和忠诚。豆瓣借此满足小众需求,培育以“兴趣”为媒介扩展人脉关系优越条件,

从而成功抓住其第一批用户,更为小组产生提供了天然催化剂。

3. 豆瓣最初以电子邮件和在《读书》《万象》高端读书类杂志投放广告的方式来向市场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豆瓣网目标用户明确,并且选择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文化素质好,

善用网络,处于社会中上阶层,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自己的思想并乐于用文字很好地表达出

来,他们其中部分还是其生活交际圈内的意见领袖,多数人对传播津津乐道。 豆瓣对受众成功的定位和有针对性地导入市场发掘,为它以后网站发展建设坚定了基础。

其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文化内容的创造者——这是一群人数不多,有较大贡献

能力,具有引导身份的有价值的受众。

二、网站建设

前期的豆瓣做的是小众生意,这和它人力、物力资源是匹配的。杨勃无疑是要从一个小

而精简的网站做起。做一个有价值的网站,当品牌出去了,不怕没人来。

(一) 充分利用ugc

一个人要生产内容犹如登天。好在豆瓣是要建立一个sns社区,那么杨勃要做的就是提

供技术支持,鼓励用户原创内容(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这是sns社区核心要

素之一)。成功之道有:

1. 利用“兴趣”搭建桥梁扩展人脉关系。好处是因为对书的喜爱,渴望交流的心情,所

有一部分用户乐于参与豆瓣,推荐图书,撰写评论。当这部分用户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时,交到志同道合之人时,会进一步刺激用户参与豆瓣,生产内容。

2. 成功的受众定位和挖掘。基于用户自身有较高素质,为原创内容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3. 引导用户。豆瓣网鼓励并引导用户把豆瓣的图文通过url超链接的形式作为个性内容

4. 贡献与权利相等。豆瓣强调用户只有参与越多,收获才会越多。例如,用户只有加入

个小组后才会有创建小组的权利,需要用户有9个以上的收藏并给出评价后,豆瓣才会

让其拥有二手交换和推荐豆列的权利。这是豆瓣基于计算模型需要作出的约定,但同时令用

户不断发现惊喜。

5. ugc+人际传播模式=更加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形成购买行为。门户网站铺天盖地的

广方式所能达到的满意效果是微小的。吸引到的眼球通常会迅速转移,注意力随即蒸发,

难以形成购买行为。但豆瓣网ugc+人际传播模式则不同。有什么比有人用一篇用充满智慧和

见解独到的书评,为你人性化剖析,提出中肯的推荐更能刺激你的购买欲呢?毕竟,人际传

播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

(二) 运用现代客户管理思想建设网站结构框架 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曲是用户兴趣的具化。豆瓣网的结构框架是以“兴趣”为节

点,为受众编织成一个纵横的兴趣/人脉/文化的经纬网络。但每个节点又不仅仅是事物本身, 还包括来自社区成员们的“能量”(包括点击率、评价、评论等)。豆瓣网会根据你的兴

趣为你推荐书、电影、歌曲,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用户因为兴趣参与点击评论,参加小组讨

论话题,结交邻友,参与同城活动。因为兴趣结交到邻友的邻友,产生新兴趣,结交更多用

户?从而无限扩展人脉。用户在每次参与豆瓣,每一次扩展自己的兴趣/人脉/文化经纬网,都

会丰富豆瓣网的客户数据库。豆瓣网凭借这个强大的数据库会更有针对性更投其所好地为用

户推荐新书,新电影等,从而提高销售成交率。这种以用户为中心,建立用户数据库,进行

人性化、个性化的精准用户服务,让用户得到最好的购物体验——即是在运用现代客户管理

思想(cmr)。试想一下,豆瓣在为一个喜欢听纵贯线、看《世界是平的》、阅读《读书》、书

架上还摆满企业管理书籍的用户,推荐音乐时,罗大佑《》或李宇春的《》哪个更能引起其

注意力和购买行动呢?而且这种方式比填写一份会员信息表得到的信息可信度更高且更易了

解用户消费心理。

(三) 品牌塑造

豆瓣塑造品牌依靠的是两方力量:一是自身努力;二是豆瓣用户自我形象塑造。 豆瓣没有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植入广告,用户在豆瓣上好像找到了无广告的净土,这

