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最新动态2015年第37期

会计最新动态

2015年第37期

(总第287期)

中国会计学会 2015年9月25日

目录

本期聚焦

打破体制和垄断才是国企改革的关键 ..................................................................................... 1 会计时讯

税总:固定资产折旧优惠政策扩至四大领域 ......................................................................... 5

财政部就IASB2015年议程咨询文件征求意见 ...................................................................... 5

环境保护部更新“内部审计会计所备选库” ......................................................................... 6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 ..................................................................................... 6

证监会:强化对并购重组所涉中介机构监管 ......................................................................... 6

审计署:加强对11类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 ................................................................... 7

2015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发布 ................................................................................ 7

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就《评估实践质量控制提议(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8 国内要闻

负面清单制度三年后推至全国 ................................................................................................. 9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就“银税互动”答记者问 ..................................................................... 9

三大动力支持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11

股权众筹“分层限额”细则存分歧致难产 ........................................................................... 12

国务院:分类分层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 13

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或继续暴露 ........................................................................................... 14

许善达:营改增完成地方减税将超万亿 ............................................................................... 15 时事评论

房地产税的五大正面效应 ....................................................................................................... 17 推荐阅读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 19 期刊导读

《专门委员会重叠与CEO运气薪酬: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证据》导读 ................. 22

《公开增发公司分类转移与核心盈余异象研究》导读 ....................................................... 24

《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的演进与意义建构——基于神华集团1998-2014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导读 ...... 25

打破体制和垄断才是国企改革的关键

9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从分类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开启国有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背景:培养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布局结构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认为,一直以来,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了国有企业腐败现象严重,民怨很大,行政垄断现象突显。

《指导意见》指出,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对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国有企业要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观点一:实行差异化薪酬但业绩难评价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制约不足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针对一些国有企业

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必须完善治理结构,其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一方面,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职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另一方面,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

对此,知名财税专家马靖昊表示,国有企业不应该上市。一是国有企业财产的全民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股份”每个公民都有份,这与股东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二是国有企业收益的公共性决定了收益要回报全民,这与股东从其所持股的股份公司中领取股息红利也没有本质区别。他认为,以前国有企业上市是为了圈钱解困,当时国企亏损严重,并且拖累了银行体系,造成国有银行大量坏账,坏账率一度逼近30%,银行业通过剥离1万4千多亿坏账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性破产”。上市圈钱后,国企不但达到了“脱困”的目的,而且还造成了目前国进民退的局面,国有企业普遍比民营企业活得滋润,现在不应该再搞上市了,而应提升国企利润的上交比例,至少达到70%,以此补充养老金的缺口。

《指导意见》提出,针对一些国有企业激励约束不足、活力不够的问题,提出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同时继续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比例,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合理流动机制。

对此,马靖昊表示,任命制和聘任制要实行不同的收入标准,也就是工资双轨制,这必然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是任命制的人管理聘任制的人,而现在,聘任制人员的报酬平均下来可能会是任命制人员的10倍,也就是下属的收入高于领导10倍。除非领导是圣人,否则迟早要出问题。以后养老金制度并轨了,大家退休后,都走社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再搞工资双轨制就不合时宜了。他直言,搞任命制的目的是想让这些人保留与官员体系相一致的行政级别,这显然与一直呼吁的政企分开背道而驰了。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教授盛洪则分析,《指导意见》中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那么,就商业性而言,必须根据绩效对企业进行考核,那么绩效怎么评价?国企因为获得垄断,又不交地租,贷款利率也低,你以每吨30元获得石油开采权,别人可能每吨400元获得,完全不对等又如何能衡量出真实绩效?

再比如金融行业,像银行的利润很高。这是由于中央银行规定的存贷款利率差多少年没变,最近两年稍微有一点调整,基本上还是要顾及利益集团的利益,十几年都是3%的利差,是政府规定的,相当于垄断价格、管制价格,其他国家一般是1.5%到2%的利差。市场经济国家是由竞争决定利差。而我们的3%是行政部门规定的,如何去衡量这样的绩效?

还有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企业冗员很严重,工资却很高,但效率很低,怎么去衡量?光地租优惠,国有企业全算下来一年至少1万亿以上,而现在国企业的利润也就1万多亿,利润基本上就是地租。在支付足额成本之前这些所谓绩效评价都难以让人信服。

观点二:淡马锡模式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指导意见》提出:一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依法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二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四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这条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意见被业界称为开启了此次国企改革的“淡马锡”模式。冯兴元表示,要做好淡马锡模式要求是很高的,其理念是法治。不过新加坡的“法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法家之治,也就是重刑之前,人人平等,但离最理想的法治还有一定的距离。后者要求法律规则符合应然法的要求,在罗尔斯意义上的“无知之幕”下能够为每个社会成员所接受。新加坡的经济自由度在全球每年都是数一数二。国有企业的管理要求与私营企业一样。其差别则是私营企业里,所有权者主体容易到位,而淡马锡模式则依赖于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分开。这种模式相对于私营企业治理机制来说,其实存在制度落差。

无独有偶,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在也指出,首先要看到,淡马锡所处的新加坡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淡马锡控股虽有政府控股的身份,但不享受政策优势和融资便利。和中国不同的是,新加坡国家面积小,人口少,市场缺乏腹地纵深,在新加坡投资设企的外资企业图的不是新加坡的市场需求,而是将其作为区域总部,以便于管理东南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外资看重的是市场的公平环境、融资便利程度和法治环境。

聂日明直言,中国的国企要向淡马锡学习,首先就要拿掉国企手中的拐杖,如垄断特权、融资便利等,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其次,淡马锡是一个企业,而不是政府机构,是市场中的一个普通的法人,而不是公用事业的管理者。政府虽然控股淡马锡,但对淡马锡的管理仅限于派驻董事、干预重大事项决策,淡马锡需要上缴利润的50%给财政部,但日常经营有完全的自主权。

冯兴元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基于一套原则。国有企业能做什么是列举制,建立什么企业是通过立法来决定的,建立后能做什么是有规定的,不是什么生意都做的,开发房地产这样的业务也由国有企业来做,这应该是不被允许的,国有企业代表着公权力,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去做些辅助性的事情。而不应到处去抢生意,与民争利。

冯兴元进一步指出,市场经济的标志是存在大量的、自主平等的个体,私人产权占绝对主导。即使存在国有产权也不应该占主导地位,其运作环境跟其他的实体是同样的,不存在补贴,不存在税收优惠,参与平等竞争。政府不应该提供任何附加支持。但是这一点中国往往做不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国有企业容易造成竞争扭曲,容易带来不容易克服的、某种原因造成的“X无效率”,从而酿成社会稀缺资源的浪费。当一种资源本来可以得到最佳利用,但是被次优利用时,必然造成财富创造意义上的机会成本损失,这种损失就意味着破坏财富。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退出其控股地位。甚至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本身不应该存在于竞争性、营利性领域。

观点三:市场经济应以私有产权占主导地位

《指导意见》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

熟一个推进一个。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提出试点先行,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禁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

冯兴元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虽然给人以各种国企改革的想象空间,但是其结果就是让国有企业放开来运作,可以随意吞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入股国有企业则是不确定的,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换言之也可以不搞。而且即使有一部分行政垄断企业允许民营企业参股,其他没有参股的民企面对的反而是更大的行政垄断企业,仍然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应是私有产权应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国有企业。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允许民企以多种方式参股,还不如直接把这些国企股份细分,分到每个国人的头上,变成真正全民所有的私人企业。行政垄断性企业的改革其实也可以按此思路做。一些行业内的较大民企可以通过收购分散在全体国民中的股份形成较大的持股,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客观上来讲,国企的税收贡献也主要是老百姓作为消费者的贡献以及民企的贡献。因为,我们国家的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也就是说税收负担是可以转嫁的。国企一般是行政垄断,控制着产业链的上游,定价机制都是行政定价不是市场定价,定价里面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税收,民营企业必须接受它的定价,消费者也必须接受它的定价。这样,国企就可以把大量成本和税收都转嫁出去。

基于同样的视角,马靖昊表示,混合所有制并不适合于国企,现在将国企划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还不如靠市场竞争的商业类国企,政府完全退出;对于垄断性质的商业类国企,搞混合所有制不合适,因为垄断利润其实相当于税收,增加利润简单到只要调个价就可以了;对于公益类国企,关乎民生,本质上不追求利润,目标是收回成本,盈亏平衡,略有结余。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应尽最大努力低价将产品和服务供应给老百姓。

观点四:改革需要破除国企垄断权及优惠权

盛洪还指出,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比如说国企垄断权问题、国企免费和低价使用国有资源的问题、不上交利润的问题、国企内部没有限制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才是问题。国企使得政府不能公正的对待国企和非国企,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国企管理层和行政官员是互换身份,政府行政官员天生就跟国企高管是一群人,国企的存在让我们很难去期待政府公平对待国企和非国企,违反政府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则,政府是要公正。

给了国企这么多优惠政策和垄断权,民营企业怎么和他们竞争,在市场中这不是公平竞争,会破坏市场经济基本制度。

现在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占有全国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这么大的资源造成的损失一年得数万亿。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很大程度上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和保护垄断的结果,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改一天损失上百亿。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改革是为了什么?

(来源:财会信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新财网:混合所有制改革还需政府管理制度变革先行,2015年9月25日

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9月13日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熟一个推进一个。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提出试点先行,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禁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

冯兴元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虽然给人以各种国企改革的想象空间,但是其结果就是让国有企业放开来运作,可以随意吞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入股国有企业则是不确定的,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换言之也可以不搞。而且即使有一部分行政垄断企业允许民营企业参股,其他没有参股的民企面对的反而是更大的行政垄断企业,仍然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应是私有产权应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国有企业。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允许民企以多种方式参股,还不如直接把这些国企股份细分,分到每个国人的头上,变成真正全民所有的私人企业。行政垄断性企业的改革其实也可以按此思路做。一些行业内的较大民企可以通过收购分散在全体国民中的股份形成较大的持股,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客观上来讲,国企的税收贡献也主要是老百姓作为消费者的贡献以及民企的贡献。因为,我们国家的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也就是说税收负担是可以转嫁的。国企一般是行政垄断,控制着产业链的上游,定价机制都是行政定价不是市场定价,定价里面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税收,民营企业必须接受它的定价,消费者也必须接受它的定价。这样,国企就可以把大量成本和税收都转嫁出去。

基于同样的视角,马靖昊表示,混合所有制并不适合于国企,现在将国企划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还不如靠市场竞争的商业类国企,政府完全退出;对于垄断性质的商业类国企,搞混合所有制不合适,因为垄断利润其实相当于税收,增加利润简单到只要调个价就可以了;对于公益类国企,关乎民生,本质上不追求利润,目标是收回成本,盈亏平衡,略有结余。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应尽最大努力低价将产品和服务供应给老百姓。

观点四:改革需要破除国企垄断权及优惠权

盛洪还指出,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比如说国企垄断权问题、国企免费和低价使用国有资源的问题、不上交利润的问题、国企内部没有限制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才是问题。国企使得政府不能公正的对待国企和非国企,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国企管理层和行政官员是互换身份,政府行政官员天生就跟国企高管是一群人,国企的存在让我们很难去期待政府公平对待国企和非国企,违反政府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则,政府是要公正。

给了国企这么多优惠政策和垄断权,民营企业怎么和他们竞争,在市场中这不是公平竞争,会破坏市场经济基本制度。

现在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占有全国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这么大的资源造成的损失一年得数万亿。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很大程度上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和保护垄断的结果,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改一天损失上百亿。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改革是为了什么?

(来源:财会信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新财网:混合所有制改革还需政府管理制度变革先行,2015年9月25日

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9月13日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税总:固定资产折旧优惠政策扩至四大领域

2015年9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决定精神,就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扩大至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发布公告。

《通知》明确,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四个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对这四个领域重点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通知》规定,企业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也可选择不实行加速折旧政策。

《通知》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2015年前3季度按本通知规定未能计算办理的,统一在2015年第4季度预缴申报时享受优惠或2015年度汇算清缴时办理。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财政部网站: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2015年9月17日 中国会计视野:国务院: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2015年9月16日

财政部就IASB2015年议程咨询文件征求意见

2015年9月21日财政部就IASB发布的《2015年议程咨询(意见征询文件)》(以下简称《意见征询文件》)发布征求意见函。

《意见征询文件》指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现在的工作计划分为三大类,分别反映准则制定过程的不同阶段:(1)研究项目:用来帮助IASB更好地对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领域进行诊断,并在项目继续前考虑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2)准则制定项目:IASB推进这些项目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出根本改进,这可能导致对现有规定的修改或引进全新的规定;(3)维系与实施项目:在这些项目中,IASB针对准则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缺乏一致性的情况,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微调。

财政部请各单位对意见征询文件中所列问题组织研究,并于2015年11月3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财政部将在整理、汇总和分析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代表财政部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中国的意见。同时,财政部鼓励各单位直接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意见。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015年9月24日)

★ 相关链接

财政部网站:关于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2015年议程咨询(意见征询文件)》

征求意见的函,2015年9月21日

环境保护部更新“内部审计会计所备选库”

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更新“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称,为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和高效,现公开征聘会计师事务所,评审后择优组成新的“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协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参选的会计师事务所应满足五大条件:(1)具有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2)在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内资企业;(3)熟悉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特点、财务制度和项目管理,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4)承担过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务检查、“小金库”专项治理、财政专项资金检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监督检查等工作;(5)近三年内无违法、违纪和其他不良纪录,年检合格。

除上述五大条件之外,还需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综合排名、注册会计师人数以及主要业绩等;会计师事务所已承担过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务检查、“小金库”专项治理、财政专项资金检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监督检查等工作的名称及参加上述审计项目人员的职级、人数(如,A审计项目:项目经理X个人、审计助理Y个人;B审计项目:项目经理M个人、审计助理N个人)。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中国会计视野:刘家义:内部审计在治理中担当重要角色,2015年4月14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方案》分为十个部分,共56条。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来源:湖北日报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新华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

中国环保在线:生态体制改革方案出台 将设统管自然资源新机构,2015年9月26日

证监会:强化对并购重组所涉中介机构监管

日前,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举办的首届上市公司并购专题研修班在北京开班。证监会上

