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手抄报: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把“大一”(无穷大)定义为“至大无外”,“小一”(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还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

  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给出一些数学定义。例如圆、方、平、直、次(相切)、端(点)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墨家的命题则指出了这种无限分割的变化和结果。名家和墨家的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的讨论,对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数学手抄报: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把“大一”(无穷大)定义为“至大无外”,“小一”(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还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

  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给出一些数学定义。例如圆、方、平、直、次(相切)、端(点)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墨家的命题则指出了这种无限分割的变化和结果。名家和墨家的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的讨论,对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 数学手抄报:国算的萌芽和发展
  • 数学古称算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 ...查看


  • 世界科技文化史笔记
  • 1.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三个重要学科: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前者为后两者的历史基础) 2.研究规律:学科史→综合史,思想史→社会史 .(中心观点:内.外史相结合,以文化为切入点考察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3.文化:人类在物质 ...查看


  • 数学手抄报: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术>注,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g ...查看


  • 历史讨论-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论的描述.第一段是: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 ...查看


  • 明末科学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
  • 明末科学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 明末科学家是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这一百年,在我国科学技术史,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 总结了中国古代所有的科学 ...查看


  • 中考试题中的
  •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永德县第二完全中学:徐永兵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蕴涵丰富"数学文化"价值的试题不时出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 ...查看


  •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3"
  • 三代: 夏.商.周三个朝代 祖.父.子三代或曾祖.祖.父三代 三公: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三苏: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 ...查看


  • 数学手抄报:数学的理论对象
  • 起源 数学(汉语拼音:shù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 ...查看


  • 数学手抄报:数学的起源和理论对象
  • 起源 数学(汉语拼音:shù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 ...查看


热门内容