是许多豆友喜欢它的原因。豆瓣的收入方式主要来自图书产业链的上游,与当当、卓越、出

版社合作,在他们受益的基础上分账。其次提供在线消费服务。与九州梦网合作,电影、音

乐加入付费下载点播链接。 豆瓣力图打造一个高品位简洁明了的网站。网站设计(转载于:豆瓣自我介绍)风格模仿

flicker,限制图片数量,保证页面跳转速度。“一个有用的网站、有价值的网站,它的规模

足够大一定会找到好的收入模式,不用特别着急。”

2. 豆瓣用户自我形象塑造 每个豆瓣用户都有自己的阅读、评论清单,一方面豆瓣通过这个清单来填充数据库,另

一方面展现了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和思想,它实际也成为用户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由

于豆瓣的最初定位“文化小资”并且确有一个高端群体。当新用户加入豆瓣这个社区时,难

免有一些人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包装自己,将自己打扮成同样有文化、有品位的“同类人”。

但即使有浮夸的清单,但是把什么样的书、电影或音乐列为自己的兴趣,也往往是出于人们

对自我形象塑造的需求。

合,便是豆瓣的品牌战略。从的数据中,窥见一斑。

(四) 强化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功能 豆瓣前期着眼与人和物的关系——以兴趣为媒介扩展人脉。但是很显然这样搭建起来的

人脉关系并不牢固可靠。人的兴趣有时候是短暂的,尤其对于三分钟热度的人。用“物”来

长时间捆绑住它的用户不过是缓兵之计。若能够以人与人的关系为辅助,便再好不过。 这点要学习实名制的sns社区。实名制的sns社区有一个强大影响区域——线上的网络

人际传播与线下的传统的人际传播的交叉重叠区域。这个区域由两种传播方式相互作用,有

两个意见领袖同时引导。这样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 豆瓣整合实名制sns社区优势,扩展了同城、二手等功能。其实是在加强线下的互动,

强化它作为sns社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功能。将网络上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拓展到现实的

生活交际圈中区。如果能将陌生的豆友变为熟悉的朋友,豆瓣黏住用户的成功率又提高了。

(五) 大胆创新和改革 从豆瓣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豆瓣不断迎合受众创新改革。平均42天就会又一次变革。

例如05年月18日开通音乐单列,36天后豆瓣推出同城,44天后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三、发展方向

豆瓣是市场定位是抓住小众,其发展方向却是一个庞大的利基市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商业化介入后的豆瓣还能不能依旧抓住“豆粉”的信任和喜爱? 书评是豆瓣结合电子商务的基石,也是它目前大部分收入的保证。但不可否认存在着受

出版社雇佣的书托撰写正面评论甚至虚假夸大评论。这显然对豆瓣信誉、口碑是极大打击。

2007年《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引发了豆瓣用户自发剿灭书托运动。在次之后,面对书

托对豆瓣功能的滥用,豆瓣官方的无所作为令用户感到颇为不满和失望。

(二) 豆瓣演变成庞大的资料库迷宫,如何保持它简单、正常使用的初衷? 规模化的豆瓣,其结构框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新手上路难免会觉得头晕眼花,在数目

庞大的url超链接的指引下,游离了发现某本书的目的,发现了更多东西,浪费了大量时间。

如此,还能称得上是简单使用吗? 对于元老级豆粉来说,由于用户增多,用户素质层次不齐,效用不大、价值不大的评论

或话题也随之增多,甚至有灌水现象。老用户开始不满抱怨。是否会撤出豆瓣?如果答案为 是,那么无疑这是对豆瓣致命一击。

(三) 小组潜质问题大 据数据统计小组的流量至少占豆瓣总流量的三分之一,有可能高达70%。开发小组功能

实质是挖掘一个利基市场。但是由于这个利基市场的用户层次、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人气最

旺的万人小组的许多主题均是明星、养生、美容、服装等。那么这和一个女性网站的论坛或

者百度的贴吧有多大区别呢?“文化圈”定位背离。小组里的火热讨论并不能反哺书、电影、

音乐的流量,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影响豆瓣辛苦建立起的品牌形象。

(四) “不现实”经营之道 “一书会友很雅,但不现实”。豆瓣规模大了,团队扩张,成本膨胀后,如果单一依靠与

当当、卓越的利润分成未必能够满足它的运营成本。加强商业化,是豆瓣扩张的内在冲动。

但是商业化运作是否会对豆瓣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习惯了“干净”的豆瓣的豆友们是否

会抵触商业化的豆瓣呢?多少会有些离开豆瓣。此外,返利网站,b2c企业隐藏或不断修改

价格都对豆瓣盈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杨勃说“一个有价值的网站,它的规模足够大一

定会找到好的收入模式。”,是他太自信还是太乐观了呢?篇四:简历豆瓣脱水

1、大家用学校统一格式的简历模板是ok的,可是如果是发e-mail简历,是不是应该注

意一下邮箱设置呢!如果是求职的话,可以专用一个邮箱,姓名最好设为本名,这样hr收到

简历发件人显示的是你的本名,而不是怪怪的网名。那个显示“伪男”的孩纸,你让姐说你

点什么好(特别是点开一看还真是男孩纸)!