市公司监管部巡视员兼副主任赵立新在开班仪式上从监管的角度对最新出台的并购政策和现阶段并购市场情况进行详细阐释。他表示,对资源整合的强烈要求、并购市场的不断优化、行政管制的不断放松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持续推动着并购市场的发展。并购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证监会将强化对并购重组事中、事后的监督,强化对涉及并购重组的中介机构的监管,避免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情况,从而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维持市场秩序。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姚峰从自律组织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介绍,协会自2013年年底成立并购融资委员会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协会会员在并购和融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推动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创新发展,传导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政策导向和审核关注点,通过上市公司协会向中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反映行业的建议和诉求,并根据协会的统一部署,为地方和特殊行业并购融资提供业务发展研究和建议。

他透露,今年,协会结合经济热点及时代趋势,将并购列为年度重点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已开展多项宣传、评选及培训活动。

(来源:证券日报 2015年9月23日)

★ 相关链接

证券日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将换届 新增市场买方代表,2014年5月10日

审计署:加强对11类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

日前,审计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促进重大政策有效落实,促进简政放权,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促进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促进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闲置土地有效利用,促进创业创新,促进防范风险、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健全完善制度规定九项重点审计任务。其中,在对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的审计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11类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

审计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稳增长任务还很艰巨。为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更加有效地推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9月20日)

★ 相关链接

审计署:审计署研究部署加大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力度,2015年9月18日

2015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发布

2015年9月25日,北京工商大学发布了2015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AIPI),

报告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程度略有上升,其中外部审计的保护力度最强,而管理控制的保护力度较弱。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项目负责人谢志华教授表示,尽管中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环境在逐渐改善,但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现象依然存在,内部控制运行形式化问题突出,管理控制能力薄弱情况亟待改善。从近五年的情况来看,传统制造业的投资者保持水平逐年下滑,而新兴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创新行业保护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形势仍不乐观。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5年9月25日)

★ 相关链接

中国证券报:“公平在身边”部署六大任务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15年5月25日 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就《评估实践质量控制提议(征求意见

稿)》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sultants, Valuators and Analysts,IACVA)发布《评估实践质量控制提议(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提议》,面向行业广泛征求反馈意见。

意见稿由IACVA质量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对评估实践质量控制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目标是制定并维护质量控制体系,合理保证机构以及人员的行为符合相关行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并保证机构出具的报告得当。具体要求包括应用与遵守相关要求、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机构领导层在质量方面的责任、相关道德要求、客户关系与特定业务的接收与维护、人力资源、评估业务执行情况、监督制度、质量控制体系归档。

(来源: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2015年9月23日)

★ 相关链接

法制网:资产评估法草案第三次被提请审议,2015年8月25日

(编辑:程媛、衣晓青;校对:王兆楠)

负面清单制度三年后推至全国

★ 内容提要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2015年至2017年,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累经验,探索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 深入阅读

《意见》指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发布;地方政府需进行调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得擅自增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条目。

《意见》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包括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初始投资、扩大投资、并购投资等投资经营行为及其他市场进入行为。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限制准入事项,或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应该放给企业的权力要松开手、放到位,做到负面清单以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决定。

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邹士年认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终于明确了全国推行的时间表,这是当前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加强放管结合改革力度的具体体现,这一制度的推行对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不过,邹士年强调,负面清单准入的范围和制度的执行将是这一制度推进的关键。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新华网:我国将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5年9月22日

中国改革论坛网:负面清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2013年9月27日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就“银税互动”答记者问

★ 内容提要

9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签订“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随后,9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就“银税互动”答记者问。

★ 深入阅读

1.“银税互动”项目的背景和开展情况如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税务总局积极探索推动纳税信用的建设和应用,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纳税信用价值导向。2014年7月,税务总局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明确纳税信用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联合评价出2014年度纳税信用为A级的企业纳税人65.3万户。今年2月,税务总局开始探索在全国推广“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7月,税务总局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到今年8月底,全国商业银行,通过“税易贷”、“税信贷”等产品,共对5.23万户守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67亿元,受惠企业涉及就业55.16万人,众多守信的小微企业从中受益,释放了诚信纳税的红利,获得了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2.税务总局在7月底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本次为什么再次选择与建设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

自今年初税务总局推广“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以来,各省税务机关就开始积极与当地商业银行合作。而建设银行是全国范围内税务机关合作最多的商业银行,其发放贷款客户数和贷款金额也占比最多。为此,我们选择与建设银行再次签订“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两家携手建立征信互认机制、纳税信用评级结果共享机制,实现专业优势互补、信用信息共享,不仅是税务机关与商业银行在全国层面开展合作的首次尝试,也是对各地“银税互动”工作的指导和示范,更是对与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贯彻落实。

3.本次签订的协议在“银税互动”基础上新增“征信互认”,如何理解“征信互认”? 本次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在银税互动、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征信互认”的内容,这是我们对联合通知的一大深化。“征信互认”要求银税双方在各自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引入对方的信用评价结果并实行联动管理。今后,纳税守信企业将得到建设银行优先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专项信贷资源和信贷支持服务,而企业的纳税失信行为将影响建设银行对其的信用评价。同时,税务机关也将把建设银行的信用评价结果引入纳税信用评价外部参考信息,并根据建设银行提供的企业纳税账户数量等银行信息,与纳税人基础税收管理数据比对,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和完善纳税信用评价。

4.除信用贷款外,在服务内容方面税务机关和建设银行之间还有没有更深入的合作? “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双方要探索构建银税综合服务格局,今后我们将在自贸区或有条件区域选择综合性银行服务网点配置国税局、地税局自助办税终端,开通自助办税功能,提供“自助办税一体化”服务,力求通过税银服务资源整合,使纳税人特别是小微企业纳税人的办税渠道得到进一步优化。届时,纳税人到建设银行网点即可自助完成诸如涉税查询、纳税申报、打印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等办税事项。今后,我们还将发挥双方的业务优势,不断创新服务产品的内容和形式,积极研究推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增值应用,使更多守信纳税人在银税互动合作模式中受益。

5.“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将会产生哪些方面的作用?

开展“银税互动”,加强“征信互认”,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全民诚信纳税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诚信受益,引导纳税遵从;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职能作用,将公共

资源应用到促发展惠民生领域,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更好地发挥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的综合效应,促进企业、税务、银行三方共赢。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总局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银税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9月22日

三大动力支持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内容提要

习近平主席9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时表示:“中国经济仍然拥有巨大的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习主席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打消了部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 深入阅读

9月17日,李嘉诚公开表示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同时,18日,韩国国家退休基金(NPS)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正在考虑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此外,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也认为,中国经济要好于投资者预期,它没有市场所预期的那么差。尽管中国经济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化等问题,但是罗奇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并正在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面临的困难不可低估,但是,中国的“举手投足”仍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早已是拉动全球经济前进的马车。

具体来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有三大支持理由。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经济增长稳定性在提高。上半年GDP增长7%,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它表明经济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同时,新业态给消费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在消费增长的背后,是民生的改善。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7.6%,快于GDP增速,这使得居民消费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

其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现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而且加快与城镇化、制造业和工业化的融合,又催生了经济增长的新业态,培育了一些新动力。从基本面的情况看,新四化会带来新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再次,深化改革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去年以来,政府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中国的起飞、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需要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今年以来,财税、投融资、价格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消除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接连推出,围绕推进结构调整的改革力度加大,改革会增添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

由此来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有理由的,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来源:证券日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证券日报:李克强再谈股市: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监管效能,2015年9月22日

股权众筹“分层限额”细则存分歧致难产

★ 内容提要

由于监管层对细则中非合格投资人“分层限额”等规定仍存分歧,细则恐面临难产。考虑到规范目前市场上从事股权类融资业务的平台,监管层可能会先出台一个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暂行办法。

★ 深入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筹建负责人杨东表示,股权众筹监管细则拟规定,股权众筹的投资人分为非合格投资人和合格投资人两类。非合格投资人中,近三年年收入12万以下的投资人,单个项目最多投资额为2000元,每年投资总金额不超过1万元;近三年年收入12万至50万之间的投资人,每年总投资额不能超过年收入的10%。合格投资人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金融资产300万以上或者近三年连续年收入50万元以上,其投资金额没有上限要求。

天使街CEO黄超达认为,投资标准的划分实质上就是对公募进行“松绑”,2000元的投资标准会将一个项目分成比较多的份数,这是业内一直期望的股权众筹未来的发展模式。

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无论是央行等十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其实都已经明确了股权众筹是公开、小额、大众的,这也就表明监管层希望通过投资人投资额度的限制,来保证小额,从而避免大众投资人承担过多风险。

金麟表示,股权投资一直属于高风险的投资领域,过去不允许非合格投资者进行投资。新的细则允许非合格投资人进行股权投资,只是对投资额进行了限制,一方面使得一般投资人也有机会进行股权类投资,另一方面也帮助投资人强制分散了投资风险,就算一个项目失败,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和损失。

合伙圈创始合伙人郑捷也表示,分层设计本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机智创新,作为从业者,我们不存在因投资额度限制而制约行业发展的担忧。当下中国,符合股权投资的个体众多,资金积累充分。对行业从业者而言,最主要的考虑点是如何从个体上引导股权投资的正确理念与实践,从而达到宏观上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从微观上帮助中国新生中产阶层创富,创新企业成长。

郑捷说,现在定义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其实参与更多的还是一些高净值人群,他们的总体基数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能够按照以上分类标准进行操作,实则是扩大了股权众筹投资人的基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普惠金融中来。

据了解,目前股权众筹监管细则遭遇难产,而考虑到行业发展要求,监管层可能会先出台一个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暂行办法,对目前从事此类业务的平台进行规范。对此,金麟

认为,私募股权融资是目前已经在开展的一块业务,对这块业务进行规范是题中应有之义,所谓先治理存量,再引进增量,探索新模式,这样的监管顺序是完全合理的。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18日

国务院:分类分层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 内容提要

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文件,明确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核心思路、配套措施,并提出组织实施的工作要求。

★ 深入阅读

《意见》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国际化要求,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商业模式为导向,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坚持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国有资本出资人和各类非国有资本出资人以股东身份履行权利和职责,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有效探索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加强分类依法监管,规范营利模式。

具体来看,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一、重要通信基础设施、枢纽型交通基础设施、重要江河流域控制性水利水电航电枢纽、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依法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

二、重要水资源、森林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在强化环境、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上,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开发经营。

三、江河主干渠道、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等,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实行网运分开、主辅分离,除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外,放开竞争性业务,允许非国有资本平等进入。

四、核电、重要公共技术平台、气象测绘水文等基础数据采集利用等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支持非国有企业投资参股以及参与特许经营和政府采购。粮食、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国家储备领域保持国有独资或控股。

五、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军工能力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其他军工领域,分类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竞争性采购体制机制,支持非国有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服务和竞争性采购。

六、对其他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作用。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此次改革更加强调“稳步进行”、“按序推进”,意味着不要为了混改而混改,不要盲目追求混改数量,要追求效果与质量。在重要通信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核电等六个领域首次提出混改的负面清单,对非国有资本是极大的利好,有利于破除行政垄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将消除。

《意见》还提出,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在子公司层面有序推进混合

★ 相关链接

央广网: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2015年9月25日

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或继续暴露

★ 内容提要

根据普华永道9月23日最新发布的名为《银行业快讯:201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且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 深入阅读

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宏观环境之下,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上升恐将成为常态。根据普华永道23日最新发布的名为《银行业快讯:201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在A股和H股上市的21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达8578.85亿元,较2014年末增加27.12%;不良贷款率1.44%,也较去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且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按不同银行类别比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增速达28.80%,余额1959.97亿元,是不良贷款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其次是大型商业银行,较去年末增26.96%,余额达6426.03亿元;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增速为22.15%,余额170.27亿元。

资产质量的另一个维度—逾期未减值贷款(即逾期非不良)指标也显出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仍有待暴露。从已披露相关数据的大型上市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来看,2015年上半年逾期未减值额增速均超过了50%,且逾期未减值贷款率也迅速上升,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逾期未减值贷款率高达2.46%,较2014年末上升0.84%。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机构服务部合伙人姜昆分析称:“逾期非未减值贷款往往是不良贷款的前兆,如这些贷款中的部分或全部转化为不良,银行的质产质量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不过,他也表示,中国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仍在不断增强。从数据可看出,银行生息资产规

模仍在不断扩大,这说明信贷增长的步伐没有停滞,企业仍有较强的融资需求,这意味着银行具有消化不良的能力。

姜昆也表示,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且处置方式及市场参与主体都不够丰富,不利于化解资产质量风险。他建议,相关政策导向应从“盘活”不良资产的角度,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民营、甚至外资机构进入,同时鼓励探索证券化等新型的处置方式。姜昆也强调,未来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市场开放的初期,要在产品设计、投资者适当性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把关,设置一些“门槛”,防范相关风险。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3日)

★ 相关链接

财新网:银行业资产质量年内难现向好拐点,2015年9月1日

全景网:银行业:息差收窄空间仍存 资产质量继续承压,2015年9月10日

许善达:营改增完成地方减税将超万亿

★ 内容提要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9月24日在2015赣商财税论坛上表示:“如果营改增全面完成,且增值税按照中央地方75:25分成,则地方政府将减少上万亿税收收入。”他还建议适当降低对国有企业的持股比例,从而填补减税带来的缺口。

★ 深入阅读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财税改革方案,“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完成营改增,也就是说在今年年底之前,把金融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全部改成增值税。然而在8月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营改增将“适时”推出,这意味着今年完成营改增存在困难。

据透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财税改革,中央政治局开会提出新的原则,要保持中央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由于营改增具有大规模的减税效应,减少的这部分税收实际上都是地方政府的收入,而中央政府税收收入不变,那么地方政府的收入比重肯定会下降。

此外,目前实行的政策是,营改增的行业的增值税100%归地方,而在营改增全面完成后,肯定要按照比例分成。如果按照现在中央地方75:25比例分,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因为营改增减税减少一部分收入,再因为增值税分成上交中央一部分收入。