2、应届毕业生必然不会有太多的履历好写,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写上在学生会工作的经

历,有时候到学校专场面试会遇到80%的同学都是学生会干部。我不是说不可以编造学生会

经历,而是关键是,你写学生会经历是为了告诉hr什么。 手头现在两份简历,都是做过学生会工作的。 小a同学放在了“自我评价”栏中,她是这么写的: 多年学生干部经验,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听从组织安排,任务按时按量完成。 小b同学放在了“实习经验”栏中,他是这么写的:

xx大学xx学院学生会纪检部部员:每周去学生公寓各寝室检查一下寝室卫生,督促大

家爱护寝室卫生,受到大家的好评。 相比之下小a交代给hr的信息是她的能力,而小b同学就让我这类的hr忍不住想要咆

哮„„大家请捂紧耳朵„„ 学生会也算是实习吗!!!!你确定是检查“一下”而不是两下吗!!!你应聘我们单位是要

督促大家爱护卫生的吗!!!还好评!!!给我看看你信用呗!!!!包邮吗亲!!!!全5星好不好

啊亲!!!! 去之前做做功课,先了解一下公司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答: 公司文化和氛围与你相符;你觉得该公司提供的职位适合你,有助你学习和发挥特长;

你觉得公司所在行业好,而公司在这个行业有成长空间;别讳言也别强调他们待遇好。 哎对对对,说公司有上升空间要比说个人有上升空间好! 我目前的单位属于重工企业。我收简历的时候不需要制作精美,封面有无均可,不会很

在意。 “工作经验:暑假期间在xx公园恐龙世界做兼职,主要是看碰碰车,说服小朋友及家长

在此消费。”

对于应聘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非常宝贵的经历没错,但是这样写出来,真的„„呃„„

姐词穷了„„社会实践类的兼职经历不是不能写,可是需要呈现的是通过这个经历自己有了

哪些收获和提高。你现在和将来要应聘的职位跟看碰碰车完全木有任何联系啊。 做简历的过程也是个你分析自我优缺点和总结自己大学四年的过程, 如果发现自己有什么缺点的话,在剩下3个月时间里 尽快去亡羊补牢可能还来得及哟。 我上次看liz一本讲ppt的书,提到她研究生毕业投百事的时候,除开简历,还做了个

ppt补充介绍自己。 遂想到,如果投4a或者快消的mkt,也做个五六页slide,转成pdf,

也不会多大,还能捎带炫耀ppt做的好看,会是一件add value的事情吗? 求问非大宝同学 ———————————————————————————————— 如果我们这种领域的话,ppt或者pdf是跑不掉的,我们行业里都是视觉系和感性系的

人,求职信也好,弄成ppt也好,我们都会看的。每次看到mail里面有ppt附件,都忍不住

会打开来看看。用pdf的话,会让人更好有感一点,毕竟懂的人都知道,这个是全球通用的

印刷格式,总会有一种新人噶专业哇的感觉。 另外,ppt炫是必须的,但不是炫动画,关键是炫内容,炫动画的同学一定没想过,动

画存在的意义,是现场提案的时候,用来控制与会人员的焦点和注意力,不是有动画就好,

而是什么时候用,用多少才是关键,提案的人来把控的。要是让别人自己播放的话,说真的,

很多关键点就被动画带过去了,因为人的习惯性不断点鼠标要看下面是什么,往往你为了突

出某一点而做的动画,没有了停顿,自然就被忽略。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ppt或者pdf,做成脚本形式,每一页既独立存在,连贯起来

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你的能力,你的思想,你的观点的故事。或者,你就把他当成一个tvc

脚本来做吧,你就是导演,怎么销售你自己,你就怎么做。 最烦那种,兴趣爱好,团干部学生会荣誉神马的,占了整个简历2/3篇幅。。。 最烦那种,看完整个简历,还不知道这家伙能做神马的简历。。。 最烦那种,只有一张a4纸简历,连个感性点的求职信都懒得写的简历。。。 最烦那种,根本没写应聘职位的简历,不知道他到底想从事哪个职位。。。 最烦那种,一份模板投n个行业的简历,投给外贸公司结果上面的描述是会计。。。 最烦那种,自以为很创意弄得华丽无比的简历,越看越幼稚。。。

最烦那种,简历里每一行大小、字体都不同的简历。。。 最烦那种,用word 2010制作,却不考虑hr有可能是word 2003版,没有转换通用格式

结果显示不出来的简历 最烦那种,email里神马都不写,附件带个简历,还得用压缩包的那种投递方式,谁tmd

有时间给你下载下来再解压缩看 这些毕业生,花多点时间做做功课要死啊。。。 读神马专业,要从事神马工作,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行业,会要他们的命啊。。。我就见过,

有从软件学院毕业的同学,简历上说从事手机软件开发,nnd,一问这哥们,结果。。。连android

出到第几版都不知道,咋敢要啊。。。 应聘哪个公司,花点时间做些功课,了解一下该公司做什吗的,行业地位是神马,然后

针对性的调整一下简历,会要他们的命啊。。。 自己能做神马事情,打算从事神马行业,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和自己理想中要从事的行业,

结合起来描述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竞争优势,会要他们的命啊。。。 如果是招聘会递交简历,建议交自荐信+简历,应届毕业生可以附成绩单。如果是网投,

我个人比较喜欢邮件里简短自荐,而简历只有一张a4。 我喜欢看求职信,不太喜欢看简历。最近新招的一个哥们,他就是这个求职信让我非常

的有兴趣。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中山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学生,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简历,万分的感谢,谢谢您

对一名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给予您的关注。这对我来说,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鼓励。 2007年我踏入大学的校门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与我过往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大学

的4年里,我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从象牙塔向社会的过渡,更重要的是学

会了生存的精神阳光。虽然现在的我依旧稚气,但我已开始适应社会的竞争与发展。 记得2008年的春天,非常的寒冷,南方雪灾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当同学们都急切着想回

家的时候,我与几个朋友却穿着雨衣,冒着严寒在广州火车站做了两个星期的义工。在那里

我看到了中国人可爱的一面,也看到了人类社会同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感人画面。 在那两个星期里,我轮换了许多的工作岗位。或在路边接受咨询,或与警察配合疏散人

群,或与车站人员一同引导客流,或守在热水设备前为每一位路人取水。我记不清楚我服务

过的路人数量,但我能记住他们急切回家的神情,我明白自己当时是这个复杂而庞大的中国

运输体系中的微不足道的一员,我做得好了,也许就能多送一个同胞回家。于是我学会了协

作,学会了奉献,学会了团队的配合,也学会了4年大学生涯里,教授从不曾讲过的道理。 今天,我踏出了校门,我庆幸自己能学会如此之多的东西,这些经历和感悟,沉淀下来

将成为我毕生的财富。也许您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员工,虽然我并不算一个优秀的人,但我坚

信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人,我有信心胜任贵公司的岗位。我衷心希望,我4年所学、所感、所

思,能将我的能力与汗水,挥洒于贵公司的岗位上。希望您能感受到我的诚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如果是啥都没干过,你想想你为什么要投这份简历。 因为这份工作你想干,觉得自己能干好。 ok,下面就请阐述加证明就好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简历中无论是性格介绍,还是经历,还是学习情况,都不要忘记中心

思想,你在应聘什么岗位。所以我认为应该根据应聘的单位和岗位适当调整简历内容,而不

是不管应聘什么单位都一味发送同样的简历。 比如前几天我沟通的一个应届生,他先是看到我们单位在网站上的招聘信息,然后他打

电话给我问了一些情况,我让他发简历给我,于是他就非常有针对性的发了简历。并且在自

荐内容中说,为什么要去你单位呢,因为1、„„所以决定留在大连发展;2、有校学生会经

验,组织过学生会工作„„懂得怎样既控制成本又带来效益的完成任务;3、„„实习经历为

开展工作奠定基础;4、曾经到贵公司参观,留下了„„的印象;5、„„自信胜任xx工作。 多么严谨啊,严谨的都快做作了,我完全找不到任何拒绝他面试的理由„„(当然这个