许善达认为:“粗粗算一个账,去年营业税18000亿,去年减税要减至少3000亿,如果营改增全面完成还要减税五六千亿。地方还剩一万多亿,还要给中央交这部分的75%大概是八九千亿。地方政府要减少一万多亿的收入,就跟‘中央地方收入格局不变’的原则相悖了。”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汤贡亮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2年,全国营业税收入15751亿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14.22%,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50.23%,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增值税属于共享税,如果营业税全部实行“营改增”,并按75:25的分成比例计算,地方财政要减收11813亿元。汤贡亮表示:“将营业税整个都纳入增值税,将会对地方政府收入的来源造成很大的影响,它所带来的地方政府收入的缺口弥补问题就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成为继续推进‘营改增’绕不过去的坎。”

除此之外,许善达表示,今年的财政收入相比前几年有所下降,有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可

能完不成预算,形成负增长。如果财政收入本来就困难,又减这么多税,那财政预算的执行就有困难。这是当前深化税制改革、把营改增全部推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他看来,加税不可能,因为不可能搞一个增加几千亿税收的方案;减支也不可能。因此,想从一般公共预算中解决这个缺口基本上很难做到。

许善达说:“上市国企中,国有持股比例都在70%以上,若这些比例略微降低几个点,依然是国有绝对控股,就能够释放出上万亿的资金。而如果变成国有相对控股,就可以释放出十万亿数量级的资金。适当减少国有持股比例,释放的资金可以填补因为减税造成的缺口。”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5日)

★ 相关链接

济南日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营改增进入倒计时,2015年9月22日

第一财经:专家解读四大行业营改增时间为何调整,2015年9月23日

(编辑:张玲丽、崔晓静;校对:何明阳)

中国会计学会编

房地产税的五大正面效应

近日房地产税被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并又一次引发万众瞩目。房地产税是指包括居民消费住房在内,于不动产持有环节(或称保有环节)的税收,其改革关键是使一部分消费住房保有环节上的税收调节从无到有。在立法先行的前提下,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房地产税具有的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与此同时,也要理智探讨关于此税的一些争议。

正面效应之一:促使供需平衡,增加有效供给

房地产税改革作为整个税改重要的内在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健康发展,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此税在住房保有环节从无到有,会影响相关方方面面利益主体的利益预期和行为选择,促使房地产市场上供需更平衡一些,在整个社会即使不增加投入的假设前提下,原来很多的空置房也会进入市场出租或交易。

这在资源配置上看,当然是一件使整个市场中有效供给增加的好事,会减少房价动不动就往上冲的势头。虽然总体而言,它还不足以改变我们城镇化水平一路走高过程中城镇中心区不动产价格上扬曲线的基本大模样,但是可以使这个曲线的斜率低一些,泡沫少一些,发展过程中大起大落的威胁与不良影响少一些。

正面效应之二: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财源建设

目前,我国的地方税体系远未成型。1994年建立的税制框架运行和演变至今,从中央到以省为代表的地方之间分税制的维系,主要是靠共享税的“一刀切”。这几年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的地方基层财政困难,地方天文数字的隐性负债,还有大家不断抨击的短期行为——非常明显的地方土地财政倾向,其中确实有体制原因,但并非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因为省以下的各层级间财政体制安排并没有真正落实分税制。正是省以下的财政体制仍然在延续着种种规范性极差的分成制和包干制,才和其他因素一道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地方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等等不良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就是使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实际贯彻分税制。

对于地方税体系来说,税制建设很重要,房地产税最适合由地方政府掌握,使他们充分考虑怎样优化本地投资环境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自觉实行职能转变的同时,地方的财源建设问题也随每隔一段时间重评一次税基的机制而一并解决了,即内洽地结合了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和财源建设两重目标的一体化实现。

正面效应之三:调节收入分配,优化财产配置

收入分配效应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产配置演变紧密相连。收入与财产这两个概念在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里如影随形,很多收入现金流和财产配置以后产生的收益、溢价和影响力密切相关,而且由于财产配置的作用,致使很多社会成员实际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有一个更深刻的、也是民怨很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财产配置秩序的“不公”。

在与住房相关的财产配置领域中,仅仅由于理财路线的不同,就可能导致差异悬殊。实际上,我国很多“普通人”手上的资产存量是很大的,与他们个人理财方面的住房投资偏好有很大关系。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我国当前财产配置格局两极分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

中国会计学会编

是住房所形成的资产存量和存量溢价。

房地产税作为一种直接税,显然是调节收入分配和财产配置的优化机制,可以减少两极分化对于社会形成的负面影响。保有环节房地产税的调节下形成合理的局面应该是:先富起来的人、住豪宅的人、有多套房的人,他们适当地对公共财政收入多做一些贡献,这符合支付能力原则,不会对他们伤筋动骨。而公共财政收入中添加了这样一些财力后,在更好地优化税制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去扶助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成员。

正面效应之四:提升直接税比重,减少“税收痛苦”

在我国,低收入阶层“税收痛苦”与直接税比重偏低有关。人们已越来越多提到税制方面直接税比重偏低,间接税比重偏高的矛盾,并已体现在现实生活里中等收入阶段。

目前我国的宏观税负大体上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这还并不能够否定我国民众感受到的税收痛苦问题。这种痛苦最主要的来源其实就是间接税。间接税成为国库收入的主体部分,就意味着消费大众是国库收入的主要贡献群体,而我国消费大众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低中收入阶层。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税,将在整个税收收入里面提升直接税比重,如果宏观税负不变,也就可以降低间接税比重,减少总体“税收痛苦”。

正面效应之五:推动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制度建设

作为地方税中适合于由地方来掌握、面对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房地产税对于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制度建设的催化作用非常值得重视。可以观察一下美国:地方政府层面主要的税收收入就是直接税里面的财产税(不动产税)。大到1000多万人口的纽约市,小到几千人的一个自治镇,都是美国称为local层面的地方基层级,这个层级的政府收入里面,财产税可以高到80%甚至90%的比重,低也低不到40%以下。

我国未来如果借鉴这一经验,当然就要学习这一税制运行过程中间的做法——透明度很高,地方政府辖区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参加讨论:一个年度这个辖区内应收多少财产税(通常是在预算程序中把其他收入算清楚以后,看到一个相对于支出的缺口,再按照填补这个缺口的要求倒算出这一年度当地财产税的税率)以及钱收上去后怎么用。

相关争议及回应:房地产税该不该征?

除上述正面效应外,关于房地产税还有很多争议问题。比如买的房子里面已经包含着缴付的土地出让金了,为什么还要重复地征税?其实土地出让金是地租,租与税性质不同,各行其道,并无“二者只能取其一”的关系,各国皆如此。

还有人认为,别的国家开征有道理,而我国法律上过不去,因为人家是土地私有制,我国是土地国有制。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不成立的:国外确实存在城乡土地私有制,但也有土地国有制,比如英国,土地终极所有权既有公的也有私的,所有住房的土地所有权可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有一个很清晰的不动产私有产权;另外一种是要签一个契约,比如取得公有土地的使用权,再在上面盖居民住房。无论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房地产税都是全覆盖的。

(来源:经济网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东方财富网:贾康:房地产税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2015年9月24日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作者:罗宾·蔡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5年9月

作者简介:

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鼻祖,汽车共享公司Zipcar、

无线网络连接公司”Veniam、点对点汽车租赁公司

Buzzcar以及拼车网站”GoLoco的联合创始人。

《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商

业周刊》“年度10大设计师”之一,《快公司》“年度

50位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物”之一。

知名技术慈善家,全球最具声望的环保NGO组织世

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董事。在美国

商务部长的国家创新和创业委员会、美国交通部的智能交

通系统咨询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际交通论坛

委员会任职。

内容简介:

在当今这个稀缺的世界里,人人共享组织可以创造出富足。通过利用已有的资源,如有形资产、技术、网络、设备、数据、经验和流程等,这些组织可以以指数级成长。人人共享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于资产的理解:它是专属于个人的还是大众的;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是商业的还是个人的,并且也让我们对监管、保险以及管理有了重新的思索。

在这本书中,罗宾与大家分享了以下观点:

如何利用过剩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并为全人类带来富足?

组织与个人的新合作方式,如何推动公司快速成长,快速学习,并带来更智能的产品和服务?

如何利用人人共享模型来快速有效并大范围地解决环境变化问题?

人人共享模型如何通过创新和改革帮助传统公司延长它们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

为什么个人和组织之间的能量均衡是获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

如何能够在现有财务系统之上,或是在没有财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台?

在推动经济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并保护这一新生的经济体中人们的工作的问题上,政府可以做些什么?

内容节选:

时间退回到2000年,在汽车共享网站Zipcar成立之初的几个月里,我晚上总是辗转反侧,反复做着同一个噩梦:躺在丈夫的身旁,我总觉得会有一个恶棍——一个汽车租赁行业

的恶棍,冲进房间,拿着枪指向我们。那时的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创建的业务模式正在摧毁着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行业。

虽然Zipcar是互联网汽车租赁行业的先驱,但我当时仍然无法想象互联网将会带来的巨大转变。当你能轻松地与人交流,分享资产、人脉和想法时,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而不仅仅是你的租车方式。谷歌、eBay、Facebook、OKCupid、YouTube、Waze、Airbnb、WhatsApp和Duolingo等,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当今商业转型的一部分。Web2.0、共享经济、众包、协同式生产、协同消费和网络效应等,都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将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归功于互联网也并不恰当,因为这样就会忽略掉其构建模块以及用更可控的方式复制这些活动的能力。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我们工作、创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也都因此而发生了改变。我将这种模式称为“人人共享”。

人人共享整合了个人和企业的最佳能力,其实质就是高效利用每种资源和每个利益相关者。“组织”能带来行业的优势(需要较大的规模和大量资源),“个人”能带来个体的优势(本地化、专业化和定制化)。当组织和个人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为对方解决困难、扰人或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时,最终双方的合作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甚至是奇迹。

人人共享重新书写了价值创造的法则:分享资源会带来最高效率;分享知识会带来最伟大的创新。

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共享经济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所基于的理念是,财富是通过一点一滴地囤积资产再将其售卖累积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发明专利、版权、商业机密、证书和保密条例等的原因,也是我买了一辆车、买了上百张唱片的缘由。我们都会存储东西,将它们放在身边保存好,相信这就是我们(包括个人、企业、机构和政府在内)获取价值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可以被充分利用的产能严重过剩。在仔细研究那些人人共享组织成功的原因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开放、关联资产和理念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

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人人共享带来的合作能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品质发生着改变。创造力、创新、复原力和信息冗余是每一个人人共享组织的本质特征。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结构: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快速地试验、重复、适应和发展。我们能以更节省成本、更快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将全球化的问题通过本地化来解决。老旧的工业化经济模型无法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因为发展得太慢、太没有效率、太过孤立。人人共享正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日益严重的资源稀缺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会对我们的未来形成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如今,依靠燃烧化石燃料、以消费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即将终结,而依靠分享、开放和连接而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则会逐渐繁荣。我们选择抛弃什么和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将会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及时作出转变,以及有多少人会因此而获得帮助。现在,决胜期已经到来了。

精彩书评:

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与智能终端这四种力量的聚合,催生着“共享经济”的新形态。它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拥有”“产权”等核心观念,转变为“使用”“信任”“合作”。“共享平台”“人人参与”改变着我们的政府、企业与人的角色,冲击着现有社会的分工与

监管。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正在到来。因此在共享经济下,互联的商业模式也从“免费”改变成为按时间、质量、场景等“类运营商”的新模式。要理解、拥抱这些巨变,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学习与实践。此作品恰逢其时。

——田溯宁 宽带资本董事长

移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各种行业,更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并给这个社会带来新的秩序。这也给每个行业、每个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自我。

——朱平豆 滴滴打车副总裁、媒体研究院院长

本书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场资源革命(资源使用最优化),更是前所未有的生产关系革命。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演变为租用制,我未必拥有原料、工具、技能和时间,但皆可租得。其次,产品的分配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通过新型的协作性消费关系反复分配,至臻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当前的共享经济。再次,生产和交换过程的参与主体个人化。书名直译是“个体公司”,这种社会组织形态不是共产主义的“团结共有”,比“U 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更丰富,也超越了“产消合一”和创客运动。个人既有独立意志和利益诉求,又能利用平台参与大规模的知识分享和协作性创造,实现个别天才和大公司所不能及的大创新,解决人类面临的大危机,这是即将到来的生成(generative)经济。

——吴甘沙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文章来自:豆瓣读书)

★ 相关链接

京东商城: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专门委员会重叠与CEO运气薪酬: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

证据》导读

邓晓岚 陈栋 陈运森

2007年证监会推行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使得绝大多数公司建立了董事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制度。在这些专门委员会中,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是活动最频繁、担负职责最重的委员会。2007年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披露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报告。目前为止,证监会只针对这两个委员会做出披露履职报告的要求。可见,这两个委员会的作用举足轻重,倍受重视。相对于董事会整体而言,专门委员会具有职能明确、分工清晰、履职业绩可观测性强的特点。然而,专门委员会虽然在机构设置上体现了“专门”,在人事安排上却存在着较明显的交叉任职的现象。在做这项研究之前,我们对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委员会职位重叠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有93.12%的公司存在审计与薪酬委员会交叉任职的情况,交叉任职的董事人数占两个委员会总人数的比率平均为34.54%。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董事在双重甚至多重的职责目标下提供监督和咨询服务。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在审计与薪酬委员会交叉任职的董事为了节省事后的报表监督成本,倾向在事前通过降低薪酬激励强度来抑制高管从事盈余管理的动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缺乏现实基础。由于激励强度与公司业绩息息相关,并且经理人薪酬具有粘性特征,因此董事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要降低经理人薪酬强度将遭遇较大阻力。那么,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审计与薪酬委员会的职位重叠究竟对高管薪酬存在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一有趣且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于CEO薪酬激励,我们在新闻与文献报道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影响公司业绩的各种因素中,存在一部分高管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汇率、市场需求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冲击效应体现在行业收益的变化上,我们称之为“运气”。经理人可以凭借其影响力从“运气”中获得超额薪酬,也就是可凭市场的整体上升而得到奖赏。董事会是一个约束经理人权力的内部治理机构,其结构直接影响到治理效率。本文选择专门委员会职位重叠这个视点,认为委员会的重叠至少在董事会信息环境、经理人对董事的“收买”这两个渠道上影响着经理人对薪酬的操纵,从而提出信息优势假说与董事迎合假说。

一方面,我们认为,跨两个委员的职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委员会间的信息鸿沟,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审计委员与薪酬委员会设立重叠职位有利于发挥审计职能对薪酬管理的监督作用。审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明确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目的决定了对真实业绩具有“去伪存真”的作用。其二,从成本费用的控制来看,高管薪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审计与内部控制将其作为持续监督的事项之一。虽然审计或内部控制等监督活动不是由审计委员会直接执行,但是依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审计委员会实际上是负责“监督”这些监督活动。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能任职于薪酬委员会,就能够借助审计与内控的监督技术与手段为薪酬治理服务,从而增强激励计划的合理性。其

次,在职位重叠的条件下,审计中所获取的信息为薪酬委员会提供更完备的知识与信息,从

而帮助薪酬委员会调整与完善业绩考核与薪酬方案。审计委员会在审查审计与内控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方便地收集与获取有关公司经营业绩、薪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薪酬委员会的成员若参与审计监督,便能将这些相关信息及时地传递到薪酬委员会。因此,我们提出信息优势假说,即薪酬与审计委员会的人员重叠有助于董事会识别“运气”,在业绩评价中挤走“水份”。

另一方面,经理人能在薪酬上成功实现抽租的原因之一是董事在履职中表现为迎合的态度。决定董事态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利益。有研究表明内部董事与CEO间的报酬有一定相关性,导致董事将二者的共同利益置于股东利益之上。而独立董事,因其主要报酬形式为现金津贴及车马费等,与股东财富的增长并不直接挂钩,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权力,故而他们不愿轻易“得罪”经理人。从社会心理因素来看,经理人也倾向动用其影响力将校友、教师、好友、旧同事等安排进董事会。而这部分董事将来会在态度和行动上映射出回报和互惠的心理。对于CEO而言,要实现对薪酬的成功操纵就需要在薪酬委员会上推出一个利己的薪酬方案,同时在监督审查环节上设法为自己松绑。如果承担这两项职责的董事都愿意袒护自己,那么操作中的阻力将大大减小。委员会间职位的交叠设置恰好给CEO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因此,我们提出董事迎合假说,即两个委员会的人员重叠为CEO操纵薪酬提供了便利。

我们还进一步认为,如果CEO权力介入董事会,将引起以上二种效应作用程度的变化。第一,CEO可以利用权力控制提交给董事会的信息内容,导致董事得到的信息在质量上存在瑕疵。这样即便交叉任职的董事在信息、监督技术等方面可达到共享,信息优势效应也难以实质性生效。因此,如果信息优势假说成立,那么CEO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越大,信息优势效应将越弱。第二,如果CEO在董事会中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能够干预董事提名及连任,就有机会在董事会中植入或培育“自己人”,让这些“自己人”在激励和监督两面都给自己开绿灯。因此,如果董事迎合假说成立,那么CEO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越大,董事迎合效应将越强,运气薪酬越严重。

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两步回归的方法,我们先从行业业绩中估算得出“运气”,再通过设置职位重叠与运气业绩的交互项系数,检验薪酬委员会与审计专门委员会的职位重叠是否会加大CEO薪酬对“运气”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两个专门委员会的职位重叠有助于降低CEO薪酬对运气的敏感性,从而支持了信息优势假说。并且,在CEO权力较大的公司,职位重叠的信息优势效应减弱。

现实中,运气薪酬还可能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即好运气所带来的薪酬增长超过了坏运气导致的薪酬下滑。这一现象表明,高管择机地将“运气”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当坏运气拖累了公司的业绩时,经理人强调要以“坏运气”为评价基准,把不良业绩归因于“坏运气”;当“好运气”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贡献时,则甩开“好运气”这个基准,声称是管理层的努力和才能带动了业绩增长。本文认为,如果审计监督能嵌入薪酬管理中,对运气薪酬的非对称性现象将会起到较有效的治理效果。我们对运气业绩进行分段,并使用分段线性回归方法,考察薪酬对不同分段上运气业绩敏感度的差异。研究发现,CEO的运气薪酬存在非对称性,而两个专门委员会的职位重叠主要削弱了CEO薪酬对好运气的敏感度。

本文的意义与贡献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已有学者从委员会的规模、专业性、功能类

型等方面讨论了专门委员会的治理行为。然而这些研究仅是基于某个专门委员会个体,很少考虑委员会间的连带关系。本文则较早地从实证上探讨了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之间职位重叠问题,并将研究拓展到审计监督对薪酬设计的信息与知识溢出效应。第二,选择专门委员会职位交叠这个观察视点,通过剖析运气薪酬产生的原因,从董事会信息环境、经理人“收买”策略这两个渠道上考量经理人对薪酬的操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运气薪酬现象。最后,本文结论也有实践意义,上市公司董事会也可以通过在委员会间设立兼任的职位加强各委员会之间董事的沟通,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基于本文结论,我们认为监管机构可以鼓励董事在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的兼任行为,从而更好地制约CEO的运气薪酬问题。首先,要保障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间联络机制的顺畅以及履职目标的协调,发挥审计委员会对薪酬管理的监督职能,将经营业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查等作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次,为了防范经理人利用“运气”攫取租金的自利行为,应要求在年报中增加对薪酬“标杆”的披露,并由审计委员会负责对披露的薪酬信息进行审查。最后,董事会能否摆脱经理层权力的干预是两个委员会重叠发挥信息优势的关键性因素。为规避经理层对董事会的干预,要限制CEO在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等多个重要专门委员会担任职务。

(来源:《会计研究》2015年第7期)

《公开增发公司分类转移与核心盈余异象研究》导读

李晓溪 刘静 王克敏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0433)

公开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上市公司为实现增发,往往会利用盈余管理等手段增加公司利润,以达到公开增发业绩门槛。为抑制拟增发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以达标的行为。2002年7月24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规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此前,相关法规对业绩门槛核算并无具体要求。由此,本文试图研究公开增发业绩门槛变化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投资者能否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分类转移是指公司将经常性费用分类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分类为经常性收入的行为。本文认为,业绩门槛变化增强了公司虚增核心盈余,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激励,使得公司更偏好采用分类转移方式操纵盈余。其原因在于,业绩门槛变化后,一方面,核心盈余成为重要达标参数,增发公司虚增核心盈余的激励增强;另一方面,公司操纵应计的空间减小,操纵成本上升。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考察不同业绩门槛时期公司分类转移、可操控应计和实际业务活动盈余管理的变动,并比较不同业绩门槛时期公司核心盈余异象差异。研究发现,随着业绩门槛变化,增发公司分类转移增强,可操控应计盈余管理减弱,核心盈余持续性下降,核心

盈余异象增强,且分类转移增强是核心盈余异象增强的主要原因。此外,公开增发业绩门槛法规中其他条款、分类转移度量方法等,并不影响本文主要结论。研究表明,公开增发业绩门槛变化使公司偏好以分类转移方式虚增核心盈余,从而改变核心盈余结构,引起核心盈余持续性下降,进一步造成投资者高估公司未来价值,导致核心盈余异象。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一定贡献。在理论方面,不同于Xie(2001)、Alfonso et al.(2013)等仅关注盈余管理与盈余异象关系的研究,本文不仅论证了分类转移会导致核心盈余异象,还进一步剖析核心盈余结构,证明分类转移核心盈余的低持续性是核心盈余异象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已有相关文献多基于提高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研究公司分类转移动机(McVay, 2006; Fan et al., 2010)。本文认为,在相关法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分类转移动机也会随之改变。在实践方面,针对投资者,本文可以帮助其解读增发公司应对业绩门槛变化的盈余管理策略,合理分析盈余管理对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针对监管者,本文提请其注意,业绩门槛对增发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抑制作用有限,应关注增发公司应对门槛变化的分类转移行为。

(来源:《会计研究》2015年第7期)

《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的演进与意义建构——基于神华集团1998-2014

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导读

刘凌冰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以央企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预算管理实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11年11月和2012年3月国资委先后下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加紧推进预算管理实施进程,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于是,从中央到地方,国有企业再次掀起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新高潮。但是,如何优化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提升预算管理实施效果,却是国企管理者和国资部门决策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中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是在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基础上,带着明显的本土化特征逐渐发展演变的,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特殊的全面预算、责任成本核算、财务预算等发展阶段,并逐渐突破传统计划和以内部生产为主的模式,向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层次发展。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理论研究还远远满足不了指导企业管理实践的要求。预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受到企业内外环境影响极大,因而形成能够解释和指导本土企业预算管理实践的理论,必须探索出具有普适性特征的因素。由于任何预算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认知和行为。因此,本文借鉴了信息经济学中揭示人们信息接受行为规律的意义建构理论,将其引入企业预算管理行为研究中,帮助我们发现预算管理实施中的人的认知及行为变化与预算管理效果的关系,构建新的预算管理理论。

二、研究过程

多案例研究是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管理会计领域研究的最常用方法。由于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管理会计很少能够实现大样本研究,即使能够获得较多的样本,信息的信度也是一个问题。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进程中,阶段演变与企业实施的预算管理意义建构活动之间的关系”。相比多案例研究和大样本统计研究,这个问题采用单案例研究是目前研究条件下的最佳选择。单案例有利于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呈现大样本无法呈现的企业预算管理活动全景。由于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带有明显的复杂情景特征,可以说,每一个案例都体现着不同的中国本土实践,并且,探索研究预算管理实施的意义、建构演进模型理论对案例企业预算管理发展阶段的完整性和长期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案例的谨慎选择尤为关键。当然,为了最大程度地弥补单案例研究的缺陷,我们在曾经完成的数十个企业预算管理实施咨询项目当中,经过反复比较和斟酌,最终选取了其中最具有典型性(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历程的完备性和企业特征的代表性)的案例——神华集团。案例正式的研究调研工作是在神华集团聘用专业咨询公司进入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系统优化咨询项目后一年,即2013年6月开始的,历时数月。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神华集团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及帮助,他们能够热心地支持我们的科研活动,我们始终心怀感激。

当然,目前神华集团预算管理系统仍然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对于下一步预算管理实施的重点,主管预算工作的集团财务部副总经理认为,目前集团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是,部分地处偏远地区的二级公司管理基础还比较差,达不到总部的预算系统实施要求。集团已经派专人到基层去做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尽快细化预算颗粒度,建立和运行业务预算模型,实现预算直接钻取到业务活动层面。

三、研究创新

文章选取实施预算管理长达16年的中国本土企业神华集团为案例对象,研究了在经济危机、国企改革、企业兼并扩张和企业信息化等剧烈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预算管理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模式。研究发现,神华集团实施预算管理先后经历了预算管理植入、预算管理与管理控制系统融合、预算管理向业务纵深层次扎根和预算管理成为企业战略支持工具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中存在的意义建构模式分别是:最小程度的意义建构、受限的意义建构、分散的意义建构和导向明确的意义建构。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在发现了集团企业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四种意义建构模式,即预算管理植入阶段的最小程度的意义建构、预算管理与管理控制系统融合阶段的受限的意义建构、预算管理向业务纵深层次扎根阶段的分散的意义建构和预算管理成为战略支持工具阶段的导向明确的意义建构的基础上,结合对四种意义建构模式的促发因素、意义赋予方向、沟通特征、控制程度、活跃程度以及结果的适配关系比较分析,推演出预算管理实施的意义建构演进理论模型,弥补了在预算管理意义建构过程与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之间关系问题上的研究缺口,丰富了传统的预算管理理论体系。

四、进一步的思考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4年10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说明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必须立足于本土,照搬国外的

传统预算理论,对指导我国企业的实践可能会造成偏差和局限。本文选取作为老牌大型央企的神华集团,对企业走过了16个年头的预算管理进行梳理。这个企业的预算管理历经了中国企业改革的沧桑巨变,其预算管理实施历程之长、阶段之完备、内外部环境之多变、目前预算管理成熟度之高,可称得上是本土企业预算管理的典型代表。在这个企业预算管理中发生的“故事”,可能在很多企业中“上演”过,或者正在“上演”,亦或即将“上演”。本文的研究,就是希望其他企业在观看神华集团预算管理实施历程时,能够“由此及彼”,获得“共鸣”和启示,既不要对预算管理的未来抱有悲观和消极态度,也不要妄想一切“水到渠成”,可以一步到位。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预算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要注重对人的认知的改变,才能彻底解决预算中难题,改善预算管理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其控制和决策功能。

(来源:《会计研究》2015年第7期)

(编辑:方鸿斌;校对:韦小泉)

《会计最新动态》编辑团队

责任编辑:

刘国强(中国会计学会)

孙光国(东北财经大学)

杨兴龙(重庆理工大学)

韦小泉(湘潭大学)

编辑/校对:

东北财经大学:何明阳 崔晓静 张玲丽 冯国惠

王兆楠 程 媛 衣晓青 方鸿斌

会计最新动态

2015年第37期

(总第287期)

中国会计学会 2015年9月25日

目录

本期聚焦

打破体制和垄断才是国企改革的关键 ..................................................................................... 1 会计时讯

税总:固定资产折旧优惠政策扩至四大领域 ......................................................................... 5

财政部就IASB2015年议程咨询文件征求意见 ...................................................................... 5

环境保护部更新“内部审计会计所备选库” ......................................................................... 6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 ..................................................................................... 6

证监会:强化对并购重组所涉中介机构监管 ......................................................................... 6

审计署:加强对11类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 ................................................................... 7

2015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发布 ................................................................................ 7

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就《评估实践质量控制提议(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8 国内要闻

负面清单制度三年后推至全国 ................................................................................................. 9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就“银税互动”答记者问 ..................................................................... 9

三大动力支持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11

股权众筹“分层限额”细则存分歧致难产 ........................................................................... 12

国务院:分类分层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 13

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或继续暴露 ........................................................................................... 14