人我想后面大概还要提到,因为实在是太典型了啊啊啊,最终我们单位并没有用。) 酸信跟lz无关啊!!!lz喜欢一页纸简历啊啊啊!!! 不是要应届生装孙子,而是应届生的简历基本上大同小异。 投递简历其实就是一次自我的广告传播过程,hr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即将接受你广告信息

的消费者。没有差异化,没有亮点,没有消费者利益,怎么能算是一次好的广告运动呢? 当电视上都是脑白金和恒源祥的时候,我们也没要求脑白金和恒源祥装孙子放弃他们的

调调,但我们会选择转台,不是么? 当hr每天面对几百封无论是调性、风格、排版格式都大同小异的简历是,你让hr怎么

从字句行间里发现应聘者某些能力或者特点呢,如果hr在前面看了50封平淡单调且无趣的

简历之后,就算你很有能力,你也会被埋没在其中,不是么。 同样的,hr也是人,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让hr眼前一亮不是更能留下印象

么。 至于求职信,我个人觉得有求职信比没有好。起码表示了你对这次应聘的尊重程度。胡

主席开国宴,最起码也得西装、中山装或唐装,这不是装孙子,只是一种相互的尊重罢了。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而已,其实应聘简历,更应该视乎行业。应聘广告传媒类的简单一

点随意一点无所谓。

应聘金融、银行、法务、领事馆商务助理、核电厂员工等职位的简历,如果连个求职信

都没有的话,ls那些认为求职信无所谓的同学,你们认为可行么?

3、关于简历的格式

这次的简历好在没有人忘记留电话号码。但是有个孩纸没有写毕业院校,我认为他是故

意没写,于是打电话给他,他果然也不记得投过我们单位= =。好吧lz是脾气很好的人,简

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单位,这个孩纸后面的发挥比较好了,态度很诚恳,并且表达了愿意从基

层做起的心态。(好吧,其实hr目的性很强,有时候hr在故意等着你说他们喜欢听的话)。 不知道现在网站上有的单位会不会要求大家不要用附件发简历。其实在收到海量简历的

时候,hr也会闹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个人喜欢网投一页纸简历,打开迅速,打印省事。有的

同学的简历很大只,好多证件扫描图都在里面,(自己住:证件扫描图缩为一张)个人以为没

有什么必要。前面有人说过了,就不罗嗦了,最好还是用word,然后如果是07以上版本请

存成兼容模式。 关于求职信的的问题,我刚刚求证了一下,两个朋友,一个在花旗,一个在灵狮,都是

hr,刚刚msn问了一下,没有求职信,没有英文版的同学,他们大部分直接忽略掉。 当然了,简历是什么风格还要看你在应聘什么单位。要是应聘设计,肯定简单的学校模

板的一页纸简历就不合适。 有的同学把简历,和其它诸如成绩单、证件分成几个附件,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做法。当

然我只需要打印一页纸内容= =。

4、请告诉hr你要应聘什么岗位 有很多单位在招聘信息中要求求职者在email标题注明姓名和应聘职位,这样收到的邮

件非常好管理。大概这些单位的hr都是在咆哮之后总结了经验教训。而我这次收到的邮

件„„我想不咆哮也得行。太多太多的孩纸根本不写要应聘什么职位,一副反正我也没找到

工作,就先发给你,你自己看着办吧的心态。

大部分的公司还是根据空缺岗位去选人的吧,特别是招聘简章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什

么岗位需要什么专业的多少人。那最后hr在筛简历的时候就会根据岗位去筛。那些不写应聘

岗位的,专业很对口还勉强好说,专业不是非常对口的就只能放在一边了。不要觉得hr神马

都应该懂,有时候你们不同的专业但学习内容是基本一致的,hr不知道。 如果你觉得你想应聘某个公司,但招聘信息中没有列举你的专业,也可以电话先沟通一

下,不要先把简历就发来了。 恩,还有哦,大家面试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出难题哦。 周六招聘会的时候,左手边是三星公司,场面相当火爆了。我这边应聘的还不是很多,

闲着的时候就看三星的热闹。有个男孩纸,说自己英语好,hr就问实际应用能到什么程度,

那个男孩纸就说“你要是不相信就现场试试啊”,我当时就来精神了。三星hr说,那你就随

便说点什么吧。男孩纸说,你来起个头吧,你问什么我答呗。注意,惹hr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为hr可以不接招,但应聘者不一样。三星hr马上说,不用,你就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吧。