许善达:营改增完成地方减税将超万亿 ............................................................................... 15 时事评论

房地产税的五大正面效应 ....................................................................................................... 17 推荐阅读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 19 期刊导读

《专门委员会重叠与CEO运气薪酬: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证据》导读 ................. 22

《公开增发公司分类转移与核心盈余异象研究》导读 ....................................................... 24

《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的演进与意义建构——基于神华集团1998-2014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导读 ...... 25

打破体制和垄断才是国企改革的关键

9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从分类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开启国有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背景:培养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布局结构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认为,一直以来,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了国有企业腐败现象严重,民怨很大,行政垄断现象突显。

《指导意见》指出,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对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国有企业要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观点一:实行差异化薪酬但业绩难评价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制约不足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针对一些国有企业

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必须完善治理结构,其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一方面,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职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另一方面,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

对此,知名财税专家马靖昊表示,国有企业不应该上市。一是国有企业财产的全民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股份”每个公民都有份,这与股东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二是国有企业收益的公共性决定了收益要回报全民,这与股东从其所持股的股份公司中领取股息红利也没有本质区别。他认为,以前国有企业上市是为了圈钱解困,当时国企亏损严重,并且拖累了银行体系,造成国有银行大量坏账,坏账率一度逼近30%,银行业通过剥离1万4千多亿坏账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性破产”。上市圈钱后,国企不但达到了“脱困”的目的,而且还造成了目前国进民退的局面,国有企业普遍比民营企业活得滋润,现在不应该再搞上市了,而应提升国企利润的上交比例,至少达到70%,以此补充养老金的缺口。

《指导意见》提出,针对一些国有企业激励约束不足、活力不够的问题,提出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同时继续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比例,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合理流动机制。

对此,马靖昊表示,任命制和聘任制要实行不同的收入标准,也就是工资双轨制,这必然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是任命制的人管理聘任制的人,而现在,聘任制人员的报酬平均下来可能会是任命制人员的10倍,也就是下属的收入高于领导10倍。除非领导是圣人,否则迟早要出问题。以后养老金制度并轨了,大家退休后,都走社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再搞工资双轨制就不合时宜了。他直言,搞任命制的目的是想让这些人保留与官员体系相一致的行政级别,这显然与一直呼吁的政企分开背道而驰了。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教授盛洪则分析,《指导意见》中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那么,就商业性而言,必须根据绩效对企业进行考核,那么绩效怎么评价?国企因为获得垄断,又不交地租,贷款利率也低,你以每吨30元获得石油开采权,别人可能每吨400元获得,完全不对等又如何能衡量出真实绩效?

再比如金融行业,像银行的利润很高。这是由于中央银行规定的存贷款利率差多少年没变,最近两年稍微有一点调整,基本上还是要顾及利益集团的利益,十几年都是3%的利差,是政府规定的,相当于垄断价格、管制价格,其他国家一般是1.5%到2%的利差。市场经济国家是由竞争决定利差。而我们的3%是行政部门规定的,如何去衡量这样的绩效?

还有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企业冗员很严重,工资却很高,但效率很低,怎么去衡量?光地租优惠,国有企业全算下来一年至少1万亿以上,而现在国企业的利润也就1万多亿,利润基本上就是地租。在支付足额成本之前这些所谓绩效评价都难以让人信服。

观点二:淡马锡模式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指导意见》提出:一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依法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二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四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这条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意见被业界称为开启了此次国企改革的“淡马锡”模式。冯兴元表示,要做好淡马锡模式要求是很高的,其理念是法治。不过新加坡的“法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法家之治,也就是重刑之前,人人平等,但离最理想的法治还有一定的距离。后者要求法律规则符合应然法的要求,在罗尔斯意义上的“无知之幕”下能够为每个社会成员所接受。新加坡的经济自由度在全球每年都是数一数二。国有企业的管理要求与私营企业一样。其差别则是私营企业里,所有权者主体容易到位,而淡马锡模式则依赖于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分开。这种模式相对于私营企业治理机制来说,其实存在制度落差。

无独有偶,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在也指出,首先要看到,淡马锡所处的新加坡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淡马锡控股虽有政府控股的身份,但不享受政策优势和融资便利。和中国不同的是,新加坡国家面积小,人口少,市场缺乏腹地纵深,在新加坡投资设企的外资企业图的不是新加坡的市场需求,而是将其作为区域总部,以便于管理东南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外资看重的是市场的公平环境、融资便利程度和法治环境。

聂日明直言,中国的国企要向淡马锡学习,首先就要拿掉国企手中的拐杖,如垄断特权、融资便利等,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其次,淡马锡是一个企业,而不是政府机构,是市场中的一个普通的法人,而不是公用事业的管理者。政府虽然控股淡马锡,但对淡马锡的管理仅限于派驻董事、干预重大事项决策,淡马锡需要上缴利润的50%给财政部,但日常经营有完全的自主权。

冯兴元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基于一套原则。国有企业能做什么是列举制,建立什么企业是通过立法来决定的,建立后能做什么是有规定的,不是什么生意都做的,开发房地产这样的业务也由国有企业来做,这应该是不被允许的,国有企业代表着公权力,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去做些辅助性的事情。而不应到处去抢生意,与民争利。

冯兴元进一步指出,市场经济的标志是存在大量的、自主平等的个体,私人产权占绝对主导。即使存在国有产权也不应该占主导地位,其运作环境跟其他的实体是同样的,不存在补贴,不存在税收优惠,参与平等竞争。政府不应该提供任何附加支持。但是这一点中国往往做不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国有企业容易造成竞争扭曲,容易带来不容易克服的、某种原因造成的“X无效率”,从而酿成社会稀缺资源的浪费。当一种资源本来可以得到最佳利用,但是被次优利用时,必然造成财富创造意义上的机会成本损失,这种损失就意味着破坏财富。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退出其控股地位。甚至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本身不应该存在于竞争性、营利性领域。

观点三:市场经济应以私有产权占主导地位

《指导意见》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

熟一个推进一个。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提出试点先行,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禁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

冯兴元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虽然给人以各种国企改革的想象空间,但是其结果就是让国有企业放开来运作,可以随意吞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入股国有企业则是不确定的,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换言之也可以不搞。而且即使有一部分行政垄断企业允许民营企业参股,其他没有参股的民企面对的反而是更大的行政垄断企业,仍然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应是私有产权应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国有企业。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允许民企以多种方式参股,还不如直接把这些国企股份细分,分到每个国人的头上,变成真正全民所有的私人企业。行政垄断性企业的改革其实也可以按此思路做。一些行业内的较大民企可以通过收购分散在全体国民中的股份形成较大的持股,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客观上来讲,国企的税收贡献也主要是老百姓作为消费者的贡献以及民企的贡献。因为,我们国家的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也就是说税收负担是可以转嫁的。国企一般是行政垄断,控制着产业链的上游,定价机制都是行政定价不是市场定价,定价里面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税收,民营企业必须接受它的定价,消费者也必须接受它的定价。这样,国企就可以把大量成本和税收都转嫁出去。

基于同样的视角,马靖昊表示,混合所有制并不适合于国企,现在将国企划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还不如靠市场竞争的商业类国企,政府完全退出;对于垄断性质的商业类国企,搞混合所有制不合适,因为垄断利润其实相当于税收,增加利润简单到只要调个价就可以了;对于公益类国企,关乎民生,本质上不追求利润,目标是收回成本,盈亏平衡,略有结余。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应尽最大努力低价将产品和服务供应给老百姓。

观点四:改革需要破除国企垄断权及优惠权

盛洪还指出,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比如说国企垄断权问题、国企免费和低价使用国有资源的问题、不上交利润的问题、国企内部没有限制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才是问题。国企使得政府不能公正的对待国企和非国企,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国企管理层和行政官员是互换身份,政府行政官员天生就跟国企高管是一群人,国企的存在让我们很难去期待政府公平对待国企和非国企,违反政府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则,政府是要公正。

给了国企这么多优惠政策和垄断权,民营企业怎么和他们竞争,在市场中这不是公平竞争,会破坏市场经济基本制度。

现在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占有全国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这么大的资源造成的损失一年得数万亿。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很大程度上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和保护垄断的结果,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改一天损失上百亿。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改革是为了什么?

(来源:财会信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新财网:混合所有制改革还需政府管理制度变革先行,2015年9月25日

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9月13日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熟一个推进一个。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提出试点先行,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禁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

冯兴元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虽然给人以各种国企改革的想象空间,但是其结果就是让国有企业放开来运作,可以随意吞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入股国有企业则是不确定的,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换言之也可以不搞。而且即使有一部分行政垄断企业允许民营企业参股,其他没有参股的民企面对的反而是更大的行政垄断企业,仍然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应是私有产权应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国有企业。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允许民企以多种方式参股,还不如直接把这些国企股份细分,分到每个国人的头上,变成真正全民所有的私人企业。行政垄断性企业的改革其实也可以按此思路做。一些行业内的较大民企可以通过收购分散在全体国民中的股份形成较大的持股,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客观上来讲,国企的税收贡献也主要是老百姓作为消费者的贡献以及民企的贡献。因为,我们国家的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也就是说税收负担是可以转嫁的。国企一般是行政垄断,控制着产业链的上游,定价机制都是行政定价不是市场定价,定价里面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税收,民营企业必须接受它的定价,消费者也必须接受它的定价。这样,国企就可以把大量成本和税收都转嫁出去。

基于同样的视角,马靖昊表示,混合所有制并不适合于国企,现在将国企划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还不如靠市场竞争的商业类国企,政府完全退出;对于垄断性质的商业类国企,搞混合所有制不合适,因为垄断利润其实相当于税收,增加利润简单到只要调个价就可以了;对于公益类国企,关乎民生,本质上不追求利润,目标是收回成本,盈亏平衡,略有结余。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应尽最大努力低价将产品和服务供应给老百姓。

观点四:改革需要破除国企垄断权及优惠权

盛洪还指出,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比如说国企垄断权问题、国企免费和低价使用国有资源的问题、不上交利润的问题、国企内部没有限制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才是问题。国企使得政府不能公正的对待国企和非国企,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国企管理层和行政官员是互换身份,政府行政官员天生就跟国企高管是一群人,国企的存在让我们很难去期待政府公平对待国企和非国企,违反政府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则,政府是要公正。

给了国企这么多优惠政策和垄断权,民营企业怎么和他们竞争,在市场中这不是公平竞争,会破坏市场经济基本制度。

现在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占有全国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这么大的资源造成的损失一年得数万亿。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很大程度上因为垄断国企存在和保护垄断的结果,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改一天损失上百亿。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改革是为了什么?

(来源:财会信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新财网:混合所有制改革还需政府管理制度变革先行,2015年9月25日

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9月13日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税总:固定资产折旧优惠政策扩至四大领域

2015年9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决定精神,就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扩大至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发布公告。

《通知》明确,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四个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对这四个领域重点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通知》规定,企业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也可选择不实行加速折旧政策。

《通知》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2015年前3季度按本通知规定未能计算办理的,统一在2015年第4季度预缴申报时享受优惠或2015年度汇算清缴时办理。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财政部网站: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2015年9月17日 中国会计视野:国务院: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2015年9月16日

财政部就IASB2015年议程咨询文件征求意见

2015年9月21日财政部就IASB发布的《2015年议程咨询(意见征询文件)》(以下简称《意见征询文件》)发布征求意见函。

《意见征询文件》指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现在的工作计划分为三大类,分别反映准则制定过程的不同阶段:(1)研究项目:用来帮助IASB更好地对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领域进行诊断,并在项目继续前考虑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2)准则制定项目:IASB推进这些项目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出根本改进,这可能导致对现有规定的修改或引进全新的规定;(3)维系与实施项目:在这些项目中,IASB针对准则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缺乏一致性的情况,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微调。

财政部请各单位对意见征询文件中所列问题组织研究,并于2015年11月3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财政部将在整理、汇总和分析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代表财政部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中国的意见。同时,财政部鼓励各单位直接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意见。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015年9月24日)

★ 相关链接

财政部网站:关于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2015年议程咨询(意见征询文件)》

征求意见的函,2015年9月21日

环境保护部更新“内部审计会计所备选库”

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更新“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称,为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和高效,现公开征聘会计师事务所,评审后择优组成新的“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协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参选的会计师事务所应满足五大条件:(1)具有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2)在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内资企业;(3)熟悉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特点、财务制度和项目管理,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4)承担过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务检查、“小金库”专项治理、财政专项资金检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监督检查等工作;(5)近三年内无违法、违纪和其他不良纪录,年检合格。

除上述五大条件之外,还需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综合排名、注册会计师人数以及主要业绩等;会计师事务所已承担过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务检查、“小金库”专项治理、财政专项资金检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监督检查等工作的名称及参加上述审计项目人员的职级、人数(如,A审计项目:项目经理X个人、审计助理Y个人;B审计项目:项目经理M个人、审计助理N个人)。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中国会计视野:刘家义:内部审计在治理中担当重要角色,2015年4月14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方案》分为十个部分,共56条。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来源:湖北日报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新华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

中国环保在线:生态体制改革方案出台 将设统管自然资源新机构,2015年9月26日

证监会:强化对并购重组所涉中介机构监管

日前,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举办的首届上市公司并购专题研修班在北京开班。证监会上

市公司监管部巡视员兼副主任赵立新在开班仪式上从监管的角度对最新出台的并购政策和现阶段并购市场情况进行详细阐释。他表示,对资源整合的强烈要求、并购市场的不断优化、行政管制的不断放松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持续推动着并购市场的发展。并购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证监会将强化对并购重组事中、事后的监督,强化对涉及并购重组的中介机构的监管,避免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情况,从而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维持市场秩序。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姚峰从自律组织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介绍,协会自2013年年底成立并购融资委员会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协会会员在并购和融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推动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创新发展,传导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政策导向和审核关注点,通过上市公司协会向中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反映行业的建议和诉求,并根据协会的统一部署,为地方和特殊行业并购融资提供业务发展研究和建议。

他透露,今年,协会结合经济热点及时代趋势,将并购列为年度重点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已开展多项宣传、评选及培训活动。

(来源:证券日报 2015年9月23日)

★ 相关链接

证券日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将换届 新增市场买方代表,2014年5月10日

审计署:加强对11类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

日前,审计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促进重大政策有效落实,促进简政放权,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促进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促进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闲置土地有效利用,促进创业创新,促进防范风险、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健全完善制度规定九项重点审计任务。其中,在对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的审计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11类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

审计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稳增长任务还很艰巨。为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更加有效地推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9月20日)

★ 相关链接

审计署:审计署研究部署加大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力度,2015年9月18日

2015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发布

2015年9月25日,北京工商大学发布了2015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AIPI),

报告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程度略有上升,其中外部审计的保护力度最强,而管理控制的保护力度较弱。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项目负责人谢志华教授表示,尽管中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环境在逐渐改善,但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现象依然存在,内部控制运行形式化问题突出,管理控制能力薄弱情况亟待改善。从近五年的情况来看,传统制造业的投资者保持水平逐年下滑,而新兴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创新行业保护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形势仍不乐观。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5年9月25日)

★ 相关链接

中国证券报:“公平在身边”部署六大任务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15年5月25日 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就《评估实践质量控制提议(征求意见

稿)》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sultants, Valuators and Analysts,IACVA)发布《评估实践质量控制提议(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提议》,面向行业广泛征求反馈意见。

意见稿由IACVA质量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对评估实践质量控制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目标是制定并维护质量控制体系,合理保证机构以及人员的行为符合相关行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并保证机构出具的报告得当。具体要求包括应用与遵守相关要求、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机构领导层在质量方面的责任、相关道德要求、客户关系与特定业务的接收与维护、人力资源、评估业务执行情况、监督制度、质量控制体系归档。

(来源: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2015年9月23日)

★ 相关链接

法制网:资产评估法草案第三次被提请审议,2015年8月25日

(编辑:程媛、衣晓青;校对:王兆楠)

负面清单制度三年后推至全国

★ 内容提要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2015年至2017年,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累经验,探索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 深入阅读

《意见》指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发布;地方政府需进行调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得擅自增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条目。

《意见》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包括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初始投资、扩大投资、并购投资等投资经营行为及其他市场进入行为。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限制准入事项,或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应该放给企业的权力要松开手、放到位,做到负面清单以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决定。

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邹士年认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终于明确了全国推行的时间表,这是当前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加强放管结合改革力度的具体体现,这一制度的推行对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不过,邹士年强调,负面清单准入的范围和制度的执行将是这一制度推进的关键。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新华网:我国将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5年9月22日

中国改革论坛网:负面清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2013年9月27日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就“银税互动”答记者问

★ 内容提要

9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签订“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随后,9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就“银税互动”答记者问。

★ 深入阅读

1.“银税互动”项目的背景和开展情况如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税务总局积极探索推动纳税信用的建设和应用,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纳税信用价值导向。2014年7月,税务总局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明确纳税信用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联合评价出2014年度纳税信用为A级的企业纳税人65.3万户。今年2月,税务总局开始探索在全国推广“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7月,税务总局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到今年8月底,全国商业银行,通过“税易贷”、“税信贷”等产品,共对5.23万户守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67亿元,受惠企业涉及就业55.16万人,众多守信的小微企业从中受益,释放了诚信纳税的红利,获得了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2.税务总局在7月底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本次为什么再次选择与建设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

自今年初税务总局推广“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以来,各省税务机关就开始积极与当地商业银行合作。而建设银行是全国范围内税务机关合作最多的商业银行,其发放贷款客户数和贷款金额也占比最多。为此,我们选择与建设银行再次签订“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两家携手建立征信互认机制、纳税信用评级结果共享机制,实现专业优势互补、信用信息共享,不仅是税务机关与商业银行在全国层面开展合作的首次尝试,也是对各地“银税互动”工作的指导和示范,更是对与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贯彻落实。

3.本次签订的协议在“银税互动”基础上新增“征信互认”,如何理解“征信互认”? 本次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在银税互动、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征信互认”的内容,这是我们对联合通知的一大深化。“征信互认”要求银税双方在各自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引入对方的信用评价结果并实行联动管理。今后,纳税守信企业将得到建设银行优先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专项信贷资源和信贷支持服务,而企业的纳税失信行为将影响建设银行对其的信用评价。同时,税务机关也将把建设银行的信用评价结果引入纳税信用评价外部参考信息,并根据建设银行提供的企业纳税账户数量等银行信息,与纳税人基础税收管理数据比对,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和完善纳税信用评价。

4.除信用贷款外,在服务内容方面税务机关和建设银行之间还有没有更深入的合作? “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双方要探索构建银税综合服务格局,今后我们将在自贸区或有条件区域选择综合性银行服务网点配置国税局、地税局自助办税终端,开通自助办税功能,提供“自助办税一体化”服务,力求通过税银服务资源整合,使纳税人特别是小微企业纳税人的办税渠道得到进一步优化。届时,纳税人到建设银行网点即可自助完成诸如涉税查询、纳税申报、打印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等办税事项。今后,我们还将发挥双方的业务优势,不断创新服务产品的内容和形式,积极研究推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增值应用,使更多守信纳税人在银税互动合作模式中受益。

5.“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将会产生哪些方面的作用?

开展“银税互动”,加强“征信互认”,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全民诚信纳税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诚信受益,引导纳税遵从;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职能作用,将公共

资源应用到促发展惠民生领域,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更好地发挥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的综合效应,促进企业、税务、银行三方共赢。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2015年9月22日)

★ 相关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总局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银税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9月22日

三大动力支持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内容提要

习近平主席9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时表示:“中国经济仍然拥有巨大的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习主席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打消了部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 深入阅读

9月17日,李嘉诚公开表示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同时,18日,韩国国家退休基金(NPS)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正在考虑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此外,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也认为,中国经济要好于投资者预期,它没有市场所预期的那么差。尽管中国经济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化等问题,但是罗奇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并正在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面临的困难不可低估,但是,中国的“举手投足”仍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早已是拉动全球经济前进的马车。

具体来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有三大支持理由。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经济增长稳定性在提高。上半年GDP增长7%,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它表明经济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同时,新业态给消费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在消费增长的背后,是民生的改善。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7.6%,快于GDP增速,这使得居民消费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

其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现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而且加快与城镇化、制造业和工业化的融合,又催生了经济增长的新业态,培育了一些新动力。从基本面的情况看,新四化会带来新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再次,深化改革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去年以来,政府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中国的起飞、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需要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今年以来,财税、投融资、价格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消除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接连推出,围绕推进结构调整的改革力度加大,改革会增添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

由此来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有理由的,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来源:证券日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证券日报:李克强再谈股市: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监管效能,2015年9月22日

股权众筹“分层限额”细则存分歧致难产

★ 内容提要

由于监管层对细则中非合格投资人“分层限额”等规定仍存分歧,细则恐面临难产。考虑到规范目前市场上从事股权类融资业务的平台,监管层可能会先出台一个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暂行办法。

★ 深入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筹建负责人杨东表示,股权众筹监管细则拟规定,股权众筹的投资人分为非合格投资人和合格投资人两类。非合格投资人中,近三年年收入12万以下的投资人,单个项目最多投资额为2000元,每年投资总金额不超过1万元;近三年年收入12万至50万之间的投资人,每年总投资额不能超过年收入的10%。合格投资人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金融资产300万以上或者近三年连续年收入50万元以上,其投资金额没有上限要求。

天使街CEO黄超达认为,投资标准的划分实质上就是对公募进行“松绑”,2000元的投资标准会将一个项目分成比较多的份数,这是业内一直期望的股权众筹未来的发展模式。

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无论是央行等十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其实都已经明确了股权众筹是公开、小额、大众的,这也就表明监管层希望通过投资人投资额度的限制,来保证小额,从而避免大众投资人承担过多风险。

金麟表示,股权投资一直属于高风险的投资领域,过去不允许非合格投资者进行投资。新的细则允许非合格投资人进行股权投资,只是对投资额进行了限制,一方面使得一般投资人也有机会进行股权类投资,另一方面也帮助投资人强制分散了投资风险,就算一个项目失败,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和损失。

合伙圈创始合伙人郑捷也表示,分层设计本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机智创新,作为从业者,我们不存在因投资额度限制而制约行业发展的担忧。当下中国,符合股权投资的个体众多,资金积累充分。对行业从业者而言,最主要的考虑点是如何从个体上引导股权投资的正确理念与实践,从而达到宏观上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从微观上帮助中国新生中产阶层创富,创新企业成长。

郑捷说,现在定义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其实参与更多的还是一些高净值人群,他们的总体基数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能够按照以上分类标准进行操作,实则是扩大了股权众筹投资人的基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普惠金融中来。

据了解,目前股权众筹监管细则遭遇难产,而考虑到行业发展要求,监管层可能会先出台一个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暂行办法,对目前从事此类业务的平台进行规范。对此,金麟

认为,私募股权融资是目前已经在开展的一块业务,对这块业务进行规范是题中应有之义,所谓先治理存量,再引进增量,探索新模式,这样的监管顺序是完全合理的。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18日

国务院:分类分层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 内容提要

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文件,明确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核心思路、配套措施,并提出组织实施的工作要求。

★ 深入阅读

《意见》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国际化要求,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商业模式为导向,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坚持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国有资本出资人和各类非国有资本出资人以股东身份履行权利和职责,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有效探索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加强分类依法监管,规范营利模式。

具体来看,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一、重要通信基础设施、枢纽型交通基础设施、重要江河流域控制性水利水电航电枢纽、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依法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

二、重要水资源、森林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在强化环境、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上,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开发经营。

三、江河主干渠道、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等,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实行网运分开、主辅分离,除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外,放开竞争性业务,允许非国有资本平等进入。

四、核电、重要公共技术平台、气象测绘水文等基础数据采集利用等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支持非国有企业投资参股以及参与特许经营和政府采购。粮食、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国家储备领域保持国有独资或控股。

五、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军工能力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其他军工领域,分类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竞争性采购体制机制,支持非国有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服务和竞争性采购。

六、对其他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作用。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此次改革更加强调“稳步进行”、“按序推进”,意味着不要为了混改而混改,不要盲目追求混改数量,要追求效果与质量。在重要通信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核电等六个领域首次提出混改的负面清单,对非国有资本是极大的利好,有利于破除行政垄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将消除。

《意见》还提出,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在子公司层面有序推进混合

★ 相关链接

央广网: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2015年9月25日

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或继续暴露

★ 内容提要

根据普华永道9月23日最新发布的名为《银行业快讯:201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且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 深入阅读

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宏观环境之下,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上升恐将成为常态。根据普华永道23日最新发布的名为《银行业快讯:201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在A股和H股上市的21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达8578.85亿元,较2014年末增加27.12%;不良贷款率1.44%,也较去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且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按不同银行类别比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增速达28.80%,余额1959.97亿元,是不良贷款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其次是大型商业银行,较去年末增26.96%,余额达6426.03亿元;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增速为22.15%,余额170.27亿元。

资产质量的另一个维度—逾期未减值贷款(即逾期非不良)指标也显出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仍有待暴露。从已披露相关数据的大型上市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来看,2015年上半年逾期未减值额增速均超过了50%,且逾期未减值贷款率也迅速上升,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逾期未减值贷款率高达2.46%,较2014年末上升0.84%。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机构服务部合伙人姜昆分析称:“逾期非未减值贷款往往是不良贷款的前兆,如这些贷款中的部分或全部转化为不良,银行的质产质量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不过,他也表示,中国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仍在不断增强。从数据可看出,银行生息资产规

模仍在不断扩大,这说明信贷增长的步伐没有停滞,企业仍有较强的融资需求,这意味着银行具有消化不良的能力。

姜昆也表示,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且处置方式及市场参与主体都不够丰富,不利于化解资产质量风险。他建议,相关政策导向应从“盘活”不良资产的角度,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民营、甚至外资机构进入,同时鼓励探索证券化等新型的处置方式。姜昆也强调,未来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市场开放的初期,要在产品设计、投资者适当性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把关,设置一些“门槛”,防范相关风险。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3日)

★ 相关链接

财新网:银行业资产质量年内难现向好拐点,2015年9月1日

全景网:银行业:息差收窄空间仍存 资产质量继续承压,2015年9月10日

许善达:营改增完成地方减税将超万亿

★ 内容提要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9月24日在2015赣商财税论坛上表示:“如果营改增全面完成,且增值税按照中央地方75:25分成,则地方政府将减少上万亿税收收入。”他还建议适当降低对国有企业的持股比例,从而填补减税带来的缺口。

★ 深入阅读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财税改革方案,“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完成营改增,也就是说在今年年底之前,把金融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全部改成增值税。然而在8月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营改增将“适时”推出,这意味着今年完成营改增存在困难。

据透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财税改革,中央政治局开会提出新的原则,要保持中央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由于营改增具有大规模的减税效应,减少的这部分税收实际上都是地方政府的收入,而中央政府税收收入不变,那么地方政府的收入比重肯定会下降。

此外,目前实行的政策是,营改增的行业的增值税100%归地方,而在营改增全面完成后,肯定要按照比例分成。如果按照现在中央地方75:25比例分,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因为营改增减税减少一部分收入,再因为增值税分成上交中央一部分收入。

许善达认为:“粗粗算一个账,去年营业税18000亿,去年减税要减至少3000亿,如果营改增全面完成还要减税五六千亿。地方还剩一万多亿,还要给中央交这部分的75%大概是八九千亿。地方政府要减少一万多亿的收入,就跟‘中央地方收入格局不变’的原则相悖了。”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汤贡亮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2年,全国营业税收入15751亿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14.22%,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50.23%,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增值税属于共享税,如果营业税全部实行“营改增”,并按75:25的分成比例计算,地方财政要减收11813亿元。汤贡亮表示:“将营业税整个都纳入增值税,将会对地方政府收入的来源造成很大的影响,它所带来的地方政府收入的缺口弥补问题就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成为继续推进‘营改增’绕不过去的坎。”

除此之外,许善达表示,今年的财政收入相比前几年有所下降,有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可