男孩纸完全没有准备,发挥的极其糟糕。 大家可以自己总结,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给自己留后路,我会说自己的英语“日常

交流对话没有问题”。而且,如果应聘可能需要外语能力的岗位,一定要事先准备一下。话说

突然让介绍学校这个挺狠的,不过如果准备过的话也可以过度到介绍自己专业上啊。 不要跟姐说“你不知道吗”,不好意思,姐真的不知道篇五:豆瓣的成长史

一、 什么是豆瓣? 豆瓣网由前某物流咨询公司cto杨勃于2005年3月创办,启动资

金是杨勃几个朋友共计不到2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以独到的书评、影评、乐评主题社区著

称,因为开创了国内web2.0新模式而闻名。从构想到技术实现均由杨勃一人完成,业内对此

有“一个人的豆瓣”的评价。豆瓣的得名来自于杨勃曾经居住的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豆瓣胡同。

(一)alexa数据

1.alexa排名:1699(3月平均) 表一:6个月排名数据变化表

2. 每百万用户登陆数:391(3月平均) 表二:6个月访问人数变化表

3. 单个用户页面浏览量:9.1(3月平均)

(二)网站相关数据

官方页面数据:

1. 成立于2005年3月6日

2. 注册成员数:145044

3. 城市居民数:22258(注册成员中按城市自主分类者)

4. 成立小组数:5981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均为2006/4/18页面即时数据。 页面观察数据:

1. 平均每天增加注册成员900人左右

2. 平均每天增加城市居民数150人左右

3. 平均每天增加小组数50个左右 4. 小组数据:超过1500个小组是10人以上,最

多人数小组为“爱看电影”(5537人);60%的小组为5人(含5人)小组,其中1人小组占40%。 备注:以上观察数据均为2006/4/7—2006/4/18时间段内页面观察所得。 从以上数据,

豆瓣的用户发展数目比起同级别排名的网站并不算突出;从数据图表可见,它的用户曲线和访

问曲线都是比较平缓的,考虑到它的网站性质和经营策略,豆瓣的用户基数和用户上升幅度

虽然不高,但目标用户比例较高,用户的流失相对减少。

(三)网站发展状况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

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在论证这个商业计划时朋友的建议让杨勃放弃了“驴宗”,将眼

光投到“书”这个更宽广的领域。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

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 ★05/04/09 小组藏书功课开通。 ★05/04/12增加小组发言修改功能;增加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分离了对某本书的评论和

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确定以站内收藏人数排序。 ★05/04/14豆瓣的界面特别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对url也有简化。 ★05/04/19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还在部分书的介绍页里开通了“豆瓣成员认为

类似的书”。

★05/04/20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 ★05/04/22推出针对站内评论的rss feed。 ★05/04/25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小组出现在豆瓣。 ★05/04/27用户上传书目功能开通(试验性运行)。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 ★05/05/23

开通“wishlist”,开始测试对个人的推测清单。 ★05/06/06 “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成为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

的一部分。

★05/06/14增加了代码生成器,用户看过、在看、想看的书或者电影都可以自动显示在

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应香港用户快速增长及活跃,开通繁体字版本,

网站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更新,豆瓣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还有

在台湾第二、三大网上书店——金石堂和诚品的购买链接和售价;增加了旌旗书市的购买链接

和价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乐单列开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接近万名,日访问量近20万。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达3万多名,日访问量超过20万。 ★2005

年10月7日,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2005年11月,网站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 ●到2006年2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过10万。 ●到2006年3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11万。4000+个小组,50人以下小

组占90%。

备注: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市场规模发展情况,循相关新闻报道整理;带★标志信息为网

站功能服务发展情况,循网站站务网志整理。

(四)网站市场推广手法及品牌现状 与传统门户网站依靠大规模、高成本的市场营销推广自己的手法相异,“豆瓣”的知名度

基本上是通过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实现的,也就是依赖于“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

要让用户产生指数型上升,不光要东西好,还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识货的人,他们扮演着意

见领袖,周围的人对他们高度信任;还有一种是天生的传播者,他们虽然可能只略知一二,却

玩命地对跟人谈论新鲜事物,成为人际网络的枢纽。在豆瓣网的用户群里,两种人都不缺。

在网站创始人杨勃看来,豆瓣网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是网友topku

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那代表着用口碑传播开始自发进行;第二个,是it评论人洪

波在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从那以后,豆瓣网开始成为网上的主流话题之一;第三个,是他