能完不成预算,形成负增长。如果财政收入本来就困难,又减这么多税,那财政预算的执行就有困难。这是当前深化税制改革、把营改增全部推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他看来,加税不可能,因为不可能搞一个增加几千亿税收的方案;减支也不可能。因此,想从一般公共预算中解决这个缺口基本上很难做到。

许善达说:“上市国企中,国有持股比例都在70%以上,若这些比例略微降低几个点,依然是国有绝对控股,就能够释放出上万亿的资金。而如果变成国有相对控股,就可以释放出十万亿数量级的资金。适当减少国有持股比例,释放的资金可以填补因为减税造成的缺口。”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年9月25日)

★ 相关链接

济南日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营改增进入倒计时,2015年9月22日

第一财经:专家解读四大行业营改增时间为何调整,2015年9月23日

(编辑:张玲丽、崔晓静;校对:何明阳)

中国会计学会编

房地产税的五大正面效应

近日房地产税被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并又一次引发万众瞩目。房地产税是指包括居民消费住房在内,于不动产持有环节(或称保有环节)的税收,其改革关键是使一部分消费住房保有环节上的税收调节从无到有。在立法先行的前提下,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房地产税具有的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与此同时,也要理智探讨关于此税的一些争议。

正面效应之一:促使供需平衡,增加有效供给

房地产税改革作为整个税改重要的内在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健康发展,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此税在住房保有环节从无到有,会影响相关方方面面利益主体的利益预期和行为选择,促使房地产市场上供需更平衡一些,在整个社会即使不增加投入的假设前提下,原来很多的空置房也会进入市场出租或交易。

这在资源配置上看,当然是一件使整个市场中有效供给增加的好事,会减少房价动不动就往上冲的势头。虽然总体而言,它还不足以改变我们城镇化水平一路走高过程中城镇中心区不动产价格上扬曲线的基本大模样,但是可以使这个曲线的斜率低一些,泡沫少一些,发展过程中大起大落的威胁与不良影响少一些。

正面效应之二: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财源建设

目前,我国的地方税体系远未成型。1994年建立的税制框架运行和演变至今,从中央到以省为代表的地方之间分税制的维系,主要是靠共享税的“一刀切”。这几年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的地方基层财政困难,地方天文数字的隐性负债,还有大家不断抨击的短期行为——非常明显的地方土地财政倾向,其中确实有体制原因,但并非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因为省以下的各层级间财政体制安排并没有真正落实分税制。正是省以下的财政体制仍然在延续着种种规范性极差的分成制和包干制,才和其他因素一道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地方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等等不良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就是使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实际贯彻分税制。

对于地方税体系来说,税制建设很重要,房地产税最适合由地方政府掌握,使他们充分考虑怎样优化本地投资环境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自觉实行职能转变的同时,地方的财源建设问题也随每隔一段时间重评一次税基的机制而一并解决了,即内洽地结合了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和财源建设两重目标的一体化实现。

正面效应之三:调节收入分配,优化财产配置

收入分配效应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产配置演变紧密相连。收入与财产这两个概念在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里如影随形,很多收入现金流和财产配置以后产生的收益、溢价和影响力密切相关,而且由于财产配置的作用,致使很多社会成员实际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有一个更深刻的、也是民怨很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财产配置秩序的“不公”。

在与住房相关的财产配置领域中,仅仅由于理财路线的不同,就可能导致差异悬殊。实际上,我国很多“普通人”手上的资产存量是很大的,与他们个人理财方面的住房投资偏好有很大关系。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我国当前财产配置格局两极分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

中国会计学会编

是住房所形成的资产存量和存量溢价。

房地产税作为一种直接税,显然是调节收入分配和财产配置的优化机制,可以减少两极分化对于社会形成的负面影响。保有环节房地产税的调节下形成合理的局面应该是:先富起来的人、住豪宅的人、有多套房的人,他们适当地对公共财政收入多做一些贡献,这符合支付能力原则,不会对他们伤筋动骨。而公共财政收入中添加了这样一些财力后,在更好地优化税制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去扶助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成员。

正面效应之四:提升直接税比重,减少“税收痛苦”

在我国,低收入阶层“税收痛苦”与直接税比重偏低有关。人们已越来越多提到税制方面直接税比重偏低,间接税比重偏高的矛盾,并已体现在现实生活里中等收入阶段。

目前我国的宏观税负大体上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这还并不能够否定我国民众感受到的税收痛苦问题。这种痛苦最主要的来源其实就是间接税。间接税成为国库收入的主体部分,就意味着消费大众是国库收入的主要贡献群体,而我国消费大众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低中收入阶层。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税,将在整个税收收入里面提升直接税比重,如果宏观税负不变,也就可以降低间接税比重,减少总体“税收痛苦”。

正面效应之五:推动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制度建设

作为地方税中适合于由地方来掌握、面对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房地产税对于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制度建设的催化作用非常值得重视。可以观察一下美国:地方政府层面主要的税收收入就是直接税里面的财产税(不动产税)。大到1000多万人口的纽约市,小到几千人的一个自治镇,都是美国称为local层面的地方基层级,这个层级的政府收入里面,财产税可以高到80%甚至90%的比重,低也低不到40%以下。

我国未来如果借鉴这一经验,当然就要学习这一税制运行过程中间的做法——透明度很高,地方政府辖区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参加讨论:一个年度这个辖区内应收多少财产税(通常是在预算程序中把其他收入算清楚以后,看到一个相对于支出的缺口,再按照填补这个缺口的要求倒算出这一年度当地财产税的税率)以及钱收上去后怎么用。

相关争议及回应:房地产税该不该征?

除上述正面效应外,关于房地产税还有很多争议问题。比如买的房子里面已经包含着缴付的土地出让金了,为什么还要重复地征税?其实土地出让金是地租,租与税性质不同,各行其道,并无“二者只能取其一”的关系,各国皆如此。

还有人认为,别的国家开征有道理,而我国法律上过不去,因为人家是土地私有制,我国是土地国有制。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不成立的:国外确实存在城乡土地私有制,但也有土地国有制,比如英国,土地终极所有权既有公的也有私的,所有住房的土地所有权可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有一个很清晰的不动产私有产权;另外一种是要签一个契约,比如取得公有土地的使用权,再在上面盖居民住房。无论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房地产税都是全覆盖的。

(来源:经济网 2015年9月21日)

★ 相关链接

东方财富网:贾康:房地产税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2015年9月24日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作者:罗宾·蔡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5年9月

作者简介:

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鼻祖,汽车共享公司Zipcar、

无线网络连接公司”Veniam、点对点汽车租赁公司

Buzzcar以及拼车网站”GoLoco的联合创始人。

《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商

业周刊》“年度10大设计师”之一,《快公司》“年度

50位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物”之一。

知名技术慈善家,全球最具声望的环保NGO组织世

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董事。在美国

商务部长的国家创新和创业委员会、美国交通部的智能交

通系统咨询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际交通论坛

委员会任职。

内容简介:

在当今这个稀缺的世界里,人人共享组织可以创造出富足。通过利用已有的资源,如有形资产、技术、网络、设备、数据、经验和流程等,这些组织可以以指数级成长。人人共享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于资产的理解:它是专属于个人的还是大众的;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是商业的还是个人的,并且也让我们对监管、保险以及管理有了重新的思索。

在这本书中,罗宾与大家分享了以下观点:

如何利用过剩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并为全人类带来富足?

组织与个人的新合作方式,如何推动公司快速成长,快速学习,并带来更智能的产品和服务?

如何利用人人共享模型来快速有效并大范围地解决环境变化问题?

人人共享模型如何通过创新和改革帮助传统公司延长它们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

为什么个人和组织之间的能量均衡是获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

如何能够在现有财务系统之上,或是在没有财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台?

在推动经济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并保护这一新生的经济体中人们的工作的问题上,政府可以做些什么?

内容节选:

时间退回到2000年,在汽车共享网站Zipcar成立之初的几个月里,我晚上总是辗转反侧,反复做着同一个噩梦:躺在丈夫的身旁,我总觉得会有一个恶棍——一个汽车租赁行业

的恶棍,冲进房间,拿着枪指向我们。那时的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创建的业务模式正在摧毁着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行业。

虽然Zipcar是互联网汽车租赁行业的先驱,但我当时仍然无法想象互联网将会带来的巨大转变。当你能轻松地与人交流,分享资产、人脉和想法时,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而不仅仅是你的租车方式。谷歌、eBay、Facebook、OKCupid、YouTube、Waze、Airbnb、WhatsApp和Duolingo等,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当今商业转型的一部分。Web2.0、共享经济、众包、协同式生产、协同消费和网络效应等,都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将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归功于互联网也并不恰当,因为这样就会忽略掉其构建模块以及用更可控的方式复制这些活动的能力。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我们工作、创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也都因此而发生了改变。我将这种模式称为“人人共享”。

人人共享整合了个人和企业的最佳能力,其实质就是高效利用每种资源和每个利益相关者。“组织”能带来行业的优势(需要较大的规模和大量资源),“个人”能带来个体的优势(本地化、专业化和定制化)。当组织和个人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为对方解决困难、扰人或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时,最终双方的合作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甚至是奇迹。

人人共享重新书写了价值创造的法则:分享资源会带来最高效率;分享知识会带来最伟大的创新。

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共享经济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所基于的理念是,财富是通过一点一滴地囤积资产再将其售卖累积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发明专利、版权、商业机密、证书和保密条例等的原因,也是我买了一辆车、买了上百张唱片的缘由。我们都会存储东西,将它们放在身边保存好,相信这就是我们(包括个人、企业、机构和政府在内)获取价值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可以被充分利用的产能严重过剩。在仔细研究那些人人共享组织成功的原因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开放、关联资产和理念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

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人人共享带来的合作能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品质发生着改变。创造力、创新、复原力和信息冗余是每一个人人共享组织的本质特征。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结构: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快速地试验、重复、适应和发展。我们能以更节省成本、更快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将全球化的问题通过本地化来解决。老旧的工业化经济模型无法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因为发展得太慢、太没有效率、太过孤立。人人共享正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日益严重的资源稀缺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会对我们的未来形成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如今,依靠燃烧化石燃料、以消费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即将终结,而依靠分享、开放和连接而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则会逐渐繁荣。我们选择抛弃什么和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将会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及时作出转变,以及有多少人会因此而获得帮助。现在,决胜期已经到来了。

精彩书评:

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与智能终端这四种力量的聚合,催生着“共享经济”的新形态。它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拥有”“产权”等核心观念,转变为“使用”“信任”“合作”。“共享平台”“人人参与”改变着我们的政府、企业与人的角色,冲击着现有社会的分工与

监管。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正在到来。因此在共享经济下,互联的商业模式也从“免费”改变成为按时间、质量、场景等“类运营商”的新模式。要理解、拥抱这些巨变,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学习与实践。此作品恰逢其时。

——田溯宁 宽带资本董事长

移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各种行业,更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并给这个社会带来新的秩序。这也给每个行业、每个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自我。

——朱平豆 滴滴打车副总裁、媒体研究院院长

本书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场资源革命(资源使用最优化),更是前所未有的生产关系革命。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演变为租用制,我未必拥有原料、工具、技能和时间,但皆可租得。其次,产品的分配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通过新型的协作性消费关系反复分配,至臻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当前的共享经济。再次,生产和交换过程的参与主体个人化。书名直译是“个体公司”,这种社会组织形态不是共产主义的“团结共有”,比“U 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更丰富,也超越了“产消合一”和创客运动。个人既有独立意志和利益诉求,又能利用平台参与大规模的知识分享和协作性创造,实现个别天才和大公司所不能及的大创新,解决人类面临的大危机,这是即将到来的生成(generative)经济。

——吴甘沙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文章来自:豆瓣读书)

★ 相关链接

京东商城: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编辑:冯国惠;校对:方鸿斌)

《专门委员会重叠与CEO运气薪酬: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

证据》导读

邓晓岚 陈栋 陈运森

2007年证监会推行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使得绝大多数公司建立了董事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制度。在这些专门委员会中,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是活动最频繁、担负职责最重的委员会。2007年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披露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报告。目前为止,证监会只针对这两个委员会做出披露履职报告的要求。可见,这两个委员会的作用举足轻重,倍受重视。相对于董事会整体而言,专门委员会具有职能明确、分工清晰、履职业绩可观测性强的特点。然而,专门委员会虽然在机构设置上体现了“专门”,在人事安排上却存在着较明显的交叉任职的现象。在做这项研究之前,我们对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委员会职位重叠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有93.12%的公司存在审计与薪酬委员会交叉任职的情况,交叉任职的董事人数占两个委员会总人数的比率平均为34.54%。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董事在双重甚至多重的职责目标下提供监督和咨询服务。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在审计与薪酬委员会交叉任职的董事为了节省事后的报表监督成本,倾向在事前通过降低薪酬激励强度来抑制高管从事盈余管理的动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缺乏现实基础。由于激励强度与公司业绩息息相关,并且经理人薪酬具有粘性特征,因此董事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要降低经理人薪酬强度将遭遇较大阻力。那么,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审计与薪酬委员会的职位重叠究竟对高管薪酬存在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一有趣且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于CEO薪酬激励,我们在新闻与文献报道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影响公司业绩的各种因素中,存在一部分高管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汇率、市场需求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冲击效应体现在行业收益的变化上,我们称之为“运气”。经理人可以凭借其影响力从“运气”中获得超额薪酬,也就是可凭市场的整体上升而得到奖赏。董事会是一个约束经理人权力的内部治理机构,其结构直接影响到治理效率。本文选择专门委员会职位重叠这个视点,认为委员会的重叠至少在董事会信息环境、经理人对董事的“收买”这两个渠道上影响着经理人对薪酬的操纵,从而提出信息优势假说与董事迎合假说。

一方面,我们认为,跨两个委员的职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委员会间的信息鸿沟,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审计委员与薪酬委员会设立重叠职位有利于发挥审计职能对薪酬管理的监督作用。审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明确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目的决定了对真实业绩具有“去伪存真”的作用。其二,从成本费用的控制来看,高管薪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审计与内部控制将其作为持续监督的事项之一。虽然审计或内部控制等监督活动不是由审计委员会直接执行,但是依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审计委员会实际上是负责“监督”这些监督活动。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能任职于薪酬委员会,就能够借助审计与内控的监督技术与手段为薪酬治理服务,从而增强激励计划的合理性。其

次,在职位重叠的条件下,审计中所获取的信息为薪酬委员会提供更完备的知识与信息,从

而帮助薪酬委员会调整与完善业绩考核与薪酬方案。审计委员会在审查审计与内控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方便地收集与获取有关公司经营业绩、薪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薪酬委员会的成员若参与审计监督,便能将这些相关信息及时地传递到薪酬委员会。因此,我们提出信息优势假说,即薪酬与审计委员会的人员重叠有助于董事会识别“运气”,在业绩评价中挤走“水份”。

另一方面,经理人能在薪酬上成功实现抽租的原因之一是董事在履职中表现为迎合的态度。决定董事态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利益。有研究表明内部董事与CEO间的报酬有一定相关性,导致董事将二者的共同利益置于股东利益之上。而独立董事,因其主要报酬形式为现金津贴及车马费等,与股东财富的增长并不直接挂钩,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权力,故而他们不愿轻易“得罪”经理人。从社会心理因素来看,经理人也倾向动用其影响力将校友、教师、好友、旧同事等安排进董事会。而这部分董事将来会在态度和行动上映射出回报和互惠的心理。对于CEO而言,要实现对薪酬的成功操纵就需要在薪酬委员会上推出一个利己的薪酬方案,同时在监督审查环节上设法为自己松绑。如果承担这两项职责的董事都愿意袒护自己,那么操作中的阻力将大大减小。委员会间职位的交叠设置恰好给CEO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因此,我们提出董事迎合假说,即两个委员会的人员重叠为CEO操纵薪酬提供了便利。

我们还进一步认为,如果CEO权力介入董事会,将引起以上二种效应作用程度的变化。第一,CEO可以利用权力控制提交给董事会的信息内容,导致董事得到的信息在质量上存在瑕疵。这样即便交叉任职的董事在信息、监督技术等方面可达到共享,信息优势效应也难以实质性生效。因此,如果信息优势假说成立,那么CEO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越大,信息优势效应将越弱。第二,如果CEO在董事会中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能够干预董事提名及连任,就有机会在董事会中植入或培育“自己人”,让这些“自己人”在激励和监督两面都给自己开绿灯。因此,如果董事迎合假说成立,那么CEO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越大,董事迎合效应将越强,运气薪酬越严重。

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两步回归的方法,我们先从行业业绩中估算得出“运气”,再通过设置职位重叠与运气业绩的交互项系数,检验薪酬委员会与审计专门委员会的职位重叠是否会加大CEO薪酬对“运气”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两个专门委员会的职位重叠有助于降低CEO薪酬对运气的敏感性,从而支持了信息优势假说。并且,在CEO权力较大的公司,职位重叠的信息优势效应减弱。

现实中,运气薪酬还可能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即好运气所带来的薪酬增长超过了坏运气导致的薪酬下滑。这一现象表明,高管择机地将“运气”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当坏运气拖累了公司的业绩时,经理人强调要以“坏运气”为评价基准,把不良业绩归因于“坏运气”;当“好运气”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贡献时,则甩开“好运气”这个基准,声称是管理层的努力和才能带动了业绩增长。本文认为,如果审计监督能嵌入薪酬管理中,对运气薪酬的非对称性现象将会起到较有效的治理效果。我们对运气业绩进行分段,并使用分段线性回归方法,考察薪酬对不同分段上运气业绩敏感度的差异。研究发现,CEO的运气薪酬存在非对称性,而两个专门委员会的职位重叠主要削弱了CEO薪酬对好运气的敏感度。

本文的意义与贡献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已有学者从委员会的规模、专业性、功能类

型等方面讨论了专门委员会的治理行为。然而这些研究仅是基于某个专门委员会个体,很少考虑委员会间的连带关系。本文则较早地从实证上探讨了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之间职位重叠问题,并将研究拓展到审计监督对薪酬设计的信息与知识溢出效应。第二,选择专门委员会职位交叠这个观察视点,通过剖析运气薪酬产生的原因,从董事会信息环境、经理人“收买”策略这两个渠道上考量经理人对薪酬的操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运气薪酬现象。最后,本文结论也有实践意义,上市公司董事会也可以通过在委员会间设立兼任的职位加强各委员会之间董事的沟通,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基于本文结论,我们认为监管机构可以鼓励董事在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的兼任行为,从而更好地制约CEO的运气薪酬问题。首先,要保障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间联络机制的顺畅以及履职目标的协调,发挥审计委员会对薪酬管理的监督职能,将经营业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查等作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次,为了防范经理人利用“运气”攫取租金的自利行为,应要求在年报中增加对薪酬“标杆”的披露,并由审计委员会负责对披露的薪酬信息进行审查。最后,董事会能否摆脱经理层权力的干预是两个委员会重叠发挥信息优势的关键性因素。为规避经理层对董事会的干预,要限制CEO在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等多个重要专门委员会担任职务。

(来源:《会计研究》2015年第7期)

《公开增发公司分类转移与核心盈余异象研究》导读

李晓溪 刘静 王克敏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0433)

公开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上市公司为实现增发,往往会利用盈余管理等手段增加公司利润,以达到公开增发业绩门槛。为抑制拟增发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以达标的行为。2002年7月24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规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此前,相关法规对业绩门槛核算并无具体要求。由此,本文试图研究公开增发业绩门槛变化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投资者能否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分类转移是指公司将经常性费用分类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分类为经常性收入的行为。本文认为,业绩门槛变化增强了公司虚增核心盈余,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激励,使得公司更偏好采用分类转移方式操纵盈余。其原因在于,业绩门槛变化后,一方面,核心盈余成为重要达标参数,增发公司虚增核心盈余的激励增强;另一方面,公司操纵应计的空间减小,操纵成本上升。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考察不同业绩门槛时期公司分类转移、可操控应计和实际业务活动盈余管理的变动,并比较不同业绩门槛时期公司核心盈余异象差异。研究发现,随着业绩门槛变化,增发公司分类转移增强,可操控应计盈余管理减弱,核心盈余持续性下降,核心

盈余异象增强,且分类转移增强是核心盈余异象增强的主要原因。此外,公开增发业绩门槛法规中其他条款、分类转移度量方法等,并不影响本文主要结论。研究表明,公开增发业绩门槛变化使公司偏好以分类转移方式虚增核心盈余,从而改变核心盈余结构,引起核心盈余持续性下降,进一步造成投资者高估公司未来价值,导致核心盈余异象。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一定贡献。在理论方面,不同于Xie(2001)、Alfonso et al.(2013)等仅关注盈余管理与盈余异象关系的研究,本文不仅论证了分类转移会导致核心盈余异象,还进一步剖析核心盈余结构,证明分类转移核心盈余的低持续性是核心盈余异象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已有相关文献多基于提高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研究公司分类转移动机(McVay, 2006; Fan et al., 2010)。本文认为,在相关法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分类转移动机也会随之改变。在实践方面,针对投资者,本文可以帮助其解读增发公司应对业绩门槛变化的盈余管理策略,合理分析盈余管理对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针对监管者,本文提请其注意,业绩门槛对增发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抑制作用有限,应关注增发公司应对门槛变化的分类转移行为。

(来源:《会计研究》2015年第7期)

《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的演进与意义建构——基于神华集团1998-2014

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导读

刘凌冰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以央企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预算管理实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11年11月和2012年3月国资委先后下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加紧推进预算管理实施进程,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于是,从中央到地方,国有企业再次掀起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新高潮。但是,如何优化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提升预算管理实施效果,却是国企管理者和国资部门决策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中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是在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基础上,带着明显的本土化特征逐渐发展演变的,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特殊的全面预算、责任成本核算、财务预算等发展阶段,并逐渐突破传统计划和以内部生产为主的模式,向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层次发展。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理论研究还远远满足不了指导企业管理实践的要求。预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受到企业内外环境影响极大,因而形成能够解释和指导本土企业预算管理实践的理论,必须探索出具有普适性特征的因素。由于任何预算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认知和行为。因此,本文借鉴了信息经济学中揭示人们信息接受行为规律的意义建构理论,将其引入企业预算管理行为研究中,帮助我们发现预算管理实施中的人的认知及行为变化与预算管理效果的关系,构建新的预算管理理论。

二、研究过程

多案例研究是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管理会计领域研究的最常用方法。由于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管理会计很少能够实现大样本研究,即使能够获得较多的样本,信息的信度也是一个问题。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进程中,阶段演变与企业实施的预算管理意义建构活动之间的关系”。相比多案例研究和大样本统计研究,这个问题采用单案例研究是目前研究条件下的最佳选择。单案例有利于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呈现大样本无法呈现的企业预算管理活动全景。由于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带有明显的复杂情景特征,可以说,每一个案例都体现着不同的中国本土实践,并且,探索研究预算管理实施的意义、建构演进模型理论对案例企业预算管理发展阶段的完整性和长期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案例的谨慎选择尤为关键。当然,为了最大程度地弥补单案例研究的缺陷,我们在曾经完成的数十个企业预算管理实施咨询项目当中,经过反复比较和斟酌,最终选取了其中最具有典型性(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历程的完备性和企业特征的代表性)的案例——神华集团。案例正式的研究调研工作是在神华集团聘用专业咨询公司进入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系统优化咨询项目后一年,即2013年6月开始的,历时数月。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神华集团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及帮助,他们能够热心地支持我们的科研活动,我们始终心怀感激。

当然,目前神华集团预算管理系统仍然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对于下一步预算管理实施的重点,主管预算工作的集团财务部副总经理认为,目前集团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是,部分地处偏远地区的二级公司管理基础还比较差,达不到总部的预算系统实施要求。集团已经派专人到基层去做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尽快细化预算颗粒度,建立和运行业务预算模型,实现预算直接钻取到业务活动层面。

三、研究创新

文章选取实施预算管理长达16年的中国本土企业神华集团为案例对象,研究了在经济危机、国企改革、企业兼并扩张和企业信息化等剧烈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预算管理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模式。研究发现,神华集团实施预算管理先后经历了预算管理植入、预算管理与管理控制系统融合、预算管理向业务纵深层次扎根和预算管理成为企业战略支持工具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中存在的意义建构模式分别是:最小程度的意义建构、受限的意义建构、分散的意义建构和导向明确的意义建构。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在发现了集团企业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四种意义建构模式,即预算管理植入阶段的最小程度的意义建构、预算管理与管理控制系统融合阶段的受限的意义建构、预算管理向业务纵深层次扎根阶段的分散的意义建构和预算管理成为战略支持工具阶段的导向明确的意义建构的基础上,结合对四种意义建构模式的促发因素、意义赋予方向、沟通特征、控制程度、活跃程度以及结果的适配关系比较分析,推演出预算管理实施的意义建构演进理论模型,弥补了在预算管理意义建构过程与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之间关系问题上的研究缺口,丰富了传统的预算管理理论体系。

四、进一步的思考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4年10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说明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必须立足于本土,照搬国外的

传统预算理论,对指导我国企业的实践可能会造成偏差和局限。本文选取作为老牌大型央企的神华集团,对企业走过了16个年头的预算管理进行梳理。这个企业的预算管理历经了中国企业改革的沧桑巨变,其预算管理实施历程之长、阶段之完备、内外部环境之多变、目前预算管理成熟度之高,可称得上是本土企业预算管理的典型代表。在这个企业预算管理中发生的“故事”,可能在很多企业中“上演”过,或者正在“上演”,亦或即将“上演”。本文的研究,就是希望其他企业在观看神华集团预算管理实施历程时,能够“由此及彼”,获得“共鸣”和启示,既不要对预算管理的未来抱有悲观和消极态度,也不要妄想一切“水到渠成”,可以一步到位。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预算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要注重对人的认知的改变,才能彻底解决预算中难题,改善预算管理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其控制和决策功能。

(来源:《会计研究》2015年第7期)

(编辑:方鸿斌;校对:韦小泉)

《会计最新动态》编辑团队

责任编辑:

刘国强(中国会计学会)

孙光国(东北财经大学)

杨兴龙(重庆理工大学)

韦小泉(湘潭大学)

编辑/校对:

东北财经大学:何明阳 崔晓静 张玲丽 冯国惠

王兆楠 程 媛 衣晓青 方鸿斌


相关文章

  • 管理会计实践索引
  • 管理会计实践索引(一) 编者案:自去年10月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管理会计理论不断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日益丰富.为引导我国管理会计的探索和发展,我们整理了201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管理会计案例索引 ...查看


  • 会计最新动态
  • 会计最新动态 2015年第22期 (总第272期) 中国会计学会 2015年06月12日 目 录 本期聚焦 投资增速十连跌 稳增长还需连续出招 ................................................ ...查看


  •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最新动态及启示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最新动态及启示 作者:竹丽婧 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1期 摘要:2013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再次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 ...查看


  • 2015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最新政策关键点分析
  • 2015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最新政策关键点分析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 年第25 号,以下简称25 号公告)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 ...查看


  • 资产证券化产品循环购买结构下的会计出表问题研究
  • --基于和信2015年第二期汽车分期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的分析 任黄燕 一.研究背景 自201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以公司贷款.汽车抵押贷款.租赁资产等为基础资产的ABS产品,而该类产品的基础资产均为静态资产池 ...查看


  • 浅谈银行内部控制
  • 浅谈银行内部控制 内容摘要:银行内部控制就是银行管理层为了保证管理和业务目标的充分实现,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部门和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对于保证整个社会资金活动的正 ...查看


  • 会计最新动态2014年第4期
  • 2014年第4期 (总第205期) 中国会计学会 2014年1月24日 目 录 本期聚焦 两会会计界代表提案汇集................................................................ ...查看


  • 预期损失模型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相关问题研究_肖序__涉及到模型的发展以及案例的解读
  •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04 10:18:3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4.1063.F.20151204.1018.004.html 理论研究 预期损失模型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相关 ...查看


  • 网络财务的优点及风险控制
  • 网络财务的优点及风险控制 作者:刘国妤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02期 [摘 要]网络财务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是互联网环境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但包括财务核算.控制.监督,还包括财务分析.决策等环节.网络财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