听用户说,有朋友在日常谈话里提到了“豆瓣”,口碑传播终于蔓延到线下。 而事实上,虽然豆瓣以其产品的吸引力确实引来it界的广泛关注和用户群的自发传播,

但在其运营上还是有市场促进动作的: 首先,网站建站伊始就在《读书》和《万象》这两本国内相对高端的读书类杂志投放过

广告,此后也保持着一定的投放频率,这是在目标用户群明确基础上的针对性市场导入行为。

其次,网站在功能设置上很注意与用户个人站外blog的关联导引,鼓励并教导用户把豆瓣的

图、文通过url的形式作为个性内容补充到个人的站外blog中,这是一种与市场领先产品主

动结合的开放性市场推广思维。 再次,豆瓣在运营中注意掌握类别用户,如在《查令十字

街84号》在国内上市前后,该书的中文版译者在豆瓣网上和读者们频繁互动,还把自己其他

译作的读后感拿出来和网友们分享。而在此之后,有很多中文译者慕名加入了豆瓣的用户群,

由此而来是更广范围的用户辐射作用。而在香港用户表现活跃之际,豆瓣网就顺势推出了针

对港台用户的系列个性化服务,令该地区用户此后增长明显。 现在,豆瓣网被视为中国

web2.0应用的示范网站,在多个行业评选和第三方排名中皆处于前列。除了每月增长的用户

数字,能证明其成功和品牌效应的莫过于遍地开发的仿“豆瓣”网站,就连成名已久的大众

点评网,在其最新上线的3.0版本从产品、架构到引导文字都有很明显的豆瓣痕迹。 当然,豆瓣网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市场规模,在业内引起这么广泛的回响和

研究热潮,收获那么多的用户口碑,归根到底还是在它能抓准用户定位、把握到用户核心需

求并能提供到相关服务这一关键市场点上。

二、 豆瓣钱途 网站的前期投资仅仅是来自杨勃几个朋友的20万人民币。豆瓣的团队

现在是5个人,杨勃把自己定位于“技术人员”,在剩下的2名全职员工中,一位负责技术,

一位负责公关和市场推广。另外还有2名兼职员工,杨勃未曾谋面,他们都是豆瓣网的注册

用户,因为喜爱网站,自发地希望为豆瓣做点事,分别身处南昌和武汉,帮忙处理一些社区

和网站内容方面的工作。豆瓣网的主要支出是域名费用、服务器托管费用和人员费用。 目前,豆瓣的收入虽然不大,但已经足够支撑网站的日常运转。在同类网站中,豆瓣是

少数自给自足的个例之一。现在豆瓣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点:

1、 与网上零售商进行分成:豆瓣页面目前已经有十几家网站的“比价”,每次有用户通

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

进行利润分成。这是目前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 网络广告:目前并不多,看得出,这是网站为了保持本身风格做的刻意安排。 豆

瓣宣称它要做永远的beta版,这不仅表现在它不断的产品更新上,也可以体现在对它日后盈

利模式的预测分析上。现在的豆瓣,被认为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重点服务人消费物(书、

电影、唱片)“之前”的阶段,提供用户直达“之后”的渠道,欠缺“之中”的过程。发展中

的豆瓣,一点变数就可能导引到不同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盈利模式不妨以整体产业链架构引

发不同的猜想:

上游——成为用户权威参考,服务其他生产商,自身也可以是生产商。

1、 行业标准:通过高质评论和喜好人群的大量汇聚树立品牌,成为中国版的《伦敦书

评》、蓝屋书榜、《米其林指南》,主导并出版相应的榜单、指引、评选。

2、 营销合作:与生产商合作推广,甚至策划推出直接满足某类群体需求的产品。 如

有很多不是为了畅销而出版的图书,用门户网站铺天盖地的推广方式不但成本高,而且很难

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与站内人与人自发口碑传播、信任度高的豆瓣合作则很有事半功倍的效

果。在北京文化圈中备受推崇的《读库》文丛就已经尝试过与豆瓣网进行这方面的营销合作。 当豆瓣用户达到一定基数的规模后,豆瓣对产品的销售就可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而

且由于豆瓣对人群意见的即时征集和反馈能力,这个影响不仅可到达产品生产后的销售,还

可以延伸作用到产品诞生之前的策划,直接促进产品的产生。

3、 网络广告:分众人群的广告投放。 中游——用户在线消费服务提供商 1、 内容收费:无论是书、电影、音乐,现在网络

上最大的需求都是在线视听和下载。现时的豆瓣开宗明义宣布:为避免版权纠纷,豆瓣不会提供类似的服务。那当版权问题解决,用户消费环境形成后呢?一个汇聚产品消费者的网络社区提供产品给消费者即时消费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2、 增值服务收费:写/看评论(blog)、查询最新上市的产品/榜单/指引、获取产品/线下合作方优惠资讯,这些都可以做无线应用。 下游——电子商务网站

1、直销平台:是对现在渠道作用的延伸。在有资源配合的前提下,豆瓣甚至可以类似携程开设如家那样,开设自己的线下渠道,承担起整条产业链从策划、生产、销售到配送的全过程。

2、二手交易收费平台:现在站内的二手交换是因应用户需求的一个功能,当豆瓣有资源投入,有完善的用户信用、支付系统和相互认证保障后,升级服务后对用户收费也是一个途径。 豆瓣一直给人“小众”的感觉,在杨勃的理念中,这可以用“长尾”理论解释前景,强调对利基市场的重视,认为无数小生意的价值总和足以超过个别大市场。但对于很多为vc抄豆瓣的从业人员,它的快速规模化一直是思考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豆瓣之所以能成为豆瓣,与它这种“小众”的品位和氛围又密不可分。商业化介入、规模化后的豆瓣还是那个“豆粉”们喜爱信任的豆瓣吗?“小众”不再的豆瓣还能依旧保持它引以为荣的人文精神吗?横向发展多条产业链的豆瓣能成功整合多头并进吗?这些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决定以上猜想模式的最终走向。


相关文章

  • 国外50部经典纪录片 (豆瓣)
  • 内容简介  · · · · · · <国外50部经典纪录片:品味世界百年的光影波动>主要内容:"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是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的名言.长达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一 ...查看


  • 豆瓣:如何用,如何更好用
  • 转自豆瓣原文地址1原文地址2作者主页Azeril [最近可以不水人人,但是不能不逛豆瓣!今天看到水湄推了篇日志,看完瞬间觉得自己平时也就看看评论逛逛小组再瞟瞟同城什么的太小儿科了,豆瓣看似简简单单,其实水很深啊!转给人人上欲罢不能不知何去何 ...查看


  • 微语录精选0421:豆瓣是艾滋的第四种传播途径
  • @简毅:雷军想占领客厅,他忽略了他的发烧友大部分根本就没有厅 . 豆瓣是艾滋的第四种传播途径.--mottled_shadow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和女友谈了八年,有天她闲来无事点开我qq空间,发现有验证问题:偶老婆是__?输入她的大名后提 ...查看


  • [海上钢琴师]豆瓣影评
  • <海上钢琴师>豆瓣影评 我们无处安放的孤独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 ...查看


  • 麻辣烫怎么做麻辣烫的危害
  • 麻辣烫怎么做麻辣烫的危害 麻辣烫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也是很有味的,但是你知道吗?吃麻辣烫是有危害的,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教你健康的麻辣烫的吃法.麻辣烫的危害 1.食材含非法添加剂 受利益驱使,不少摊贩或海产品零售商为了使海产品看上去新鲜. ...查看


  • 火锅底料怎么炒 教你自制正宗火锅底料
  • 说起火锅,不少人都很爱吃.但又有些人虽然喜欢吃火锅,但觉得火锅店不太干净,想在家做,但却苦于不了解火锅底料怎么炒.其实火锅底料并不难做,稍微学一学就可以.想知道火锅底料的做法以及自制火锅底料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火锅的代表,当然就是四川的 ...查看


  • 火锅底料制作
  • 火锅底料制作 川味火锅虽然品种繁多,但归结起来无非只有两大类:一类是白汤火锅,一类是红汤火锅.当然,最具川味特色的还要数红汤火锅. 红汤火锅的典型代表当推"毛肚火锅"."毛肚火锅"起源于山城重庆,它是 ...查看


  •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豆瓣)
  •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放在你的blog里! 作者: 李欣頻 副标题: 创意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ISBN: [1**********]08 [十位: 9867636503] 页数: 198页 定价: NT$ 250 出版社: 東觀 出版年: 200 ...查看


  • 豆瓣网案例分析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课论文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学习总结 --豆瓣网的案例分析 学 生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Liaoning Jidi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